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越坡》-第20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目前锥子山加上我的运输部队中还有二百八十多个光棍儿汉。这次参加相亲大会的女子有六百多人,陈元贵便让常遇春派三百个未婚的军士过去和州参与相亲。

      对于去和州相亲这事儿,常遇春也少不得在军中做了些宣传,告诉他们不要急。这次相亲大会时间紧,参加的女子并不多。但下次机会多的是,还有更漂亮的在后头,让大家千万不要着急。

      最后,总算最后是确定了一个三百人的名额。

      和常二哥也是好久没见了,这酒直喝到半夜了,我们才各自回房间休息。

      第二天,常二哥给我们派了几个兵士带路,我则带上郑光成去拜会李善长。

      至于罗仁,我让他跟陈定邦一道去各地物色地块。因为陈元贵还在和州那边没过来,陈定邦和贾海通两个人怕搞不定。因此把罗仁加进去,我就放心多了。

      李善长的宅子也是朱元璋赐的,几个家丁都认得我,见了我,都是直往里面迎。

      不巧的是,李善长不在,一大早就去找朱元璋了,什么时候回来也没个准儿。

      还好李存义在,是他接见的我。

      既然李善长不在,我就和李存义扯了大半天闲话。

      据李存义讲,目前集庆的一切还算稳定,尤其是地价、房价还算稳定。

      当然李存义也说了,主要是我们锥子山此前帮了大忙,吃进了不少土地。目前地价还基本稳定,不过这两天似乎有下跌迹象。

      我告知李存义,前段时间锥子山调集的几万两银子全部用于接手别人抛售的地产了,目前钱都用完了。不过另有一大笔资金现正在路上。

      我让他们不用急,一旦钱来了,我们马上吃进那些被抛售的地产,稳定集庆的市场。

      另外,沈大哥也马上从苏州过来了,他也将带来大笔的资金,我让李存义和李善长不用担心。

      说到这里,李存义又向我们说了些表示感谢的话。

      我又问李存义,他们自己没有筹集点资金买点私产吗?

      李存义表示,他正在准备买处宅子。他哥哥李善长有朱元璋赐的宅子,可他李存义没有。

      目前趁着价格不高,他准备自己出一点儿,找他哥哥再借一点儿,就准备置一处宅子了。

      我一听,这样也挺好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午时。李善长还没回来,我准备告辞了,李存义死活要留我吃饭。

      我一看,他也是出于真心请我们吃饭,一再拒绝也不好。于是,就跟郑光成一起在李善长家吃起了午饭。

      吃完午饭,李善长还是没有影子,我看他这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了。便告诉李存义,他哥哥回来后,告诉他我们已经来过了。

      等他李善长什么时候有时间,就派人来找我,我还有好多事情想跟他面谈,我们就住在我二哥常遇春那里。李存义直把我们送出了院子外面,才返回。

      回去的路上,我思绪万千。

      这集庆刚拿下来,近段时间可有得我们忙了。等沈大哥来了,大量的资产收购计划就要全面启动了;黑蛟帮送过来的女子,得尽快安排相亲大会;集庆的联络点得迅速建立起来;另外,还得利用我“开了天眼”的优势,帮常二哥一步一步建功立业……

      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称吴王

      µ±ÈÕÍí¼ä£¬ÎÒÓë³£¶þ¸ç¡¢Ö£¹â³ÉÈýÈËÔÚ³£¶þ¸ç¸®ÉϾÍ׿¸Å̾«ÖµÄС²Ë£¬Ò»ºøºÃ¾Æ£¬³©¿ìµØ¡°ßäßÓßäßÓ¡±¡£

      罗仁、陈定邦他们几个还没回来,蓝玉也没回来,估计是生意太好,他们还忙着呢。

      我们正喝得高兴,李善长府上的人来了,说是李善长回来了,请我立即过府一叙。

      我也顾不得喝酒了,立即匆匆扒了几口饭,带着郑光成就出了门。

      夜幕下的集庆城俨然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沿街的店铺有许多已经打烊,即使是在宽阔的主街道上,行人也不多。当然,更不可能看见跳广场舞的大妈。

      偶尔有一队队军容严整的兵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大街上巡逻。稀稀拉拉的路人与这些巡逻的兵士迎面遇上,也不刻意避让。

      这与几个月前蒙古人治下的集庆是有天壤之别的。那个时候,这些路人要是迎面遇上了巡逻的兵士,就跟老鼠遇上了猫差不多,早就找个小旮旯角落躲上了。

      到了李府,李善长早摆了一桌好菜,还没开吃,说是专程为我准备的接风宴。唉!这哥们儿太客气了。

      虽然我们刚才匆匆吃完了饭,但别人这也是一番盛情,加上又急急忙忙跑了一阵路,又有点儿饿了。

      我也不知道是真饿了,还是这桌好菜把我肚子里的馋虫给勾上来了,总之我和郑光成也不客气了,就坐了下来。

      李善长、李存义、李家的管家,还有今天跟着李善长去见朱元璋的那个跟班儿,我们六个人坐了一桌,开吃!

      席间,我和李善长少不得就集庆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李善长已经知道我已经把沈大哥说动了,不日,沈大哥将带着巨资来集庆投资。

      这样一来,集庆的形势就算是稳定住了,李善长也算松了一大口气。就为了这事儿,李善长还非得敬我三杯。

      从与李善长的谈话内容分析,朱元璋是确定将集庆作为重要根据地发展了,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主要是以巩固集庆周边的地盘为主。

      至于人事任命方面的问题,李善长说出了一个令我十分震惊的消息。当然这个消息只是我觉得震惊,其他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这个消息就是,朱元璋准备让李善长再次去趟毫州,找刘福通再讨个封,不过这次是让龙凤政权封他为吴王。

      集庆属于吴地,拿下了这么重要一块地盘,称吴王也无可厚非。因此其他人都觉得朱元璋这个讨封的计划无可厚非。

      但我却觉得这个计划非常不妥。

      于是我十分严肃地问李善长,这欲讨“吴王”封号的事,是朱元璋自己的想法,还是他李善长的建议。

      李善长见我这副表情,似乎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李善长便告诉我,他和朱元璋都有这个意思,不过是朱元璋亲口提的,他李善长也十分赞同朱元璋这个想法。

      李善长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还是一在追问我,这事儿是不是有什么不妥。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问李存义及其他当时在场之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想法。

      这些人都认为讨个“吴王”的封号不过分。另外,有了“吴王”这个身份,更能提高影响力,更加有利于招兵买马、扩充地盘。

      众人都表达完这个意见之后,我谈了谈我的看法。

      眼下,咱虽然拿下了集庆及周边一些地区,江左还有和州和滁州,但镇江、丹阳、金坛还有大量元军。

      即使将这三个地方的元军消灭了,与我们直接面对的将是更加强大的几股力量。

      东南的苏州、常州都是张士诚的地盘。

      东北隔江而望的扬州,本是阿鲁辉带着寻朝佐等一干苗兵苗将镇守,辅以一些地主武装。自从阿鲁辉被杀、寻朝佐率部反水之后,原先的地主武装便趁机坐大了势力。其中这地主武装中最强大的就是张明鉴。

      张明鉴的情况与陈野先差不多,也是元朝册封的一个都元帅。凭着自己的实力,在扬州招募了几万大军,号称青衣军,因其多使长枪,也称长枪军。

      但这个张明鉴比起陈野先最大的区别就是,张明鉴是土匪出身,嗜杀成性,而且这人还有个特殊的癖好——爱吃人肉。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是个地地道道的狠角色。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一支地方武装的司令员,完全是凭着自己好战斗勇的真本事,也就是说是凭着自己的拳头得的天下。

      而陈野先却是一个大地主出身,为了寻求一些政治利益,组建了一支军队,充当了元廷的马前卒。

      也就是说,朱元璋收拾陈野先可以不费什么劲,但如果要想收拾张明鉴,那朱元璋还真得费一番功夫。关键是张明鉴的背后还有一个元朝的朝廷在支持着他。

      以前有苗军在的时候,张明鉴的军队时而与苗军发生些小摩擦。由此更可以看出,张明鉴绝非善类。

      后来,阿鲁辉带着苗军渡江,苗军反水,阿鲁辉被杀,张明鉴就成了扬州名副其实的老大。

      加之元军失了集庆之后,就指望着张明鉴在北边顶住朱元璋了,于是又给了他不少钱和粮。

      有了钱和粮,张明鉴继续招兵买马,不断扩充队伍,顺便吃掉一些其他的地方武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张明鉴的队伍就扩充到六万多人,这对集庆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芜湖西边的池州就是徐寿辉的地盘。虽然大家都是打着反元的旗号,但保不准徐寿辉就不眼馋集庆这个好地方,因此也不得不防。

      至于南边的徽州,元将八思尔不花也不是个草包,何况他手中也有五万多兵马。

      也就是说,朱元璋虽然得了集庆这块肥肉,还有和州、滁州两地,但他其实还是处于四面受敌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贸然称王,敌军要是联合起来攻击他,他怎么办?

      我这一番话说完,李善长直接就是将筷子给掉在了桌子上。

      他脸色骤变,木然地盯着桌上的菜看了好久,才问我道:“以胡兄的意思,那我们眼下该当如何是好?”

      我很明确地告诉他,这个吴王当不得。眼下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最重要的就是低调,要会“装死”,让别人都忽视他们的存在。

      上上之策就是,趁着别人互相攻伐之际,咱只管着不断扩大地盘儿,不断积蓄力量。

      不是有句俗话叫做“闷头的鸡儿吃白米”吗?

      咱现在就要当这只“闷头的鸡儿”,只管先来点儿实际的。人、钱、地、粮才是我们眼下最需要争取的东西,至于那些虚无的名号,眼下还不是关心这些东西的时候。

      李善长沉默了许久,才说道:“难啊!元帅对这个吴王却是很看重啊!他舍得放弃吴王这个名号吗?”

      我笑了笑道:

      “这就要看你的水平了。

      以你和元帅大人的关系,如果再拉上汤和、徐达等人,朱元帅一定会重视你们的意见。

      另外朱元帅是个能成大事之人,这点道理他肯定是懂的。

      只不过是明明说出口了想当吴王,这会儿又迫于外部的压力,不当了,恐怕是面子上过不去。

      但是有你和汤和、徐达等一干心腹劝说,他这面子上不就过得去了吗?

      说得好听了,这叫从善如流嘛!”

      我这话说完,李善长立即端起酒杯,要敬我的酒。我也不推辞,大家继续别喝边谈。

      临别之际,李善长拉着我的手说,今天多亏了我的及时提醒。并表示,他立即派人给汤和、徐达等一干朱元璋的心腹送信,让他们立即力劝朱元璋放弃当吴王这个念头。

      另外,他明天也将亲自就此事向朱元璋作详细汇报。至于我和沈大哥准备吃进土地、房产的事,李善长表示,有什么需要他配合的只管找他。

      第二天上午,罗仁、陈定邦正把他们这几天四处查看的地块的详细资料送过来给我看,蓝玉也送来了一些准备购进的宅子的情况。

      还没来得及了解这些情况,就有人来报,说是陈元贵来了。

      我立即出去,不光陈元贵来了,谭诚他们几个也来了。

      因为这次把黑石岭中积存的纸张全部印成至正钞了,谭诚他们几个近期也没什么事了。再加上押运的队伍人手不够,他们几个就跟着出来了,顺便出来逛逛,算是透透气。

      至正钞刚流通的时候,继承了中统钞和至元钞的风格,最大面额就是“贰贯”。但元朝迫于经济压力,不断加快印钞速度,后来嫌“贰贯”的面额太小,发行了“伍贯”的。

      这次谭诚他们新印制的伪钞就是用他新雕刻的“伍贯”的铜版印刷的。

      这次带来的“伍贯”面额的,加上之前印制的“贰贯”面额的,总共约有十一万贯。按照当时差不多是两贯折一两银子的价格,差不多能值五万多两现银。

      Ì·³Ï»¹¸æËßÎÒ£¬ÏÖÔÚ¡°°Æ¹á¡±µÄÖÁÕý³®Ò²³öÀ´ÁË£¬ËûÕâ´Î»Ø×¶×Óɽ֮ºó£¬¾Í×¼±¸È¥µñ¿Ì¡°°Æ¹á¡±µÄ°æ±¾ÁË¡£

      第二百五十七章 买房置地

      有了钱就好办事了,我把陈元贵他们几个迅速召集起来,让常遇春把蓝玉他们军中一干人等也叫了过来。

      我立即主持召开了一个会议。我告诉他们如果将来准备在集庆安个家,现在去买个宅子、买点地是最好的时机,毕竟现在价格低。

      众人都觉得我分析得有道理,但纷纷表示自己手中的钱还是不够。

      我当时便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想在集庆买宅子和地皮的这些兄弟,咱锥子山可以先免费放贷给他们。将来他们有了钱,再还上就行了。

      陈元贵第一个表示想贷款,接着罗仁、陈定邦、贾海通、郑光成也表示要买。

      军中的那几个还在犹豫,他们还在盘算着这以后立了战功,是不是也可以跟常二哥一样,被赐一套宅子。

      我则告诉他们,这立了战功被赐一套宅子,不是没可能。但眼下买入的确是个大好的时机,价格又不贵,买一套宅子放这里也不打紧。

      将来就算因立战功,被赐了一套宅子,嫌多的话还可以再出手卖掉嘛,肯定是有钱赚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14: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