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越坡》-第20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和沈大哥、汪耀南商定,如果良田的价格低于每亩五两银子,就果断出手。至于房产嘛,到时候再看,尽量低价购入。

      这一下子要调集这么多资金,还得置办这么多产业,这可不是个小事情。

      沈大哥决定他调集好资金后亲自去集庆,待一切步入正轨后,他再委托一个人在那里办理。

      去集庆之前,他还得去征求一下张士荣的意见。毕竟在最初的合伙人中,张士荣也占一份儿。

      汪耀南虽然也有一份儿,但他现在就在这里,而且他也赞同此事。

      也就是说,眼下这事儿,只需要再去征求一下张士荣的意见,就能定下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准备投资集庆

      沈大哥表示,如果张士荣愿意参与这投资集庆之事,那自然是一切都好说。

      如果张士荣不愿意参与这投资集庆之事,那也没多大问题。按照沈大哥的意思,这次投资集庆的事就不要张士荣参与了,可以把他原有的份额折算出来,在私盐的生意上,让他多占些份额得了。

      以前沈大哥也跟我提过让我占股份的事,但后来这资金进进出出太多,资金量也太大,也没有细细算过账。

      这次,正好借这个机会,沈大哥提出了一个新的分配方案。

      按沈大哥提出的新的分配方案,这十八万两银子,如果张士荣同意入伙,那么,张士荣和汪耀南各占一成,我和沈大哥各占四成。

      如果张士荣不同意入伙,我和汪耀南的股份不变,不过就是沈大哥占五成。到时他在这边的私盐和瓷器生意中,让张士荣多占些份额。

      至于这边的私盐及瓷器等生意,就是沈大哥跟汪耀南及张士荣的事儿,我在这边就算没有股份了。

      沈大哥说完这个方案,问我和汪耀南有什么意见。

      汪耀南对沈大哥当然是十分信任,也不细想,就说他没有意见。

      对于沈大哥的这个方案,我粗略一估算,吓了一大跳。

      这十八万两银子,我占四成,这就是七万二千两。如果将来赚个两三番,那就是一、二十万两了呀!到了那一天,我胡硕也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土豪了呀!

      沈大哥在一旁等着我表态,我则在心中默默算着账。沈大哥见我半天不发表意见,还以为我觉得份额占少了。

      于是,沈大哥便在一旁说道:“三弟,如果你觉得吃亏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商量。”

      直到沈大哥说出这话,我这才猛然醒悟过来,看来沈大哥是误会了。

      我赶紧说道:

      “我哪是觉得吃亏呀!

      我是觉得我占了四成,是不是有点太多了。毕竟这些年,都是沈大哥你一手在操办这些生意,我可没出什么力。

      这次投入十八万两,光算本钱,我就占了七万二千两,我是觉得有点受之有愧呀!”

      沈大哥见我这么说,立即笑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三弟呀!你就不要再说了,事情就这么定了。

      且不说当初在鄱阳湖挽救了我那一船货,并送我一条船,让我有了翻身机会。

      也不说,你在私盐生意上,帮我开拓了和州、安庆这么大的市场。

      就单说这次你帮我搭上朱元璋这条线,日后就能给我带来巨大的财富呀。

      就这四成的份额,你必须接受。这你要是再推辞,我这个当大哥的,倒是真的不要意思了。”

      沈大哥这番话说得也的确是真诚,汪耀南也在一边帮着腔。我心想,那就这样吧!咱也来当回大财主。

      咱们三个正说得起劲儿,沈家的下人来喊我们吃饭,我们这才发现,都已经是午时了。我们立即入了席,边吃饭边继续商谈这去集庆投资的事情。

      沈大哥让我立即回集庆去组织人手物色地块,他会带着部分资金稍后就到,至于后续的资金,沈大哥表示,要不了多长时间也会陆续到位。

      汪耀南说他吃完中午饭就得出门,他还有事情要办,就不能陪我了。

      我当然是让汪耀南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而且我这也不会在这里久待,我也得立即回集庆着手相关事宜。

      我略作思考,当即向沈大哥和汪耀南表示,事不宜迟,明日一早,我就直奔常熟码头,在那里找船去集庆。这次和州我都不打算回了,必须抓紧时间。

      当然,沈大哥也不挽留了,毕竟正事儿重要。

      当日晚间,沈大哥又安排了一顿奢华的晚餐,因为明天一早我们要出发,这也算是为我们饯行了。

      第二天,四月十一日一早,我带上罗仁、郑光成直奔常熟码头而去。

      当日晚间,我们到了阳澄湖边。我想起妙智庵就在不远处,不知道那个姚道衍小和尚是否还安好,便想顺道去看看他。另外,我也是想着,如果他那里方便,晚上顺便在他那里借个宿。

      我们三人便很快进了妙智庵。刚进去,里面就跑出来一个小和尚,但不是道衍,他问我们有什么事。

      我告诉他,我们找道衍小和尚。听说我们与道衍小和尚相熟,这小和尚立即转身进去帮我们找人。

      不大一会儿,里面就出来了一个年青的小和尚,我一眼就认出这是道衍。两年没见,现在的道衍看起来比之前成熟多了。

      道衍也认出了我们,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恩公,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

      说完便拉我们三个进了屋子。

      这妙智庵不大,除了住持方丈,就他和另外三个小和尚,总共五个人。

      我立即跟他讲明了这次是途经此地,顺便来看看他怎么样了。

      那道衍见了我们也是十分高兴,给我们倒了水,他说先去禀报方丈一声。

      很快,方丈也跟着道衍过来了。方丈自然也是记得我们,我们互相问了好。

      当时,天色已晚,方丈便留我们今晚就在这妙智庵住宿一晚,我们当然是求之不得。

      方丈便让道衍陪着我们,他说去叫个小和尚给我们取些斋饭来。我们拱了拱手,算是答谢,现在也不是讲客气的时候了。

      道衍他们四个小和尚,本来两人住一间。因为今天我们来了,他便让我们三个跟他一起住。

      他打发那个跟他一起住的小和尚去跟另外两个小和尚挤一晚上。好在这些小和尚也都是无欲无求之人,对这些事情答应得很爽快。

      晚餐是方丈亲自陪同我们吃的,这斋饭就十分简单了。一个小竹筐,里面堆放着一堆白面馒头,另外还有几个小炒的素菜。

      反正这几天在沈大哥那里,天天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今日正好换换胃口。

      吃完晚饭,我们又与方丈闲扯了一阵,我们三个就跟着道衍一起回房休息了。

      道衍的房间里有个大通铺,平日他和另一个小和尚睡在上面是十分宽敞的,今日要睡我们四个人,就显得有些拥挤了。不过好在就对付一晚上,也没什么。

      屋子内的陈设十分简单,摆着两张桌子,两把椅子,然后一个放衣服的柜子。

      另外还有一个架子,上面全放着书。我也没细看,心想,这和尚嘛!肯定得念经,估计都是些佛典、【创建和谐家园】之类的书籍。

      我们三个把行李放好,道衍帮我们铺床。我便坐在他那桌子边的椅子上,这桌子上也放了不少书,都摞在一起。

      我随手拿了一本,想看看这些古代的佛经上有些什么。

      但我翻开书本,吓了一大跳,这哪是什么佛经啊,这是一本《孙子兵法》嘛!

      难道这小和尚还需要学习兵书,还得打仗?

      我继续翻这堆书,发现什么都有。

      不光有佛经,也有道家的一些经典,诸如《道德真经》、《南华真经》、《阴符经》等。

      还有更令人惊奇的,儒家经典也不少,《易》、《诗》、《书》、《礼》《春秋》都有,最令人费解的就是,还有《太公兵法》、《尉缭子》等兵书。

      等道衍铺完床,我立即问他,这些书都是他看的吗?

      道衍点了点头。这我就奇怪了,便问他原因。

      道衍说他对这些书特别感兴趣。虽然他是佛家之人,但应该要博取众家之长,要善于吸取别家的精华。

      对于此事,他的师傅,也就是这妙智庵的方丈非常支持,还经常鼓励他要多读书。

      嘿嘿!这真是有意思了!我便问他,这出家人不是应当无欲无求吗?你还读这么多书,难道将来有朝一日,又准备入世去闯一番事业?

      道衍十分真诚地对我说,将来还还不还俗那不知道,反正他就是觉得出家人也应该心怀天下,而不是天天只看着眼前的几本佛经。

      眼下天下大乱,如果天下能够大治,那对芸芸众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在这个天下大治的过程中,他们出家人能够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什么叫做普渡众生?

      这才叫做普渡众生。

      如果天天只是歪在这里念【创建和谐家园】,没有一颗心怀天下之心,还谈何普渡众生?

      为了充分阐明自已的思想,道衍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佛祖释迦牟尼割肉喂鹰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就是说佛祖释迦牟尼在一次外出的过程中,为了解救一只被老鹰在追捕的鸽子,不惜割掉自已身上的肉。

      当佛祖释迦牟尼从自已身上割取的肉与鸽子的重量相当之时,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

      试想一下,如果释迦牟尼只知道天天念【创建和谐家园】,对尘世间的事一概不闻不问,他怎么可能成为众人景仰的佛祖?

      他如果对尘世间的事一点都不关心,就不会去解救那只鸽子。他不去解救那只鸽子,就不会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他不去割自己身上的肉,就不会成佛。

      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庆

      这小道衍一番话是直说得我如醍醐灌顶。对呀,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并不是说你不舍得踩死一只蚂蚁就叫以慈悲为怀了呀!

      假若这只蚂蚁正在挖掘自己的巢穴,可这个巢穴是建在一个大堤上。一旦巢穴挖好,这大堤就将垮塌,瞬间将有无数的生灵遭受涂炭。

      这个时候,你若踩死了这只蚂蚁,你就能够解救众生于苦难,你便是以慈悲为怀呀!

      再说了,在当时,这和尚只能算是一个职业。有些人只是把和尚作为一个暂时的饭碗,他日时机合适,再还俗是十分正常的事。

      远的不说,这朱元璋不就是这样的吗?

      想到了这些,我对这道衍小和尚顿时产生了不少兴趣。我问他,你一天到晚读这些杂书,你们方丈真的知道吗?

      道衍告诉我,不光他们方丈知道他读了很多佛家之外的书,而且方丈还十分支持此事。

      道衍还告诉我,妙智庵是一个小庙。他当初出家时之所以选择妙智庵,就是因为听说这个小庙里藏了不少书,主要是藏了不少佛经之外的好书。

      道衍是一个好学之人,但在那个年代,想读书还能读得起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出身贫寒的道衍这类人来说,想要读书那实在是太难了。

      你想读书,首先你得买得起书吧。

      然后你得请得起老师教你吧。古代的书可不象现代的白话文通俗易懂,一个字,老师都得给你解释半天。

      最后,你得有闲功夫读书吧。普通人为了一日三餐都是从天一亮就劳作到深夜,哪还有时间读书,所以想要读书还得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行。

      道衍显然都不具备上述这些条件,他连填饱自己的肚子都困难。当他听说妙智庵里有不少好书,而且这个庙中的方丈还十分鼓励庙中的小和尚读书时,道衍没有丝毫犹豫,他出家了。

      当了妙智庵的小和尚后,道衍有时间、也有精力好好读书了。

      这些书都是现成的,不用他自己花钱买。

      一日三餐不愁,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虽然每天吃不上大鱼大肉,都是馒头加青菜,但在那个全民饿肚子的时代,能吃饱就是小康了。

      读书读到不懂的时候,还有一个免费的老师可以请教,这个人就是方丈。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12: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