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说到这送首饰,张夫人又开始嗯嗯呀呀了。这刚收了一箱好东西,这转手又得送出去,哪能不心疼呀!
马氏、郭氏早料到了这种情况。这次来滁州,他们总共带了三箱珠宝和一顶凤冠,都是沈万三原来给的那些。
目前已送了一箱子珠宝和一顶凤冠给张夫人了,给郭天爵的新媳妇儿也预备了半箱。
话都说到这分儿上了,马氏立即又从腰间掏出一个小包袱,里面就是从一个箱子里挑出来的半箱珠宝。
不过这半箱子珠宝是用了个精致的布袋装起来的,这是专门给郭天爵的新媳妇儿准备的。
当张夫人看了这一小袋子珠宝,知道这是两个女儿让自己给儿媳妇送去的,自己不用将刚才得的那箱子里的珠宝用掉了。立刻是如吃了蜜一般,脸上是笑得甜极了。
直到把张夫人和郭天爵的新媳妇儿都搞定了,李善长才告知郭天爵龙凤朝廷关于他和朱元璋二人的任命。
郭天爵虽然心有不甘,但圣旨已下,加上母亲和老婆天天在耳边唠叨,也只好如此了。
当然,马氏搞定了张夫人婆媳两个还不够。张天佑的夫人,还有一些原来郭子兴的旧将,如宋朝用、邵荣、赵继祖、胡大海等人的家眷也得搞定。
不过搞定这些人,就不似搞定张夫人这么难了。反正跟着谁干不是干?
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干,眼下就是朱元璋给她们的好处多。有了这些人的家眷跟这些郭子兴的旧将吹吹风,滁州的局势就算是稳定下来了。
总体来说,滁州之行还算很顺利。只是要打点的人太多,关系错综复杂,日子耽搁得久了一些。也就是我们回和州的前后脚,他们也才回到和州。
˵Íê³üÖÝ֮ʣ¬ÀîÉÆ³¤»¹ÊÇÒ»¸ö¾¢¶ùµØÏòÎÒµÀл£¬ËµÊǴ˴κÁÖݼ°³üÖÝÖ®ÐУ¬Äܹ»²»ÈèʹÃü£¬»¹ÊǶà¿÷ÁËÎÒºÍÉò´ó¸ç¡£
我则立即谦虚了一番,说此事还是在朱元帅及马夫人、郭夫人的英明领导下,在李善长同志的运筹帷幄中,在全体同志的不懈努力下,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果。
说完了滁州的事,我便向李善长打听集庆方面的情况,以及朱元璋下一步的动向。
李善长说他刚从滁州回来,还没去过集庆。不过按照朱元璋送来的军情文书显示,朱元璋下一步应该会在集庆稳扎稳打,以集庆为中心,逐步向四周拓展地盘儿。
我便说道,我们锥子山的兄弟对朱元帅是相当有信心,都是准备一心跟着朱元帅走。
既然朱元帅拿下了集庆,但集庆城内势必有不少人准备逃离的,肯定好多人还是习惯接受蒙古人的统治,毕竟朱元帅实力还不够强大,他们还是想找更大的树去乘凉。
说到这里,李善长也表示十分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拿下了集庆,人却跑光了,只得了一座空城,那并不算是一件十分圆满的事。
红巾军拿下集庆后,肯定会有一些蒙古人的遗老遗少是要离开的。他们离开了不要紧,就怕形成群体性效应,其他人纷纷如此,那就不好办了。
朱元璋此次急着召唤李善长去集庆,估计主要就是讨论如何处理这些事情,搞好战后重建的问题。
于是,我说道,我有一个想法,或许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李善长表示了洗耳恭听的态度,我就说下去了。
我说那些蒙古人的遗老遗少如果要离开集庆,他们手中的房产地产肯定得出手,他们不会把这些东西白白送给红巾军,不过价钱肯定是会很便宜。
我已经打算让锥子山把这些年攒下来的钱都送到集庆来,大量收购这些遗老遗少准备抛售的产业。
一来,可以为锥子山的兄弟置一些家当,二来,也防止集庆出现大量的房产和土地抛售。
人都有追涨杀跌的心理,一旦这个东西价钱往上涨,大家都会争着去买,都会认为这个东西还会继续升值。
可市场上一旦有人抛售某种东西,其他人都会跟着抛售,唯恐价钱跌得更低了,自己遭受损失。
眼下的情况就是如此,那些蒙古人的遗老遗少为了早些离开集庆,肯定会贱价出售地产和房产。
如果没人买,他们就会更大力度地降价。一旦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一些本来不打算卖产业的人也会对集庆的未来失去信心,加入这个抛售的热潮。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集庆城内的各种不动产大幅度贬值,集庆的人口将会大量流失。
其实这都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些普通的经济现象,在当时我这一套直把李善长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看着他那崇拜的眼神,我就已经明白,今天的事情基本算是搞定了。
李善长听完我这番演说,激动得拉着我的手说:
“胡兄啊!你就是我的,不,不,你就是朱元帅命中的贵人呀!
只要你们锥子山能够把那些抛售产业的人的房子和地块都拿下,让集庆的市场维持稳定,集庆就不会出现人员大量流失的现象了。
我也就能顺利地帮助朱元帅巩固这片江山了。”
我笑了笑道:
“虽然我们锥子山有这个心,但就怕力量不够呀!
说实话,我是鼓励了不少兄弟去集庆置办产业的。
不瞒李兄你说,我自己都打算在集庆买几个宅子,日后准备把家小都安置在集庆。
因为我对朱元帅有信心啊,我相信在朱元帅的正确领导下,在李兄你的精心管理下,集庆会越来越好的。
但光有这些还是不够啊,万一那些遗老遗少太多了,我们也没这么多钱接手他们的产业啊!
所以,李兄你也得想想办法,多出出力呀!”
李善长摸了摸脑袋,说道:
“这事儿还真不好办,咱朱元帅这些年东征西讨,可真没攒下什么家业啊!
别的不说,就说去毫州和滁州的这些花费,还是你沈大哥给资助的呢!
我们真是没多少钱来置办产业。”
第二百五十一章 切磋《岛夷志》
我笑了笑道:
“公家没钱,你私人也没钱吗?
你想想,这集庆曾是六朝古都,是个繁华之地,是个好地方呀!
你在那里置几块地,买几个宅子,日后让家人就安心地住在那里,多好的事儿呀!”
李善长笑笑说:“你说得不错,这还真是值得考虑考虑。”
我笑道:“还考虑什么呀?赶快出手呀,你看我们锥子山都不犹豫,你自己犹豫个什么劲儿。”
其实说这话,我也是真心想帮帮李善长。他今天要是听了我的话,在集庆置办些产业,他日,必定会感谢我的。
李善长笑了笑道:
“既然胡兄都准备买,那我也不能落后,也买点。
只是我们这财力有限,就算置办点产业也是零打碎敲,估计对于整个市场的走向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呀!
要是能来个大主顾就好了。”
我假装沉思,似乎是在帮着他想办法。
这时,李存义插话了,他说道:
“大哥,我这次跟着沈大哥去扬州,发现沈大哥为人仗义,而且财大气粗。
如果劝他来集庆解救这个危局,应该就不成问题了。”
我心中暗自大喜,本来我想把这个话题引到这上面来,最终跟李善长摊牌。没想到他弟弟李存义把这话说出来了,那就不用我开口了。
这样更好,日后沈大哥在这里挣了大钱,他李善长也不好说是我一手策划的这事儿了。
李善长听了李存义的话,看了看我,道:“对啊,如果沈兄出手,集庆就算稳定下来了。”
我也假装笑道:
“如果沈大哥愿意出手,那应该是没问题。
不过他在苏州经营得好好的,那边离出海口也近,跟远洋商人做生意也方便,倒运私盐也方便。
你说他跑到集庆来干什么,他图什么?”
这话一出口,倒是把李善长、李存义两兄弟也噎住了。
半晌,李善长才依依呀呀道:
“要,要不,胡兄你出个面,去劝劝你沈大哥。
好歹帮我们这个忙,把集庆给稳定下来。
日后稳定下来了,他可以再慢慢出手这些产业。肯定还是有些赚头的。”
我笑了笑道:
“我也估计这赚头是有。
只是这在集庆置办产业,然后再出手,首先这资金回拢的周期太长,还不如他跟远洋商人做交易来得快。
另外,这置办产业不是买米买盐,一手交钱就可以一手拿货了。还得有房契地契什么的,最主要的这房契地契什么的还得你们认可。
万一你们说这是与蒙古人订的房契地契,你们不承认,这产业要充公,那我沈大哥不得吐血呀!”
我这话直把李存义给逗乐了。
他说道:
“对,对,对。
我说大哥,你去集庆后,首先得宣布以前蒙古人统治时订立的房契地契继续有效。
不过得先到你这里来登个记。这样,集庆城内有多少房多少地,在谁谁谁手里,你心中也有数。
另外,那些置办产业的人也就放心了,这都是经过你们登记的东西,你们总不能不认账吧!”
李善长听了李存义这番话,道:“存义啊,你这个主意倒不错,这是个稳定民心的重要举措。”
我接着道:“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不过如此一来,我们想在集庆城内置办点产业,都得到你们那里办道手续,到时候李兄你得给我们行些方便呀!”
李善长道:“这个是自然。另外,你看你能不能出个面,去找找你沈大哥,这集庆的形势能不能稳定下来,就看他的了。”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胃口也算是给他们吊足了。
我便假装为难地道:
“既然你李兄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我要再不答应你去趟苏州,那也太不够朋友了。
不过,我可事先声明啊,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劝。
至于沈大哥我能不能劝得来,我不敢打包票啊!”
李善长站起来对我一拱手道:“只要你胡兄能出马,我就放心了。沈兄一定会来集庆的,我敢打这个赌。”
我笑道:“那行,我这两天就去。不过,我们锥子山的兄弟来置办产业的时候,到时你得多多关照啊!”
李善长说:“这个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好了。锥子山的事儿,就是我李某人的事儿。”
得到了李善长这个承诺,我此行的目的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因为李善长下午还有事儿,明天就得去集庆,我也不便继续打扰他了,就告辞出了门。
回到联络点后,罗仁早就回来了,说联系的船只后天一早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