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越坡》-第20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最终,经过朱元璋、常遇春、廖永安、陈兆先四人磋商,陈兆先借给常遇春、廖永安各一万人马,总共借出去两万人。

      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庆

      其实,这个结果朱元璋、常遇春、廖永安三人还是十分满意的,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心理价位。

      当初他们觉得只要能从陈兆先手中搞出一万人马出来,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搞来了两万人马,他陈兆先自己也只剩下一万六千余人了。就是陈兆先再想反水,这一万六千余人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了。

      当晚,人马就交接完毕。常遇春、廖永安二将相当于一人又补充了一万人马。

      朱元璋终于可以安心地睡觉了,毕竟陈兆先手中只剩下一万六千人了,量他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了。

      人马交接仪式上,朱元璋还信誓旦旦地给陈兆先保证,打完这一仗就把人马如数奉还。

      其实,哪有这么简单。等打完这仗,他们可以说还有什么什么任务,也可以说他借过来的人马死伤了不少,反正要编个理由还不简单吗?

      总之,陈兆先这借出去的两万人马,应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常遇春、廖永安各补充了一万人之后,并没有立即投入进攻集庆城的战斗。朱元璋让他们迅速把人员整编。

      可不能让原来陈兆先的部下抱成团儿。这些人打仗肯定是出工不出力的,必须打乱他们的建制,让他们接受改造。当然整编的时候不能这么明说,得找些其他的理由。

      另外,朱元璋也给徐达、李存义送了紧急军情。说是西线已攻到集庆城下了,让东线的徐达部和苗军加紧攻城,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等常遇春和廖永安的队伍整编好了,这二人迅速投入战斗,定能打集庆元军一个出其不意。

      再来说说,集庆城内的状况。

      蛮子海牙调集中路的陈兆先部到西线江宁镇,然后调集东路的汪诚部补方山的空档,求援阿鲁辉,让他带苗兵帮助扼守东线。

      ÄÄÖªÃç±ø·´Ë®£¬°¢Â³»Ô±»É±£¬½¯É½Ê§ÊØ£¬¼¯Çì³ÇµÄ¶«ÏßÊÇá§á§¿ÉΣ¡£

      蛮子海牙立即将集庆城内的主力调到东线,防止徐达及苗军从东面攻入集庆城内。

      谁知西线的江宁镇又失守,康茂才部率着几千残兵退回集庆城内。陈兆先部是一点消息没有,按照康茂才的讲述,陈兆先应该是投降红巾军了。

      这样一来,集庆城西边的防御就吃紧,城内元军主力都在防御城东的红巾军及苗兵。

      没办法,蛮子海牙只得收缩防线,让方山的汪诚部入牛首山,让牛首山的福寿带部分兵马回到城西。

      康茂才部入集庆城内,立即按照蛮子海牙的部署,在城西顽强阻击冯国用、耿再成部。由于地利的优势,再加上福寿带了近一万人驰援,集庆城西总算是顶住了。

      双方又进入了拉锯战,冯国用、耿再成二人率军攻猛攻,双方都是死伤惨重。

      朱元璋立即命令中路冯国胜加紧对牛首山的攻击,再不能放中路的元军回援集庆城了。

      Í¬Ê±£¬ÈÃäàÑôµÄÌÀºÍÂʲ¿·ÖÈËÂí½øÈëäàË®£¬ÅäºÏ·ë¹úʤ×÷Õ½¡£

      芜湖由郭兴继续镇守,其弟郭英率部分兵力东进,关注溧阳方向情况,补汤和的缺。

      至三月初七,常遇春、廖永安部已整顿完毕,二将前来请战。

      朱元璋此时把常遇春、廖永安部视为压垮元军集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此时的元军不论在东线、还是西线,都已经是拼尽了全力,力保集庆城不失。

      中路的元军,由于汤和入溧水,已被死死地钉在了牛首山一带。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时机,让常遇春、廖永安部立即在西线发起攻击,集庆城定可破。

      为了形成打击的突然性,朱元璋让常遇春、廖永安继续休整两日,三月初十力争一举突破西城。

      同时,给冯国用、耿再成、徐达及苗军下令,三月初八、初九两天,采取连续不间断的袭扰方式,昼夜不断地派小股兵力轮流发起冲锋,力求在精神上击垮元军。

      冯国用等诸将心神领会,每次组织小冲锋,都让人把战鼓擂着震天响,但真正去冲锋的又没几个人。

      在元军看来,红巾军的冲锋就是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但即便如此,元军也不敢放松警惕。

      如此折腾了两天两夜,元军的守城部队很经是十分地疲惫了。

      三月初十的清晨,休整了近十天的常遇春、廖永安部投入了西线的战斗。

      本来有冯国用、耿再成在,西城就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这下子,攻城方面一下子投入了三万多生力军,元军哪里还抵挡得住。

      西线部队很快突入城内,蛮子海牙早料到了会有这一天,他早做好了准备。

      朱元璋部突破西城后,蛮子海牙令福寿和康茂才率军在城内坚持巷战,称自己去东线督战,力争突破东线的红巾军,与镇江的元军会师。

      其实,蛮子海牙根本就没去东线,而是乘着水军的战舰,带着几千残兵从长江上逃往镇江。

      康茂才是水军统帅,集庆江面上水军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向他报告。当他得知蛮子海牙已乘船逃走,心里把这个最高军事统帅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康茂才心想,罢了,再打下去,也没什么好结果了,便宣布投降。

      可福寿就没有康茂才的信息灵通,还在傻乎乎地坚持巷战,最后兵败身亡。

      蛮子海牙逃了,康茂才降了,福寿战死了。

      东线及中路的元军得知消息后,大部分投降了,其余的一哄而散,各自逃命了。

      至此,朱元璋拿下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块地盘,也就是凭借着这块地盘,他逐渐发展壮大,最后君临天下。

      牛首山的汪诚部也宣布投降了,朱元璋十分“仗义”地让陈兆先去受降。

      陈兆先对朱元璋是感恩戴德,不光接收了汪诚部的近两万人马,还把汪诚给软禁了起来,最后还将汪诚杀害了。

      朱元璋故意装作不知,直到汪诚被杀,其下属来向朱元璋告状,朱元璋才狠狠地痛斥了陈兆先。

      说是让他去受降,是念在与他父亲的“友谊”,让他接收汪诚的人马。

      另外也是因为原先常遇春、廖永安各找他借了一万人马,但攻集庆城时伤亡惨重,让他接收汪诚的人,算是还他两万人马。

      可他倒好,竟然私自将汪诚给杀了。

      这下,汪诚的人马肯定是对他陈兆先怀恨在心了,现在状都告到他朱元璋这里来了,怎么收场?

      朱元璋只得亲自出面去安抚汪诚的余部,把他们分别编入徐达、汤和、冯国胜的队伍。

      最后,还说是念在与其父陈野先的情分上,就不处罚陈兆先了。

      如此一来,陈兆先的两万人马也要不回来了,除了杀了汪诚泄了愤,没捞着其他任何便宜,反而还得感谢朱元璋不予追究之恩。

      再看看朱元璋。攻下集庆之战,先是受降了陈兆先三万六千人,很快就忽悠走了他的两万人。

      后来又受降了汪诚的近两万人,只经了一下陈兆先的手,又将这两万人编入自己嫡系的手下了。

      还受降了康茂才部近一万人。

      其他被俘元军近两万人已编入常遇春、廖永安、冯国用、耿再成等将队伍中。

      再加上投降的苗军,此战集庆,共受降兵马十一万六千人。

      其中编入嫡系六万人;其余未编入嫡系的五万六千人,分别是陈兆先部一万六千人、康茂才部一万人、苗军寻朝佐部三万人。

      借陈兆先之手,铲除了汪诚,增加了嫡系的势力,削弱了非嫡系的实力,还得让非嫡系的陈兆先感恩戴德。

      什么是领导艺术?

      这就叫领导艺术。

      此战拿下集庆后,另得集庆居民近四十万人,这一仗真是硕果累累。

      李存义将这集庆之战的大致过程给我讲述了一遍,用了近两个时辰,都已到午时的光景了。

      李善长也终于是把手头的事情都安排完毕了,亲自吩咐家丁去弄几个好菜,说是中午要留我吃饭,有些事情与我边吃边聊。他下午还有重要事情处理,明天得赶到集庆那边去。

      这朱元璋新得集庆这块繁华之地,肯定得有好些事情要李善长帮着处理,一切尽在情理之中。

      很快,菜就端上来了,还有一壶酒。就我和李善长兄弟,再加上郑光成四个人一起吃了这顿午餐。

      席间,李善长也讲述了此次滁州之行的大致经过。

      ËûÃÇÈ¥³üÖÝ֮ǰ£¬³üÖÝ·½ÃæÒÑÖªµÀÁ˹ùÌìÐð¡¢ÕÅÌìÓÓÒÑËÀ¡£µ½Á˳üÖÝÖ®ºó£¬ÕÅ·òÈ˺͹ùÌì¾ô¾ÍÂñÔ¹ËûÃÇΪʲô²»Ôçµã°Ñ¹ùÌìÐðºÍÕÅÌìÓӵĹǻÒËͻسüÖÝ¡£

      马氏、郭氏是好一番解释。无非就是集庆战事吃紧,抽不出稳妥的人手罗,马氏刚生完孩子,身体没有恢复罗。

      张夫人是郭天爵的亲生母亲,但不是郭天叙的亲生母亲。因此,郭天叙的死,在她内心深处还有几分幸灾乐祸之意,如此一来,她的亲生儿子郭天爵就能继承郭子兴的全部家当了。

      但在马氏、郭氏及李善长面前,她还是得表现出足够的悲伤劲儿。好在这并不难,毕竟她的亲弟弟张天佑也死了嘛!

      第二百五十章 贴心小棉袄

      当晚,马氏、郭氏带着那顶精心打造的凤冠和一箱珠宝去向张夫人“请了安”。

      张夫人见了这些东西,也是爱不释手,欢喜得要命。

      马氏是张夫人的养女,郭氏可是张夫人的亲生女儿,这三人单独说起话来,就更加放得开了。再加上有这么多珠宝首饰作润滑剂,三个女人的这台戏就开唱了。

      马氏、郭氏先是故意摸了摸张夫人的底,张夫人还是一心想着让郭天爵继承郭子兴的家业的。

      马氏、郭氏接下来就说了好多战场残酷的话,又对哥哥郭天叙及舅舅张天佑的惨死表示了深切的哀痛。

      最终把话题又引到郭天爵将来如何定位的话题上了。说郭天爵还小,如果真让他当都元帅,去带兵打仗,万一跟哥哥郭天叙一样,这可如何是好?

      当娘的哪有不心疼儿的?郭天爵可跟郭天叙不一样啊,那可是张夫人的亲生儿子呀,而且是唯一的亲生儿子呀!他要是没了,张夫人的后半辈子都不知道怎么活了。

      热爱政治的女人不在少数,但真正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那种政治魄力及战略眼光的女人是凤毛麟角。

      显然,张夫人不属于她们之列。

      马氏、郭氏这一番忽悠,张夫人心中就怂了。这郭天爵真要是当都元帅,她可是不放心呀!

      于是,这张夫人倒问起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这事儿该怎么办。

      马氏、郭氏早等着她这句话呢。忽悠,接着忽悠!

      马氏、郭氏继续忽悠张夫人说,让朱元璋当都元帅,郭天爵就当个文官多好,地位也有了,也没有生命危险。

      似乎真有朱元璋在前方拼死拼活、流血流汗,郭天爵和张夫人可以安坐后方尽情享乐这等好事儿。

      女儿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啊!

      张夫人的这两个女儿对她真是太“贴心”了,这次来滁州,不光给她送了那么多好东西,还帮着她们母子谋划未来。

      张夫人还是不放心,说是郭天爵不当这个都元帅,那些郭子兴的旧将不答应,又该怎么办呢?

      马氏、郭氏立即拿出了那张龙凤朝廷的圣旨,也就是那个任命文件,上面可是清清楚楚地写着朱元璋任平章政事兼都元帅,郭天爵任中书省右丞。

      张夫人看了看,又犯难了。这个圣旨倒是可以让郭子兴的旧将心服,可是如果郭天爵非想当这个都元帅,又该怎么办呢?

      马氏和郭氏笑道,这就得靠她这个当母亲的呀!

      只要她能好好劝劝儿子,然后让她去找找郭天爵新娶的媳妇儿。婆婆跟媳妇儿说,让她给老公做做思想工作,让老公安安心心地在家享清福,不要去外面打打杀杀的,那样太危险了。

      这郭天爵年纪也不大,哪能架得住母亲和老婆的轮番相劝?最后,肯定就得承认这个既定事实了。

      另外,这郭天爵的老婆肯定也不想守寡呀,这去外面打仗,多危险哪。

      如果婆婆再给儿媳妇儿送两样好首饰,儿媳妇儿必定会答应。

      说到这送首饰,张夫人又开始嗯嗯呀呀了。这刚收了一箱好东西,这转手又得送出去,哪能不心疼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08: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