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野先一看来人这阵势,就知道是元军的人马,虽然不是正规军,但应该是和他一样的地方武装。
但他并不知道这支人马的领头人就是汪诚,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陈野先的人生就此终结。
汪诚率兵杀到东山时,郭天叙的人马刚渡过来两千人。
接到郭天叙撤退的命令之后,那正在渡河的两千余人,赶紧掉转船头,向秦淮河东岸返回。准备撤回去之后,再派船只来接这支已经渡河的两千人马。
可那回撤的船队还没来得及靠岸,随着郭天叙的后撤,这岸际滩头就被福寿的骑兵部队给占领了。
现在他们就是想靠岸都靠不成,只能在河面上逆秦淮河南下。
陈野先见郭天叙后撤了,秦淮河河面上的部队没地方落脚,还在秦淮河上晃荡,已渡河的部队成了孤军,这正是立功的大好时机啊。
陈野先立即命令部下,回过头向那已渡河的两千余郭天叙部下杀了过去。
陈野先有一万五千人,而郭天叙的渡河部队只有两千余人,而且他们还不知道陈野先临阵倒戈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陈野先部杀得是七零八落的。
陈野先、陈飞虎杀向郭天叙部的时候,汪诚正带着他的两万多人向陈野先的背后杀了过来。
他可不管是陈野先的人,还是起义军,反正都是他的敌人,他带着人是见人就杀。
陈野先、陈飞虎几乎将这两千余孤军杀光的时候,只听得背后大乱,见有一支地方武装正向他的人马杀了过来。
二人心想,肯定是对方误会了,还不知道他已投降元军的事实。
于是,陈野先立即命令部队散开,他与陈飞虎一道准备找来将说个清楚。
陈野先万没想到,这从后掩杀之人,就是与他结过梁子的汪诚。
如果陈野先事先知道,他肯定是不会让自己的大军给对方让开一条通路的。
但问题的关键就是他不知道对方是汪诚,而汪诚可是知道前面就是自己的对头陈野先。
按照蛮子海牙的交待,汪诚的任务是扼守住秦淮河西岸,让起义军无法渡过秦淮河。可眼前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的对头陈野先就在眼前。
因此,汪诚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带着人不问青红皂白,杀了陈野先。
很多事情的发生,就是这么阴差阳错。
陈野先不知对方是汪诚,让大军给对方让开一条通路。而汪诚知道对方是陈野先,就带着精锐顺着这条通路直杀陈野先。
陈野先与陈飞虎在一起,正准备给来将解释这一切,来将带着人马就已经杀到了。
等得陈野先看清来将的时候,他明白一切都晚了。
汪诚带着人直取陈野先、陈飞虎二人。陈野先、陈飞虎一点准备也没有,手中的家伙都还没操起来,两颗人头就已落了地。
随着陈野先、陈飞虎二人丧命,陈野先的部下就乱了。
但汪诚还是很聪明,他立即命人高声大喊,让陈野先的部下放下兵器,陈野先、陈飞虎投降叛军死有余辜,但其余人等只要放下兵器投降,全部赦免一死。
除了少数陈野先的死党负隅顽抗,被汪诚击毙,其余一万多人都放下兵器投降。
这一仗对于汪诚来说,那叫一个痛快。任务顺利完成,起义军没有渡过秦淮河,死对头陈野先也命丧自己刀下。
再来说说郭天叙、张天佑的情况,他们带着人一路南下。
可他们哪跑得过福寿率领的元军精锐,蒙古铁骑一阵冲杀,郭天叙的队形完全散了。
¸£ÊÙÒ²¶®µÃÇÜÔôÏÈÇÜÍõµÄµÀÀí¡£¼ÓÉϹùÌìÐð¡¢ÕÅÌìÓÓ¶þÈËÓֺý²Åų¡£¬Ê¿±øÃǶ¼´©µÄÊÇÆ¤îø¡¢ÌúîøÖ®À࣬ËûÃǶþÈËÔòÒ»ÈËÒ»¸±½ðîø£¬Ì«Ñô¹âÒ»ÕÕÉÁÉÁ·¢¹â£¬ÎÞÂÛ×ßµ½ÄÄÀï¶¼ÊÇÄÇôҫÑÛ¡£
福寿的人马虽少,但行动迅速,他指挥着人专门向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突袭。
这日午后,郭天叙、张天佑二人带着人都已逃到方山附近了。
陈兆先还不知道陈野先已死。
陈野先向郭天叙的两千渡河部队发起攻击时,已派人给陈兆先报信了,但兵荒马乱的,报信之人找了半天才找到了船只。
等到郭天叙、张天佑逃到陈兆先面前时,他还没收到信。
因为事先与父亲有约定的,没有父亲的信他不可轻举妄动,只能观望。
想到方山上还有左荅纳识扼守,他们便让郭天叙、张天佑过去了。
郭天叙、张天佑则让陈兆先替他们抵挡后面的元军追兵。郭天叙、张天佑刚过去,福寿的蒙古铁骑就到了。
此时,陈兆先也明白了,起义军败了。
他也顾不得与父亲的约定,跟着福寿一道,追着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的【创建和谐家园】就杀了过来。
郭天叙、张天佑刚逃到方山,又遇到左荅纳识的堵截。可怜的郭天叙、张天佑二人就这么被元军给斩杀了。
郭天叙、张天佑二人一死,起义军算是彻底乱了套,哪还有心思恋战,都是不要命地向南逃窜。
再来说说先前那秦淮河江面上的两千余起义军的情况。他们一见东岸的阵地也被元军占领了,只好逆着秦淮河南下,但逆流而上的速度肯定没有蒙古骑兵的速度快。
因此,他们行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可以靠岸的地方。最后,决定在秦淮河西岸靠岸。
那知,牛首山、将军山一带的元军早就在江边设下了埋伏。
他们刚登岸,元军就杀了出来。
这下,这两千多人,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及。除了一千余人继续上船南下,约一半的人都被消灭在了秦淮河西岸。
眼看着,郭天叙、张天佑带来的这四万多人马就要折光了。救星终于出现了。
徐达的部队此时正好从句容赶到了方山南边。
徐达立即命人在秦淮河的北源句容河上架起了浮桥,一边收容郭天叙、张天佑的残部,让他们渡过句容河到达西北村,一边突袭福寿的蒙古铁骑与陈兆先的部队。
福寿本只带了五千人马,因为还要堵死郭天叙、张天佑那江面上两千余人的退路,因此沿途留下了不少兵力。
待到达方山时,他只带了两千余人,好在有陈兆先的一万多人与他合兵一处,他则继续放心大胆地向方山以南杀了过来。
可他哪里知道,前面有一员猛将摆开了阵势在等他。
此人就是徐达。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福寿与徐达的人马一接触,就知道今天遇见了个硬角色,这人可比郭天叙、张天佑难对付多了。
加上徐达是早就准备好了,以逸待劳;而福寿部今天都杀了快一天了都没怎么休息。
而陈兆先部的战斗力又不咋地。好多兵士也没搞清楚状况,怎么一会儿是跟着起义军打元军,一会儿又跟着元军打起义军。
这徐达的人马一杀出,福寿、陈兆先的人马就崩溃了,立即向北逃窜。
徐达直追到方山南脚。因为有左荅纳识扼守险要,他也攻不过去。
按照朱元璋的指示,他的任务就是在此处接应郭天叙、张天佑部。
因此,徐达也不继续进攻了,只是在此处继续收容郭天叙、张天佑的残部。
就在徐达与福寿、陈兆先的部队干上不久,常遇春的部队也到达了西村。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谋
Î÷´åÓëÎ÷±±´å¸ôÇØ»´ºÓµÄÄÏÔ´äàË®ºÓÏàÍû¡£äàË®ºÓÓë¾äÈݺӾÍÊÇÔÚÎ÷±±´å´¦»ãºÏ³ÉÁËÇØ»´ºÓ¸ÉÁ÷¡£
常遇春到达西村的时候,正好遇见郭天叙手下的那一千余江上部队。
这一千余人在秦淮河西岸遭到元军重创,死伤过半,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恰好遇上了常遇春。
常遇春立即接应这帮人上了岸,打通了西村与西北村的水上通道。
就在他与徐达陆续接应郭天叙、张天佑残部的时候,汤和率领的五千人马也赶到了。
这下,起义军总算是稳住了阵脚。
徐达在接应郭天叙、张天佑残部的时候,竟然还有人带着郭、张二人的尸首通过了方山元军的阻击。
徐达见郭天叙、张天佑二人都战死,立即发出紧急军报给朱元璋。
徐达命人将二人尸首交给常遇春,让他带回太平城。徐达则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准备继续回兵扼守句容。
直到第二天,九月十九日上午,才没有残兵陆续南下了。估计没回来的都在战场上交待了。
徐达、常遇春、汤和他们一清点逃回来的人马,总共才两万余人。
也就是说,这二战集庆,陈野先部临阵倒戈;主将郭天叙、张天佑战死;其所属四万余人,损失了一半;辎重物资几乎全部沦为敌手。
好在经过徐达的一阵冲杀,元军退回了方山以北,秦淮河西岸的元军也退回了牛首山、将军山一带。
双方又成了战略相持局面。
徐达、常遇春、汤和三人计议了一番,决定第二天,由常遇春护送着郭天叙、张天佑的尸首回太平;徐达迅速回句容;汤和则在溧水坚守,整顿郭天叙、张天佑的那两万余残部。
三人计议已定,准备第二日行事。
ÄÄÖªµ±Íí£¬ÖìԪ谾¹È»À´ÁËäàË®¡£
朱元璋在接到溧水方向的军报之后,估摸着二战集庆不会太顺利。
九月十八日在家仔细琢磨了一天,九月十九日一早,朱元璋便带着亲侄子朱文正来了溧水。
徐达、汤和、常遇春见朱元璋到了,立即将情况作了个详细汇报。
朱元璋看着郭天叙、张天佑的尸首也是着实“难过”了一阵。
很快,朱元璋就稳定住了情绪,说眼下不是难过的时候,一定要继承二位元帅的遗志,继续完成反元大业。
你看看,人家这水平,不当皇帝真是屈才了。
朱元璋立即主持召开了一个高级军事会议,用现代的说法,那叫现场办公会。
会议由朱元璋亲自主持,与会人员有徐达、汤和、常遇春、朱文正。
会议先对郭天叙、张天佑二位元帅的的英年早逝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然后议定朱元璋回太平后,立即向龙凤政权上书,请求龙凤朝廷对二人及家属给予恩恤。
接下来,朱元璋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个简要安排。
Á¢¼´µ÷ÎߺþµÄ·ë¹úʤµ½äàË®À´£¬¸ºÔðäàË®µÄ·ÀÎñ¡£
芜湖的防务则由郭兴、郭英两兄弟负责,郭兴为主将,郭英为副将。
句容方向的防御由徐达、邓愈负责,还是徐达为主将,邓愈为副将。
ÌÀºÍ´ý·ë¹úʤµ½Î»ºó£¬¼ÌÐø»ØäàÑô¸ºÔðäàÑô·½Ïò·ÀÓù¡£
常遇春则与朱元璋一起回太平,继续与廖永安负责防御采石矶的康茂才部。
至于郭天叙、张天佑的两万余残部,徐达带五千人去句容,常遇春带五千人去太平,其余人马则留在溧水,交给冯国胜整编。
至于为什么把冯国胜从芜湖调来防守溧水,朱元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初渡江攻集庆,就是冯国胜最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