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越坡》-第17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野先、陈飞虎二人接到命令后,继续北上。途中他们经过了福寿的伏击地域,双方心照不宣。

      当日傍晚,陈野先、陈飞虎部已渡过秦淮河在东山处驻扎,准备向西北方向拿下雨花台。

      如此一来,雨花台南边将军山一带的元军重兵就被起义军绕过去了。本来元军的防御方向是南边,这会儿如果要来攻击起义军,则要掉头向北。

      一旦起义军拿下雨花台,将军山方向的元军就相当于把后背处展现在起义军的面前,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即使他们想掉头向北驰援集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因为雨花台已被起义军控制了。

      当时,雨花台与将军山之间,还没有秦淮新河这一段水道。这段水道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开挖的一条人工河,这都是几百年后的事儿了。

      因此,一旦起义军控制了雨花台。是先拿下集庆,再收拾牛首山、将军山一带的元军主力;还是先以歼灭元军有生力量为主,后取集庆,都是可行的。

      总之,展现在郭天叙、张天佑眼前的是一块大肥肉即将入口。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二战集庆

      陈野先、陈飞虎部全部渡过秦淮河后,郭天叙、张天佑部的先头部队也已经抵达东山对面的秦淮河东岸,而尾队陈兆先部已抵达方山。

      看似胜利就在眼前,其实郭天叙、张天佑部也是已经全部进入了元军福寿部的伏击圈。

      当时天色已晚,郭天叙、张天佑考虑到大部队连夜渡河不太方便。便令陈野先、陈飞虎部迅速占领雨花台,他们二人自己带领的四万余人则立即向东山对岸的渡河地域集结,明日一早渡河。

      陈兆先部则在方山附近就地扎营,明日一早继续向北进军。

      郭天叙、张天佑二人安排完毕,其先头部队已开始扎营,后续部队陆续到达明日准备渡河的集结地域后扎营。

      殊不知,死神已经找上门来了。

      按照陈野先与福寿的约定,福寿一旦发起突袭,陈野先、陈飞虎二人立即扼守住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叙、张天佑部向西渡河到东山。

      而陈兆先部立即在方山一带截住郭天叙、张天佑部,防止其回撤南下。

      ¶ø×óÇEÄÉʶ²¿ÔòѸËÙÕ¼Á췽ɽ£¬¶óÊØÏÕҪλÖá£

      这只是福寿与陈野先的谋划,其实福寿还有更加全面的计划。

      因为,他还得防着陈野先。

      陈野先既然会在太平战败被俘后投降起义军,那他这次临阵再降元军,是真降还是诈降?

      既然陈野先当着元朝朝廷册封的元帅又投降起义军,那就说明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对他就不得不防。

      如果他这次是真心再降元军的话,那还好说;如果他是诈降,准备和起义军一道攻集庆,那就不妙了。

      如果还是就按着事先与陈野先谋划好的方案行事,元军的处境就很危险。

      福寿认真分析了当时的情形,也将此事向元军集庆路的最高军事统帅蛮子海牙作了详细汇报。

      蛮子海牙也认为,对陈野先其人不得不防。

      二人判断,陈野先最有可能是脚踩两条船。

      跟元军这边说,他准备投降,把起义军引到埋伏地域,跟元军一起剿灭起义军。

      跟起义军那边,他很可能会说,他找到了元军中的里应外合之人,准备一举拿下集庆。

      这样,不管最后谁胜谁败,陈野先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起义军败了,他则又明正言顺地归附了元军;如果起义军真的拿下了集庆,他又可以被起义军记一大功。

      蛮子海牙不愧是元军集庆路的最高军事统帅,对事情发展方向的预判和对当前各种复杂形势的分析,都是相当到位的。

      其实,陈野先的真实想法,也跟蛮子海牙判断的基本一致。

      当初陈野先投降起义军,的确是个缓兵之计,只是为了暂时保住性命而已。

      但投降起义军后,朱元璋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软禁了他,但后来又放了他。因此,可以说起义军对他还算不错。

      但毕竟当时元朝的实力强大一些,起义军还没什么气候。从骨子里,他还是想当元朝的官儿,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但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万一要是起义军真的拿下了集庆,他可不能过早暴露了自己暗中投降元军的事实。

      还是得给自己留条后路较好。

      所以他与陈飞虎计议,一切按照与元将福寿的约定行事,他们二人渡了秦淮河到了东山。

      按照福寿的意思,他们得扼守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叙、张天佑部渡江。

      可按照郭天叙、张天佑的部署,他们得立即拿下雨花台。

      如果要脚踩两条船,那怎么办最好呢?

      他与陈飞虎认为,他们渡过秦淮河后就在东山一带驻扎,既不向西北方向进军,夺取雨花台,也不扼守秦淮河西岸,防止郭天叙、张天佑部渡秦淮河。

      他们就在东山处观望,如果元军占优,他们就把部队调集到秦淮河西岸扼守;如果起义军占优,他们就去攻雨花台。

      至于陈兆先部,他们也派出信使送去密信,让陈兆先在方山一带观望,尽量不与起义军正面接触。

      Èç¹ûÆðÒå¾üÄÏÏÂÌÓÃü£¬×ÔÓжóÊØ·½É½µÄ×óÇEÄÉʶ¾Ñ»÷ÆðÒå¾ü¡£

      如果起义军胜了,继续北上,他们就跟着北上。

      总之,陈野先没送来具体指示的密信之前,陈兆先的任务就是观望,两边都不得罪。

      可是陈野先的这个阴谋还是被蛮子海牙看穿了。

      于是,蛮子海牙与福寿计议,此次歼灭起义军,主要还得靠元军自己的力量,不要指望陈野先部。

      二人商议了一个更大更详细的作战计划。郭天叙、张天佑部进入伏击地域后,福寿则带精锐骑兵突袭起义军,左荅纳识迅速占领方山,扼守住起义军南下的通道。

      当然这两点,陈野先也是知道的,事先就跟他商量好了的。

      当然还有没有告诉陈野先的部分。

      就是牛首山、将军山一带的元军主力向秦淮河西岸靠拢,密切关注陈野先部动向,并在秦淮河西岸设伏,防止起义军遭到伏击后渡河逃命。

      雨花台方向早从集庆城内调集精兵五千加强防守,这样一来,要是陈野先真的进攻雨花台,那可就要吃大亏了。

      但东山方向,靠陈野先的部队阻击起义军渡秦淮河还是不太保险,为了防止陈野先观望,元军必须另派人手扼守东山地域。

      但元军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兵力了,因为采石矶方向,康茂才部的防御也不容放松,句容也被起义军拿下了,集庆城正东面的防守也得加强。

      最后,蛮子海牙和福寿计议了好久,才想出了一个可以担当防守东山地域任务的人选。

      此人叫汪诚,也是一个都元帅,情况和陈野先差不多,也是由于各地起义军太多,元军招架不过来,封的一个都元帅。

      这汪诚是金坛县人,他的大本营也在金坛县,实力不如陈野先。

      徐达、邓愈攻句容的时候,汪诚奉命带着人驰援句容。

      后来句容失守,汪诚可没退回到金坛县去,反而在集庆城东驻扎了下来。

      原句容也有一些地方武装,被徐达他们打散了,都向集庆方向逃窜,这些人都被汪诚给收容了起来,最后加上他自己从金坛县带来的人马,总共有了两万多人。

      蛮子海牙准备派汪诚带着所属人马立即南下,在七桥翁一带驻扎。

      一旦福寿向起义军发起攻击,汪诚立即带人直取东山,一定要把起义军的郭天叙、张天佑部阻挡在秦淮河东岸。

      之所以蛮子海牙要让汪诚来担负这个任务,就是因为汪诚与陈野先之间以前有过节。两人因地盘的事还开打过,还是蛮子海牙从中当的和事佬。

      如果陈野先在东山观望,汪诚一定会在东山与起义军拼命。

      这样一来,起义军一旦遭遇伏击。东面是福寿率领的元军精锐,北面有汪诚压阵,西有秦淮河阻挡,河对面还有牛首山、将军山一带的元军,起义军只能向南撤退。

      南边的方山又有左荅纳识扼守,起义军就算通过了方山,也得脱层皮。

      因此,即使陈野先部是诈降,起义军这次也得遭受重创。

      如果陈野先真心投降,那起义军这次就不单单是遭受重创这么简单的,很有可能是全军覆没。

      九月十七日早上,陈野先部拿下方山,郭天叙、张天佑部准备北上之际,朱元璋在溧水的守军就送出四封紧急军情。

      一封是送给太平的朱元璋,其余三封分别送给太平城北的常遇春、溧阳的汤和、句容的徐达。

      按照朱元璋的事先安排,常遇春、汤和、徐达都得立即带兵向溧水方向机动。

      也就是九月十七日下午,我们还在常遇春的军营跟他叙旧的时候,他接到了这封紧急军情。

      我们回了太平城,常遇春则立即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九月十八日一早向溧水方向机动。

      与此同时,徐达、汤和都先后接到了这封紧急军情,也都是准备九月十八日一大早出发。

      而按照蛮子海牙、福寿等人的作战计划,他们准备在九月十八日上午向起义军发起突袭。

      其准确时间就是郭天叙、张天佑的先头部队渡过秦淮河到达东山,大部队渡河之际,他们则发起突袭。

      兵法有云:击其半渡。

      就是在敌军渡河至一半时,发动进攻是最有利的。这样,敌军的兵力被河道天然分为两个部分,正在渡河的兵力在水面上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渡过河的兵力是继续前进?还是返回参与战斗?这个时候指挥官是很难立即作出决策的。

      即使作出了决策,渡河也有个过程,场面肯定是很混乱的,这对于渡河的起义军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而对于元军来说,这正是他们大开杀戒的好时机。

      按照计划,陈野先、陈飞虎部应在九月十七日晚或者九月十八日一早,拿下雨花台。

      但这二人并没有去攻雨花台,只是给郭天叙、张天佑二人发出军报,告诉郭天叙、张天佑二人,他们正在进攻雨花台,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拿下。

      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

      其实,陈野先、陈飞虎二人按兵不动,就等着起义军与元军的伏兵拼个你死我活呢。

      郭天叙、张天佑二人见雨花台虽然还没拿下,但应该问题不大。于是,九月十八日早饭过后,约辰时时分,就下令大军渡秦淮河。

      与此同时,常遇春、徐达、汤和的三路大军正在朝着溧水方向前进,汪诚的两万余人正从七桥翁方向向东山方向急奔而来。

      约巳时三刻,郭天叙、张天佑部的第一拨约两千人马已渡过秦淮河,正在秦淮河西岸的东山地域整备。船只已返回秦淮河东岸,载着第二拨约两千多人向秦淮河西岸驶去。

      随着福寿一声号令,约五千蒙古铁骑突然出现在起义军的东边。

      郭天叙、张天佑还没反应过来,元军的骑兵就已杀到了眼前。

      本来是在渡河,突然敌军杀出,郭天叙、张天佑二人只得迅速调整队形,准备应战。

      一边是队形散乱、仓促应战,一边是精心准备、锐不可当。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郭天叙、张天佑二人所率队伍是被蒙古铁骑给冲得七零八落,这二人也被杀散了。

      郭天叙一看,中了元军埋伏了,赶紧撤退吧!下令已渡河的部队赶紧回撤,他自己则带着人马沿着秦淮河东岸撤退。

      而张天佑是当初跟着郭子兴混的人,精得跟个猴子似的,福寿的人马一出现,他就看出了事情不对劲儿。

      张天佑跟郭天叙招呼都没打一个,就带着人向南撤退。等郭天叙下令撤退的时候,张天佑早已撤出了三里开外。

      秦淮河西岸的陈野先、陈飞虎二人还在观望,汪诚带着他的两万多人马就已杀到了东山。

      陈野先一看来人这阵势,就知道是元军的人马,虽然不是正规军,但应该是和他一样的地方武装。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1 2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