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元璋“诚恳”地接受了郭天叙和张天佑二人的批评,说对陈兆先、陈飞虎二人作战不力的情况,自己负有领导责任。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也不是追究哪个人责任的时候。下一步还有更重要的工作等着大家去完成,大家一定要从这次战败的教训中好好总结、好好分析,然后制定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他还有个建议,二攻集庆的时候,让陈野先亲自去前线督促陈兆先、陈飞虎二人作战。以陈野先对集庆情况的熟悉,以及他的人望,拿下集庆就多了几分胜算。
此话一出,陈兆先、陈飞虎二人心中是又惊又喜。
喜的是,陈野先马上要恢复自由身了,他们马上就可以实施他们自己的“计划”了;惊的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于是,二陈赶紧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说以前都是陈野先亲自领兵,他们二人只是按照陈野先的指挥,具体负责实施。
这次让他们二人独自带兵执行这么重大的任务,他们心里没底,所以畏首畏尾的,才导致此次作战失败。
一旦让陈野先来亲自指挥,凭借他的强大号召力,拿下集庆是指日可待。
至于朱元璋带来的徐达、汤和、朱文正三人都是欲言又止,明明知道陈野先有反叛之心,为什么要解除对他的软禁,让他出来带兵?
一旦他们临阵倒戈,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
但这三人心中虽有疑惑,但他们都不是冯国胜。他们都明白,有郭天叙他们在场,他们不能当场提出这个问题。只能是散会后,再向朱领导请教了。
会议开到这个份儿上,郭天叙、张天佑二人心里还是非常满意的,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达到了。
本来他们就是怕把战败的责任揽到自己头上,影响自己英明神武的光辉形象,于是会上猛批陈兆先、陈飞虎二人,外带着把朱元璋也批了一通。
会前,他们最怕朱元璋反驳,毕竟这次战败跟他关系真的不大,他如果在会上据理力争,他们两个领导可真是不好下台。
但会议的进程出乎他们的意料,朱元璋主动承认错误,陈兆先、陈飞虎二人也深刻地开展了自我批评,他们两个领导也感到自己有了面子。
既然会议的气氛和很和谐,那就继续讨论下一个议题——下一步该如何办?
要拿下集庆,关键是要突破牛首山,这牛首山布有重兵,且有地形优势,想要拿下着实不容易。
众将计议一番,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朱元璋提议,速去派人召陈野先到溧水来,他对集庆熟悉,说不定他有什么好办法。
于是,按朱元璋的提议,暂时休会。
二天之后,八月二十四日,会议再次召开。
陈野先是八月二十三日到的溧水,由郭英带人亲自“护送”而来。
³ÂÒ°Ïȵ½äàË®ºó£¬ÖìÔªè°Á¢¼´»á¼ûÁËËû¡£
朱元璋先是和陈野先叙了叙兄弟之情,然后分析了一下一战集庆失败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言明,他已向郭天叙、张天佑建议,让陈野先亲自带兵参与集庆之战。希望明天的军事会议上,他能拿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作战方案。
陈野先听说朱元璋要放了自己,也是又惊又喜。
甚至他都有点儿感动了,他当初投降时,就是想先保住性命,待时机成熟再收拾起义军。
但现在朱元璋不仅和他结拜了兄弟,还放他回军营,真是把他当兄弟了,他还有点不舍得收拾朱元璋。
于是,陈野先劝朱元璋放弃进攻集庆,说集庆元军实力强大,他们很难拿下。
朱元璋当即否决了这个提议,说他们千辛万苦杀出一条血路渡江,就是为了攻下集庆,现在集庆近在眼前,怎么能轻言放弃。
陈野先劝朱元璋放弃集庆,是他早真的有点儿被朱元璋感动了,因为他是准备临阵倒戈与元军一起攻打起义军的。
那样的话,如果朱元璋在进攻集庆的队伍之中,很可能兵败身亡,所以他想让朱元璋退出集庆之战,保他一条性命。
陈野先的这些想法,朱元璋都心知肚明,只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假装不知道陈野先会倒戈而已。
朱元璋的想法是,让陈野先与郭天叙他们一起打集庆,他则还是在太平,这样即使起义军败了,兵败身亡的是郭天叙、张天佑二人。
如果事情真能按着他的这个计划的方向发展,那他这个三把手,一下子就可以跃升为一把手了,而且还可以统领郭、张二人的残部,以及滁州的人马。
第二天的军事会议上,陈野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
第一次攻集庆,他们是沿秦淮河西岸向集庆进攻。但秦淮河西岸的牛首山布有大量元军,想要突破,着实不易。
所以,陈野先建议从秦淮河东岸进攻,避开牛首山的元军主力。
但走秦淮河东岸还是有一个问题,东岸的方山离秦淮河很近,方山上驻有元军扼守,更加不容易突破。
因为方山距秦淮河距离太近,所以要从东岸通过方山地域,起义军会全部暴露在方山元军的攻击范围内,危险系数太高。
但陈野先接下来的话,让众将都放下了这个担心。
这方山元军的守将名字叫左荅纳识,是个蒙古人。但这人以前与陈野先有深交,二人关系不一般,他可派人去游说左荅纳识,让他投降。
说降一旦成功,起义军就可以从秦淮河东岸长驱直入,直奔集庆。
听到这个方案,郭天叙、张天佑脸上都露出了得意之色。只有徐达、汤和、朱文正三人面上有几分担忧。
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
徐达、汤和、朱文正这三人都是政治纪律非常强的人,没有朱元璋的允许,他们是不会随便发言的。
于是,作战计划就算是定下了。
西线还是朱元璋坐镇,拖住元军采石矶的兵力,让他们不能驰援集庆。
东线徐达、邓愈从句容向集庆发起佯攻,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攻集庆,而是阻击镇江方向元军,让他们不能驰援集庆。同时拖住元军东线兵力,为中路大军直取集庆创造基础。
至于中路大军,陈野先的三万人马,加上郭天叙、张天佑剩下的四万余人,总共七万多兵马在秦淮河东岸集结。
Ò»µ©³ÂÒ°ÏÈ˵½µ×óÇEÄÉʶ³É¹¦£¬ÆßÍò´ó¾üÁ¢¼´±±ÉϹ¥¼¯Çì¡£
眼下的任务,就是陈野先要立即派人与左荅纳识接触,力争早日招降此人。
朱元璋、徐达等人立即返回自己的驻地,静等中路大军的消息,一旦拿下方山,东线的徐达部立即发起佯攻。
散会后,朱元璋又召开了小型军事会议,参会的只有五个人,朱元璋、徐达、汤和、朱文正、郭英。
此时的郭英已不再担任陈野先亲卫队长一职,陈野先已入他儿子陈兆先部军营。
会上,众将都表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明明知道陈野先很可能会叛变,为什么还要放虎归山。
朱元璋只好大打感情牌,用他的深情表演来忽悠大家。
朱元璋声称自己既已与陈野先结为兄弟,就理应信任他,不能再继续软禁他了。而且一旦他这个招降计划成功,那拿下集庆就指日可待了。
即使陈野先真的反叛,他朱元璋也算是给了这个结拜兄弟机会了,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他是“宁可兄弟负他,他也不负兄弟”啊!
好一番忽悠,直接是把朱文正和郭英两个小年轻感动得快要流泪了。
汤和、徐达到底年纪大一些,也许是更了解朱元璋一些,除了说几句元帅仁义的空话套话,也没过多的言辞了。
其实他们二人心中都清楚,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他决定的事你去据理力争也没用,顺其自然吧。
这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解释完以后,朱元璋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了。
ËûÈÃÐì´ïÒ»¶¨ÒªÃÜÇйØ×¢äàË®·½ÃæµÄ¶¯Ïò£¬Ò»µ©Öз´ó¾ü±±ÉÏ£¬ËûÒªÁ¢¼´½«±øÁ¦ÏòäàË®·½Ïò¿¿Â£¡£
按照朱元璋的说法,就是凡事要做好最坏打算,万一中路大军又战败,元军从后掩杀,可能就会顺带着把溧水也拿下了。
如果溧水真的失守了,那你们句容的两万人马就成了孤军了,这可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所以,他让徐达要将兵力西移,随时注意溧水方向的动静,如果真的中路大军溃败,元军从后掩杀,徐达的人马可以从侧面出击,不仅可以攻击元军,也可以解救我们的部队。
ÁíÍ⣬ÖìÔªè°ÓÖ°²ÅÅÌÀºÍ£¬½«äàÑô·½ÏòµÄ±øÁ¦Ïò±±µ÷¶¯µ½äàÑôÓëäàË®µÄ½»½çµØ´ø£¬Ò»µ©³öÏÖÖз´ó¾üÀ£°ÜµÄÇé¿ö£¬ËûÒªÁ¢¼´±±ÉÏ£¬½ÓÓ¦À£°ÜµÄ¼º·½²¿¶Ó¡£
汤和二话不说,表示听从朱元璋的安排。
安排完毕。第二天,朱元璋带着朱文正回太平,徐达回句容,汤和回溧阳。
郭英则被朱元璋派到芜湖冯国胜处。
他让郭英当冯国胜的副将,并传达他的指示,让冯国胜把兵力东移,兼顾溧阳方向的情况,因为溧阳的汤和部按照朱元璋的指示要向北机动。
回到太平后,朱元璋立即召见常遇春,让他作好兵力东移的准备,一旦中路大军北上,他则带两千精锐机动到太平与溧水交接处。
如果中路大军溃败,他要立即率兵从西面攻击从后掩杀的元军部队,接应中路大军。
常遇春当然也问到了为什么放陈野先的问题,朱元璋又是一番忽悠。常遇春将信将疑的,也不好当面追问自己的上级领导,只好按朱元璋的指示办了。
这些都是李善长离开太平回和州之前的事。
李善长是一口气给我讲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目前中路大军那边的情况还不清楚。
也就是说,现在常遇春还在太平城北,并未向东机动至太平与溧水交界处。
我和李善长边喝酒边聊,我也再三向他表达了对他关照我结拜二哥常遇春的谢意。
李善长直说我太见外了,既然常遇春投奔了朱元璋,而且有我这层关系,那么,他和常遇春也就是兄弟。
接下来,我向李善长提出,想明天出城到城北去看看常遇春。
李善长满口应承,说这个由他来安排,他明天派人送我们过去,他自己因为还有一此琐事,就不陪我了。
我再次向他表达了谢意。
我和李善长直聊到深夜才离开军营。李善长派人送我们回客栈,没想到霏儿和张思淑都还没睡,竟然坐在给我安排的房间里等我。
我跟霏儿开玩笑道:“怎么了?娘子还不休息?难道我不在身边睡不着吗?”
此话一出,张思淑是掩嘴而笑。
霏儿则是愠怒道:“你怎么一天到晚没个正形儿,当着思淑妹妹的面,净说些瞎话。”
原来是张思淑急切想知道常遇春的情况,所以才守在我屋子里。
我只好将李善长刚才给我讲的这些一五一十地都讲给她听,并说明天李善长安排人来送我们去见常二哥。
张思淑听说明天就可以见到常遇春了,也是显得十分高兴,这可以算是她自从被毒蛇咬伤之后,最开心的一天了。
见她如此高兴,我便说道:“张姑娘,明天一早我们去找常二哥,你是不是早点回房间歇息呀!”
我的言下之意是,你快点回房间吧,我和霏儿可是好久没亲热过了。
张思淑嘴角一撇,笑道:“行,行,行,那我走了。”
我正心中高兴,谁知霏儿也站起来,准备和她一起出门。
我连忙说:“娘子,你不用送了,我去送,你早点准备歇息。”
哪知霏儿一笑,来了句:“我是准备去歇息呀!我和思淑妹妹住一个房间,你早点休息吧!我们走了。”
我愕然道:“什么?你今晚不住这里呀?”
我这话还没说完,霏儿和张思淑早已出门,只听得见门外传来了两个女子咯咯的笑声。
唉!真是白忙活一场!
二十多岁的我,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天天可以看着,就是没机会碰一下,这种日子真是难熬呀!
第二天,九月十七日一早,大家都起了个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