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兆先、陈飞虎说是要设宴款待常遇春、陈维林二人。当时已是临近中午,这二人一大早出发,现在也饿了,也不推辞。
很快,饭食也端上来了,还有一大坛子酒。
陈兆先命人拿了四个大碗,亲自开坛倒了四大碗酒。
这四人不管现在心里在想什么,这场面上的事情肯定是要维持的,各端一碗酒说了些豪言壮语的话。无非就是将来齐心协力、共谋大业之类的话,最后都干了。
第二百零八章 采石矶告急
干完了碗中酒,就开始吃肉。吃几口,大家又接着干。从现场气氛来看,大家就真的算是掏心窝子的兄弟了。
四人这顿饭吃到未时,才散了。
常遇春、陈维林二人也喝了不少,有点晕晕乎乎了,但还是都骑上马向太平城驰去,只不过这速度就比来时慢了不少。
毕竟是酒后驾驶,还是要小心慢行、安全第一嘛!
回到太平城,常遇春、陈维林二人立即给朱元璋作了个详细汇报。
朱元璋虽然对常、陈二人满嘴酒气有些不悦,但这二人带回来的结果他是很满意的,少不得把二人夸赞了一番,让二人回去歇息了。
第二天,朱元璋再次召集开会,安排部署六月十七日接受投降的相关事宜。
朱元璋和众将心中都有数,这陈家军投降有可能是迫于陈野先被俘,采取的缓兵之计。
所以,这第一,要防着诈降,要充分做好各种准备。万一陈家军是打着投降的旗号来到太平城,突然发动攻击营救陈野先,那可得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这第二,如果陈家军是暂时投降,又该怎么办?
这第三,如果陈家军是真心归附,应当如何妥善安置他们这么多人马。
会议开了近两个时辰。最终议定,六月十七日,陈兆先、陈飞虎二人领大军来太平城时,以城内狭小,无法容纳这么多大军为由,让陈家军的大部留在城外扎营,陈兆先、陈飞虎可带少量随从人员入城。
同时,要加强对陈野先的控制,做到内紧外松,表面上看,陈野先是有自由的,实际上,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在陈兆先、陈飞虎二人带兵归附之前,要充分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将已俘虏的陈家军迅速整编到各队伍之中。
陈兆先、陈飞虎二人归附之后,为了显示我们的诚意,他们的部队还是由他们自己带领,我们不夺他一兵一卒。但归附前已被我们俘虏的兵士,肯定不能再还给他们了。
因此,得迅速完成整编。
如果到时候陈兆先、陈飞虎提出要求我们将太平之战俘虏的陈家兵士还给他们之时,我们可以以已经完成整编为由,言明没办法再交还这些兵士给他们。
会议当场,朱元璋就做了一个简单的分配。
那一万六千余俘虏中,有一千多人受伤严重,立即让李善长派人运回和州养伤。
廖永安驻防采石矶,说好让他带走三千兵士的,就让他带一千红巾军、两千俘虏整编的陈家军。
徐达、汤和各整编三千俘虏的陈家兵士;冯国胜、邓愈各整编两千俘虏的陈家兵士;余下约三千兵士全部整编到常遇春的先锋队中。
另外,陈野先不得随意离开太平城。投降后,照旧任命他为元帅,陈兆先、陈飞虎分别为他的副元帅,仍统领其所属兵马。
当然,陈野先的这个元帅还得归朱元璋管,只不过他相当于朱元璋麾下的一个方面军司令员,大致和徐达、汤和他们差不多。
日后的行军作战,陈野先得时刻跟着朱元璋走,具体战事由陈兆先、陈飞虎二人负责。
相当于陈兆先、陈飞虎二人领兵在外,陈野先当人质。若陈兆先、陈飞虎二人敢有什么不轨行为,我们这边可以随时解决掉陈野先。
这也不失为一个防止其叛乱的好办法。
会议结束后,各将领迅速按照朱元璋的指示,立即开始整编俘虏。
廖永安很快也带着三千人去了采石矶,常遇春也补充了三千余人。
想想当初带着一百二十人出锥子山,到和州后,甘泽生、陈维林带着黑蛟帮的三百余人来投。再到现在,常遇春手下也有四千余人了,也是正牌的先锋官了,形势发展喜人啊!
六月十七日,陈兆先、陈飞虎二人果然带着三万余人来到太平城下投降。
朱元璋为了显示诚意,带着诸将出城迎接。
当然陈野先也得出来迎接,只不过朱元璋的身边围着一圈他亲自挑选的亲卫兵。而常遇春和陈维林就在陈野先的身后,随时准备应付突【创建和谐家园】况。
朱元璋当着众人的面,宣布陈野先继续当元帅,陈兆先、陈飞虎二人分别为副元帅,继续统领所属兵马。
当着这些受降兵士的面,朱元璋再次发挥了他的忽悠才能。
他站上一个高台,呼吁广大的【创建和谐家园】兄弟团结起来,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子孙后代不再被蒙古挞了奴役,大家共举反元大业。
朱元璋的一番慷慨陈词,博得了不少兵士的欢呼,陈野先、陈兆先、陈飞虎三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们三人不过是将投降作为一个权宜之计,他日一旦得到机会,再报这太平之战之仇。
朱元璋一番忽悠之后,言明太平城内地方狭小,这么多兵士涌入,必将造成城内混乱,所以让陈家军就在城外扎营。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陈兆先、陈飞虎二人当然可以跟着陈野先入城居住。
所有的一切,正按着朱元璋设定的轨道运行。
接下来的几日,朱元璋及众将领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抚这帮投降的陈家军。
朱元璋也多次看望部队,亲切地与官兵交谈,逐步在兵士中树立了一个和蔼可亲、爱兵如子的统帅形象。
陈野先投降之后,朱元璋每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都让陈野先也参加了。但真正讨论什么核心机密问题,都是另外拉着徐达、汤和他们几个开小会,从来不让陈野先参与。
就这样过了几日,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了。
六月二十五日,采石矶方向传来了重大军情,送信的是廖永忠,采石矶守将廖永安的亲弟弟。
当初,廖永安、廖永忠两兄弟在巢湖一带为匪,当朱元璋从和州南下准备渡江时,廖永安、廖永忠两兄弟带领众人及一些船只投奔了朱元璋。
廖家两兄弟在采石矶大战和攻太平的战役中都作战勇猛,朱元璋授予廖永安管军总管一职,隶属于徐达指挥。
集庆方向有元军南下之际,朱元璋便派廖永安带了三千人驰援采石矶,并任命廖永安为采石矶的最高统帅,全权负责采石矶的防御。
朱元璋没料到蛮子海牙这次动了真格儿,派了水陆两路大军共计一万五千多人,由水军元帅康茂才担任指挥官,直取采石矶。
廖永安也是看到元军南下兵力太强,他这五千人恐怕抵挡不住,立即派亲弟弟廖永忠回太平去报信。
即使是这样,廖永安也守不住采石矶。
他的五千兵马中,原驻守采石矶的两千人,有一半是攻取采石矶所获俘虏整编的,他从太平带来的三千援军中,有两千是原陈野先的部下。
也就是说,他这五千兵士,真正是从和州那边过来的只有两千人,有三千人都是刚俘获的俘虏整编的,那这个战斗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对面元军的实力着实强大,康茂才亲率五千水军,近百艘战船从集庆江面直奔采石矶,陆上另有一万步兵与水军遥相呼应。
采石矶的部队全是步兵,战船全被李善长藏到和州去了。
一边是水陆协同作战,一边只有敌军三分之一兵力的步兵,而且大部分还是近期整编的俘虏。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廖永安的部队与元军一接触,高下立判。就在廖永忠在给朱元璋作汇报的时候,廖永安的部队就被击溃了。
这不能怪廖永安指挥作战不力,的确是双方实力差距太大。
朱元璋还在召集众将讨论如何援救采石矶,采石矶就已经失守了,廖永安正带着两千残余兵力向太平方向溃逃而来。
当然,当时并没有手机,也没有无线电,朱元璋他们肯定是不知道采石矶已经失守了。
众将都认为,元军是水陆并进,我军驰援如果只派步兵、骑兵的话,很容易受制于人,因此,我军也得水陆并进。
但目前船只都在和州那边,且从采石矶方向运过来显然不合适,因为敌军很可能已经封锁了从和州通往采石矶的江面。
如果和州的船只从江心岛的南面绕过来,先到太平,那需要很长时间,等船只都调遣过来,康茂才早拿下了采石矶,且已做好防御,想攻下采石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元军拿下采石矶后,很可能会从集庆继续增兵采石矶。所以就目前的形势分析,去与元军争夺采石矶并非明智之举,不如避其锋芒,另辟蹊径。
其实,这最关键的问题是朱元璋现在还不想与元军主力正面交锋,他想保存实力,让郭天叙他们与元军主力拼个两败俱伤。
既然准备放弃采石矶,那就得做好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和州至采石矶的水上交通线肯定是被敌军控制了,我军太平与和州的联系,就只能是从江心岛的南边绕过来了。
第二,下一步必须加强太平北边的防守,一定不能让元军南下攻取太平,如果太平再失守,整个渡江攻取集庆的计划就正式宣告失败了。
第二百零九章 都元帅驾到
还有第三,下一步要扩大渡江部队的战略纵深,做好太平北边防御的同时,兵分两路,南取芜湖,东略溧水、溧阳等地。
如果一切顺利,力争拿下句容,对集庆成半包围之势,如此一来,集庆与外界的联系就只能是江北重镇扬州了。
我军虽然丢了采石矶,但能够在集庆南边站稳脚跟,一旦时机成熟,就能立刻谋划拿下集庆。
日后的战局表明,朱元璋在军事战略上的确有过人之处。正是他今日这个放弃采石矶,向南、向东发展的战略,为日后拿下集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ÄÏÈ¡ÎߺþµÄÈÎÎñ¾Í½»¸øÁËÌÀºÍ¡¢µËÓú£¬¶«È¡äàË®¡¢äàÑôµÄÈÎÎñ¾Í½»¸øÁËÐì´ï¡¢·ë¹úʤ¡£
朱元璋坐镇太平,亲自主持防御太平北面元军的任务,其配属兵力主要就是陈野先部。
陈野先还是得跟朱元璋一起“坐镇”太平,其实就是被朱元璋软禁。
陈兆先、陈飞虎各带兵一万五千人到太平以北三十里驻防。
常遇春和廖永忠负责太平江面的防守,防止康茂才的水军从采石矶偷偷南下,突袭太平。既然防守江面,肯定得配备船只,这个就只能等着李善长从和州那边把船调过来了。
好在时间来得及,元军刚拿下采石矶,兵力才一万五千人。
我军方面,光是陈野先的部队就有三万人,加上常遇春、廖永安部,我军在兵力上绝对占优,康茂才不敢轻举妄动。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安排,还有一个原因,让陈野先的部队驻防太平的北面,处在与康茂才部战斗的最前沿,就是想消耗陈野先的实力。
一切都照着朱元璋的预料发展,康茂才拿下采石矶后,没敢派大军继续南下攻太平。
当然,象征性的接触肯定是有的,但都是小打小闹,所以康茂才部和陈野先部虽然都处于战略的最前沿,但双方都没有什么损失。
ÆßÔ£¬ÌÀºÍ¡¢µËÓú˳ÀûÄÃÏÂÁËÎߺþ¡£Ðì´ï¡¢·ë¹úʤҲÄÃÏÂÁËäàË®¡¢äàÑô¡£
朱元璋控制了集庆南边大片土地,江东部队这下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朱元璋部与集庆的元军又成了战略相持局面。
ÔÙÀ´ËµËµ³üÖݵĹùÌìÐðÓëÕÅÌìÓÓ¡£
他们自接到李善长送来的消息后,郭、张二人也是高兴了好长时间。
集庆是江南重镇,其富庶程度不是滁州、和州可比的。如果能拿下集庆,这对下一步的发展壮大,是相当有利的。
郭、张二人迅速整顿兵马,准备南下和州渡江攻集庆。
但既然接受了龙凤政权的领导,这出兵之前还是得跟领导打个招呼。
这一是显示了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另外也是担心孙德崖和赵均用捣乱,怕这二人趁他们去攻集庆,来抢他们的滁州。
因此,郭天叙在给小明王韩林儿的奏折中,专门提到了让刘福通要时刻关注滁州的局势,防止孙德崖图谋不轨。
在得到了龙凤政权的正式承诺以后,郭天叙让弟弟郭天爵留守滁州,他与张天佑二人才率着五万大军从滁州南下至和州,准备渡江进攻集庆。
郭天叙、张天佑到和州的时候,已是七月中旬,采石矶早已被康茂才拿下了。
郭、张二人只得在李善长的安排下,从江心岛的南面过江,五万人马到太平的时候已是七月二十七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