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二陈的部队自从组建,只是偶尔收拾点土匪,根本没打过大仗、硬仗。这下虽然人数是对方的一倍,但并没讨到什么便宜。
加上刚才徐达和冯国胜出城那一阵狂杀,已让不少陈野先的兵士对城内的红巾军怯了三分。
陈野先远远地看着左右两边战场的情况,事情并没有朝着他预料的方向发展。
本来他以为儿子和堂弟各带一万人马,很快就能收拾那两股出城的红巾军的,但没想到双方形成了僵持。
这样下去可不行,那两股出城的红巾军都吃不掉,还谈何拿下太平城。
陈野先急了,又派了两万人马分别从左右两边迂回,企图把那两股出城的红巾军给包围,一定要吃掉他们。
他就是不信这个邪,四万人就吃不掉一万人?
历史给陈野先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再次派出去的两万人马还没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更大的突【创建和谐家园】况发生了。
就在这两万人马分别从左右两边准备包抄徐达和冯国胜的人马时,那太平城中又杀出一队人马,全是骑兵,人数不多,刚好一千人。
但这队人马并没有去增援刚才出城的那两队人马,而是出了城就立即向正南方向前进,也就是朝着陈野先的的指挥所——那把大伞杀了过来。
刚才是敌军的两队人马突然出城,接着又是自己这边的四万人马分派调动,陈野先的部队有点混乱了。
这一千骑兵冲了出来,谁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毕竟人数不多嘛!才一千人嘛!
这骑兵的行进速度那可是够快的,那陈野先的指挥所离太平城的南城门也只有约两里地。
等陈野先等人对这队出城的骑兵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这队骑兵离那把大伞只有三、四百米的距离了。
这个时候,陈野先才明白过来,这一千骑兵不是出城来援助其他红巾军的,也不是闲着没事,出城来瞎转悠的,而是奔着他来的呀!
陈野先立即命人上去抵挡这队骑兵。
可他的骑兵部队都派出去围歼徐达和冯国胜的人马了,剩余还有近两万人马,那都是步兵呀。
步兵对他骑兵,结果可想而知,完全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何况这骑兵队伍的领队人不是别人,正是那常遇春。
陈野先一边招呼人抵挡常遇春的骑兵,一边往后撤退。但他撤退的速度显然比不上常遇春骑兵前进的速度。
这次常遇春是下了狠心,一定要拿下陈野先的,所以他身先士卒,自己冲在了最前面。因为陈维林功夫好,还特地让陈维林跟着他一起冲。
陈野先才向后面跑了一百多米,常遇春就已经赶到了那把大伞面前。
常遇春二话不说,一刀就把那大伞给砍倒了,这是给双方的将士都发出了一个信号。
这把大伞一倒,陈野先的兵士要是看见了,就以为主将已死或是被擒,象陈野先部的这种战术素养,肯定会崩溃了。
城墙上的朱元璋和其他将士看见了,这就是全军出动攻击的信号,因为现在不论陈野先是死是活,反正敌军快要崩了,此时不出城杀敌,更待何时?
很快,朱元璋除了留下少量兵马守城,命汤和、邓愈各带六千精兵去袭杀陈野先部。
徐达、冯国胜见那大伞倒了,一边加强攻击,一边令人大喊:“你们主将已死,快快投降免死!”
陈兆先、陈飞虎二人一看,陈野先的大伞已倒,是不是真的被敌军给杀了?
就连他们二人都这么想,何况是手下的兵士。二陈已是无心恋战了,手下的兵士就更是这么想了。
随着二陈下达了后撤的命令,陈野先的部队就如大江决堤,瞬间崩了。
再来说说陈野先和常遇春那边的情况。
常遇春砍倒了大伞,继续向陈野先追击。
虽然让陈野先单打单站在常遇春面前,常遇春都不一定认识,想要在乱军之中直接对其进行精确打击,肯定是十分困难的。
但陈野先好讲排场,指挥作战时,得支把大伞,生怕敌军不知道他在哪里似的。
再加上陈家是集庆的大家旺族,陈家有的是钱。虽然陈野先自己不论是指挥作战,还是个人功夫,都是不咋地,但是这行军打仗的架势要撑起来。
所以他每次作战,都会穿起他那副银铠,加上六月的太阳光一照射,那是闪闪发光,在大军之中显得是格外耀眼。
纵使不少人护着他逃跑,也有不少人在他后面帮他挡着常遇春,但常遇春还是紧紧地跟着他,因为他这个目标太显眼了。
很快常遇春又向前追了一百来米,离陈野先的距离只有约五十米了。
但面前的陈家军也是越涌越多,他的马根本就冲不过去了。
煮熟的鸭子岂能让它飞走了。
常遇春一边用长枪挑杀面前的敌军,一边站上了马背。
突然,他一发力,提起长枪就朝面前的敌军兵士身上越过去。但他并没有功夫去砍杀这些兵士,而是踩在这些兵士的头上或肩上,向陈野先迅速追去。
这些兵士哪里料到常遇春会来这招,会不顾自身的安危,向敌军的人群中冲过去。
第二百零六章 活捉陈野先
等到这些兵士准备拿起兵器反击常遇春的时候,常遇春已从自己头顶窜出去老远了。
这帮陈家军的兵士想杀常遇春是杀不着了,只有扭过头给他行注目礼的份儿了。
就在他们行注目礼的时候,自己的头上或是肩上又被人踩了一脚,难道还有不怕死的也过去了?
不错,的确是有一个人尾随着常遇春,直向陈野先奔去,这人就是陈维林。
这下就好看了,常遇春、陈维林两大武林高手越过了陈野先的人马,追到了陈野先的背后。
常遇春手持长枪是一阵敲打捅插,陈野先身边的兵士是倒了一大片,但陈野先还是毫发无损,因为常遇春的a计划是活捉他,b计划才是取他性命。
陈野先此时已是慌了,一边拼命地向前跑,一边大呼救命。
常遇春此时离陈野先只有约十米的距离,他哪能给陈野先逃命的机会,调转枪头用了个掷标枪的动作,一枪向陈野先掷了过去。
陈野先只觉得背后一阵生疼,一股强大的力道自后背贯入,人是不由自主地向前摔倒了。
他当时还心想:这下完了,后背中枪了,今天要命丧于此了。
他趴在地上思考人生,但缓了一阵,感觉背上除了有点疼,似乎并没有东西插入自己的身体嘛!
难道是那副闪闪发光、引以为傲的银铠关键时候起到了防御敌人兵器的效果?
自己并没有中枪,也没有性命之忧?
陈野先试图着从地上爬起来,他也很顺利地爬起来了。正在他庆幸自己福大命大,又逃过一劫之时,脖子上一阵冰凉,因为一把刀已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这刀正是常遇春的那把刀,那把陨铁宝刀。
陈野先知道自己被俘了,也不敢继续逃跑了,因为一跑,可能这脑袋就不是自己的了。
他缓缓地扭过头,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穿铠甲,用一把黑不拉叽的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陈野先被俘了,但俘虏他的只有一个人,周围全是陈家军的人。
一些陈野先的亲兵卫士试图抢回陈野先,不断向常遇春逼近。
常遇春大吼一声,让这些人后退,不然就杀了陈野先。
陈野先随着常遇春的这一声怒吼,吓得腿都打哆嗦了,赶紧让大家后退。
但声音太小了,好多人都没听见,有些人继续在向常遇春逼近。
常遇春虽然生擒了敌方主将,但现在处于敌军的包围之中,可以说情况也是十分危险。他不仅要顾着自己刀下的陈野先,还要顾着周围的陈家军兵士偷袭。
好在常遇春武功高强,时不时飞踹几个靠近的兵士,那帮陈家军一时还奈何他不得。
就在双方僵持之际,陈维林终于赶到了。
他提起手中的刀就是一阵狂砍,很快就把包围常遇春的队伍给撕开了一个口子,他也从这个口子里钻了进去,与常遇春汇合了。
常遇春见陈维林到了,知道今天算是大功告成了。有陈维林在,他不用担心周围陈家军兵士的偷袭了,立即把刀一紧,陈野先的脖子上已被勒出了血印儿。
常遇春大声喝道:“再不让你的人退后,老子先砍了你的脑袋。”
陈野先刚才见自己虽然被挟持,但周围都是自己的人,还幻想着能出现奇迹。
这会儿,敌军又窜过来一个人,看样子身手也不弱,幻想只能破灭了。
陈野先立即对周围的兵士大喝道:“快,快快闪开!”
那些兵士见主将发话了,只能乖乖听命。
陈家军一放弃抵抗,蓝玉、甘泽生、裴德龙、崔道远很快就杀了过来。
这下,不仅是抓获了陈野先,还俘虏了周围的一大拨陈家的兵士。
常遇春这边得手,徐达、冯国胜、汤和、邓愈那边也很顺利。
特别是汤和、邓愈几乎没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一路是势如破竹。四大将领直追出十多里地,才胜利凯旋。
此役,除了活捉陈野先,还斩敌六千余人,俘敌一万六千余人。
也就是说,就今天一上午的功夫,陈野先的六万大军就损失了两万二千多人,肯定还有不少被打散开小差逃跑的兵士,陈家军剩余的兵力估计也就三万人了。
而朱元璋部这边,总共才损失了一千余人。
各位将领返回太平城后,朱元璋十分地高兴,今日之战真是太漂亮了。
战后,朱元璋没有食言,那五百精骑就归常遇春指挥了。
当晚的高级军事会议,常遇春肯定得参加了。
朱元璋把常遇春是好好地表扬了一番,接下来,他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陈野先是该杀还是该留?
冯国胜、汤和、邓愈主张一鼓作气,继续南下痛击陈野先的余部。
徐达、常遇春则主张要加强北边的防御,防止集庆方向的援军,对于南边陈野先的余部宜采取招降的策略。
朱元璋也想招降陈野先的余部,毕竟还有三万多人马。
但对于北边集庆方向的防御,他并不赞成徐、常二人的主张,因为他并不想惹北边的元军主力,他想把这个马蜂窝留给郭天叙和张天佑去捅。
因此,他只派出少量兵力驻防采石矶,大量兵力仍布置在太平城。
至于这招降陈野先余部,肯定得让陈野先给他的部下写信,然后再派个稳妥之人去招降。
于是,朱元璋命人将陈野先带上来。
当陈野先被五花大绑地推进这高级军事会议会场的时候,朱元璋亲自给他松了绑。
因为他也派人打听了,这陈野先的武功稀松平常,估计还不如自己。
这陈野先也不过就是仗着祖上给他传下来的一大片家业,才招了这么多兵马,他本人并没什么过人之处。
ËÉÍê°óÖ®ºó£¬ÖìԪ谻¹ÃüÈ˸øËûÆãÁ˲裬Ȼºó²Å»º»ºµØËµµÀ£º
“陈将军,让你受惊了。
眼下天下群雄并起,各地农民是纷纷起义。这蒙古人也是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元朝的统治也是风雨飘摇。
陈将军和我们今天在座的诸位都是大汉民族的后人,我们有理由团结起来,将蒙古挞子赶出咱中华大地。
陈将军何苦去为那蒙古人卖命,不如跟着我们一起干,日后一旦霸业得成,裂土封疆、封王封候,还能荫及子孙,那是何等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