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们本来是定远城的兵,今年上半年攻锥子山的时候被四当家你们给擒住了,当时有好些人都投降了。
我们两个没投降,反而被你们放了。
后来二当家带人攻下定远城后,我们见家人都安然无恙,就主动来投军了。”
说到这里,我一拍脑袋,说道:“哦,我想起来了。你们当时在蓝玉那里投的军是不是,我记得他给我说过。”
那贾海通道:“正是正是。”
我接着问道:“那你们后来跟着我们干,觉得我们锥子山的弟兄怎么样啊?”
那贾海通道:“很好呀!后来我们编在蓝将军队伍里,我和郑光成都还当了班长呢。”
我笑道:“那好啊!刚才你们在这里转来转去,是干什么呀?是不是拿不定主意啊?”
这会儿郑光成抢先开口道:
“就是拿不定主意啊!
我们本来想去跟着二当家建立一番功名。但我们的家小都上锥子山了,父母还在,但身体不大好。
我们就怕这一去就是与父母永别了,因此打不定主意。
要说留在锥子山吧,我们又有点不甘心。”
我一想,也是,这两个人上次愿意冒着被砍头的风险,而不投降,的的确确是个大孝子。
既然是孝子,我觉得就是可以信赖之人,实在不行,让他们两个跟着我。
这样一是可以时不时回锥子山,照顾家小,另一方面也保持和常遇春那边有接触,随时也可以跟着常遇春去从军。
我把这个想法给他们两个说了,他们两个也觉得有道理。我让他们回去仔细想想,反正有三天时间。想好了,就去罗仁那里登记。
每天晚上,我都去罗仁那里看看登记的情况。第二天晚上,我就看见贾海通、郑光成已登记了。正是按照我说的,跟着我居中策应。
一问罗仁,说是这两个家伙一大早上就来登记了。看样子,是昨天晚上跟家人商量后,做好了决定。
很快三天就过去了。锥子山老老少少总共有六百多人,跟常遇春走的有一百四十七人,都是一些青壮年,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家小在锥子山的。
另外跟着我的有七十六人,这中间当然包括罗仁、陈定邦、柳怀镜、贾海通、郑光成,还有张思淑,基本也都是一些青壮年。
不过,除了罗仁、陈定邦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有家小在锥子山。罗仁、陈定邦也是因为跟着我的日子久了,舍不得跟我分开。
我也分别找他们谈过话,建议他们跟着常遇春去谋求功名,但他们二人都坚决不同意。既然这样,只能由着他们了。
其余的人,都留在了锥子山,包括黑石岭中的周定成、谭诚他们。
鉴于目前我这方面没什么事,我就让罗仁、陈定邦、贾海通、郑光成四个人跟着我,我打算下一步去泉州的时候,把他们四个带上。其余的人交给柳怀镜,由他带着去运私盐。
不过,去泉州的事可能先要暂时搁置一段时间了,我得先去黑石岭看看,然后和常遇春一起去和州,先把他那边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常遇春也决定了,五天之后,和柳怀镜他们运盐的队伍一起去和州。
趁着这几天时间,我又去黑石岭转了转,周定成的陨铁炼的还可以。他拿了一块从陨石里冶炼的毛胚料,我看了看,还不错,拿在手里很沉,比同体积的普通铁是沉多了。
那块铝合金板也被他切了一块下来,能够随意拉丝、打造。
当时元朝的铠甲比起宋朝,最大的改进地方就是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不似宋朝铠甲那般笨重。
宋朝的铠甲一般重量在三十公斤左右,十分不利于行军作战。元朝经过近百年的统治,一些技术也逐渐流传开来。
周定成他们经过研究,认为甲片的形状成“山”字纹排列更能达到防护的最佳效果。
我表示坚决支持他们的创新想法,让他们先用普通的铁片试着打造,然后用刀砍、用箭射,看哪种的防护效果最好,且质量能最轻。
待试验成功之后,再用那些锻造的铝合金片制造一副铠甲,这样一副铠甲的重量比起用铜、铁制作的就要轻上许多,那要穿在身上作战,灵活性就更好了。
接下来,我又看了看谭诚他们的情况。
谭诚正在雕刻一副铜板,见他认真,我也就放心了。候富贵、陈为俊带人出去采购桑树和印油等东西去了。
我让谭诚转告他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到精益求精。
看看黑石岭中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我也就放心了。
冬月二十四,我带着罗仁、陈定邦、贾海通、郑光成四个人跟着常遇春他们,随着柳怀镜的队伍向和州而去。
刚出定远不远,常遇春提出想先去滁州看看,了解一下朱元璋的治军情况。
我一想也好,为了不耽误柳怀镜他们的行程,我们就与他们分了手,他们继续加快速度去和州,我和常遇春他们几个则先去滁州探探情况。
常遇春只带了崔道远和蓝玉,我则带了四个人,我们一行八人与冬月二十七进了滁州城。
虽然朱元璋的部下,我认识汤和、徐达、李善长、胡惟庸。但胡惟庸现在在濠州,李善长有可能还在路上负责运送物资,不一定在滁州城。汤和和徐达很可能跟朱元璋去了和州。
因此,现在滁州城中,可能没有熟识之人。这样也好,更能让我们充分地了解情况。
入滁州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我们赶紧找了家客栈。晚上,我们一边在客栈吃饭,一边和那店小二聊天,有意无意间,打听一些朱元璋攻下滁州后的情况。
据那店小二说,朱将军治军还是很严谨的。他们攻下滁州后,并没有扰民。而且还主动派人跟他们这些原本就在滁州城内做生意的人联系,让他们继续安心地做生意,并免除一年的税金。
ËùÒÔ£¬Ö콫¾üËûÃÇÄÃϳüÖݺ󣬳üÖݳÇÄÚÒ»ÇÐºÜÆ½ÎÈ£¬²¢²»ÏóÆäËûµØ·½£¬³öÏÖÒ»µ©³Ç³ØÒ×Ö÷£¬´óÁ¿ÈËÔ±ÍâÌÓµÄÏÖÏó¡£
听到这里,常遇春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几个又在滁州城内,到处晃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滁州城内一切井然有序,确实不象是一个刚刚易主的城池。
常遇春又带着我们去四个城门都转了一遍,跟守城门的兵士也扯了几句。常遇春悄悄对我说:“这滁州城内紧外松,看样子,那朱元璋治军的确是有一套。”
我也点点头附和着常遇春。接下来,我们在滁州城又逗留了三日,才出发赶往和州。
腊月初七,我们才到了和州。我们到和州的时候,柳怀镜的队伍已经把私盐都装载好了,准备第二日就出发回定远。
到了和州,常遇春先向陈元贵了解了一下朱元璋攻克和州的情况。本来和州的元军实力就不强,加上收容的滁州战败后的逃兵五百多人,总共兵力才刚刚凑足两千人。
朱元璋是什么人,老谋深算,加上有徐达、汤和等一干人。朱元璋才兵临和州城下,和州守军就已乱了阵脚。
特别是那五百滁州战败逃过来的元兵,那们可是知道朱元璋厉害的。这些人既然在滁州之战中,就能脚底抹油开溜,那这和州城的坚守战,肯定是不能指望他们的。
关键是这一拨人老是在和州守军中散布一些朱元璋如何如何厉害的言论,搞得那些原本和州守兵未战先对朱元璋怯了三分。
朱元璋攻和州也就带了不足三千人,从兵力上讲的确比和州守军多一些。
第一百七十四章 郭子兴病倒
和州城虽算不上城坚墙厚的大城,但朱元璋这近三千人要想轻易突破由两千元兵坚守的和州城的防御工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µ«¾ÍÊÇÄdzüÖݵÄÎå°ÙÌÓ±ø°ïÁËÖìԪ谵Ĵóæ¡£ÖìÔªè°ÔÚ¹¥³ÇÖ®¼Ê£¬Äǰï³üÖݱø¾Í¿ªÊ¼¹ÛÍûÁË£¬ËæÊ±×÷ºÃÁËÌÓÅܵÄ×¼±¸¡£
和州北城门上刚爬上来几个朱元璋的敢死队员,那些滁州兵就慌了,开始溃逃了。而且一边跑还一边喊:“快跑呀!城门失守啦!”
本来在攻城战中,攻方会不断用攻城器械撞城门,还会派敢死队员搭云梯爬城楼或城墙,偶尔攻方窜上来几个人很正常。
这时守方是完全有兵力优势的,可以很容易地把这几个孤军深入的攻城队员给消灭在城墙上。
但这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那些滁州兵一跑路,和州兵的思想就动摇了。
好多人也没搞清楚状况,看见别人跑路,自己也就不自觉地跟着跑路。
那守城的将官一看这个阵势,也没有办法。手下的兵这时为了活命根本就不听他们的呀,叫他们回去守城门,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那些将官一看这情形,估计和州城是不保了,快跑吧。
这一跑,情况就更糟了。兵士看见当官的都跑了,哪还有不跑的道理。
于是,和州城就在这种守方极其混乱的情况下,在攻方朱元璋只付出极小代价的情况下,被朱元璋给占领了。
朱元璋攻下和州后,还是采取攻下滁州的那一套,与民休息,稳定和州的人心。
刚攻下和州,朱元璋就邀请郭子兴来前线视察,当然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郭子兴邀功。
朱元璋是冬月初拿下和州的,郭子兴是冬月初十到了和州,来了没几天就病倒了。
我们也就得到这个消息没几天,就往和州方向赶来了。
陈元贵讲述的这些,也只是流传在外的一些情况。当时,我们最关心的是,郭子兴究竟是怎么病的,病得重不重?
于是,我与常遇春计议,要把这些事情弄清楚。
第二日,因为是腊八节,我们决定在街上转转,顺便了解一下情况。
考虑到我们一大帮人,目标太大。于是,常遇春带了崔道远和蓝玉,我则带着罗仁和陈定邦分成两拨去打探情报。
贾海通、郑光成两人则在陈元贵处待命,作为我们这两组的机动力量,随时准备应对一些突【创建和谐家园】况。
我带着罗仁和陈定邦正在街上瞎转悠,忽然就遇见了个大熟人——李善长。
当时,李善长正指挥人手在往和州城里拉粮草。我远远看见他,就迎了上去。
到了他面前,我轻喊道:“李将军,又忙着呐!”
李善长回过头,一看是我,说道:“原来是胡兄,你怎么也来和州啦?”
我只说自己的私盐生意就是在和州码头接货,经常要到和州来,没想到又遇见了老熟人。
李善长听我说起“私盐”二字,当即表示,刚拿下和州,这边一些给养物资还得从滁州那边拉过来。问我们和州这边还有没有盐,有的话卖些给他,免得他又从滁州那边拉过来。
我说这个没问题,让他找个手下能管事儿的人,跟着陈定邦去陈元贵仓库里提货,钱的事好商量。
李善长听我答应得这么干脆,就笑道:“粮草物资都运得差不多了,就差盐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正好又遇见了胡兄,走,咱去找个地方喝两杯!”
我一听,这好啊!正好有好多情况要向他打听呢。
于是笑道:“那好!去什么地方李将军你定,但这饭钱今天我结,和李将军认识这么久了,我还没有请李将军吃过饭呢,李将军可要给我这个表现的机会呀!”
李善长笑道:“胡兄真是慷慨之人,既然你这么说,那行,下次我请,你可别再跟我抢啦!”
我拱拱手道:“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李善长便带着一个跟班与我和罗仁一起去了间酒楼。找了个雅间,点了几个特色菜,要了壶好酒,我们就开吃了。
席间,我和罗仁先是一个劲儿地向李善长和他的跟班敬酒。时不时讲几个段子,算是先活跃一下气氛,对和州局势的问题,只字不提。
直到酒过三巡之后,双方都是喝得有点脸红脖子粗了。
我开口道:“李将军,我来和州后,听民间流传说你们朱将军攻和州真是如天神下凡,还没施展开手脚,那和州兵就溃散了。你们朱将军真是厉害呀!”
我一挑起这个话题,李善长的话闸子就打开了,将这和州之战的经过是详详细细地给我讲述了一遍。
大致情况和陈元贵讲得差不多,但在李善长的口中,讲到了另一个关键人物——孙德崖。
这孙德崖是原本一起与郭子兴起兵之人。后因权力争斗,孙德崖囚禁过郭子兴,幸得朱元璋相救,郭子兴才得以逃脱。
朱元璋也因此越来越得到郭子兴信任,郭子兴先后将养女马氏及亲生女儿郭氏都下嫁给朱元璋,那马氏后来就是马皇后,那郭氏后来就是郭惠妃。
ÖìÔªè°ÄÃϳüÖݺ󣬹ù×ÓÐ˵ÄÇ×ÐÅÈËÂí¶¼À´Á˳üÖÝ£¬ÕâЩÄê»ý´æµÄÁ¸²ÝÎï×ÊÒ²¶¼Ô˵½Á˳üÖÝ¡£
孙德崖的人马因粮草不足,就派人偷偷来找朱元璋。朱元璋当时有了攻和州之心,便提出让孙德崖派人与他一起攻和州,只要拿下了和州,所得给养物资大家一人一半。
ËïµÂѱãͬÒâÁËÕâ¸ö·½°¸£¬ÓÚÊÇ´ø×Å×Ô¼ºµÄÈËÂí´Óå©ÖÝ͵͵Խ¹ý³üÖÝÓëÖìԪ谵ÄÈËÂíÒ»Æð¹¥ÏÂÁ˺ÍÖ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