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越坡》-第1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偰夫人的确是有点儿过了。

      你知道这偰兰儿是在哪里长大的吗?

      她并不是跟着父亲在泉州长大,而是跟着她的三叔三婶在京城长大。

      直到六岁了,偰玉立才从京城接她回来,他这么做就是怕他这位夫人不待见这小女儿。”

      说到这里,刘伯温接过我的话头道:“你是说这偰兰儿是在偰哲笃大人家中长大?”

      我回道:“正是,怎么,你认识这偰哲笃大人?”

      刘伯温道:

      “当然认识,他们偰家一门五子登科的事情可谓一时传为美谈啊!

      但也就这老三偰哲笃大人与我照过面,其他四人我都没见过,但他们五兄弟的名号我可都是知道的。

      特别是这偰玉立大人,我还是十分景仰的。”

      听刘伯温这么说,我就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于是,我就将我们潜入偰府救出偰兰儿及她的两个随身丫环的事都讲给刘伯温听了。

      也告知了他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送这三个小丫头去单州,把她们三个交给偰哲笃的长子偰逊。

      当然,关于《岛夷志》的事儿,我可是一点没提,这事儿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我只是告诉刘伯温,我们本来是跟汪耀南一起到泉州去联系远洋商人的,因为汪耀南的父亲与偰玉立交好,顺道去拜访他老人家。

      谁知正好遇上了偰府被围,偰玉立还来不及把偰兰儿送到单州。于是,我们深夜偷偷潜入偰府,救出了这三个小丫头。

      ÌýÁËÎÒÕâÒ»·¬½²Êö£¬Áõ²®ÎÂÒ²ÊÇßñÐê²»ÒÑ¡£

      我趁热打铁道:

      “刘大人啊!你现在明白刚才我为什么突然会问你那个问题了吗?

      这大元朝已现败亡之相啊!

      你可是个有学问的人啊,在这种改朝换代之际,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啊。

      否则,是一招不慎,万劫不复啊!”

      我这话一出口,刘伯温也是吃了一惊,说道:“胡兄啊!这话可不能乱说啊!我们从小就读的是圣贤书,学的是忠君爱国的理,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还是不要说啊!”

      唉,这哥们儿就是顽固,看样子不给他来个当头棒喝,他是不会醒悟了。

      于是,我说道:“忠君爱国?忠的是什么君?爱的是什么国?我来问你,你的爷爷辈是生活在哪个国家?你的祖先不是蒙古人吧?”

      刘伯温怔了怔,道:“我们祖祖辈辈是正统的【创建和谐家园】,我的爷爷还生活在南宋。”

      我笑道:

      “那就好!

      你爷爷如果讲忠君爱国,那就得忠于南宋朝廷。

      你的父亲、你,当然还包括我们今天在场的这么多人,是不是都应该算作是南宋的遗老遗少。

      那我们今天是不是得竖起反元复宋的这杆大旗呢?”

      刘伯温立刻辩驳道:

      “南宋之所以灭亡,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自身。

      即使我的爷爷忠于南宋,你的爷爷也忠于南宋,南宋的子民人人都象文天祥大人一样,也难以阻止南宋被蒙古所灭的趋势。

      因为南宋朝庭实在太昏庸了,南宋的灭亡,是历史的选择。

      你阻止不了,我也阻止不了,任何人都阻止不了。”

      听了刘伯温这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我不由得鼓起了掌。

      我笑着说道:

      “刘大人,你能明白这些道理,说明你的确是一个极其聪明之人。

      但你只看清了以前,没有看清现在。

      你只发现了别人的功过得失,却忘记了自己身上也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我来问你,你觉得现在的大元朝和南宋末年的朝廷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²»¶¼ÊÇÒ»Ñù»èÓ¹£¬Ò»ÑùµÄØú³¼µ±µÀ£¬Ò»ÑùµÄÖÒ³¼±»±á±»º¦Âð£¿

      而且这元朝还有一点比不上咱南宋。

      咱南宋可没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吧?

      但蒙古人却把我们【创建和谐家园】人为地划分为社会的最底层。

      朱升老爷子,还有你刘伯温刘大人,可都算得上是学识渊博之人。

      论才学、论能力你们哪个比那些蒙古人差,但你们的仕途怎么样?

      朱升老爷子被迫辞官,你被授予了一个无钱无兵无粮的什么元帅。

      你认为你们跟着蒙古人死心踏地的干,蒙古人会给你们什么好果子吃吗?”

      说到这里,我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刘伯温的反应。

      他当时的表情十分复杂,象是有些愤怒,又象是有些悲伤,还透露出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

      我知道,我这话起作用了。

      我继续趁热打铁道:

      “刘大人,刘大哥,我劝你一句,别再执迷不悟了。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吧,给自己的才能一个充分发挥的机会吧,别在一棵树上吊死了。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蒙古人的统治坚持不了二十年。”

      “噹”的一声,刘伯温手中的宝剑掉在了地上,我意识到,他彻底被我这番言论说动了。

      雨不大,但还在下。

      刘伯温伫在原地,半晌没有作声。

      我也没有开口,我觉得应该给他一个充分考虑的机会,让他想清楚,只要他想清楚了,他会主动开口跟我说的。

      气氛似乎是凝固了,只听到小雨的声音,我们彼此的呼吸声似乎都被掩盖了。

      约过了一刻钟,刘伯温终于开口了,“胡老弟啊,你说得对!”

      就这么一句话,后面没话了。不知道是真的没话了,还是他还有所保留。

      但我可以肯定,他被我说动了。

      首先,称呼改了。不叫我胡兄了,叫我胡老弟。

      毕竟他比我大了十多岁,他才是兄,我只能是弟,他叫我一声老弟,说明他没把我当外人了。

      这其次,他说我说得对。

      你要知道刘伯温是什么人啊,他可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啊!

      他能够亲口承认我说得对,说明他真是把我的话给听进去了。

      既然他开口了,我也得开口。

      读书人都好面子嘛,总不能让他老在这里检讨自己以前的过错吧,我得给他找台阶下呀。

      我说道:“刘大哥,请允许我叫你一声大哥,我觉得这样亲切一些。如果叫你刘大人,反而有一种疏远的感觉。”

      刘伯温连忙接口道:“是,是,是。你说得对,你要不嫌弃,以后咱俩就以兄弟相称,你叫我一声刘大哥,我叫你一声胡老弟。”

      我见刘伯温愿意与我称兄道弟,那就好办了。

      我接着说道:“刘大哥啊!现在是为未来作谋划的时候了,不光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咱大汉民族。没必要再为蒙古人卖命了,更没必要为了蒙古人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啊!”

      第一百五十九章 谈判继续

      刘伯温没有答话,只是“嗯”了一声。

      我接着说道:

      “你说说谭诚这小子,不满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

      自己的父亲被别人杀了,他敢只身涉险,为父亲报仇。

      且不论这事谁是谁非,你不觉得他的身上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息吗?

      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的父亲被别人杀了,你会不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

      况且他现在也只是挟持了你的儿子,并没有酿成什么恶果。

      我觉得你们都各让一步,该和解就和解吧!

      殊不知,我们【创建和谐家园】之间这般内斗,正是蒙古人想看到的呀!”

      刘伯温开口道:

      “你说得对!

      现在想起来,我确实不应该对他们苦苦相逼。

      虽然谭诚的父亲与别人合伙印制伪钞,但他们也才刚开张没多久,印的那点儿伪钞都还没来得及用出去多少,就被我连窝端了。

      按照咱大元朝的律法,伪造钱币得处以极刑,我砍了他父亲的头,是按照律法办事。

      但这个律法也确实太严酷了一点儿。”

      元朝是我国大规模使用纸币的朝代,纸币虽然起源于宋朝,但真正大规模运用还是元朝的事。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

      但有大臣劝阻道:“铜钱乃华夏阳明政权之用,我们起于北方草原地区,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华夏阳明之区相比,我国适用纸币。”

      忽必烈认为有理,便决定用纸钞而不用铜钱了。

      但元朝纸币的防伪技术还不如宋朝。

      在宋代,印制纸币主要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模板,最初是用木雕,后改为铜版。模板除了文字外,还有“隐秘题号”,有“屋木人物”图案。

      二是印刷,有用同一色纸印造,也有用套色,多采用朱、墨两色,还有官印,有花押(行草体的签字)。

      三是印纸币的纸张需特别制造。包括交子在内的宋代纸币用纸均在成都制造。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7 0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