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虽然,我们总共只有五男三女八个人,但这一桌好菜好酒,最终是被我们一扫而光。
由此可见,宋老爷子安排的这桌饭食标准还是相当高的。
席间,我们就下一步的计划进行了充分的交换意见。
我们最的初的打算是在德化县拿到《岛夷志》后,直接向东,直奔兴化路,在那里乘船从海上取道北上,然后入长江到苏州。
但宋正汝建议我们不要去兴化路乘船,让我们取道东北,经永福县(今福建省永泰县),到福州去乘船。
至于为什么让我们去福州才改走水路,而不是在兴化路改走水路。宋正汝给出了两大理由:
第一,如果泉州那边围偰府的元兵察觉出偰玉立的女儿外逃,虽然未必会大肆搜捕,但至少会装模作样地假装追捕一下,不然给上级交不了差。
但这些围府的元兵正是从兴化路而来,我们反而去兴化路,有点自投罗网的味道。
虽然我们刚好被抓住的概率很低,但还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去福州还是稳妥一点儿。
第二,现在是七月的天气,海上容易遭遇台风。
这个时节走水路不一定就比走陆路快,有时碰上连日降雨和台风,船就得一直停在港口避风。
我们直接去福州,如果天气不好,可以走陆路继续北上经杭州到达苏州。
经过再三的斟酌,我们认为宋正汝分析得还是有相当道理的。于是,我们得做好走陆路回苏州的心理准备。
另外,走陆路的话,我们骑马可得备些雨具,斗笠、蓑衣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那三个小丫头是坐在马车里,我们四个大男人,三个骑马、一个赶马车,肯定得需要这些东西。
于是,我们向宋正汝打听这附近哪里购置这些雨具方便一些,宋正汝说他立即去置办。
酒足饭饱之后,雨还没停,但下得小了些,宋正汝立即出门给我们置办雨具。我们给钱,他也不要。
很快,东西就置办回来了,还给我们买了一大包吃食,还有几件男子的衣物。
宋正汝对我们说道:
“按说我理应留各位在德化县多盘桓几日。
但你们现在情况特殊,我认为你们还是尽快赶路为好,免得夜长梦多。
今晚早点歇着,明天早上,要是雨下得不大,我建议你们一早就出发。
另外,我给这三个丫头准备了几件男装,一路上你们还是换上男装安全一些。”
我立即对宋老爷子一拱手道:“宋大叔,您老人家想得真是周到。我们也是这个意思,毕竟我们现在是逃亡,越快离开越好、越小心越好。”
宋正汝立即给我们安排了住处,好在这文庙房子多,给三个小丫头安排了一间屋子,我们四个大老爷们儿住了另一间屋子。
当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我们刚起床,宋正汝就从外面回来了,给我们买了早餐回来。
我们也不客气了,洗漱完毕就开吃,吃饱了就上路。
也算是天公作美,凌晨雨就停了。
宋老爷子直把我们送出了德化县城才返回,出了城我们就骑上马一路狂奔。
七月十三日傍晚,我们就赶到了福州。
果然如宋正汝所说,到福州的当天晚上,又下起了大雨。
第二天一早,雨没停,我让罗仁和汪耀南去港口看看情况,看有没有北上的船,最好是去苏州的,我则和陈定邦在客栈留守。
要在往常,肯定是我们四个人一起去港口。
但现在不一样了,还有三个小丫头。虽然她们都换了男装,但我们还是处处小心为好,要为她们的安全负责。
因此,我和陈定邦只好留在客栈了。
直到午后,罗仁和汪耀南象两个落汤鸡似的才赶了回来。我们在客栈点了几个菜,在房间里面大家边吃边谈。
汪耀南说,去港口联系了很多船老大,都说这个月的天气不太好,时晴时雨的,三五天之内都没有出海的打算。
看样子,我们只能按宋正汝老爷子的意见,继续走陆路了。
整个一下午,我们都没有出门,因为雨还在下。
我们最终一致决定,明天一早出发,走陆路北上,经宁德县(今福建省宁德市)进入浙江境内,再经青田县(今浙江省文成县、青田县)、处州路(今浙江省丽水市)、义乌、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市)至杭州。
到了杭州作一下休整,毕竟杭州离苏州已不远了。
七月十五日一早,天下着小雨,我们一行七人,三匹马加一辆马车向北出发。
因为这几日时晴时雨,加上过了宁德就进入了浙江的地界,也不担心有元兵追上我们。因此,行进速度也慢了不少。
七月二十三日,我们到了青田县南田乡。
因为浙江方国珍起义,所以一路上也并不算太平。好在我们一行七人,四个大老爷们儿,加上三个女扮男装的少年,也未携带任何惹人眼的贵重财物。
所以一路上也未引起别人注意,路上还算平安。
这日下午,天又开始下起了雨,我们准备在南田乡找个地方歇息,待来日再赶路。
可这南田乡也算不上什么大集镇,也没有个客栈,我们只好继续向前慢慢赶路,看能不能找个大户人家或者寺庙什么的借宿一晚。
实在不行,找个小破庙将就一晚也成。
没走多远,我们远远看见前面一里开外似乎有处小破庙,我们决定先去看看,能不能歇个脚。
随着越走越近,我们发现这小破庙周围还聚集了不少人,似乎还有吵吵嚷嚷的喧哗声。
看样子,肯定是有什么情况,这下雨天,也不可能在这座小庙宇举行个什么大行祭祀活动吧。
于是,我们三个赶马向前,罗仁驾着马车紧随其后,大家不紧不慢地向这座小庙宇赶了过去。
待得走近了,我们发现,似乎是两帮人在这座小庙宇发生了对峙。
外围这一大帮人都叫嚣着,让里面的人放了孩子,否则让他死无全尸。
这外围的一大帮人也都是普通民众的打扮。
难道是这庙里面有几个【创建和谐家园】,或者是人贩子?现在抓了别人的孩子,被这帮村民给围在这小土地庙里了?
我们下了马,准备继续向前去看个究竟。
那帮围着这座小庙宇的人也发现了我们,有约一半人警惕地转过了身,对我们吼道:“你们是什么人?来干什么的?”
这一转过身来,倒把我们也吓了一跳。
他们手中都持着兵器,有大刀、有长矛,而且规格还比较统一,看样子又不象是普通民众。
因为普通民众手里有大刀、长矛这些兵器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他们的兵器规格一致,应该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
但他们又都是穿着普通民众的衣服,也没有铠甲,肯定不是正规军。
我见他们的兵器对着我们,似乎对我们有敌意,于是赶紧一拱手对他们道:
“各位兄弟,不要误会!
我们就是普通的赶路人,因为天下起了雨,想找个地方歇脚,明天再赶路。
这个地方也找不到客栈,因此看见这里有座小庙宇,就想到这里来歇息。
不想遇上了各位,请问各位,听你们刚才的喊话,似乎是这里面有人劫持了小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大家能否告知一二?”
我这番话一出口,这帮人愣住了,都没开口,只是仔细打量着我们。
许久,才有一个人开口道:“你们该不会是这庙中那个土匪的同伙吧?老实交待!”
他这话一出口,我立即分辨道:“各位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真的是过路的,本打算在这座小庙宇中借宿一晚。”
这时,从那帮围庙民众中走出一人,约四十出头的年纪,穿着长衫,手握着宝剑,但并未出鞘。
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庙劫案
看来人的样子似乎不是普通村民,估计是他们领头的。
他一出来,其他人立即住了口。
这人对我们拱了拱手,说道:“各位既然是赶路的,那就请继续赶路,到其他地方去歇脚吧。这座小庙宇里不太平,大家就不要在这里耽搁了。”
一听这话,我就断定这人非同寻常。
毕竟是领头的,用现在的话说,那是当领导的。这人说话很得体,不似他手下这些普通民众,开口就伤人。
我立即朝他拱了拱手,正准备说话。
他手下一个人却先开口了:
“刘大人,我看他们形迹十分可疑,说不定就是这庙中土匪的同伙。
不能就这么放他们走,先把他们抓起来审问审问。”
说着,就举着刀向我们逼近。
从刚才这话中,我们已经知道,这领头的人姓刘,他手下的人叫他“刘大人”,那很可能他也是元朝的官儿。
那庙中被围之人说不定才是普通民众,才是和我们一条战线上的人。
见那姓刘的手下步步逼近,陈定邦、罗仁他们也操起了家伙。
我一看这样对峙下去可不好,连忙示意陈定邦他们收起兵器,对姓刘的他们说道:
“刘大人,你们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真的是赶路的。
也是看见这里围了好些人,感到好奇,所以才过来看看。
不知这庙中被围的究竟是什么人?
听你们刚才的喊话,似乎他手里还有个小孩子。”
那刘大人也立即朝他手下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收起兵器。
然后才对我们说道:“在下乃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姓刘,单名基。
因江浙一带这些年不太平,朝廷让我在这里协助缉拿盗贼。
这庙中土匪的父亲前些天被我缉拿住,砍了头。
没想到他一个人偷偷溜到我家中来实施报复,劫持了我的儿子,现在正被我困在这庙中。
据我分析,你们肯定和他不是一伙的,你们还是快赶你们的路,不要在这里妨碍我们缉拿盗匪。”
听了他这话,我低头仔细揣摩着他的话,“姓刘,单名基。”那不他的名字就叫“刘基”吗?刘基?刘基……
“刘基”这两个字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