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8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顾通仍旧镇定的很,他的百人亲兵不是吃素的,于是一声令下。

      ¡°¹ÌÊØ´ýÔ®°É£¡£¬·ÅÃùïᣡ¡±

      其中一名亲兵由背上抽出长弓,搭箭向窗外射了出去,一阵尖厉的鸣响之音刺破了沉寂的夜空。却听,外边的皂隶又是一阵冷笑。

      “千户大人恐怕等不到援兵了,他们现在都睡的正香呢!”

      什么睡得正香?顾通下意识的一阵疑惑,他的亲兵都是左千户所的精锐,即便睡的再死也总能有人听见鸣镝,这个念头只转了一半,便突然意识到,这些人处心积虑对付自己,先要剪除的便是自己的亲兵啊。

      顾通恨恨不已,李信一直隐忍不竟然只为了突施偷袭,亏自己还自诩智谋过人,上了恶当还不自知,如今悔之晚矣,又能怪谁!

      第一百四十三章 拦河劫商

      ¾ÍÔÚ¹Ëͨ»ÚÖ®ÍíÒÓµÄͬʱ£¬ÀîÐŶË×øÓÚÎÀ˾ÑÃÃÅÕýÌã¬Å£ÓÍ´óÀ¯»ðÃç×ÓÆËÆËÂÒÌø£¬Ôø¸ÒÅݸ¶øÆð¡£¡é¡êȼ¡é¡êÎÄ¡é¡êС¡é¡ê˵£¬www.ran£×en.org

      “我不同意,李将军真是疯了,好不容易抓了顾通,如何还能放虎归山?”

      原来,曾敢与李信商议该如何处置那顾通,按照他的意思,自然应该交付有司衙门审讯判决,然后明正典刑,如此既彰显了法纪,又立了卫司衙门和总兵府的威信。

      岂料李信一开口便让他目瞪口呆。竟然不审不判,这也就罢了,还要放他回去继续做左千户所的千户!那这一夜的折腾岂不是毫无意义了?放虎归山容易,想再抓他却是难了!

      曾敢气的直骂李信糊涂天真,不可理喻!李信却笑了,“你当顾通回去还是原来的那个顾通了吗?”

      什么意思?曾敢仔细捉摸着李信的话外之音,以他对此人的了解断不可能做这种荒谬之事,难道还有其他缘故不成?

      “曾大人糊涂了?日间6九与那史大陀是去作甚了?刚刚6九已派人回来,左千户所的几个百户所已经基本都在咱们的掌控之中,关键人物全部被控制起来。现在名义上主持左千户所的千户是史大陀!”

      “史大陀?”

      原来商议的是让史大陀背黑锅而已,怎么又让他当了千户?曾敢觉得有点跟不上节奏。

      李信之所以打算让顾通回去继续当他的左千户所千户,是不想大动干戈。他事先对左千户所曾做过大量的调查工作,整个左千户所与顾通沾亲带故的军户没有几十也有几百,这是一个不小的利益团体。一旦明正典刑杀了顾通,自己与那些人的仇便算是结死了。

      这不是李信所乐见的,因此他才想留着顾通来缓和矛盾。但是,什么时候放他回去,肯定是要在过年之后,等6九成功的将左千户所清理一遍之后,才是合适的时机。这段时间里,就先将顾通软禁在卫司衙门里,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吧。

      至于顾通的百十亲兵,李信将之缴械之后,全部就地遣散,派人护送其返回各人所在的百户所!

      由此,顾通的爪牙被一一折断,事情峰回路转,让所有人都看的目瞪口呆!

      ……

      崇祯十一年的腊月二十六,介休和尚顶着漫天风雪回到了镇虏卫,他此番去大同府身怀着一向极为秘密的使命,这件事也只有李信与他知晓,连曾敢都不知道内情。

      李信与介休和尚连夜密议,直到天光放亮,公鸡喔喔报晓两人这才从议事厅里出来。让执勤的皂隶惊诧的是,李信昨夜还带着几分喜色的脸此刻却已经变的如头顶上的天空一样阴沉。

      早饭的时候,李信特意将曾敢邀来一起用餐。自从有了顾通暗算这一番曲折,他俩至少在表面上不再剑拔弩张,而且曾敢打算在镇虏卫过了年再去大同府赴任。两个人边吃边谈,没说几句便又激烈的争吵起来最终曾敢似乎被李信说服了,不情愿的频频点头,最后所幸一甩手拂袖而去,硬邦邦留下一句话。

      “这等与民争利之事,曾敢不过问就是,李将军好自为之!”

      当天中午,李信便亲自带了上百曾敢的护兵,又召集了附近的军户一齐开赴雁河边。与此同时,镇虏卫的仓场也开始一大车一大车往河边运送着木料、茅草、砂石等物。

      两天不到的功夫,便在雁河距离卫城最近的点,夹起了数百丈的木栅栏,三丈高的一座塔楼拔地而起,旁边还盖起了一座能容纳几十人的简易房屋。

      隆冬腊月土地封冻施工不易,盖的房子搭的塔楼也都没有坚实的地基,虽然强度勉强够用,却也都是一些只能使用一冬的临时建筑。等到明年春天,这房子和塔楼恐怕还得拆了重新建。

      军户们都是穷苦日子过惯了的,这种费工费料的事,看的他们心疼不已,镇虏卫本就被折腾的破败不堪,怎么能再经得住如此败家?但败家归败家,人家总兵大人高高在上,就是将整个镇虏卫都败坏光了,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一开始有人以为总兵大人准备在雁河边建一个围猎场。但是很快李信接下来的动作让他们打消了这种想法,一支全副武装的百人队正是驻扎于此,同时一张硕大的木板被钉在了雁河边上。

      军户们都不识字,围着木板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上边刻得那十几行大字是什么意思。

      雁河春夏秋水量都不小,到了冬季封冻,厚厚的冰面便成了商队与过往军户士兵同行天然的道路,时间久了,即便几场大雪将冰面覆盖的严严实实,一样踩出一条曲折蜿蜒的路来向呗而去,直通镇虏卫所属最北侧边墙的新安堡。

      只见河面上支起了几个原木交叉钉成的架子,数根横木横架其上,将雁河拦腰斩断。太阳已经有了落山的架势,散的光辉呈现暗红色,开始变的有气无力。总兵大人并没有下令撤走,军户们不敢擅自离开,都聚集在雁河南岸清理出的空地上,抱着膀子看热闹。

      这上百军卒都是曾敢带来的护兵,原本对李信并不服气,但在经历了野狼口遇袭以及智擒顾通一事之后,已经一改往日不合作的态度。世事便是如此,永远都是成王败寇,只有不断的取得胜利才是一个人于乱世之中的立身之资本。军卒护兵们按照要求,一遍遍按照演练着各种动作。

      包括挪木雁河上的头架子,以及其他人如何配合等一系列……

      就在大伙忙活的热火朝天之时,远处随着西北风传来了阵阵号子,喊的什么听不太清楚,但是有经验的军户都知道,这是北上出塞的行商来了。

      果真,片刻功夫便见到为数不少的车队正沿着雁河往自西南而来。李信瞳孔猛然收缩,暗暗冷笑,来的当真及时,就让你们尝尝物资禁运的厉害吧!

      李信一挥手,雁河上的军卒们立即停止了演练,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据说这些行商一个个都是为了钱而出卖大明朝的汉奸,收拾起他们来自然都是人人唯恐落后。

      离着老远便有军卒呼喊令车队停止,更有一队几十人的马队骑兵呈战斗阵型,直驱而去,不断在车队两翼来回游弋,示意他们立即停止前进。至于,原木栏杆后面的军卒则都一副如临大敌的状态,雁翎刀在手,似乎只等一声令下便冲杀过去一般。

      商队规模之大连李信都大吃一惊,他坐在马上举目望去,竟似一眼望不到尽头。每辆大车更是分量不轻,所过车辙痕迹深达数寸。车队初时并没有依言停止前进,同时有一群群壮汉们分列两旁,似乎便是护持商队安全的壮丁。最终,前导队伍于原木栏杆前堪堪停住。

      一名看起来似乎是主事的中年人来到队伍之前打探消息。只见他还算客气的躬身施礼。

      “不知军爷们所属是哪一卫?”

      李信与军户们站在一起,并没有出面,在雁河上主持大局的是一名小校,如果顾通此时此刻在沿河边上,定然一眼便可认出此人是那日与之周旋的皂隶。

      小校面色如常,言语客气,声音却严厉无比。

      “镇虏卫在此执行公务,还请配合我们工作!”

      那中年人一笑,“哦,原来是镇虏卫!某与顾千户前些日还把酒言欢,都是自家人,便让车队过去,如何?”

      小校嘴角一撇,笑道:“我等只知三卫总兵与都司府经历司经历大人,顾千户不知是何人!”说到此处,他换了一种较为平实的语气继续道:“三卫总兵府令,近日得知有不良奸商倒卖粮食生铁于塞外资助【创建和谐家园】,为避免大明遭受重大损失,特于镇虏卫设立检查站。”说着又一指那河边竖起的硕大木板。“其上所列的物资均属违禁物品,一律不得出境,一经现悉数没收!”

      中年人听了小校的话,又看了看那块木板,骤然间脸色数次变幻,最终还是稳定下来,脸上堆满了皮笑肉不笑!

      “如此说来是通融不得了?”

      “正是!”

      中年人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往身后一挥手,立即有人捧了一只木匣来。他伸手将木匣的盖子打开,只见里面赫然码着一层齐整整的金锭。

      ¡°ÈçºÎ£¿Ö»Òª½«¾üͨÈÚ£¬ÕâЩ½ð¶§Çë×Ôȡ֮£¡¡±

      小校正色又将木板上的条例重复了一遍,明晃晃的将之拒绝,末了还补充了一句。

      “请配合检查!”

      中年人频频冷笑,当即便撕破了脸。

      “敬酒不吃吃罚酒,可别怪咱爷们不客气,你们这百十人也想不自量力?真是给脸不要脸!”

      商队里的壮丁有数百之众,又都是亡命之徒,当然不会将这些烂透的军户卫所兵们放在眼里。眼见着中年人转身回到车队之中,亡命徒们正准备一拥而上,车队里却莫名其妙的爆炸开来,快飞溅的碎片在瞬间就重伤十几人,猛烈的巨响更是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中年人大叫不好,他们竟然有大炮,同时举目四望,却无论如何都看不见半门大炮的影子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敬酒罚酒

      刚过了掌灯时分,黑漆漆的天上又飘起了鹅毛大雪,曾敢自野狼口事件之后能够再过问的公务已经很少。燃文小说(wWw.RanWen.org)他吃过了晚饭,闲来无事便在桌上随手抽出本书来,刚翻了两页便听与之一墙之隔的卫司衙门传来了熙熙攘攘乱哄哄一片的人声。这让近几个月来饱经战场磨砺之苦的他顿时心生警觉,提了雁翎刀在手,便推门出去。

      院子里的护兵也踮着脚好奇的打量一墙之隔的卫司衙门究竟生了什么,看到经历大人提着刀从屋里急吼吼出来,又赶紧小跑着来到他身边。

      “大人有何吩咐?”

      “卫司衙门里可有情况?”

      护兵完全不似曾敢警觉性那么高,赔笑道:“回大人话,说是什么检察长,查扣了大批的东西。”另一个护兵也在一旁连声附和。“是啊,外边巷子里,挤满了大车,一直排到城门口呢!”

      曾敢心头一惊,这才想起李信前一日对他提及过的物资检查站一说。这种与民争利的事,于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格格不入,自是大不以为然。但李信手握大权,他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去干涉,只想看他究竟能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曾敢所在的院子与卫司衙门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却不是直通的,他推开大门踏了出去,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住了。只见昔日黑漆一片的街上被无数支火把映照的灯火通明,挤挤挨挨的车队从卫司衙门前的大街上一直向南排了出去,竟然一眼都看不到头。

      愣了半晌,曾敢才回过未来,这李信居然真的说到做到去抢了山西商人的财货。曾敢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抛开朝廷上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不说,他虽然是个读书人却对官商之间那些蝇营狗苟之事并未全然不知,这晋商能横行山西漠北,又岂能没有当地官员的护持?

      李信贪心作祟,猛然间以通贼的借口劫掠了如此多的财货,可是闯了大祸,捅了马蜂窝了!纵使他一时间取得了此事的上风,想一口鲸吞了这许多货物却是不容易,只要本地官商反应过来,群起而攻之,他以这小小的镇虏卫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铁钉?小胳膊又如何去与人家的大粗腿斗?

      这简直就是胡闹。

      曾敢怒气冲冲的直奔卫司衙门大门口,挤过门前拥堵的人群,在第二进院子的议事厅将李信堵了个正着。

      “李将军啊李将军,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了!”

      李信笑道:

      “经历大人莫要玩笑,何来大祸?”

      曾敢虚指外边的车队财货,忧心忡忡的道:“这些财货价值几何将军不会估算不出来吧,它们原本的主人又岂能善罢甘休?”

      李信还沉浸在战告捷的喜悦中,没料到曾敢的反应竟然如此强烈,而且想的还如此之远,但无论如何也算是对镇虏卫的未来忧虑,没必要将这个讨人厌的家伙撵走。更何况,这事李信还得拉着他一起干!

      “经历大人来的正好,物资数目巨大,无论是卫司衙门还是总兵府独自处置似有不妥,所以李信准备筹备成立一个专门处置没收被禁运财货的部门,还需要仰仗经历大人。”

      卫司衙门也好,总兵府也罢,以目前的情况,套用李信前世的话讲就是一套班子挂两块牌子,如今他还想再挂第三块牌子。

      曾敢冷笑。

      “曾某还能有什么让李将军仰仗的?”

      曾敢由于此前的失败一直觉得对不起恩相对他的殷殷重托,如今李信竟然反过来求他帮忙,如果自己答应了岂不是为虎作伥?可不答应又能眼睁睁看着镇虏卫被他推上风口浪尖吗?

      腊月二十八清晨,卫司衙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李信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将一块刻着黑字的木牌竖在了大门的左侧。有好奇识字的由上而下依次读着。

      “军管物资处置委员会……”

      镇虏卫本城中身已经没有多少军户,围观的人多是衙门里的书办、皂隶与杂役,其中也不乏见多识广的人物,军管物资处置很好理解,但是却头一次听说委员会的叫法。

      听着挺复杂,其实委员会里的委员只有两个人,一是武官出身的三卫总兵李信,另一个是文官出身的都司府经历司经历曾敢。所有被罚没物资的处置都必须由两名委员全部盖印才能生效。

      这些看热闹的人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副喜气洋洋,有一张脸布满了阴云。那就是顾通,他虽然被软禁在卫司衙门的一所小跨院里,十二个时辰都有人贴身看管,但却并没有被隔绝消息。他在门缝里目睹了这几日生的一切。

      百户李大良被特许和顾通关在一起,当他得知李信抢夺了晋商的财货时,对此人手段之狠啧啧称奇,同时也等着看他的笑话,那些晋商损失了财货又岂能善罢甘休?但是当他又得知李信成立了军管物资处置委员会这样一个机构时,却将嘴撇的老高。“姓李的脑袋是不是坏掉了?姓曾的一贯与其作对,他弄了这么一出戏,岂不是自负手脚?”

      顾通如今已经知道自己大势已去,虽然痛恨李信却也不得不服人家的手段,是自己低估了他,又过于高估了自己,有此一败也不冤枉。

      “大良啊大良,将大批财货的处置之权拱手让人,你以为李信当真糊涂了吗?糊涂!”

      李大良不解其意,明明李信是做了一件自负手脚的事情啊。顾通见他不解,若是以往定然不屑与之解释,但现在闲来无事,说话竟然成了唯一的娱乐活动。

      “如此一大笔财货岂是一个人能吞下的,那曾敢也是有背景的人,拉他一起进来共同分赃,是在往自己身上贴护身符呢!再说了,如今李信掌握着镇虏卫中的兵权,如何处置,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什么委员会,遮羞布一块而已!”

      顾通鼻腔里出了两声重重的冷笑。

      曾敢没想到李信竟然如此大方给了他处置军管物资的权力,那么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从中做些工作来阻止李信越来越疯狂的,劫掠商人财货暴力吞掉的行径,这是他答应加入委员会的原因之一。

      同时,在军管物资委员会成立的当天,他当即选派书办,对所有的财货进行一一点验,登记造册,然后入库。说起来,曾敢打仗一般,统计物资却是一把天然的好手。

      随着统计工作的进行,曾敢心里便愈的没了底,这些山西商人们的能量当真不小,粮食、食盐均以千石计,生铁、皮革、牛筋更是不计其数。

      粮食和食盐自不必说,是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接下来的生铁、皮、筋却都是彻头彻尾用于生产制造武器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运出边墙,售卖的对象不言自明。关外正缺少的就是这等物资,【创建和谐家园】们吃着大明朝运输给他们的粮食,拿着有他们输入的原材料打造的兵器,毁关入寇,到大明的土地上来烧杀抢掠。

      难怪李信说那些晋商一个个都是大汉奸,是大明的罪人,如今看来,此言竟是不虚。念想及此,那些在背后拿银子对晋商们提供保护的官员们呢?难道他们的行为不是包庇纵容了晋商们一点点挖掉大明朝的根基吗?

      接连两天,沿河边上的物资检查站源源不断的将各色财货运抵镇虏卫卫城。货物如小山一般堆积城内,曾敢带着书办皂隶们昼夜开工,也才清点了十之五六。数目之巨令人瞠目结舌,包括曾敢在内,所有人都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能亲手点验财货到手软还不算完。

      更有人喃喃感慨,“这回咱镇虏卫财了,就是用上十年八载也未必能用完呢!”

      “谁说不是,跟着李总兵干当真痛快……”

      曾敢对此是持悲观态度的,他当即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直奔大同府打探消息,试图在那些幕后的金主们进行猛烈报复之前先与其取得联系。

      如今这镇虏卫城中李信的威望如日中天,耳目当然也不少,这点小动作自然逃不脱李信的眼睛。不过,他只是付之一笑,不加理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1 14: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