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6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曾敢之所以连夜赶路正是追李信而来,有人告诉他一路之上匪患横行,若想安然抵达大同府最好多些人结伴而行,这才在闻听李信连夜离京之后提前一夜出,为的便是与李信同行能安全些,没想到却先救了他一命。

      随行几百护兵亦是由随他一路进京的难民大军中精选而来,同时他对李信所研制的地雷极为有兴趣,原本在静海造了不少,京师一战又没用完,这一回上路便悉数携带了来。

      没想到正遇上土匪围攻大车店,规模竟有千人之巨,奈何曾敢的人马也不多,不敢硬拼,便以力士抛掷地雷,用地雷爆炸后造成巨大的响声来吓唬那伙强人。虚张声势的招数,他本在静海便使得炉火纯青,又经历过与【创建和谐家园】一战,岂是那些从未有过大规模作战经验的强人所能比?

      因此,在地雷频繁爆炸的震撼效果之下,曾敢成功营造了一种明军大部队亲临的假象,等强人们纷纷退却的时候,仅仅是命令士兵射了几轮长箭,同时又闪开官道放他们离去。

      这一番虚张声势的恫吓战收放自如,李信暗暗点头,曾敢虽然身为文官,但是却有这非凡的作战天赋,仅仅派他去当个管公文的经历司经历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

      只听介休嘿嘿一阵怪笑:“曾大人此言差矣,蛟龙入海的又岂止李将军一人?曾大人不也……”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想高调

      ÀîÐÅÊ®·ÖÄÉÃÆ£¬½éÐÝÊÇÈçºÎÓëÔø¸Ò×ßµ½Ò»ÆðµÄÄØ£¿ºÜ¿ì£¬Ôø¸Ò¶Ô½éÐݵÄÅ­³â½â´ðÁËËûÒÉÎÊ¡£¡º¡Üȼ¡º¡ÜÎÄ¡º¡ÜС¡º¡Ü˵£¬www.ranwen.org

      “大和尚,别以为有卢大人的手书,本官就不敢收拾你!”

      介休收起笑容,“大人此言差矣,小僧不过随行而已,又没作奸犯科,您收拾何来啊?难不成仗着官威还想欺压良善不成?”

      “休惩口舌之利,若再大放厥词,本官决不轻饶!”曾敢的嘴皮子丝毫不逊于介休,尽管两人平分秋色,介休终还是见好就收,毕竟他还是怕年纪轻轻就身居地方【创建和谐家园】的曾敢把他扔在这黑灯瞎火的野外。

      卢大人?莫不是卢象升?他还活着?曾敢穿了官袍一身官气到水涨船高,说起话来不怒自威!李信急于想知道卢象升和虎大威等人的情况于是一把将大和尚拉了过来。

      “大和尚快说说,我走以后卢尚书和虎总兵如何了?”

      介休脸上原本已经消失的笑意又涌了上来,“哎呀,小僧可算找到施主了,这回定然不会再让你跑了!与这黄口小儿同行无趣的紧,不如便与施主同行……”

      介休啰里啰嗦的将李信走后事情的展详细的复述了一遍。原来,李信走后不久卢象升便醒了过来,巨鹿一战竟然大难不死,他从此也绝了再度赴死的念头,但皇帝的雷霆震怒迟早会落下来,所以便做好了随时被个职查办的准备。

      山东军没有随李信北上的一干参将生怕卢象升以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名义调动他们去与【创建和谐家园】死战,于是连夜偷偷开拔。卢象升知道以后,立即果断采取措施,击杀带头的参将,将其余各营将领都震住了,山东军诸将从此便绝口不提返回山东之事。不过,只要一说起北上抗击【创建和谐家园】,各部之间便推诿不前。

      卢象升身为败军之统帅,威信自然大不如前,能够将这些人约束于此已经实属不易,便也只好听之任之。几日之后,虎大威竟然退烧了,也顺利的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无论如何一条胳膊算是废掉了。

      直到一个人于几日后突然来到巨鹿,这个人就是孙承宗。

      介休说到此处,特意抬高了音调,眼睛瞄着着曾敢大声说道:“孙阁老不愧是三朝老臣,那么大的官,不但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拉着俺大和尚的手说了好一阵子话,不想某些小人得志的家伙。”介休右手握拳,独伸出小拇指在面前晃了两晃。“不过才当了个芝麻大的六品官就找不到北在哪里,尾巴能翘到天上去……”

      曾敢狠狠瞪了介休一眼,索性不与他们在一起,吩咐手下护兵四下搜索是否还有敌人藏于暗处,同时整理场院,准备在此安营扎寨,等天亮了再起行上路。

      “孙阁老是如何找到你们的?”

      李信一句话又将跑偏的话题拉了回来,介休咳嗽一声又继续他的讲述。孙承宗领着百十骑兵,不顾花甲高龄与战士们晓行夜宿,反正便于某日清晨抵达巨鹿,与卢象升和虎大威密议了许久,最后登坛当众宣读圣旨,山东军即可北上勤王。

      别看那些参将们敢对卢象升阳奉阴违,在孙承宗面前还是选择了乖乖从命,事急从权,当日午时便开拔走新河县与安平县一线,再经由高阳直奔北京。

      “说来可惜,虎总兵重伤未愈不能随军作战,卢大人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考虑也没有随大军北上,咱大和尚自然也不能跟着去了。便跟着大部队的脚步在后边缓缓而行,等到京师之时,大战都已经结束,【创建和谐家园】也已经撤围出关,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说完介休神秘兮兮的靠近了李信贴耳说道:“那小僧夜观天象,那姓曾的芝麻官是个扫把星,离他百里之内的人都会倒霉,咱们不如趁夜便走,离他远远的!”

      李信看着曾敢忙碌的背影,感到陌生之极,皇帝让他去大同府当这个山西行都司经历司的经历,未必不是存了找个熟人帮衬自己的心思,可如今看来他的如意算盘应是落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了上来,到了山西以后曾敢不找自己的麻烦恐怕就该谢天谢地了。

      李信忽然又想起皇帝还说过,要派周瑾来大同府做通判,通判是知府的属官,权力比之行都司的经历大了不知一点半点,尤其是地方事务,自己在大同府做总兵,虽然管的是军事,但边地军政一体,山不转水还转,哪一样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啊。就算皇帝给了边墙卫所极大的自【创建和谐家园】,可若真想难为你,做不成糖,还酿不成醋吗?

      皇帝派周瑾来又是何意?难道他不知道自己与周瑾之间的过节吗?还是说皇帝有意派个熟悉自己又与自己有过节的人来监视自己?

      “施主?施主?”

      介休见李信愣愣的出神,便出言唤他。李信这才惊觉失神,忽而想起曾敢说的卢象升手书。

      “大和尚,卢大人在京城可好?”

      介休目光一阵黯然,看起来似极为惋惜一般。

      “虽然不似刘宇亮那老贼一般下了诏狱,但时刻都被东厂的探子监视,行动并不自由,如同软禁一般。”这也在意料之中,既然没下诏狱就说明皇帝对卢象升还留着情面,至于处理意见可能便要与朝臣内阁商量以后再做决定。但自刘宇亮离京之后,内阁由杨嗣昌一人把持,而杨嗣昌与卢象升又势同水火,他定然不会轻而易举的就放过卢象升,革职查办恐怕在所难免。

      随即李信不由得失笑,自己虽然已经领三品总兵衔,但在朝廷上终究还是无足轻重的小卒子。卢象升的前途他没有能力去操这个心,能将他的命从鬼门关拉回来便已经是实属难得的了。为今之计还是好好盘算一下自身的安慰吧。

      想起这连日来接二连三的暗算,李信既恼怒又无能为力,毕竟人家在暗,而自己在明,想安排应对之策都无从下手。

      6九很快清点了当夜伤亡人数来向李信汇报。

      “十三哥,今夜一战,阵亡十七人,伤二十一人,其中重伤六人。”

      伤亡数字比起大军作战来,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却听的李信心头滴血,这些人都是从高阳起甚至还在大牢中时便一直追随他的,死一个便少一个,三百人到了现在只剩下一百出头,按照这个度打下去,恐怕不出一年,就得死个干干净净。

      “伤患明日一早都送回京师救治养伤,能继续随军开拔的有多少人?”

      6九黯然道:“一百三十七人!”

      这就是他最后的人马了,一百三十七人,他能靠这些人安全的抵达大同府镇虏卫吗?不远处,隐在黑暗中的曾敢默然看着那位在高阳保卫战中大放异彩的明装教习,今夜一战若不是自己的出现,他似乎便有全军倾覆之危机。难道是自己高估了他吗?

      一旁的介休拍了一下已经长出寸许长黑的脑袋,再一次贴近李信,神秘兮兮的道:“小僧在京师的时候,也听到了一些事,那姓曾的似乎极受那姓杨的看重,一连几天都招他前去问话!”

      “姓杨的?”

      “就是专与卢大人作对的那个,叫杨什么来着?”

      介休一时之间似乎想不起名姓。一旁6九插道:“法师可是说内阁大学士杨嗣昌?”

      “对,对,对,就是他!杨嗣昌与卢大人不和,而施主和卢大人有过命的交情,他说不定也会为难施主。姓曾的又已经投靠姓杨的,没准会和姓杨的一个鼻孔眼里出气,到时候……”

      一想起大明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李信便大有无力之感,大明朝的国力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这愈演愈烈的内斗却正在一步步将昔日的煌煌大明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明朝的官场生态很不健康,搞起党争来,不问是非对错,只问亲疏远近。凡是政敌支持的,便一概反对。凡是政敌反对的,便一概支持。在施政意见时刻相左的同时还不惜一切代价,用尽一切手段将对方从精神上到**上全部消灭掉。

      而在朝廷中文官的身份便带着天然的政治正确性。反观他李信,虽然出身于孙承宗一系的高阳民壮,但先与曹化淳合作,自己的部下又曾经是东厂提督太监方正化的部下,这种与宦官扯不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已经在他身上贴了一个明晃晃的标签。

      更何况还有皇帝乎常理的赏识与提拔,一个身上没有任何功名的人初入官场便被加封了职同正三品武官的总兵,虽然只管三个卫所,和镇总兵还比之不及,但却也是一步登天。以这种度蹿升的武官,在文官眼里他李信身上必然又贴上了一个迷惑皇帝的幸臣标签。

      再者,杨嗣昌把孙承宗当做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李信出身与高阳,身上自然还有着孙系人马的烙印。如此种种因素汇集到一起,掌握朝堂的杨嗣昌又如何会放过自己这个出头的椽子呢?

      李信很郁闷,高调不是他的本意!

      第一百二十三章 糊涂选择

      Ù¼´óµÄ³¡Ôº»Ö¸´ÁËÆ½¾²£¬·Â·ð²»ÔøÉú¹ýÕ½¶·Ò»°ã£¬È¡Å¯µÄʯ̿ÒѾ­ÉÕµÄûÁË»ðÉ«£¬»Ò°ÜµÄÓà½ýÀï͸×Ŷ¬Ò¹³¹¹ÇµÄº®À䣬³ýÁË´ËÆð±Ë·üµÄºôàà´ò÷ý£¬Å¼¶û»¹¼ÐÔÓ×ÅÉËÕßÍ´¿àµÄ**¡£¡Ç¡Êȼ¡Ç¡ÊÎġǡÊС¡Ç¡Ê˵£¬www.ranwen.org

      李信一夜未眠,关于未来的走向考虑了很多,最终只得出了一个结论,虽然他即将赴任地方,但争斗的根子却始终都在朝堂之上。他只是个三卫总兵,没有能力左右朝堂争斗,但也不甘心成为板上鱼肉,任人宰割。

      东方天际已经隐隐现出一抹亮色,李信霍的站了起来,他不想加入到那些争斗中去,但若是谁挡了他的路,定会让其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他心里还装着另一大事,不出所料南方的流寇明年将会复起,而北方的【创建和谐家园】仍会步步紧逼,这汉家江山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看着他毁于一旦。

      他相信幕后黑手对他的连番暗算失败,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将其揪了出来,也省却一块心病。这件事,他忽然便想到了那黄二公子,此人总是倏忽而来,又飘忽而去。尤其是今夜的袭击,他能由地道中出现来搭救自己,更间接的证明了此人与暗算自己之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若想查清背后黑手的底细,说不得须着落在他身上。李信在战事结束之后,曾想查探那地道通往何处,奈何大屋已经烧毁垮塌,正将那地道口掩埋住,只好就此作罢。

      良久之后,一轮红日由极目远处冉冉升起,清晨冷厉的空气开始化作阵阵白气消散。李信只觉得身子已经冻得麻,铁甲并不合身,里面穿的棉衣也不是很厚,久站于此的他尽情感受着冬日清晨的酷寒,任由毫无温度而又泛着金色的日光洒落身上,胸腔里似鼓荡着一阵无声的叹息。

      “李将军好兴致,冬日朝阳无限美好,只可惜兵荒马乱,谁还有心思欣赏这良辰美景?”

      曾敢的变化之大令李信唏嘘不已,这还是那个有点犯二的愣头青么?那时候的他虽然总是好心办坏事,但胜在心地纯良一片真诚。不过几日的功夫,一身青袍官服加深,仿佛便换了个人一般,变得陌生无比。

      若是半月之前,他决然不会相信这种既没营养又没话找话的言语,会出自曾敢之口。

      “无非是活动活动冻了一夜的腿脚,李信粗人一个,哪懂得什么美好不美好!对了,曾大人,你我两家是否合兵一处,共赴山西?”

      曾敢急三火四连夜追出京城为的就是同李信一路,如今的他身负重任,自然要更加的爱护自身。但却没想到,反是自己将那李信救了。

      “如今天下大乱,匪患横行,人多也好有个照应,自是求之不得。”

      这种对话让李信心里一阵腻味,商量完正事,便不再搭理那曾敢,将麾下军卒们逐一叫醒,安排人手将伤员送往京城。有些受伤较轻的军卒则反对将自己的那个伤员对待,一意要求与大家伙同行。

      最后无奈之下,李信只得令人将几个重伤员送回京师医治,并留给了他们足够的金银,交代他们,一旦伤愈便可立即回大同去找他们。

      天色彻底大亮之后,两股人马合兵一处,沿着官道往居庸关方向而去。居庸关所在为延庆卫,距离昌平州不远。原来他们昨夜露宿的大车店距离昌平州也不过十几里的脚程,奈何黑灯瞎火间也分不清究竟在何处,否则再多走上一阵于昌平州落脚也就不会生昨夜的惨剧了。

      过了昌平居庸关转瞬即至,雄伟的关城听吧于崇山峻岭之间,一条大河出关城一侧向南而去,由于冬季封冻河面上一马平川。

      李信与周瑾手中都有赶赴大同的通关文牒,守关将领亲自验看了文牒之后,大手一挥,关门徐徐打开,千金闸在一阵咕噜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中缓缓升起。

      出了居庸关,便等于彻底出了京师的地盘,前边不远便是宣府。他们要越过八达岭,由怀来卫西去。

      临出关前,李信还是把那守关的将军叫住,说了昨夜遇袭一事,那大车店所在不论是昌平州也好,居庸关也罢,距离都不算远,他们也有责任负责这一区域的边防安全,让如此大一股千人贼寇啸聚于京畿腹地,久而久之难保不成心腹之患。

      岂料那守关的将军听了以后,赧颜苦笑道:“李将军有所不知啊,自【创建和谐家园】入寇以后,流贼啸聚千人以上者比比皆是,咱爷们不是不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着一指关城内的士兵,“你看,咱就这么千把人,主要精力都用在守住这关城上了,至于流寇们,只要他们不明目张胆的冲击关隘与州县城,上头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咱爷们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一个参将,连兵都调不出去,何谈剿匪?”

      这个情况真真是出乎李信意料之外,原本他以为,【创建和谐家园】撤退之后,京畿一带的百姓便可以返回家园了,但万没想到的是,这些人不但很多没有返回家园,反而啸聚一起成为了危急大明京畿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只听那参将又道:“也不都是流民,很多响马山贼也夹杂其中浑水摸鱼,估计昨夜偷袭将军的那伙贼寇很可能便是这一类人,虽然勇悍,但是和咱们官军作战还是差着层次呢!”

      言谈中对这些流民贼寇充满了不屑。

      李信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讯息来,只好拱手再三谢过那参将,这才准备去追那已经遥遥出关的曾敢。曾敢身为正六品的文官,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也有着天然的矜持感,对于这些行伍丘八,点头应付一下便可以了,自是没有必要深入交谈。

      那参将也听说过李信其人,最近京城风传皇帝任命了一个三卫总兵,没想到便是眼前这壮汉,更没想到皇帝跟前的红人还如此这般没有架子,说话形势更是礼貌又加,不禁对他好感倍增。

      “将军!”

      那参将将欲走出关城的李信叫住,欲言又止。

      李信奇道:“将军何事?”

      参将瞟了一眼逐渐走远的曾敢与其护兵队伍。

      “将军与那文官互不统属,为何与其同路?”

      “兵荒马乱,走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那参将却摇头道:“将军此言差矣,我看将军部署皆为骑兵,很多士兵甚至是一人两马,敞开了跑一日间便可直抵万全卫。在万全卫歇息一夜,第二日便可抵达镇虏卫。何必与其同行,受那闲气!”

      他见李信默然不语又道:“还有更要命的,如今宣府的兵几乎都调到南边去了,空虚的紧,贼寇愈嚣张,似这等几百人的官家队伍是他们劫掠的要目标。那文官下属护兵又悉数是步兵,走的慢,自然便会成为遭受攻击的选目标。将军跟着他恐怕还有性命之虞啊!”

      李信笑道:“当不会如此夸张!”

      那参将脸做夸张状,似乎煞是着急一般的劝道:“将军可要听我一劝那,前些天儿有个县令带了三百护兵由此出关,刚过了延庆州,在长安所附近便被啸聚的流寇给斩杀了个干净,到现在那县令的尸骨也还没找到呢!”说着又是一脸担忧的看着曾敢那队伍里赶着的十几辆大车。

      “尤其他还赶着十几辆大车,瞅那车辙,估摸着装的东西不轻,更得让贼寇们惦记上。听我的,你们出了这居庸关有多块便走多快。”

      李信心里暗笑,曾敢那十几大车装的是啥他再清楚不过,分明是铁疙瘩地雷与十几箩筐的火药。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什么金银财物呢。不管如何,这参将出言提醒路途危险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也不再与之争辩,再一次谢过他之后,翻身上马呼哨一声,铁甲骑兵轰然加,虽然只百余骑兵,但透出来的杀气却令那参将咂舌不已,很久没见过这种杀气腾腾的骑兵了。

      若是6九一定会弃曾敢于不顾,独自带兵离去。果不其然,6九开口了。

      “十三哥,守关参将说的有理。那曾敢巴巴的撵咱们来,原是听说了县令的典故吧!还道他好心特地来救咱们,不如依那参将所言,一日间疾驰万全卫!”

      6九见李信不搭茬,于马上倒举马鞭一捅身边的介休和尚。

      “法师如何不劝劝俺十三哥?”6九知道介休和尚看不惯曾敢,昨夜还曾劝说十三哥单独行动呢,今儿如何便闭口不言看起热闹了?

      介休高念法号,笑道:

      “劝也无用,施主早下了决心要将好人做到底呢!”

      介休和尚还真说中了,李信的确没打算单独行动,不管曾敢如何变化,毕竟也是大明朝的命官,虽然站队不同,却不能眼睁睁看着他陷入危险而不顾。

      目瞪口呆的6九看看介休和尚,再看看目视前方似乎心事重重的李信,一拍大腿道:“十三哥糊涂!”

      第一百二十四章 曾敢小人

      “走,追他们去!”

      ÀîÐÅ´ò¶ÏÁËÁ½¸öÈ˵ĶԻ°£¬´òÂí¼Ó£¬°ÙÈËÌú¼×Æï±øÈçÌúÁ÷°ã¹ö¹ö¶øÈ¥¡£¡Ç¡Êȼ¡Ç¡ÊÎġǡÊС¡Ç¡Ê˵£¬www.ranwen.orgʵ¼ÊÉÏ£¬Ôø¸ÒµÄ¶ÓÎ鿪³ö¾ÓÓ¹¹ØÈüÈýÀïÍâ±ãÖ¹²½²»Ç°£¬ºÜÏÔÈ»ÊÇÔÚµÈÀîПúÉ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15: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