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嗯?小弟为何抖?可是着凉……”
……
一夜无话,次日三更不到,李信便早早起来,今天是进宫面圣的日子。他大难不死,便更要去见皇帝,倒要看看这满朝的文武是谁想取他李信的性命,此仇不报岂非君子!
战马还在台基厂小院里,来不及回去取,好在紫禁城距离东江米巷并不远,于是便步行而去。刚走上东长安街准备直奔承天门而去,李信便听到有人在远远的唤他。
“李将军,前边可是李将军?”
李信二铵回头,现竟是昨日给他送东西来收拾屋子领太监,于是停下脚步等他,那领太监带着两个小太监一溜小跑,气喘吁吁的来到李信跟前,上气不接下气的问道:
“咱家,刚去了台基厂没寻到李将军,您这,这是要去哪?”
李信心道,你自然知道我要去上朝,如何由此一问?
“自然是去承天门,进宫面圣!”
只见那领太监一拍大腿道:“哎呀,这也全怪咱家没有交代清楚,承天门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走的,平素里大臣进宫面圣都是走东华门。”
原来如此,幸亏遇到了这太监,否则不定还有弄出什么篓子来。
李信躬身施礼,“幸亏得遇公公,如此还有劳公公带路!”
那领太监笑着摆手,“李将军客气甚来,您一身肝胆,甘冒杀身之险,也不舍弃麾下士卒,下城与大伙同生死,宫里边都传开了,别人都是听的风言,咱家却是亲眼所见,咱家,咱家实在佩服的紧呢!”
这一番话说的甚是真诚,加上此前他一直和善有加,与书中和影视剧中奸诈的形象竟是截然不同,李信竟不自觉的生出好感来。
那领太监领着李信直奔东华门而去,路上还不停的叮嘱他各项需要主意的事宜。
“待会到了文华殿,万岁会先接见杨大学士,薛大学士,兵部傅尚书。杨大学士和傅尚书都好说,一定要记着,那薛大学士千万要敬而远之。”
这番叮嘱让李信有点摸不清头脑,他若警告自己注意杨嗣昌到很好理解,在他的印象里,史书中杨嗣昌的形象就是个嫉贤妒能的迫害忠良的小人,为何那领太监的警告对象不是杨嗣昌而是薛国观呢?
带着这份疑惑,李信很快便进了东华门,又拐进文华门,候于文华殿外。出乎他意料的是,皇帝将他与那些重臣们一同唤了进去。
重臣们都行至丹墀之下,然后行叩拜之礼,李信早就得着太监的指导,进了门口便停下,远远的对坐在御案之后的朱由检行三叩九拜之礼。那些重臣叩拜完毕,已经齐齐站起身,李信还在那一遍遍的重复着叩拜,他一边叩拜一边暗暗数落:来京城这几天,算是把前半辈子没磕的头都补回来了。
几位朝廷重臣像看杂耍一样看着李信在那重复着生疏而又笨拙的叩拜之礼,心生笑意鄙夷。可这一番滑稽落在御案之后朱由检的眼睛里却又是另一番滋味。
御案上还放着孙承宗递上来几封奏章,其中一折详详细细介绍了李信其人,以及斩杀岳托等人的真相,这些功劳的的确确都是李信一力而为,他孙承宗对那运筹帷幄之功愧不敢当。
此前朱由检虽然看不上孙承宗,但对其为人却是十分欣赏与信任。他既然说这些功劳与自己无关,那便断然无关。
这李信也当真是好样的,受了如此委屈不但没有喊冤叫屈,仍旧兢兢业业一心为朝廷甘心效死,并且在遭遇了献俘大典的极度不公之后,还惦记着城外战事,第一时间出城战斗,这是何等的公心?放眼朝中文武百官又有谁能及得上这份公心?
朱由检为此前自己如此对待公忠为国之人的行为感到愧疚,若不是孙承宗还活着,将真相告诉了他,恐怕他将会被刘宇亮的那份奏报蒙蔽一辈子。看着李信在殿门口笨拙的行礼,一双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李卿快快平身,到朕身前来,让朕好好看看……”
------------------------------------------------------------------------
最近成绩低迷,容老酒这里小小的悲凉一下,吆喝几嗓子,兄弟们给老酒打打气吧,在主站或者手机客户端(注意是客户端不是)注册账号,老酒不要票票也不要花花,留个言让老酒看到你们默默的支持就中!
第一百零四章 泼天恩遇
»ÊµÛÕâ·¬Èç´Ë¶¹ÇµÄ±í̬ҲÔÚÒâÁÏÖ®ÖУ¬¼¸¸öÀϼһï±Ç¿Ú¹ÛÐͼĬ²»×÷Éù¡£¡Óȼ¡ÓÎÄ¡ÓС¡Ó˵£¬www.ranwen.orgÀîÐŵڶþ´ÎÀ´µ½ÎÄ»ªµî£¬µÚÈý´Î¼ûµ½ÕâλÀúÊ·ÉϺպÕÓÐÃûµÄ³çìõ»ÊµÛ¡¡¡£
“草民叩见万岁,万岁……”
朱由检令李信免礼平身,又仔细上下打量了一番他,一阵嘘寒问暖。李信受宠若惊,心道这皇帝的态度变化也过于明显了吧。难怪昨日进城薛国观与曹化淳都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对自己的善意。
但接下来皇帝的表态也就如此,便殿接见重臣要议国家大事,不仅仅单为了当众表达对某些大臣的恩宠。朱由检能让李信进殿,并于丹墀前亲自问话已经是格外破例。
皇帝身边的小太监也极是有眼色,小步轻声的来到丹墀下将什么规矩都不懂的李信引到一旁,以便让皇帝与重臣们议事。今日议事的主题便是【创建和谐家园】退走之后如何善后处理。
而第一件事便是确定下来由谁来担任这个善后大臣,这种差事干的基本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活,是以重臣们言倒是积极,涉及到由谁来领头的时候却都默不作声了。
天还蒙蒙未亮,文华殿中只点了几根摇曳的蜡烛,光线忽明忽暗,李信看不清朱由检的表情,但就其一言不的态度来看,显然是生气的。
善后涉及到的要问题便是流民的安置,这在京畿之地是绝不可忽视的一点。平时议政一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杨嗣昌开始沉默起来,反倒是傅宗龙、刘觉斯一干边缘化的尚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各种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银子。
户部尚书李侍问则跳出来哭穷。
“诸位大人,户部是什么情况诸位不是不清楚,国库还有一分银子吗?”
薛国观笑呵呵道:“李大人莫哭穷,你当薛某人不知道么,【创建和谐家园】入寇前刚有一笔岁入银子入了国库,何来没钱之说?”
李侍问颤微微的立即指天赌咒誓,“那比银子早就冲了军饷,现如今国库还有一分钱,我李侍问就把脑袋给你!”
薛国观摇头笑道:“李大人说笑了,我要你脑袋何用,要银子才有用!”
一句话掖的李侍问满脸通红,突而猛烈的咳嗽起来,旁边几位重臣听的好笑,有捂嘴者,有没忍住笑出声者。
杨嗣昌寒着脸,小声斥道:“君前戏言,都成何体统。”
所有人立即收起了笑意,杨嗣昌现在是皇帝面前红人,他言了有谁敢触这霉头?
杨嗣昌这才转身冲皇帝施礼:“万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如何招呼安排即将入京的洪孙陕军。”
五省总督洪承畴与陕西巡抚孙传庭奉旨正星夜赶赴京师,虽然【创建和谐家园】主动退走,但京师附近没有一支精兵坐镇如何能行?
沉默了许久的朱由检终于点头,遮在阴影中的脸上现出一丝宽慰,不是所有人都推诿责任,想到此处撇了一眼立于大殿边缘的李信,只见他正襟立定,竟是如松柏般挺拔,若是朝臣都如此子一般拥有一颗公心任劳任怨,这大明又岂能糜烂到这般田地?竟是越看李信越顺眼。命小太监搬了绣墩去赐李信坐了,这才满意。
几位内阁大学士与各部尚书们被皇帝的举动惊的目瞪口呆,在他们的印象里,皇帝当初对袁蛮子的礼遇也不过与此。
“洪、孙二人杨卿可有成议?”
烛火突然跳跃,屋内光线陡然变亮,正将朱由检脸上的阴影驱去,但见他眉头舒展了一下。
杨嗣昌沉思有顷道:
¡°É±ø±ãÁôÔÚ¼»ÁÉ£¬¾©Ê¦²»¿ÉÎÞ±ø¹°ÎÀ£¡¡±
这也算是老成持重之言,自关宁铁骑全军覆没之后,整个蓟辽再无精兵,如今中原流贼基本肃清,调最有战斗力的陕兵来也在情理之中。这一回,重臣们纷纷点头赞同。
但随即重臣们又在授予两人何职的问题上争执起来,杨嗣昌提议由洪承畴总督直晋两省兵马,但很快须皆白的张四知跳了出来,这位礼部右侍郎虽然没甚权威,但仗着是皇帝的老师,在朝堂之上还是有一定言权的。
“杨大人打的好算盘,直晋的兵都给了洪亨九,那孙阁老又该处于何地呀?”
杨嗣昌面无表情回道:“孙阁老此战勋,自当入阁拜相!”
闻言张四知哈哈大笑:“孙阁老早就是内阁大学士,杨大人倒不如说想缴了孙阁老的兵权吧?省得碍了您的何谈大计!”
朝臣皆知杨嗣昌是主张与满清何谈的,但这是从来也只是在私下里说说,却从没人敢在朝堂上提出来,今儿张四知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竟然全都给说了出来。
李信做在绣墩上听着大臣们吵吵嚷嚷,一阵阵困意袭来,眼皮越来越沉。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信暮然醒了过来,文华殿上安静的连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声音,只见一个身影站在自己面前,李信揉眼细看之下竟是大明天子朱由检,更让李信心惊肉跳的是,朱由检竟还笑意盈盈的瞅着自己。
李信心下骇然之极,他竟然在文华殿上群臣议事的时候睡着了,这朱由检一向刻薄寡恩,不定会怎么处置自己吧?可看他笑呵呵的,似乎也不像生气的样子。电光石火间,李信彻底清醒了,连忙从绣墩上起身,曲膝跪倒。
“李信死罪!”
岂料朱由检又呵呵笑了起来,竟伸双手将他扶了起来。
“李将军连日力战,身体定然疲惫,何罪之有,我大明功臣便是卧于这文华殿上酣睡又有何妨?”
朱由检重新将李信扶坐于绣墩之上,小太监极有眼力的又捧来一只绣墩,朱由检挨着李信坐下,拉住李信粗糙的大手,长叹一声。
“委屈你了!”
四个字出口,李信还是感动了,他的确是穿越而来,很多时候都有看戏的心态,但毕竟不是铁石心肠,崇祯皇帝这四个字的确出自肺腑,他怎能不动容?
也就是李信来自二十一世纪,若是土生土长的明朝人,得皇帝如此亲近宽慰,恐怕恨不得肝脑涂地亦不后悔,甚至还会激动的晕厥过去。无论如何,李信的眼角湿润了,他想不到,这数月来的打拼努力,第一句宽慰的肺腑之言竟是出自崇祯皇帝之口。
“杀【创建和谐家园】是为了这国家和民族……”李信顺口竟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但随即便觉得不妥,立即收口,但又觉得再坐在绣墩上应是不妥,按照正常的戏码,皇帝如此恩遇理当跪拜谢恩的。
李信扑通一声又跪在地上。
“愿为陛下效死!”
朱由检很满意李信的表现,这种举止失当在他看来反而是真性情的流露,而那句愿为他效死,更是肺腑之言。
只在一瞬间他便起了破格重用李信的念头,究竟该给他一个什么位置,这可要好好斟酌一番。
午间朱由检留李信在宫中用膳,李信听说可以吃御膳心里充满了期待,可眼巴巴的等到饭菜端上来,却让他大失所望,说是御膳不过是清汤寡水的四菜一汤,据小太监偷偷告诉他,这还是怕李信不够吃多给他加了两个素菜呢。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节俭是出了名的,却没想到节省到这个程度,几个菜竟寒酸成这个样子,传说中燕鲍翅一律没有。
过了午时,李信带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出了紫禁城,刚出了东华门早上令他进城的领太监又面色匆匆跟了出来。
“李将军留步!”
李信对这领太监观感不错,亦是客气的回礼。
“不知公公何事?”
“东厂的探子早间来报……”说着压低声音靠近李信耳朵道:“顺天府的人天还没亮围了将军在台基厂的院子,里里外外搜了一遍,又匆匆走了,不知所为何事,但却透着蹊跷。”
随即他又拉开距离恢复了正常的音量,“将军一直被万岁留在宫中,这可急坏了咱家。”
李信心中一动,竟然是顺天府的人,自己何时得罪了顺天府啊?看来顺天府也只是被拉倒台上陪练的,真正的幕后凶手应该还在暗处。电光石火间,李信于昨晚的突事件中寻到了一丝破绽。
看到李信陷入沉思中,领太监以为李信是在担心自身的安全,笑道:“李将军尽管放心,咱家安排了东厂的人,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想再靠近那院子,却是是比登天。”
台基厂的安全的确是个大问题,李信又是拱手称谢,随即又一拍脑门,赧然笑道:“还未请教公公高姓大名?”
那领太监浑不在意道:“咱家有什么高姓了,原本在家时父母起了名叫高铿,曹公都叫咱家小高子……”
“李信有一事想拜托高公公。”
¸ßï¬Ò»°ÚÊÖ£¬Ð¦µÀ£º¡°À¾ü¿ÍÆøÉõ£¬¾¡¹Ü·Ô¸À±ãÊÇ£¡¡±
“东江米巷中有一户临街会馆,想请公公查查他们的底细。”
李信终究还是想一查那黄小弟的身份,很多事太过巧合,便不寻常。
第一百零五章 三卫总兵
当天下午,内阁大学士杨嗣昌、内阁次辅薛国观、刑部尚书刘觉斯、兵部尚书傅宗龙、礼部右侍郎张四知,还有刚刚晋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的范复粹等一干重臣又被皇帝召进了紫禁城。⊥燃文小說,www.ranwen.org
之所以一日之间两召重臣入宫,是因为内阁行使票拟之权封驳了皇帝刚刚下达内阁的圣旨,这在崇祯一朝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自朱由检即位除掉魏忠贤以后,便大权独揽,内阁辅更是为皇命是从的角色,谁曾想今日行事竟如此胆大妄为。皇帝为此雷霆大,将内阁的几位重臣以及各部尚书一齐召进了宫里。
用过午膳之后,朱由检便回到文华殿处理刚刚由各地送来的奏章。【创建和谐家园】入寇,京师封城多日,直隶兵连祸结南北交通断绝,直到【创建和谐家园】退兵这才又恢复了通讯。
文华殿大门窗户都糊着厚厚的窗户纸,殿门一关能透进来的阳光就极为有限,御案前的铜盆子里的炭火已经半死不活,偌大的大殿更显阴冷。只有御案之旁特意添了一柄烛台,摇曳的烛光照量了周遭尺把范围,只见御案之上堆满了如山一般的奏章,皇帝朱由检便埋头于小山之中。
重臣们行完三拜九叩之礼后,在丹墀之下站了一溜,皇帝埋头批阅奏章似乎根本没有功夫招呼他们。文怀殿中静的没有半点声息,站在丹墀之下的忠臣们连大气都不敢多出一下,尽管殿中气温低的几乎可以结冰,但刘觉斯老头子脑门上已经隐隐的见了汗。就这样双方都沉默了大半个时辰,身为内阁大学士的杨嗣昌终于忍不住,先是干咳一声清了清嗓子,才低声问道:
“万岁?”
朱由检仍旧笔走龙蛇,头也不抬,只轻轻回了一句。
“何事?”
杨嗣昌斟酌着说辞,硬着头皮道:“万岁,山东总兵死于李信之手,再派他去做山东镇总兵,恐怕影响极会极为恶劣。”
朱由检仍旧头也不抬,问道:“恶劣在何处?”
封驳圣旨的注意是他杨嗣昌定的,他十分清楚这个时候决不能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