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5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黄二原本心不在焉,突听得高阳李信四字,便来了精神,顺着长随所指方向看去,果真见一位身穿大红礼服的虬髯汉子似如坐针毡般立于马上,只是这身衣服也太不合身,将原本魁梧的身体勒的像个肉包子,滑稽之极。黄二一阵失笑,原来竟是他。

      高阳李信!

      这一回黄二彻底记住了这个名字,看不出来如此一个壮汉竟能于千军万马之中手擒贼酋,当真是小瞧于他了,可随即又是眉头一皱,只不知为何此人又投靠了东厂那些阉人?昨日间黄二正是瞧见了李信布包里的东厂腰牌,才收起本心与其虚与委蛇一番,只没想到他便是今日奏凯献俘的主将。可叹英雄亦要【创建和谐家园】求荣,何其可悲!

      李信完全感受不到人群中那双嗟叹惋惜的目光,他只盼着这受刑一般的【创建和谐家园】早日结束,早知要如此受罪,当日便一口回绝这游街的差事了。

      仪仗队伍的中军终于以龟进入了承天门,过了端门便是午门,此番【创建和谐家园】的最后一站,李信怀着无比期盼的目光,内心之中在呐喊:午门我来了!以为到了此行终点,谁曾想队伍却向东一拐,进了太庙。

      李信当即崩溃,身上罩的这件大红斗牛服简直便如刑具一般,勒的他如百爪挠心。

      进了紫禁城后每一处关键所在都设有礼官,太庙的礼官引导着献俘将校一番繁琐的告祭之后,这才行转出来,直驱午门。献俘大典开始,兵部尚书傅宗龙行至午门之东侧赞宣露布。宣必,交由中书省有司官员,即行昭告天下。接下来便是刑部尚书刘觉斯登场,老头子颤微微,一步一定来到午门正前方。

      与此同时,那些礼官不知何时变戏法般的将一身麻衣的豪格塞到李信马前。李信正坐立不安,豪格讥讽道:“李将军如何坐针毡一般?本王为你牵马,可是八辈都修不来的福分。”

      李信自穿越以来就没见过比豪格更奇葩的人,心太大了,都让人当祭品献祭了,这货还有心思斗嘴。

      号角呜呜悠扬响起,礼官示意李信前行。李信等的就是这一刻,双脚磕马腹,牵着豪格便直奔老刑部尚书刘觉斯而去,战马许是人多狂躁,十几步距离居然也跑了起来,毫无思想准备的豪格被绳子拉的一个趔趄,差点扑倒余地,赶忙小跑几步跟上。

      战马提李信觉察出不妙,赶忙勒缰绳,压马鞍,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可千万别出岔子。战马唏律律一声怪叫,前蹄抬起一阵虚刨,正停在刘觉斯面前,将老头子吓得三魂七魄丢了一半,竟是动也不动。

      在文武百官看来,这一招来的漂亮之极,老尚书又临危不惧,竟有人叫起好来,随之更是一片山呼万岁之声,整个气氛犹如鞭炮瞬间被点燃久久不能平静 。

      就连午门城楼之上身着衮冕的朱由检都甚为满意的点点头,看来李信还有些急智,这番表演恰到好处。

      殊不知马上的李信早被冷汗浸透了背上斗牛服,一阵北风刮过,激的他一阵哆嗦。在礼官的导引下,李信下马牵着豪格跪于皇帝的正下方。老尚书刘觉斯润了润干的嘴巴,使劲干咳两声,匍跪于地。

      “臣刑部尚书刘觉斯启奏圣上,高阳李信于保定府擒奴酋皇太极长子、伪肃亲王豪格,献与陛前,请付所司!”

      皇帝挥手示意应允,身边的太监运足了气唱道:

      ¡°´óÃ÷»ÊµÛÈÊ´È£¬¿íå¶¶û×¡±

      三唱完毕,立即有刑官上前为豪格松绑,按礼制,此时豪格当跪谢皇恩,岂料他无论如何也不肯跪。刑官一时间按不住他,李信在一旁瞅着着急,也顾不得礼制,起身抬腿冲着豪格大腿就是一脚,只听一声惨呼豪格扑倒于地。

      位于西侧观礼的四夷使节队伍里立即有人大声【创建和谐家园】。

      李信回头看去,竟瞅着眼熟,似在多尔衮营中见过。此人正是多尔衮受邀派来的武官,名为容肃,正红旗章京。很快,容肃便被严密监视他的锦衣卫按到堵嘴,大典继续进行。

      皇帝朱由检勉励一番,百官四拜山呼,太监宣读赏赐。长长的赏赐名单上,连孙承宗、刘宇亮这些阁臣都包含在内,卢象升、虎大威,王朴也赫然在列,却独独没有提及李信半个字。

      皇帝不但没有追究高阳城陷的罪责,反而晋封孙承宗忠勇伯,文官封爵位极人臣。很明显,朱由检心里有本帐,李信的功劳是要算在孙承宗运筹帷幄之下的。否则担凭一介武夫,如何难呢过袭杀【创建和谐家园】副帅,生擒奴酋之子?

      宣旨完毕,宣旨太监又说了些什么李信已经听不进去,就算他什么都不在乎,辛苦了一天总要得着句好吧?弄了半天,他就是戏台上的道具摆设,用完了就可以扔掉。

      不过,就算李信是道具摆设,也不能用完扔掉,还有更重要的表演任务等着他去完成。百官再次四拜山呼,称贺致辞,礼毕之后,皇帝朱由检悠然返宫,群臣按次序离场。

      就在这个当口,李信隐约觉得有放炮之声,许是今天劳累过度,产生了幻觉。离开午门之后,他立即将身上的斗牛服扯脱,露出里面的武弁服。

      刚出了承天门,长街南侧围观的百姓还没散去,但见一骑飞驰而至,混在百官中的杨嗣昌脸色剧变,赶忙分开众人上前。那军卒下马将文书奉上,杨嗣昌接过后仅仅瞟了几眼便有摇摇欲坠之感。愣怔之下,赶忙回神,视线游弋,在人群中寻找李信的身影。

      ……

      【创建和谐家园】炮轰北京城,同时大军齐动,直奔城外明军而去,李信心急如焚,这数万人马里不但有无辜的百姓,还有他并肩战斗的3oo兄弟,于情于理他都不能袖手旁观。他几乎抽断了马鞭,战马在安定门大街上四蹄刨开疾驰。

      等李信登上城头之时,【创建和谐家园】大军已经突入关厢。关厢内有李信埋置的大量地雷,此处一时半会还顶得住,问题最大的地方其实来自大军北面,此处只埋置了一道地雷阵,只要【创建和谐家园】绕到北面,豁出一波人硬趟过去,到时候地雷尽毁,【创建和谐家园】便可没有任何阻挡的直驱碾压。

      “立即放我下城!”

      李信没有任何迟疑,不顾城上军将的阻拦执意下去。他就是死也得和兄弟们和他口口声声承诺过带他们安然返回家乡的百姓们死在一起。【创建和谐家园】因何突施偷袭,李信不清楚,但他有预感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很有可能是【创建和谐家园】的目标改变了。

      李信由城中返回大军之中,百姓与3oo马贼以及刘权的亲军看到李信回来,立时情绪高涨,都说将为兵胆。李信曾带给了他们太多的不可思议,在百姓们的意识中,似乎只要跟着这位李将军就可以一路高歌猛进。这不?他们连京城都到了!

      但前日京城里传来圣旨,说是李信已经被留京听用,大军统一由礼部尚书大学士杨嗣昌指挥。这则消息像红夷大炮一般将原本铁板一块的大军轰了个四分五裂。

      以静海百姓为主的一部分人马纷纷嚷着要脱离大队,回静海。以曾敢为的原保定百姓队伍持观望态度。山东总兵刘泽清亲军的参将刘权,既不愿意,也不能离开,但也不想与【创建和谐家园】决战。6九为的马贼更是离谱,有人竟然建议潜进北京城,将十三哥李信救出来。

      就是在这种乱哄哄一片的情形之下,【创建和谐家园】起了致命一击。危急时刻,李信的到来,挽救了即将崩溃的军心,但在【创建和谐家园】权力猛攻之下,又能撑得过几个回合?

      如今的形势,逃跑已是万万不能,两军几近胶着状态,只要李信一声令下撤退,大【创建和谐家园】眼就得崩溃,到时候杀伐全凭【创建和谐家园】。因此,即便明知必败也不能放弃,让【创建和谐家园】啃着骨头,也得崩掉两颗门牙。

      “传令,击鼓,吹角!”

      “呜呜呜……”

      “咚咚咚……”

      随着隆隆鼓声与悠长的号角声,之前即将崩溃的大军竟然奇迹般的重新聚拢在一起。远处观察的拜音图不禁奇怪,明国大军中的变故似乎被平息了,而且还是大兵压境的情形之下,这实在太难以理解了。

      可如此就能抵挡得了大清的铁骑吗?

      第九十九章 杨相糊涂

      Çå¾üÖ÷¶¯¹¥»÷µÄÏûÏ¢´«À´£¬ÀîÐÅϳÇËæ¾ü×÷Õ½£¬Ò»Çж¼Ë³ÀûµÄºõÏëÏó£¬ÉõÖÁʡȴÁËÂÊÏÈ¿ªÕ½¶øµ£ÓßÇé·çÏÕµÄÂé·³£¬µ«ÑîËòý×ܾõµÄÄÄÀï²»¶Ô¾¢£¬ÐÄÀï¶ÂµÄ»Å¡£¡Óȼ¡ÓÎÄ¡ÓС¡Ó˵£¬www.ranwen.org

      杨嗣昌在内阁大堂反复转了几圈之后,再也耐不住性子,带着随从出了紫禁城直奔安定门而去。此前还人山人海一片欢腾的东长安街已经连半个鬼影子都见不到,只留下满地的杂物无人收拾,包裹吃食的油纸随着打旋的北风在半空中无力的转着圈。杨嗣昌当真有恍若隔世之感。如果不是亲历了刚才那一番献俘大典,他真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杨嗣昌的到来,让提督京营戎政的方正化倍感压力,内阁与司礼监在皇帝有意无意的点拨下,关系并不融洽。而且由于皇帝凡事必圣躬亲为,司礼监的权势教以往各朝已经大为缩水,与之相应的,内阁权力则此消彼长,处处压制司礼监一头。

      方正化的前任提督,皇帝面前第一红人曹化淳病辞返乡,内阁在背后定然没少出力。

      “哎呀呀,杨相如何来了城上?刀枪不长眼,左右……”

      方正化一指左右护卫,“快护着杨相入敌楼!”

      杨嗣昌毫不领情,“方公莫要小题大做,当年杨某总督宣大两镇,亦曾数日衣甲不卸,如何进了内阁便金贵起来?”说这话,他已经来到城墙边,把着女墙向下望去。只见清军气势直如排山倒海,明军则勉励支撑。

      “方公可有援手之策?”

      这是典型的越俎代庖,实际上已经犯了官场忌讳。先方正化与杨嗣昌并无统属关系,京营受统于五军都督府,受节制于兵部,而不论是五军都督府又或是兵部都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杨嗣昌此举实在有欠考虑。

      但方正化毕竟是混迹于大明中枢多年的人,杨嗣昌风头正劲,一言可翻云,一言又可覆雨,不但不与之较真硬顶,态度上还更加的谦恭。

      “回杨相话,依惯例,【创建和谐家园】袭城伊始,北京各城门就已经用沙土大石砌死,出入都只能经由吊筐,每次上下多不过十数人,京营也是爱莫能助啊!”

      杨嗣昌忽觉自己不应该来城上,但如何就鬼迷了心窍,跑来这是非之地?旁人躲还来不及,自己倒好,眼巴巴的赶了来凑热闹。但既来之想走就没那么容易了,只好硬着头皮站在这充满了位置风险的城墙之上。

      很快他的一颗心便被城外的战局所左右,顾不得思量那些朝堂之上的蝇营狗苟之事。

      明军撑的很艰难,利用关厢的阻隔与【创建和谐家园】做输死抵抗,最外侧的明军倒是有板有眼,可越往里便越是烂糟糟一片,军容之乱,训练水准之低乎杨嗣昌想象,若不是身在城上俯瞰,当真还能被这外强中干的架势给唬住。再看清军,则军阵整齐,调度有序。难怪李信敢在文华殿上与皇帝争执,不可妄战,双方水平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任谁都能看出来,城下明军应撑不了多久了。

      很难想象,究竟得有多大的胆子,才敢领着如此一群乌合之众与清军对峙,至少他杨嗣昌不敢,可那个马贼丘八李信便做到了。一念及此,他逐渐收起了对李信的轻视之心。暗道,若是将此子收入囊中倒是一大助力,但随即便否定了这个想法。先这李信是孙承宗旧部,与自己并无情谊瓜葛,加之曹化淳利用李信手中的两张牌咸鱼翻身,与司礼监已经有着扯不开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者,这李信自进京以来,杨嗣昌又准备推他进火坑,当替罪羊背黑锅,就算此子短时间内没有察觉,早晚也必会知晓,到时候这个仇就算结下了。

      杨嗣昌竟然生出了一丝悔意,对于李信此人,绝大多数的情报都来自于刘宇亮托王朴呈给内阁的公文上,虽然这位刘阁老在奏报上对李信避重就轻,在那份公文上却毫无顾忌,只是其中的偏差,此时此刻,他才深有体会,暗骂刘贼误我。

      战乱之世,中枢阁臣想坐稳了这个位置,在朝外就必须有得力的干将相辅佐,只有战事上的节节胜利才是稳坐内阁的不二法门。杨嗣昌的短板便在此处,他提出的“四正六隅”方略,虽然宏阔奈何所托非人,熊文灿经他举荐总督六省军务,但是个人才具却不足以实现他的这一目标。

      ÀîÐÅ´ËÈËÈôÊǵ±ÕæÄÜÊÕ¹é÷âÏ£¬¼ÓÒÔ×ÁÄ¥±ØÊÇ·æÀûµÄצÑÀ¡£

      可惜!可惜!可惜!

      杨嗣昌心里一连念了三个可惜,他十分清楚自己想横插一脚,已经不可能。

      ……

      内阁大堂,次辅薛国观推门进屋,抖掉黑色大氅,也都掉了满身的寒气。他是次辅,论在内阁中的排位也在杨嗣昌之上,但他隐隐然却自甘居于杨嗣昌之下。整个内阁,自刘宇亮走后,杨嗣昌虽无辅之名,却有辅之实。

      “杨相何其糊涂,城墙那是他能去的地方吗?”

      薛国观与身后的心腹连连抱怨着。

      “看着吧,张老头转眼就得上表参他一本,别人避之不及的事,杨相怎么就靠上去了呢……”

      “杨相遭参,对薛相而言,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呢?”

      一名青袍官员,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岂料那薛国观一跺脚,指着那青袍官员斥道:“糊涂话,薛某与杨相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事万万休提。”

      青袍官员拧着脖子亢声辩道:“何为一体?此一番又与薛相何干?”

      薛国观正欲痛斥他目光短浅,不料门外传来“咯吱咯吱”的踩雪之声,随之正堂之门应声而开,来人却是司礼监高时明。满屋子的官员纷纷与其见礼,薛国观也不例外。

      “高公大驾光临,可是皇上有了旨意?”

      高时明哈哈大笑,赞道:“薛相当真神人也!”说罢,一步三摇的走到堂屋正中,伸手在炭火盆子前烤了烤,好驱散满手的冰凉。这才一回身站定,右臂须挥,赶忙有小太监将一封文书递上。

      “这是皇上朱批的折子,特命咱家交予杨相,杨相呢?”高时明左顾右盼没现杨嗣昌在屋中,他知道这薛国观与杨嗣昌穿同一条裤子,也不见外,便将此行目的和盘托出。

      薛国观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杨相去了安定门!”

      闻言,高时明脸上骤然变色。

      “杨相糊涂!”

      杨嗣昌与他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绝不希望杨嗣昌出现一丝半点的纰漏,他还想效仿当年万历朝张居正与冯保内外相辅,那是何等的荣耀与成就,哪怕为此身死之后被 开馆戮尸也是值得的。

      “下官这就去命人将杨相叫回来!”

      薛国观忙接道,高时明一摆手,否定道:“不必,既然去了就不能回来,杨相在那里也好,胜了还有运筹帷幄之功。”

      适才与薛国观争辩的青袍官员暗暗冷笑,胜?简直是天方夜谭。

      高时明想了想,又对薛国观道:“万岁雷霆震怒,召杨相与薛相去呢,如此也罢,薛相先跟咱家走吧!”

      薛国观没来由的打了个冷战,皇帝的震怒他完全能够想象得到。本来上午奏凯献俘,欢喜劲还没热乎,【创建和谐家园】便大举进攻,将皇帝的一番兴致全搅和了,想起皇帝因怒而痛斥官员时的场面,他就不寒而栗。

      在场的官员们也都面面相觑,高时明瞅了薛国观一眼。

      “薛相快随咱家去吧,再晚了,万岁不定会……”

      薛国观以手扶额,“高公说的是,咱们这就走,对了,那奏折之中可有紧要的事?”他想事先了解以下,以备不时之需。谁知高时明随口敷衍了一句:“与此事无关的,薛相还是跨快随咱家去文华殿。”

      内阁大堂与文华殿同在紫禁城协和门里,两所院子南北相望,文华殿是皇帝接见大臣的便殿,将内阁设在文华殿南侧正方便了皇帝接见重臣。

      几步路的功夫,高时明便将薛国观引入文华殿,随着殿门在身后“吱呀”一声合上,一股远胜外边的阴寒之气扑面而来,闪过屏风,只见炭火盆子忽明忽灭,室内烛台也有一多半空着,只有皇帝的御案两侧才多点了两根蜡烛。阴暗湿冷的文华殿与炭火正旺的内阁正堂判若天地,这也是身为皇帝的朱由检节俭,蜡烛不肯多点,木炭也不肯躲烧,一盆木炭不烧成灰烬,不会换新的。

      “臣薛国观叩见吾皇万岁。”

      薛国观叩拜于地,随着说话,口中喷吐出阵阵白气。

      “平身吧!”

      朱由检语气平静,薛国观在起身的当口,偷瞄了一眼御案之后的皇帝,只见他手捧着个暖手炉,正在头也不抬的批阅奏章。

      “杨卿何在?”

      高时明赶紧抢先道:

      “杨学士亲赴城门督战!”

      朱由检目光顿时一亮。

      “难道杨卿已经胸有成竹?”

      在朱由检的印象里,杨嗣昌几乎是没有完全把握不会轻易出手之人,高时明如何敢接茬,大殿之中一时间陷入了令人遍体生寒的沉默之中。

      突然,殿外一片骚乱,脚步之声骤然响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8: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