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28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侍问竟然连夜不顾避讳亲来求见,张四知哼了一声:“就说老夫已经睡下了,让他回去吧!”

      老管家犹豫了一下还是劝道:“老奴有句不中说的话,这些日子和老爷做对的人多了,李尚书若是肯回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您懂什么,见了他才是讨死,赶紧去回了他!一个墙头草老狐狸而已,从来只会锦上添花,指望他能雪中送炭,不如指望六月飘雪!”

      老管家不再分辨,转身出去,张四知长叹了一口气!

      次日小朝会,张四知梁冠袍带,在众目癸癸之下进了文华殿。百官们便好像见羊群见了狼一般,纷纷避让开,生怕触了霉头。岂料,张四知陈奏君前时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圣上,臣年老体衰已不堪再用于国事,乞还乡告老!”

      百官们直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张四知老财迷老官迷,怎么肯自请还乡?再说了,他说走就走,皇帝又岂能放过他?

      第五百五十五章 封侯封公

      张四知小朝会上奏请告老还乡,出乎百官们意料,皇帝竟然当即便同意了张四知所请。∮燃∮文∮小∮说,www.ranwen.org百官中似乎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在诸多肢体语言与眼神的交流之后,终于有几位品级并不高的给事中站了出来,再次参劾张四知。谁知皇帝却有些不耐烦的摇摇头,摆手道:“都是捕风捉影的事,没有证据。”

      户科给事中陈文镜则强辩道:“举证查案不是臣分内之责,若圣上允准,臣愿查出奸佞误国的证据!”

      皇帝的声音陡然变得尖利:“你就这么想看到朕的老师不得善终吗?”

      陈文镜当时便愣住了,他万没想到皇帝会说出这种话来,分明就是不讲理啊!可他又能怎么回答,说他就是想见到张四知不得善终吗?那可真是嫌自己命长了,但如若不然,就只要偃旗息鼓。

      户科给事中陈文镜选择了沉默,皇帝却并不打算就此收声,在环视了文华殿中的文武百官之后,又用一种极为痛心的口吻说道:“你们啊,当初哪一个没上过本,要对李信和他的亲兵喊打喊杀,又有谁称赞过那欺世盗名的祖义,要给他们叔侄加官进爵。可现在如何?只让朕的老师来替你们背黑锅吗?如此心理,何其阴暗卑鄙!”

      皇帝越说情绪越激动,身子都随着隐隐抖,他指着殿中百官问道:“你们之中还有谁要追究张四知?站出来,朕可以满足你们。但却有言在先,要一条是其身须正,否则留下项上级……”

      一番疾言厉色,群臣们噤若寒蝉。这等诛心之言,岂非在说百官们都其心不正了吗?可又有谁敢站出来强辩一生,自己坦坦荡荡,愿【创建和谐家园】一查张四知?

      放眼大明,恐怕也只有嘉靖、万历朝的海刚峰可以问心无愧的在朝堂之上,站出来吆喝这一嗓子。

      皇帝此言一出,举殿寂静无声,只怕连绣花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跌落的声音。朱由检看着群臣们这幅德行,心情矛盾,不知是该满意他们终于没人站出来难为张四知,还是该对百官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坦坦荡荡的说一句自己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而感到悲哀。

      朱由检能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悲哀,有那么一瞬间他真想将这满文华殿中大臣都推出去,挨个问斩。但是,他却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还要依靠这些其身不正之人来运转大明京师,号令天下百官。

      “没事就散了吧,朕这回头疼的紧!”

      宦官闻言唱了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若是搁在往常,八成会有臣子站出来捣乱,可今日大臣们却都乖乖的行礼恭送皇帝。

      大明京师安定门外十里,张四知站的脚都有些麻了,可仍旧迟迟不愿动身。

      “老爷,该动身了,再不走,天黑之前就赶不及投宿了!”

      张四知这才收回了南忘的目光,看了眼一直追随于自己的老管家。老管家身后还有十名顺天府的皂隶,这就是护送他返回山东老家的队伍。除此之外便是一辆普普通通的驴车,哪里有半分名臣返乡的样子。

      忽然马蹄叩地之声由远及近传来,老管家精神一阵,“老爷,有人来了,有人来了!”

      张四知的目光中迸出了希望,他要急于看看,在今日落魄之时,究竟是谁还能来为自己送行。但随着马的驰近,张四知的心却凉的透透的。因为来人竟是个北上而去的军卒。

      “走吧,向南,回山东!”

      Ëµ°Õ£¬ÕÅËÄÖª¾ï×ÅÆ¨¹ÉÅÀÉÏÁËÄÇÁ¾ÆÕÆÕͨͨµÄ¿³µ¡£

      “这张四知不知使了什么招数,居然能在绝境之中,逃得一死,实在是不简单,不简单哪!”刘宇亮摇头晃脑的分析了一番,终是不得其法。

      李信却笑道:“阁老难道没听说吗,张四知只带着老仆一名,驴车一辆,返回山东吗?对了,还有十名顺天府的皂隶相送!”

      刘宇亮点头,“一早也听说了,想他纵横朝堂几十年,竟落得这般下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尽管刘宇亮巴不得张四知倒霉,看他的笑话,但心底里仍旧无可阻挡的升起了一股兔死狐悲之感。随即,他又叹了口气:“这结局也算不错,看看圣上自登基以来,被斩的总督巡抚包括阁臣,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他能全身而退也算是好结局了,还强求什么呢?”

      李信却略带笑意的看着刘宇亮,“如何?阁老是在同情他么?他有什么值得同情的,以京师的百万身家,买得老命一条,你说值得不值得?”

      “甚?他用百万身家买了一条命?”

      刘宇亮直觉的震撼无比,这老家伙也真能豁出去,居然主动亮出了自己的巨富家资,皇帝又何必须他来买,抄了家以后,那些钱不是仍旧要充公的吗?

      片刻之后,刘宇亮又恍然道:“老家伙心思够敏捷,胆子也忒大,居然就敢赌上一把,万一皇帝不念旧情,岂不是弄巧成拙?”

      关于刘宇亮的话题也就进行到此,刘宇亮忽然又提起了范复粹。

      “范复粹此人须得防备,老夫曾听闻他在此期间可是折腾的不轻,上窜下跳!”

      李信讶道:“李信可是听说此人还曾卖力为李信主持公道!

      岂料刘宇亮冷笑两声,“不要被他的表面行为所迷惑,你一个武人,年纪又浅,现在已经是挂印将军,要那么多功劳,难道还想封公封侯吗?难道你就没听过出头的椽子先烂吗?”

      李信的身子猛然一阵,他的确没刘宇亮想的那么深入,此前还一厢情愿的以为,这范复粹素有耿介之名,或许他是在为自己主持公道。岂料到了刘宇亮嘴里,竟然就成了包藏祸心。

      他开始盘算着,最近的几桩功劳,如果都肇事的封赏,究竟会到何种程度?

      却听刘宇亮道:“你听好了,眼下当务之急,一定不能独揽功劳,锦州之功不妨分与孙承宗。奇袭满清都城之功也不要切实的报上去,只要功劳不显,你便不会遭到满朝上下的嫉恨!”

      李信此前便已经料到了功高未必是什么好事,可万万没想到,问题会如此严重。

      “李信愚钝,还请阁老教我!”

      刘宇亮却又叹了口气,“只怕都没有用啊,树欲静而风不止,谁知道他们又在折腾什么幺蛾子!”

      果然,刘宇亮的话还是应验了,不少大臣竟然一反常态的纷纷上书,请求为李信叙功,同时要严厉追究此前陷害李信的所有人。矛头竟然有意无意的指向了远在山海关的孙承宗。

      不过好在李信反应也快,他才不愿意被那些别有居心的文臣当了枪使,当即便上书皇帝。称锦州解围,若无孙承宗援兵,只怕难以成功。这时李信便在庆幸,多亏那日陛见之时没有对皇帝和盘托出,否则现在还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李信的上书,一时间让那些为其争功的大臣们有些措手不及。一招釜底抽薪,本来的一箭双雕之计竟然被轻松化解。有人直呼这李信不简单,也由此得出了判断,此人居心叵测……

      很快,孙承宗的奏章送到了京师,这是专为祖义进京抢攻进行辩解的一封上书。其中直言,祖义行动乃是其自作主张为之,与其叔祖大寿并无干系。满篇之中竟然没一句是为自己辩解的。

      李信有些糊涂,祖义真的是自作主张吗?孙承宗为何会上一封如此内容的自辩奏章?

      面对李信的疑惑,刘宇亮却笑他心思简单,“孙承宗是务实之人,这么做对山海关,对大明才是最有利的选择啊!”

      李信似乎有所感悟,“如此说,那祖义背后之人当是其叔叔祖大寿了?孙阁老所为,不过是要保住这位辽西悍将?”

      刘宇亮闻言之后笑而不答。

      孙承宗自辩不过是一段小插曲,很快新一波的问题再次找上了李信。

      “你小子福分不浅啊,年不过而立便要封侯封公了!”

      李信闻言之后顿时便呆住了,这帮老家伙还真是不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不罢休啊。但他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便两手一摊,对刘宇亮笑道:“能有什么法子,封公就封公,封侯就封侯,李信捏鼻子认了便是!”

      刘宇亮哈哈大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封侯,你却要捏着鼻子认下,真是要把作古之人从地下气得还了魂?”

      “我能有什么办法?他们既然愿意折腾就折腾去吧!”

      刘宇亮却眨眨眼,“封公暂时别想了,封个侯只怕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今日若不是老夫拼死拦着,少不了你一个公爵!”

      次日一早,范复粹等人又再次议李信的封号,最后议定了永安侯。

      大明天子朱由检,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永安二字出自何处?王承恩则见机道:“老奴觉着永安这地名也耳熟的紧,只一时想不出在哪里,不过最近的票拟里似乎见过,当不在直隶便是辽西。”

      朱由检闻言之后,趴在直隶地图上挨个找了遍也没现永安,倒是王承恩惊喜的喊了一句:“万岁爷,老奴找到了!”

      与此同时,王承恩的手指向了辽西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第五百五十六章 屡屡杀招

      朱由检顺着王承恩的手指方向,在山海关稍微往北的位置看去,果然有个地名叫作永安。燃文小说(wWw.RanWen.org)但是他仔细看了一阵,脸上竟然露出了冷笑。

      “几个老头子也太小家子气了,封公不许,封侯又用了个已经被【创建和谐家园】烧毁的堡寨,这不是在轻慢大明功臣吗?”

      王承恩哪想到皇帝找到了永安的所在竟突然怒,登时便后悔将永安之所在指了出来,但木已成舟又没有办法,只好双膝跪,口称有罪。朱由检则道:“起来,你有什么罪?拟旨,朕准备加封李信镇虏侯,加太子太保,挂征虏副将军印!”

      王承恩欲言又止,心道明日指不定又会惊起什么惊涛骇浪,那些朝臣们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李信的封号在第二天公布以后,果然在朝臣中掀起了轩然【创建和谐家园】。范复粹等人提出以永安作为李信的封号,除了是在名号上给与李信压制以外,还是一种提醒。永安二字,自是要告诫其要永远安分守己。对此,李信不屑一顾,不过皇帝却为之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李信奉诏上殿,当受封镇虏侯的圣旨公布后,他注意到了满朝不知有多少人难以置信的张开了一张嘴,显然是吃惊不小,但这又如何,朝中大佬们的博弈,他不打算参与,只想尽快返回山西去。出来半年有余,也不知田复珍将山西经营成了什么模样。

      至于在镇虏侯之后的太子太保和征虏副将军便显得黯然失色,不受人关注了。太子太保在明朝几乎可以用批货来形容,已经比不得两宋封侯易,加太子太保难,李信也不在乎。还有那征虏副将军,明朝的将军名号李信也多少了解了一下,他此前的征西前将军在其中位列第四等,往上第三等为副副将军,前面加名号。再往上第二等便是副将军,李信的征虏副将军便是这一等。至于第一等便是大将军,前面加封号便如征虏大将军等……

      一般而言,明代武将挂第四等将军印便已经实属难得,皇帝就然越级使其升格为第二等,这是嫌他招惹的风雨还不够多啊!

      但是,在镇虏侯面前,其余的名号自然便相形失色。李信暗道皇帝果然够意思,镇虏卫是他起家的地方,他的第一任官职三卫总兵,便在镇虏卫。皇帝以镇虏名号封其为侯,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就实而言,李信也挺喜欢这名号,至少听着比什么永安侯威风不少,想到此处在看范复粹等人一脸的不爽,他这才叹息了一声,刘宇亮所言不假,朝中文臣只要有一天还在内阁,便会对他们这些因为有着大功而急蹿升的武将,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压。这不由得让李信想到了狄青,不过是当了枢密使而已,最后竟让那些文人们活活给逼疯了。

      文华殿上群臣们唇枪舌剑,还在为李信的封号不遗余力的争着。李信却无心参与,甚至无心去听,他正不无恶趣味的想着,若是哪天他的功劳大到足以入阁为相,不知这些道貌岸然满嘴忠君报国的老家伙们又会是个什么德行?

      最后,皇帝终于烦了,大手一挥。

      “就这么定了,都别再聒噪了。对了,还有那个祖义,实在可恶,明日便斩了!不行,太便宜他了,凌迟处死吧!”

      范复粹张了张嘴,刚想出班,却被后面的刘宇亮拉住了,“这等事还争什么?”范复粹略微一想,也是,凌迟就凌迟吧,总不能事事与皇帝做对,那他这阁臣怕是也做到头了。

      本来宦官已经瞄着皇帝表情已经准备宣布散朝了,可一直没有言声的薛国观却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如今张四知去朝,内阁中人手不够,还请圣上钦点一位补那……”

      这等事岂是为人臣子所能说的?李信暗暗冷笑,就算他在不通朝廷那些龌龊之事,也明白这薛国观是眼见这张四知倒台以后,心里边已经惦记上了内阁辅的位置。只是不便公然提出来,便委婉的以点人入阁来做提醒。

      李信又偷偷的去瞄丹墀上的皇帝,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亦无法判断他的喜怒。

      “薛卿所言甚是,回去票拟吧,调周延儒入京,朕打算重新启用他!内阁是该用这样有能之人来做主,否则,你们看看都成了什么样子?朕募捐银子以支持前方抗敌,内阁都干了什么?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一个个都在拖朕的后腿。这也就罢了,跟着别有用心之人,构陷朕的爱将,这是要毁了朕的长城吗?”

      朱由检这一番话说的夹枪带棒极为刻薄,几位阁臣的脸上都挂不住了。李信万没想到朱由检竟然说的如此直白,不禁叹道,如果阁臣们还要脸,此刻应该跪地请辞了吧。

      不过,却没有一人请辞,整个文华殿突然之间又鸦雀无声了。李信摇头苦笑,看来还是自己的脸皮太薄了,这些老家伙们舍不得内阁的那几把椅子,几张桌子啊!

      这等戏看的好没意思,李信的主意已经打定,这就回山西去,不想在这乌烟瘴气的京师多住半日。

      “臣李信有本启奏!”

      李信主意打定之后忽然就跪了下来,这却将御座上的朱由检惊了一跳,李信是来受封的本不须言,如今竟还跪请陈奏,莫不是有甚委屈?朱由检当即便大手一挥,“说!”

      “臣想即日便返回山西,毕竟臣的职守之地在太原,已经出来近半年,心中实在忧虑……”

      朱由检万没想到李信竟然主动提出来要回山西,本来还想留李信在京师另有任用,他觉得李信留在山西真真是大材小用,如今的蓟辽和中原才是统兵之将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且,在得知李信竟然奇袭满清都城又全身而退的消息后,他的心里一个从未生起过的想法竟逐渐成型了。

      辽东边患到现在二十余载,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明军更是养成了谈【创建和谐家园】而色变的怯战心理。原本对辽东局势,朱由检只求维持稳定便可,集中精力肃清内部流贼才是重中之重。

      但随着杨嗣昌在河南陕西等地连连报捷,如今【创建和谐家园】举国进攻又遭挫败,什么满万无人敌的所谓神话被一举摧毁,朱由检竟然就起了灭清之心。所以,他打算以李信坐镇辽西,总览灭清之战。

      朱由检也深知,灭清之战提出来容易,但是若要任命一位武将督理兵事,这些内阁大臣们肯定会一个个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行掣肘之事。也因此,他才想到了将相对比较听话,又善解人意的周延儒召回京城,重新启用。

      只没想到李信居然急着返回山西,在他看来山西那个地方已经没有兵乱,听说治理的不错,搞了什么玉麦,居然也小有收获。其他省份颗粒无收,只有山西产出了粮食,至少不用朝廷拨款赈灾,算是大功一件。

      此前,有人以山西开荒地,聚民耕作,又私除税卡来参劾李信。但在朱由检看来,这分明就是栽赃陷害,李信不过是带兵的武将而已,此前又是马贼一个,细数那些开荒聚民,等一桩桩举措,分明是只有经世致用大才之人才能做得出来的。所以,朱由检的目光便一直放在了太原知府田复珍身上。他知道此人是进士出身,又因为得罪了同僚才被人借故贬到了北地。

      这种人不善交际,正是经世致用之才的上好坯子。因此,朱由检断言,山西的种种举措,只怕十之七八是出自此人之手。不过此前既有此人不过临时任职太原知府的任免,一年期满之后,便自行免职。

      事到如今,朱由检竟起了爱才之心,这等经世致用之才,做个太原知府是委屈了,便已经起了启用此人为山西布政使的打算。至于现任山西布政使刘令誉,此人都察院出身,并没有任职地方的经验,就其半年来的表现看,也是难当其任,不如召回朝廷。

      朱由检正在盘算,如何想个理由将李信留在京师,却听范复粹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朱由检不置可否,范复粹跪在地上便自顾自的说道:“晋王郡主早就过了及笄之年,年初许以镇虏侯时曾因大战不得已延缓婚期,如今北地【创建和谐家园】退却,中原乱贼逐渐平息……”

      本来置身事外一直在看热闹的李信,在听到范复粹突然祭出的这一计杀手锏之后,顿时便目瞪口呆。倘若此时便让他与晋王之女新乐郡主完婚的话,别说回山西了,就连三卫军都得拱手让出来。

      一念及此,李信立时便惊起了一身的冷汗。范复粹这一招好歹毒,他禁不住有几分怨恨,这老头子并不像张四知等人是个只谋私利之徒,却何苦总是为难自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9 12: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