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话音未落,城下八旗兵的后路居然也举起了数不清的火把,将整个城下映照的如同白昼。竟是明军不知何时已经摸到了他们的身后,萨哈璘惊惧不已,下令冲过去。
但现实却没给他们这个机会,城上面立时就抛下了数不清的火把,跌落在地面上将满地的火油点燃,顿时就烧起了熊熊大火。数不清的八旗兵被吞没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萨哈璘身在其中却是要比他麾下的军卒们也多了一份幸运,身边军卒满身着火之后,他迅捷的跳开了去,衣襟上沾了火星,立时将身上的布衣燃着,吃痛之下赶忙身子落地滚了数丈之远,将身上的火熄灭。
火烧之下,萨哈璘神志却恢复了澄明,情知对方明军有备而来,自己中了计事情早就不可为,眼下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逃跑。萨哈璘再不恋战,趁着混乱之中试图避开明军的堵截……
山海关城头上,一众军将欢呼雀跃。祖大寿面无表情,看着下面在火海中挣扎的清军士兵,所有人都在称赞一个姓顾的副将。
“顾将军,这一计火攻用的妙啊!”
“不愧是李将军的部下!”
这个顾将军正是李信麾下的营官顾十四,他奉了李信的军令于三日前抵达山海关,将孙鉁未死,洪承畴未死,并且都在敌后坚持抗击【创建和谐家园】的消息带了进来。
不过,这个消息却只在小范围内通报,除了孙承宗等少数几个文官,瞒过了绝大多数的人。因为,就在顾十四来到山海关的同时,城中抓了奸细,而这个见习居然是山海关内的一个知府。
这一点太过让人匪夷所思,不过是出使了一趟清军行营,回来以后却如何变成了奸细?而张通判指认李知府是奸细也不过是凭借着捕风捉影的怀疑,根本就没有任何真凭实据。
更何况,如果【创建和谐家园】真要收买奸细,岂会蠢的自家便给暴露了出来?城中之人草木皆兵,并非看不透此点,但是谁都不敢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即便是明知李知府大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却也没人敢站出来替他说一句话。
顾十四身为局外人,却是比城中那些惊弓之鸟看的更远,这弄不好是【创建和谐家园】搞的花招,又曾联想到刘宇亮在锦州曾不止一次的怀疑城中有【创建和谐家园】的奸细,便向孙承宗建议不如将计就计,和【创建和谐家园】玩一把大的。
于是,孙承宗便下令将那李知府下了大狱,并宣布择日施加以极刑,以祭奠那些死去了的大明将士。
顾十四建议孙承宗命心腹于暗中张罗,每日严加监视清军动静,今日果然不出所料萨哈璘带着人分成几路偷偷出了大营,来到城下。
不过百密还是有一疏,最终还是被那个奸细逃了过去,只抓住了一个跑腿的把总。奈何此人竟也从未见过那幕后的奸细,所有联系都是由密信传递,一直不见其人。
无奈之下,只好安排那把总与城外的萨哈璘假装交换讯号,与此同时孙承宗下令亲兵秘密开上城墙,同时又将早就安排好的人马由东门出去,在后路将萨哈璘所部包抄了过去。
一切如此准备就绪,萨哈璘果然一步步的走进了早就为他挖好的大坑。
城上倾倒了不知多少火油,大火竟然熊熊燃烧了一夜,直到天明还没有熄灭。其间清军士兵的尸体早就化作了焦炭黑灰,更无一人幸免,至于这其中是否有清军的主将萨哈璘,也由此无法辨认。
祖大寿亲率关宁军出城攻击萨哈璘大营,一举大获全胜,营中清军士气低迷,很快便被打的作鸟兽散!一夜之间,城中危局竟似已经解了一半。
顾十四将计就计的主意大获全胜,孙承宗在督抚衙门召集了城中各级文武官员。
孙承宗被家丁抬着竟端坐于大堂正中。
“还有个好消息!宁远巡抚孙鉁、四边总督洪承畴,他们没有死!”
此言一出,堂中一片哗然。
孙鉁和洪承畴没死?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撼,宁远城破之后整座城都被【创建和谐家园】烧成了灰,孙鉁不死得是多大的幸运。至于洪承畴,广宁前屯卫外的清军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十余万之多,一样逃出生天,却是更不简单了。
“老夫知道诸位难以置信,但这都是事实,他们此刻正在锦州,三卫军也在锦州,这位顾将军可代为作证!”
孙承宗指着身边站立的顾十四,又扫视着堂中众人。
“如今,咱们反攻的时机到了!你们知不知道,奴酋皇太极已经死了!代善恐怕他也在山海关外坐不住了……”
“阁老,末将以为,当下不宜大军轻出山海关,咱们好不容易才稳住了局面,如果轻易出兵万一中了【创建和谐家园】诡计,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
说话的是祖大寿,虽然没有直言明说,但意思却很明显,如果中了计被【创建和谐家园】反咬一口大军有个闪失,就等于山海关有了闪失。那么这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恐将又面临危险变数,所以他是极力反对贸然出兵反击的。
“末将建议,不论【创建和谐家园】撤与不撤,我军当以山海关为依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上策!毕竟昨夜一战之胜了【创建和谐家园】一部偏师,他们十万主力还在山海关外,以我军的实力恐怕难以与其野战力敌。”
祖大寿的接连抢白,得到了堂中绝大多数军将的附和。他们的担忧也都莫衷一是,认为孙阁老不该如此急进。至于那个使出火攻之计的顾将军,此人不遗余力的鼓动孙阁老出兵,无非是希望阁老出兵去锦州救李信!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师报捷
ɽº£¹ØÖеÄÖîλÎÄÎä¶¼·´¶ÔÔÚ´Ëʱ³ö±ø£¬¸üºÎ¿ö×òÒ¹ÔçÓгâºòÀ´±¨£¬¾ÍÔÚ¹ØÄÏÈø¹þU²¿¶¯×÷֮ʱ£¬Î»ÓÚ¹ØÍâµÄ´úÉÆ´ó¾üÒàÊÇ´À´ÀÓû¶¯£¬Èç½ñÐÎÊÆ²»ÉõÃ÷ÀÊ£¬ÍòÍò²»¿ÉÇá¾ÙÍý¶¯¡£¡Óȼ¡ÓÎÄ¡ÓС¡Ó˵£¬www.ranwen.org
孙承宗在大家的劝告下也不得不收起了出兵锦州的想法,毕竟兹事体大便没有当众表态,而是表示此事须容后再议。在离开大堂后,孙承宗特地将顾十四叫去了府中。
孙承宗得知次子孙鉁未死的消息,整个人都变的精神了许多,因此今日竟然奇迹般的可以坐了起来。不过,毕竟是身体虚弱,回去之后便觉得大为疲惫,但他还是坚持见了顾十四。
顾十四此人孙承宗必须要见,他要实实在在的了解李信下一步的真实意图。
“回阁老,大将军之意,只有牢牢占据锦州,才能保住关宁锦,否则多年来经营的辽西防线便彻底毁于一旦了!”
孙承宗对此深以为然,但却是叹了口气,颤颤巍巍道:
“话虽如此,可自锦州到山海关这一路上的堡寨关城终究是被【创建和谐家园】付之一炬了,想要尽复旧观又谈何容易,李信其心可嘉,守锦州却是一条不愧路!”
顾十四面色凛然,却坚定的回复孙承宗。
“回阁老,大将军说了,失锦州便是亡国之兆,就算明知山有虎也要偏向虎山行!锦州守得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
他本来对这位满朝天下称颂的孙阁老满怀希望,可如今听孙承宗的意思竟有劝说大将军放弃锦州的意思,心下就对这榻上的老人也生出了不满与失望。但是,毕竟孙承宗失而复得儿子也在锦州,就算他不想着大将军总不能不想着自己的儿子吧?可他仍旧不出兵,结论只有一个,这位老人决断之中皆是出于公心,顾十四失望归失望,却不敢对他有半分不敬,这等尽公不顾私的文官他还是头一次见到。
“好一个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孙承宗目光陡然大盛,可紧随其后语气却又降了下来。
“哎,若我大明都是如此忠勇之士,又如何能沦落到这般地步!”孙承宗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干涸的老眼里竟闪亮着几点晶莹的光芒。
孙承宗闭上眼睛,半天没有动静。顾十四几乎以为他已经睡着了,但又没有命令,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好在孙承宗很快就睁开了眼睛。
“顾将军,老夫不能给你任何保证,但你可以告诉李信,只要形势允许,老夫定会竭尽所能促成出兵。你……你可以下去了……”
顾十四在等着孙承宗问一句其子的近况,可这老头子愣是半句只字都没提,真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山海关内的清兵撤了,撤的干干净净,危机初步解除。一骑疾驰南下,信使背负报捷文书,八百里加急直奔大明京师而去。顾十四安然离开山海关,失望的赶回锦州,此番行程完全不如预想般顺利,除了帮助城中之人挫败了清军的阴谋,几乎可以说是无功而返。
一路上顾十四现了与来时的某些不同之处,临来时【创建和谐家园】斥候游骑虽有,却是不多。而这一回,尽管他净捡些密林偏僻处行走,仍旧遇到了许多斥候。这足以证明【创建和谐家园】将会有大动作,一想到此处,顾十四心焦如焚不由得加快了马。
代善的确打算撤兵了,昨夜本来和萨哈璘越好了一个关内,一个关外一齐行动,在回师前一举拿下山海关。可他等了一夜,关内的萨哈璘居然也没有动静,这代表着奸细里应外合的计划失败了。
那么撤兵便必须提前,而且还要出人意料。所以代善连夜整军,天一亮就带着大军主力匆匆北上,只留下了两万汉军留下来堵住山海关内的明军,防止他们出城追击。另一方面也作为接应萨哈璘北上出关的接应兵力。
代善临走前命斥候由义院口入关命萨哈璘撤出长城,并统带他留下的两万汉军,无论如何也要将山海关内明军挡在关内。与此同时,又修书一封往奉天……
不过,代善却没打算灰溜溜的走掉,沿途又将明军各地重新修好的堡寨彻底破坏代金,凡是能烧毁的都放了一把火付之一炬,不能烧毁的则以红夷大炮击毁。
便如此一路走,一路破坏,他要彻底将辽西走廊宁锦防线变成一片废墟,让明朝多少年来的心血彻底毁于一旦,且想要恢复旧观没个三年五载便是做梦。
同时,代善还有个达谋划,目标就是那挡在他回师路上的锦州城。
……
大明京师,天子朱由检早上刚刚起来就觉得右眼皮直跳,俗话说左眼跳福,右眼跳祸。右眼跳个没完没了,肯定不是好兆头,小朝会上几位重臣絮絮叨叨他全然没放在心上,只惦记着今日可不要出了什么祸事。
由于内阁的几位重臣相继派了出去,朱由检又补了几个人进入内阁。其中就有新晋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及取代刘觉斯任刑部尚书的刘泽深。
这二人中,朱由检尤其对陈新甲颇为中意,几次奏对都深得其心。尤其是关于眼下局势的一番评判,说的有理有据,很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这河南川陕肆虐的流贼和满清同时难,面对如此窘境,陈新甲便直言此时不宜与满清死战,而是可以做有限让步,然后聚集精兵强将全力将流贼镇压下去,等中原局势稳定,就算【创建和谐家园】再次难也好从容应对。
这是阁臣之中,头一次有人如此清晰的提出了先后方略,建议之中的细节中也不乏亮点之处,使得朱由检对其欣赏之至。
眼下重位阁臣们讨论的便是山海关之局势的应对之法,诏告天下兵马勤王的诏书已经了下去,陈新甲对此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创建和谐家园】势必不会深入关内过甚,仅凭京师之兵自保足以,且辽东到山海关路途遥远,粮食转运不易,随着时间渐长清兵粮草必然会难以为继,届时他们必会无奈撤兵。
但话虽如此,可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朱由检也不敢如此。于是明上谕,所谓诏告天下兵马勤王,其中的主力无非是杨嗣昌在河南掌握的剿贼大军。本来剿贼已经卓有成效,可这勤王的诏令一下,不管有天大的事都得放在一边,由此河南的局势便又乱了起来。
几位阁臣此时争执的便是杨嗣昌起兵北上后,河南局势进一步糜烂的八百里急递。
陈新甲责怪张四知不该一力主张调杨嗣昌入京,而是应该将其留在河南,否则河南局势何至于如此。
张四知却吹胡子瞪眼,丝毫不想让。
“杨嗣昌走了不过是河南一地糜烂,他若不来糜烂的就是京师,别忘了京师里住着皇上,惊着皇上你们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说到责任二字时,张四知的嗓音尖利至极,让人有种歇斯底里的错觉。
此言一出,谁还敢接茬?难道说让皇上冒险吗?陈新甲悻悻的闭口不言。其实,张四知的心思他如何不明白,无非是打算着不想让杨嗣昌在河南将功补过,如今好了,杨兵北上河南局势糜烂,有功自然是谈不上,可辽西的过却还背在身上,等将来战事结束,必然是要受处罚的,如此张四知升任内阁辅最大的障碍便会就此扫除。
可这些诛心之言,又岂能在这文华殿上当着皇帝的面道出来,只能独自生闷气。
“皇上,皇上,喜事,大喜事!”
殿外忽然隐隐传来一阵急促而又激动的呼喊声,嗓音尖利听着是个宦官,来人从后门进来殿中,又将手中的一封文书交予殿中伺候朱由检的小宦官。
小宦官不敢怠慢,赶紧又转呈给朱由检。这一声大喜事把朱由检吓了一跳,以为又有了坏消息,可听那宦官口中说的是喜事,便将信将疑的把手中文书展开。
朱由检前前后后一连看了几遍才将手中的文书放下,面上风云变幻,胸口起伏不定。最后竟一连唤了三声好!
这可将重臣们吓了一跳,心道皇帝这是怎么了,可从未见过皇帝如此兴奋失态啊。
片刻之后,朱由检扬起手中的文书,对重臣们道:“你们可知这里面是什么消息吗?”
“臣不知!”
这一回重臣们倒是异口同声,齐整的很。
“怪不得今儿一早上朕这右眼皮便跳个没完,原来都是反的!告诉你们,山海关大捷,东虏撤兵了!”
此言一出便如巨石入水,激起了千层浪。
朱由检让大臣们安静,因为他的话还没说完。
“还有好消息,总督洪承畴与宁远巡抚孙鉁未死,他们此刻都在山海关外率军与东虏周旋。而且……”说到这里,朱由检长出了一口气“而且,朕的大将军李信也已经到了辽西,此时此刻正在锦州城中!”
大臣们觉得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洪承畴和孙鉁都是在千军万马的包围中城破身死的,如今竟然没死,实在太让人匪夷所思。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李信居然也到了辽西而且还占据了锦州,如此说山海关内外的【创建和谐家园】不是被断了后路吗?
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没钱
“臣张四知,恭喜圣上贺喜圣上,天佑我大明……”
ÕÅËÄÖª·´Ó¦×î¿ì£¬ÂÊÏȹòµ¹ÔÚµØÉ½ºôÍòË꣬ÆäËûÈËÒ²¸ú×ÅÓÐÑùѧÑù¹òµ¹ÁËһƬ£¬¿ÚÖÐËÌÑï»ÊµÛÊ¥Ã÷Èʵ¡£¡é¡êȼ¡é¡êÎÄ¡é¡êС¡é¡ê˵£¬www.ran£×en.org
大明天子朱由检欣喜过后很快就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挥手让几位老臣起身,不必如此多礼。此时的心境与早上天未亮便起床时分明就是两重天地,真是教人唏嘘不已。
都说福无双至,而今偏偏就生了。看着内阁的几位阁臣纷纷从地面上爬起来,朱由检动问:
“都说说,眼下该如何办?”
大臣们都清楚,皇帝这个如何办指的是勤王兵马,刚刚诏告天下兵马上京勤王,现在倒好,兵马没等到北京,山海关的危机已经解除了。
“圣上,臣建议立即明上谕,另所有勤王兵马返回原处,各担本职。”末了还补充了一句,“要快,要快啊!”
内阁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陈新甲落地有声,他本就不主张诏告天下兵马勤王,如今山海关危机自行解除,自然就没了让勤王兵马入京的必要。尤其是像杨嗣昌这等肩负重任的,更是不要再来了,当以剿贼为先。
朱由检也连连称是,到了此时他甚至有几分怨怪的看了眼自己的老师张四知。当初他对诏告天下兵马勤王一事也是犹豫不决,若不是自己这个老师张四知的极力怂恿,他也不会那么早就下诏,河南的局势也许就不会那么快糜烂。
只不知,还来得及,来不及?
不论如何,眼下的局势是比预想中好太多了,只要东虏消停了,他就可以腾出手来好好收拾那些流贼。
“对了……”,朱由检突然又道:“孙阁老信中提及,风传奴酋皇太极已经死了,现在消息还不确实,但从此番【创建和谐家园】突然新败来看,倒是有八成可信!”
大臣们更是欢欣鼓舞,高兴不已,从去岁以来一直就没有好消息,不论南边北边,不是旱灾就是瘟疫,要么就是流贼肆虐。崇祯十三年年到了下半年看来是要转运,这奴酋之死便是先兆。
“圣上,昌平新兵已经招募了二万有余,如今京师警讯随之解除,不如一并派往山海关去,为孙阁老增些底气!”
兵部尚书陈新甲办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朱由检为自己提了此人甚为满意,当即便点头应允。可是,户部尚书李侍问却跳了出来,“圣上,臣有本奏!”
看着须皆白的老头李侍问,朱由检大为奇怪,这老头平素里朝议半句话都嫌多,今日怎么主动言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顿时升腾而起。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