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锦州城,6九急吼吼来见李信,“十三哥,十三哥,你看谁来了?”
却见6九身后跟着一个干瘦小老头,不是郭师爷还有何人。李信见是郭师爷来了,亦是欣喜不已。
“郭师爷来的正当其时,正有桩难事不知该如何去办呢!”
郭师爷是跟着别阔儿的骑兵一起来的,他来此的主要目的是向李信报告一则来自山西的消息。
“大将军还是先听听小人带来的消息,小人这个消息急,杨嗣昌以三省总督的名义,调太原之兵南下黄河去剿贼,家里的人挡不住,新军六营有五个营被调走了。”
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即飞回山西去,扒了那姓杨的老狗的皮。
谁知李信却完全不在意一样,一副就这点小事的表情。
“本帅知道了,姓杨的要调就调去吧,都是剿灭流贼,就是本帅坐镇太原也拦不住的。不过眼下这桩事却棘手的很,咱们占了锦州,本以为能断山海关【创建和谐家园】的后路,谁曾想他们居然从海路往来运送物资,能不能想个办法解决此事,彻底困死【创建和谐家园】。”
“困死【创建和谐家园】?除非咱们也有船……将他们堵在海面上……”
郭师爷歪着脑袋似乎想的极为费力,却听6九肆无忌惮的嘲笑道:“还当郭师爷有什么了不起的主意,闹了半天和咱们莽军汉一样,还不如让他们的船开到6地上来,咱们一把火将其全烧了。”
话音未落,李信双掌交击,喝了声好!
“6九一言惊醒梦中人!”
6九和郭师爷两个人一头雾水,不知李信究竟又生了什么主意。6九刚想问问究竟该如何对付【创建和谐家园】的海船,张石头却神秘兮兮的来了,进屋后附耳在李信身旁轻声说了几句。
李信豁然站了起来,急切之下竟然将桌子上的瓷碗带到地上,稀里哗啦摔的粉碎。
“快,快带我去见他!”
张石头应了声诺,引着李信便向外去。6九和郭师爷面面相觑,本来商量着如何对付【创建和谐家园】海船,现在居然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听说是要去迎一个人,究竟是什么人能让李信如此激动重视,恐怕就算皇帝老儿来了,李信也不会如此。
6九和郭师爷对视一眼,也紧紧跟了出去,他们也非常好奇,李信要去迎接的是谁。
李信出了官署大门便飞身上马直往南门而去,还没等到城门口,6九眼尖,一眼就瞧见了城门下马上端坐一人,不是刘宇亮还是何人?不由得失声道:“如何是他?”
郭师爷没见过刘宇亮,见6九也有几分愣,更为好奇,急急追问:“如何,如何,大将军迎的是谁?”
“内阁大学士刘宇亮!”
郭师爷那里肯相信,谁都知道刘宇亮处处为难大将军,大将军怎么会亲自相迎,而且还如此激动紧张。再说了,刘宇亮身为内阁大学士,根本就不可能轻身犯险,深入【创建和谐家园】腹地。
“莫要诳我……”
郭师爷却陡然现6九的表情似乎凝滞了,只听他自语着:“怎么是他,他不是死了吗?”
刘宇亮更糊涂了,怎么又出来了一个“他”?究竟哪个人才让大将军如此激动。
与刘宇亮并肩而来的,正是当朝大学士孙承宗之次子,宁远巡抚孙鉁。
难怪李信听说之后如此失态,当初他初到高阳时,正是这个一直看起来和和气气,但做事又极为认真用心的中年人,给了他几乎满城中所有人都有所不及的信任!包括孙承宗对李信也是既用且防,然而这个孙鉁却不同,虽然心思才智丝毫不亚于乃父,但与人相处时却少了几分政客的老辣之气,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说白了就是孙鉁常常待人以之诚。
在听说了孙鉁战死辽西殉国的消息后,李信着实难过了一阵,为他的死而感到惋惜,谁曾想此人居然与洪承畴一样,大难不死!
“二公子,高阳一别不想今日在此相会!”
李信细细打量眼前的孙鉁,精神面貌与当初已经大为不同。相比高阳时的养尊处优,本来圆润的面庞也变得菱角分明起来,倒有几分刀劈斧凿之感。身上棉袍鳞甲,已经和身边的武夫军将一般无二,时局练人,竟生生的将一个温文儒雅的读书人摇身变成了赳赳武夫。李信下马便要拉过孙鉁的马缰绳。
岂料孙鉁却笑了,黝黑的脸膛更显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让人看着说不出的舒坦。然后,他的动作也极为利落,偏腿下马一气呵成,举起粗糙的双手,正迎上李信去牵马缰绳的手。
四手紧紧相握,恍惚间李信居然有了恍若隔世之感。当初在高阳城中,并肩战斗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彼时他还是一介待罪的马贼,孙鉁是高阳城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孙家二公子。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今日李将军又证此言,我大明人才辈出,相信赶走【创建和谐家园】那一天不会太远。”
孙鉁和李信两人互相寒暄一番,将刘宇亮晾在一旁,使得他甚为尴尬。不过刘宇亮生来最善于自我解嘲,打趣二人道:“你们两个别只顾着卿卿我我,别忘了这还有满大街的活人!”
李信这才注意到刘宇亮居然是和孙鉁一同来的,不由得一愣。
“刘相如何,如何亲身犯险来此?”
刘宇亮见自己成功将焦点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嘿嘿一笑,长叹一声买了个关子。
“这可说来话长了,还不是他老父逼着老夫来此,老夫说不得只好再拖着这把老骨头来个千里走单骑!”
刘宇亮说的嬉笑,但孙鉁却将他的来意告知了李信,李信大为震惊,山海关相邻的义院口居然破了,而孙承宗不指望朝廷竟是将希望寄托在了身在重围中的三卫军,还真是高看他李信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商议定计
李信为孙鉁的到来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极大的鼓舞了城中三卫军的士气。『≤燃『≤文『≤小『≤说,www.ranwen.org实际上,此时此刻锦州城中的很多人都有些迷茫,认为苦守锦州早晚会弹尽粮绝,而清军如果大举回师,整支三卫军势必将陷入绝地。
即便清军短时间内不会回师,以大将军所宣称的围城打援之计已经被证实失败,而牵制清军的效果则仍旧不甚明朗,尤其是在得知了清军由海路往来运送人员物资后,这种论调近日来更是甚嚣尘上。
包括孙鉁都对李信强行占据在锦州持有不同的看法,只是不便于明目张胆的反对而已。
“不知李将军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如今父亲有意让你南下夹击清军,如孙鉁所料不差京师的旨意没准也快抵达辽西,也定然是催促你南下。”
孙鉁左右分析了一番,却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结论,李信一时间不清楚他究竟持何种想法,只好问道:“二公子认为李信该何去何从?”
言下之意,你是认为我该听从你父亲的命令南下,还是坚守锦州,或者另有计策。
李信问的直接,孙鉁便也不想在绕圈子,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就实而论,孙鉁不赞同南下夹击清军,表面上看我朝大军成南北夹击之势,但深究起来却远非如此。”说到此处,孙鉁悠悠的叹了口气,“以李将军的三卫军眼下的人马,不过万余人坚守锦州或可有余,可若作为夹击一方的大军则实力不足,如果强行决战势必损失惨重……”
孙鉁语气平缓,说出话来便如说些家常一般,可他的这一番分析落入李信二中却不由得遍体生寒。他注视着孙鉁,目光里充满了不解与疑惑。
“说实话,孙鉁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与其一动不如一静,其实保存三卫军最好的办法是离开辽西,从长计议。毕竟,清军如果放弃了山海关后,一旦回师十万大军碾压而来,锦州城势必会成为一座孤岛,直至弹尽粮绝而破……”
“二公子的意思是?”
孙鉁犹疑了一番,最终肯定的道:“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两害相权之下,当然要取其轻,南下主动进攻山海关之外的清军,虽然会缓解清军对山海关的压力,甚至会对清军对山海关的围堵造成一定的威胁,可为此葬送一支能占善战的大军未免得不偿失。而山海关在没有外援的情形下,坚守半年以上当不是问题,最终清军所面临的境地,无非是继续围城,或者再次袭扰京师……”
如果清军袭扰京师,那么就等于山海关的防御战略彻底失败,那么皇帝必须拉出替罪羊来背黑锅……杨嗣昌、洪承畴、刘宇亮、包括孙承宗等一干重臣栋梁恐怕都难逃连累。显而易见,这些人如果皆俱获罪,朝廷动荡绝非大明之福,相比之下牺牲一个区区总兵的李信则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孙鉁的话虽然软绵绵的,但却像一把利剑直插入了李信的胸口,又狠狠的【创建和谐家园】,鲜血淋漓……的确,在有识之士,具备大局观之人的眼中,为了朝廷大局没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但为什么每一次被牺牲的都是他李信。
李信自问当了明朝的官以来,无一日不是战战兢兢,安置难民,怕死伤了太多的百姓,打击蒙古满清,为了避免明朝灭亡的悲剧,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是一心为国,说起来他是封坛拜将的大将军,可放眼大明又有哪个如此【创建和谐家园】,身无恒产,没有妻妾?到现在还两袖情分的,除了他李信还能有谁?
即便如此,和庞大的文官集团相比,也不过是一条随意可以丢弃的破布。
孙鉁厚道,才不避讳的说出了这些话来。其实,即便孙鉁不说李信也能看破此事的利害关键,但他仍旧对孙鉁的善意提醒,充满了感激。
但是,孙鉁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三卫军不是普通的明军,而李信也不完全是打算被动坚守锦州,一个更为宏大的蓝图早就已经在构想甚至是实施之中。
“二公子切毋忧虑,三卫军既不会轻易毫无意义的与清军硬碰硬,也不会坐困愁城。”
闻言孙鉁双目迸出灼人的目光,“李将军难道还有妙计?”他对李信能够力挽狂澜起死回生的能力并不怀疑,毕竟当初在高阳就见识了他成功抵抗住清军,成功将清军主力拖在高阳城下,最终为清军的败走,朝廷的不战而胜奠定了基础。
所以,李信极具信心的说出自己另有打算时,他毫不犹豫的便相信了,而他也更倾向于李信能够相处更好的办法。
“二公子可听说了奴酋皇太极驾崩之事?”
“甚?”
孙鉁的震惊无以复加 ,皇太极居然死了!这对朝廷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清廷内部必然会因为争夺皇位而陷入重重纷争,那么他们哪里还能集中精力对外用兵,最终的撤兵相比也是理所当然。但他转念一想眼下的局势又觉得难于理解,按照常理清军的最佳选择必然是稳步车兵,可他们仍旧在全力攻击山海关,甚至还摆出了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
如此,清军主帅要么是准备取得一定优势之后再从容撤军,要么……
孙鉁想到了第二种可能之后,便觉汗流浃背,如果清军主帅打的主意真是后者,那么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极为棘手了。
“李将军可有应对奴酋死亡的策略?”
李信点头。
“李信已经促成多尔衮与奴酋庄妃争夺皇位成了僵持之势,现在还有一部三卫军在辽阳一带活动作为牵制,如此远在山海关的代善就成了决定皇位归属的关键人物,想来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指望着远在山海关的代善表明态度……”
“代善?你的意思是现在于山海关指挥清军的是代善?代善身为皇太极之兄,努尔哈赤之子,在清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此人野心绝不在多尔衮之下,只怕多尔衮急吼吼一番反倒替他人做了嫁衣!”
李信暗赞,孙鉁的见识果然不差。他有了后世的见识,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先知先觉的准备,可孙鉁完全是从所知的情况,所推测出来,那就不简单了。
究竟多尔衮是否未他人做了嫁衣?对明朝而言,一个弱主绝对比一个强君的威胁要小,那么李信所需要做的就是促成多尔衮为他人做这件事成为现实,不但如此,他还要借此机会,让代善撤军,同时收复在这一战中失去的宁锦。
当李信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后,孙鉁被彻底震惊了,真没想到李信的打算竟然如此让人难以置信。
“现在的关键所在是将清军的海路截断!”
孙鉁陷入沉思,良久之后才道:“辽西海岸狭长,可以登6靠岸的地方不在少数,在岸上围堵绝不是明智之选择,而咱们又没有海船,根本就无从对抗,这个难度倒是不小!”
李信笑道:“这个问题在二公子到来之前已经相出了办法,虽然他们在辽西的登6之地不止一处,可在辽西靠岸的地方,则只有那么两三处,三河口、盖州一带当其冲,只要消息准确,调遣得当,袭击这几处之后,一把火将【创建和谐家园】的海船烧掉,到时【创建和谐家园】后路自当断掉!”
原来不是在辽西,而是去辽东。孙鉁的思维由于固有的原因而只局限于辽西并不奇怪,因为出兵到辽东在此前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是,而现在清廷大军俱在山海关,内部空虚,那么趁虚而入突袭辽东便也就成了可能。更何况,据李信说言,此前已经派人在辽阳一带劫掠烧杀,扰乱【创建和谐家园】后方,吸引视听,并成功的达成了目标。
“不过眼下还有个问题,需要二公子帮忙!”
孙鉁没想到李信居然主动提出来请他帮忙,忙道:“为朝廷出力,责无旁贷,李将军尽管说,孙鉁定当竭尽全力!”
李信收起笑容正色道:“此事颇为棘手,并不容易!”
“何时学会卖关子了?说!”
孙鉁抖了抖衣襟,淡然催促。
“刘宇亮是负命而来,想要后顾无忧,还需二公子出面,说服此人!”
刘宇亮其实并不能左右三卫军是否出兵何处,但关键是他回到京师之后却三言两语便能将三卫军用命拼回来战功给轻松的抹杀了,如果硬碰硬事后难免会招致他的嫉恨,不如趁着孙鉁在此,让他来将刘宇亮摆平,也算物尽其用。
“还当何事,交给孙鉁就是!”
两个人又商议了好一阵时局,孙鉁起身告辞,去寻刘宇亮解决李信提出来的问题。而李信则将别阔儿招来,他带的草原骑兵简直是雪中送炭,面授机宜之后令其休整一番后即刻出兵。
然后又令程铭九亲自带着步战营第一营与之互相掩护,天黑后向北急行军,一夜时间足够抵达三河口。
第四百六十八章 贝子被抓
清军大营,代善稳坐中军,三子萨哈璘袭破山海关,将这座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关城包围,想来绝对会震动明朝。燃文小说(wWw.RanWen.org)到时候,没准又有大把的明朝官员人头落地。
其实代善也在犹豫,究竟是一力拿下山海关,还是不理山海关长驱直入,扫荡明朝的京畿?不论前后两种选择,都让他十分矛盾,选择前者,一旦成功,拿下了山海关就等于扼住了明朝的咽喉,明朝失去了山海关就相当于宋失去幽燕,战略的劣势将极难挽回。但山海关城高池深,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一蹴而就的,除非有非常之办法。
后者则不同,可以很快就见到成效,甚至劫掠大批的财货人口满载而归,但如此也就使得他的功劳不甚显眼了,毕竟在此之前清军已经无数次的入关扫荡,而除了去岁多尔衮,每一次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相比之下后者的选择便不如前者显眼,说不得要出此策了……
“阿玛,阿玛?”
在一阵呼唤中,礼亲王代善缓过神来,这才现四子瓦克达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他的身后。
“何事?”
“据报,前一次运走的物资被明朝残兵给烧了!这股明朝残兵进来愈嚣张,阿玛要想办法将其歼灭才是!否则大清军后路有不稳之虞。”
代善看着瓦克达,他这次出征将几个儿子都带在了身边,硕托多有智计跟在多尔衮身边,萨哈璘身具勇武带兵打仗也是个好材料,只有这四子瓦克达相较平庸,也因此放心不下才轻易不将他派出去独当一面,怕误了事,也怕害了他。
不过现在看他居然对扰乱大清军后路的这股疥癣之疾甚为重视,着眼处不错,据他所知这股明朝残兵开始不过几百人的规模,到眼下几经汇聚已经有了几千人的规模。此前大战中,大清军进军神,自然便会有为数不少的明军趁机逃跑遁入密林,如今有人出面组织,重新啸聚也就顺理成章。如果,任其展还真有可能成为大清军后路的一大威胁。
说一千道一万,这都是大军无暇分身的前提之下,如果大军扫荡之下,这股残兵直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但是很显然,大清军并不具备分兵回击的条件,那么只能以最少的人数将这股明朝残兵歼灭。
代善煞有介事的看着瓦克达,“的确是个问题,说说,你有什么打算?”
瓦克达听阿玛终于接话了,便兴奋的道:“回阿玛,儿子决定分两步,一是诱敌,二是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