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2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事到临头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济尔哈朗明明不想杀了阿济格却也只好硬着头皮亲自监斩阿济格。

      城外纷乱的局势果然被震慑的平静了下来,此时济尔哈朗再次向永福宫施压,要求尽快决出皇位的继承人选。但是城中的数百皇族们却提出了一个济尔哈朗绕不过去的问题,那就是皇位最好只在先大汗皇太极的儿子里选择。

      那么身为努尔哈赤侄子的济尔哈朗便被理所当然的排除在外,济尔哈朗心有不甘,想要与整个皇族为敌,却又下不了决心,眼看着永福宫在这一节便要胜出,噩耗再度传来。

      多尔衮带着两白旗的精锐骑兵回来了,兵临盛京城下,一时间气势如虹。济尔哈朗心惊肉跳,自己杀了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兄弟,如果让他得了势,怎么可能放过自己。再加上多尔衮的回京,他争夺皇位的希望更加渺茫,为今之计不论他愿意与否,都只能站在永福宫一边了。

      于是原本夺位呼声甚高的济尔哈朗便摇身一变,成了永福宫那位年不过两岁小皇子的忠实拥护者。

      最终多尔衮派豫亲王多铎代表他入城祭奠先大汗,同时提出尽快决出继承皇位的人选。但是,多铎在得知阿济格已经被杀的消息后便失去了理智,要找济尔哈朗拼命,最后在皇族老人的死命拦着下才没能得逞。不过城中的一干皇族老人,也就皇位的继承上表了一致的看法,就是从皇太极的儿子里决选。

      多尔衮当天夜里得到消息后,并没有基于表态,可在次日一早便态度鲜明的提出,皇位的继承顺序应当以立嫡立长为原则,眼下先汗皇太极没有嫡子,长子豪格又成了明朝的俘虏,那么按照长幼顺序理当由庶妃颜扎氏所出的叶布舒继承皇位。

      多尔衮的建议一经提出,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宫里后妃次序较高的几位基本上都是博尔济吉特氏,无论永福宫庄妃还是皇后,都是蒙古人,就连皇太极后来所纳的林丹汗遗孀囊囊太后亦是博尔济吉特氏。而这些蒙古后妃中,便以永福宫庄妃之子福临的即位呼声最高。而且更为难得的是,皇太极生前所亲掌的两黄旗也都一心一意支持福临继承皇位。

      多尔衮提出让叶布舒按照立嫡立长的顺位继承皇位其实也是权宜之计,当他得知了京中的绝大多数皇族并不支持皇位传给皇太极的兄弟后,便毅然决定另辟蹊径,来得到尽可能多的皇族的支持,再加上他有兵在手,原本很多站在永福宫一方的皇族,又转而站到了多尔衮一方,支持颜扎氏所处的叶布舒为帝。

      而相比之下原本占尽优势,地位举足轻重的济尔哈朗则被边缘化了,尤其是他亲自监斩了阿济格,很多人为了避免与其过于亲近而招致多尔衮的妒恨,便开始纷纷避而远之。

      这使得济尔哈朗在心理上更加依附永福宫,希望阻止多尔衮得逞来自保。可偏偏事不遂人愿,多尔衮自提出立叶布舒为帝后,原本只是地位低微侧妃所生的叶布舒成了盛京城中瞩目的焦点。因为一旦多尔衮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此人将是统御大清的皇帝,又有谁敢小觑于这个十一岁的孩童。

      况且还有一点叶布舒的优势要远远高于福临,叶布舒已经十一岁,眼看就成年了,而福临才两岁,连话都说不利索,这种年纪随时都可能夭折,所以在盛京的皇族老人们与永福宫关系并不亲近的一部分人自然更倾向于年纪较大的叶布舒。

      多尔衮在城外的军帐中陷入了沉思,最终使他觉得改变亲自夺位主意的,其实是自己远在山海关外的代善哥哥。他居然早就托付了硕托少给自己一封信,并且叮嘱这封信只能在抵达盛京成后交给自己。

      多尔衮展开信件后,才看了没几句,心里就已经凉了半截。代善居然也不同意由皇太极的兄弟里选择皇位继承人,而与盛京里的皇族老人们一般无二,赞同由皇太极的子孙里选择。

      尽管他在心里大骂代善狡猾,却又无计可施,如果不按照代善的原则去做,他将得不到自己这代善哥哥的最大助力,那么在皇位争夺中他将人单势孤。所以,在一番权衡之下才选择了母家相对薄弱的叶布舒站在台前替他争夺皇位,大不了等叶布舒得到皇位以后再徐徐图之。

      而硕托的表现让多尔衮也警觉起来,平素里看这硕托好像是直来直去,没甚主意,可究竟还是小看了他。硕托显然是早就和代善串通好了,表面上是帮他夺位,实际却是代善埋在自己身边的一个眼线。不过多尔衮很快也就释然了,不论如何硕托都是他身边之人,只要利用得当就可以借助礼亲王代善的力量来作为自己的助力。

      不过一夜的功夫,叶布舒继承皇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永福宫以及两黄旗尤其是济尔哈朗,虽然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据传,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为叶布舒继承皇位做前期准备了。

      眼看大局已定,意外却又生了,突然有消息传来,鞍山驿铸炮厂遭到明军突袭,辽阳遭到明军突袭,沿途各营堡遭到明军突袭。一时间,似乎明军已经大兵压境。

      盛京城中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究竟由谁来继承皇帝位,究竟由谁来击败进犯的明军,这些都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可在这关键时刻,谁又能轻易离开盛京?

      可是,在多尔衮看来,这对他无疑是及时雨,是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及时雨。叶布舒继位本来还有几分的变数,可有了明军的帮助,到此就大局已定。

      ¶à¶ûÙòÑöÃæ´óºô£º¡°ÌìÖúÎÒÒ²£¡¡±

      第四百五十九章 辽阳危机

      ±¾À´¶à¶ûÙòÌá³öÁ¢Ò¶²¼ÊæÎª»ÊµÛÕâ¼þÊÂÊÇûÓÐÊ®×ã°ÑÎյģ¬±Ï¾¹Ò¶²¼ÊæµÄĸ¼ÒʵÁ¦Ì«¹ýåîÈõ£¬±ÈÆð±é²¼ºó¹¬µÄÖî¶àÃɹźóåú£¬²îÁ˲»ÊÇÒ»µã°ëµã£¬±ÈÈçÄÇÓÀ¸£¹¬µÄׯåú¾ÍÓлʺóºÍÆäĸ¼ÒÃɹſƶûÇß²¿µÄÖ§³Ö£¬ÒªÈËÓÐÈË£¬ÒªÇ®ÓÐÇ®£¬Òª±øÓбø¡£¡é¡êȼ¡é¡êÎÄ¡é¡êС¡é¡ê˵£¬www.ran£×en.org¹Ø¼üʱ¿ÌÊÇ¿ÉÒÔ³ö´óÁ¦µÄ£¬¿öÇÒ»¹ÓÐÁ½»ÆÆìµÄÄÇЩȨ¹óÃÇ£¬»ù±¾ÉÏÒ²ÔڻʺóµÄÊÚÒâÏÂÈ¡µÃÁËÒ»Ö£¬È«Á¦Ö§³Ö¸£ÁÙ¶áÈ¡»ÊµÛ֮λ¡£

      多尔衮提出了叶布舒这个即位的人选,反倒是让他的母妃颜扎氏在宫中备受白眼欺凌,更有甚者,直接便有两黄旗的将军们提出来要绕开多尔衮直接让福临登基,使之成为即成事实,到时候谁再反对就是造反。

      不过永福宫中的庄妃,布木布泰不是这等鲁莽之辈,深知如果无法取得多尔衮的谅解,就无法明证言顺,安稳的做这皇帝之位。但好在八旗之中有两黄旗的鼎力支持,身后又有东蒙古诸部倚重为靠山。多尔衮就算想要强也要考虑一下后果,大不了现在双方是个僵持局面,别看他手中有一万多大军,在盛京占据了优势,最终还是少数几个权贵的意思决定了皇位的归属。

      那么,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收拢那些游离于两面之间的皇族人物,比如那态度一直暧昧不明的礼亲王代善,按照代善以往的脾气秉性是万万不会来争这皇位的,但是也为其如此,他支持谁,谁几乎就可以稳稳的登上皇位。布木布泰深思熟虑之下,决定派心腹去与之详谈,一定要将其争取过来。

      多尔衮一直与代善在一起,相必他班师之前定然会与之达成了某种协定,想要打破他们之间的协定,就要做出更多的让步和妥协。不过相对于皇位来说,这都不是问题,只要福临能顺利登上皇位,就算把代善一家都封了王也未尝不可。

      最终这个重任落在了两黄旗的索尼身上,此人虽不是皇族,但却对皇太极中心耿耿,一心一意支持福临登基做皇帝。当庄妃将他秘密找来,交代了这个任务的时候,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但时局瞬息万变,庄妃布木布泰打算先与多尔衮虚与委蛇,拖延时间。岂料就在这等关键时刻,辽阳方面传来了溜巴黎加急军报。明军居然已经突入到大清的腹地,庄妃布木布泰果真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心神剧震之下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敏锐的意识到多尔衮一定会借机生事。果不其然,多尔衮的态度再次强硬起来,居然狮子大开口,提出了她根本就不可能答应的要求。

      庄妃本想置之不理,但她显然低估了局势的不利境地,京中很多权贵都在辽阳一带有土地庄子,门人奴才不计其数,可谓是财产甚巨,如果置之不理损失可想而知。

      于是这些权贵们率先坐不住了,纷纷要求朝廷为他们主持公道。庄妃在关键时刻召集两黄旗的权贵们进行安抚,同时表态,让他们放宽心,朝廷会尽快派兵平乱。

      但是京中所有人都知道,大清多年来与明朝攻战一直是胜多败少,以至于上下都养成了极度蔑视明朝的习惯,出兵便倾巢而动,家里并没有多少甲兵,维持治安的也不过是当地村屯里兵壮。而此次山海关攻防战,几乎出动了满蒙汉八旗的全部甲兵,盛京现在真真是无兵可派。总不能将那几千的守城甲兵也派了出去,如此谁来守盛京?

      也为其如此,才让明军钻了这大空子。

      于是在京的所有亲王贝子将军们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由谁出兵迎击明军,最终多尔衮众望所归。不过,多尔衮却在这个时候称病不出了,一万多两白旗的精锐甲兵在盛京城外安营扎寨,对此事似乎半分都不着急。

      不过形势不等人,辽阳的军报雪片一样飞来盛京,周围的堡寨一个又一个被攻陷,满人全部杀掉,【创建和谐家园】全部割去右手拇指,总之所过之处几乎是鸡犬不宁,片甲不留,留下的也是那些成为了废人的奴才们。

      庄妃布木布泰终于坐不住了,因此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准备亲自出城去见多尔衮,要求他派兵去对付那些南朝的调亮小鬼。如果八旗甲兵但凡有一旗在此听从调遣,她现在何至于如此捉襟见肘。奈何用兵便如下棋,棋差一招便处处被动挨打,更何况还差了不是一招半招。

      盛京城中,夜幕降临,一乘小轿在数十巴图鲁的护卫下悄悄出了皇宫,又一路出了城去,直奔多尔衮大营。

      多尔衮治军果然严谨,由于庄妃的到来事先并未知会,还险些闹了误会,直到两白旗的哨卒斥候得知是庄妃驾到以后,才清楚是虚惊一场。多尔衮还真给面子,尽管卧病在床还是亲自见了庄妃一面。

      尽管夏季的黑夜闷热无比,多尔衮的中军帐内还是捂的严严实实,不透一丝风。布木布泰刚一进门便觉一阵药味夹在热气里扑面而来,她当然不认为多尔衮是真病了,不过是还佩服多尔衮的演技,受这闷热之苦,也很不容易了。

      ÔÙ¿´¶à¶ûÙòÎÔÓÚ²¡é½Ö®ÉÏ£¬²¼Ä¾²¼Ì©²½Ì¬¿î¿îÀ´µ½½üǰ£¬ÎÊÁËÉù°²¾¹ºÁ²»±Ü¼ÉµÄ×øÔÚÁ˶à¶ûÙòµÄ´²é½±ßÉÏ¡£

      “多尔衮如何病成了这等模样?不如入城去好生将养,毕竟城中的条件要比这军营好多了,御医用药也方便的多。”

      帐中牛油大蜡扑扑乱跳,多尔衮满脸汗珠,却是头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自己这个皇嫂,尽管空气中弥漫着弄弄的药味,他还是若隐若无的嗅到了一丝眼前这女人身上的味道,竟然伸出手来握住了布木布泰叠放在床榻边的芊芊素手。

      布木布泰突觉有异,轻轻挣了一下却被抓的更紧,一丝娇羞窘迫之色在她吹弹可破的脸上一闪而过,便不再强挣。至于多尔衮,哪里还有半分病人的影子?

      这一夜注定不平静,辽阳告急的消息再一次传到了盛京,宫中皇后亲自派了心腹宦官来寻多尔衮军营寻庄妃回去。派兵已经迫在眉睫,可人选却迟疑未定。

      布木布泰无功而返,只好建议皇后组织城中权贵家奴上阵退敌,而且明军战力向来孱弱,如此便可绕过多尔衮的讹诈,解决眼前这次危机。而且好处也显而易见,如果他们能顺利的解决这次危机,多尔衮见死不救的丑恶面目将暴露无遗,原本倒向多尔衮的人恐怕也会因为自家财产家奴受损迁怒于他而重新转向。

      于是,临时组织的各家家奴足足凑了五六千人,由褚英之子,皇太极之侄杜度亲自率领这群家奴队伍南下辽阳。杜度不是易与之辈,去岁叩关入明时曾是岳托的副帅,在岳托死后的处置也极为得当,临危不乱,堪当重任。

      俗话说宰相门人六品官,这些家奴的主子都是大清国顶尖的人物,平日里眼高于顶,飞扬跋扈自不必说,听说有仗可打,一个个都兴奋的嗷嗷直叫。

      杜度以皇亲身份率领这样一群嚣张跋扈的家奴们,在身份上也足够能震慑住他们,一时间大有强强联合之势,此番出兵在所有人看来都理所当然的应凯旋而归。

      ……

      辽阳城在盛京以南,海森堡率领数千大军大张旗鼓的围攻此城,实际上却是佯攻,所为者不过是吸引盛京的注意力,只要他们进退失据便可从中渔利。果然,盛京方面派来了一支月五千人的队伍,且据说还是城中权贵的家奴所组成。

      6九最为担心的多尔衮没有来,这让他大大松了一口气,只要此人不来,便一切好说,更何况只来了五千人而已。海森堡当即召集所有主将开会,经过一番研究大家一致认为以当前的实力可以一战。

      当杜度率领家奴大军轰然而至辽阳的时候,愕然现自己面前居然遍布了绵延几里的明军。

      “安平贝勒,还等甚,咱们冲上去,一个回合打散这些南蛮,顺便还能抓些奴隶……”

      杜度看着眼前排成了一线的明军,若有所思,却见麾下家奴大军斗志昂扬,断然下令冲锋,且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骑兵身后卷起了漫天的黄尘,大军滚滚如海如潮,呼啸而去,似乎要将所有明军士卒都吞没一样。

      海森堡身处战阵最前方,他见过无数次这种骑兵冲锋,早就对此毫无畏惧,断然下令开炮。随着炮弹纷纷打出去,炮兵营开始向前推进,在选定了更为合适的炮位之后,开始装填散弹。紧接着炮营再度开火,密密麻麻的散弹就像犁耙,沿着杜度手下的家奴大军犁过去,顿时就是一片人仰马翻。

      但是一马当先的杜度脸上毫无惧色,骑兵度极快,明军大炮再厉害又能让他打几炮?更何况这些战马为了防止大炮震天的响动造成马惊,早就以破布堵了马耳。

      “杀啊!”

      第四百六十章 皇子之死

      Ê¢¾©£¬¶à¶ûÙò¼ÌÐø³Æ²¡²»³ö£¬³ÇÖеÄȨ¹óÃÇÔòÔÚ·×·×Ö¸Ôð¶à¶ûÙò¼ûËÀ²»¾ÈµÄͬʱ£¬¶¼Ö¸Íû×ŶŶÈËùÂÊÁìµÄ¼ÒÅ«´ó¾ü´óʤ»¹³¯¡£¡é¡êȼ¡é¡êÎÄ¡é¡êС¡é¡ê˵£¬www.ran£×en.orgʱ¼äÔÚ´ËÊ±ËÆºõÒ²Äý¹ÌÁË£¬ÈÃÈËÄѰ¾ÄÑÄÍÖÁ¼«¡£

      过了一日夜,终于有来自南方的游骑疾驰而至,身后飘扬的旗帜透露着他身上带着加急军报,城上的甲兵将这则消息提前告知城内时,此前的凝固便立即被点燃了。

      一定是杜度大胜的消息被带回来了,当即就有人急着将这则好消息送入宫中。与此同时皇后和庄妃正聚在一起商议这眼下的局势,以及如何应对多尔衮的威胁和讹诈。待听到杜度获胜的消息后,皇后如蒙大赦般拍着胸脯,“杜度果然没有辜负了大家对他的厚望,咱们也终于可以脱离开那多尔衮的辖制了!”

      可皇后转头却瞧见身边的庄妃并没有如她一样高兴,甚至眼中还流露出了一些若有若无的担忧。

      “如何不高兴?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总有种预感,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皇后与庄妃本是姑侄,又同侍一夫,自是亲上加亲。且皇后膝下无子,与这庄妃除了亲上加亲以外,还是天然的盟友,两个人自然也就无话不谈。

      “凡事总要做两手准备,明军未必是易与之辈。这倒不是瞎担心,如果杜度真能轻易将他们打败,多尔衮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安静,所以……”

      皇后不满的打断了庄妃的担忧。

      “哎,别说了,你从小就这样,事情总是往不好处想,你看看又有那件事都是往最坏处展的?”

      庄妃心神不宁,叹了口气,只有在姑母面前才能袒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也许是想多了……”

      “报!不好,不好了……”

      小宦官慌慌张张推门进了屋来,将皇后吓了一跳,端在手中的茶碗差点跌落在地。

      “皇后娘娘,庄妃娘娘,不好了,杜度贝勒兵败……”

      “什么?不是打赢了么?怎么一转眼又败了?”

      皇后花容失色,一时间竟有些失了分寸进退,又一边责怪庄妃不该东想西想,如今果真败了。

      费了好一番唇舌,皇后和庄妃才明白原来第一次是城中军卒的误报,这一次才是真真正正的军报。

      “这可怎么办?连杜度都败了,咱们还能指望谁去?”

      庄妃神色黯然,自言自语似在回答皇后,又似自言自语。

      “还能指望谁,除了城外的多尔衮,已经没有他人了,除非,除非……”

      皇后听清了庄妃的自言自语,眼睛一亮,赶紧问道:“除非,除非什么?”

      “除非山海关外的大军于此刻回援!”

      倘若如此,多尔衮的一万多人便失去了作用。皇后和庄妃也不至于如眼下这般,左右为难,捉襟见肘。福临在两黄旗的支持下,也就顺理成章,根本不必四处拉拢,到处许诺求人。

      皇后忽然向想到了些什么,恨声道:“这老代善最可恨,有一天恨不能扒了他的皮!”

      谁料庄妃却在这种情形下扑哧笑了一声。

      ¡°¹Ãĸ²»È¥ºÞ¶à¶ûÙò£¬²»È¥ºÞÃ÷¾ü£¬ÎªºÎÈç´ËºÞÕâÀñÇ×Íõ£¿¡±

      皇后又是恨声说道:“代善老奸巨猾,待价而沽,恐怕他是早就算好了咱们的窘境,你说说,可恨不可恨!”

      军报是早上抵达盛京的,到了中午时分便已经66续续有溃兵逃了回来,多尔衮的病在这个关键时刻也奇迹般的好了。原来大骂多尔衮的京中权贵们,又转而希冀于多尔衮出兵替他们主持公道,保住他们的财产奴隶。

      多尔衮自然而然的便提出来,出兵未尝不可,却要先将这帝位的归属定将下来,到时他也是奉了上命南下,如此必然势如破竹,一战定乾坤,将在辽阳折腾的明军宵小一举荡平。

      分属各旗的权贵们终于顶不住强大的压力,纷纷表示,只要多尔衮答应出兵,便答应他将立皇帝的事提上议程,甚至让叶布舒继位也是可以举双手支持的。

      不过,这确遭到了两黄旗和两宫的坚决反对,尤其是皇后和庄妃,她俩都十分清楚,一旦让叶布舒继位,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深渊噩梦。只要有一刻的松口,他们将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而任人宰割。

      所以,福临必须继承皇太极留下的大清国,至于叶布舒,说起此人时,庄妃的目光里已经充满了杀机。

      “什么?杀了叶布舒?”

      ¡°¶Ô£¬Î¨ÓÐÈç´Ë£¬²ÅÄÜ´ì°Ü¶à¶ûÙòµÄÒõı£¬×èÖ¹ËûµÄ¶ïÕ©£¡¡±

      皇后心有余悸,拍着胸口。

      “可,可一旦事败,咱们可就,可就一丁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庄妃却冷冷的反问道:“什么都不做,就有转圜的余地了吗?只是死的慢些而已!”

      皇后颓然萎顿,庄妃说的有道理,如果什么都不做,时间一长,那些两黄旗的权贵们怕是也顶不住压力了,毕竟他们在辽阳在南面也有大量的土地庄子,让他们白白损失自家的财产怎么可能持久呢?

      还是庄妃当机立断,再一次召集了两黄旗的权贵们,让他们再坚持半月,并向他们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度过这一难关,各位权贵们损失了多少财产奴隶,将来都会悉数补齐。

      但毕竟在京的皇族老人们,分散各旗,仅仅有两黄旗的支持并不能取得绝对优势。在这些人的策动下,提议立储继位的事被抬了出来,多尔衮一反常态,带着奴才门人大摇大摆的进入盛京,又进了皇宫。

      永福宫庄妃早就抱了还在襁褓之中的福临坐在了帘幕之后,大家都在等着那庶妃带着他的儿子叶布舒上殿,可左右都没等到。多尔衮端坐在丹墀下已经有了几分不耐烦,忽然有小宦官惊慌失措的进了大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5 1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