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只是兵败向南挺近的现在,这座当初显得次要的城堡,竟然突然变得异常重要起来。阳和卫的明军守将显然是加强了此地的防务。到处都是明军的探马游骑,一个不小心若是被他们现,恐怕便将在劫难逃。
他该怎么办?究竟是一意向南,还是折返辽东?这个疑问只在脑子里转了一下念头,鲁之藩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毕竟选择了后者就等于选择了失败,满清虽然礼贤下士,但是对战败者也不从怜悯,这是一个属于强者的朝廷,弱者将注定被大局所淘汰,只是他从来都未曾想到过,自己居然也成了一个可耻的失败者。
“先生,前面现明军游骑……”
鲁之藩心头悚然一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大军已经丢的干净,自己已经和一日前不可同日而语。
“快,避往那里!”
鲁之藩手指不远处的密林,那里是密密麻麻的林子,下面则到处都丛生着灌木,战马到了里面几乎寸步难行,必须要人工用马刀开出一条路来。
“先生,这样下去咱们早晚得暴露行踪,明军的斥候肯定会现咱们砍了灌木的痕迹。”
鲁之藩冷静下来之后,才颓然现,现实果如那亲兵所言,可若不如此还能有第二条路可选吗?两个字陡然在脑子里蹦了出来。
“杀马!”
就在想到的同时,这两个字也从鲁之藩的嘴里挤了出来。亲兵们都被鲁之藩的话惊呆了,战马可是他们的宝贝,而且是用来逃命的最后依靠,若是将战马杀了,那从此以后便再没有退路。
鲁之藩见到众人犹豫了心中一动,居然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为大伙讲起了故事。
“【创建和谐家园】有个典故,不知诸位听说过没?”
亲兵们都是一等一的精锐,眼见兵败对鲁之藩,心中是多有微词的,可听说他要讲什么【创建和谐家园】的典故,便都靠了上来,竖起耳朵打算听听他要讲什么。
清廷上下对【创建和谐家园】的一部《三国演义》推崇备至,上至皇太极多尔衮等权贵,夏至一些区区小官都能信口讲上几个段子,甚至他们的很多用兵方略便都出自此书。这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清廷上下对明朝当今从皇帝到臣子都蔑视至极,但对他们的祖宗历史却评价的相当之高,很多古往今来的典故更是当作一些生动的教材来推广。
正义为如此,这些亲兵们在听说了鲁之藩打算说一个典故,便都忘了密林外危险的存在,而聚集到一起,聚精会神的等着鲁先生开讲。
“【创建和谐家园】里有一个大大的英雄,名叫项羽!”
“先生先生,这个项羽是三国里大英雄吗?”
有人急促的将其打断,求知欲极强的问道。在他们看来,天下英雄无不出自三国,简直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鲁之藩看向那名想他提问的亲兵,笑着摇头。
“非也!项羽号称西楚霸王,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项燕是谁?他的孙子都做过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从未听过?和刘关张比,谁更厉害?”
鲁之藩的心里充满了不屑,刘关张是什么东西,怎么可能和项羽相比,当年那句古语岂是白白流传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就是这楚人中的佼佼者!”
他的满人亲兵中绝大多数都是文盲,偶尔间或有个半文盲就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了,但听过项羽的人却寥寥无几。终于有一个人拍了一把大腿,似恍然大悟,兴奋的提问道:“听说【创建和谐家园】隋唐之前有个大秦,苻坚皇帝武功了得,说的可是灭掉这个苻坚皇帝的英雄?”
鲁之藩一脸的不以为然,但又不愿意打击他们,只好不再卖关子。
“说起项羽你们不知道,但汉朝总该听说过吧?”
“嗯,三国便是汉末,南蛮【创建和谐家园】的族名都来源于此,是南蛮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时代!”
好在三国这一段历史时期属于汉朝末年,亲兵们总算是没有张冠李戴。
“汉朝的开创者,高帝刘邦都曾在这项羽手下战战兢兢。而且汉朝之前,还有一个强大而短暂的王朝,也是第一次完成了华夏大一统的朝代,秦朝,便是在此人手中灭亡!”
“第一次统一华夏?还真是厉害……”
“如此说来,这个项羽还真大英雄,不知放在三国里和五虎上将比一比能排个什么位置……”
鲁之藩实在对这些没文化的文盲鄙视到了极点,上不得台面的杂剧话本,竟然被这些猴子们奉为天书,也不愿意与之多做解释,而是直入主题。
“项羽在灭秦之时兵微将寡,在一次大战前夕,他度过了大河之后便砸了锅碗,毁掉战船……”
有人立即惊呼:
“这,这不是绝了自己的后路吗?”
鲁之藩点头,“正是,这一战乃是灭秦决战,项羽以少打多,以弱灭强,绝了部下们侥幸逃生的后路,大军奋死力战,终于一战功成,流芳千古!”
终于有人恍然大悟。
“先生这是在效仿古人,难不成咱们也来个破釜沉舟?”
³֮·ªÐÀÈ»µãÍ·£¬ÖÕÓڸоõÕâЩÈË»¹ËãÈæ×ӿɽ̡£
不论这些满人认不认这个故事,但杀马一事却也没有人再阻止,很多人一阵不舍之后都毅然将自家的战马一一杀死,然后在林中草草掩埋。
很显然,项羽的故事激励了这些亲兵们的战斗士气,但鲁之藩却并不如他们一样乐观,这次破釜沉舟先一点要素便是图尔格并没有因为这次战败,而放弃对他的信任。只要他还能对图尔格的大军有足够的影响力,就能指挥大军横扫山西,甚至度过黄河去河南,去山东折腾一番,让明朝知道他们的厉害。
李信送走了高铿之后,便率领大军一路向南,在经过镇虏卫时,眼看着自己起家之地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心中有感,暗暗誓一定要阻止这种被满清破关的事生。
大军于阳和卫获得了足够的补给,接下来的任务便是肃清还流窜在外三关一线的图尔格大军。不过李信此时却得知了一个消息,在阳和卫以东的密林里现了上百匹被刚刚杀死,又草草掩埋的战马尸体,而且据判断这些战马都是来自辽东,很显然是一股清军溃兵所为。
这个事件绝不是杀马那么简单,直觉告诉李信,这一定和鲁之藩有关系,只是一时间还想不清楚这背后还有什么预料不到的大事。很显然,6九也对此大为感兴趣,主动向李信请缨,准备去侦查一番。
阳和卫是三卫于边墙内唯一还完好的城堡,此地的安全也绝对不能放松,让6九率一步骑兵查清楚也好。
“给你一日功夫,务必查清楚杀马的清兵动向!”
就在6九走了没多久之后,又有斥候探马送来消息,昨夜曾有人隐约现有一支百人以上的步卒向南而去,当初以为是【创建和谐家园】的游骑也没当回事,但现在现了上百被杀死的战马与之联系起来便觉不同寻常。
战马在这个时代可是昂贵的战略物资,上百匹战马被集体屠杀,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出来的事。
李信此时几乎已经可以确定,这个鲁之藩居然没逃回辽东,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对鲁之藩的胆气颇为佩服,但更多的还是无限惋惜,一句话始终在嘴边绕来绕去,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如果鲁之藩没有逃走而是南下,李信便突然意识到,这个典使做事绝对不会无缘无故任意为之,那么他南下必然是去寻找图尔格的大军,然后在带领着这股孤军在山西境内来次破釜沉舟的一次扫荡大战!
亦或是说大屠杀!
李信不寒而栗,在军事作战失败的情形下,如何才能最大可能的报复明军呢?屠杀百姓削弱明朝的实力根基,自然便成了上上之选。一念及此,李信心里那点对鲁之藩还残存的一点点好感荡然无存。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一个从小便受儒家理学熏陶的读书人一旦投了【创建和谐家园】,怎么做起这些伤天害理,断子绝孙的事来便一点道德负担都没有呢?难道他们的心里只有个人的成败得失才是最重要的吗?
李信眼中凶光毕露,一个穷凶极恶的鲁之藩已经诞生,他再也不是那个与其在高阳城头并肩作战的鲁典史了,不杀此人如何对得起在这次大战中死伤的千千万万大明军民?
第四百一十四章 欺人太甚
阳和卫坚挺于【创建和谐家园】肆虐的汪洋大海之中,并没有消极防守,在此期间镇抚毛维张曾派出了大量的探马斥候,向四面八方探查敌情,以及大同府各处遭受劫掠的惨况。⊥燃文小說,www.ranwen.org
汇集了种种情报之后,图尔格一部南下的路线已经再清晰不过,他们由大同城东五十里出南下一路经过西安堡、五里寨、应州、山阴、马邑,最后抵达宁武关。据报在宁武关曾生大战,似乎守关的官军并不占据上风,由于向南派出的斥候十有**都被射杀,回来的人甚少,因此过了宁武关以后的准确情报也就甚少。
这一点李信倒不甚担心,李信自从接手了外三关的防务以后曾对其大加改进,其中守关的军将一律换成了可靠有能之人,以往那些在军中混吃等死的武官则一律被调离重要职位。他相信整个太原府的所有关城,即便没了自己的三卫军,就算野战没有胜算,敌军想要轻易的占了便宜去也不可能。
大军南下歼灭图尔格势在必行,但在这之前李信决定先处理一个人,那就是鲁之藩。此人现在已经如丧家之犬,一路向南更是孤注一掷,不求逃生,只为立功留名,只是这功名即便让他立下了,恐怕也是万世的骂名。
李信又是一阵冷笑,挥笔写就了一封长信,令快马送给6九,并使人叮嘱6九,务必如此擒杀鲁之藩其人。同时,他也决定不再等候6九,大军即刻启程。不过毛维张却在此刻向其进言:“大将军先且慢,下官有一事不吐不快。”
毛维张在这回【创建和谐家园】入寇的战斗中表现可圈可点,不但保住阳和卫不失,还为三卫军主力的打反击事先探查了大量的可用情报,李信已经有了此战过后保举其为阳和卫指挥使的心思。
“毛镇抚有话但讲无妨!”
毛维张在得到了李信的肯定答复之后,先是起来躬身一礼,然后才郑重道:
“大将军可知现在京师之中流传的不利留言?”
李信对此只是略有耳闻,究竟是传到了何种程度却不甚了了,再者眼下战事急迫,他的绝大多数精力都已经被牵扯殆尽,对于这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他是有心而无力了。
毛维张并没有等待李信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双手毕恭毕敬的递给李信。
“这是黄总事途径阳和卫时,托付下关无论如何一定要呈送给大将军的,您一看便知!”
黄胜还真是个有心之人,由他负责搜集各路有关山西与自己的情报果然不负所托。李信从毛维张手中接过了书信,才看了几眼就愤怒至极。京师中各种版本居然早就传的神乎其神,其中尤其以指责自己早就建奴暗通款曲为甚,更指他李信与投靠了【创建和谐家园】的鲁之藩曾为故交,而建奴也通过鲁之藩许之以【创建和谐家园】厚禄,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山西之乱。
李信忍住了将这封满纸胡言的书信撕成碎片的冲动,转而看向一直等待自己回应的毛维张,问道:“本帅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京师舆论竟然已经糜烂至此,毛镇抚可有建议?”
这些话虽然捕风捉影,但有一点却是杀伤力极大,那就是所有致命的谣言都是通过事实臆想出来的,这叫李信有口难辩。他一时间还真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毛维张似乎早就在等着李信的询问,不假思索的答道:“谣言之事历来如洪水,只要疏导合适便会有惊无险!”
李信当即拱手道:“请毛镇抚教我!”
毛维张忙躲开到一旁。“这可不敢,下官理当为大将军由此一为!大将军应先解除皇帝的疑虑,只要皇帝的疑虑顿除,民间官场里的风言风语便会失去了他本应有的杀伤力,到时候便可从容应对!”
李信击掌赞道:“好主意,到时候本帅只须再来一次献俘献礼便可使谣言不攻自破!”
毛维张显然也是这个主意,但却皱眉不无忧虑的道:“现在的难处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创建和谐家园】俘虏充作献俘的人选。”
李信哈哈大笑,“毛镇抚有所不知了,眼下本帅手中正有一人可当此任。”
听说有合适献俘的俘虏,其身份地位定然不会低了,毛维张双眼放光,进而问道:“是谁?”
“努尔哈赤第七子多罗贝勒阿巴泰,毛镇抚说和是否?”
“再合适不过了,大将军此战功成,相必万岁定然还会有大恩赏!”
毛维张高兴之下顺嘴便赞了一句,不过这确出动了李信的另一则隐忧。
“本帅却不希望圣上再加官进爵了,不如多给山西一些实惠要来的好。”
看着李信忧心忡忡的模样,毛维张心下一阵凛然,眼前这位马贼出身的大将军,从马贼囚徒到封坛拜将蜕变用了才不到一年时间,这种度在国朝以来绝无仅有,很难不激起朝中老臣的警觉,也难怪这位大将军心有不安。但能有这种危机意识总是好的,说明李信并没有被这种急剧的身份地位变化而冲昏了头脑,是一个可以做大事的人,至于这大事究竟是何种大事,毛维张的潜意识里并不愿去细分清楚。
就在毛维张还沉浸于一片纷乱思绪之时,李信却道:“这献俘一事不如便由毛镇抚主持,此事宜快不宜迟,尽早让京师得知大同战局取胜的消息吧!”
“这,这如何使得,下官何德何能……”
毛维张凌乱了,李信如此做是在送自己一桩大功啊。
“大将军,阳和卫并没有完全消除警报,边墙之外还有拜音图的漠北蒙古联军……”正欲推辞却被李信制止。
“拜音图不足为虑,他有漠北蒙古联军,本帅有漠南蒙古联军,只要边墙内的战局没有倾向于清廷,此人一向谨慎,便不敢南下,恐怕鲁之藩兵败的消息传到草原上,他们也该匆忙撤军了!再说了,宣府不是还有洪承畴的宣府兵吗,他敢来就不怕回不去?”
李信到最后居然提起了宣府军,不过落在毛维张的耳朵里,却是透着些许的讽刺,讽刺那洪承畴心存私利而按兵不动。
远在数百里外的大明京师,洪承畴狠狠的连续打了两个喷嚏,他揉了揉有些酸的鼻子,整肃了身上的朝服。此刻他可是京师中的大英雄,皇帝眼中的新进红人。
由于在内城大火中处置得当,于众臣中脱颖而出,终于获得了大明天子朱由检的由衷赏识。连续不断的封赏不说,更为重要的,还得到皇帝的青睐,位极人臣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他的满腔抱负也终于可以有了条件和空间得以施展。
他今日进宫陛见,是打算向皇帝辞行,准备返回宣府去收拾残局。小宦官没让这位皇帝面前的大红人等的太久,很快就一溜小跑的出了宫门。
“洪部堂随咱家来吧,万岁这会正午睡起来,还得抓紧这点,一会阁臣们也该进宫了……”
小宦官絮絮叨叨,跟在他身后的洪承畴却无限感慨,向他这种地方督抚想见皇帝,若是在以往必须要递上行文奏折等候排号,等皇帝有了空闲才能准许觐见。而这种情况在内城大火后却得到了改变,基本上他相见皇帝,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只要小宦官传进去,皇帝不管多忙都会挤出时间来。
有了这一点,洪承畴也就理解了,李信一介马贼是如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是如何从一个囚徒窜升一方总镇封坛拜将的。
洪承畴跟着小宦官来到一处便殿,皇帝并没有在文华殿里。殿中的气氛不错,很显然皇帝的心情不错,见到洪承畴进来,便让小宦官端来了绣墩赐坐。
洪承畴三跪九叩谢恩之后,便坐了下来,不过在皇帝面前哪里敢坐实了,仅仅有小半边的【创建和谐家园】挨了上去,整个【创建和谐家园】大部分还是维持一种悬空状态的,以此显示自己在皇帝面前的战战兢兢。
“洪卿这就要离京了?”
朱由检注视着洪承畴,眼中流露着一种难以捉摸的情绪。洪城忙起身回答道:“臣放心不下宣府战事,眼下每日如坐针毡……”
这一番剖白深得朱由检的心意,又让洪承畴不必拘谨,大可以坐着回话。洪承畴又是谢恩之后,次重新危坐于绣墩之上。
……
世事无常,有人欢喜得意便必然有人落寞绝望,如果说洪承畴是前者,那么鲁之藩便绝对是后者了。
一连几日来,鲁之藩只觉得自己投入了一个巨大的口袋里,被那个叫6九的马贼追的疲于奔命,心惊肉跳,想他当初在高阳做典使时缉捕盗贼,周遭山贼响马闻听他鲁典使之名无不色变,后来在高阳一战时更是人生得意,在孙承宗的支持下执掌高阳军政大权,即便是投了【创建和谐家园】多尔衮也一直对其敬重有加,哪想得到还有今日这等丧家之犬的下场。
逃命密林灌木丛生,身上衣袍早就被刮的破烂不堪,脚底也起满了水泡,每一次迈步都痛不欲生,但他却不敢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