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20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信出边墙究竟作甚去了?内阁和兵部有没有知道的?”

      朱由检是知道李信率部往三卫去的,高时明在太原早就将其行踪一一禀报,其时他对李信的作为也颇为满意,认为此人不安于享乐,主动视察边关,锤炼边军,是值得各地武人学习的楷模。有一阵子,他甚至要将李信的勤于任事立为全国楷模,可是还未来得及实施,就出了这一档子事,结果是他准备立为楷模的李信不见了踪影。

      而紧要关头,顶在前边的却是朱由检并不甚看好的洪承畴,就实而言他心底里还是对洪承畴能否挡住东虏十万大军没有把握,一时间殿上冷了场,朱由检沉吟不语,刘宇亮也不轻易开口。

      终于还是刘宇亮熬不住文华殿中这让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再次跪倒进言:“臣刘宇亮建议,立即调辽西山海关孙阁老的关宁军西赴大同,廓清战局!”

      朱由检不是没想过孙承宗,但山海关乃是京师通往辽东门户,地位实在举足轻重,孙承宗新组建的关宁军非到了万不得已之时,他是不愿轻易调动的。

      “若东虏趁机由辽西起攻势又当何解?”

      刘宇亮认为这并不可能,“东虏丁口不过十几万,很难在两处同时起大规模的进攻,十万大军已经是所能动员之极限,既然大同战事已经占去了其丁口大半之数,宁锦山海关防线固若金汤,东虏若不全力施为,根本不会对其造成根本性的触动。更何况,东虏自起兵叛乱以来,从来都是集中兵力攻其一点,似这等分散兵力做两个拳头之状的攻击,还是绝无仅有的……”

      朱由检还是放心不下,对于是否调孙承宗大军往大同去犹豫不决。

      很快,几位内阁大学士6续赶到了文华殿,朱由检强忍住了心中的不快一一问计,众位大学士在得知了刘宇亮的建议后,便异口同声的附和起来。

      “调山海关之兵虽然要行险一些,但由目下情形看,的确是不二的办法,更何况宁锦山海关防线固若金汤,东虏想要突破谈何容易。”

      “是啊,宣大则不然,历经数次战乱已经残破不堪,若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洪承畴的三万宣府兵,以及不知所踪的李信三卫军身上,也太过拿京师的安危当作儿戏了,一旦宣府被破,东虏长驱直入……去岁直隶涂炭仍还历历在目,为今之计不可不防啊!”

      去岁东虏入寇是朱由检心中一道至今还为平复的伤口,其破坏之大也创下了东虏历次入寇之最,正是这番言辞,最终推动了他痛下决心,调关宁军赶赴山西大同。

      但令任何人都料想不到的是,当日晚间孙承宗的次子孙鉁匆匆抵达京师,并连夜要求觐见皇帝。朱由检对此愕然不已,他正准备第二日派人去山海关传旨,如何今日晚间孙承宗的儿子就到了?一丝不详的预感笼罩在了他的心头。

      朱由检当即接见了孙鉁,孙承宗的这个儿子已经四十开外,经过辽西朔风侵蚀,浑身上下与半年前陛见时多了几分沧桑凛然之气,心头有感一阵动容,谁说大臣们只知道争权夺利,对朕阳奉阴违?孙家父子如眼前所见,不就是任劳任怨,一心扑在了国事上吗?

      一念及此,朱由检心中竟然罕见的生出了几分愧疚之情,平心而论,他对孙家父子并不好,甚至有些过于苛责。可这还不是孙承宗年资太老,功勋太盛,若不打压下去,一旦尾大不掉将遗患无穷,但是经过这半年多的风风雨雨来看,这一家子还当得上是满门忠烈之士。

      如果朱由检没有记错的话,这孙鉁至今还是举人,此番战事过后赐他同进士出身,再补上关键实缺……

      正心下盘算间,孙鉁已经行完面君大礼,再出口说话却已经泣不成声。

      “……老父突风疾,晕倒于军中,已经不能视事,性命犹在旦夕之间,臣代父乞恩还乡……”

      朱由检直觉脑中轰然作响,如何?孙承宗了风疾?那朕的宁锦防线怎么办?大同的危局又该如何应对?接下来孙鉁又说了些什么已经是一个字都没听得进去。

      良久之后朱由检一声叹息,“高阳小城早就破败,缺医少药,远不如京师便捷,孙阁老病情若稳定了,朕便将他接来京师将养。”

      孙鉁闻言赶忙跪倒磕头谢恩,然后又道:“家父在风疾之前已经听闻大同战事,曾有言,若是万岁有旨意调兵,可令总兵尤世禄领兵前去!”

      孙鉁在刚到京师时就从内阁中的孙承宗门生故旧口中听说了皇帝准备由山海关辽西调兵的事,而孙承宗又的确曾做此言,眼下见皇帝忧虑,他又是个心思单纯之人,更不及细想后果,便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朱由检闻言之后果然大喜,身体前倾语急促的追问道:“孙卿所言可当真?太好了,孙阁老果真说过尤世禄可独领一军?”

      孙鉁点头,看到皇帝喜出望外,能为君分忧,心中好受了些许。

      孙承宗风疾不能视事的消息太过重大,这也意味着蓟辽的主帅必将换人,在屏退了孙鉁之后朱由检再一次召集内阁所有大臣,连夜商议补缺孙承宗的人选。

      这则消息就像瘟疫一般迅在京师扩散开来,一时间人心惶惶,重臣们更是大有人人自危之感,孙承宗不行了皇帝必然要派人顶替于他,满朝重臣就这几个人,肯定要从他们之中挑选,可蓟辽的官是那么好当的么?面对的可是满清,一个不小心就有人头落地,家破人亡的危险境地啊!

      满殿的大臣都沉默不语,就连一向智计百出的张四知都没了声语。最终,还是刘宇亮再次提出了建议。

      “启禀圣上,目下情形局势,臣恐只有杨嗣昌能顶替孙阁老的蓟辽之位!”

      朱由检立时眼前一亮,对啊,如何忧愁之下,竟然将他的第一心腹杨嗣昌给忘了,此人之能可绝不下于孙承宗啊!

      第三百八十四章 李信谈判

      张四知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中原剿贼平乱正在关键时刻,若将杨调往山海关,谁还有此能力稳住局面,尽歼余孽?”

      刘宇亮反唇相讥,辩驳道:“张李余孽已经势成强弩之末,河南有熊文灿,陕西有丁启睿,据说沈王还统率大军一部追击张逆入川,有这几人坐镇,中原安矣!”

      ÎÅÑÔÖ®ºó£¬ÕÅËÄÖªÀäЦÊýÉù£¬²»ÔÙ½Ó»°£¬µ«Ñ¦¹ú¹ÛȴͻȻ½«»°Ìâ²í¿ª¡£¡Ç¡Êȼ¡Ç¡ÊÎġǡÊС¡Ç¡Ê˵£¬www.ranwen.org

      “臣心中有忧虑,不吐不快!”

      朱由检让他直说,现在就是要大臣们畅所欲言。

      “沈王身为藩王,一直统兵在外,恐怕于祖制不合……”

      听话听音,薛国观点到即止,大家便都明白了他的话中之意。明朝自成祖朱棣即位登基以来,最严加防范的便是这些屏蕃在外的藩王,别说是领兵,就连参政的权力都没有。可如今倒好,这个沈王究竟是何居心?不但纠集大军,还大有一不可收拾的意思,虽然打着为朝廷评乱的幌子,但其用心已经直入司马昭之心了。

      这个话题本来大臣们都当作禁忌,皇帝不问,大臣们也不说,直到刘宇亮将沈王捎带出来,薛国观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将之抖在了明面上。而朱由检对沈王的事也早就尽熟于心,之所以睁一眼闭一眼,还是手中兵力捉襟见肘闹的,生怕处置不当再让此人做反,便想先压一压,等中原战事结束,再让杨嗣昌搂草打兔子,将其一并拿下。

      眼下大臣们既然提了出来,朱由检自然就不能再装做不知情,于是问道:“众卿可有对策?”

      薛国观立即上前道:“沈王大军之所以能于川陕间长驱直入,将流贼张逆打的屁滚尿流,所依仗的唯有一人,只需将此人调离川陕军中,沈王自然败矣!”

      “哦?”朱由检听说能兵不血刃就解决他的心腹之患,立即便来了兴趣,追问道:“何人竟有如此能耐?朕可知道此人?”

      薛国观道:“圣上自然听过,前河南总兵左良玉!”

      原来是他?此人据说在平阳一战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杨嗣昌曾上表参了此人,但是正逢黄河被李自成决口,京师又有流贼作乱,此事便被搁置,不想此人竟然投于沈王麾下,硬是又打出了一片天地来。看来此人当还是个将才,朱由检突然起了爱才之念,亦不打算治此人之罪。

      “既然如此,调左良玉为蓟州总兵,跟随杨嗣昌北上,剿贼诸事由熊文灿一体署理!”

      朱由检此言一出,重臣们立即异口同声,“万岁圣明!”

      这的确是最好的结局,朝中的几位重臣不用以身犯险,又将杨嗣昌调离了大功之地,将来回朝之后,必然会因为没有竟全功而失色几分。至于蓟辽之地更不是流贼肆虐之省所能比的,自天启年以后,历任蓟辽总督没几个落得好下场,杨嗣昌难道就能逃脱这种命运了?反正朝中的几位重臣不信。

      ……

      下水海营地的探马回来了,更带来了朝廷派出的传旨钦差,司礼监随堂太监高铿。李信在得知三卫遭清军围困以后如梦方醒,此前一直笼罩在心头的不详预感成为现实,这也解释了为何派往镇虏卫打探情报的探马因何没一个能够回来。

      “李将军不是咱家涨他人威风,灭咱自家的士气,这一回【创建和谐家园】算是下了血本,你是没看到啊,镇虏卫外面的【创建和谐家园】凶猛的就像饿狼啊,连洪部堂这等人物都没占了便宜去,只怕,只怕他那万把人不够【创建和谐家园】塞牙缝的,不要犹豫了,咱们撤吧,撤回去解救三卫于水火之中!”

      这个消息对于三卫军和蒙古部落联军绝对是重磅炸弹,一旦公布必然犹如雪上加霜,甚至可能致使整个联军瓦解,所以李信对此事严格保密,只在三卫军几个高层之间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议。

      6¾ÅµÚÒ»¸öÕ¾³öÀ´ÔÞͬ¸ßוּÄÒâ¼û¡£

      “镇虏卫是咱三卫的根基,断然不容有失,说不得只好放弃这些蒙古【创建和谐家园】了。大将军咱们连夜就撤吧!”

      其他几个营官也纷纷表态,李信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他突然注意到了旁听列席的两个陌生面孔,这不是那个战地服务队的米琰吗?此人怎么也来了?哦,对了,是跟着高铿一起来的,他这才想起来,高铿的确曾说过一嘴,带了米琰和另一个叫赵白生的占地服务队队员过来,想来另一个便是那赵白生了。

      “你,对,就是你,你来说说对此事的看法!”

      李信没有理会众人的恳请,而是手指米琰,让他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米琰万没想到,李信能注意到自己,并且点名让自己表达看法,当即也不矫情,而是一吐为快,将所有内心想法一一说了出来。

      “既然大将军瞧得起在下,在下就一吐为快了!”

      米琰其人三卫军的营官们都认得,且对此人印象并不好,自然换来了他们的一阵嘘声。但是,米琰也不在意,而是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在下不认为三卫军目下最后的选择是离开此地南下……”

      此言一出立即招致一名营官的反对,“米琰小子,不要乱说话,否则……”不过在那名营官注意到李信不悦的神情之后,后半截话又让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你继续说!”

      µÃµ½ÁËÀîÐŵĹÄÀø£¬Ã×çü½Ó×űí´ï×Ô¼ºµÄ¿´·¨¡£

      “在下虽然才到达此处不过几个时辰,不过对大将军的战略意图也算稍有了解,以鞑虏治鞑虏这一则实在是神来之笔,而且的确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个蒙古大部落也是前所未有之举。但是,一旦咱们现在放弃了,放弃了这个部落联盟,就等于失信于人,这对大将军的长远战略意图造成的后果将是致命的,说严重一点,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莫要危言耸听,如何不可挽回,说出个子丑寅来!”

      6九在一旁冷冷的插道。

      米琰看了路就一眼,拱手道:“6将军莫急,在下正要说这关键处,大将军一旦放弃蒙古部落联盟就等于失信于漠南草原蒙古各部。而这失去的信任和信誉想再找回来,恐怕便难于登天,将来再想一统草原,就只有武力流血一途。不但【创建和谐家园】们流血丧命,我华夏男儿也同样要流血丧命。更何况在辽东还有虎视眈眈的满清东虏,此等行为何异于将漠南蒙古各部再一次推向他们?如若不然,这漠南蒙古各部便会成为我大明一道屏蔽满清东虏的天然屏障,试问他们还如何能如此前一般,恣意的毁关入寇?”

      米琰顿了一下,扫视一眼军帐中众人,又坦然道:“所以,三卫军一旦撤退,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是不可估量的。目下局势表面上困难重重,却未必没有解决之法。”说到此处,米琰又冲李信深施一礼,“想必大将军早就已经成竹在胸了吧!”

      军帐之中突然陷入了一种空前的寂静当中,所有人都在回味着米琰所说的话,这其中大有耐人寻味之处,这部落联盟若果真有他所言之利,还真就不能轻易放弃,而更重要的是这小子居然干断言李信已经成竹在胸了。

      6九难以置信又有几分担忧的望向李信,米琰这厮莫不是在给十三哥设套挖坑让他往里面钻跳吧!

      李信却面无表情,只是淡淡的点头,随后又问了一句众人。

      “诸位都如何看?”

      其实他的心中却颇感惊讶,此前一直小看了这年轻人,一直以为这货和那些眼高于顶只知道纸上谈兵的当代读书人一般,是个小愤青,却没想到肚子里还有几分墨水。更为难得的一点是,此人居然来到大营不过几个时辰的时间,通过所了解的只言片语便领会了他的整个战略意图,是个人才!

      “本帅有个艰巨的任务打算交与你去执行,可有胆量?”

      李信忽然心中一动,决定对他施加考校一番。

      米琰双目激动拱手施礼道:“大将军有用得到米琰的地方,尽管吩咐,米琰必将竭尽所能……”

      这是米琰的真心话,建功立业的心思在他的胸中被压抑的太久了,其烈度比吕惠中分毫不差,但他却深以为,大丈夫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帅欲与清军主帅谈判,你可有胆量去一趟清营,做一回使者?”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有人只觉得不可思议,如何大将军竟然要谈判了?还有人幸灾乐祸的瞧着米琰,这小子说话时一副大义凛然的德行,恐怕这回要现原形了,大将军端的好计策。

      ÆñÁÏÃ×çü¾¹È»Ò»¿ÚӦϣ¬¡°´ó½«¾üÓÐÃü£¬Ã×çüÊIJ»ÈèÃü£¡¡±

      这,这是答应了吗?去清营可不是郊游,说去就去的,闹不好有去无回要掉脑袋的,帐中诸位不由得收起了对米琰的轻视之心。

      µ±ÌìÒ¹ÀÃ×çü³öÁËÃàÑÓÊýÀïµÄ¾üÓª£¬Ö±±¼Çå¾üÓªµØ¶øÈ¥¡£

      镶黄旗固山额真拜因图忧心战事一直未睡,在床榻上翻来覆去,忽然有奴才来报:“明军派了个人来求见固山额真,说是要与固山额真谈判!”

      闻听此言,他一骨碌爬了起来……

      第三百八十五章 和平会谈

      ¾üÕÊÖ®ÖеãÁËÒ»Õµ»è»ÆÈç¶¹µÄÓ͵ƣ¬Ã×çüÒ»¸öÈ˶Ë×øÆäÖУ¬»³ÖÐÈç´§ÁËʮͷС¹¶«±¼Î÷ײȴ²»¸Ò±íÏÖ³öÀ´£¬ÉúÅÂÓÐÈËÓÚ°µÖпúËÅйÁË×Ô¼ºµÄµ×Æø¡£¡Óȼ¡ÓÎÄ¡ÓС¡Ó˵£¬www.ranwen.org÷²×ӼȲ»É±Ëû£¬Ò²²»ºÍËûÉÌÒé̸ÅÐ֮ʣ¬¶Ô·½¾¿¾¹ÊÇÈçºÎÏëµÄ£¿

      种种纠结想法就像一条毒蛇在冲他吐着鲜红的信子,却不张口下嘴,他不知道毒蛇何时要咬他,也不知道毒蛇何时才离去。致命的危险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都可能落下,这种高度紧张的【创建和谐家园】,竟使得疲惫已极的米琰双眼圆睁,毫无困意。

      直到天色转亮,东方泛起了鱼肚白,米琰坐的腰杆都僵硬生疼了,终于有人来传话,说有人肯见他了。对方显然是个【创建和谐家园】,汉话说的很地道,甚至有些山东口音,米琰跟着此人在清军营地中拐了一阵,来到一处并不甚宽敞的蒙古里,只见一名全身棉甲的魁梧大汉端坐正中。

      ¡°´óÃ÷³¯Ê¹ÕßÃ×çü£¬¼û¹ý½«¾ü£¡¡±

      对方既不自报身份,也不开口询问,米琰为了避免尴尬之后先行开口行礼,这总不会错的。果然,对方干笑了两声,用生硬的汉话问道:“你在明朝军中是个什么官?”

      米琰感受到了对方言语中的戏弄,愤然道:“在下何职何官与将军何干?在下代表的是大明朝征西前将军山西镇总兵官,我家将军欲与贵军谈判,还请贵军主将拨冗一见!”

      言下之意竟是我代表的乃是大明朝的征西前将军,只能说与你家主将,多余的就别问那么多了!

      棉甲汉子勃然大怒,伸出巴掌大的手掌一把就拍在面前的桌案上,顿时便是一声爆响。

      “大胆南蛮,信不信我宰了你?”

      米琰此时反倒不怕了,挺直了胸脯,冷然道:“都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是在下浪言,恐怕将军没这个权力吧?”

      这话将那棉甲汉子噎得说不出话来,额头青筋暴起,猛然间唰的一声抽出腰间钢刀,便要上前。突然帐后有人呵斥,“鄂尔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鄂尔泰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立时蔫了下来。随着声音还未落地,帐后的帘子被挑开,一名长眉细目的高大汉子走了进来,径自就坐于帐中。先前还嚣张无比的鄂尔泰则像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小心翼翼的侍立一旁。

      “使者请就坐!”

      米琰仔细端详这长眉细目的高大汉子,一身雍容气派,显然不是寻常人,再看那之前狐假虎威,叫做鄂尔泰之人此时判若两人的神态,更觉此人身份不浅。

      ÓÐÅ«ÆÍ¶ËÀ´Á˵Ê×Ó£¬Ã×çüÏÈл¹ýÈ»ºó²Å¾Í×ø¡£

      长眉细目的汉子迟迟不进入正题,东拉西扯说闲话,米琰只能暗暗着急,有心问问对方究竟是不是做主之人,又心有顾虑。按照【创建和谐家园】的规矩,初次面见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是绝不能亲自询问台甫的,要么之前自己做足了准备,要么由第三人转述。

      米琰不清楚究竟是【创建和谐家园】乃话外之人,不懂上下之礼,还是他们有意为之。他的耐心终于被磨光了,开门见山劈头便说:“两军交战在即,你我何必如此假模假式,敞开了说吧,李大将军欲与贵军主将拜音图固山额真叙一叙旧,不知贵军固山额真可有空闲,拨冗一见?”

      与此同时,米琰又从怀中掏出了李信的亲笔书信,双手捧着,起身上前,放到那长眉细目汉子桌案之前,然后又退了回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12: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