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19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鲁之藩对这个叫6贾的晋商甚为热情,立即让他落座又命仆役沏茶倒水。原因无他,只因两人都是榆次同乡。时人重乡情,尤其背井离乡的鲁之藩在化外异域能得遇同乡,更是倍感亲切珍视。

      “贝勒已经亲口许了你二十万两的白银,可不要让贝勒失望啊。眼看着麦收时节就到了,回去正好将粮食收上来。”

      6贾却是倒吸一口冷气,竟然拒绝道:“如果贝勒只让小人收麦子上来,小人这银子还不如不贷了。”

      鲁之藩有几分愠怒,如此大事岂能儿戏反复,但还是平心静气的问他因由。6贾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双手一摊,道:“实话说,岂有有钱不赚的道理?小人就是接了这二十万两银子也无妨,可真真是达不到收粮的要求,最后贝勒白白损失了银子,受连累的还不是老爷您?”

      “何出此言?”

      “老爷不在关内,有所不知,今年山西、直隶的麦子怕是要绝收了,百姓们连吃的嚼口都没了,哪里还能收到多余的粮食?”

      6贾的诚实让鲁之藩一阵感动,如今这年月,如此重信义之人可不多见了,尤其对方还是个商人,都说商人重利轻义,今日看来此话似乎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6贾见鲁之藩似乎认同了他的说法,又道:

      “现如今,除了粮食,在大清的土地上,还有另一样东西销量极佳,粮食不成,运来此物,准保贝勒赚的盆满钵满,至少翻上一番。”

      第三百六十一章 土默特部

      Â³Ö®·ªËäÈ»¶ÔÉÌʲ»Í¨£¬È´Ò²Ã÷°×¡°¸£ÊٸࡱÕâ¶«Î÷£¬ÇÒ²»ËµÄÜ·ñÓÐÆä´«ÑÔÖеĹ¦Ð§£¬¿´ÓÃ;Ҳ֪µÀÊÇ´¿Êô¹©Ó¦È¨¹óÃÇÏíÊÜÖ®Óã¬ÓÚ°ÙÐÕ¾üÁ¦ºÁÎÞÓô¦¡£¡é¡êȼ¡é¡êÎÄ¡é¡êС¡é¡ê˵£¬www.ran£×en.orgÒò´Ë£¬ËûµÄÐÄÀïÒ²»¹ÓÐ×ÅÒ»¸Ë³Ó£¬ÖªµÀ¶à¶ûÙòÓëÐÐÉ̽Ӵ¥¾ø²»ÊÇΪÁË׬ÄǼ¸Ê®ÍòÁ½Òø×ÓµÄÀûÇ®¡£

      “‘福寿膏’虽好,却于国民无补,不可尽数为之,粮食若果真有困难,以盐铁皮革补足了亦可。”

      这番建议算是中肯之言了,6贾非常清晰的把握住了鲁之藩的态度,拱手连连称谢,又商量罢一些细节问题,便要告退。鲁之藩心头一动,又将之唤住。

      “你往返之路是走宣府张家口还是大同府镇虏卫?”

      6贾揣度着鲁之藩话中之意,答道:“最近宣府的洪承畴拔毛过甚,但凡晋商几乎全部经由新平堡出口,而且那山西总兵又派了全省通达的路引,只需向官府缴纳一笔税银便可于全省范围内无须再度缴税,所以小人商路走的也是新平堡。到现在原来走张家口的商队,有九城都改为新平堡出口,剩下那一成是北直隶的商户,不得不由此出口而已。”

      鲁之藩倒吸一口冷气,“如此说来,张家口竟是往日熙攘不在了!”

      6贾点头附和,“谁说不是,今非昔比了,又经过几次蒙古【创建和谐家园】……”说到这,他突然停了嘴,意识到对方也是【创建和谐家园】,虽然是二【创建和谐家园】但总与【创建和谐家园】脱不了干系,刚要低头请罪,谁知鲁之藩却一摆手。

      “没那么多忌讳,你畅所欲言就是!”

      6贾这才又接着说道:“经过几次蒙古人的抢掠之后,萧条破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反观镇虏卫新平堡,人声鼎沸,每日出口的贩夫走卒直排出去十几里地,变化之大当真非亲临其境不可感受啊!”

      6贾突然又神秘兮兮的道:“听说山西在修一种叫铁轨路的东西,据说只要修好之后,运人运货一日千里也是寻常,由太原到大同府也不过一日的功夫。到时候还会让咱们行商使用,人吃马嚼的费用倒是能省下很大一笔……”

      啰哩啰唆说了一堆,鲁之藩突然意识到,这种东西对于运粮和运兵的好处,一种直觉告诉他,李信有着非同寻常的野心。他不耐烦6贾的啰嗦,便挥挥手将其打断,直入主题。

      “往来之时可多打听消息,报与我知晓,多罗贝勒不会亏待你!”

      6贾又是千恩万谢,这才离开了鲁之藩的府邸。出了大门便有随从接应,拐出去一条街这才狠狠的啐了一口。随从低声附和着骂道:“好好的【创建和谐家园】,非要做二【创建和谐家园】,还是读书人……”

      “活腻了不成?在人家的地盘,慎言慎行。”

      “是是是,小的这张嘴没把门,卢老爷莫怪,莫怪……”

      鲁之藩打走了6姓商人之后望着天一阵呆呆的失神,他虽然装作不在意那行商口中所言的【创建和谐家园】,但实际上还是受到了深深的【创建和谐家园】。曾几何时,他亦是抱定了誓与【创建和谐家园】血战到底的决心,可世事弄人,而今自己竟然成了曾经的自己口中十恶不赦的【创建和谐家园】,何其讽刺。

      ¾ÍÔÚËû´ó¸ÐÉË»³Ö®¼Ê£¬¶à¶ûÙòµÄ¼ÒÅ«¼±ºðºðµÄÉÏÃÅÁË¡£

      “先生,贝勒有请,急事!”

      “可知贝勒急召何事?”

      “奴才也不知,据说盛京来人了。”

      听说是盛京来人,鲁之藩陡然间兴奋起来,想必是皇太极已经有了决断,亦兴冲冲的随着那家奴去见多尔衮。

      ……

      “尊贵的将军,前面就是土默特部汗王的驻地,这片海子比圪儿海占地广,水又深。就算大旱之年也从未干涸过,他们占了这漠南草原上最肥美的水草,今日就让他们尝尝大明铁军的厉害吧!”

      达木老人一路之上成为了李信最佳的向导,也多亏了有达木老人的指路,否则大军弄不好就要到归化白走一遭。蒙古人向来不筑城定居,都是追逐水草而居,也只有熟悉草原的蒙古人才能嗅得到蒙古人的踪迹。

      6九手搭凉棚观察了一番,冷笑道:“土默特部而今也这个德行了,敌人已经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称霸草原的。”

      这话打击面有点广,达木老人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道:“不是土默特部变的无能,是明军一向不出边墙,周边部落又没有人能够威胁他们,轻敌,轻敌……”

      达木老人的汉话说的很地道,无论是用于习惯还是一些典故都信手拈来,有时李信甚至怀疑他是个【创建和谐家园】,但从那别阔儿对此人的信任程度来看,又决然不会是【创建和谐家园】,毕竟蒙古人是不可能将一个异族人当作股肱心腹的。

      此时的别阔儿就像是一头驯服的小绵羊,明朝总兵即将攻打土默特部,达木老人交代他一定要在明朝总兵面前表现出急于立功,又能力不足的样子,只有如此才会得到明朝总兵的重用。

      别阔儿对此大为不屑,他有时候真是对达木老人神神叨叨的那一套不屑一顾,有本事就堂堂正正的使出来,试问哪个人会得意喜欢出风头,却又愚笨无能的部下呢?

      因此他决定不理会达木老人的反复叮嘱,既然投奔了明朝将军,就要让他看看自己的价值所在。

      包括乌拉特部在内,圪儿海边的十几个小部落悉数被李信收编,实际上他们也没得选择,要么灭族家人财产被明军任意处置,要么投降活下去,所有的蒙古人几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崇尚强者是草原上的习俗,投降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半点的思想负担。就像别阔儿这种黄金家族血脉,口口声声要恢复祖上荣光的部落领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接受这个现实,更遑论其他人?

      马刀高高擎起,呼哨之声此起彼伏,很快便练成了一片。矮小的蒙古马群轰然开动,骑兵们嗷嗷呼喝着直冲向毫无准备的土默特部营地。蒙古骑兵们心底里甚至还带着隐隐的兴奋,以往被这土默特部欺压的厉害,如今终于有机会出一口胸中恶气。

      若是在以往,他们断然不敢叫嚣着冲击土默特部的营地,但如今有那战力恐怖的明军压阵,便一个个爆出了惊人的勇气与战斗力。

      达木老人悚然一惊,他可没记得明朝将军让蒙古骑兵们此时便冲锋陷阵。以他刚刚得到的消息,明朝将军准备先用火炮轰击,然后在派步战营出击,蒙古骑兵就是在旁边看热闹捡漏的。

      这个安排也让达木老人长吁一口气,如此一来也省却了他对李信有心借大战消耗蒙古丁口的担心。可谁曾想这别阔儿竟然不知好歹,主动带头起了对土默特部的攻击。

      叹息之余,达木老人还是禁不住一阵赞叹,别阔儿毕竟是老汗血脉。血管里流淌着黄金家族骄傲勇敢的血液,又岂能乖乖的敢为人后?他既为此觉得高兴,又隐隐的感到担忧,如此锋芒毕露,明朝将军会容得下他们吗?

      想到此处,达木老人的脑中竟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隐隐期望着土默特部的勇士们让别阔儿吃点苦头,最好是吃上一个败仗,杀杀他的锐气!

      事实竟然真就朝着达木老人的期望的方向展,他们所在高坡之上距离土默特部的营地还有十余里的距离,草原上没有树木自然一览无余。但是两地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起伏坡地,土默特部的甲士居然就埋伏在那一处起伏坡地的背面。

      别阔儿所带领的骑兵在毫无防范之下冲进了土默特部预先设好的绊马索里,顿时便陷入一片混乱,紧接着便是一阵阵箭雨抛射而来,片刻功夫便将别阔儿压制的没有还手之力,陷于崩溃的边缘。

      刚刚还高昂的士气竟然在转瞬间消失无踪。别阔儿大有欲哭无泪之感,这是他继承了汗位以来第二次参加战斗,可耻的是居然两战连败,头一次败给了火力强大的明军还有情可原。但这一次,是他加入明军之后的第一战,身后有着强大的明军做后盾,居然连一个回合都没走上来,便遭遇了行将崩溃的尴尬局面。

      心高气傲的别阔儿拨胯下蒙古马,呼唤身边的勇士,试图重新组织冲锋。

      远处的李信将战场上的情形一览无余,“6九,带着你的人上去,助他们一臂之力!”

      6九轰然应诺,带着骑兵营便如风卷残云一般往坡地背面的侧翼席卷而去。岂料,土默特部的伏兵竟然不止一处,6九反映也算快极了,在现伏兵的第一时间便急急转向,骑兵营于草地上划了一道弧线,与之兜起了圈子,他才不会蠢到与蒙古骑兵胶着在一起拼命。

      三卫军骑兵营的表现沉着冷静,别阔儿的部众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双方的战斗素养高下立判。达木老人尽管心愿得直,脸上却是真真烫,为自己族人的糟糕表现而脸红。

      却听李信一声惊叹,“好顽强的战斗意志,面对如此劣势居然再一次组织起了冲锋!”

      第三百六十二章 半路杀出

      ´ïľÀÏÈËÐØÖÐÌÚÆðÒ»Õó×ÔºÀ£¬±ðÀ«¶ùËäÈ»ÖÐÁËÂñ·ü£¬µ«Ó¦¶ÔÆðÀ´»¹ËãÖйæÖоأ¬¾¹È»Äܼ¯½áÉí±ßµÄ°½ºº²¿µÄÓÂÊ¿Æð·´»÷¡£¡é¡êȼ¡é¡êÎÄ¡é¡êС¡é¡ê˵£¬www.ran£×en.org¸ÕÏë¸úן½ºÍÒ»·¬£¬È´ÌýÀîÐÅÓÖµÀ£º¡°ÍÁÄ¬ÌØ²¿Ã»Á˰Íͼº¹Íõ£¬Õ½¶·Á¦ºÍÕ½¶·ÒâÖ¾ËÆºõҲûÓнµµÍÂï¡£¡±

      如何?说的不是别阔儿?达木老人一阵脸红,庆幸自己没有轻易的将附和之语说出口去,否则可就丢大人了。

      达木老人放眼望去,土默特部的骑兵果然占据了战场的上风,别阔儿一部被狙击的七零八落,即便组织了小规模的反击也是收效甚微,难挽困局。明军的骑兵虽然反应迅灵活,但终究是被土默特的伏兵逼的于草原之上四处游走。他也由此做了一番评判,明军所依赖的终究还是步兵,如果比起骑兵来,称王称霸,蒙古人当仁不让。

      一直站在李信身侧的汉子用一种充满了惭愧之意和不甘的语气回答李信。

      “在勇敢的主人面前,一切抵挡都是没有用的,是螳臂当车,是蜉蚍撼树……”

      李信笑道:“长进不小,成语用的好。不过你这同父异母的兄弟似乎在用兵上的确胜你一筹。”

      “大将军教训的是,教训的是!”

      两个人的一番对话使达木老人大吃一惊,与李信对话之人一身三卫军军将打扮,虽然带着病态的精瘦却是依稀还透着几分昔日的威猛,一眼便知于三卫军中不是寻常之人。

      可听他了他们的对话之后,达木老人胸中开始翻江倒海,几个关键词汇敲击震撼着他的脑仁,土默特部汗王……同父异母兄弟……都说土默特部的巴图汗王被明军俘虏,难道眼前这个极近卑躬屈漆的人便是巴图汗王,难道巴图汗王竟是被这个明朝总兵俘虏的?

      很快,那个病态精瘦的汉子便解答了达木老人的疑惑。

      “巴图愿领族中勇士,为英明睿智的主人开路。”

      巴图的谦卑让李信直起鸡皮疙瘩,还很难适应有人在他面前如此作践自己,但终究是没有对巴图的这种自卑行为提出反对意见,草原上的民族向来崇尚强者,以为强者仆从为荣,如果按照【创建和谐家园】的逻辑自谦起来,恐怕还会对这些草原牧人造成心理上的困惑,以为他李信信心不足,难以驾驭他们呢。

      “冲锋不必,可以喊几句话,劝他们投降,告诉他们降者不但免死,还能保住女人和财产。如果负隅顽抗,将从重论罪!”

      巴图应诺而去,组织千余部下冲着空旷的草原喊起话来,草原海子边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蒙古话。

      而这些喊话似乎也起了作用,很多人一眼便看到了立于高地之上,一身明军军服的巴图汗王。原本还有心誓死抵抗的土默特部骑兵们,顿时便被分化。

      其中有巴图兄弟的死忠党羽自然不会因为巴图的喊话而动摇了抵抗的决心,但那些普通的牧民们却摇摆不定了,如果对付明军【创建和谐家园】自然当仁不让,可对方显然是巴图汗王,他领来明军要夺回自己的部众,那么战斗胜败与否,于他们影响便不是先前所预想的那样,新汗王旧汗王都是土默特部的汗王,谁来坐这个位置他们不一样得照常放牧,照常吃肉,喝马奶酒吗?

      有了这种想法,原本背水一战的决心顿时便如扎漏了的猪尿泡一般泄了气。别阔儿敏锐的察觉到了土默特部骑兵的变化,带领着聚集在身边的百十骑兵,在战场之上狂飙出一个弧线来,直插土默特部的后翼而去。

      口中了疯一般的呼喝着:“敖汉部别阔儿在此,敖汉部别阔儿在此……”

      很快便是数口同声,十口同声,百口同声,本来衰微的士气竟有陡然高涨起来。

      战场上的变化很快引起了李信的注意,这个别阔儿的表现让他颇感意外,最初于此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翅膀还没长硬实的小愣头青,他的倔强与不服输在李信眼中未必是优点,但眼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能敏锐的抓住战机,并一举由劣势之中奋起击杀敌人,单单这一点便足以证明他的确不是个寻常的愣头青。

      此时达木老人的一颗心早就被别阔儿的冒险行为揪到了嗓子眼,紧紧抿着嘴,双手握拳,握出了一手心的汗水都不自知。

      土默特部的阵脚乱了,胜负已然分出,事实再一次证明,土默特部在三卫军面前几乎不堪一击。这是绝大多数三卫军军卒自内心的想法,都十分之疑惑,以往总听到明军与【创建和谐家园】作战打了多少败仗,又损失了多少人马,以致长期以来,他们也是谈【创建和谐家园】而色变,可自打参加了三卫军以后,这种想法竟然被彻底颠覆,原来闻名不如见面,所谓【创建和谐家园】也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而已。

      李信手一挥,掌旗军卒旗子舞动,三卫军上下千口同声,“降者不杀,降者免死!”

      达木老人心神剧震,这种气势多少年没感受过了,自从林丹老汗执掌了插汉诸部以来,蒙古的境遇每况愈下,导致他们每年来竟是败仗的次数越来越多,胜仗的机会越来越少,最后林丹老汗远遁河西,他却残了一条老腿,不得不留下来……

      往事不堪回,这种复杂的情绪剧烈冲击着达木老人的内心,一双干涸的老眼里竟然罕见的湿润了。听着三卫军响彻云霄,震动草原的号子,达木老人也跟着激动起来,如果明军果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那么敖汉部借力为之,壮大自身便不再是一个空谈的大梦。

      土默特部投靠清廷比较早,所以在漠南诸部中实力保存的也最为完整,在林丹汗远遁河西之后甚至还大为增强,到了眼下光景,除了乌珠穆沁部,喀喇沁部,以及插汉残部,不把任何小部落放在眼里。他们这些小部落被欺凌的苦不堪言,打又打不过,跑又无处可去,当真是让人绝望,绝望到大伙几乎都放弃了反抗。

      可如今明军来了,竟然摧枯拉朽一般,土默特部说败便败了,败得让人心颤,这种心理反差也给了达木老人强大的信心,振兴敖汉部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

      李信可不知道自己身边的蒙古老人心理面此刻已经翻江倒海,他决定战决,解决掉土默特部。土默特部紧紧抵抗了一阵便显现败像,这其中有三卫军战力强悍,士气高涨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内因,土默特部自马哈木死后,几大台吉争权夺利内斗频频,这种内耗掏空了他们的实力。所以,三卫军一鼓而下土默特部,也是捡了现成的便宜。

      他对蒙古人和满清的战斗力既不像朝廷中有些人那样谈之色变,充满了悲观气息,也不像三卫军中一部分军卒对之不屑一顾。

      以往的历次战斗,三卫军都是主场作战,兵员补充,后勤补给全部都是三卫军占着绝对优势。而这一回却是他们主动出击,补给线随着战线的推进在日益拉长,粮食的损耗也日益加剧。

      就在对土默特部起进攻前的一刻,李信收到了负责后勤调度的毛维张急报。大同府,浑源州已经有个别地方断粮了,绝大部分的冬小麦绝收,青黄不接的情况要一直延续到秋收,这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得拿出多少粮食来才能保证百姓们不被饿死?

      言下之意,三卫军的军粮都是从百姓口中扣出来的,即便如此,再有旬日功夫恐怕也要难以接济,整个山西的饥荒就要大规模到来了。

      急报里虽然没有明说,李信也能感觉到毛维张希望李信尽快撤兵的期望。出兵蒙古一事传回太原,想必也定是反对声一片。胸中思绪起伏,面上也冰冷似水。至少在目前,还没人能够领会他此番出兵的良苦用心。

      联合商社带回的消息里曾提及,建奴已经定下了入秋之后继续入寇的计划,得来的消息大致有两种,一是攻略松锦,二是由直隶某处边墙入寇。

      不论哪一种,都是千疮百孔的大明朝廷所难以承受的,三个月的***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乱子来。建奴若果真于秋天入寇,无异于雪上加霜,火中添油。虚弱的大明朝廷,还要继续加征辽饷……

      轰!

      炮声阵阵,海森堡已经迫不及待的命令麾下炮兵开炮。他不习惯出战以后躲在步兵和骑兵的身后,在他的字典里除了进攻还是进攻。

      李信的总共命令下达,第一炮兵营一马当先,掷弹兵营与步战营则紧随其后,随着有节奏的笛音和鼓点,排着整齐的队形,三卫军方阵便如野游一般,好整以暇的一步又一步向前推进着。

      达木老人彻底被惊呆了,他从未见过数千人的动作能整齐划一的如一个人。

      忽然,一支马队由远处疾驰而来,马上之人均是一身标准的蒙古打扮。口中呼喝着李信听不懂的蒙古话,但达木老人却听的明白,土默特部竟然如此之快便投降了!

      但见另一支骑兵马队又从旁冲杀而出,顷刻间便将那支请降的马队杀了个七零八落,达木老人大吃一惊,竟然是别阔儿!

      第三百六十三章 蒙古联盟

      ±ðÀ«¶ùµÄºá¿Õɱ³öÈÃËùÓÐÈ˶¼´ó¸ÐÒâÍ⣬ÍÁÄ¬ÌØ²¿ÅÉÀ´Çë½µÖ®È˱»É±µÄËÄÉ¢ÌÓÃü£¬À´²»¼°ÌÓ×ߵĵ±Ê±¾Í±»°½ºº²¿Æï±øÊÖÆðµ¶ÂäÕ¶ÁËÉíÒì´¦ÏÊѪËĽ¦¡£¡Óȼ¡ÓÎÄ¡ÓС¡Ó˵£¬www.ranwen.orgʵ½Èç½ñ£¬¾¹Êǽ«ÍÁÄ¬ÌØ²¿±ÆÉÏÁ˾øÂ·¡£

      达木老人心中暗恨别阔儿意气用事,坏了明朝总兵的好事又岂会有他的好果子吃?谁知别阔儿杀散了土默特部请降的马队之后,竟在草原上兜起了圈子,先前散落的骑兵又开始逐渐聚拢起来。三卫军炮声隆隆,土默特骑兵见势不妙便急于撤离战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2 22: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