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1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愁没有熟悉地形之人,既然朱梅还有斗志,主动请缨做三卫军的向导,李信欣然接受。

      “如此有劳朱总兵!”

      但接下来的形势,却不如李信预料那般,先是66续续遇到了零星流贼的抵抗,紧接着进入蒲阴陉之后竟然遭遇大批流贼埋伏。虽然三卫军凭借这强悍的战斗力,将之一一驱散,但李信的心却不可遏止的沉了下去。

      果然,抵达紫荆关后,但见闯军大旗插在关城之上。

      险径雄关,不是夯土小城能比,就算有大炮配合,以区区万人,想将之拿下,又谈何容易?

      朱梅还摩拳擦掌筹谋者如何攻城,李信却已经有了改走他处的想法,若正面攻击大城雄关,是典型的消耗战,而三卫军又绝然经不起消耗战。

      当朱梅听了李信准备改道主意,不禁有几分失望,但还是强打精神表示愿与李信共同进退,待击败流贼之后,自向朝廷请罪!

      Ì«ÐÐɽÓаËÚêÁ¬Í¨É½Î÷£¬±±Ö±Á¥£¬ºÓÄÏÈýÊ¡¡£ÆäÖÐÕâ×Ͼ£¹ØÊÇÆÑÒõÚ꣬ÔÙÍù±±±ãÖ»ÄÜÓɾü¶¼Úê³öɽÎ÷Èë±±Ö±Á¥ÁË¡£¶øÎ»ÓÚ¾ü¶¼ÚêµÄ¹Ø³Ç£¬±ãÊÇ´óÃû¶¦¶¦µÄ¾ÓÓ¹¹Ø¡£

      既然改道,就得改由山西境内的蔚州取道,经怀来走昌平,自北而南直抵京师。这条路虽然绕远,却是唯一一条除紫荆关外最合适的路径。

      岂料怀来附近大河由于桃花汛涨水,泛滥成灾,三卫军便只好再往北取道保安,而保安距离宣府镇则只有几十里的距离了。三卫军过保安时,正遇上宣府大军调动。

      朱梅奇怪,“京师有警,宣府军应该由北往南才对,如何他们竟由南往北?”

      李信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两股大军迎面撞上,护报所属辖地,以及统兵将军,便分道而行。岂知片刻功夫之后,宣府军居然派了一名副将前来,来意竟是总督大人有请。

      在宣府的总督只有一个,那就是宣大总督洪承畴。

      李信诧异莫名,诧异的不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大汉奸想见自己,而是宣府与京师近在咫尺,身为宣大总督的洪承畴因何不率师勤王!

      李信就是怀着这种疑虑去见的洪承畴,他对这个大汉奸绝然没有好感,而洪承畴却是表现热络至极,竟远远迎了出来,拉住李信把臂同行,没有半分文官的矫情。

      对于这种极具亲和力的行为,李信当然也自有解释,凡大奸大恶之人,必然都有着过人的城府,无非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而已。

      洪承畴此人倒也干脆,寒暄客套之言一句没有,开口就说他来的及时。

      “宣府外蒙古【创建和谐家园】数万大军频频异动,宣府兵脱不开身呐,李将军来的正当其时!”

      李信看着洪承畴,想从他脸上判断此话真伪,却是一无所获。但李信却能感觉出来,洪承畴对于京师之围,并不甚担忧,而且似乎还有种无奈的意味。

      “洪部堂,请恕李信直言,十万流贼已经兵围京师,而蒙古【创建和谐家园】却是将为……”

      李信对大汉奸先入为主,说起话来竟少有的犀利起来。洪承畴先是一愣,继而大笑起来。

      “李将军快人快语,果真是后生可畏。不过你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蒙古【创建和谐家园】困顿一冬,早就物资匮乏,这一回突然集结了两万余人,不可不防,还要严防!”

      洪承畴随即微不可察的轻出一口气。

      “宣大的陕兵被朝廷调的差不多了,现在手中仅有两万余人,宣府本地兵又在去岁全军覆没,新招募的又不堪用。本部堂担忧只要选大军前脚离开,蒙古【创建和谐家园】后脚就得毁墙入寇!”

      李信眯起眼睛,如果洪承畴所言为真,他留下来牵制蒙古人倒还真有几分道理,只是朝廷和皇帝早晚要怪罪于他的。只听洪承畴又道:“流贼表面看有十万众,其实外强中干,本部堂唤李将军来,便是为了告知此事。此前宣大已经派了一万陕兵赶赴京师,李将军赶到后,只须与宣大的一万陕兵相互配合,与流贼周旋迁延,而不必决战,如此不出旬日流贼必将溃散!”

      来到这世上还没有哪个文官主动示好帮忙的,就连孙承宗虽然是他的恩遇之人,说实话在骨子里也和他距离甚远。倒是这洪承畴,于他就好像一见如故般,千叮万嘱,究竟怀的是什么心思?

      说完正经事,洪承畴也不再多言,领着大军北上绝尘而去。

      崇祯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李信终于在流贼兵围京师十余日之后抵达。当京师守城的京营军卒现自北方而来的三卫军旗号之后,立即急报入宫。

      大明天子朱由检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心中大喜过望,连连道:“朕的骁将来了,还有何惧?”

      满朝文武闻听之后亦是欢声雷动,此前的悲观阴霾气息竟然一扫而空。这些京官们虽然鄙李信其人,但经过数次大战之后,对李信的三卫军实则充满了信心。

      而事实上,李信自出世以来,的确是每战必胜,从无一次败绩!这还是一个给事中掰着手指头一一列数之后,满朝文武才恍然大悟的结论。

      大明天子朱由检一时间情绪高涨,精神亢奋,竟破天荒的下了一道令群臣匪夷所思,举殿哗然的谕旨。

      “百官随朕亲往德胜门,为朕的骁将擂鼓助威,看他如何大败逆贼!”

      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下之战

      “圣上乃万金之体,切不可以身犯险呐!”

      “请圣上三思……”

      »ÊµÛ×¼±¸ÉϳǹÛÕ½µÄ»°Ò»Ëµ³ö¿Ú£¬±ãÈçÔÚÒ»¹ø¹öÓÍÀïµÎÈëÁËÒ»µÎÀäË®£¬¶ÙʱÂú¹ø·ÐÌÚ£¬´ó³¼ÃǷ׷׳öÑÔ×èÖ¹¡£¡Ç¡Êȼ¡Ç¡ÊÎġǡÊС¡Ç¡Ê˵£¬www.ranwen.org

      但是大臣劝阻的话听在朱由检耳朵里,便直如苍蝇在耳朵边嗡嗡一样,这些臣子们心里是如何想的他还能不清楚?一个个都是只图自家安乐的家伙,别看他们整天把忠君挂在嘴边上,若是哪天大明亡了,一转眼就能跪在地上奉别人为君父。

      唉!朱由检暗自叹息,为什么自己的臣子都是如此德行,倘若有一半能如李信这般忠于君事,这大明的天下何愁不太平,又何愁不能中兴?

      随着他越想越气愤,便与大臣较劲起来,执意要去城上观战,助威!

      大臣们又是千般阻拦,朱由检站起身来扫视丹墀下众臣,心里一一计数,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心忧虑朕之安危的,又有多少人是怕自家丢了性命?

      “你们不去,朕去!”

      说罢,袍袖一挥,径自出了殿去,直到皇帝身影消失在门外,众臣这才恍然,虽然都不想去,但是皇帝已经先走一步,他们若是不陪着,又岂是为臣子之道?

      就算大臣们再不要脸,这点脸面还是得要的。

      于是,皇帝亲自骑乘御马在御马监武骧卫军士护持之下往德胜门而去,大臣们也来不及乘轿,提着朝服紧跟在后面一溜小跑,累的上气不接下气。

      待朱由检大踏步登上城时,京营提督方正化早就得了消息,由西城急急赶来。今日流贼主攻阜成门,因此在德胜门上只闻隐隐有喊杀之声,却不见战阵厮杀。

      朱由检面露惊讶,连连问道:

      “朕的援兵在哪?”

      “万岁说的可是李信三卫援兵?”

      “难道还有别人吗?”

      一说起这事,朱由检就满肚子火,按理说京师有警,反映最快的应当是距离京师最近的宣府,而宣大总督洪承畴却以蒙古【创建和谐家园】犯境为借口,百般推诿。他再三催促之下才派了一万兵过来,岂知也是只看热闹,不动真格的。

      “回万岁,李信的三卫军不载德胜门,在安定门,正与城外流贼厮杀呢!”

      朱由检隐隐可惜,若是在德胜门得了这个好彩头,不胜都难。但随即也明白,天道运数,又岂是区区彩头能左右的。往东举目望去,果见一片白色烟雾笼罩了大片的区域,隐隐似乎还有大炮之声。

      “走,去安定门!”

      群臣们刚刚累的和狗一样爬上城墙,却见皇帝已经起身往东而去,连连叫苦,又不得不强打精神跟了上去。刚到安定门上,一股浓烈的战争气息铺面而来,竟让朱由检整个人身子为之一阵。

      口鼻间尽是硫磺硝烟的味道,竹筒爆豆的火铳,隆隆作响的大炮,在嗅觉和听觉上强烈的【创建和谐家园】着从未亲眼见过战争的朱由检。

      放眼城下,入眼的除了层层白色硝烟,还是硝烟,连城门外关厢的残垣断壁都被掩在其中,云雾缭绕。所有的铳炮声,喊杀声,俱是由硝烟中传来。这种情形和朱由检此前对两军对敌的认知差距太大。

      而朱由检对战争的认知全部是从书中和臣子们的口中得来,两军对敌于他来说,不过是双方崇祯肉搏,刀枪弓箭,血肉横飞而已。似眼下这般在云雾一样的浓烟里作战,完全弄不明白是什么情况。

      朱由检紧盯着城外层层硝烟,试图观察里面的战况,奈何能见度太差,根本就无法看清任何东西。心里竟如打起了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起来。流贼十万众,而三卫军有多少人他是清楚的,能来到京师城下,绝不会过它的三分之二。一瞥眼正好看到身边的京营提督方正化。

      “城下战况,方提督可有判断?”

      方正化和朱由检一样,对这种打也不甚了了,火铳神机营也不是没用过,而且火铳的种类也极为繁多,但作用也仅止于战阵接触之前作为远程打击火力使用一次,再往后接敌之后,火铳还不如烧火棍呢。

      可是听声音,浓烈的硝烟里面,火铳一次又一次的如爆豆般响起,这就让他想不清楚了。但是皇帝开口问,他又不能说自己不清楚。只好含混道:“李将军自创阵法,当无往不利!”

      朱由检听说这在浓烟中打仗是李信自创的法门,心中竟然立即镇定下来,笑道:“如此说,这硝烟散尽之际,当是李信得胜之时喽?”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来呀,推战鼓来!朕要亲自为李大将军擂鼓助威!”

      在众臣们一片复杂的目光中,朱由检拾起鼓槌,咚咚的敲起了鼓来。

      咚咚战鼓之声透过了层层硝烟,三卫军这回没有地形上的优势,在京师城外俱是一片开阔,没有河流或是山峦掩护他们的侧翼,而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时,李信只能将战线尽可能拉的更长。

      在与敌接战之初,李信破天荒头一遭将三卫军的战线延伸至一千余步,万余战兵有七千人全部被至于战线之上,只留下了三千人组成第二线方阵。

      千余步换算成李信后世普遍应用的米制长度单位,有近两千米,换算成里则三里有余。而流贼的最大战线也不过如此,他们虽然号称十万众,但面对周围四十余里京师城墙,想团团围住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流贼应用的是重点围攻之法。只在几大城门之外重点分置兵力,其中尤其以内城东北西三面为最。

      与李信对敌的正是位于城北安定门外的两万于流贼大军。

      流贼的作战方式与三卫军这种训练有素的军队则截然相反,因为军纪不整,他们无法在宽大战线浅纵深的模式下保持足够的战斗力,只有增加作战部队的纵深,以此达到前仆后继,以人命换取胜利的目标。

      而这正中李信下怀,三卫军五列纵深,火枪队不追求火力的连续不断,而是力求在一次齐射里挥最大火力,由此打击敌军的作战意志和士气。

      每次齐射之后火枪队采取后退装弹之法,与之毗邻的长枪队则原地挺立,掩护火枪兵装弹,待装弹完毕,火枪兵退回战线之内,火枪继续齐射。

      流贼则是一招鲜吃遍天下,一味的以人命填满他们的胜利。

      火枪每次齐射抛射过来的数千枚弹丸,如冰雹一般的打击过去,流贼便如割韭菜一样,倒下一茬。未曾接战便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上受到强大的【创建和谐家园】。因此,每次火枪骑射都会使士气本就不高的流贼徘徊于崩溃的边缘。战线最前沿的流贼甚至会出现四散奔逃的情形,等到流贼稳住军心重新动冲击时,下一轮齐射又无情的砸了过来。

      几十步的距离几乎成了流贼无法逾越的鸿沟,三卫军的战线每齐射一次便后退十数步,无形中又拉大了流贼尽快接敌的南度。流贼在这种近似于折磨的拉锯打击下,拼了命的想要与三卫军接触,然后放手厮杀,可每一次都在对方的齐射后兵锋顿挫,面对这种无休止的折磨,他们在进退两难的困境中苦苦前进。

      流贼几次与长枪兵接触,最终又在侧射火力的威胁下与三卫军漫长的战线拉开了距离。

      虽然看似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可李信并不轻松,甚至还面着临极大的压力。流贼不止安定门外一支,就在距离三卫军右翼以西数里的德胜门外还有一支未曾加入战团的流贼大军虎视眈眈。

      如果他们在两军势均力敌时向三卫军的侧翼起进攻,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也正因为此,海森堡的炮兵营破天荒的没有加入正面战线的战斗。

      他们被一分为二,安置于三卫军的左右两翼,以求流贼动突然袭击时以火炮造成巨大杀伤力,震慑力。然后再以第二战线变阵出战,以达到掩护侧翼的目的。

      但李信和三卫军是幸运的,无论德胜门外,还是东直门外的流贼均没有增援的意思。眼见对方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李信当机立断,左右两翼炮兵营不必蛰伏,调整炮口,以散弹交叉轰击战线前方流贼。

      炮兵的加入便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战斗只进行了半个时辰,安定门外进攻三卫军的流贼在强大火力打几下,终于溃散奔逃。

      李信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这是自三卫军成军以来,第一次在平原地带与敌军决战。而三卫军一向对军纪的严格要求,军纪是战斗力的保证的教条也在此次战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但是还有一点,在李信的心里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据朱梅所讲,投了流贼的吴三桂麾下有一支一到三千人或者更大规模的骑兵,据猜测,其主力当是原关宁铁骑,所向披靡。

      整场战斗中,李信都在等待它的出现,6九的骑兵营一直在战线侧后三翼游走,高度戒备,可到了战斗尾声,这支传说中的铁骑也没有出现。

      凡是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手握一支如此强大的骑兵都不可能放过这等攻击敌人侧翼的机会。可他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是极不符合常理的。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可再赏

      ³ÇÏ´óÕ½ËäÈ»½øÐеIJÒÁÒÖÁ¼«£¬µ«ÓÉÓÚÒ»Çж¼ÁýÕÖÔÚÏõÑÌÖ®ÖУ¬³ÇÉϵÄÖìÓɼì¸ÐÊܲ»µ½ÆäÖзֺÁµÄ¾ªÐ͝ÆÇ£¬Ö»ÊÇһζ½¹¼±µÄ¶¢×ųÇÏ£¬·ÂËÆÒª½«Å¨ÁÒµÄÏõÑÌ¿´´©Ò»°ã¡£¡é¡êȼ¡é¡êÎÄ¡é¡êС¡é¡ê˵£¬www.ran£×en.org

      朱由检诚然贵为皇帝,却极少登临大明京师的城墙,似眼前这般观战更是绝无仅有。他还注意到城门外关厢破败残缺的民居,显然早就废弃多日,这让他产生了一丝凄凉之感。在他记忆中,京师之繁华连城外关厢在白日里都要达到人声鼎沸的程度,而今却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形影相吊,何其悲凉。

      皇帝的心境毕竟与臣子不同,他切身的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痛心。就在朱由检黯然神伤之时,城下的战况似乎有了变化,阵阵炮声轰鸣起来,很快便能见到蚂蚁一般的流贼从白色浓重的硝烟中四散出来。

      “快看,快看,流贼好像败了!”

      不知是哪个大臣带头喊了一嗓子,众臣们此刻似乎也忘记了城上危险,纷纷上前把着女墙,伸脖子往外看去。

      °²¶¨ÃÅÍâµÄÁ÷Ôô¹ûÈ»ÊǰÜÁË£¬³ÇÉÏ»¶ÉùÀ×¶¯£¬ºÜ¿ì±ãÓÐÒ»ÃûÇàÅÛ¹ÙÔ±¼¤¶¯µÄ¹òµ¹Ôڵأ¬ÙéÙëµ½ÖìÓɼìÃæÇ°¡£

      “圣上天威赫赫,佑我大明将军得胜!”

      只见青袍官员以头叩地,咚咚作响,抬起头来已经泪流满面。

      朱由检看到臣下激动如此,心里却想,朕要前来观战时,也不见你站出来附和,如今李信大军旗开得胜,便蹦出来卖这便宜乖,真真是可恶。

      突然朱由检只觉得脚下一震,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顿时城头上碎石乱飞,竟不知从何处飞来两枚炮弹。朱由检不愧是皇帝,就算到了这等要命关头也强撑着皇帝的体面,仍旧扶着女墙兀自挺立。

      反观文武百官则趴了满地,有甚者更疯狂的往城下逃去,至于刚才激动的以头叩地的青袍官员早就不知所踪。只有京营提督方正化不顾自身,疾奔到朱由检面前,以身体护住了他。

      “万岁,快快随老奴下城,贼兵有红夷大炮!”

      这与趴了满地的大臣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朱由检冷笑一声,这些自幼熟读孔孟,自诩忠贞天下无双的大臣们,到了生死关头竟然还不如一个阉人。

      朱由检并没有跟随方正化下城,他是皇帝,岂能因为流贼放了一炮便吓的仓惶逃命。冷静下来的他开始在满地大臣中寻找自己的几位阁臣。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9 22: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