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12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田复珍眉头紧皱,忽而问道:“大帅可是还另有打算?”

      明朝中后期便已经有了称呼一镇总兵为大帅的惯例,现在李信虽然只是署理山西总兵,但是底下人却都已经纷纷改了称呼,称其为“大帅”了。

      李信当然还有后招,他行债券不仅仅是瞄准了几大晋商,而是瞄准了山西大同所有人。也可以说是为他行钱币,做一次预演,当然,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兑换债券。第一,他李信所代表的三卫总兵府要在山西树立去绝对的威望与信誉。第二,还要抛出足够多的好处,以达到吸纳钱款的目的。

      就在李信于代州城搞的如火如荼之时,刘国能亦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好消息,他听罢斥候的禀报,一连大笑了三声。

      “天助我闯军,天助我闯军也!”

      原来,竟是攻击平阳府的左良玉大军突然爆了鼠疫,顿时战斗力尽失,被过天星打的大败,狼狈逃窜回济源不说,更是连脚都站不住,此时此刻已经被赶过了黄河。现在河南省在黄河北岸的两个府已经尽在他刘国能掌握之中。

      ÓÉ´ËÒ»À´£¬ÐÿڵĴó¾ü±ãûÓбØÒª¼ÌÐøÍ£×¤¹ÛÍû¡£

      ¡°´«ÁîÐÿڴó¾üÁ¢¼´¿ª°Î±±ÉÏ£¡¡±

      不过,这个命令刚刚出了刘国能的口,便有人跳出来阻止。刘国能细看之下,竟是他代之为上宾的那个官府师爷刘文起。这个人不简单,据说乃是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他得了此人便如获至宝,极为器重!

      立即恭敬的问道:

      “先生请讲,可有不妥之处?”

      “自是大大的不妥!”

      “哦?如何不妥还请先生教我!”

      刘国能听刘文起说起不妥来,便极为重视,便要细听这位能人的高见。

      “闯王容禀,明朝气数未绝,我军北上本就极为不智。以文起之见,当在一战得胜之时,有上中两策!”

      “愿闻其详?”

      “上策,一战获胜,便以偏师袭击明朝京师,闯王则带领大军南渡黄河,占据关中,封闭潼关。一面以崤函之固抵抗明军。一面屯田生产,静待时机成熟,出兵中原袭取天下!”

      “下策呢?”

      ÁõÎÄÆðÒ»ÞÛò¢ÏºúÐë¡£

      “陕西不保则继续南下入川,以蜀道之险难凭做百万甲士抵挡明军......”

      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心开花

      对于刘文起的上中两策,刘国能沉默不语,他能感觉到,在这位能人的心目中,恐怕自己执意北上伐明当就是下策了。燃文小说(wWw.RanWen.org)但是,如今大军已经如箭在弦上,岂能容他半路松劲,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能打也得打,不能打还得打。

      刘文起满怀期待的等候着闯王刘国能的下文,却迟迟不见他有回应,情知自己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说起来他现在也是死心塌地跟着刘国能,若不是闯军攻城,今年秋天便会因为杀妻一案而被秋后处斩了。这刘国能也不知是从哪里听说了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便稀里糊涂的封为天人。

      而这刘文起肚子里也的确有点干货,既然阴差阳错再世为人,便决定一心一意的辅佐刘国能,万一造反成功,说不定还能混个开国功臣当一当,也未可知。但是,他也能清楚的感知,明王朝气数尚存,当不会如此灭亡,只有立足根本,打一场拖延战,慢慢的将明朝这个垂垂老矣行将就木的老东西耗死才是上上之策。

      奈何刘国能急功近利,似乎已经被眼前虚妄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恰逢吴山击败晋王参军,太原府西北的几个州县卫所望风而降,时至此时,整个山西行省除了北边的大同府,以及南边的潞安府,几乎已经尽在闯军之手。

      刘文起见刘国能还在沉默,便起身匍跪余地,以头叩地,声色俱悲。

      “闯王三思,文起所言句句肺腑,正值左良玉糟了瘟疫,新败南逃,能征善战者如洪孙之辈又都远在京师,若是现在以优势兵力南下,必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关中、蜀中当尽为我闯军所有。”

      眼见刘文起如此激动,刘国能再不能装作不闻不问,赶忙起身将之扶起,长叹一声。

      “先生不知孤的困难啊!给先生交个实底,所谓十万大军不过都是临时由流民拼凑的乌合之众,打顺风仗可以,若是失了士气,一夜之间就可以土崩瓦解。大军南渡,难就难在如何向他们交代啊……”

      刘文起焉能不知流贼的所谓几十万大军都是些什么货色。

      “壮士断腕便当如此,岂能瞻前顾后?”

      声疾色催,刘国能面上闪过一抹尴尬,这等于是说他在婆婆妈妈,但是他随即又苦笑,事实的确如此。

      “不若由过天星兄弟入河南,兵进川陕!”

      “闯王切莫如此!”

      刘文起重新坐定在椅子上的【创建和谐家园】又重新弹了起来,连忙摆手阻止。

      “此事焉能假手于人?”

      现在山西闯军之中,成份也极是复杂,是由【创建和谐家园】纠合到一起所组成。其中最强大的一股便是刘国能,其次便是北上的黑煞神,但是代州一战后不知所踪,所以现在只剩下两股。那最后一股则是一直在山西南部徘徊的过天星,此人与刘国能的关系也一直是若即若离,若是由他先占了关中蜀地,难免不另生枝节。

      “这,这……”

      刘国能还是不甘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明早就不得民心,否则,先生所教之口号一打出来,焉能有如云百姓附和?”王侯将相这句话是年前吴山投靠之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有了他的启,在加上年后在军事上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使他才逐渐有了取朱明而代之的心思。

      “闯王当真决意伐明?”

      刘国能重重点头,刘文起一拍大腿,“也罢!若是北上伐明便不能在意一城一池得失,若代州仍久攻不破,此战必然又将无功而返。我闯军当绕开它,直杀紫荆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此言一出如拨云见日,刘国能眼中闪过了一丝兴奋之神色,“既然先生认为北上可行,不如孤亲自领兵,以壮大军士气,如何?”

      “不可,闯王需当坐镇太原,若有变故,才可从容应对!”

      听到反对,就像在意料之中一样,刘国能也不坚持,而是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下。

      “就依先生,孤坐镇太原!”

      ……

      “甚?说甚?左总兵兵败?”

      贺人龙嗓门大的惊人,但声音里却一丝忧虑都没有,反倒是充满了欣喜之意。

      “是,据说左总兵大营遭了瘟疫,被流贼打散了,现在已经过了黄河,应是往开封去了。”

      “哈……”

      堂中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贺人龙的这一声则显得极为突兀,许是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收敛心神。

      “杨相,姓左的不听调遣,如今惨败是咎由自取,不如,不如……”

      杨嗣昌一抬手,示意贺人龙不必继续说下去,此人一撅腚,他就能猜出此人要拉什么屎。左良玉固然是咎由自取,但收拾他却不能由自己出手。

      ¡°±¨£¡Âº°²ÉòÍõÐÅʹÇó¼û£¡¡±

      这个时候,沈王居然也来凑热闹了。沈王虽然在大明朝上百藩王之中名不见经传,但是在这次流贼的扫荡中,却展示了过人的本事。他居然就保住了潞安府,而且还纠结了大部分明军溃兵,为之所用。也正是有了沈王的牵制,流贼过天星的大军才被牢牢牵制住,无法动作,杨嗣昌在大败之后才有了在真定从容整军的机会。

      沈王的意图很简单,他听说左良玉大军土崩瓦解之后,顿时就陷入了恐慌之中,他明白,没了左良玉明军的威慑,潞安府必然就会成为流贼攻击的要目标。

      若是一般人面对这种几乎四面楚歌的境地,走才是上策。但沈王便表现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在恐慌之下不但不逃跑,反而决定主动进攻。

      “进攻太原?”

      对这种极为大胆的策略,贺人龙大感惊讶。

      “回大人,我家王爷说了,流贼主力大军已经北上去了代州,过天星大军又忙着追赶左良玉,没准现在都过了黄河。太原空虚,正是我们偷袭的大好时机,否则机会稍纵即逝,等流贼缓过来,不但潞安府难保,就连井陉恐怕……”

      贺人龙对此大不以为然,与那沈王信使激辩起来。最终,杨嗣昌阻止了二人,随之又长叹一声:“特使勿怪,贺总兵急脾气。还请特使转告沈王,不是杨某不出兵,实在是已有战略制定在先,而潞安府又无险可守,流贼势大,又流动性极强,追剿不如围堵,不若沈王移驾真定……”

      总之,杨嗣昌就是一句话,你可以来,但我不能去。当然,他直到沈王绝不会来,大乱之时,沈王干冒身家性命如此,必然是有所图。他一个地方的小藩王,所图者为何,自是昭然若揭。所以,杨嗣昌不理会沈王的请求,也不怕他去皇帝面前告自己一个见死不救之罪。恰恰相反,恐怕皇帝知道了,亦不会因此而治罪……

      好不容易将失望至极的沈王信使打走了,贺人龙倒有点担心起来。

      “沈王若是去御前告状恐怕对杨相不利……”

      “哼!任他去告!不论是谁,十面张网的策略不能动摇,记住,流贼二字,流在先,贼在后。只要从流字下手,所谓贼也就不足为惧了!”

      “末将愚钝,末将认的字不多,只知道杨相指到哪,末将就打到哪!”

      这一番表态让杨嗣昌很是舒坦,点点头,又似自言自语道:“现在除了十面张网,还要多上一个中心开花……”

      “中心开花?”

      面对贺人龙的疑问,杨嗣昌居然耐心的解释起来,“十面网已经张好,流贼困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此时若是将一支孤军深入其中,想必能搅出一大片浑水来。”

      “杨相说的是……”贺人龙便似突然开了窍一般,突然笑的有几分猥琐和邪恶。虽然嘴上没说出来,心下却一片了然,杨相说的孤军自然是李信。

      当天,一骑快马出了真定疾驰北上。

      ……

      大明天子朱由检已经是第三次接到三卫军监军高时明的密信,这回更是让他心情大好。

      “朕果然没看错他,朕果然没看错他……”

      朱由检一直重复着这句话,侍立于一旁的王承恩知道,皇帝这个他既是指李信,也是指高时明,看来高时明在攀高位只是迟早之事,想到此处不由一阵恶寒。

      “你说说,这一回朕该赏他什么?”

      王承恩明白,这个他是指李信,但是他却不能回答,只好连连告罪。

      “奴才愚钝,奴才愚钝!”

      宦官王承恩的装糊涂并没有影响朱由检的好心情,却又改了封赏的主意。

      ¡°àÅ£¬ëÞÕâ»ØÒªÔÜ×Å£¬Ò»²¢·âÉÍ£¬Ê¡µÄÄÚ¸óµÄÀϼһïÃÇñøÔë¡£µ±³õ£¬¾ÍÊÇÄÇЩÈËñøÔ룬²îµãº¦µÄëÞʹʧһԱæç½«£¡¡±Ò»Ïëµ½ÐÜ¿ªÔª¸æ×´Ò»Ê£¬ËûµÄÐÄÀï¾ÍÓм¸·Ö²»Êæ·þ¡£

      殿外小太监突然蹑手蹑脚的进了来,迈着急促而又细碎的步子来到王承恩面前,递上一个方匣。

      “王公,真定杨相的急报!”

      朱由检心情大好之下,直接让小太监将急报递上来,展开看了几眼,先是重重的哼了几声,直到末尾脸上竟又浮起笑意。

      “好一个十面张网,中心开花!”

      第二百三十七章 掷弹兵营

      ÖìÓɼì¶ÔÑîËòý¡°Ê®ÃæÕÅÍø£¬ÖÐÐÄ¿ª»¨¡±µÄ²ßÂÔ´óÒÔÎªÉÆ£¬Ò»Á¬ÓÖ½ÐÁËÊýÉùºÃ£¬ÓÌ×Ô¾õµÃ²»Âú×㣬ÆðÉíÔÚ´óµîÖ®ÖÐÀ´»ØõâÁ˼¸²½¡£¡Ç¡Êȼ¡Ç¡ÊÎġǡÊС¡Ç¡Ê˵£¬www.ranwen.org

      “着人将杨卿之意转与李信,告诉她,这也是朕的意思,务必使他全力配合。”

      王承恩连声称诺,随即躬身退了出去,着手安排此事。皇帝对高李的器重溢于言表,这让他内心里沉甸甸的。就实而言王承恩是极不希望高时明得势的,并且在这宫中不希望高时明得势的人大有人在。这倒不是他嫉贤妒能,而是高时明为人太过嚣张跋扈,一旦此人得势,他们这一帮向来与之不对付的内宦,想必日子都不会好过。

      但是,唯独王承恩此人与众不同,他即便不希望高时明得势,但仍旧不会从中作梗,凡事顺其自然便了,安排了得力之人,连夜八百里加急送往代州。

      前一阵子京师中人心惶惶,听说流贼就要破紫荆关,大有马上就要兵临城下的架势。可自从杨嗣昌派了朱总兵北上增加紫荆关防务,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代州大捷的消息又翩然而至,一时之间此前那种黑云催城的紧张气息居然一扫而空,整个京师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安逸。

      不论是官场朝堂之上,还是民间瓦肆之中都一派乐观情绪,杨阁老那是什么人物,那是皇帝身边的柱石,是大明朝的擎天脊梁,有他在量那些流贼也翻不了天去。再说,还有个李将军,去岁击败流贼亦出力甚多,据说在山西也打的风生水起。大明朝就是不缺将帅之才,那些宵小不自量力,早晚都没好下场。

      随着一骑飞出京师,有好事者指指点点,纷纷揣测着,皇帝陛下这回要动真格的了,定是让那杨阁老十面出兵围剿,将那些个乱臣贼子斩尽杀绝。

      与此同时,黄妸带着李信的嘱托与一行人亦离开代州,北上三卫,目标是阳和卫。此行目的是说服其他商社购买三卫总兵行的债券,说白了就是变向借钱。但若是寻常借钱,别说其他家,就连她黄家只凭客观而论,都不会出这个钱的。但是她此行却是带着李信开出的灵丹妙药,自是不愁商社们不拿钱,所虑者竟是还有其他。

      看着黄妸逐渐消失的背影,李信转过身去将一直跟在他左右的张石头叫了过来。

      “石头过来,连日来忙的脚打后脑勺,一直没细问你高阳一战后的经历,现在得了空,来来,好好说说!”

      张石头听闻李信出任三卫总兵还是年后的事了,由于他避难的小村子消息闭塞的很,是以知道的晚了也不奇怪。出了正月以后他便开始北上去投李信。他走的就是紫荆关一路,原本是到不了代州的。但是,张石头却十分倒霉,刚出了关口便听到了山西闹鼠疫的消息。

      就在张石头犹豫是否躲过了这一阵再行赶路之时,紫荆关竟然便封了关,许出不许进。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正所谓倒霉起来喝水都塞牙,进了灵丘地界竟被一伙灾民裹挟了,直奔代州而去。

      之后几经磨难张石头都挺了过来,谁知又赶上流贼攻城,正好城中大商募集民壮便报名参加了民壮。由于在高阳一战的经验,他很快就引起了大商黄家二公子的注意,一番深谈之下,他如实相告曾在李信麾下冲过民壮,竟更得器重,直接被任命为民壮教习,直接对黄家大公子负责。

      听了张石头的经历,李信亦是阵阵唏嘘,张石头的确是他的左膀右臂,当初若是有他在,初进镇虏卫之时也不至于那么捉襟见肘。

      “回来吧,三卫军第四营营官的位置还给你留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6 04: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