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贼》-第1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早已经精疲力竭的守军们,以为是流贼弄来了大炮,准备决一死战之时,却现远处河滩处的明军战旗。

      “看!是明军!”

      一个声音激动而又颤抖。军卒们强撑起已经透支过不知道多少回的身体,举目远眺,果真是明军,可紧接着人们的心又悬了起来,上万流贼正潮水一般的冲向背靠大河的几千明军。双方兵力明显不成正比,很多人都是一声长叹,将头别了开去,已经不忍再看!

      “是,是李教习来了!二公子快来看,是李教习……”

      这声音充满了兴奋,一个络腮胡汉子欣喜的请黄妸上前观看。知道黄妸女儿身份的人不多,平日里为了方便她仍旧以二公子的身份协助父亲兄长处理商社事宜,这次守城自然也少不了她。

      黄妸顺着那汉子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战旗之上绣着一个李字,难道真的是他来了么?

      “二公子看那火枪横队,大明官军除了教习,再没人用这种阵形……”

      听他如此说,黄妸这才注意到明军的显眼之处,于千军万马之中居然还横平竖直的保持着阵形的完整,她虽然冰雪聪明却也参不透这种用来好看的整齐队形于战事有多大的帮助,但既然是心上人摆出的战阵,总归应是利害至极的吧!

      不知是何原因,与所有人的担忧不同,黄妸对陷入重围之中的李信似乎信心十足,双手亦因为关注而紧握成了拳头,恨不得自己也披上一身甲胄与他并肩作战。

      黄妸于官商两道一直如鱼得水,却极疏于战阵,于此时半点忙也帮不上。

      “张教习可否整军出城去接应……”

      这话她问完之后,便情知不可能。张教习,也就是那络腮胡须汉子却自信满满的答道:“二公子且在城上观战,流贼虽然势众却都是些乌合之众,以教习军阵,破贼只是迟早!”

      对此,黄妸不由得暗暗撇嘴,若在外人听来便是实打实的吹牛皮,可听到她耳朵里心中竟是说不出的欢喜。一个冷冷的声音不合时宜的插入,又将黄妸从胡思乱想中拉了回来。

      “队伍齐整有甚用,还不是花架子,贼兵一冲就得散掉……”

      说话之人正是黄妸的大哥黄胜,此番守城之战便由他一力指挥,没料到竟然硬生生的在流贼大军的重重包围下挺了过来。贼兵初来之时势头迅猛,在城上放眼竟看不到尽头,直到旬日之前,城外流贼开始分兵南下,代州城防的压力这才大大减轻下来,否则还真不知道能否守到今日。

      “大哥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你怎知李,李将军非败不可!”

      黄胜叹了口气,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却仍旧冷冰冰。

      “你当大哥不希望他取胜么?”

      “快看,贼兵开始冲击了!”城上的军卒开始大呼小叫,虽然无力出城助战,他们内心当众却是希望这股明军一定要撑住,撑下去,说不定就会有奇迹出现!

      郭见,双方已经接驳在一起,流贼冲击之势似乎为之一滞,初时黄妸以为是错觉,可那络腮胡须汉子却兴奋的指着战场,让她去看。

      “教习此阵高明,比当初在高阳之时,战斗力更加强悍!”

      黄妸迷惑不解,黄胜则不以为然,牛皮不是如此吹的吧,心中如此向,嘴上却没说出来,现在这代州城上,有谁不希望唯一的这支明军获胜呢?

      他们终于现了一点门道,只见蚂蚁一般的流贼阵前的贼兵似乎如割韭菜,一茬一茬的倒下,而三卫军的阵形也果如那络腮胡须汉子所言那般,由始至终他们都稳稳的保持着横平竖直的阵形。

      “奇怪呢,流贼便似争先恐后去送死一般,如何倒像中了奇怪的咒语?”

      黄妸对这种情形大为奇怪。络腮胡须汉子见状便比划着一一做出解释。

      “二公子细看,三卫军战阵由长枪兵与火枪兵二种组成,看那两个突出部位,顶尖处的长枪兵必然是全军最精锐的长枪兵,他们肩负着将来攻之敌分向两侧的作用……”

      黄氏兄妹听的聚精会神,两侧军卒则不论听得懂与否,都连连点头。

      “再看那两个突出部的长枪兵之后,那是火枪兵,三排一队,分别可以射击被分流后贼兵的侧翼,配合战阵底部的主力,以达到对贼兵最大之杀伤效果。”

      其实道理与高阳城改造后的效果大同小异,区别是由士兵取代了城墙的角色!但是黄家兄妹却不同,他们头一次看到仗居然还可以如此打,也算开眼了。

      轰!轰!轰!

      哑火有一阵的大炮终于再度齐,由于贼兵冲的太近,又太密集,每一炮下去必然有十数到数十人受伤死亡。这让城上的所有守军们大觉痛快,本来悬着的心竟似开始松动,有逐渐回落的迹象,或许老天真的开始眷顾他们了,援军说不定就能打一次以少胜多的大仗呢!

      紧接着流贼又动了一次比之前规模更大的冲击,黄胜颓然叹气。

      “完了……”

      仅仅说了两个字便不再说下去,大伙却心知肚明,这位黄家大公子都不看好,难道真的没取胜的希望了么?

      黄妸身体前倾,对大哥的言论不以为然,只有络腮胡须汉子极为坚定。

      “流贼攻势越大越猛,败退的便越快!”

      这话说的号没道理,人多势众何时都成了取败之道?明显是不附和常识的说法,黄胜冷哼两声。

      “区区教习,何处来的自信?”

      他倒不是希望贼兵获胜,只是对络腮胡须汉子言之凿凿的自信有些看不惯,终究是大少爷脾气上来了。

      “大公子若不信,耐心观战便是!”

      络腮胡须汉子声音显然也是不善,连日来替他们黄家训练守城之兵,这位大少爷没少颐指气使,他都念在一切以大局为重的份上忍了,这回他对李信出言不逊,却是真真不能忍的!

      黄妸亦是对他这位坏脾气的大哥多有责备,所有人都希望援军取胜,他却偏偏与之唱反调,还嫌代州城上的士气不够低迷么?代州城有他这种坏脾气的主将,能守到今日,也是个奇迹了!

      “快看!援军好像顶不住了!”

      此言一出,尽皆哗然!黄妸赶忙望过去,果真原本齐整的真像似乎分成了数段,前后参差,不知是何种原因所导致。就连络腮胡须汉子都歪着头思考着三卫军出现如此情形的原因。

      “咦?援军是在整体后撤吗?”

      原来,这数段阵形变化之后,两军之间竟然又出现了空隙,先前如割酒菜一般的场景再次出现,这一番变化直如戏法一样,让城上观战的守军们一时间不得其解。

      就连嘴硬的黄胜都在心底里暗暗佩服,这个李信用兵看来要比传说中还要利害呢,怪不得小妹如此看重此人,想到此处又无意中瞥见黄妸关切的目光,心中不由得一动,自家这小妹莫不是看上了人家向以身相许吧?

      “贼兵撤了,贼兵撤了!”

      守军之中忽然暴起了阵阵欢呼之声,眼看着城下的流贼开始后撤,不对,应当是溃退才对……

      三卫军危机立解,但是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却大为出乎城上众人的意料。竟然有条不紊的追击上去,每前进几步还停下来进行一轮齐射。

      上万失去了冲击目标开始向回折返之后,调度失灵,行动也不再协调,开始互相拥挤踩踏,即便是溃退,度也并不比走快多少。这就给了三卫军以火枪骑射射杀流贼的机会,直如排队枪毙一般,有那么一瞬间竟然成了单方面的射杀!再加上远近射程不同的大炮,一枚枚开花弹砸入乱军之中,都如在这即将崩溃的骆驼上放了一根稻草。

      络腮胡须汉子右手猛然一拍女墙,“教习这回以少胜多,打的漂亮!”

      “教习?”

      黄胜突然注意到络腮胡须的用语,觉得有异。黄妸忙替他打圆场,将话题支应过去,招募张石头一事,整个代州城中只有他一人知晓,就连他这大哥还被蒙在鼓中呢。现在商社内部对李信的感官并不好,若是知晓张石头的真实身份,必然不会用他,所以也只好出此下策。

      黄胜岂是那么好糊弄的刚想仔细追问,却听城下忽然便如起了海啸,大批的流贼竟然开始四散奔逃,整个攻城大军,顷刻间竟然有了瓦解的趋势。这简直令人太不可思议了,他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上来,此战究竟是李信所部战斗力强悍,还是贼军开始走背字了……

      城下,溃兵乱纷纷一片,城上的守军们则如看了一场大戏,胜利来的如此不真实,他们竟都久久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得就了。

      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信升官

      Çê¿ÌÖ®¼ä£¬Å̾áÓÚ´úÖݳÇÍâ°ëÔÂÓÐÓàµÄÁ÷Ôô´ó¾üÍÁ±ÀÍ߽⣬³ÇÉϵĻÆÊ¤Ä¿µÉ¿Ú´ôµÄ¿´×ųÇϵÄÀ£±ø£¬ÕâÈçºÎ¿ÉÄÜ£¬ËûÃÇ·ÑÁ˾ÅÅ£¶þ»¢Ö®Á¦²Å¿°¿°¶¥×¡µÄÁ÷Ôô¾ÍÈç´ËÇáËɵı»ÄǸö½ÐÀîÐÅµÄ¼Ò»ï¸ø´ò°ÜÁË¡£¡Ç¡Êȼ¡Ç¡ÊÎġǡÊС¡Ç¡Ê˵£¬www.ranwen.org¶øÇÒ¾ÍÔÚ֮ǰ²»¾Ã£¬Ëû»¹»³×Ų»ÎÞ±¯ÃõµÄÄ¿¹âÈ¥¿´´ý³ÇÍâÄÇÊýǧÃ÷¾ü£¬Ë­Öª²»¹ýÊǼ¸¸öʱ³½µÄ¹¦·ò£¬ÓÅÁÓÖ®ÊÆ¾¹È»¶¸¶øÄæ×ª¡£

      尽管此刻的黄胜怀着深深的不可思议与难以置信,但他们终究是得救了,在经过短暂的愣怔之后,他终于醒悟过来,代州之战结束了,并且是以他们坚持到底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久久绷紧的神经骤然间放松,整个人竟然站立不稳,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了地上。

      “开城,快开城,迎三卫军入城!”

      “大哥不可!”

      黄妸竟然出言阻止黄胜遣人迎接三卫军入城,黄胜大惑不解。

      “为何?”

      “大哥如何忘了,城中鼠疫死伤甚众,万一,万一让这些军卒染了此病,他们又拿甚去作战?”

      听罢,黄胜哈哈大笑,自己这个小妹何曾这般谨慎扭捏过,但说的也有道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刚想点头同意,却心念一转,面色一板道:

      “如此不妥,人家刚刚为了代州血战一场连大门都不让进,咱们岂能这般无礼?不行,得进,必须得进!”

      黄胜一贯独断,决定的事不容反驳质疑,黄妸一跺脚。

      “大战之时事当从权,李兄岂会如大哥一般斤斤计较……”

      说到此处,却突然顿住,她从黄胜略带戏虐的眼神中现了一些端倪,也是关心则乱,才让他戏弄了。

      再看城下三卫军,虽然将流贼大军击溃,但受限于人数较少,以及方阵呈横队时行动缓慢不便追击,只能做到将仍在负隅顽抗的贼兵击溃,而若想进一步大规模的杀伤敌军,只能交由6九的骑兵去完成。

      结果几次大战之后,以往作为战斗主力的骑兵,在三卫军中地位居然日渐山河,逐渐沦为收拾残局的二线部队。6九为此曾找过李信数次,但都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带着骑兵做起了拾漏补遗的差事。

      这股子火骑兵们憋的久了杀起溃兵来便撒起欢,敞开了折腾,凭借着骑兵马队的度优势,在个股流贼溃兵中,反复的冲击,如耙子犁地一般,只以冲击力击杀逃窜之敌。

      以三百之数反复纵横于上万溃兵之间,竟如入无人之地,三卫军方阵则趁势徐徐前进,将不及逃窜之流贼一律射杀。有彻底失去抵抗意志的贼兵见官军大神威,便纷纷扔下武器跪倒在地,投降求饶。

      李信置身于方阵之中,使士兵们高喊,令投降的贼兵躲向两边,不要挡了大军去路,否则一概格杀!于是,又见大片人如被巨龙劈开的水面闪向三卫军方阵两侧。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三卫军士兵喊着嘹亮的口号,踏着整齐的步伐,如泰山压顶般向前碾压,任何敢于阻挡之人都将被无情的碾碎。

      城上,黄胜不由得一阵唏嘘,他自认为在代州守城之战中,自家组织招募的这些临时民壮也算是可圈可点,但与城外的三卫军相比,简直判若云泥,不值一提。

      Õâ·Ý¸ÒÓÚÍòǧµÐ¾üÖ®ÖÐ×ݺáÞããØµÄ°ÔÆøÓëÆøÊÆ£¬Ëû»¹ÊÇÍ·Ò»´ÎÁì½Ì¡£

      天黑之前,战斗彻底结束,两万余流贼大军土崩瓦解,三卫军毙敌两千,俘虏竟达八千之多。这些俘虏一多半是由骑兵反复冲击之后,在面临方阵攻击之下失去抵抗意志而投降的。

      监军高时明战斗时一般都是与辅兵一起,由专人保护,等到大事一定便大摇大摆的出来,指点江山。按照他的意思,这些俘虏不分老幼当一概处决。而且不管三卫军还是代州城中的头头脑脑们,包括黄胜在内,都或多或少的对这种想法表示支持。

      原因很简单,代州守军与三卫军加起来也没有这些俘虏人数多,若想有效控制这些人不仅需要大批的人力,还要拿出本就不充裕的粮食来养活他们。尤其是在这种南部流贼主力大军不知何时会杀到的情形下,留下他们更加的让人不安。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俘虏就等同于没有任何意义的包袱,除掉便轻松无比,皆大欢喜了。

      但这却遭到了李信的极力反对,他宁可分出本就不多的军粮来接济溃兵们。

      三卫军内部,随着频频取得胜利,李信的威望日渐上升,已经逐渐有一言九鼎的趋势,只有高时明扯着公鸭嗓子执意要求李信下令将这些人处决。

      在李信的极力反对下,高时明甚至已经妥协退让。

      “既然如此,不如将他们就地遣散,也好过咱们出钱出粮养活他们!”

      结果李信还是不同意,“高公此意何异于将这些人又拱手交还给流贼?”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李将军倒是给咱家说说,怎么能行?别忘了,咱家可是三卫军的监军!”

      气急之下,高时明拿自己监军的身份来压李信,监军是拥有最终否决权的,若是他硬不配合,按照规矩李信的决定也将得不到通过。但是,现在早就不是天启年间的时候,这是崇祯十二年,天下大乱已久,朝廷对地方文武,尤其是没有礼教约束的武人已经渐渐失去了约束力,这也是崇祯为什么频频任命宦官为一军总监,甚至干脆令宦官独领一军的原因。

      李信的态度软了下来,虽然高时明贪生怕死,性格也不饶人喜欢,但这数月下来合作也算愉快,有此人的谅解,三卫军做起事来也事半功倍。所以,他可不打算与之撕破脸,争论可也,将人往死理得罪可不行,只好一一做解释。

      “高公明鉴,经过鼠疫与流贼的双重浩劫,山西人口必将遭到重创,这些人虽然从贼,却也是为了一口饭吃,将来平定山西以后,留下他们还能用作复兴的种子……”

      岂止高时明一翻三角眼,冷笑道:“李信,你一个武人只管打仗杀人便是!如何?打算起地方父母的差事来了……”

      这一番话说的不可谓不重,言下之意竟是说你李信究竟有什么非分之想。话也没办法继续说下去,总之高时明翻来覆去就是两个字“不行!”

      两个人僵在当场之时,代州城却城门打开,黄胜兄妹,以及张石头一干人出城相迎。说巧不巧,北方亦来了一支马队,大明旗帜迎风招展。

      还是高时明眼尖,待瞅清了之后失声道:“是朝廷传旨的钦差!”骤然间,他也顾不得与李信斗气,立即命自己的随从上前相迎去。

      如此,大家伙也只好于原地等着,黄妸悄悄来到李信身边,轻轻一捅他胳膊。李信转头只瞧见她俏然一笑,刚想打招呼,黄妸却朝远处努努嘴……

      竟是由北方而来的马队疾驰而至,个个俱是一身风尘,显然是赶路已久。

      “哪位是三卫总兵李信李将军?”

      还没等李信开口,当先一名宦官便开口问道。

      “李信在此!”

      众人纷纷闪开,李信立于当场便被凸显出来。那太监似长出一口气,赶紧下马上前,似老友般笑道:“可算找到了,咱家这身子都跑瘦了两圈,万岁有旨意下来,恭喜贺喜将军。”

      大伙纷纷愕然,时人对太监存在偏见,都巴不得避而远之,这厮一见面就恭喜,究竟是福是祸?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6 00: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