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王首辅》-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赵允昨晚和好友费采长谈,自然知道徐晋的遭遇和身世,幼失怙恃,无依无靠,卖田立志科举取士有什么错?方兴生这老匹夫也不知听信了什么馋言,如此良才美玉送上门也不要!

      “承蒙赵教习厚爱,学生自是愿意的,只不过方教习那里……”

      徐晋自然十万个愿意选赵梦阳了,那方兴生迂腐古板,偏听偏信,脾气还那么暴躁,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了,察其言观其行,做人就这水平,可见学问也不会高得到哪里。

      当然,徐晋不能爽快地答应赵梦阳,毕竟郭夫子给自己推荐的是方兴生,若是轻易改弦易师,会被人诟病,尽管是方老头先拒绝自己。

      赵梦阳对徐晋的表现更加满意了,受了如此羞辱还能沉得住气,摆手道:“你不用管那老匹夫,费子和昨晚向我举荐过你,那费子和就是你的举荐人了!”

      亦乐堂内其他教习本来都在看热闹,闻言不禁微微动容,因为大家都知赵教习口中的费子和,乃费阁老的亲弟弟,他本人也是两榜进士出身,而且官至翰林侍讲(从五品),他竟然亲自推荐徐晋,如此看来方兴生这次是走眼了。

      “那……学生听从赵师安排,不过此事还是要向方教习说明,免得引起误会!”徐晋恭谨地道,虽然对方老头很不爽,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赵梦阳微笑道:“为师倒不及你考虑得周全,嗯,此事我会跟方兴生说明。徐晋,虽然费子和与费阁老都对你赞誉有加,不过规矩不能废,入学考核还是必须的。”

      徐晋点头道:“赵师请出题!”

      “嗯,你对对厉害,我便不出对子,也不考究你经义,这样吧,你即兴作诗一首如何?”赵梦阳微笑道。

      此言一出,亦乐堂内其他教习都神色各异,即兴作诗考的是才思敏捷,这比考究经义难多了,赵梦阳他就不怕那小子作不出来,丢了他好友的脸,毕竟人是他好友费采推荐的。

      赵梦阳当然有点担心,但他对费采和费阁老的眼光更有信心,更何况若是考得太容易了,怕被人说他故意放水,让徐晋当场作出一首诗来,以后方兴生想杯葛也无话可说。

      当然,赵梦阳自己也想瞧瞧,此子是不是确有真才实学。

      徐晋沉吟着来回踱了几步,脑瓜急转,赵教习这么给面子,自己当然不能掉链子,而且方老头那一出多少对自己的名声有些影响,所以自己必须“作”出一首佳作来消除这种不良的影响。

      徐晋来回踱步片刻,忽站定道:“有了!”

      赵梦阳欣然地道:“且吟来!”

      “学生初到信江书院,拾级而上,但见黄叶遍地,冬霜挂枝,忽见岩上一株翠竹迎风傲霜。现偶得小诗一首,请赵师点评!”徐晋说着缓缓吟道:“咬定青山不放松!”

      此句一出,亦乐堂内所有教习都不由眼前一亮,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徐晋把后世郑板桥著名的咏竹诗《竹石》吟完,顿时整个亦乐堂都静得落针可闻,不是因为这首诗不好,相反是因为太好了。

      在场一众教习至少也有秀才的功名,换而言之均是识货之人,诗作得好不好,自然一听便能分辨出来,徐晋这七言绝句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把竹子的坚韧顽强表现得淋漓尽致,绝对是传世的佳作。

      “好诗!”

      寂静过后是纷纷的喝彩之色,赵教习也是惊喜不已,虽然好友费采对徐晋十分赞誉,但毕竟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所以在赵梦阳看来,徐晋就算能即兴成诗,顶多也是泛泛之作,没想到他竟然一鸣惊人。

      不仅赵梦阳,堂内所有人都没料到,徐晋一个年未及冠的少年,竟能作出如此大气恢弘,铿锵有力的咏竹诗,正所谓以物言志,胸中没有幽壑绝对作不出来。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此两句足可流传后世!”赵教习激动之下当场挥毫录下这首诗,问道:“徐晋,此诗该用何题?”

      徐晋答道:“竹石!”

      赵教习在纸上写下诗的题目《竹石》,最后是一段小序:大明正德十二年腊月初七,上饶儒童徐晋进学小考即兴之作,此诗既出,满座皆惊,余大喜,录诗文于此。

      赵梦阳写完后,将毛笔往墨砚上一搁,哈哈笑道:“待会我便把此诗呈给山长,寻工匠刻碑立于那棵竹子下,自此我信江书院又多一景,为师亦沾些光,哈哈!”

      赵梦阳口中的山长即书院的老大,相当于现在学校的校长。

      徐晋不禁暗汗,又来,不要了吧!

      堂内其他教习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这可是留芳后世的好事啊,他们之中有人在书院教书十几年了,也没遇到这样的好事,徐晋这新学员入学第一天就能立碑刻字。

      不过妒忌也没用,谁叫人家作了首能传世的好诗,徐晋这小子以后想不出名都难了。

      然而徐晋却是有些后悔用了这首《竹石》,早知随便抄一首普普通通的,初来乍到,太高调可不是件好事。

      第25章 徐咬定

      赵教习录完诗,兴奋劲儿显然还没过,拍了拍徐晋的肩头,语重深长地道:“徐晋,为师从费子和那处得知,你幼失怙恃,孤苦无依,又被族兄欺凌,至使家徒四壁,生活无以为继。

      所以,此次卖掉祖田进县城,决心科举取士,将来重振家声,其志可嘉,其情可勉。但也不可急功近利,须知欲速则不达,腹中学问足,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谨记赵师教诲!”徐晋深深一揖,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赵教习此刻看似在教育自己,实则却是替自己化解之前方兴生骂自己的话。

      方老头之前在众目睽睽之下,骂自己目无尊长,出售祖田,不忠不孝,现在经赵教习这样一解释,自然便化解于无形了。

      果然,赵教习这样一说,亦乐堂内众教习对徐晋人品的看法都为之扭转,同时也明白徐晋为何小小年纪便能作出如铿锵有力,大气恢弘的咏竹诗来。

      徐晋自幼父母双亡,在逆境中不断磨砺,不正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真实写照吗?

      接下来,赵教习替徐晋登记了学籍,并补交了一个月的学费,徐晋的入学手续便算办完了,成为了信江书院的正式学员。

      从亦乐堂走出来,徐晋不禁长吁了一口气,虽然有些波节,但总算顺利入学,还顺便刷了名气。

      迈步在环境优雅的书院内,徐晋胸中突然有种豪情勃发。大明朝这个广阔的历史舞台正在面前徐徐展开,自己这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小蝴蝶,轻轻扇动一下翅膀便能改变历史,譬如刚才那首《竹石》,估计原作者郑板桥要哭晕在厕所里面了。

      新学员入学的第一节课是学礼,祭拜孔圣先师,这步骤是必不可省的,赵教习让门下的大【创建和谐家园】卫阳带领徐晋和费氏兄弟完成这步骤。

      【创建和谐家园】兄卫阳,字元正,年约二十岁,容貌俊逸,谈吐文雅,脾气十分温和的一个人,穿着一身玉色的襕衫,头戴儒巾,表明已经过了院试,获得了秀才的功名。

      卫阳带着费氏兄弟和徐晋祭拜完孔圣,便在礼乐堂讲授礼仪规矩,费氏兄弟出身书香世家,这方面自然什么都懂,只是走过场罢了,主要是徐晋要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教授完礼仪,卫阳便带着三人到处走走,熟悉书院的环境。

      信江书院仍沿用宋代的“三舍法”,分别是外舍、内舍和上舍,相当于现在中学的年级划分,但也是有区别的。

      刚入学的学员都安排在外舍,然后看每月考试的排名,成绩优异的可以升舍,成绩差的要降舍,也就是升降双轨机制,现在的中学可没有降级这么回事,成绩再差的学生也照样升学。

      信江书院占地面积极广,还没逛完便到中午吃饭时间了。

      卫阳笑着道:“诸位师弟,我们先去吃午膳,休息一会再继续吧,你们今天的功课就是游玩!”

      信江书院不仅向学员提供宿舍,还有专门的斋舍(食堂),不过吃饭是要另外给钱的,如果是上舍的学员则可以免费吃饭,譬如卫阳就是上舍的学员,每月考试都稳定在前三名,是个不折不扣的考霸。

      今早出门前,谢小婉特意给徐晋准备了盒饭,但现在有饭堂吃,自然是吃饭堂了,这也是同窗间联络感情的机会。于是徐晋便跟着卫阳等到了斋舍。

      卫阳的人缘显然极好,一路上遇到书院学员都纷纷和他打招呼。

      徐晋四人刚落座地,邻桌便有两人站起行过来,拱手道:“元正兄,打扰了!”

      卫阳忙站起来拱手还礼:“元浩兄!”

      徐晋眼中闪过一丝古怪,眼前这两位正是昨天在望江楼高谈阔论的几名书生之一,元浩兄和子玉兄。

      两位仁兄打量了徐晋和费氏兄弟一遍,拱手道:“想必这三位兄台便是新入学的学员了!”

      ¡°Ç¦É½ÏØ·Ñí®ÏÍ£¡¡±

      ¡°Ç¦É½ÏØ·Ñí®ÖУ¡¡±

      费氏兄弟站起来拱手还礼自我介绍,两位仁兄顿时肃然起敬,铅山县费家的名声很响,书香世家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徐晋刚想开口,那元浩兄便抢先道:“这位不必说,肯定就是徐咬定徐兄了!”

      徐晋愕了一下,徐咬定是什么鬼?

      卫阳哈哈笑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徐师弟,你现在可出名了!”

      徐晋不禁哭笑不得,原来是因为这个啊,才半天时间就传开了吗?

      现在可没有后世那般的信息高速传播路径,消息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有严重的滞后性,但徐晋那首诗是在亦乐堂当着众教习的面作的。

      而古代文人对佳作的热情超乎想象,这些教习上课时就迫不及待地把这首《竹石》拿出来和学生分享了,所以现在几乎整个学院的学员都听说了这首《竹石》,有好事者便给徐晋起了外号叫徐咬定。

      当然,这外号自是褒义的,譬如曹植七步成诗,别人便给他起了个外号“曹七步”,温庭筠写诗前喜欢双手互搓八下,于是外号叫“温八叉”。

      徐晋拱了拱手道:“惭愧!”

      那元浩兄名叫蔡岳,字元浩,而另一位子玉兄叫李英俊,字子玉。两人打完招呼又寒喧了几句便回到座位上。

      结果徐晋等人刚吃了几口饭,便又有人过来混脸熟了,无论是费家兄弟,还是新晋名人徐晋都值得结交。

      过来混脸熟的人络绎不绝,费懋中不禁打趣道:“咬定兄,我决定以后不跟你同桌,吃顿饭都不消停。”

      徐晋苦笑道:“能不能改成徐坚韧,或徐竹石,那样好听点!”

      众人不禁失笑起来!

      卫阳笑道:“差点忘记了一件事,明天就是腊月初八,放假一天,山长每年都会在后山的向晚亭举办消寒文会,届时徐师弟又可以一展诗才了。”

      “还是算了吧,我明天家里还有事!”徐晋连忙摇头,偶尔出下风头就算了,做人还是低调些好,更何况他正在琢磨赚钱途径,既然明天放假,正好在家捣搞一下,也顺便陪小婉那丫头逛逛街。

      费家兄弟一脸古怪,卫阳显然也是有些诧异,徐晋愕然问道:“你们这什么表情,必须参加的吗?”

      卫阳轻咳一声道:“那倒不是!”

      费懋贤提醒道:“徐师弟,你不是要参加明年的县试吗?这次消寒文会县尊大人也会参加!”

      徐晋不禁恍然大悟,县试的主考官正是上饶县令,考生们自然都想方设法在县尊面前混脸熟,刷一刷存在感,增加自己的印象分。

      明白了其中的窍妙,徐晋点头道:“原来如此,那我明天也参加吧!”

      卫阳不禁暗暗好笑,本以为这位徐师弟不好名,敢情是不懂其中的玄机。

      其实,古代文人很热衷举办各种文会诗会,一方面确是为了互相交流切磋,但更多的却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知名度,也就是所谓的“养望”,一个人的名望越大自然好处多多,正因为如此,文人们对各种文会趋之若鹜,争破头也要参加。

      众人吃完午饭后继续游书院,之后又到讲堂听了一节课,授课的正巧是那方教习,讲授的内容是《周易》。

      徐晋不得不承认,方兴生虽然为人迂腐脾气臭,但授课还是有几把涮子。

      书院申时末下学,费家兄弟也不住在书院,于是徐晋和费家兄弟结伴回城。

      自得知宁王朱宸濠在对付费家,徐晋本不打算和费家走得太近,免得引火烧身,但现在费家兄弟也在信江书院读书,低头不见抬头见,想躲也躲不掉,更何况今天能顺利入读信江书院,严格地说也是托了费家的关系,自己身上的费家烙印是抹不掉了。

      幸好,记忆中费家并没有在宁王造反这件事上倒下,而且以后费氏兄弟也是会中进士的,所以自己靠近费家应该没有性命之忧才对。

      徐晋回到住处,谢小婉那丫头已经煮好饭菜等着了,小脸喜孜孜的,似乎心情很好。

      “丫头,又捡到宝了?”徐晋好笑刮了一下谢小婉的鼻尖。

      谢小婉神秘兮兮地从枕头下摸出一只小布袋,叮叮当当地倒出十枚铜板,得意地道:“相公,我今天去帮别人洗衣服,赚了十文钱呢,原来城里人的钱这么好挣的!”

      徐晋抓起谢小婉满是霜裂的手,心疼地道:“天寒地冻的别出去找活干了,看你的手都裂成啥样了。”

      谢小婉心中一甜,柔声道:“相公,不干活哪挣得到钱,咱们现在住在城里,住的、用的、吃的全都要花钱,不干活哪行呢!”

      “赚钱的事相公会想办法,总之明天不准再去给别人洗衣服了!”

      谢小婉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哦了一声,暗忖:“相公不让洗那就不洗,大不了明天找其他活干就是!”

      “是不是想着找其他活干?”徐晋轻敲了一下谢小婉的额头,后者心虚地耷拉下小脑袋。

      徐晋好笑道:“明天买些羊肉、生姜、杞子和酱料回来,相公手把手教你怎么赚钱!”

      第26章 此之非凡

      腊月初八早上,徐晋推开屋门,顿觉寒风扑面如刀,小院外铺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粉状物,低头仔细一看,发现竟是雪屑,原来昨晚悄然下了一场小雪,难怪感觉特别冷。

      这是今冬上饶县下的第一场雪,也是徐晋来到明朝后,见到的第一场雪。

      小院中那棵蜡梅上冰棱倒挂,杏黄色的梅花傲雪怒放,幽香随着寒风扑鼻而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