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歌》-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便依先生吧,钱先生和周先生的意见呢?”

      自然是没问题,剩下的就是关于教材的拟定了,另着钱谦益编纂初萌读本,遴选简易字5百,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事、故,各取十句成册,特令文天祥、岑参、辛弃疾、岳武穆等词句入书。并赐名《初萌百句及半千文字》。

      这个义学令颁布之后,在京逗留的举子们立刻群情激昂,群众反映良好,毕竟多数是热血青年,全部是礼教学子,圣人门生。对于去艰苦的地方做开蒙的义举,还能在形式上过一把当官的瘾。实质上呢,考据优秀者,还可以大考的时候可以优先录用,不仅如此,户部还每名义师每月发一两银子做为工资,面子里子全有了,他们有什么不愿意的?

      至于说艰苦地方,这个时代的学子,都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觉悟。所以,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艰难生活,根本不在乎,在乎的是自己将来能教会多【创建和谐家园】孺老幼识得多少字。

      加上识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不先切身体察民间的疾苦,他们也提不出切实可行的好政策,自然没有升迁的机会。这才是触动体制改革的深意和根本,至于他们能否体察到小朱的良苦用心和深思远虑,就要靠时间来检验了。

      这件事对士林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时间天下称颂。甚至连言官们也对不能赐义师们九品官轶的待遇,表达了有限的愤慨。

      如果这个主意是钱谦益或者其他什么人出的,小朱估计连这有限的愤慨都不会有。温体仁难啊!

      所谓大考,就是指如果有底层官吏出现空缺时,吏部翻出历年积存的全部举子名录,从中选合乎眼缘的名字进行任用。有了义学考绩的制度,吏部官员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

      整个官僚系统,对于这个‘普及教育,最大限度降低文盲比例’的举措,赞赏有加,特意给小朱将来的尊号前加了文盛二字。呵!

      并且,毕自严还创造性的利用义学专款,在户部设立了‘义学库’,今后乡绅、官吏,都可以往这个库里捐银子,这些银子全用来给天下‘义师’发工资和补贴之用。这已经初步具备了后世‘基金’的模样了。

      等这件事情全票通过后,殿试的时间也到来了。

      不过金贸依然参加了殿试策问的考试,虽说依然惨不忍睹,但大家对他的勇气,也是赞赏有加。最后,还是在小朱的帮衬下,赏了他刻名国子监的荣耀,刻名国子监就算是有大功名的人了。

      状元郎依然是刘若宰,他的文章确实不错,加上小朱很欣赏他敢在会试中用两股做答,并且高中会元,这份才华和勇气还是要鼓励的。八股文现在虽已没落,但仍然是广大学子、考官用来衡量一个人才学的重要手段。比如对对子,对对联,就是因为八股中需要四对对联,才成为文人日常斗才的比较性技艺。八股要退出历史,但对联却永远的保留了下去。选刘若宰既是顺因潮流,也是在转告天下的士子,不要拘泥于八股之中,毕竟两股的状元都给你们点出来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榜眼和探花分别就是温、周二人的举荐。金声在策问中一力西学,合乎小朱的胃口。而如果金声也是一甲了,从政治平衡学上考虑,温体仁推荐的蔡辰恩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进了。

      要知道,在殿试前回答皇上的询问时,明确提及学子名字,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三名学子和皇上的这三位内阁重臣一定有着潜在的联系。在殿试之前,是完全公平的阅卷、评判。在会师之后,各位座师们,按惯例,是可以公开推荐滴。毕竟殿试只是一个排定名次的问题,考不考都基本是进士了。

      温体仁是小朱一力提拔的孤臣,适当给他一些助力也是应该的。只是这么一来,对于原本的榜眼、探花来说,似乎不太公平,但是实在想不起来,那两个人的名字了,只好作罢。

      发榜那天,京城着实热闹了一番,等小朱和群臣喝了酒之后回返后宫的时候,王承恩喜气洋洋的过来报喜。

      “皇上,皇后娘娘怕是有喜了!”

      靠,不会是愚人节吧?还好,今天已经是4月底了。

      “哦,好事啊!传太医了吗?”

      “没有,皇后传的是那个西洋教的神甫费力克斯。”

      “胡闹,那些个骗子的话也能当真?谁的主意?”

      “这,是懿安娘娘的旨意。”

      “罢了,赶紧叫那个番夷过到朕这边来,朕好好问问。”

      通盘一问,才知道,皇后这月的月信没到,那个费力克斯还算是个合格医生,也很谨慎,通过询问体症变化,做出了皇后怀孕判断。

      ‘呵呵,我的好皇后啊!您可算是有信儿了,好,好!’小朱心中高兴之余,也没忘了赏费力几十两银子就赶紧打发他走了。开玩笑,安胎、养胎的事宜,还是咱们中医有把握不是?

      “曹化淳,交待下去,再召费力,必须有朕的首肯方行,这些个番夷,还是小心些才是,明白吗?”

      “小的明白,小的明白,恭喜皇上!”

      胖曹最后的一嗓子,又把小朱吓了一跳!\');

      第六章:毛文龙

      皇后怀孕的消息,产生了四个连锁结果:

      1.百官对皇上真诚听从他们劝诫的态度,表示了过激的感动。他们建议:恢复田妃父亲田弘遇‘敬候’的世袭资格,以对田妃所受的委屈表示补偿。小朱表示欣然接受。

      2.百官建议皇上再添封几宫妃子,理由是,合乎天子威仪。但被小朱否了,因为小朱不忍伤礼贵妃的心。这是爱情,不是生孩子。他们不能理解是他们的事情,大明的几位先皇早做出过表率,只是他们刻意漠视而已。

      3.那个费力克斯教堂的香火旺盛了许多。为此,小朱不得不专门派曹化淳去宣口谕,招募【创建和谐家园】可以,甚至收纳教士也可以,但绝对不允许出现修女现象。这也是为他们好,万一再出现疑似范.西里克的事件,他们不被卸了骨头才怪。

      4.趁着文官、言官们高兴,小朱得到了他们的许可,可以领着阿萝、筱筠去怀柔一带,观摩徐光启他们研制的千里镜和火炮望山的成果。皇帝带着宠妃出城观礼,并且顺道游冶一番,不但得到文臣的首肯,连言官都没反对。这在大明官场,还是非常非常罕见的情形。能得到这个结果,证明大家对皇帝的看法是正面的,良性的。

      不过花开两朵,先说毛文龙这老小子。

      小朱年前就宣觐的东江总兵毛文龙,其实早到了,只是因为这几个月实在太忙,净是事儿。而且,按大明的规矩,边将入觐,要在北京城外候着,非旨不得入京。大家一忙活又把老毛忘了个干净,害的这老小子,在怀柔工部兵器司的督造局一呆就是40多天。

      他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命运起来,前两天还上了一个折子:“臣一介末弁,孤处天涯,曲直生死唯命是从,岂敢哓哓取憎?实是文臣误国非臣误国,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这番话包含了多少悲愤又有多少无奈。小朱是难以理清楚的,最开始宣他觐见的时候,还真是有替袁崇焕杀了他的想法,免得将来搞的老袁和自己,两君臣掰面儿,留个大恶名在历史上。

      但看到毛文龙的这份奏章,小朱开始的想法又变得动摇起来。开始还有一个想法,即便不杀老毛,也要给他换个地方当官,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在接到这个折子后发生变化。小朱是没脾气了,连忙把孙承宗叫来,跟他商量一下关于老毛的事情,孙承宗的回答倒是直接:

      “毛文龙原本国之干城。怎奈几年来功勋渐著,气焰愈嚣且张,骄横跋扈,军纪【创建和谐家园】,不杀亦应惩也。”

      重臣都了解皇上,不愿意大开杀戒,轻易不会乱杀人。但孙承宗依然这么汇报,小朱对毛文龙的想法又反复起来。

      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随后,小朱在内阁上提出了毛文龙的问题,但事先声明,任何意见,绝对不可以外泄。

      众臣中,温体仁和钱谦益倒是表现的很豁达,二人的语调惊人一致。这在小朱看来的确是奇事一桩。

      因为钱、温二人素来不是很和,明确的矛盾没有,但小冲突不断。前两天,湖广等地都发生【创建和谐家园】舞弊的案件,小朱提出发布一条:‘复外吏久任及举保连坐之法,禁有司私派’的法令,白话来说,就是如果官员出事,当初谁举荐的,谁负责任。这当然是先和温体仁商量过的。

      但就因为先跟刘鸿训和温体仁商量过,钱谦益竟然发动言官和多数文官,开始了新一轮的弹劾温体仁行动。搞的小朱这下不来台,其中还有个逗留京师准备去西南当义师的举子,竟然上书指责‘改革国家过于急切,什么重病需用缓药之类’的话。并且公开指出‘为治内腑,而任用佞臣恶肱,不外隐患换了个形式罢了’,这番言论,其实就是直接将矛头指向温体仁。

      后来在小朱少见的发怒之后,那个举子乖乖的当义师去了,百官弹劾的风波也逐渐平息,而小朱那条法令也暂停颁布。

      可见温钱二人的矛盾有多深。

      但就是这么两个冤家,竟然都认为毛文龙可留,小朱就不得不又重新审视自己手下的这位东江总兵毛文龙了。

      这个僵局,直到福建巡抚熊文灿的上书,才出现曙光。

      熊文灿到任后,像模像样的派兵追剿过沿海的海匪。要不说我大明官员多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呢,大小海匪竟然被短期内给剿杀的七七八八,其中只有郑芝龙的家底厚实,没动摇根本,

      熊文灿也因为之前的旨意,刻意对郑芝龙的船队放宽一些,集中精力把其余的小海盗给抓了个差不多。

      郑芝龙呢,也投桃报李,如果捕获了熊文灿手下的一些军官士兵和战船,全好吃好喝的招待一番,然后再给送回来。

      熊文灿见到这个情况,感觉郑芝龙的确有心招安,就连忙上表,述说了一番招抚的好处、可能性。希望朝廷尽快给个意见出来。

      内阁接到这个消息后,很兴奋,海患一解决,也是他们的功绩不是?于是纷纷同意。但小朱却看到了另外的一面。

      “众卿家,郑芝龙的海船在我大明军队序列中,可算是首屈一指的了。那将来招抚之后,其水军力量,有谁能抗衡啊?”

      “臣等愚钝。”

      呵呵,你们看的不远,不是你们的错,而是历史局限性造成的。小朱心中这么想,表面则诱导他们。

      “维今之计,只有在北洋附近,尽快打造与郑家海军一摸一样的水军出来,才可以避免他郑芝龙将来独霸海域的可能。”

      群臣这才明白,力量的相互制衡恰恰是中国历代帝王的治国之术。不能轻易让任何一支军事或政治力量单独做大,这可是事关国家稳定的大计。

      于是,唯一拥有规模效应的战舰船队,并且对海事很有实战经验的毛文龙,就出现在全体内阁的面前。

      钱谦益这回算是抢在温体仁前面出主意了:

      “皇上,臣想,可以山东威海卫,北直隶天津卫,辽东的东江卫这三卫为根据,以毛文龙的船队为基础,成立北洋水师。郑芝龙则为南洋水师,两相制衡,再以荣名笼络此二人,同为国效力。”说完,老钱还有意无意的瞧了一眼温体仁。

      但是小朱对老钱起的名字很感冒。

      “北洋?不行,不行,这个名字实在太不吉利了。不过钱先生的方略还是很好的,很好的。就是这个名字,怎么听怎么倒霉的感觉。”

      “难道皇上的意思是北方属水?南方属火?可水军同这两行,似乎并无冲克啊?”这个时候,钱谦益倒也老实,竟跟这儿探讨起五行来了。汗!

      “皇上,钱相,臣想,北洋、南洋从名字上,就致两家水师于针锋相对之境地,隔阂从名字上就展现出来,恐怕不妥,不如令择新名才好。”

      温体仁悠然的缓言说到。

      “这个嘛…也对,朕的想法就是这个意思。”没法子,有些事情哪能跟他们解释的太清楚了,温体仁这么理解也算一个理由吧。

      “不如毛氏水军的名字叫镇海,郑芝龙的水军就叫福海吧。”

      老钱反映也很快,呵呵!

      于是,镇海舰队和福海舰队,就在君臣之间通过下来,尽管这两支舰队只有半个影子。

      钱谦益书画俱佳,还设计出了两家的徽标,镇海舰队采用‘八夏(趴蝮)戏水’为船旗。福海舰队采用五彩锦鲤为船旗。因为八夏是龙的九子之一而非龙;锦鲤跃过龙门才化龙,这二物均是吉兽,近龙而不是龙。其中的寓意,估计老毛和老郑都能想明白其中关键的。

      趁热打铁,小朱又开始了‘商量些事情’的把戏。

      “朕想发旨意,准许毛文龙皮岛为据,东接朝鲜,西占辽土,背扩岛链,收纳流民,建造船舰,着山东威海卫主理收购境内商家,以丝、棉、茶、瓷等物,出海东瀛与朝鲜,换取白银、粮食等物。毛文龙之水军,可往来朝鲜、东瀛及山东沿海,行护卫通商便利,收取海商税银,行护卫之责,凡有船只,每次往返均交货值的两成作为利钱。

      这个利钱,威海卫提留五分份利,毛文龙提留1成五分份利,商家取两成五分,剩余五成,一成归内帑,四成归户部。除威海卫与商家提留份利,皆由毛文龙协理。另着都察院、户部、兵部各选派主事官员3名分赴威海卫、毛文龙所部督办此事。”

      这么罗嗦一大堆,其实就是让毛文龙有甜头可拿,不至于将来再从袁崇焕那里领取饷银,也就可以避免“议饷诱杀”的悲剧上演,既然要留毛文龙制约郑芝龙,自然要想法子保他了。更何况还有类同关税的海事银子可拿,何乐而不为之?呵呵!

      大明海岸万里,海事早开,偏偏国家一直没有介入,即使有介入的,也是每船100两银子的‘关税’。这个基数是不能令小朱满意的。

      因为有皇商的底子和经验在,加上现在的这些朝臣、重臣,都在几家皇商那里有股份,知道这海事的获利有多大,如果国家能借用两家海军的力量,把外洋商船的事情搞定,这可是无本却万利的大好事。

      温体仁和毕自严听到小朱的分赃比例后,眼睛都绿了。其余大臣也都很是欣喜的样子。

      因为小朱说的很清楚,陆地上的事情全归皇商管理,两家海军的职责就是做护卫舰使用,这样,不会触及皇商的获利水平,还名正言顺的得到一笔海关关税,这时候,大明和海外的贸易,全是顺差,搞的银子都快不值钱了。

      有了这两支海事银子的计议,前两天毕自严上书想把广宁及蓟镇塞外蒙古诸部的年赏给革去的想法,小朱也和群臣一起给否了,蒙古诸部的年赏,虽说属于打水漂的性质,但是小朱还不想这么快就把蒙古人推到后金的怀抱中,无非就是花钱买平安嘛。

      有钱、温二人在,小朱的各项政策始终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毛文龙只负责东瀛、朝鲜和辽东,其余的海域,包括南洋、西洋,全归郑家。

      东瀛那里,是用货物换取大量白银。然后到朝鲜购买粮食,国内的灾情越来越重,四处购买粮食是必要的。郑家也会用白银去安南等地购买粮食。蒙古那边,照例发给钱粮,只是要对方不得与后金相勾连,虽说没用,但张嘴三分利,不说白不说。

      至于辽东,就拼命倾销奢侈消费品过去,要么换取白银,要么换取药材、毛皮、黄金和珍珠。反正是什么东西能让后金人颓废,就卖什么过去,并且借着在海上的势力,严格禁止西洋人过去,好在海陆两线,同时构筑技术封锁的壁垒。既然基调定下来了,毛文龙也就可以接见了。

      既然接见,就要找个好地方,因为心情好了嘛,于是,小朱借着去怀柔观摩新式大炮的机会,领着礼贵妃阿萝,和一班文武群臣去了怀柔。在那里,他们要顺便把暂居此地的毛文龙给接见了。\');

      第七章:光启炮,西礼镜,礼花弹。

      这次来观炮,毕自严也来了,这小子现在最高兴了,恩许令的银子,现在已经积累到4000万两白银的巨额数字,尽管差不多到尽头,后续增加的数量将极其有限。但足够他花个四、五年的了,加上他对于皇商和即将开征的海关银,有着充分的理解和信心,所以,他身上开始长肉了。

      范.西里克研究出来的千里镜,仍然是单筒望远镜。因为水琉璃的试制成功,成本被大大降低,一架千里镜,合银只有五两。足够大面积的普及军队了。

      毛文龙在小朱身边正拿着千里镜望来望去,爱不释手,赞不绝口,他现在也很放松。皇上带一大帮子文臣过来,还有宠妃!深谙政事的他便已经猜出来,他老毛没啥事情了。

      小朱这边,早早就提出来接见人家,后来又拖着不见,好容易见上面了,总不能不带点见面礼。赐毛文龙穆字金刀,总督威海、天津、东江海事,镇海水师都督,左都督,领兵部侍郎。还有那个海关银子的诏书,他竟然没乐晕过去,小朱还真佩服他。

      毛文龙长得挺精神,因为同是进士出身(万历23年进士),很有儒将风采。他别的赏赐没太在意,唯独对‘穆字金刀’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态度。穆刀现在在辽东军队里,名声很大,徐光启和孙承宗的建议,完全得到印证。这种刀锋利、轻便、坚韧、用途多。

      大家也都知道,穆刀的形制完全是‘穆字金刀’的小一号版本。所以,如今所有的武将都以得到真正的‘穆字金刀’为荣,他也不例外,而且他还是大明将领中第一个得到的,这份荣耀,是他想也想不到的。

      眼见毛文龙的事情顺利解决,小朱也就细心研究起范.西里克制作的火炮望山了。

      说起来,这个火炮瞄准仪,还真复杂。

      一共三部分组称,分别为:1.井字形状的标尺一把,上面刻着图案,听徐光启解释,是怕炮兵们不认识字。横坐标刻着“梅、兰、竹、菊、牡丹、莲、百合、日、月、星。”十种图案。取十天干的数字。纵坐标刻着十二生肖的图案。这个井字形的标尺可以装卸,因为现在的火炮发射时,震动太大,为了防止标尺损坏,每次瞄准后,可以拆卸后再开火。即便损坏,这样的标尺造价也便宜,每门火炮基本都能配上多把。

      2.新式火炮的下面,装有起落装置,尾部前后刻着纵横两条标线,炮身抬起后,前后两条标线,分别对应前后的纵横坐标。产生不同仰角,用来瞄准不同距离和方位的战略目标。

      3.最关键的数据计算装置,范.西里克设计的瞄准镜。通过拉杆来校对目标,目标在镜子里全清晰后,可以观察子镜上标记在什么位置上,得出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出前后左右目标方位的标尺数据。因此,这个镜子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

      比如手持镜盒的‘校炮兵’瞄准好目标后,高声喊出:“梅花、兔子,莲花、猪。”

      那么‘标炮兵’立刻上前把标尺安放在炮身的右侧或者左侧(两边通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3: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