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锦绣》-第7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老福王朱常洵在北京的时候,身边有位绰号“胎里红”的小太监叫卢九德,在朱常洵离京就藩后,他一路高升,到了崇祯朝,已经屡屡监军,节制过左良玉、曹文诏、黄得功、刘良佐、陈永福等悍将,也与农民军连番大战过,曾任总督京营太监,现在正好是守备凤阳的监军太监。

      作为宫中旧人,他当然知道多年前那朝中宫里的一系列故事,譬如“争国本”,他也很清楚眼前这位故主之子,现任的福王朱由崧是当前最有资格的皇帝候选人。

      而征战沙场多年的经历,更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

      ËùÒÔËûÔڵõ½¸£ÍõÖìÓÉáµÄÊéÐźó£¬ÂíÉϾÍÈ¥ÕÒÀ´ÁËÓ²µÀÀí¡ª¡ªÇ¹¸Ñ×Ó¡£

      后来弘光朝四大镇中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镇,虽然此刻隶属总督马士英麾下,但也多曾是卢九德的监下将领,大家是一条战壕里并肩作战出生入死过的亲密战友。

      因此当卢九德对高杰等人一摊牌,亮出福王朱由崧的书信,说明要拥立福王做定策功臣的计划后,这些在明朝历来被知识分子臭老九压制的武将马上知道,他们出头的日子就要到了,而且这场富贵之大,是他们做梦都没想过的。

      至于另外一镇山东总兵刘泽清,在开始时虽然曾一度附和东林势力的意见,支持拥立潞王,但这时一看自己兵力远远不敌拥福王的三镇,遂马上见风使舵也表示效忠福王了。

      马士英和史可法达成交易后兴高采烈的回到凤阳,谁知道他一进城,却骇然发现自己手下的大将和部队云集城内外,且已经清一色地倒向了福王朱由崧。

      马士英也是个官场老油条,他很清楚形势至此,自己已经没有其他路好走,只能顺势倒向福王朱由崧,不然的话,别说什么仕途,只怕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因此他马上附盟,与卢九德及诸镇总兵一起在凤阳皇陵前盟誓拥立福王,顺水推舟地做了文臣中的头号定策功臣。

      ÖÁ´Ë£¬¸£ÍõÖìÓÉáµǻù´óÊÂÒѶ¨ÁË¡£

      在凤阳“拥福王事件”成为定局后,马士英率军五万,在四月二十日来到淮安,接上朱由崧赶往南京。

      朱宏三一行没有跟着马士英他们一起走,毕竟朱宏三一大家子,实在跟不上大军的速度。所以和朱由崧约定在南京相见。

      等到马士英接上朱由崧南下,朱宏三一行慢慢悠悠的在四月二十二日启程,顺着运河接着走。

      朱宏三一行经过宝应、高邮,一路走一路玩,直到五月初五才到达扬州。在这座千年重镇停留了三天,朱宏【创建和谐家园】着冯若舒走遍了扬州城里城外的风景名胜,才出发奔往丹徒,在这里运河就连接上长江了。

      朱宏三的船队这时逆江而上,在五月初十终于到达了六朝古都,南京。

      朱宏三让船队停在外金川门,自己带着冯若舒和大家顺着外金川大街进入金川门,进入南京。

      找个地方住下后,冯若舒去拜访了几个老朋友,什么沈犹龙、阮大铖之流,晚上才回来。

      回来后冯若舒找到朱宏三告诉他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五月初三福王就任监国,定在五月十五就要登基。还有就是朱由崧要封朱宏三为王,封地具体在那还没定,冯若舒内定位户部尚书。

      看到冯若舒飘飘然的神态,朱宏三说道:“要不舅父大人留下来?”冯若舒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他说:“现在那帮东林搅屎棍都把我当成马士英的人,留在这肯定没好果子吃。我还是和你去广东吧。”

      朱宏三问道:“还一个坏消息呢?”

      冯若舒说道:“也不能说是坏消息,朝里很多人还说是好消息,那就是伪顺皇帝李自成在一片石被满清大败,听说李自成已经退回北京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山海关

      听到冯若舒轻描淡写的说出一片石三个字,朱宏三知道历史虽然有变动,但是大方向还是没有变,该要来的还是要来。

      一片石大战是满清入关前汉民族最后一次抵抗,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再没有一次和满清精锐面对面的死磕过。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一边忙着打各位大臣板子让他们交钱,一边派出使者招降山海关的吴三桂。

      历史上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朱宏三觉着根本就是放屁。

      以吴三桂反复无常的小人性格那能把一个女人放在心上,后来他老爹吴襄被李自成砍头也没看吴三桂冲冠一怒过,原因很简单。

      李自成给的条件不够,当时招降的使者来往山海关和北京三次。每次吴三桂都答应的好好的,一等使者走了就变卦,然后乘机在涨点要求。

      在吴三桂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要求下,李自成决定还是军事解决这个无赖。

      至于李自成带的人马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有说二十万的,十万的,八万的。朱宏三相信十万人总是有的。

      李自成这十万人中有六万是老营部队,都是打过很多仗的老兵了,战斗力一点不次于明朝精锐关宁铁骑。

      吴三桂这边是三万关宁铁骑主力,加上一些乱码七糟的炮灰部队,大概人数在五万人左右。

      最后是满清一方面,崇祯十六年雄才大略的皇太极死了,满清这时还是部落酋长制度,老大一死这帮兄弟差点没动刀子窝里反。

      Õâ¸öʱºò´óÓñ¶ùТׯ»ÊºóÁªºÏСÊå×Ó¶à¶ûÙòÓµÁ¢¸£ÁÙµ±ÉÏÁ˻ʵۡ£µ«ÊǶà¶ûÙòÒ²Ö»ÊÇÔÝʱѹÏÂÀ´ÄÚ²¿Ã¬¶Ü¡£

      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多尔衮提出了一个占领大明的计划。用这个大馅饼让全体满清贵族上了他的战车。

      满清正处于一个王朝的上升期,干什么事都顺,就在这时传来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上吊的消息。

      比皇太极更加雄才大略的多尔衮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个机会,四月初九,多尔衮集结满蒙汉大军十余万离开沈阳南下。这十万人里面可是有六万号称满万不可敌八旗劲旅。

      四月十三日吴三桂知道李自成的十万人马来攻打他,吓的立刻写信给多尔衮,要求他们帮忙。

      但是多尔衮那里是这么好糊弄的,写信给吴三桂,要帮忙可以,剃头,听封。

      吴三桂还要耍那套无赖脾气,想能不能多要点好处。但是二十一日李自成来到山海关,吴三桂没办法带队出去开打。

      李自成的老营真是很厉害,对上关宁铁骑一点不弱于他们。可是说是压着吴三桂在打。

      这时李自成已经发现满清八旗到了山海关以外,由于从来没和满清打过仗,对八旗兵的战斗没有了解。

      李自成派出降将唐通带上两万投降明军绕过山海关去攻击满清八旗。

      唐通那里是满清八旗的对手,很轻易在一片石被击退。

      这时关内的吴三桂实在坚持不住了,没办法带领几个侍卫赶到一片石的满清大营跪见多尔衮,多尔衮提出了剃头、易服、将皇太极女儿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等条件。

      现在李自成都要打到门口了,吴三桂没办法全盘答应多尔衮的条件。

      看到吴三桂答应后,多尔衮命令自己的两个兄弟,最能打的多铎和阿济格带领全部六万八旗主力进入山海关。

      这大概也是八旗主力出动最多的一次,以后入关历次大战再也没有派出过六万纯八旗精兵。

      关里的李自成六万老营部队还不知道满清已经入关,认为消灭对面的明军后就胜利了。

      这时战场上突然刮起一阵风沙,等到风沙退后李自成部队发现对面换上了一群不认识的凶神恶煞的家伙。

      八旗兵没给李自成准备时间,风沙停后立刻发起冲锋,打头的正是各旗旗主的护卫亲兵,白甲兵,也称为巴牙喇。

      这帮家伙都是从小就善于骑射,然后挑选出来在加以训练,每个人都是满清的军事贵族,不事生产,一辈子都是以杀人为业。他们只在最主要的战斗中才投入使用。显然多尔衮要一战解决李自成部。

      这帮白甲兵每人都身穿三层重甲,里面是锁子甲,中间是棉甲,外面是重铁甲。当他们出现在李自成部队面前后李自成认出了这帮是满清八旗。

      但是这时已经晚了,八万八旗在三千白甲兵的带领发起冲锋。

      在女真重骑兵的冲击之下,以步兵为主的大顺军根本无从抵挡,而且体力之前也已经透支。

      本来山海关前狭小的战场,挤得满满都是人,被满清骑兵一冲,顿时战场为之一空,尸积如山,大量的人马被冲入海中淹死。自此,李自成的老营六万人全军覆灭。

      李自成见败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多尔衮命令吴三桂率军追击,自己随后慢慢跟上(女真的传统做法,炮灰顶上)。

      行至永平府范家店时,李自成决定将吴襄处斩。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又杀吴三桂家属三十四口。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李自成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前后仅四十二天。

      李自成这一战被满清打出了恐惧症,以后基本上看到不留头发的就逃跑。就这样一直跑到湖广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打死。

      大顺军的失败使得黄河以北再也没有一只成建制的部队能抵抗清军的进攻。清军如履平地一样占领北方大片国土。

      想到这朱宏三长叹一声,说道:“舅父大人,你们不担心满清占了大明江山吗?”

      冯若舒一呆,说道:“不能吧,他们才几万人?我想也能像前几年一样劫掠一番就退出关去。”

      朱宏三问道:“如果满清占了北京,并让全天下【创建和谐家园】剃头易服怎么办?”

      冯若舒站了起来怒道:“这怎么可能,如果这样我相信天下亿万【创建和谐家园】都会誓死抵抗的。”

      朱宏三想到:“是抵抗了,不过都被杀光了。留下的都是留辫子的顺民。”

      朱宏三没说什么,现在毕竟说这些还早,朱宏三岔开话题说道:“舅父大人都听他们说什么?”

      冯若舒说道:“除了马士英我又去看了阮大铖,这家伙还对我有成见,说话不阴不阳的。不过听说史可法要去扬州督师,阮大铖很有可能接任兵部尚书。”

      朱宏三问道:“东林党那边怎么说?”

      冯若舒说道:“他们这帮志大才疏的家伙,你说他们是搅屎棍真十分形象。他们现在没什么动作,姜曰广、高宏图、钱谦益都得了好位子。不过我看他们不可能放弃,所以我才要离开这个火坑。”

      朱宏三说道:“那舅父大人准备的怎么样了。”

      冯若舒说道:“走了一个和他们争权的还不高兴?马士英高宏图他们都答应我出任两广总督。”

      朱宏三说道:“这样还不行,要的太少,就好再弄几个知府来,这样咱们地盘才大,还有弄几个军职。”

      冯若舒说道:“要的太多吃像不好看,顶多就三个知府,一个总兵。”

      朱宏三骂道:“都他娘的什么时候了还管吃像不好看?”

      他想了想说道:“争取四个知府,广州府、南雄府、潮州府、和惠州府这四个。你这总督最好弄成两广督师。”

      督师要比总督大一点,总督只管军事,民事是布政司的事。督师就可以军民都管。

      冯若舒笑骂道:“混账,两广也不是战区,弄什么督师?”

      朱宏三心中说道:“不是战区,也快了。”

      冯若舒说道:“好吧,我尽量去争取,但是阮大铖那里我说不上话,最好你们马家的人去试试。”

      第一百三十六章 侯方域

      正在朱宏三和冯若舒商谈的时候,门外有人通报,说是侯方域求见冯若舒。

      冯若舒和侯方域的老爹侯恂是同年又是知己,侯方域知道冯若舒来到南京后立刻前来拜望。

      冯若舒让人请侯方域进来,看了看朱宏三说道:“主公不回避一下?”

      朱宏三正要看看自己的情敌什么样,这种时候那能走,说道:“我早就对江南四公子闻名已久,这回一定要看看。”

      冯若舒叹了口气说道:“那请主公听着就好了,不要惹事。”

      朱宏三笑道:“舅父大人真是小看了我,我是那样的人吗?”

      正在说话时候,门外进来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帅哥,中等身材,穿了一身淡青色长衫,真是长得温文儒雅。

      就是朱宏三也在心中说道:“真是个好皮囊,难怪李香君能看中他。”

      侯方域进来后先像坐在中间的冯若舒深鞠一躬,说道:“伯父在上,小侄侯方域有礼了。”

      冯若舒点点头,说道:“贤侄免礼吧。”

      侯方域坐定后看了看朱宏三说道:“伯父,这位仁兄眼生的很,是那位?”因为看到朱宏三只是穿着普通服装,没有穿士人衣服,侯方域很是纳闷。

      冯若舒笑道:“这位就是我外甥女婿,奉国中尉朱宏三。”

      冯若舒一说侯方域就知道了,就是娶那个嫁不出去的马大脚的家伙。

      想到这侯方域眼中不由得带出了鄙视。倒也是,在这帮士人眼中宗室就是混吃等死的种猪,朱宏三也肯定是找不到老婆才娶自己不要的马大脚。

      朱宏三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愣头青了,动不动就要杀人全家。所以对侯方域的鄙视也没放在心上。

      朱宏三反而站起来说道:“小三见过侯世兄。”

      看在冯若舒面子上,侯方域勉为其难的站起来拱拱手,话都没说一句就坐了下来。

      朱宏三看到侯方域这样对自己心里有点不高兴。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1: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