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锦绣》-第6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北京城吸取了北宋和南宋时期已经发展健全的城池建造经验,以砖石城墙为基础,箭楼、角楼、瓮城、敌台、闸楼、城壕等为依托,组成了平面和立体的综合防御体系,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防备最完善的都城之一。

      各种防御设施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从永乐建成后再也没被正面攻破过,不管是土木堡的时候,还是满清进关,还是后世八*国*联军进北京,还加上后世的北京和平解放。看来堡垒从来不是在外部攻破的,都是内部出现问题。

      边上马全不合时宜的说道:“东家,咱们进城吧。冯老爷府在内城棋盘大街甜水井胡同,咱们要从东便门进去,本来朝阳门最近的,但是现在流寇就要来了,朝阳门不开了。”

      朱宏三问道:“马全,马家铺子在哪?火枪都到了吗?”

      马全说道:“全都到了,都在马家铺子库房里。铺子距离冯府不远,当时二爷选址的时候就是要有个照应。”

      朱宏三说道:“好,你先回铺子准备好,我们可能要去取火枪。去冯府有冯福带路就好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冯府

      朱宏三安排好后带领人员赶奔东便门。

      朱宏三一行人是从官道来到北京的,应该外城的左安门进入最快。但是现在流寇就要来了,弄得北京全城人心惶惶。十三个城门全部关闭。只有东西便门才定时开放。

      朱宏三等接近北京,看到城墙并没什么人把守,朱宏三问道:“马全,不是流寇要来了吗?怎么没人站岗?”

      马全回头说道:“东家,现在北京城里闹瘟疫,死了很多人。外城几个胡同已经死绝了。我看这北京不用等流寇来了,自己就要死光了。”

      朱宏三在前世看到一篇帖子,说的是李自成一片石大败是因为军队在北京感染了鼠疫,要不以他四十万南征北战的军队怎么能败给满清。

      朱宏三认为这种说法不靠谱,败了就是败了,找那么些理由干什么?有本事冲到关外把大辫子全部杀光,那历史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后世朱宏三把这想法发到网站上,被一帮皇汉好顿喷,朱宏三一气之下发帖子大骂,弄得被禁言半个月。

      现在听到真有瘟疫,朱宏三怎能不感到震惊。朱宏三连忙传令自己人,进城后绝对不要喝生水,一定要烧开五分钟后在喝。还有吃饭前洗手,绝对不能和老鼠和病人接触。这样还不放心,命令马全进城后立刻制作二百个厚棉布口罩。

      通知完后大队人马已经来到北京城外,马全带路从外城经过,像东面的东便门赶去。

      来到外城一角的东便门,门口排起了大队进城和出城的人们,门口站着十几个半死不活的守军。

      出城的队伍一半是运死人的牛车,看到那些死人一个个淋巴结肿大,成黑紫色。朱宏三看到这样心凉了一半,看来这北京城里真的有瘟疫。还是死亡率最高的腺鼠疫,也就是欧洲色变的黑死病。

      朱宏三带人躲得远远的,等这帮运尸队走远后才敢进城。马全挤开人群,来到守门士兵门口,出示冯家的信物。士兵立刻赶开人群,放朱宏三一行进城。

      冯若舒现在是大理寺卿,相当于后世的检察院检察长,正经的九卿之一。在北京城位高权重,这帮守门士兵自然知道轻重。对这帮彪悍的家丁看也不看。

      进入东便门后就是北京外城。外城就是后世北京火车站南边的大片地区。后世这地方房价都是七八万一平,可是在明代还是大片的农田和荒地。皇家的天坛和先农坛建在外城。

      东便门距离崇文门大概三里,骑马很快就赶到了。崇文门外都是一片作坊,也就是后世的工业区。所以崇文门的税关那是全国闻名。不过朱宏三等有冯家的证明,很容易入关。

      进去就是正式的北京城了。朱宏三进城一看,到处关着门,唯一开门的就是棺材铺。这时候也就这地方生意好。

      朱宏三对朱宏义说:“大哥你领十个人,去商铺把火枪取来,咱们到冯家【创建和谐家园】。”

      朱宏义点点头带人和马全去了。

      冯府带着其他人来到甜水井胡同的冯府。冯府大门实在气派,门口两个石鼓,七级水磨石台阶,门口打扫的一尘不染。门口左边立着两个进士旗杆,证明老冯家出了两个进士。大门紧闭,门上一个好大的门匾,写着冯府。

      到地方冯府下马说道:“姑爷,请等一会儿,我去叫门。”说完走到侧门叫门。

      冯福喊道:“开门,我是冯福,谁在守门?”一会儿侧门打开,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孔,看到冯福说道:“爹,是你回来。”

      冯福说道:“小五,今天是你守门,快,让我进去禀告老爷,姑爷来了。”说完冯福走了进去。

      过了十多分钟,中门大开,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朱宏三面前深鞠一躬说道:“姑父在上,冯润有礼了。”

      看来这个是冯自用大哥家的儿子,听说在国子监读书。

      朱宏三上前搀扶起冯润说道:“都是自家人,舅父大人在家吗?”

      冯润说道:“祖父大人正在家中,请姑父进去说话。”

      朱宏三说道:“这些都是我带来的家丁,以后还有十一人来,他们去取火枪了。”

      听到火枪二字冯润眼皮跳了跳,说道:“姑父请进吧,我会安排众家丁住处的。”

      朱宏三跟着冯润进入冯府。冯若舒是大理寺卿,正三品的【创建和谐家园】。在往上就要入阁了。但是冯若舒当年读书成绩不好,没进入翰林院。所以现在三品已经是到头了。

      但是这也已经是人中龙凤了,不过进去后朱宏三发现家中可没有大门外有气魄。里面只是三成院子,大概十多间屋子。边上冯润说道:“姑父莫要笑话,祖父一直清贫,住的实在不好。”

      朱宏三知道冯润说的都是屁话,冯若舒在河南当了将近八年巡抚,还能穷?他家在成都上万亩良田都是老天给的?

      但是朱宏三知道这帮臭老九就这德行,一个个一肚子男盗女娼非要装的像圣人一样。正如他们穿的衣服一样,衣冠禽兽。不过这时衣冠禽兽可不是贬义词,可是实打实的褒义词,说明你又能力,能当官。

      朱宏三和冯润来到中堂,看到一个老者坐在正中。这个老者留着三绺胡须,穿着青衫。头戴一顶员外冠,坐在那不怒自威。

      朱宏三知道这是自己老婆便宜大舅冯若舒,连忙上前施礼说道:“舅父大人,小三来了。”

      冯若舒看了看眼前这个青年,这个就是二儿子说的光武刘秀?看着就是一个普通人。

      冯若舒其实已经接到二儿子冯自用的来信,知道他们去了广东,没给回信是因为老头发怒了。

      原因很简单,冯自用信上说因为时间紧急没去成都府接嫡母和大哥一家。冯老头混了一辈子官场,眼睛毛都是空的。

      冯老头知道冯自用的小心思。冯老二是小时候不受嫡母待见,亲娘还被弄死了。小时候就是姑母养大,对这个嫡母和大哥一直没什么感情。

      但是再怎么讨厌那也是嫡母和大哥,能忘了亲情吗?现在张献忠已经攻占了成都,看样子冯若舒在成都的家人也不保了。这样冯老头对冯自用能有好脸色才怪。

      冯老头哼了一声,说道:“那个孽子在广东过得可是快乐?怎么想起了我这个老不死的?”

      朱宏三一看冯若舒这样就知道什么原因。张嘴说道:“舅父大人,二表哥在广东很是开心。过年前有小婿做主刚娶了衡州知府徐大立的女儿当填房,小日子真是开心无比。”

      这一段话气的冯若舒好悬没背过气去,说道:“那你来干什么?说这些想气死老夫吗?”

      朱宏三说道:“二表哥说了,当儿子开心快活不管老爹死活让人看到不好,这在让小婿来接舅父大人,还和我说能接到最好,实在不行也不要强求。”

      这一段话气的冯若舒全身乱抖说不出话来,边上冯润说道:“我二叔真说了这不忠不孝之言?”

      看到冯若舒气成这样,朱宏三生怕他气死过去。接着说道:“舅父大人息怒,刚才都是我乱说的,二表哥知书达理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冯若舒怒道:“那你这小子说这些话干什么?拿老夫寻开心吗?”

      朱宏三说道:“舅父大人息怒,刚才进的屋里我看到舅父大人生气,怕怒气纠结肺腑,对舅父大人身体不利,这才说些混话让舅父大人的怒气发出来。小婿无礼了。”

      听到朱宏三这么一说,冯若舒哼了一声说道:“算你说的有道理,你说说为什么来吧。”

      第一百一十六章 说服

      朱宏三说道:“来接舅父大人去广东最主要的是二表哥想要让舅父大人颐养天年。第二点是二表哥现在是东莞县令,两广总督沈犹龙对二表哥很是不待见。想让舅父大人去给撑腰。”

      冯若舒眼一抬问道:“哦?沈犹龙不是和马国安交好吗?怎么还这样?”

      朱宏三信口雌黄的说道:“马明远二哥去找过沈犹龙,那个老家伙说了,马国安的家人好说,就是这个冯老阉党的儿子不行。还说要在三年后的考核中让二表哥评为下等,让他卷铺盖卷儿回家。”

      冯若舒听到有人提起自己当年不光彩的事,骂道:“这个老货,当年满天下督抚都要给魏阉修生祠,又不是我一个修的。他和马国安两人那时是言官,他们可以任意骂魏阉,老夫要任性行事湖南百姓怎么办?

      当年我都给他去过信解释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这老货还耿耿于怀。我现在就去广东骂这个老货。”

      冯若舒刚说完就反应过来,沈犹龙不能说这话,要真是讨厌自己也不能给儿子官职了。直接给马济远不是更好?毕竟马家哥俩都是进士。

      想到这冯若舒笑道:“你个小滑头,进屋就用话激我生气,然后再用沈老货挤兑我,想让我一怒之下和你去广东对不对?”

      朱宏三一愣,以前自己这招对付冯自用和马济远都好使,没想到对付冯老头不好使了。真是人老奸马老猾啊。

      朱宏三笑笑说道:“让舅父大人看出来了?”

      冯若舒说道:“说吧,到底要老夫去广东干什么?”

      朱宏三抬头看了看冯润。冯若舒说道:“没事,润儿家里的事都知道,但说无妨。”

      朱宏三点点头说道:“让舅父大人南下是我和明远二哥加上二表哥商量的。我们在广东没有根基。沈犹龙虽然照顾我们,但并是咱们自己人。所以想请舅父大人南下担任两广总督一职,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这一席话可是朱宏三的真话,冯老头也听出来了。冯老头沉吟半响说道:“老夫现在官职和总督到是平级,但是你们怎么能肯定沈老货一定会走呢?”

      朱宏三说道:“舅父大人知道流寇到哪了吗?”

      冯若舒身为九卿之一哪能不知道军情的,说道:“昨天军报说流寇在昌平。”

      朱宏三问道:“舅父大人看这个北京城能不能守住呢?”

      冯若舒一惊,他长期在北京当官,自然知道北京现在什么德行。昨天上朝的时候皇帝竟然说要去奉天殿完事,就是要去朱元璋的排位前【创建和谐家园】。皇帝都这样了下面的官员什么心态更别说了。

      不说其他人,就是冯若舒自己都有点动心,看架势大明王朝已经不行了。李自成就是下一个朱元璋。他要成事就要依靠自己这些读书人。冯若舒心里还打着从龙之臣的心思,这才没有辞官南下。

      但是这些要在北京当官才能知道,没想到南方来的这个小子也知道。

      冯若舒想了想问道:“贤婿你怎么看的?”

      朱宏三笑了笑说道:“大明王朝也就还有个十多天的寿命,我敢担保,现在城里的大臣已经有人去找李自成准备弄个从龙之功了。我还敢担保,李自成进京就是你们这帮大臣的死期,他不会用你们这帮前朝大臣的。

      还有,山海关的吴三桂也够李自成喝一壶的,弄不好关外的满清大辫子就要进关了,到时候大家一起剃头留辫子也不错。”

      朱宏三这一段笑嘻嘻的话给冯若舒的震撼可是太大了。冯若舒连忙问道:“你说李自成不会用我们?讲讲原因。”

      朱宏三说道:“舅父大人,人家李自成也是有自己班底的,要你们这帮内阁九卿干什么?还要你们当爹吗?重要官职肯定留着给自己人,舅父大人饱读诗书还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冯若舒点点头说道:“就算你说的有礼,但是满清入关这就不太可能了吧。”

      朱宏三说道:“那帮丘八可不管什么礼义廉耻,有利于他们自己的事亲娘老子都能买了。”朱宏三没有说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毕竟这事太耸人听闻。说准大方向别人会说你是大才,说准某个事件那只能是怪物了。

      冯若舒很是赞同朱宏三对丘八的评论。说道:“贤婿你说的都是猜测,满清入关还不能确定。”

      朱宏三说道:“可是眼前崇祯可就要倒霉了,舅父大人不为自己考虑难道不为了二表哥和冯润贤侄考虑吗?”

      冯若舒看了一眼朱宏三,问道:“你在南方发展怎么样了?”

      朱宏三知道要摆出自己实力了,连忙说道:“小婿在广东已经编练了精兵五万人(真能吹啊),上将百员。就是缺少文官,舅父大人去了广东就是小婿的第一文官,将来小婿成事后舅父大人就是首辅。”

      朱宏三知道对付这种老官僚说什么家国大义都是扯淡,还是官位票子来的把握,所以上来就把首辅的职位许了出去。

      还别说,冯若舒真有点心动,他今年六十七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年。其他都看淡了,就是这个首辅太让他心动。

      冯若舒当年学习不好,只考了二甲,没有进翰林院,正常是不能入阁的。但是眼前的这个朱宏三说要让自己当首辅,那怕就当一天,将来史书上中兴名臣之中自己也是第一位。

      想到这冯若舒全身发抖,这次不是气的,是激动的。但是理智告诉他还不能答应眼前这个小狐狸,因为现在崇祯还没死,自己答应他就是乱命,这可是要命的。

      想到这冯若舒问道:“现在皇帝还在,贤婿怎敢说这种大逆不道之言?”

      朱宏三心中骂道:“这老家伙刚才激动的差点没得中风,现在却说这话,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朱宏三说道:“那要是皇帝没能南下,或者太子也没能南下呢?”

      冯若舒说道:“那老夫就要奋起残生,也要辅佐一明主中兴大明。”

      朱宏三笑道:“小婿这次带来二百火【创建和谐家园】,各个都是精锐之士,这次来就是要保证皇帝和太子不能南下的。”

      冯若舒点点头说道:“大位不动,就证明天命还在,贤婿好之为之。润儿,带你姑父下去休息。”

      冯润带着朱宏三下去后由转了回来,问道:“祖父,这个朱宏三说的能成吗?”

      冯若舒看了看自己的嫡长孙,问道:“润儿,你看这个朱宏三怎么样?”

      冯润说道:“我看不怎么样,满嘴的阴谋诡计。不像是可托付的明主。”

      冯若舒暗自叹了口气,这个孙子和国子监那帮读书人待久了脑袋都愚了,这等乱世正是需要朱宏三这种厚黑之人。老二冯自用在信上都说明白了,这个朱宏三阴损毒辣,不择手段。有刘邦、刘备之才。

      现在这等乱世,为了家族能长久传下去,自然要找这样能成事的君主。那种宋襄公似的仁君是不能笑到最后的,当年和朱元璋争天下的张士诚可是一位仁义的军阀,可是后来怎么样?流氓朱元璋打败另一个流氓陈友谅之后反手就灭了张士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6: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