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日的朝会自然不欢而散,崇祯气的在桌子上手书大臣皆可杀也。
崇祯回到后宫想到现在国库里都能跑耗子,这帮大臣家里都有钱,要不让他们捐点钱。就下了一纸诏书,让在京的大臣捐款。
崇祯也怕大臣们不捐,找到自己的皇后,让他给国丈带去个话,让他做个榜样,先捐个几千两。
周皇后知道自己老爹什么德行,让太监给自己老爹送去五千两银子,让他老人家再填五千,弄个一万两捐出去好看,这想到这个周国丈真是可以。自己女儿的五千两吃了两千两,最后只捐出三千两。
至于其他的大臣也差不多,两个内阁大臣魏藻德和陈演。一个捐了一百两,一个在自己家门口贴上纸条出售。意思是现在没钱,但是我买房子也要给皇帝出钱。
北方的朝廷乱成这样,我们的朱宏三在南方却过得挺惬意。每天玩玩夫人,光光东莞城。
朱宏三对这个时代的城市实在深恶痛绝,没有上下水,男人到处大小便。晴天还好点,一下雨一脚污泥。
朱宏三穿越这个时候就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整治一下基础设施,毕竟在前世朱宏三就是干这个的。但是以前没有一点权力。
现在不同了,朱宏三已经有了一个县城,可以作为自己的试验田。正好东莞不大,先用来练手,成功了可以推广到所有占领区域去。
想到就做,朱宏三过完年后就带着朱宏义去了东莞县城,开始为期一周的考查,同时看看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在这个时代实现。
µÚÒ»°ÙÁãËÄÕ ¶«Ý¸Ò»ÈÕÓÎ
出得门来朱宏义问道带不带护卫。朱宏三想了想还是不带了,在自己地盘上应该没问题。今天主要是去暗访,带一堆护卫很多东西看不到。
二人出门骑上马往县城赶去。现在刚过完年,朱宏三给工厂定的是十六开工,但是当地传统要到二月才能开始工作。
在一路上还能看到很多过年的气氛,小孩疯跑着。这一个月大概是他们最快乐的时间,家里父母长辈心情很好,不会无缘无故打他们。过年还能吃上饺子,有的人家还能吃上肉。长辈有时候还能给个几文钱的压岁钱。
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玩着朱宏三想到自己女儿朱洛,女儿今年九岁了。一点儿女孩的样子都没有,天天不是打架就是斗殴。
她组建的童子营,里面都是自己手下的孩子,天天朱洛领着打狗骂鸡。在农庄里因为自己的关系也没人敢管,再加上马小芳这一个多月忙着准备过年,朱洛更是疯得没个样子。看来有空要管教管教她,毕竟九岁了,这个时代再有几年就要嫁人了。
朱家农庄距离县城十五里,中间是大片的农田。广东由于人口没有湖广南直隶那么稠密,加上庄稼一年两熟,完全能养活所有人。所以大片的土地种的是桑树和茶树这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张全礼的五千亩地就有四千亩是桑树。现在全都归了朱宏三,这些桑树出产的丝绸这半年来为朱宏三带来了大量的银子。
朱宏三问过冯自用,全东莞县种植桑树就有十几万顷土地。这是一笔大生意,朱宏三已经让马济远去安排商会的事了,不知道弄得怎么样了。
现在道路两边已经有蚕农开始收拾桑树了,现在是正月,到三月蚕宝宝就要上树了。蚕农是一帮比佃户还要累得一群人。
朱宏三走在官道上,现在正是广东的好天气。这几天万里无云,太阳挂在半空。天气不冷不热,气温能有十【创建和谐家园】度。因为北方的冷空气南下,驱赶了从海上来的潮湿的空气。这几天空气十分干爽,没有五六月份的湿热。
朱宏三看到官道上已经开始有人出行了,应该是行商。什么时代商人都是逐利的,过年的时候每家人都有点小钱,所以现在各个村庄里面都是货郎,卖一些针头线脑,小孩吃的小吃糖丸什么的。
朱宏三自己的农庄现在有常住人口一万多人,已经快要赶上县城了。里面已经开始发展出来一条商业街。加上朱宏三对自己的工人一向大方,红包工钱都给的足足的,所以今年过年的时候每户都能过个好年,连带着这些货郎也赚了不少。
朱宏三二人走了一个时辰,来到东莞县城门前。广东地处华南,这二百年基本上没有什么战火。加上当年老朱打仗的时候都在湖广和南直隶一代。
所以当年的高筑墙政策广东并没有实行。现在东莞县城还是南宋时筑的城墙。经过快四百年了,墙砖大部分脱落,露出了里面的夯土。
城门也和朱宏三见过的武昌、长沙的高大城墙不一样,高有三米,上面也没有垛口,不知是风化了还是当年就是没建。
门口守门的守军看到二人骑着高头大马,腰上还挎着刀,也没敢问这二人。朱宏三二人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了县城。
进得县城后朱宏义问道:“是不是先去县衙找冯自用?”
朱宏三摇了摇头,说道:“今天就咱俩看一看,不找任何人。”
朱宏义点点头不说话了。
进城后朱宏三下马,把马拴在城门口一家客栈门口,给了伙计一两银子让他看马,并给马弄点草料。
接下来朱宏三二人顺着大街开始闲逛。
东莞没有武昌县人口多,商铺也不密集。毕竟武昌县紧邻着长江和武昌府这个大城。东莞离广州府足足有六十里路,再加上还要绕过珠江口。所以东莞并不是商业旺盛的地方。
东莞的商铺大部分都在北门一代,那地方是北方官道的入城处,生意好做些。朱宏三是从西门进来的。这地方都是居民区。
西门和东门有一条大街连着,大街上没什么商铺,都是一些住户。由于刚过年,所有人都在家,不是还能听到里面传来鞭炮声。大概是那个熊孩子放的。
大街上是用石板铺成,但是也有了年头。当中一条深深的车辙印子。有的地方石板缺失,露出了下面的红土。
大街宽有五米。两侧边上建有边沟。但是常年没有人清理,边沟已经堵死。朱宏三还是去趴着看了看才确定是有边沟的。里面塞得垃圾已经快要石化了。
由于西门这是居民区,加上边沟堵塞,生活用水四地横流。朱宏三就看到一家开门就把马桶倒在大街上,尿水留了一地。
现在气候不算热,要是到了六月份这个味道真是鲜灵儿。朱宏三怀疑城里的人是不是鼻子都不好使,马桶直接倒在门口,自己闻不到吗?
还有随地大小便,朱宏三没走出三百米就遇到两个人当街便溺。朱宏三真是佩服这样的人,满大街人看着他也能尿得出来?朱宏三知道这样是因为没有公厕所致。
那女的怎么办?难道直接拉到裤子里?朱宏三恶意的想到。其实明朝女子是不大出门的,只有农家女子为了种地才出门,在田地里都是厕所,也没有啥丢不丢人的事了。
朱宏三看到这样觉着脑袋疼,本来以为卫生问题好解决,就是加强管理就行了。但是这次一看根本不是管理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中国人自古就没有公共道德这一说,读书人为了面子还好点,能做到自律。可是这帮大字不识的人你和他说要有公共道德他们根本不懂。
朱宏三想起来一个事,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当年日本鬼子占领沈阳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出宪兵站在火车站前,凡是不守规矩的直接用鞭子抽。据说效果很好,沈阳环境为之一清。
但是到我们自己管理的时候就恢复成老样子,看来中国人劣根性真是根深蒂固。
朱宏三想了半天,那是从什么时候变好了呢?对,就是消灭文盲后,孔夫子不是说学礼义知廉耻吗,看来教育问题才是解决的根本办法。有空应该拜访一下道学先生马济远,看看他有什么好办法。
朱宏三拿出一个小本,用碳条在上边记上边沟、厕所、教育。记完后领着朱宏义钻入一个胡同,他想要看看胡同里面怎么样。
这个胡同有五户人家,看样子都是中产阶级。自家门口都弄得不错,有一家还用细土垫了垫。朱宏三点了点头,穿过胡同来到对面的一条街上。
这条街不属于主干道,街面上都是一些库房,很多房子都关着门。只有几家开着门。朱宏三走上前一看是卖纸马香烛的铺子。
中国人嘛,都喜欢在过年节的时候祭奠一下先人。毕竟自己有钱了也不能让祖宗挨饿不是。
那几家门口站着伙计看到有人经过,连忙说道:“客官里面看看。”
朱宏三根本不是来买东西的,也就没进去。笑着摇了摇头。
这条街上人要少很多,地面上因为不是主街的关系也没有铺石板。都是夯土的路面,天晴的时候全是灰,下雨的时候一脚泥。
道路两边也没有边沟,不过可能都是商铺的关系,没人往街上倒马桶。不过道路上占道情况实在严重。
这条街一共三米宽,两边被商铺占了两米,商户的幌子和货物都要摆在道路中央了。中间只留有不到一米的宽度让人通行。
现在因为是过节,人不多还不算拥挤。人要多的话两人只能侧肩通行了。
朱宏三拿出小本,在上面记上占道,想了想又加上一条,防火。
这一条街看完,朱宏三领着朱宏三出了街口,来到了主街上。这条主街就是北城大街,东莞县城的主要商业街。
第一百零五章 商业街
朱宏三二人出了偏街,来到主街上。朱宏三看了看这是北城大街,也就是县城主要商业街。这条大街连接着南门和北门。
北门这边有商业繁华,过往客商很多。现在刚过完年,各处走亲戚的、来县城闲逛的、过往的客商等人充斥着北城大街。
这条商业街大概有二里长,街面上的商铺有百余家。大半都开着门,几个大的酒楼人声鼎沸,看来生意不错。
北城大街宽有近十米,两边被占有一米左右,就这样中间也够两辆车并排而行。道路也是石板铺成,大概是本县的门面,道路修的还是不错的。看样子刚补修完没几年,地上有的石板条还没磨出车辙。
边上的边沟也是没人管,因为都被两边的商铺占了,看不到具体情况。
朱宏三沿着街溜达了一圈,这趟街上主要是酒楼、绸缎庄、胭脂铺。很有一些女子坐轿来逛街。
不过人家也不是像朱宏三想的直接在大街上下轿,而是让轿夫抬入铺子里面,然后关上门在里面挑选。这时候铺子是不迎客的。
朱宏三真是第一次看到,这不和后世那些富豪领着二奶逛街一样吗?进去商场关门,专为一个人服务。看来有钱人古今都一样啊。
朱宏三不知道的是这还不是有钱人。明朝真正有钱人家眷是不逛街的,商铺里上什么新货都是每样要多少直接送去家中。朱宏三七个老婆就是这样的,不过朱宏三自己不知道罢了。
朱宏三回头和朱宏义说:“大哥,你说咱们要是揭开那个轿帘看到里面的女眷能怎么样?”
朱宏义说道:“你要看?我去让她停下。”
朱宏三对朱宏义这种一点没有幽默感的性子真是无语了。连忙拉住朱宏义说道:“大哥,我只是说说。”
朱宏义点点头停下脚步。想想说道:“你要是看到里面女眷,如果是人家媳妇大概要上吊,没出阁的只能嫁给你了。”
朱宏三一想还是得了,家里已经有七位夫人了。再弄女人非要自己老命不可。
朱宏三看到逛了半天了也有点饿了,在边上找了一个生意好的酒楼进去吃饭。门口的伙计看到二人连忙迎了上来说道:“二位,请上楼。”
ÖìºêÒåÌͳöÒ»¶§Ê®Á½µÄ´óÒø¶§£¬¸øÄÇ»ï¼ÆËµµÀ£º¡°¸øÎÒÃÇÌôÒ»¸öƧ¾²·ç¾°ºÃµÄÎÝ×Ó£¬ÉÏÊ®¸öÄãÃǵÄÄÃÊֲˡ£ÆäËû¸øÄãÉÍÇ®ÁË¡£¡±
伙计听到这么说大喜,十两银子够他活半年了。在当时一顿海参鲍翅宴才不过七八两银子。
得到了好处的伙计连忙说道:“二位爷放心吧,请上走。”然后喊道:“二楼天字一号,二位贵客到。”
朱宏三上楼来,早有伙计引路来到包厢。伙计引进屋中,问道客官喝什么茶?
ÖìºêÈý˵µÀ£º¡°ÓÐÆÕ¶ýÂ𣿡±
»ï¼ÆËµ£º¡°ÎÒÃÇÕâÓгÂÄêÆÕ¶ý£¬ÄêÇ°ÔÆ¹óµÄ¿ÍÉ̸ÕÔËÀ´¡£¡±
朱宏三点点头说:“来一壶。”
伙计下去准备。朱宏三喝不惯这个时代的茶,后世的茶都加各种香料,就是树叶子都能弄出碧螺春的味道。所以朱宏三喝茶只喝味道重的的普洱。
朱宏三站在窗前,外边能看到珠江口,上面点点白帆,配上微微的清风真的好惬意。
这时伙计把普洱泡好关山门出去。朱宏义到了杯茶拿给朱宏三。
朱宏三喝了一口很不错,端着茶杯看着远处的风景,朱宏三心想如果总这样多好。前世虽然生活不易但是毕竟是盛世,不像现在颠沛流离啊。
朱宏三问道:“大哥你怀念以前吗?。”
朱宏义说道:“以前?不怎么怀念。不过我挺想和姑姑在一起的时候。”
听到朱宏义说起老娘,朱宏三脸色一沉。是啊。老娘去世九年了,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十八年了。
朱宏义接着说道:“想那些干什么?再怎么样不也要活着,咱们这样比那些逃难的流民强多了。看到他们我就很满足,回家在看到儿子女儿就更满足了。”
朱宏义那个抢来的董家儿媳年前给他生了个丫头,朱宏义这家伙很喜欢那个长个【创建和谐家园】的小丫头。
朱宏三笑道:“没想到大哥能喜欢女孩,我一直以为你喜欢你那两个虎豹呢。”
朱宏义和马如花的两个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取名赵大和朱二,让朱宏三一顿笑话。回家后朱宏义想个半天给改了叫赵虎和朱豹。现在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岁,长得五大三粗,淘的不行。
朱宏义老脸一红说道:“那两个【创建和谐家园】天天淘得不行,都要气死我了。还是女儿好,文文静静的。”
朱宏三说道:“你要摊上朱洛那样的也能气死。”
朱宏义笑道:“不对啊,我听赵大说小洛儿还是很听话的。”赵虎和朱豹都是朱洛童子营中的主力。朱洛有这两个狗熊一样的助力更是如虎添翼。
二人正说话的时候,菜上来了,都是海鲜山珍。
朱宏三来到广东对着吃真是满意极了,海鲜十分新鲜,加上烹饪得法,实在鲜美。不像在湖广,弄点海味都是用盐腌制的。一点不好吃。
现在粤菜已经有一些后世的雏形,很多菜在后世后能看到影子。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加上食材十分新鲜。这顿饭吃的朱宏三心满意足。
吃完后又赏了那伙计五两银子,在伙计千恩万谢声中二人下了楼。
二人下楼后又看了看北城大街,这地方没啥看的。县城的脸面自然光鲜。朱宏三又领着朱宏义穿大街过小巷来到西门。
西门这边因为挨着北城县衙,所以这边都住的是大户。朱宏三看到有几家门口放着石鼓,这是家里有读书人的象征,最起码是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