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锦绣》-第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书本网[https://www.bookben.net] 为您搜集整理提供明末锦绣全文【创建和谐家园】!

      《明末锦绣》

      作者:有限无敌

      内容简介:

      锦绣大明,我来做主。满洲大辫子要来做主?问问小爷手中的枪炮吧!这算是一部小清新的穿越文吧,如果心黑手狠也算是小清新的话。

      前言

      没想到我也能写小说?这个消息让我的朋友知道一定惊讶的说道:“那个死胖子竟然会写小说?”

      我要对他们说的是:“我是个文化人,请自重!”

      哈哈,玩笑说完了。我在此保证这本小说会完本的,毕竟是第一次,第一次不都是很留恋吗?你说呢?

      完了,请看正文。

      英明圣武的末代皇帝——崇祯

      这本书了也写了快两个月了,现在写到崇祯上吊,大明亡国。写到这小生心中实在有很多要说的,在书中不能一一说出来,所以单列一章说一下。

      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一下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奇葩皇帝——崇祯。崇祯的前半生没啥说的,和大明其他宗室差不多。在北京快乐成长,然后等着长大结婚,然后封国,接着过着种猪一样的快乐日子,最后等到农民军入城,不是被杀就是逃亡。

      但是崇祯,也就是朱由检是个有追求的王爷。朱由检登基前史书上记载很少,但是从上台后收拾阉党来看,朱由检年轻时也应该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就像现在网络上的很多的愤青一样,天天想着我要是皇帝应该如何如何。

      我在书中也为天启皇帝翻过案,这里就不再说了。按治国能力来说朱由校朱由检的爷爷万历皇帝能算上政治家。万历在二十多年不上朝还能对朝廷时政掌握的丝丝入扣,这点很让人佩服。

      万历在临死前对自己的继承人,那个倒霉蛋皇帝明光宗朱常洛说过,绝对不要相信外朝这帮文臣,绝对不要把内帑的银子交出去。

      可是那个当了三十九年太子的倒霉皇帝上台第一天就把几百万两银子的内帑交了出去,换来了只是几句圣明之君的称赞。但是如果朱常洛能活着的话,他毕竟是个成年人,成年人就要从成年人心理考虑问题。再加上朱常洛也确实还算个仁厚之人,再加上文臣的支持,也许事情不会像二十年后那么复杂。

      没想到的是朱常洛在位一个月就死了,死的还不明不白,他的死有机会再说。朱常洛死后,又一个小孩子朱由校上台,这就是那个木工皇帝。

      朱由校统治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几年和他爹朱常洛一样,完全依靠东林党这帮大臣。东林党这帮家伙不能说他们没能力,但是他们的能力全都用在如何弄政敌身上。东林众人借着从龙之功,对朝中非东林官员大加排挤。

      前期朱由校还不太懂如何当皇帝,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他明白了一条,那就是制衡。但是当时朝中非东林党官员基本上都被排挤光了。朱由校也没办法,这个时候他能怎么办?只有从历代皇帝那取经。朱元璋和朱棣二人的强势他学不了,他也没有那两个皇帝的威望。学其他皇帝就很简单了,用太监制衡文臣。

      所以九千岁顺利出*台。魏忠贤的得势根本就是时事使然,就是没有魏忠贤,也会有李忠贤、张忠贤,因为皇帝需要第二波势力来制衡东林党。

      接下来四年是朱由校统治的后四年,这四年在中央看着是血雨腥风。但是在地方可是一点感觉不出来,要知道小冰河从万历末期就开始了。朱由校在位这几年竟然没出现大的农民造反,不得不说朱由校的治国还是有一些手段的。

      如果朱由校能活到七老八十,也许大明也不会灭亡。满清也许就像他们的老祖宗金朝那样,作为一个中国地方政权存在几百年。但是朱由校也不明不白的就死了,然后我们的愤青皇帝崇祯上台了。

      朱由检上台后开始对付魏老太监,在明末那种高度集权的王朝,魏忠贤根本没有反抗能力,所以很快就被处理掉。

      这样支撑一个帝国的三驾马车只剩下了文臣和皇帝。如果朱由检和朱元璋、朱棣一样很强势,那还好办。要不也可以学习朱佑樘和朱载垕,朝政都交给文臣,自己干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像女人啥的都可以。

      但是我们的崇祯大帝偏偏选择了第三条路,那就是自己走到台前和文臣死磕。要知道明王朝这种皇权、宦官、文臣这种体制已经实行了二百年。你朱由检没有朱元璋的魄力,也没有朱棣的心狠手辣,还想学习他们的治国方法?所以明王朝从朱由检上台开始就已经走到头了。

      这就像一个单位来了新领导,新领导上任自然要干点事。但是新领导不懂业务知识瞎指挥,那这个单位一定要乱上一阵子,直道新领导学会了业务,或者闹得够呛上级把这个乱来的领导调走。

      但是大明不是一个单位,不是十几个人。是一个国家,是一亿多人口的大国,朱由检上台这几下子就看出来他是个不懂业务的新领导。

      第一件事就是收回矿监和税监,要知道这两个东西收上来的钱都是由朱由检个人支配的。是成年人就知道,这个世界没钱谁跟你混啊,靠个人奉献吗?本来在天启七年盐政还能收上来三百多万两银子,但是朱由检上台后把盐政的管理权交给文官,第一年就收上来三百两,第二年根本一两都没有。财政上的破产是朱由检的第一大失误。

      第二件事就是随意更改政府机构和法令。要知道明朝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各个机构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利益团体,这不是你一条法令就能废除了得。崇祯上台后弄死了魏忠贤,第二个月就有御史拍马屁说皇帝你看现在国家财政不好,下面还养了一帮吃闲饭的公务员,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咱们把驿站系统废除了吧。法令好下,一张纸盖个章就可以了,但是全国驿站十多万驿卒怎么办?所以出来了李自成。

      还有就是袁崇焕案件,袁崇焕这个人历史上说法很多,对他个人的评价咱们这不提。袁崇焕为了取悦皇帝弄出个三年平辽的策略,这件事从袁崇焕这边有吹牛想当官的嫌疑,这没啥,做过官的都知道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但是朱由检竟然信了,从这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崇祯皇帝多么天真。他爷爷和哥哥在辽东花了无数的钱,死了无数的人都没搞定的满清,朱由检竟然能相信袁黑子(袁崇焕个子很矮,皮肤很黑)三年就能搞定。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朱由检这个人和官员关系不好。从以后的事情就能看出来。当年朱允炆还没死呢,只是逃跑,全国就有很多人跟着殉国。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的时候,也有很多大臣要跑到瓦剌要和皇帝一起坐牢。而朱由检死后,全北京为他死的一个手掌都能数的出来。大家可能要说这都是东林党这帮家伙不要脸,都想着去李自成那当官。但是后来南明的时候可以有很多东林党殉了弘光皇帝朱由崧的。

      在这我举个例子,崇祯有个兵部尚书王洽,这哥们本来就是御史,朱由检看到他长得帅,就让他当兵部尚书。王洽根本不懂业务,但是这哥们是个实干家,不懂可以学。在兵部任上基本上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但是当年后金有一次入关,在北京一带烧杀一番。朱由检很是恼火,他觉着这么大事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谁呢?自然兵部尚书是首选,所以把王洽这个老帅哥关了起来,王洽也没等到崇祯杀他,自己病死在牢中。

      只要是混过几年社会的就知道,你想要手下人干活,一定要替他们撑住任何问题。不能功劳全是领导的,出了错领导一推六二五,这样还有那个手下给你领导干活。所以和官吏关系不好这条,才是朱由检失败的主要原因。

      今天写了一章,说一下在书中不能说的话。可以说汉族最后一个政权就这样被朱由检这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弄垮了。明末的时候中国在世界上一点不次于当时的主流国家,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可惜后世的满清来了。我在这里不是说满清的坏话,满清对中国也做了很多贡献,比如说现在国家的版图就是满清给奠定的。

      但是满清是一个外来政权,再加上他们人数太少。所以自然而然就要压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所以清代在文化界是一片荒漠。满清二百多年只有在末期汉族地主崛起才出现一些小说。知识分子只能在故纸堆里天天考究以前的思想,完全没有明代那种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胸怀。

      写了很多,大家有兴趣的就看看,不爱看的就看正文吧。

      九千岁——魏忠贤

      今天是元旦,单位放假,老婆回娘家了,儿子学习,正好没啥事情,写一篇东西玩玩。还有,这本书每天点击很稳定,都在一百二十多,看来读者群很稳定,哈哈,大家放心,这本书我会写完的,毕竟是第一本书,虽然笔法很是生涩,但是能坚持下来就是好的,大家说呢?

      ——————分割线——————

      今天和大家看一看明朝历史上一个大奸臣魏忠贤,这家伙在历史上简直是个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货色。大概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奸臣加在一起都比不上这家伙的一根脚趾头。

      这是主流价值观认定的魏忠贤,但是近十年吧,中国历史界开始刮起一阵翻案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臣纷纷洗白,都成了为国为民、忍辱负重的大英雄,这其中就有魏忠贤一个。

      小生思想倒没那么激进,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小生的观点就是魏忠贤这个人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垃圾,但是也没翻案风中说的那么忍辱负重。

      小生看待历史抱着一个观点,要以身代之,把你自己想成当时的历史人物,这样你就会发现历史很是有趣。

      现在先扒一扒魏忠贤的祖坟,这家伙是河北人,小时候就是个流氓,也没读过啥书。年轻的时候家中应该算是个中产阶层,还能娶上老婆的。但是这家伙交朋好友、吃喝嫖赌把家产都败光了,最后老婆也跑了。

      到这大家发现魏忠贤(这个时候还叫李进忠)和历史上有一个大流氓经历很像,对,就是那个流氓皇帝刘邦。刘邦也是交朋好友,刘邦也是吃喝嫖赌,刘邦也是穷的叮当乱响。但是刘邦处在那个大时代好,天下大乱,英雄辈出,所以朋友众多的刘三就成事了。

      魏忠贤呢?如果老魏也是处在天下大乱的时代,我估计这家伙也能弄点事情出来。再后来老魏成九千岁后,对待投靠自己的阉党那是拉拢非常到位。说他好话的直接给官位、给银子,不听话的直接弄死,这手段和刘邦、刘备等大流氓也差不多吧。

      但是老魏可怜的是出生时还算是太平时代。万历年间虽然朝廷乌烟瘴气,但是民间可是繁荣昌盛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这时代出现的。当时老魏在外面欠了一【创建和谐家园】债,家庭破产,老魏看看家里啥也没有了,就剩个女儿了,那就把女儿买了吧。都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在历史上有两个狠绝之人干过这种事情,一个是刘邦,一个就是老魏。(其他大概能有,但是小生历史不好,记着就这两个)

      老魏那时四十岁,要知道古人平均年龄都在三十五左右,但是当时婴儿成活率实在低的可怜,所以拉低了平均年龄。但是在历史文献上能看到,读书人到三十就要自称老夫了,所以老魏四十岁真是到了晚年,在当时基本上就等死了。

      但是老魏真是个狠人,为了吃口饭竟然把自己阉了。这个太牛逼了,历史上对其他人狠的一大把。拿人肉当军粮的也有的是,但是这样残害自己的还是第一个,小生实在佩服的五体投地。

      老魏阉了自己后就入宫了,估计还是行贿了,要知道混入体制内可是不容易。这时候老魏也没想到以后自己能权倾天下,这一步大概也是他没出路最后给自己找的一个饭辙。

      俗话说得好,红砖绿瓦黑阴沟,宫中应该是全天下最黑暗的地方。你老魏进去后没后台没实力,所以给他安排一个好活,倒马桶。到这老魏也觉着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也许过个几年自己就死了,然后在宫中的化人场一烧,骨灰一扬,这辈子就算完了。

      但是还是那句话,时势造英雄。历史上该他出头,别说他去倒马桶,就是去*舔马桶也能成事。说到这我有话要说,那位读者有孩子的不要逼着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什么的,真没啥大用。读书只是让孩子不要和社会脱节,至于将来能不能出人头地,天注定。我年纪越大越发现这句话是对的。

      扯远了,再来说老魏。这个时候机会来了,上边给他派了个工作,去给一个小皇子当随身太监,这个皇子就是朱由校。历史书上很多都说这不是个好活,说天启他爹朱常洛是个倒霉孩子,所以朱由校是个倒霉孙子,所以老魏给朱由校当随身太监是倒霉到底了。

      小生不这么看,要知道就是朱常洛爷俩再倒霉那也是皇族,地位也要比其他人高上一大块。所以老魏应该是使用了一些手段才弄到这个工作的,再怎么说也比倒马桶要强不是。

      接下来风云变幻,朱常洛这个倒霉皇帝一个月就把自己玩死了,接着就是朱由校上台。这时老魏的身份水涨船高,他和东林党第一次接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魏还是那种市井思想,觉着自己现在是皇帝的随身太监,那还不皇帝老大他老二啊,所以在移宫案的时候就想装把逼,出头斥责杨涟等东林党人。

      但是大家想想这帮东林党能叼你个太监,别说你个死太监,就是皇帝都说骂就骂。所以老魏当然挨了一顿臭骂。这是老魏第一次接触这帮读书人。

      上边说过老魏是流氓,流氓的处事方法就是看到横的不行就服软,这很正常。所以下一步老魏自然要亲近这帮读书人。这也是正常,在当时社会认识中这帮读书人可是人上人,都是精英,所以老魏对东林党示好也算是积极向组织靠拢。

      老魏是怎么做的呢?那就是在皇帝面前拼命说东林党好话,然后东林党中那个家中有事情老魏就跑前跑后,这也是老魏这么一个没读过书的无赖能想出来的所有手段了。

      但是当时东林党人是怎么办的呢?那真是啪啪打脸,老魏很是敬重东林大佬赵*南星,经常在皇帝前说他好话,但是赵*南星不领情。最可气的时候看到老魏的时候还把他一顿臭骂:“主上冲年,内外臣子,会各努力为善。”啥意思呢?就是哥是外臣,你是死太监,干好你的事得了,别他妈没事拍哥的马屁。

      魏忠贤虽然很是生气,但是没办法。赵*南星说的很对,老魏就是个死太监,狗屁不是,不叼你也没办法。到这小生还有一句话要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千万不要为了不必要的事情得罪一个人,谁知道将来什么样子,魏忠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既然热脸贴了冷【创建和谐家园】,老魏也没办法,只能等待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这个机会还是谁给的?就是东林党自己给的。这帮东林党因为移宫有功,所以朱由校上台后纷纷占据朝中重要岗位,然后这帮搅屎棍就开始排除异己。将非东林官员排挤的不成样子。

      除了搞外人,东林党还搞自己人。当时有个不听话的东林小字辈阮大铖,不听组织安排,所以被这帮大佬好顿弄。

      阮大铖和魏忠贤可不一样,阮大铖是正经的进士,读书人。读书人的心都是黑的,阮大铖心想你们这帮老家伙不让我好受我也不让你们好受。所以阮大铖找到了当时还不算强势的魏忠贤,和他把东林党里里外外说个透彻。

      魏忠贤和阮大铖不一样,读书人想要坏一个人顶大天就是在背后写写检举信,还不敢署名。但是魏忠贤是流氓无赖,他要做什么立刻付诸行动,立刻回京招兵买马。

      这个时候还要说一下皇帝朱由校。现在皇帝已经长大了,经过这几年他的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他发现东林党这帮人不干正事,手中权力太大。以前他们能移宫扶植自己,以后是不是能再来一个移宫扶植起别人?所以皇帝这个时候也需要有人来整治一下东林党。

      在天时地利人和等等条件都齐备下,魏忠贤就变成了具体执行人。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魏忠贤开始疯狂的折磨东林党。所以说魏忠贤这个人物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当时各种势力都需要有一个人来制约东林党,所以就算没有魏忠贤也会有李忠贤、张忠贤出现的。

      至于魏忠贤本人,他不过是一个被各方利用的可怜老人吧。

      今天先写到这,以后看看有空在说一说明朝的其他历史人物。明朝这个朝代在中国大一统的朝代中不算长,但是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希望以后和大家在聊一聊。

      扒一扒袁崇焕

      今天下午没上班,本来想要在家多写几章了,没想到睡着了,一直睡到晚上七点,吃完饭后已经九点了,看来今晚是写不了了。这样吧,反正也没事,再写一篇明朝的历史人物。今天小生要写的是明朝末年争议非常多的人物,那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这个人在现在有很多争议,有人说他是个忠臣,被崇祯冤杀。还有人说要不是袁黑子杀了毛文龙,皇太极能入关吗?所以袁崇焕就是满清奸细。反正是说什么的都有,小生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想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到结合当时历史情况,以身代之,这样就会发现他当时的不得为之了。

      现在开始扒一扒袁督师。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身材矮小,长的很黑,后世人骂他袁黑子不是编的。袁崇焕家很穷,但还不算赤贫,和要饭的朱重八没法比。家里还有几亩薄地,算得上是社会中下层。但是他家在万历四十七年发生了转折,因为袁黑子考上进士了。要知道当时广东不是科举大省,能中个举人是横行乡里了,更别说进士了。

      但是我们未来的袁督师学习不好,只考了个三甲。以他的学习成绩在和平时期混的最高也就是当个知府,要知道在官场上没学历、没相貌、没后台很难混的,这点小生深有体验啊。

      还是那句话,时势造英雄。后来的事就说明阉党也不都是无能之辈,袁黑子这种没背景的官员就是在阉党的抬举下步步升官。但是在宁锦大捷后因为朝廷对他的封赏不公,所以袁崇焕辞官回家,这点很重要,在关键时候和阉党划清界限,也为后来崇祯的起复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很简单,天启皇帝死了,崇祯上台。朱由检上台后大势清理阉党余孽,这时候朝中有人替袁崇焕说话,正好崇祯想要干一番事情,所以一拍即合,起复袁崇焕为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这个职位很牛逼,辽东政务军务全管,再加上山东和天津的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创建和谐家园】加【创建和谐家园】和辽宁省省长的职务,你说能不牛逼吗?

      七月份,袁黑子从广东老家来到北京,正好崇祯也想干一番事情,就在平台召见了袁崇焕。也就是在这次见面中袁崇焕提出了五年复辽的计划,年轻皇帝朱由检很是兴奋,和袁崇焕谈了很长时间,多长呢?历史上记载朱由检很累,要回宫要歇息一会儿,然后再接着谈,你说说能多长时间?

      在崇祯歇息的时候,袁崇焕出去上厕所,这时边上一个兵部的郎中说你怎么敢说这种大话,袁崇焕说看到皇帝很高兴,说点好听的逗皇帝开心。郎中说你是不知道这个小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他可和先帝不一样,这是位英断之主。这时候袁崇焕有点后悔了,在后面和崇祯的谈话就可看出来。

      一会儿崇祯休息完了,出来接着聊,这是袁崇焕有点后悔刚才说的大话,他跟崇祯提到“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麽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计划不容易,要想让【创建和谐家园】活就要给我等等条件。”袁崇焕本来以为崇祯不能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但是没想到兴头上的崇祯全都答应了,袁崇焕也没办法,只好带着自己吹的五年复辽计划去上任了。

      袁崇焕不是刚当官的小愤青,他常年在辽东工作,和满清打过多少年的仗了,他也知道五年复辽有点扯,但是没办法,自己约的炮含泪也到打完。所以袁崇焕上台后就开始想怎样才能完成既定目标。现在不是以前袁崇焕在辽东时只要守住辽东就行了,现在因为袁崇焕的吹牛逼和崇祯的不了解情况,整个辽东的战略目标发生变化,那就是由本来的防守变成了进攻,还有时间限制,五年复辽。所以袁崇焕想了很多方法,但是最靠谱的一个就是就是和谈,这也是唯一一个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复辽的办法了。为了和谈,袁崇焕没办法只有对皮岛的毛文龙开刀。

      到这要先介绍一下毛文龙。毛文龙这人是浙江人,早年到辽东当兵,后来辽东明军大败,毛文龙带着一点人就逃到了皮岛。皮岛在鸭绿江江口,现在归朝鲜管辖,打开地图大家就能看到,这个地方是满清的软肋,从鸭绿江口上岸到沈阳不到六百里路,而这个时候满清主力都在辽西走廊和明军对峙。

      毛文龙在皮岛收拢明军溃兵,和辽东的【创建和谐家园】,在满清的后边搞开了游击战。所以在满清这边对皮岛的毛文龙很是头疼,人多了这帮家伙就跑了,人少了还打不过。所以努尔哈赤颁布了一条法律,就是满洲人只有十个人才能出城,这也看出来满清对毛文龙多么无奈。

      明朝朝廷这边也看出来毛文龙的厉害,所以给毛文龙封了一个东江镇总兵,这个不是后期南明时期总兵多如狗。天启年间全国的总兵只有二十多个,这相当于后世主力军的军长了,所以朝廷对毛文龙还是很重视的。

      也正在这时候袁崇焕来皮岛检查工作,军区领导来了毛文龙当然要陪同。前几天一切顺利,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工作也很是赞赏。但是在最后几天袁崇焕说让毛文龙陪他到双岛去检查工作,当时双岛也是毛文龙的管理下,所以他也没想别的,就和袁崇焕一起去了,就在双岛,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

      而在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在他的坟前还说了“对不起啊,我也知道你不容易,但是杀你没办法。”袁崇焕既然杀了毛文龙为什么还要说这话呢?这就要回到上面我说的,袁崇焕要和满清和谈,所以为了表示诚意,一定要杀了满清心腹大患毛文龙,所以毛文龙死的太冤了。

      接下来就很简单了,皇太极看到后边心腹大患没了,在当年也就是崇祯二年的十一月,带领十几万满清八旗入关。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了,袁崇焕带人回京,满清退走了袁崇焕就被关入大牢里,半年后被杀掉。

      历史上有人说袁崇焕的死是因为皇太极用了反间计,这纯粹是小说家言。袁崇焕案件审理了大半年,那里是什么反间计,而袁崇焕的罪名和反间计半点关系没有,反而擅【创建和谐家园】了毛文龙反而成了袁崇焕的死因之一。

      到这袁崇焕的死介绍完毕,下边来给袁崇焕翻案,倒也不是翻案,我给大家做一下合理分析。

      袁崇焕明知道五年复辽靠军事实力是不行的,所以和谈就成了第一方案。这个方案崇祯也应该是知道的,但是在明朝那种风气下,很可能崇祯是默认,你袁崇焕去干,成了以后可以给你的追认。这也是袁崇焕杀毛文龙说我受皇帝密旨的原因,很可能崇祯给了袁崇焕和谈的密旨。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杀了毛文龙和谈还没进行下去满清就入关了。这时候崇祯不担责任的脾气又出来了,这都是你们这帮大臣的事,和我英明伟大的皇帝半点关系没有,现在出了这么大事,一定要有个人背黑锅。满清为什么入关,因为毛文龙死了,没人牵制满清。毛文龙为什么死?因为袁崇焕杀了他。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因为皇帝要和谈。但是崇祯绝对不背责任,所以和谈实际操作者袁崇焕就成了背黑锅最好的对象。

      崇祯拿大臣顶缸这不是最后一次,后来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是泄露皇帝要和谈的信件,才被杀掉的。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袁崇焕冤案的始作俑者正是崇祯本人,正是他急功近利,不了解辽东情况就同意五年复辽的方略。也正是崇祯在事情败露后为了自己的面子,杀了唯一一个算是了解辽东情况的将领,从此以后明朝在辽东彻底进入守势,而满清就像走自己家后院一样一次又一次劫掠河北、山东一带,这些都要算在崇祯这个明王朝的领头人身上。

      袁崇焕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袁崇焕的后人在清朝入关后加入汉军八旗,后世的两个子孙,一个叫寿山,姓袁,字眉峰,祖居黑龙江省,汉军正白旗人,在抵御沙俄侵略东北时,兵败【创建和谐家园】。他的弟弟永山,在甲午战争时,在辽宁凤凰岭一代,与日军激战两个昼夜,阵亡。

      所以我们对待袁崇焕可以说他说大话、不知道天高地厚、擅杀大将、【创建和谐家园】、和蒙古满清做生意等等缺点,但是请不要说他是汉奸,袁崇焕和他后世的子孙都为了中华民族献出了生命。

      第一章 穿越

      朱明华现在很郁闷,今天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就是以朱明华钢丝般的神经都受不了。

      早上自己正常上班,本来今天任务十分简单,和一个钉子户谈【创建和谐家园】的事。刚开始十分简单,那家伙也挺配合,没想到他突然拿出打火机点着了身上的火药,说是要和自己同归于尽。

      再醒来就发现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穿的都是古人的衣服,不过还好,没有辫子,证明不是清朝。

      朱明华看到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并且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吓得大喊大叫。可吓坏了这一世的母亲,赶紧找来了当地的神医张半仙。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18: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