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主箱的单元不可拆分,但是每种型制的火箭在当时试射的时候都配备了独单元的同规格木制发射器”刘洪涛回到。
“那样就好。”张海回道,他又想到要制作出完善的瞄准体系还必须在气压计领域有所突破,气压计因为海拔和气象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做为高度的依据,但对于战术范围内的热气球所需来说已经足够了。好在这东南之地水银也并不难得,开口的气压计未必要像温度计那样依赖完善的玻璃器皿,更为容易制造。
一且工具都准备齐全的第三天上午,张海带着几名负责联系操作的女孩及数名【创建和谐家园】们来到了城北。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空中作业的负担,火箭测试的地点选在了玄武湖西北的紫金山上。不少不少学塾【创建和谐家园】们早就按照要求用线绳和量角装置完成了不少地方的侧高和标高。可以说是实验这种空射火箭的良好场所。
这几天来除了解决气压计的问题,火箭标靶也是花费了很大一番工夫,由于火箭从几百米外的射击即便是有高度优势也不可能谋求很大的精度,负责辅助测试的战士们只能把原来用于登南京城头的连接起来的攻城板梯架起来,形成范围足有二十多米的镖靶。为了进行更系统的火箭测试,还从治安军步兵营那里借用了几百件累计数千斤的铁甲用于协助测试。
在进行测试之前张海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是平射或抛射,这种简单的发射单元自然没有问题,可如果是从空中或山上向下射击,火箭会不会在发射前滑落?
不过好在刘洪涛在进行最初的准备的时候好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只能用棉线解决了,为了制作这么多的单个发射筒还有与之相适应的二两力大小的棉线可以是费了几十名工匠好大一番工夫。”
为了在热气球上最大限度的携带弹药量,这一独特的兵种只能选择七八岁体重远远不及成人又能初步懂事并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孩子做为主力。这些主要兵种成员做为空中射击的主力,熟练度是谁也难以代替的。
“冬儿,千兰,从实验任务开始。空中兵器的实验将以你们为主,你们做好准备了么?试验的时候每一次设计都要完成角度的有效记录。此外,还要像其他叔叔们多学习些测距的知识和本领,你们也应该具备了掌握这些能力的化基础。”
“师傅放心!”经过上次空中飞行,两个孩子的胆量与决心都提高了不少。
一处勉强达到近二百米相对高度稍稍陡峭些山坡的山顶上,两个孩子钻近了模拟的双人热气球吊篮内由发射孔不断的用独单元的火箭点燃了火箭的尾焰。
寒冷的风中火箭时不时的拉着烟线飞出发射筒滑向上下那醒目的登城板架起来的庞大标靶。
火箭是早已在筒内填装好的,本来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发射。但是为了让庞大板靶后面的战士们有时间在火箭打穿板靶的情况下用火药喷枪向山上的发射手提示命中的大致位置,同时还要完成基本的作战记录,发射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
基本上原本可以每几秒种就发射一轮的火箭平均几乎要超过半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轮试射。
为了让两个孩子熟练的掌握从空中的火箭发射要领,发射还分别选在了山坡上的不同高度。
六种型号的每人六百多支单管火箭的试射足足用了从早上到天色转黑大概五个时辰才算有效完成。
在山坡下观察火箭射击成果并近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初步的结论才在晚上总结会之前的时候完成了,两个小女孩做为首批空中战士也列席了张海与核心【创建和谐家园】们的讨论会。
很显然:一两三钱的轻箭改制的火箭即便在二百米左右的高处发射有效的利用势能,也会因为高速下的威力削减过快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抵达目标的时候虽然有堪比两宋水平二石三斗神臂弩近射那种估测一百七十焦尔左右的威力,但是这种威力只能保证平射的时候拥有足够的杀伤力。如果是从空中斜落过来,只能在穿破盾甲的时候给人员一些轻伤小伤,达不到“命中既减员”的标准。如果是对骑兵目标的射击,那就更会遇到这种问题。
而一两九钱左右重量的标准战箭以理论最高能量超过四百焦尔的威力射下来,在二百米左右的高度发射实际在地面附近的动能也很可能高达二百五六十焦尔,即便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也足以穿破绝大部分身披铁甲并顶着盾牌的人。即便是对那些拥有铁盾和优质铁甲的人,相当于优秀投石手一半左右的强大动量往往也可以把冲击中的人或马匹砸倒在地。
旧历天启三年十二月初,南京附近的天气在逐渐大起来的北风下一下子转寒了,约莫四级上下的阵风夹杂着雪花不断的飘落下来。这样的天气显然并不适合热气球的飞行,但是在北方冬季的不少时候特别是西南西北等地,这样并不算理想的天气是经常遇到的。如果热气球在这样的天气下无法有效的应用,那么其实战价值当然要打不少折扣。
有了上次的经历,刘冬儿和李千兰却不再害怕了。想到自己能够担负起的重任,甚至还升起不少的自豪感:“师傅!我们没问题,这样的天气我们可以试试看!”刘冬儿向张海保证道。
为了在这样的风力下尽一步确保安全,没有了长途航行时所需要的燃料需求乃至不需要脚踏动力的帆桨的情况下,冗余出不少重量。除了张海之外至少准备了三条百丈左右通往地面马车上的绳索准备固定住那不断在风中摇晃的热气球。
“如果你们成功,就是同师傅一样的千人敌了。以幼小的年纪就能成为这世间最有力量的人之一。”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张海向两个孩子最后鼓舞道。
即便在后世这样的天气和风力也不适合热气球飞行,但那是指没有绳索牵引的单独放飞。而在拥有马车做牵引的情况下,外面阴冷的空气及与热气球内火热的炉灯火炬带来的热空气下形成更明显的反差。带动着整个热气球以更快的速度如风筝一般斜向上渐渐飘到了数十丈的高空之中。冬季飘着雪花的阵风将整个带着绳索连通地面的热气球从岸边斜吹到湖面之上。
在风中似乎有些摇晃的吊篮内,两个孩子还是尽自己全力的抱着模拟一百单元的发射筒逐一的通过火绳点燃单元内的引线通过吊篮底部的一尺见方的射窗,向一百几十丈外似乎并不算小的漂浮起来的木排水面靶认真的瞄准起来。
紫金山上的试射已经让两个孩子对于如何瞄准和应付风偏有了一定的心得,当感觉到从侧窗里吹来的风有些强劲的时候,带有表尺瞄准装置的百单元发射筒就瞄向目标处偏上风方向的几十米处,以远比当初在山上测试时的速度不断的向水面上的木排展开射击。
帮着小药筒的火箭接二连三的拉着烟道从数十丈高的空中倾泻下来,如同从天上的流火一般不断射在附近的水面的木靶上。
迅猛而强劲的箭支借助火药和高度的威势往往能把这些水面上并不算薄的木排斜着射穿。
第205章 空中兵器(三)
起初,热气球上的射击并不准确,有不少的箭支落入水中。
当时随着不断的试射调整,两个孩子对于掌握风偏和标尺也有了许多的经验。释放的火箭越来越准确,逐渐能在这样不太良好的气象环境下从有些摇晃的吊篮里把大部分火箭都射入百丈直线距离外方圆六七丈大小的漂靶之上。
当风力渐渐弱了一些的时候,热气球开始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上借助更大的势能开火。在三百米左右的高度上,从空中落下来的一两九钱箭支大约能有五六百焦尔的威力和这个时代的单兵【创建和谐家园】所不可能具有的初速,可是因为箭支往往以很陡的角度落下来对漂靶上树立的披甲人靶的射击效果并不好。
“太高的地方落下来的箭支能量是打了,但是对于披甲的敌兵效果并不更好,或许只有在针对海军敌船的时候才可以尝试着从百丈左右的高度展开攻击。”
不过不论怎样说,进一步的空中火箭实验证实了由热气球携载,由女童负责发射的战术火箭是一种不逊色于炮兵、极具价值的火器。完全可以针对敌骑步集群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这江南:合格的铁匠并不算多,而且要制造出合格的青铜炮需要花费我们大量的管理人手。而这热气球在制造精度上的要求没有炮厂那样大。而且其做为主要成本的油炉和丝绸拥有大量现成可以利用的劳动力。应该不会比当初我们在青州制造青铜炮的效率更低。如果我们拥有七十二个气球班,大概八百到一千名作战人员组成的一个总部直属气球营,那么一次作战就能把七八万支火箭从二百米的高空向敌群精确的覆盖发射出去,运用得当一次就能杀伤一万几千人击退敌一个战略集群。这还不谈此类空中兵器从心理上带给敌人的威慑。面队明军的战略集团,我们是有以不大的代价轻易取胜的把握的。可是如果面队以骑兵为主体战斗力也很可能更强,并且拥有和我们同样优秀弓手的后金集团,则必然要依靠足够的空中火力才有在一两年内抗衡对手的把握。”刘洪涛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种兵器的实用价值。
“我们还可以常识着以马匹牵引热气球,以围追那些溃逃的敌人。几匹马负责牵引一套气球都可以。以往的时候我们的最大问题不是击退敌人,而是最大限度的保证胜利果实。”也有的【创建和谐家园】有些兴奋的说道。
为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应有的测试和改进,张海也曾经在很早就想到过氢气球。空气在数十度的差距之下,密度也不过只有每立方米零点儿几千克的变化。还要负担包括炉具与燃料在内的额外负担,一千立方米左右热气球刚刚能够维持两个成年人负重的吊篮在短时间内的升空。
而如果换成氢气球,每立方米排除气球自重也至少可以提供接近一公斤重力的升力。一千立方米左右的氢气球则至少可以吊起一吨左右的重量,整体火力就有五六倍的提高。那样的话,在这时代可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万人敌了。
少量的氢气并不难制取,还在张宅的时候张海就带着【创建和谐家园】们用这时代所说的绿凡油---纯度不是很高的稀硫酸和旧铁器制取过。可是科学思维能力最为突出刘洪涛也想到了这一点。
对此张海却有着更多的了解:“我们当初用几十斤的绿凡油才最终试制出不到三尺方圆大小的氢气球。如果换做方圆三丈甚至方圆一丈五的气球,这后勤负担将有多大?”
“那些气体不需要加热,如果存储不便,可以长期牵引着行军。当然,这或许会丧失一些行军作战时的隐蔽性。”有的【创建和谐家园】说道。
不过刘洪涛还是很快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那种可以燃烧的气球安全性是最大的隐患,几丝火星就可以引爆,不知道相比热气球如何。”
接下来的一天里,在玄武湖兵器实验场,又进行了模拟对抗实验。二百米的空中确实可以有效的回避大部分的投射火力,可包括强弩或火炮在内的不少器具还是可以威胁到这样的高度的。能够威胁到这个距离上的强弩、火器虽然少,但对于有限的气球数量来说就并不算少了。做为对抗实验的热气球当然并没有让孩子们亲自上去,只是绑了两只并不算大的羊而已。
针对强弩的对抗训练没有必要选择专门的器材,张海自己就可以把一百二十克的重箭射到一百二三十丈高的垂直高度,甚至可以够到三百米高度有一定横向距离的位置上。
针对三百米距离二百米高度上的热气球,张海用试射了几次就找准了大致的规律,连续一壶三十余支重箭的大部分都射中了热气球的吊蓝。但是当气球的高度被拉下来一些让【创建和谐家园】们观察成果的时候却发现:在二百米的高度上箭支削弱了近三分之二的能量,再加上入射角度不可能垂直,仅有几支箭从缝隙透进吊舱给只给两只羊造成了微弱的轻伤。
“这种威胁只有成员稍稍披甲就可以解除了。”不少人都有了这样的结论。
随后,张海为了更进一步的测试这热气球在二百米左右的高度上对抗攻击的能力,由以点燃箭头或者把箭头烧的通红的火箭展开攻击。
连续几分钟内几十箭的射击之下,丝绸和油脂制成的热气球气囊在被戳了不少洞之后终于被渐渐的引燃起来。但是在早就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依靠吊篮炉具内全开而旺盛的火苗热气支持之下。
拥有上千立方米容积的气球虽然渐渐的快速下落,但还是被绳子拉回了本方阵地。因为开始**的高度并不高,吊篮里的两只羊仅仅是受了些轻伤。
“看来:敌人的火箭是最大的威胁了!当然还有发射铁弹的火炮”张海有用装有铁弹的重臼铳和地面发射的强威力火箭兵器对一百几十丈外的热气球目标进行了攻击测试。而测试却证明:可以多联装发射并引起较大火势的火箭从地面发射最大射程多在三百步内,威胁二百米距离以外又有二百米高度的热气球的时候,飞的最远的火箭也不过从吊篮前飞过。而比较大的壳体火箭或者仰射的滑膛轻炮虽然能把这气囊打出一个大洞,但是热气球凭借庞大体积积攒的气体还是能够以安全的速度“**”在本方阵地。
第206章 浅水战船
虽然没有花费足够的成本去试制超过方圆多达三丈的氢气球,但是安全性上的差距及隐患、成本乃至使用上的便捷性考虑还是使得张海等人暂时放弃建立氢气球空中作战兵种的打算。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除了女童作战成员之外有效弹药载荷不过百公斤左右的热气球战斗力:在进行了试射以及对抗地面火力的演习之后,还进行了本阵中依靠吊索填装弹药的测试。
但吊篮上的弹药消耗过半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二百米上下的吊索将六七斗重的第二批弹药在两分钟之内吊运到空中以增加火力持续性。这样:在预想的一分钟左右接敌作战中整个热气球累计消耗和挂载的弹药就可以增加到一百五十公斤左右,以每分钟战斗中发射五轮百虎齐奔箭改进而来的百单元火箭的情况下,可以在累计四分钟之内发射一千五百支火箭,从而具备在一次作战中杀伤二三百人的潜力。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这大概就是在局部集中了一定优势力量的敌步兵从队伍有效射程上发起进攻到被击溃甚至开始击散最短时间。
为了穿透防护力更强的敌大中型战船并杀伤船内外的敌人,经测试开发了用于船载热气球进行空中射击的七十单元强火箭发射装置。强火箭发射装置主要是以二两七钱左右的重箭替代了一两九钱标准箭,并且箭头较长,可以采用利用炉炬烧红了箭头的重火箭进行攻击。
“船上的人员目标并非总是向地面上那样站立的,而且上下层加起来往往也比较密集。我们再一百丈左右的高度上放箭也是可以的。特别是在对付一些海上的大船,敌船甲板的防护力往往没有船舷更强。”在进行针对水上的目标进行攻击测试的时候张海补充道。
果然,百丈高度上倾斜下来的重箭改制而成的火箭以不逊色于张海以三石优等弓射出的重箭的威力往往能够斜着透过至少三寸厚度的船板杀伤船内的人员。经过特殊设计的助推火药筒还可以削弱推力,把不少剩余的火药筒用于纵火,以对付敌帆船上的风帆,起到类似链弹一类的效果。
经过十余天的空中兵器试制和测试,最终的方案终于确定下来:按照四四制原则每个近卫直属航空连由四个气球排、十六个气球班,十六部热气球及相配属的马车以及六七十用于牵引的马。并配备一个加强了的连部排,整个近卫航空连的规模达到二百八十人,配备马匹约一百匹,马车二十多部。
全部航空力量共编为五个近卫直属航空连大概一千四百人左右八十个作战热气球的力量,同时,还要有至少十几部备用的热气球装具,从空中射击训练到作战准备至少十六万支左右的火箭及相关弹药及不少燃料。
当李峰大致得到组建航空热气球作战部队的时候,李峰还是感到了不少压力。虽然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调查还有向张海那里的请教,整个东南核心地区的相关工匠并不缺乏、十几万两的费用也大致出的起,可要完成整个航空装具相关的生产组织乃至训练而且还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保密,却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在有一定保密要求的情况下,怎么也得大半年时间。”李峰有些压力的回道。
张海并不觉得这个时间不可接受,地面部队完成相应的训练巩固也需要这个时间。至于崭新水上作战部队,光是专门战船的建造恐怕就要花费这个时间。
唯一值得考虑而且也只能自己拿主意的,是这八十个近卫直属航空队如果按照每个热气球两个女童航空员的标准就至少需要一百六十名女童。此时女性并不受重视,即便是直接出钱向寻常人家征募也不是问题。也有的【创建和谐家园】委婉的提出男童是否更合适?
但是良家出身的男童还被从事类似失踪一般的保密任务,恐怕在民间并不容易获得。当初在家乡也是考虑自家武艺之名才收了这么多徒弟,而盐山守战的隐痛至今仍然被张海所忧虑。
“有绳子牵着我一个人应该也能完成驾驶!”李千兰与张海在一起的时间并不算短,她似乎猜测到师傅的大致忧虑。
但为了考虑人员损失后的意外,或者轮换承担热气球故障的风险,张海还是决定为这八十部左右的空中热气球至少要配备一百六十个左右的女孩儿,其中三分之一由自己身边的那些做为工作协助的女孩们中抽出,另外的三分之二则至少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化及政治方面的急训,等待开春的时候全面展开空中训练。
就在玄武湖上岛东展开繁忙的空中兵器试验的时候,湖西的水域二百多名从工匠营辅兵中精选出的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正在湖上驾御着六七丈长,宽近一丈五宽的大船展开水上的划桨训练。
每支桨差不多都有上百公斤的重量七八米长,需要三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划桨,整支大船从左侧到右侧一共配备了十四支这种大型的船桨,仅仅需要直接操桨的水手就有四十多人。
张海曾经以为凡大船都可以完全靠风力航行,但后来才了解:只有海面上甚至是远洋才常见四五级左右的海风。在内陆的不少江河湖泊中稳定的三级以上风并不常见,即便有也通常都是极不稳定的阵风。
在江河湖泊之上,甚至类似地中海乃至中国北方渤海黄海等水域,船桨是必不可少的动力。在没有多少额外负重仅仅是做为练习的船上,四十多名桨手让这几百料的平底近海海船发挥出犹如塞龙舟一般的速度,在环岛划船的时候甚至比一两里距离上的跑步还要快。按张海的大致估测,船支最快的时候能有**节的速度,就是在有效轮班休息的情况下长期划也能维持至少四五节的航速,在许多季节里于南京的江面上逆行都完全没问题了。
“要是在近海海面上或者湖面上我们能有这样的速度,不用那些小船做为护卫也完全没有问题了。”回想起完全不了解帆桨操作的时候的苏北湖面水战居然要摆出陆地般的静阵迎敌,对绝对的炮火优势在平静的湖面上对付数量并不占绝对优势的敌船队时都那样费力,周松不由的感慨道。
关于水上力量张海也思考过很久:就算在未来的几年后甚至更久的一些时间里,中国谁上力量也主要是在近海航行为主。只要能够有效控制住黄海渤海乃至对马等东亚北方水域,并且在长江上能够迎击南来的大船船队,就算完全可以满足未来一阶段水上作战的需求了。在这种海域作战,帆桨并用是唯一选择。
要有效的发扬自身在炮火上的优势,并弥补经验上同那些海上强手的不足只能靠机动性来弥补。如果用18世纪的西方海军甚至这时代的西方海军的标准来衡量:桨帆船当然也有很多缺点,就像当初苏北湖面上的水战所表明的那样:在猛烈而有力的炮火下,舱内密集的桨手极容易被敌人火力所杀伤。同时:在远洋风高浪大的情况下,有效的划水也并不是很容易,远洋中还会占领粮食和淡水等大量后勤物资并影响火力的配备,在远洋航行中是得不尝失的。但从中国的地理上说:只要能够控制少数关键海峡,以沿海补给线路为依托也能影响周边相当大范围内的的区域。
张海并不擅长绘画,但控制了包括北至淮安船厂南至绍兴在内的广大东南核心之地后,有关船舶设计方面的画师还是找的到的。
“船面之上,应该如同当年朝鲜的龟船那样尽可能的封闭以减少风雨时可能的进水,同时起到作战防护的作用:我们造这些战船的目的,不是为了运粮或运人。作战甚至可以说是炮战,乃至核心之要义。”张海向那名粗通一些工程绘画技巧的船师解释道,同时,按照自己的草案展示了将要建造的浅水战船只腹案:这种船吃水可以满足在夏季秋季节的运河大部分地段航行,同时也可以在江海上航行。
“桨手船工们所在的上一层空间并不小,这些是做什么用的?”那名船师问道。
“是安装火炮和炮手的地方,每门炮包括新设计的炮座加上炮弹大概有两千斤上下,全船至少要布置八门这样的长炮和至少两门类似全重的臼炮。
“那算下来就是两三万斤的重量,还不包括数千斤的成员,整个船体结构都要重新改变了。”那船师似有些压力的说道。只要放弃远航自持能力,在不到二百料的船上安装这么多水手和炮手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样一来整个船只的成本都会大为增加。
“十二艘二百料的战船都按照这样的标准,怕是需要从淮安到南京的几千名船工花费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了。不过能不能完成还要看看淮安乃至南京两地储备的已经风干好的木材是否足够,否则这些船用不了多长时间。”
“只要能够在明年秋季之前完工,木材并不是问题。”张海思索片刻后说到。相比陆军扩军和空中火力的加强,水上力量倒不着急迅速形成战斗力。
第207章 浅水战船(二)
挑选出来的水手们在湖面上迎着冬季玄武湖薄薄的冰层展开如同龙舟一般的速度不由的使参加过水战的不少普通警卫战士感到兴奋。但周松毕竟是在张宅受过一定化教育的人,知道这样的速度之所以能够达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训练的船只并没有加装上层建筑还有包括火炮和炮手在内的巨大负担。
“如果是全副武装或者满载士兵和货物的船只,恐怕速度至少要降低为原来的一半。不过好在哪怕是这样的航速优势也可以了”周松在与张海讨论时叹道。
当然,如果这些挑选出来的桨手不如现在这样刚刚临时上手的新手,而是拥有多年划船经验的水手,或许真能在船只满载货物与士兵的情况下划出加莱船那样的速度。
不过张海显然对此并不满足,从旧历十一月中旬开始,在完成了空中兵器试验之后。早就有所规划并征集铁、木、船等各方面工匠开始按照张海的要求试制的“旋叶桨”也开始进行入水安装测试了。
“旋叶桨”就是仿制后世船用螺旋桨的形制。在采用这种旋叶桨还是传统明轮的问题上张海没有太多犹豫,一方面是如果旋叶桨的试制不成功依然可以采用传统动力类似明轮一样的划水装置。另一方面是张海印象里在19世纪四十年代蒸汽船刚刚开始靠谱的年代里曾经有过两艘八百吨排量二百马力的蒸汽船所进行的“拔河比赛”,在这种“船只拔河赛”中螺旋桨模式的划水动力竟然能够拉着另一艘船以两节半的速度前进,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优势,或许可以让并没有多少训练时间和经验的崭新水手们也能在很快的时间内使船只达到接近九节的最大航速,超过四节的长途平均航速。
另一方面的考虑:不论是成排的巨桨还是在外部十分明显的明轮在作战中都极有可能遭到敌箭弹的攻击和干扰。而尾部安装的旋叶桨则可以在水面上一定距离上安装必要的防护装置,同时桨的大部分位置也在水线下,这样就尽可能的提高了防护性。
旋叶桨的试制花费了不少工夫,因为这种特殊而暂时难以用图纸精确描述的东西要按规则加工起来不少木桨乃至铁匠都没有经验。十几个三班班组的人花费了不少时日才试制出合格的样螺旋桨。
为了取得最大效果,这螺旋桨的直径大约为两米左右,每艘二百料左右的船上两支轮桨十个约莫一寸厚的铁边叶片大概十几平米二三百公斤的重量。加上轮轴、铁链、简单带动螺旋桨横向转动的齿轮两部整套装置上千斤的重量,不过对于包括载重在内几十吨的船只来说就算不上什么了。
除了在水上对抗各种风险的大船,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一支利用水路及海岸有效机动的船队,在构划中张海还打算给不少用于沿海及内河的小船安装上这种螺旋桨及人力滑行装置。同时也锻炼一批擅长制造这种器具的工匠。
能够在海上航行也比较常见的船舶大概十余米长,略超过一人宽,排量约莫六七吨的样子。不追求长途航行所携带的食水大概可以一次运输二十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因为比较常见的木材,也大致是这个长度。当年渡江战役时的不少木帆船也是这种规格。大概四百艘此类的船舶再加上十几艘二百料战船组成的舰队护航,就可以实现北方水域的沿岸机动了。
“打造一支能够有效利用水路机动并且能够抗衡敌船的水面力量,仅仅是包括船只用于改造小船的辅助轮桨的建造费用,通过试制过程中的经验预期下来就是二十几万多银约莫达五十万贯左右的费用。而空中部队的十几万两装备费及一千多人至少一年的人员费也有二十万两银、大概四十万贯左右的成本。八千地面部队官兵还有两千余名从青州等地转过来的新学员还有相关的装备费房屋费大概六十万两。七万余治安军一年的费用至少是百万两近二百万石。算下来今后一年仅仅用在兵事方面的费用大概是二百二十万两约四五百万贯的样子。其中近三分之一是涉及到近四万折算全职在岗的工匠的工钱。”张海在临时会上并没有像【创建和谐家园】们隐瞒自今年开始在拥有了整个东南财富之地后的庞大人、物、财动员。这样的军资生产乃至水上空中大规模部队的建立,在当时青州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
“幸好一年仅仅是扬州以来的抄掠所得留自南下的部分就上百万两的资彩,不然即便我们拥有了这些繁华之地。也不知上百万两折合二百万贯的税收该如何着手了。”李峰做为负责这些与民间相关的事物的负责人,自然是知道一些情况的。尽管今年冬天以来的战备动员已经涉及到几万名工匠,可这依然仅仅占了南京、苏州等地工匠不及十分之一的相关人力。可以说潜力还大的很,只是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征收机制却并非易事。
在财力与人物基本充裕的情况下,张海也没有急于进行规模更大的动员,整个旧历十一月在身边孩子们的协助下让水上及空中部队的建设步入正轨后,由空闲出来的【创建和谐家园】们所负责的火炬学校近两千名新学员也完成了包括不少实战和行军在内的基本的“入学军训”,具备了展开更深层教育的条件。
“这些人是我们花费很大心血和精力才选训出的火种。他们不但是火种,还是我们在数年后真正能够掌控天下的权柄。我们对他们的塑造,正如师傅当年对你们一样,不是按照读书人的标准,而是按照军人的标准。甚至可以说:塌实与服从对于他们而言更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人更为为重要。军人没有太强的纪律性,也会因为勇敢或者其他原因具备最低水准的战斗力,我们的不少敌人就是如此。而如果我们今后的干部和官员只有一个大写的我而不懂得纪律和服从,或者只有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小圈子,那不但不能成为我们的助力而且还有害处。”在对全校学生讲话前,张海对负责训教这些新生的学塾【创建和谐家园】们讲到。
第208章 火炬学校
为了尽快的培养出不属于旧的读书人体系具有全新意识形态的新人做为执掌天下的骨干,除了财力方面暂时不需要消耗几十万贯的规模以外张海把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几乎摆到了接近军队和地面兵工的重要位置上。
在张家现在还见在的一百五十余名核心【创建和谐家园】及家众中,训练时期担任包括青州在内四个战兵旅四十八个步兵炮军事主官的六十人左右,负责对精密度要求很高的轮轴、火炮、铠甲等部分兵器制造监督的四十人左右,剩下除了包括刘洪涛和李峰等十几名负责统筹化、情报、督查军事方面的核心人员,几乎将四十多名张宅以来的【创建和谐家园】都投入到火炬学校的建设中。
四十名教职工负责两千名学生,每个“教师”看起来要负责比后世多几倍的学生。但是因为不需要一般中学那么多的科任教师,也不需要太多繁杂的年级以上机构。并且班级暂时可以趁着孩子们还不算很大,课业也比较简单,把一百个孩子安排到四五十平米的一间标准教室内。二十个班每个班由两名主任【创建和谐家园】教师来负责就可以。
“要是这些孩子年级在大一点儿该怎么办?不但地方不太够,而且在课程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两个人负责一个班的压力也很大了。”刘洪涛并不负责这方面的事儿,但是也不无忧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