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英雄》-第4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包括山东督师杨国柱在内的不少人都知道,在这超过当年三大征战争动员的前提下如果自己还不能取胜,所要面临的严重后果。

      “能确定城内敌人军民全部的大致人数么?”杨国柱最后一次请教东厂的人。

      “初次青州之战的时候我们的人就多方核实过,他们运入城中的存粮与原有的加在一起绝不会超过超过一年,尤其是在有那么多马匹的情况下。像他们这样主力很可能大部部署在城内练兵的情况,能坚持到九月重阳时分就不错了。”

      而在事实上,张海运入的粮食虽然不少是成品粮,要大大多于那些厂卫探子的估计,但在少年官兵与工匠营们紧张的训练与劳动之下不杀马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坚持到重阳时分。在整个山东,甚至可以说对于整个中原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就要为期不远了。

      至新朝元年七月夏末,已经经过近十个月繁忙而严格训练的各战兵营新兵们弓手几乎都能够熟练的掌握七斗以上的优等战弓并以每分钟十二箭的速度展开速射,最大开弓力则基本能拉开一石的强弓。包括核心【创建和谐家园】在内以及不少盐山老战士的则在度过了青少年最主要的成长发育期后普遍能够拉开一石二斗左右的优等弓并熟练运用一石左右的强弓。

      »ðÆ÷ÅŵÄսʿÃÇÔòÒÔ¶à´ÎÕ½¶·À´µÄʵս¸Ä½øÁ˾Ê掠ÄÍûɽʹ֮²»±Ø·ÑÁ¦Ãé×¼£¬Ò±ÌúºÍ¶ÍÔì¼¼ÊõµÄ½ø²½ÔòÈÃÒÔǰ×î´óÉä³ÌÖ»ÓÐÒ»°ÙÁùÆßÊ®²½µÄ¶þ½ï¾Êï¥Ò²ÄÜ·¢»ÓÈçͬԭÀ´Èý½ï¾Êï¥Ò»ÑùµÄЧÄÜ¡£

      战兵营战士们缴获过来的铠甲和临时制作的盾牌也已经被重新制作并大幅度的改良过,使之在防护力更为突出的情况下质量上也有所减轻。

      更重要的:新建筹建的拥有四个炮兵连、七十二门九斤弹青铜炮炮兵营也完成了铸炮和填装炮弹等训练乃至城头上的实射完全具备了初步作战的能力。

      虽然去年秋末携带入城的原料辎重如今多半已经转化为铳炮盾甲等装具,队伍的实力已经有大规模的扩充,可张海极其核心【创建和谐家园】对于将要来临的决战也并非完全没有任何顾虑。

      “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有是把破围的战场放在五里外长围之内还是长围之外?这一战如果我们只打了一个击溃战,势必会给以后的收获作战及下一步战略方向带来不少的麻烦。”李峰接着信心十足的说道:“如果敌人保守不敢与我们交战,我们在于白天突破长围敌人也未必能当的住我们。”

      “炮营过敌人的长围终究是有些困难的,我认为还是凌晨出击事前布置更稳妥些。”刘洪涛则对于自己不明确的事物不愿妄加揣度,同张海一样形成了比较保守谨慎的原则。

      ...

      第151章 大战前夕(二)

      夏季本不适合马匹活动,但为了确定通过这些时候的训练新军的马匹乃至接受了基本骑乘训练的“农民军式马队骑兵”能够针对溃退的敌人展开有效的追击作战,张海还是站在坊墙上仔细的去看了看各队在街道训练的军马。.最快更新访问: 。

      北方民间并不缺马,加上自东昌之战以来的缴获和一路以来的征集,两千匹以上去过势的马还是有的。这些马大多不到四尺高,重不超过五百斤。携带上一个全副武装起来的少年战士似乎就已经显得很吃力了,已经不可能携带更多的辎重。

      起初的时候各队战士在完成基本训练后‘花’了两周左右的时间基本上掌握了对马的‘操’作要领,能跑能停能转弯,还在这不高的轻型马上学会了上下马。不少人都有觉得似乎是堪比关外‘精’骑一般的飘飘然的感觉。

      可夏末多雨的季节终究还是赶上了一次从天而降的大雨,雷声和落在马身上的雨点瞬间就让这些平时大多习惯于躲在马厩里吃草的所谓“战马”一片大‘乱’。

      这些马虽然习惯了战士们平日里训练和测试火器时的铳炮声,却根本不适应野外的气象环境,也不怎么适应大规模的集体生活。

      “没有在野外长期的锻炼,不要说是当战马来用。就是当大规模运输时辎重的军马都有些勉为其难。”一名教习活下来的从明军那里俘虏过来的骑兵军官有些无奈的叹道。

      张海也大致有所了解:马是‘性’格上最像人的动物之一,拿人来说:张家新军的新兵大概三个月就可以拥有基本的纪律,这是因为他们是民风淳朴的地方经过考验或者十里挑一选【创建和谐家园】的优良少年。而且,对人可以十分方便的进行纪律管理。

      可这些习惯了孤独生活的民马来说,训练用做中小规模运输的军马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能够供应给骑兵,光是对马的纪律‘性’团体‘性’训练就至少要一年的时间,这是后来近代大正时期日本人的数字。这些在狭窄的街道上仅仅折合经历过几个月全训时间的民马,按照近代标准不过是刚刚勉强可用做军用大规模运输后勤的马。

      为了对这些马的纪律‘性’进行进一步尝试,队伍上还对这些马匹进行了一次伤亡耐受力的实战测试。结果毫无以外的就像临时征集起来的民团一样,一百匹临时凑合在一起的马群被战弓‘射’倒了几匹几乎就难以控制。

      骑乘训练和战马训练不容乐观的状况反而让队伍上层的作战决心大致确定下来:“击溃战就击溃战,我们不介意通过多次作战一次接一次的把敌人消灭掉。”李峰并不以为意的说道。

      其实为了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自从新‘春’前后城外明军最后一次对青州城头的进攻高‘潮’结束、并后退到城外五里处扎营后大规模的挖掘城作业就已经展开了。

      从距离岱宗‘门’不远的地方向着西‘门’外城西大营的方向二十四个优选出来的挖掘突击小组二百人左右展开了四条宽阔地道的挖掘。每个地道挖掘排分为四班八个小组。每班六个小时之中由前后两排各‘交’替一刻中进行开掘以保持最大限度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还有近千人轮班负责运土和加固地道。

      经过一千多人七八个月二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忙碌,四条两里左右的地道已经直通城外。两里左右的距离也大概是留守在青州城头上的各临时中队以简单的火器能够有效抛‘射’支持的最远距离了。每条地道可以五个人并排行军以保证能够在最少的时间将部队部署到位。这些地道还能够通过大部分轻型马匹和炮车。

      “地道向城外延伸了两里,可距离敌人的大营及敌人构筑起来的壕沟突围还有三里左右的距离,在三里左右的距离上将敌人的土围轰开一个足够通行二十列人马的缺口,这可行吗”刘洪涛有些怀疑的向张海问道。

      新成立的拥有七十二‘门’青铜炮的炮兵营是新军的重要作战支撑,张海除了肩负起近卫第一营的指挥指挥重任外也负责整个炮兵营四个炮兵连的部署与指挥。

      张海当然是了解这些火炮的诸多测试情况与后勤资料的:“我们的火炮寿命并不十分充裕,所能携带的炮弹也不多,三里的距离还是有些远了。出地道之后我们应该把队伍向前在推进一里至敌营以及土围两里左右甚至更近的距离上才是可靠的。

      接着,张海向众核心【创建和谐家园】们讲出了自己的大致构想:“经过去一年多次‘交’战的较量。我想我们的对手已经大致了解了我们的实力。如果我们全副武装的光明正大出城迎战,敌人还敢于像前几次一样以为人多势众或者仿制了我们的一些火器就一拥而上么?我觉得他们很有可能因为畏惧我们的铳炮弓矢而不赶出垒迎战。而我们如果只以一个营的兵力配上炮兵连在两里左右的距离上攻击城西大营的营垒土围呢?”

      “一个营战斗群的兵力太少了,就是面对城西大营敌人的反扑也不保险。毕竟如今城外敌人的兵力已经比上一次青州城下之战多了很多。”即便是一些普通的核心【创建和谐家园】也能够通过以往的战例推断出个大概。

      “除了近卫第一营,李峰和刘洪涛的两个步兵营都可以采取夜间出潜伏的办法利用卧姿散兵坑隐蔽起来,我们的四个宽大的地道,实际上更多是为了炮兵连的快速部署到位准备的。”张海最终讲出了自己最终的大致构思。

      这种办法看似可行,却第一次对各营之间的协同作战及战役作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为了最大限度的消灭对手‘诱’敌出战。除了在兵力上示弱于敌又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

      新朝元年七月末,当夏季快要过去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一个多云的黄昏。而城中的存粮已经已经减少到不到两个最大携行基数了。

      准备多时的出城决战动员令终于在那一天的入夜后传达到四个战兵营及炮兵营组成的全体官兵。

      见到张海那似乎有些顾虑的神‘色’,**知道这绝不是畏惧这次重要的决战,在岱宗‘门’城楼上对张海安慰道:“放心吧!我们和香儿肩负守城指挥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即便没有炮兵在城头,敌人也休想像上次那样轻易的攻上城头,绝不会重导之前的危局。”

      ...

      第152章 大战前夕(三)

      虽然孙子兵法中曾有“愚兵”的说法,但很显然:那并不适合张家新军这样士兵具有自己灵魂的新式部队。

      对于临时会堂上全体少年战士们,张海也已不在忧虑这么短的时间内会有消息先于队伍的速度泄露出去。

      “明天早上我们将与城外的敌人展开决战,而且要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震慑敌人的士气以打开山东的局面。城外的敌人汇集了朝廷从北方边镇到南方各省全国大量的堪战精锐。如果我们取得了重大胜利,那么可以有**成的把握断定:至少在明年夏季以前不再会有能够威胁到我们的敌人再次前来挑衅。而如果我们再有大半年到十个月左右的时间,队伍就有机会完成新一轮的扩充,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力量。扫荡天下更换人间的时日在那时就要到来了!而如果这一仗我们战败?不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会失去家人,我们还将失去自东昌以来所获得的大部分财物及匠人,重新在深山中展开漫长的养精蓄锐。”

      张海见到不论是从盐山过来的“老战士”还是山东等地这十个月的时间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合格战斗力的山东士兵,在过了足够的训练乃至与城外敌人在城头上的交锋后并没有寻常部队大战来临前的那种紧张也不由的有些忧虑。因此不介意事实求是的补充到:“明天我们当然有很大的胜算击败敌人,可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超过营规模的会战。总体上的优势并不像过去那样必然等于局部上的优势。敌人精锐比较集中而我们的火力又不够的地方,难免会与对手发生白刃近战,盐山的老战士可能有印象,上次队伍面临大规模白刃近战还是庆云之战的时候。如果我们再面临那种陷阱,大家介意不介意再次用枪剑把敌人的精锐捅出去?!

      “不介意!”虽然没有什么事先的排练和准备,两千余人却大多在同一息内坚定的回答道。

      过充分休整的四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三千多名官兵迅速行动起来,以连为单位分成四路长纵队,携带好沉重的装具迅速从指定地点进入了足有丈把宽近一人的地道中。

      漫长而又幽暗的光亮中的行进让张海想起了当初从张宅以地道向外面的敌人出击时的场景,这个时候的队伍可以说是比较危险的时刻之一。如果此时城外预定地点有敌人大大股部队集结并且搞清楚了四条地道的大致位置,队伍将面临极为危险的局面。就算在城头火力的支持下逃回城内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因此,在地道中行进的各连队都将弓箭排集中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以应付可能的夜战,临时制作的伪装斗篷也早已批在了除了张海所在的近卫第一营之外其他各营战士们的身上,遮蔽住火红的棉甲战袍。

      而在此时的城外地面上,队伍中选【创建和谐家园】的不少负责战场侦察的人也趁着凌晨时分的夜色携带可以用于向地道内传递警报的“震撼弹”提前在地道所在地及其附近负责侦察。

      尽量的缩短处于危险状态下的时间显然是减少风险的最好方法,长期的纪律训练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前进在四个地道内的十数个连纵队大概以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在携带着沉重装具的情况下行进近两里赶到了地道的出口前。

      微弱的小型随身烛光下:张海、刘洪涛、李峰、张万勇在抵达出口附近的时候大致检查了一下专人负责保管的优质线香以核对时间,又以临近出口的传声筒中穿来的特定声音信号为约定几乎在同一时刻推开了出口处被覆着的木板。

      出口的木版是塔在一个比较平缓的斜坡上,从地道地面的出口不但较浅而且坡度比较缓。不但方便人力推行的伪装成辎重车的炮车通行,也使得以连为纵队的大部队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走出了地道,几分钟以内就在预定的位置上部署完毕。

      张海所在的近卫第一营开始按照规定的步伐在数分钟内向敌人大营方向推进了近一里左右的距离开始构筑供应持续炮击的炮垒,并不断接受着后面的战勤人员不断运来的炮弹。而其他各步兵营在初秋的原野上部署到位之后便迅速开始土工作业开辟能够隐蔽自身行踪的卧姿散兵坑。

      为了以防万一,很多情况下张海都以最坏的可能来构想战场上可能遇到的情况,而事实上早在很久以前城外大营内的敌人就很少去派夜不收在距离自己大营两里以外的地方去侦察了。

      在夜间对于距离城西大营一公里以外各新军步兵营的动向,尽管因为兵力的充裕用于夜间在土墙上值班的人不少,也终究没有多少察觉。

      当然,为了防备很可能粮草将尽的城内悍敌再次于夜间前来袭营,这些天来即便是山东督师杨国柱也不敢怠慢。每天凌晨不仅在宣大边军各营地负责查看营内的守备。也不放松秦军、南方各省军镇以及近一年来新编练的精锐乡勇的负责在外围的当值情况。

      起初除了吃亏比较多的北方官兵,南方各营官兵觉得过于谨慎了。直到前不久在城头上所吃的那次大盔之后才收起了轻视之心。

      “大雨过后这土墙和木排都重新试过了么?”做为一营之主的虎大威来到一处南方营营垒的外围问道。

      “不要说是寻常臼铳,就是轻投石臂从百米外投来的几斤石块儿也砸不开这些木排,大帅请放心吧。上次我们吃亏是因为在城头之上毫无遮蔽,城内那伙人要是敢来我们的地盘。我们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过这些天来的战备,一位南方战兵营的参将颇有自信的说道。

      城外各处大营的兵力当然不是均衡的,为了防备城内的张家新军沿最近的路线重新窜入城西的深山之中。以宣大兵为主体的城西大营的兵力已多达九万,并且拥有三营中一半左右近的堪战兵力,这无疑中也使先前的作战中吃过不少亏的营内兵将安心了不少。

      第153章 诱敌决战

      天色逐渐全亮的时候才有长围上值守的军兵沿着晨光的方向发现了两里之外那忽然出现的如朝霞般火红的新军旗帜。

      几乎与此同时,点点白烟似乎在远处点起,紧接着挂着呼啸声的九斤重弹飞掠过来,在距离长围十多丈外的地方点起丈把高的尘土后又窜了上来落入营后。

      凌晨趁着夜色构建起来的临时土垒火炮阵地掩护下的十八门九斤弹青铜炮的逐一试射展开了。

      即便张海所在的近卫第一营所配属的炮一连是在城内从事试射人物最多也最有化和经验的炮连,在两里的距离上也没有足够的把握以比较高的效率去精确轰击野外的敌人野战队列。

      但对于那五米高左右的土围来说,几乎每三发炮弹就有一发直接命中在敌人营垒的土围上,如果包括近失跳弹,发射出去的炮弹在这个距离上也几乎有近四成的比例命中敌人大营外围的土墙。

      各炮炮手的发射井然有序,但并不追求过高的射速。以每分钟一发左右的射速在拥有充足冷却降温擦拭工作的情况下接连不断的展开对敌人长围的炮击。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近千发九斤炮弹就让那些五米高一丈厚左右的土墙被命中几百发炮弹,不少地方都被轰踏下来。似乎盾车都可以直跃而上。

      城西大营外一直轮换游荡着的伦值侦骑当然早就发现了不远处张海所在的近卫第一营的动向。

      “我方兵力数十倍于当面之敌,如今却要如临大敌般的死守挨打。这像什么话,哎!”一名秦军参将不欧的叹道。

      “觉得那些人兵力少、队列又单薄那你去带领几千人进攻试试?我宣大边军当初虽然吃过亏,不过想来战力一定是不如你们秦军的。”一名曾经多次与张家队伍交手过的北军参将冷笑道。

      杨国柱当然亲自了望过,也似乎了解前面的情况,但还是难以下定决心。卢象升虽然觉得事有蹊跷,但虎大威倾向于打:“贼人的队伍距离我们虽有两里远,但距青州城墙约摸三里的样子。在这个距离上青州城头上是不会有什么靠谱的掩护能够威胁到我军。我看贼人的打算是故计重施,诱我方至青州西城门下依靠掩护火力展开决战。如果我方能再从南北两座大营集结起足够的骑兵,以十万左右的大军、七万左右的堪战兵力从三个方向展开进攻是能够耗完他们的箭弹将其歼之的。

      “如果贼人故布疑阵,主力在城东门突围怎么办?”也有的人问道。

      “这无须担心,拥有骑兵优势的我方完全可以牵制贼人,再聚集起三处大营的主力不是难事,而且东面不远就是三面环海的困地了。而且,即便拥有不少利炮,要破开东面的长围也需要不少时间。”虎大威思索后下定决心道。

      接连一个时辰的炮击不但轰开了敌营,而且把长围丈把后的土墙也轰开了一个大缺口。

      此时集中起十万大军、大部分都是战兵城西大营内人马在炮声中忙碌于营外集结队伍,准备三面出击对张海等人暴露在外的数百人展开围攻。

      按照杨国柱虎大威等人的想法,当无边的大军涌过来的时候,这么少的贼人势必会后撤企图依托城头那边的火力寻求掩护。可当近三十个营的战兵在张海等人所率领的近卫第一步兵营的南北两翼部署完毕并且逐渐缩小包围圈的时候,张海等人似乎毫无撤退的打算。

      面对这种异样的自信,虎大威示意各营谨慎起见,以亲兵传令各营在距敌近一里左右的地方停歇下来,以铳车对对手展开一轮轰击试试看。

      经过多次交战已经对明军有所了解的张海并不感到太多的畏惧,但见到从三面紧密协同、层层压进、规模庞大大军反而有一些疑惑。

      这个疑惑实际上早在盐山起事后不久便有:似乎在所有的交战经历中,张海忽然发现似乎很少见过明军的主力见死不救的、很少见到这些营兵畏战退缩或者协同不利的情况、很少见到未经恶战而因为其他原因士气低落的、甚至在这些省镇营兵中很少见到临战时空饷缺额严重的情况。至少在与自己交战的敌军中大致如此,虽然这些部队的训练和兵器质量总还有些局限。

      如今而见到进行规模这么大的兵力调动竟然也有这种风貌,不由更加困惑起来:这真的是明末的明军么?这真的是那支崇祯末年于朱仙镇面对刚刚起家不久的李闯军队都不战自溃的官军?印象中王朝后期的军队根本不应该拥有这么高的水平,更不应该几乎就没有犯过什么严重错误。

      就算是万历援朝时的明军,也根本不该这样除了“正常的平庸”之外,有些完美无缺的感觉!就算这些军队是国内挑选出来的力量,不代表一般卫所的水平也是如此。

      而张海没有想到的是,天启初年实际上还算不上是“明末”的范围。

      在天启借着阉党的势力刚刚重震皇权,尚还没有成为“木匠皇帝”,朝内党争还没有因为魏忠贤的过度专权而愈演愈烈的时候,自己这个内部大敌的出现恰恰使朝中局面呈现出有效而明事理的中央集权依靠太监体系能够有效做为的“中兴之状”。

      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张居正乃至万历时期的政治体系更为有效,如果不是因为武将勋贵的没落乃至政治平衡被打破,乃至很多事上积弊太深,说不定要堪比明成祖太祖时期了。更远非崇祯年间因为皇权的昏聩导致内外失衡的年代可以相体并论。

      但张海转而又坚定了自身的信心:即便是成祖太祖时代的开国盛世之时又如何?到了如今有许多的思想、条件、化及见识都是最优秀的东方封建王朝也不可能具备的:首先他们不可能如自家一样是这样的重视工匠的地位乃至测量工具标准化的管理,即便有充足的人力也难以高效的进行合格质量的军备生产。这还倒在其次,此时代任何政治势力靠的都是权力需求的平衡乃至上下利益的分配,而拥有先知优势的自己在一开始就依靠这种优势建立了能让人信服的宗教来确保人心。如果从父亲那一辈开始算,则是花了足足两代人的时间来建立权力所需的核心班底,更是有史上少有的武艺天资做为安全保障和队伍凝聚力的依托。这些种种条件凑在一起加上超越时代的许多设想,才使自己有了今天的局面。

      阳光明媚的初秋青州以西的原野上,伴随着一排排腾起的烟雾,那种如滚滚闷雷一般的声音忽然从敌人那边传来。打断了张海的思绪,使张海意识到决战才刚刚开始。

      旗帜在风中招展飘动,那是传给个连队的信号,在弹雨来袭的时候,大多数近卫一营的步兵连战士蜷缩在夜里临时开辟的卧姿散兵坑内并以盾牌掩蔽住身着铠甲的身躯。

      明军各营中仿制的四万余件臼铳打来如【创建和谐家园】之雨一般的火力,接连六次发射从一里外抛射过来的二十几万发【创建和谐家园】密集的覆盖了整个营横队所在的前后数十米的区域。几公顷的土地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打的千创百孔,即便有距离后背不远的盾牌处的抵挡,散兵坑内几乎每一个战士的背上都像被用锤子砸了一下一样疼痛,不知道还能不能站起身来。炮手们则依靠临时搭建起来的炮垒避开了这如雨一般的袭击。

      张海还是下令各连按原定方案展开还击,即在遭受到敌人远距离的火力准备之后,只有四成左右的战士以臼铳开火。并且不要打的太准,以便使敌人确信在火力准备之后不需要过于严重的伤亡或许就能取得成功。

      卧在地上的战士们数分钟内回敬给敌人的只有十余轮次的开火,每一轮次的开火只有三百多枚弹丸的射击,准头大不如前,只给几乎无边的敌群带来不过百人左右的伤亡损失。

      然而此时在有效距离上不断开火的十八门九斤弹青铜炮在十余轮开炮中打出的近二百炮弹有六十多颗飞入了敌群,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就造成了数百人倒下,不少的敌人十人纵队在直飞过来其势猛烈的重炮弹下被直接荡平,一下就打出不少缺口。

      猛烈的炮击一下就让规模庞大的敌群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境地。

      虽然心中还是有些奇怪,但毕竟见到起来还击的人并不算多,杨国柱在观望了一阵敌阵后还是最终下定决心展开了全面进攻以图彻底消灭这些炮垒。

      在信旗传令之下的鼓声隆隆的传遍了整个阵线,从南北左右两翼各五千合计万人左右的精锐骑兵以一里半左右的攻击正面,二百多米的纵深展开了冲击。

      而整个炮身并不算重的两个炮排各炮班的十二门九斤弹青铜炮,在发现远处敌骑兵处于集结状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展开了将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炮口对准一里外远方敌群上方大约一度左右或两三个身位的仰角趁着炮身还温的时候便点燃了火炮的引信。

      第154章 少年近卫

      近代骑兵或古代一流军事政权的精锐骑兵并不畏惧迎着炮火按照规定的节奏前进,但对于此时东方的传统骑兵而言每个骑兵两三个平方丈的占位已经是能够在进攻中避免混乱的最小单位了。此时的明军可没有能够两个人的小腿在两匹马之间加手帕的本事。

      为了在累计一里左右的进攻锋线上展开足够的兵力,上万骑兵不得不排成数十排间隔不远的长纵队展开进攻。这无疑使得青铜炮对于这种传统骑兵的杀伤效力增加了不少。每个炮排的一轮开火打出的六发【创建和谐家园】,由远及近平均有三发有效命中敌群,巨大的能量使得就算炮弹的命中位置偏低了也能在侧射中十数或二十匹马的马退打折。

      应付左翼和右翼冲击的两个炮兵排各六门左右的青铜炮火力还是过于薄弱了,尽管不停的炮弹引起的骚动和混乱使敌人不得不花费时间重整队伍,骑兵群的先锋花费了一分半左右的时间还是直抵到近距范围内。

      在一里的范围内,第一炮兵连的十二门青铜炮以急速射的速度在六轮开火中打出的七十二发炮弹有近四十发命中敌群,造成了二三百名敌骑的损失。可即便如此还是不能阻止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骑冲向两翼的炮垒。

      几乎无需等待阵中传来的号令,当由远及近逐渐变大的敌骑在臼铳所配备的标尺瞄准具中逐渐变的有第二个格一般高度的时候,卧姿掩体内的火器手们首先在大约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射击。

      即便是左右两翼步兵连的弓箭排手们几乎每个人也都同时携带了早已填装好弹药的二斤臼铳首先在卧姿的情况下接连不断的向敌展开射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