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疯狂》-第9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自家人就不用这么客气了吧。”吴世恭笑着回答道。不过他的笑容里有着一丝苦笑。吴世恭和邓启帆也接触良久了,他也知道邓启帆说话的习惯了。

        邓启帆这人,并没有一直拍吴世恭马屁的习惯,当他向着吴世恭说好话的时候,往往会在结尾的时候来个神转折,说出些逆耳的规劝话来。说实话,现在的吴世恭已经焦头烂额了,他讨厌再听到什么神转折的话。

        果然不出吴世恭的意料,邓启帆接着就说了一个“但是!”吴世恭苦笑着摇摇头,听着邓启帆说下去,“大人此次出兵,可否算帐否?从粮饷来说,可谓得不偿失啊!”

        “大人虽然得了南阳士绅三千两的劳军费,可去除出征兵丁的双饷和伤亡兵丁的抚恤,并无所入。虽获一铁矿、一硝石矿和两县盐货例银,可把铁矿和硝石矿建造完毕,再加上修造炼铁工坊,等大人有所获利前,也要投入一大笔银子。并不能解眼前之饥渴。”

        “如若这样也就罢了,那总算能够增加汝宁营的收入。可是大人却又建一南阳营,那建造南阳营大营的银子和南阳营新增兵丁的粮饷,那可又是一笔花销。”

        “还有,大人将要薛强建立的内务司,开办和人员的花销也是少不了的。本来学生以为内务司的建立可以缓一缓,等银子周转过来再说。可是这次大人就要出兵辽东了,为了保证这两府两县的秩序,这内务司的设置还真的不能放缓啊。”

        吴世恭把薛强负责的那个类似现代武警的那支部队,命名为内务司,按照吴世恭的构想,内务司的头目也将会领粮饷的,他的队员也多多少少会免去一些缴纳给吴世恭的粮税,所以这个部门人员的粮饷虽然没有同样数量的军队兵丁的粮饷为多,但总的粮饷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吴世恭皱起了眉头,他的心情也从南阳府胜利的喜悦中跳了出来。吴世恭问道:“那么我们汝宁营还能够支撑多长时间。”

        “学生也和账房仔细地计算了一下,按照汝宁营目前所得和所出,能够支撑到崇祯六年年中到年尾。不过不能够有任何其他的意外开销。可我们汝宁营面前就有一关,那出征辽东的粮饷和花销还无处所出呢!”

        吴世恭在心中是暗暗叹气:“要说自己穿越过来的身份也不算太差,运气也可以说是差强人意。可是才建立了这么小的一个基业,所花费的气力,却有七成以上用在了搞银子这里。”

        “怪不得其他的那些穿越众都会开金手指,原来他们可以少了赚银子的烦恼,一门心思争霸打仗或者背诗泡妞啊!”

        反正这事羡慕也羡慕不来,吴世恭深深有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感觉。于是他对邓启帆说道:“这汝宁营的账目要列为最高机密。除了你我和账房算帐的那几位先生,所有人都不能够知道我们汝宁营的具体账目。就是那些账房先生的家人也要控制起来。至于银子的问题嘛!我们也要集思广义,多和其他几位先生商议一下,能够多拖一段时间是一段时间吧!”

        结束了和邓启帆的谈话以后,吴世恭立刻吧薛志农给叫了过来。他安排薛志农的山川司要不惜一切代价,早日打听到朝廷命令吴世恭调兵的确切时间。

        吴世恭虽然已经从郭曾庵这里了解到了,首辅周延儒已经要把自己调到辽东去和【创建和谐家园】打仗,可按照明朝那拖拉的行政手续,这调兵命令从内阁送到兵部,再从兵部下发公文到河南巡抚衙门,这个过程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对于现在的吴世恭来说,自己越早知道这调兵的时间越好,这也可以让自己早做准备,不会来个措手不及。

        而既然这已经是关于汝宁营生死存亡的大事了,吴世恭也就不再考虑薛志农山川司的苦衷了,他也向薛志农也下达了死命令,要薛志农要绝对完成自己所交待的任务。

        可薛志农接受了这个死命令以后,却是愁眉不展。那山川司的成立又没有多久,也只是在汝宁府和归德府有些势力,根本就没有在河南省会开封城打开局面,更不用说在京城中枢那里了。

        而这一时三刻的,就是花费银子,到河南各个衙门收买些官吏和下人都来不及。想来想去,薛志农也只想出了一个方法,推出那位还没有培训好的唐媚,想方法把她送进河南巡抚的家里,让唐媚去了解那道调动吴世恭的命令吧。

        说干就干,这“美人计”的操作虽然有些复杂,可是说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薛志农利用李妈妈在风月界的关系,把唐媚送到了开封城的一家青楼里去挂牌。

        然后薛志农在那家青楼里大许好处,让那家青楼的老鸨把唐媚送到了一次官员的聚会场所,并抛出了唐媚想从良,委身为在座官员的想法。

        对于当时青楼里的姑娘来说,这种想法倒也是常态,所以薛志农的这次安排,也没有造成任何人的怀疑。这唐媚也有着南国姑娘的千娇百媚,又有扬州花牌的名声。在这个时代,真是花牌里的名牌。要贴上谨防假冒的标签的。

        所以很顺利的,唐媚就被在场的一位官员看中了。可是薛志农安排得了过程,却控制不了结果。看中唐媚的,竟然就是河南监军大人——肖月桂肖公公!?

        知道唐媚竟然把美人计用到了一位太监身上,薛志农直感到秋风凛冽,浑身发寒。可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薛志农也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他的姑爷——吴世恭。

        可让薛志农没想到的是,吴世恭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并没有生气,只是微笑着一副饶有兴致的表情。薛志农不知道吴世恭正在想道:“当时那京城里的秦公公会说浑段子,而这个肖公公也会娶老婆,看起来这明朝的太监可是身残志坚啊!”

        吴世恭和薛志农都不知道是,在明朝当时,太监除了在宫中找对食意外,在民间娶妻和娶小妾也是很寻常的。对于这件事,吴世恭和薛志农倒有些大惊小怪了。

        不过吴世恭没有责怪薛志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肖公公也是有资格获得吴世恭调兵命令的官员之一,唐媚到了肖公公的府上,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的。至于唐媚的生活幸福?说实在话,现在的吴世恭,连唐媚的模样和姓名都不知道了。他难道还会管唐媚的生活幸福吗?

      第250章 早做准备

        在等着开封城消息的那段时间里,吴世恭也没有闲着,他开始抓紧时间,做着一切自己出征以后的准备。

        吴世恭这次出征,想带走的人马并不多。因为吴世恭的额定兵员也就是二千二百人,还有一千出头还是以前那个千户所的军户。所以这次吴世恭就是把自己的人马全部带上,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千两百人。

        而吴世恭也确实准备带走自己的额定兵员。除了亲兵队以外,吴世恭准备带走五个骑兵百人队和五个机动步兵百人队,再加上炮队带走十门三磅的火炮,这样加起来就有一千三百多人。

        这次出征,吴世恭并不准备带太多的火炮。本来就是救援后金军围城的,又不是去攻城,这火炮带得太多也没有意义。而三磅的火炮,即可以在野战中起作用,在攻城中也有一定的威力,所以带上这些火炮也就足够了。因此,吴世恭这次也把自己千辛万苦造出来的两门六磅的火炮都留在了家里。

        而之所以吴世恭不带上所有的骑兵,主要的原因还是吴世恭对自己的这次出征前景很不看好。明军这么多有名的军队都被后金军给打败了,就凭着吴世恭这一千三百多人就想着力挽狂澜?那简直就是做梦想屁吃的事。

        所以很令人难于启齿的是,吴世恭带着自己的军队,就是想着万一明军被打败以后,吴世恭可以带着自己的军队可以顺利逃跑的。

        而如果吴世恭带上了所有的骑兵,在逃跑的速度上却会下降很多,这也是和吴世恭的本意相违背的。

        这理由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在冷兵器时代,这骑兵的机动速度不是最快的吗?怎么会全部骑兵以后,逃跑的速度反而下降了呢?

        其实这是吴世恭反复演习得出来的结果。汝宁营在演习的时候发现,骑兵在短途行军中,他的机动速度确实是最快的。

        但是只要长途行军,反而骑兵和机动步兵的混合队伍机动速度最快,也最能够保证战斗力。其实这个道理也十分简单,机动步兵的大车,可以携带军队的粮草、盔甲和兵器,这也能够大大地节省了马力,使得马匹有气力跑得更远。

        而且,在宿营和突遇敌袭的时候,大车围起来的大车阵,也能够给军队带来一定的防御能力。

        而这些天,吴世恭已经把准备带走的出征军队,混编在了一起,一同训练演习,增加他们的磨合。当然,吴世恭也没有把出征的消息告诉给自己的兵丁。在这个时候,乱传消息动摇军心也是毫无必要的。

        另外,吴世恭也立刻安排了薛强把内务司给组建了起来。出于突然出征带来的担忧,吴世恭也提高了内务司兵丁的训练要求,要求薛强完全比对汝宁营兵丁的操典来训练内务司的兵丁。

        除此之外,内务司的兵丁人数也将达到二千人。不过他们也只是基本上装备了冷兵器,马匹、盔甲、火铳和火炮的装备数量就很少了。

        吴世恭对薛强还强调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要求薛强除了维护内部的秩序,维护两府两县的盐货市场秩序以外,还要防止两府两县有乱民闹事。吴世恭不想让自己的根本受到任何来自内部的动乱,所以在这方面,吴世恭就给了薛强专制的权力,让他随时能够调动内务司的兵丁去消灭一切可能的萌芽。

        还有就是关于内务司兵丁和头目的组成问题的。吴世恭这次将要把地方士绅组成的民团大肆收编到内务司里,如果有任何士绅阻碍这一行动的话,吴世恭也将强行动用汝宁营把这个士绅掌握的民团予以解散。

        对于现在的吴世恭来说,还是把这两府两县的武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来的心安。不过,最早的那个,现在是余子琏县城的那个民团,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吴世恭还是把他保留了下来。

        但是为了补偿,吴世恭也将给予那些士绅子弟大量的内务司头目的官衔。这官衔当然得不到明朝朝廷的承认了,不过有了权力,那些士绅的子弟也应该会得到满足了。

        而内务司的主要头目,却都将由吴世恭那些在作战中受伤退役的兵丁来担任,这也是吴世恭控制自己内务司的一个保证。

        接下来就是准备出征军队的武器了。这次出征的那五百人的机动步兵,带上了二百把重型火铳,而吴世恭的亲兵队本来就是人手一把火铳的,再加上骑兵中的中型火铳,所以吴世恭这次出征军队所拥有的火铳数量的比率,在明朝当时,甚至在当时整个世界上,都将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比率。

        更鉴于上次和作乱矿工的作战中,长矛和长枪在短兵相接时的弱点,杨狗蛋的铁匠工坊又赶制了一批斧枪装备了出征军队。应该说,这支军队简直就是武装到了牙齿了。

        比较好笑的是,吴世恭视察出征炮队的时候。那炮队统领梁辉,在吴世恭面前献宝似的,炫耀了火炮的新炮弹——【创建和谐家园】。

        其实这火炮的【创建和谐家园】在明军中早就出现了。可是梁辉这些原炮队的人,都是些野路子出身,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或者知道也不明白如何去制造【创建和谐家园】。所以吴世恭的炮队都成立了四、五年了,到了前些日子才终于制造出了【创建和谐家园】。

        这还多亏了当时吴世恭在勤王的时候,和其他明军交换火炮的时候,那些明军赠送给吴世恭的那些修炮的工匠。在他们的启发和指导下,炮队也总算是会制造发射【创建和谐家园】了。而明白了这种情况,吴世恭差一点是立刻撅倒,自己的军队也太业余了一点吧,看起来汝宁营将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啊!

        而吴世恭勤王的时候有着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在攻打下滦州城以后,吴世恭向秦良玉讨来的,秦良玉缴获的那几颗万人敌和一窝蜂。

        回到汝宁府以后,吴世恭手下的那些工匠也仿制出了这两种武器。而这一次的出征,万人敌是肯定没有什么用处的,所以吴世恭也不准备带上。而吴世恭带上了五十只一窝蜂,准备着在关外草原逃跑的时候,出其不意给予追击的后金军来个惊喜呢。

        当然,准备出征是一个方面,拖延出征那就是另一个方面了。在和自己的幕僚进行了一番商议,吴世恭在了解了明朝官场规则以后,也准备好了拖延时间的“秘密武器”了。

      第251章 调兵令到

        最后那段等待的时间总是最难熬的。为了找些事做,吴世恭也就参加了楚格的婚礼,并且在婚礼上亲自做为了主婚人。

        楚格的那位新娘子倒也来头不小,她就是杨狗蛋的长女,杨如松的妹妹。

        这次为了建设铁矿、硝石矿和铁料工坊,吴世恭索性设置了一个管理所有工坊的部门——工坊司。而工坊司的主事也就顺理成章 的由杨狗蛋来担任。为此,吴世恭还遂了杨狗蛋的心意,给予了杨狗蛋一个把总的官职。让杨狗蛋的官场梦终于是梦想成真了。

        而当杨如松告诉了自己的母亲,让杨狗蛋的老婆为楚格挑选一位夫人以后,那杨狗蛋的老婆立刻肥水不流外人田,隆重推出了自己的女儿,给楚格这位官场新星做为夫人。

        没想到这杨狗蛋是刚当上了这么一个芝麻绿豆官,却立刻感觉到自己的家门高贵了。他认为楚格只是出身于土匪,门世太低,配不上自己这个出身“高贵”的工匠家庭,所以对于这门亲事,杨狗蛋表达出了反对的意见。

        可杨狗蛋夫妻俩这一吵架,那评判工作又不出所料的传到了吴世恭那里。当吴世恭听完了杨如松所说的来因后果以后,又是有些哭笑不得,他没好气地对杨如松说道:“你爹有什么出身高贵的呢?要高贵,还是先把他的名字中‘狗蛋’这两个字去掉吧。”

        在吴世恭的支持下,这门婚事终于是圆满地举行了。不过对于吴世恭改名字的建议,杨狗蛋倒是难得地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父母给自己所取的名字,无论贵贱与否,都是不能够改变的。对于杨狗蛋这种表现出孝心的解释,吴世恭当然也不会反对咯!反正让他狗蛋下去吧。

        婚礼的过程也不用多说,反正热热闹闹,一切顺利。而在婚礼以后,吴世恭陪着自己所有的家人到了智能那座小庙去进了一次香。一直到了现在,吴世恭还没有把自己将要出征的消息告诉给自己的那些夫人呢。

        吴世恭的几位夫人又有身孕了,那李馨更是快要到临盆的时候,吴世恭并不想让她们太早担心,也就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陪陪自己的家人吧。

        这几年,吴世恭每当和智能见面的时候,智能总是不断规劝着吴世恭。吴世恭所做的一切,智能也多有耳闻,所以当见面的时候,智能总是要吴世恭少做杀孽,多积功德。

        吴世恭也知道智能的话是对的,可是出于吴世恭的考虑,办那些辣手的事也是迫不得已的。说到底,吴世恭的内心还是有些高傲的,所以也不愿意和智能多解释什么。为了耳根清净,在这些年,吴世恭也和智能疏远了许多。

        而这次吴世恭和智能见面以后,俩人单独在智能的禅房中喝茶时,因为话不投机,所以这场面也有些冷清。

        吴世恭也没话找话,他看到了智能禅房中的行礼,就随口问道:“【创建和谐家园】是要远游吗?”

        智能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听闻大人又要北上,小僧是早做准备,与大人同游。”

        对于智能知道自己将要出征的消息,吴世恭倒不是很惊讶,因为这个小和尚与自己的很多下属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是吴世恭这次去辽东,可谓是九死一生,虽然现在的他与智能的关系有些冷淡,可是毕竟还是把智能当成一位好友来看待的。

        所以吴世恭立刻急切地说道:“这次本官到辽东是去打仗的,肯定手上要沾满血腥,【创建和谐家园】和我在一起,就不怕误了【创建和谐家园】的修行吗?”

        “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智能来了个和尚的标准回答。

        吴世恭这就发急了:“你这秃驴怎么不知好歹啊?这次本官对能否保全自己都没有把握,又怎么能够保证你的安危呢?”

        “小僧也不是手无缚鸡之人,也有自保之力,大人也不用为小僧担忧了。唉——!邪魔外道侵扰我大明,小僧这方外之人又怎么能够置身度外呢?”

        见到智能是十分坚持,吴世恭也只好双手合十向智能行了一礼,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那调兵的命令终于送到了河南巡抚衙门。出于吴世恭和薛志农意料的是,大明官场根本对这种事没有什么保密意识。或者说,明朝的官场,基本上对任何官场事务都没有什么保密意识。要知道在京城,崇祯皇帝对奏折的批阅,也能够在最快时间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的。

        而且明朝官场还有个习惯,官员喜欢在欢场谈论朝廷事务,他们要在花牌面前显示出自己的能量和地位。这也许是那种男人喜欢在漂亮女人面前炫耀的心态作祟吧。不过这样一来,那官场上也就象个筛子一样,到处是洞,没有了任何秘密可言了。

        所以山川司安排在开封城里的人,基本上是同时从唐媚那里和街头议论那里得知了吴世恭调兵命令的到达。

        当然,唐媚那里得知的消息比较详细,在山川司安排人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吴世恭这里以后,吴世恭发现,这次调动的河南明军数量是三千人,那么除了自己以外,还会调动另外的明军。

        除此之外,调动的日期却写的很模糊,只是要求接到命令的明军即刻启程,要在崇祯五年的二月底之前到达山海关【创建和谐家园】。

        而现在已经进入了崇祯四年的十一月了,吴世恭计算了一下,自己的军队走到山海关最多只要两个月的时间,所以自己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拖延。

        而河南巡抚接到兵部的调兵公文以后,他就立刻召集了相关的官员商议调兵的名单。吴世恭的汝宁营做为内定当然是跑不掉的,另外的,将有开封的江游击率领两千兵丁也参加这次出征。

        那位江游击,就是在圣灵会乱民造反时出过场的山寨赵子龙。不过其在官场上到底命大,在他的上下打点以及这些年的溜须拍马以后,竟然在现在官复原职,咸鱼翻身了。

        不过翻身的咸鱼总要有所作用的,所以这次倒霉的差事也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他也就和吴世恭成为了难兄难弟了。

        确定了出征名单以后,河南巡抚当然不会和吴世恭这个小小的守备打什么交道啦。按照程序,这调兵的命令就到了李兵备道手里,未来将由李兵备道督促吴世恭的汝宁营出兵。

        可是当李兵备道刚拿到这道调兵的命令,还没有来得及派人送到吴世恭手中呢,吴世恭派出去的“秘密武器”却先在开封城的兵备道衙门这里发挥作用了。

      第252章 陶氏出马

        说到底,吴世恭这次就是准备着要闹上一闹的。

        吴世恭这次闹事,可不光光是出于拖延出兵时间的原因,他的举动,更是有着其它一些目的的。

        其实我们也已经看出来了。吴世恭到了河南地方以后,在任何地方都是处处吃亏的。虽然吴世恭在以前的态度是以忍耐为主的,可是吴世恭对于自己吃亏的状况总是心知肚明的。

        当吴世恭到了河南地方以后,该打得仗不该打得仗,反正所有的仗都是场场不拉下。而该得的军饷却是所有河南军将里扣除的最多的。

        虽然以前的吴世恭因为蛰伏,为了要保住自己的官职而在表面上做了一个乖宝宝。可是吴世恭再怎么不明白明朝官场的规矩,那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俗话总是听说过的。所以这次吴世恭就是要大哭特哭了,想多少从河南官场搞来一些奶水。

        反正这次是河南官场求着吴世恭去出征,有本事他们不给奶水,换一位军将去出征,那么就太中吴世恭的下怀啦!

        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一点:吴世恭在前世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再加上他已经知道了,在原来的历史上明朝将会灭亡,所以吴世恭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在这乱世中生存下来。

        吴世恭当然不知道什么“蝴蝶翅膀”,“大象腿”什么的,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改变历史,吴世恭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吴世恭根本连原来的历史都不知道,那又怎么会知道会不会改变历史呢?

        而吴世恭也根本不会去考虑什么和明朝共存亡,但是吴世恭却明白自己面对的对手是,李自成的造反大军和后金的入关大军这两个庞然大物。所以吴世恭一定要建立起能够和他们相抗衡,至少能够自保的一股势力来。

        因此,当现在的吴世恭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以后,他就要探一探自己能够越位到什么位置,还有朝廷的文官能够容忍的底线。所以利用这次机会,适当地闹一闹,那对吴世恭将来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一句话,吴世恭就是要在朝廷那些文官最大的容忍程度内,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当然,这闹也不能够是无脑地闹,起码也是要有理有据的。因此,这次吴世恭派出去的“秘密武器”就是徒弟陶辛的母亲——陶氏。

        这陶氏,虽然在吴世恭刚到千户所的时候,和吴世恭闹过一些不愉快。应该说是被吴世恭收拾了一番,以致于连她的儿子都被吴世恭强行收为了徒弟。

        可是让陶氏没想到的是,她反而因祸得福了。随着吴世恭的发展,陶辛那个千户所的军户,已经有很大一批军户成为了吴世恭军队中的骨干。

        而做为千户所未来的千户的陶辛(陶辛的千户官职虽然是世袭的,但是还是需要成年以后到朝廷考核任命的,所以现在也只能够说是未来的千户),总是这些军户未来名义上的上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2: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