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疯狂》-第5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在当时,当吴世恭知道新皇帝就是崇祯皇帝的时候,他经历了穿越以后,第一次不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心路历程。

        当时的吴世恭,倒不是最担心崇祯皇帝因为岳父薛濂和自己魏党的身份,来找他们一家来算帐。他最担心的就是两件事:一件就是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李自成再大杀勋贵;另一件就是:吴三桂叛变,放后金军队进入山海关,最后满族统一中国,建立清朝。

        因为无论这两件事发生了哪一件,作为与朝同休的阳武侯薛家和恭顺侯吴家都会全族覆灭。

        而吴世恭千方百计离开京城,到了归德府以后。吴世恭几次不引人注目地派人出去打听过。可那些人回来都禀告说:根本就没有听说,现在有名的人物中,有“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名字。

        不过到了现在,吴世恭在千户所苦心经营了近两年的时间。随着千户所堡垒的完全建成,吴世恭又拉起了二千人出头的武力,吴世恭终于有了不止一点儿的自信了。

        在吴世恭的心中,凭借着自己的这些资本,吴世恭总算是可以在明末动荡的年代里,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全家的安危了。

        可是今天这个亲兵说的话,却一下子把吴世恭的心,拉到了深渊里。怎么没有李自成,【创建和谐家园】就打到京城啦?怎么没有吴三桂,【创建和谐家园】就从山海关入关啦(吴世恭根本就不知道后金军攻入内地可以不通过山海关)?怎么【创建和谐家园】打到京城,是女真人和蒙古人一同打过来的啊(吴世恭也不知道,后金军一向是满蒙组成的联军,到了后期,还有【创建和谐家园】的汉八旗和朝鲜附庸军呢)?

        现在的吴世恭,感觉自己好象是在梦中。难道自己穿越的这个大明朝,不是自己在穿越前,历史上的那个大明朝啊?

        想在的吴世恭是十分的不自信。但是,吴世恭的心理调节能力确实很强。他想道:“不管怎么样,自己还是先到归德府城,找赵铭老头了解清楚情况再说。”

        于是,吴世恭就对这个亲兵说道:“你稍等一会儿,等本官换了官袍,再一同去府城。”

        见到吴世恭答应了下来,跪在地上的那个亲兵是长舒了一口气。

        吴世恭带着护卫,在当天晚上就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府城中的归德卫衙门。而听到吴世恭到来的消息以后,赵铭老头是一反常态,带领着归德卫所有千户以上的武官,亲自到衙门口来迎接吴世恭的到来。

        见到这个反常的场面以后,吴世恭在心中暗暗叫苦:“坏喽!看样子这赵铭老头要把我的千户所作为主力喽。”

        可是在衙门口说话也不方便,吴世恭就随着赵铭等人来到了大堂。一边走,吴世恭就一边决定了:等会儿商议的时候,自己绝对不会动用自己的兵力的。就是花上一大笔银子,我也要从其他千户所砸出一些勇夫来。

        吴世恭就是想着保存自己的实力呢。可是,吴世恭还是想的太乐观了。

        进入大堂以后,赵铭给吴世恭一一介绍归德卫的其他武官。所有人行礼寒暄以后,大伙儿终于落座开始议事了。

        首先赵铭说道:“众位有的可能已经知道,有的可能还不知道。在十天前,【创建和谐家园】已经打破长城的关口进入内地啦。现在可能已经打到了北京城。皇上有难,诏令天下勤王。而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也下令给咱们归德卫,要卫里出兵一千五百兵丁,择日开赴京城勤王。众位有何见解呀?”

        说完以后,赵铭环顾四周。但是所有的武官都不开腔。谁这时候会做傻子当出头鸟啊!

        见到自己的话没有得到互动,赵铭就有些尴尬啦。没办法,直接点名吧。他跳过了其他武官,直接问吴世恭道:“吴千户,你有什么看法啊?”

        吴世恭一听赵铭的问话就火了。怎么样啊!赵铭这些归德卫的土著就想要欺负我这个外来户啊?吴世恭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不过,得罪同僚的话,吴世恭也不会说出口来。

        吴世恭反问道:“赵指挥。河南这么多的战兵怎么不去勤王?凭什么我们归德卫这些地方上的军户要去勤王啊?”

        赵铭被吴世恭反问的更加尴尬了。这时候,赵铭的心中也是窝着火。这次河南不动用战兵,而动用地方上的军户去勤王的理由,其实赵铭心中是很清楚的。

        河南地处中原,本来就比较安全,战兵也不多。又因为河南的藩王太多啦。为了怕那些藩王造反,所以这次留守很多战兵来监视那些藩王的举动呢。

        而且,这不仅仅是河南各级衙门的主意,而且是崇祯皇帝和朝廷的直接命令。可是,去勤王的河南兵力又不能够很少,所以,河南各个卫所的军户,就这么倒霉地被推到了前台。

        吴世恭当然不知道这么复杂的背景。可是,赵铭也不能够在公开的场合,向吴世恭说明这些诛心的理由。所以,赵铭只能够岔开话题,打起了官腔。

        “皇上和朝廷有难,我们这些武官去勤王也是责无旁贷的。现在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的命令,已经到了本指挥手里,本卫的各级军将就一定要服从。好了,现在本指挥就安排各千户所,抽调入勤王军队中的名额。”

        赵铭这么一顶大帽子压下来,所有的人,包括吴世恭也都不作声了。可是当赵铭宣布:其他每个千户所都只要抽出二百二十五名兵丁,而吴世恭这个千户所要抽出六百名兵丁的时候,吴世恭是立刻又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吴世恭的心中想到:“太欺负人啦。就算是要欺负我这个外乡人,也不能够这么明目张胆地欺负啊!”

        吴世恭对赵铭喊道:“赵指挥。没的商量!要不每家派三百人,要不我的千户所就不派人去了。”说完这句话,吴世恭坐回了椅子上,双手交叉,翘起了二郎腿,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来。

        吴世恭的顶撞让赵铭的脸色是青一块,红一块的。而坐在吴世恭身边的那些得了便宜的千户,都纷纷对吴世恭相劝,不断地说些“吴千户少年英雄啊!”,“吴千户手下虎狼之兵啊”这些话。吴世恭却就是不理会,索性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到了最后,赵铭也发火了。他一拍桌子,对吴世恭吼道:“你以为是老夫欺负一个卫里的弟兄啊!这是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直接点的名。不光点名要你的马队去,而且点名你本人也要去。”

        吼完这话,赵铭从怀里掏出两封信来,扔给了吴世恭,接着说道:“你自己好好地看一看吧!”

        赵铭的突然发火倒出乎了吴世恭的意料。他有些疑惑地捡起地上的那两封信,抽出信纸,看了起来。

        那两封信确实是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写的,吴世恭惊讶地发现,确实这两位大人在信中点名要吴世恭和他的马队加入到勤王的队伍中去。

        其实这情况的发生,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上次圣灵会乱民造反的剿灭,吴世恭和他的骑兵的战斗力,给了这两位大人以深刻的印象。而这次河南出动的勤王大军中,总要拿出去一些看的过去的军队啊。要不然,河南巡抚和河南监军怎么会放心呢?

        看完信以后,吴世恭是哑了火了。既然已经被点名了,那就面对现实吧。可是,看到吴世恭服了软,赵铭却突然换了一张笑脸,对吴世恭说道:“吴千户,你这次带队本卫的勤王军队,如果有什么要求现在就提,只要本指挥做得到的话,那就绝不含糊。”

        “嗯?”吴世恭听着听着就感觉到不对了。怎么这次归德卫的勤王军队由自己带队啊?不是归德卫指挥使赵铭带队啊?

        看到吴世恭看向自己那疑问的眼神,赵铭咳嗽了几声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表情,接着用缓和的语气说道:“本来这次勤王,本指挥要亲自带队的。但是,归德府这里也要有人镇守啊!本指挥也确实走不开。再说,本指挥也年纪大了,这些天腰腿也不好,就是到外面去散散步,回来以后也是气喘得很。而吴千户年轻有为,只有能者多劳啦!”

        但是吴世恭依然是不依不饶,他接着问道:“赵指挥就算是不去,那这几位大人呢?”

        明朝的卫所里,除了最高的指挥使以外,还有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这些上官呢,后面才轮得到这些千户。怎么现在就一下子跳过了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直接到了吴世恭这个千户的身上呢?

        吴世恭的这个问话,让在座的归德卫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也一阵脸红,不过他们也用自己年老多病的理由来推托。赵铭也连连帮着他们说话,并且他们还不断地吹捧着吴世恭。

        看着归德卫这些上官确实都是老头,吴世恭也不再紧紧相逼了。但是,吴世恭的心中是十分地鄙视。他想道:“你们这群老头现在倒知道自己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了,怎么一年娶一个小妾的时候倒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啦?活该你们以后都死在女人肚皮上。”

        吴世恭是仔细地考虑了一下,最终终于做出了决定。他说道:“好吧!让我带队,那我就带队吧!”

      第146章 三个要求

        之所以吴世恭会最后答应下来,是因为吴世恭最后意识到一个问题:吴世恭和他的骑兵已经被河南巡抚和河南监军点名去勤王,那他和他的骑兵现在已经不得不出征了。

        既然已经逃避不了,那吴世恭只好退而求其次了。那就是尽量保存自己的实力。说实话,吴世恭根本对明朝和崇祯皇帝没有一点儿忠义之心。

        这种想法有一部分来源于他的穿越者的身份,对明朝和崇祯皇帝没有任何的归属感;但更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吴世恭是个很现实的人。他现在的实力,连保护自己和家人都嫌不够了,哪儿还有那份闲功夫去救国救民的。说到底,吴世恭现在还是个很自私的人。

        可是,如果这次归德卫勤王的军队中,是由赵铭这个指挥使或者其他上官领衔的话,无论如何,吴世恭也只是他们的下属。当这些上司瞎指挥,甚至不是瞎指挥而只要让吴世恭的兵马啃硬骨头的话,那吴世恭保存实力的想法就绝对会变成一个梦想。

        可是现在赵铭这些上司却让吴世恭领衔出征,那现在吴世恭对这支出征的军队,就有了完全的掌握。吴世恭完全可以把其他千户所的兵丁当成炮灰,来保存自己千户所的心腹兵丁。当然,这也是万不得已时的做法,但如果最危险的时刻到来的话,吴世恭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炮灰的。

        而且,赵铭这些上司不想领衔出征,现在又求着吴世恭领衔,那吴世恭就肯定要把利益做到最大化的。

        于是,吴世恭接着对赵铭说道:“赵指挥,虽然下官答应了下来,不过,下官也有几个要求,希望赵指挥能够答应。”

        “没问题,你说。”赵铭是眉开眼笑,回答得很是爽快。

        “第一个要求就是:这次勤王的军队都要听从下官的命令,要令行禁止。”见到身边几位千户神色上好象有异议,吴世恭连忙补充道:“当然,下官也会一视同仁的。”

        吴世恭接着说道:“下官估摸着,这次【创建和谐家园】入关,时间也不会太长。再说,不用说京城京营的兵力了,就说各地勤王的军队吧,他们都基本上比我们河南的勤王军队先到。我们河南离京城是比较远的,我们归德卫又是河南离京城最远的地方之一。等我们归德卫的勤王军队赶到以后,可能【创建和谐家园】早就在京营和各地勤王军队的夹击下出了关。”

        “赵指挥你这里也帮下官一个忙,把出征的时间尽量往后挪一点儿,做到恰到好处就行。下官在行军的时候,也会掌握好分寸的,尽量让我们归德卫的军队晚一些到达京城。说实在话,我们归德卫的儿郎,保家卫土那是没话说,可是去和【创建和谐家园】拼命,那么多拿军饷的战兵在前面顶着呢,犯不着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军户去拼命。”

        “最好的结果,那就是我们归德卫的军队到京城就这么去晃一圈,也算是尽到了我们的责任。不过,下官丑话说在前头,万一真的要和【创建和谐家园】打仗,下官也就不想着立什么功劳了,只想着尽可能多的把我们归德卫的儿郎给带回家,到了那个时候,赵指挥可不要怪罪下官啊!”

        听了吴世恭的这番话,赵铭和身边的那几位武官对看了一眼。吴世恭的那番话说的太透彻了,不过,也确实说到在座的各位武官的心里去了。

        沉吟了一会儿,赵铭开口说道:“这次让吴千户领军,勤王的儿郎们就是应该听吴千户的命令的。不过吴千户也要遵守承诺,把儿郎们尽可能多的带回家。在这里,本指挥就代表在座的各位拜托吴千户了。”

        见赵铭答应了自己的第一个要求,吴世恭是十分地满意。至于赵铭没有回答关于拖延出征日期的问题。吴世恭和赵铭那是心照不宣。赵铭的沉默就是一个回答。

        吴世恭接着说道:“第二个要求就是:赵指挥分配给我们千户所六百名勤王兵丁的名额。下官保证抽调出来,也绝不含糊。但是,下官还养着些家丁护卫,这次也将一同出征。望赵指挥批准,也要把他们的给养给算进去。”

        “到底有多少人?”赵铭好奇地问道。

        “三、四百人吧。”吴世恭回答道。

        吴世恭的回答,让在座的这些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些人当然明白,吴世恭口中所说的“家丁护卫”,其实就是吴世恭的亲兵。虽然他们都知道吴世恭有钱,吴世恭也花了大价钱养了些亲兵。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吴世恭养了这么多的亲兵。

        而之所以吴世恭向赵铭坦白这些亲兵。主要是因为吴世恭感觉到:自己如果只率领自己千户所的六百名心腹兵丁的话,可能会压不住从其他千户所抽出来的九百名兵丁。

        再说,如果现在的吴世恭有六百名骑兵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了。万一有了什么危险,吴世恭完全可以利用马匹的速度,抛下那些炮灰,让所有的骑兵都逃之夭夭就行了。

        可是现在的吴世恭只有五百名骑兵。所以这次出征,吴世恭必然要抽调出一些步兵。可是步兵的移动速度太慢,二、三百名步兵如果面对【创建和谐家园】的骑兵的话,那简直就是一盘菜。

        因此,这次吴世恭就想着带领五百名以上步兵,让这些步兵结成方阵以后,至少有了自保的能力。可是吴世恭要带出的骑兵数量也不能够少。

        所以,最终吴世恭决定带出的兵丁数量,就要大大多余赵铭安排抽调吴世恭这个千户所的,六百名兵丁的数量了。吴世恭就想着:通过多带自己的心腹兵丁,来提高自己兵丁在战场上的生存概率。

        不过这么一来,吴世恭多养兵丁的行径,就完全呈现到赵铭以及归德府官员的眼中了。为了消除一些后患,吴世恭就索性把事情做到明处,把自己多养的兵丁,说成了是自己的家丁护卫。

        对此,吴世恭是盘算着【创建和谐家园】不离十,赵铭肯定会答应下来。归德卫在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的要求下,还能够多出一些兵丁来,对于这种好事,作为归德卫指挥的赵铭怎么会愿意拒绝呢?

        果然,赵铭很干脆地同意了吴世恭的要求。不过,赵铭的这个同意正中吴世恭的下怀。因为赵铭的这个同意,其实已经把吴世恭多养的那些兵丁的名义,从程序上给半合法化了。

        吴世恭又接着说道:“第三个要求就是:这次勤王的兵丁,他们的给养,还有万一他们有什么伤亡以后,那些烧埋银,赵指挥也一定要安排好。”

        “这个肯定也没有问题。本指挥已经和府尊大人商议过了。这次勤王的兵丁,每人都先发给一两银子的安家费。如果有什么伤亡,那烧埋银,吴千户也不用担心。府尊大人已经向归德府的各位士绅有求捐献了。至于给养,吴千户那就更不用担心了。粮草和运送粮草的骡马大车,府尊大人也会安排妥贴的。再说,吴千户这次勤王的行军路线,是先到济宁,再沿着大运河到达京城,那运河两边都是储存着漕运的粮食,那些粮食,供应给我们这些勤王的军队,也是天经地义的。到时候,府尊大人也会安排好相应的公文,让吴千户带在身边的。”

        见满足了自己所有的要求,吴世恭也没有其它的问题了。于是,所有的人接着商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最终决定,各位千户在商议以后,就立刻回自己的千户所,去【创建和谐家园】自己抽调的兵丁到归德府城【创建和谐家园】。而出征的日期,就确定为五天以后,也就是十月十五日。

        赵铭他们还商议妥,安排归德卫的一位副千户,作为吴世恭的副手。那位副千户名叫俞继。不过选择俞继出征的理由也十分地简单,因为在归德府的这些世袭的武官中,只有俞继的年纪是二十几岁,称得上是年富力强。

        而且,俞继是个副千户,成为吴世恭这个千户的副手也是顺理成章 的。再加上,俞继这个副千户也没有资格参加今天的这个商议会议,所以对今天商议的结果,也由不得他来反对。

      第147章 离开千户所

        第二天晚上回到千户所堡垒以后,吴世恭在第一时间【创建和谐家园】所有的头目连夜开会商议,为自己的出征事宜做出安排。

        在会议一开始,当吴世恭宣布:在自己出征的那段时间里,让薛永利全面负责千户所堡垒的内外事务以后。吴世恭的决定却得到了薛永利本人的强烈反对。他坚决要求和吴世恭一起出征,以尽到保护吴世恭安危的责任。

        为此,吴世恭苦口婆心地劝说了薛永利良久。吴世恭告诉薛永利:现在在这个千户所里,有威信,有能力可以成为领袖的,也只有吴世恭和薛永利这俩个人。

        而这次去勤王,因为点名的关系,吴世恭是肯定不能够缺席的。如果薛永利也陪同吴世恭一起出征的话,万一千户所这里有什么意外发生,在这里,可以成为主心骨拿主意的人都没有一个了。

        要知道,现在的千户所已经不是原来只是负责种田的那个千户所了。有这么多工坊,有两条商路的押送,有盐货的买卖。

        而且,吴世恭肯定是要把自己的大部分主力都给带去勤王的,这样的话,留在千户所堡垒的兵丁数量将会减少很多。

        而没有了这么强大的武力威慑,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投诚吴世恭的,汝宁府北部山区的土匪和归德府那些残留的土匪是否会老老实实的听话,那就是一个问号了。

        所以,现在在千户所堡垒里,就一定要留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很强军事指挥能力的人,来领导遗留下来的那些兵丁。而现在吴世恭的手下,也只有薛永利能够胜任这个位置了。再怎么说,吴世恭也不可能放弃千户所堡垒这个基地的。

        听完了吴世恭的理由,薛永利勉强同意了吴世恭的安排。不过,薛永利坚持:让吴世恭带上几乎所有的骑兵和大多数的步兵,以及大多数的火器,来保障吴世恭的安全。

        最终决定,吴世恭的这次出征,将带上四百名骑兵和六百名步兵。除此之外,吴世恭也将带上三百五十把中型和重型火铳,以及两门佛郎机炮和两门三磅的火炮。

        而为了加强千户所堡垒的防御,吴世恭将从县城的民团中抽调二百名兵丁到千户所堡垒里来,另外,吴世恭也将从军户余下的劳力中抽调一百名,在农闲时参加过军事训练的军户到千户所堡垒。有了这么三百人的加强,千户所堡垒的防御问题也基本上可以勉强解决了。

        吴世恭一点儿也不敢从汝宁府北部山区,钱绮占据的那个原李鹞子的山寨中抽调兵丁。要不是人手实在不足,现在的吴世恭甚至还想加强那个山寨的兵力呢。他想要防止那些土匪一切可能的蠢蠢欲动。

        最后,吴世恭也向张学斌、郑真和袁行山安排,让他们管理好千户所的内政和商务。吴世恭给他们定下了一个原则:在吴世恭离开千户所的这段时间内,让张学斌他们只要按照以前定下的规矩办理事务就行了。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就尽量拖延,不要激化什么矛盾,一切都等吴世恭回来以后再说。

        等商议结束,所有人要散去的以后,吴世恭开口对智能和邓启帆叫道:“和尚,酸丁,你们俩个留一下,我有话要和你们说。”

        邓启帆和智能在吴世恭这里留了一年多,虽然吴世恭也禁止着他们出行,只让他们在千户所堡垒的范围周围活动,更不让他们传递出任何信件和口信,甚至连几次有人到吴世恭这里来打听他们俩的消息,吴世恭也都装糊涂装作不知道。可是,因为俩人也十分知趣,性格也很随和,因此,这俩人在千户所这里,和上上下下的关系都相处得不错。

        不过虽然如此,但这俩人落在了吴世恭这个老粗窝里,也肯定免不了给那些老粗起了绰号。邓启帆的绰号就是“酸丁”,智能因为宫廷秘方事件的影响,虽然他保持了童贞,但是依然给起了一个绰号,叫做“花和尚”。因此,今天吴世恭叫智能为“和尚”他也算是积了一些口德的。

        看到其他人都离开了,吴世恭接着对这俩人说道:“二位已经在我这里留了一年多了。以前的事,谁是谁非,恩恩怨怨的,我也不想多说了。不过,我认为我们相处得还是很愉快的。”

        “而这次我要去京城勤王,我自己都凶卜未知,也就没必要强留二位了。如果以前我有什么得罪二位的地方,在这里也对二位赔个礼啦。明天我就安排一下,就礼送二位回家吧。”说完以后,吴世恭站起身,向智能和邓启帆拱手行了一个礼。

        见到吴世恭行礼,智能和邓启帆也连忙还礼。智能双手合十,先说道:“阿弥陀佛!大人这次勤王,兵丁肯定也会有所伤亡。小僧也懂些歧黄之术。如果大人不嫌弃的话,勤王的队伍中,也算小僧一个如何?”

        邓启帆接着说道:“吾辈读书,就是为仗剑行天下。【创建和谐家园】荼毒黎民,吾岂能在家中安睡否?区区不才,愿为大人解缰牵马。得知能奋战沙场,学生更赋诗一首:早擒……”

        “打住!打住!”吴世恭连忙笑着止住了邓启帆的慷慨激昂,接着开玩笑地说道:“酸丁爷,举人大老爷,你就饶了我吧。我知道你的决心。可是你要说话,也请讲普通话啊?别这么酸溜溜的,都要把我给酸死了。”

        邓启帆也笑了起来。他也开玩笑的回答道:“大人其他一切都好,就是有些不学无术。不过学生有个疑问,那普通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那白丁说的白话啊?”

        ……

        屋中三人,一片欢声笑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