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疯狂》-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于是,吴世恭就象他们提出了:会支付兵丁军饷的。

        可是,吴世恭刚说到:“只要挑选中的兵丁,都将先获得五成的军饷。”的时候,还没有等吴世恭说下去,这些劳役都踊跃地全部报名了。

        吴世恭当然感到十分的高兴。但是,他也感到这种情况是十分的蹊跷。现在,他反而不着急了。他决定先摸清情况再说,到时候再决定应该招收多少兵丁。

      第83章 招兵和摊派

        吴世恭回去以后,想了解一下明朝兵丁军饷的实际情况。可是,却没有几个人知道。那些薛府护卫,都是在薛府拿着丰厚的月例的。他们对于京营兵丁的军饷都不怎么关心,更不要说是地方上兵丁的军饷了。

        还是周巡知道一些。结合常猛介绍的当地情况,吴世恭终于把情况有了些基本的了解。

        原来,河南虽然是中原腹地,地方上也比较富裕,但是,这都是对上层人物说的。底层的老百姓可谓是处在那种饿不死,但也吃不饱的半饥饿状态。

        在河南,就有八位藩王,他们都有着巨大的封地。再加上有大量的官宦士绅家族,这些人的土地,都是不需要缴税的。而且在明朝末年,土地兼并其实已经很严重了。在河南,只有不到一成的土地还在自耕农手中。

        而这些自耕农却要承担整个河南的税收和劳役,所以,底层的老百姓的负担,其实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上。

        而朝堂上却并不知道,或者确切的说,是不想知道这种情况。皇帝和大臣们还都是以为河南是很富裕的地方,因此,对这里的税收就抓的很紧。这样就导致了自耕农们纷纷破产,他们的土地都被不用缴税的藩王和官宦士绅给兼并。而余下的那些自耕农,就要承担更多的税收。

        这样恶性循环,就导致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而吴世恭出的这军饷,不要说那一两五的银子了,光是每月一石半的粮食,就可以让一家三口吃饱。也就是说,只是冲着这每月一石半的粮食,对于那些处在半饥饿状态下的军户,都有着绝对的吸引力。他们也会全部到吴世恭这里来报名当兵丁。

        知道这种情况以后,吴世恭毅然决定了扩军。可是,还没有等吴世恭把扩军计划拿出来,那常猛就找到了吴世恭。因为,当知道吴世恭想要招收兵丁,而这些兵丁还可以拿军饷的时候,整个小镇都轰动了。而且,这消息都传到了县城里。

        虽然,小镇上的那些大户,基本上都以为吴世恭的脑子烧坏了。是钱多的没有地方花了。这大明朝还是很安稳的,你这个千户去花钱招兵练兵干什么?

        可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只要让他们全家吃饱饭,让他们干什么都行啊。再说,大明朝安稳对他们来说也只有好处。不用打仗拼命,还有军饷拿的好事,谁不愿意做呢?

        而这些人,都求到了在吴世恭身边当长随的常猛这里。这些天,常猛的小好处可谓是收到手软。于是,常猛就求到了吴世恭这里。

        吴世恭现在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且,他也不能够一次在千户所招收太多的兵丁。千户所还需要一定的劳力,维持着军田的耕种呢。所以,他就答应了常猛的请求。

        没想到,千户所的那些军户不干了。千户大人做事怎么能够胳膊肘往外拐呢?于是,他们也到吴世恭这里闹了起来。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吴世恭拿出了这么一个招兵计划。

        在民间,招收一百名兵丁,他们立刻开始训练。在训练期间,他们拿三成军饷。

        而在千户所,招收三百名兵丁,他们将在建造完千户所堡垒以后开始训练。在训练期间,他们也拿三成军饷。

        在共同训练了两、三个月以后,将统一考核,择优选取一百名兵丁,作为吴世恭的亲兵,拿全饷。其余的拿五成饷。但是,以后每个月,这些拿五成饷的兵丁都有一次机会参加考核。只要通过考核,也将会拿全饷。但是,三次考核不通过的,将会辞退。

        而千户所剩下的那些军户劳役,吴世恭将会把他们组成辅助队伍。他们也将在农闲的时候,参加军训。而吴世恭将会对他们支付一成的军饷。

        这么优厚的条件拿出来以后,到吴世恭这里报名的当地老百姓,一下子来了六、七百人。无奈之下,吴世恭只好不断地提高了录取标准,最终终于招收了一百名兵丁。而且,所有来参加考核,但没有被录取的老百姓,吴世恭也都给他们发了三十文的辛苦费。

        在招收好了这些兵丁以后,吴世恭把周巡和钱绮找了过来,让他们负责这些兵丁的训练。在训练中,以周巡为正,钱绮为副。

        吴世恭告诉他们:兵丁训练除了必要的体能训练以外,就先训练两项内容。一项就是队列训练。吴世恭也是发了狠心了,他向周巡和钱绮提出的标准,完全是按照现代大阅兵的标准来拟定的。

        另外一项就是,教会这些兵丁会使用火铳射击。保证每个人都要实弹射击二十发子弹。

        吴世恭的要求让周巡和钱绮都面有难色。于是,吴世恭又向他们俩抛出个蜜枣:“你们俩只要尽量做好就行。本官都看在眼里呢。只要你们努力了。等这次军训结束,除了亲兵队由本官亲自率领,其余的兵丁分为两队,由你们俩人分别做队长。”

        听到了吴世恭的承诺,周巡和钱绮都是喜形于色。

        在招收兵丁过程中,还有一个花絮。听到了吴世恭有这么丰厚的条件,在建造千户所堡垒的这些工匠中,有些工匠和学徒也想当兵。

        当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吴世恭说了以后,吴世恭立刻决定全部招收。而且,这些人全部发放全额军饷。

        对于吴世恭的这个举动,薛永利和郑真都是很不理解。可是,吴世恭接下来回答他们的话,就更让他们听不懂了。

        吴世恭是这么说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等到吴世恭忙完这一切以后,他终于为了开发财源,向小镇的商户动手了。

        某一天,小镇上所有的商户,都收到了以千户所千户名义下发给他们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就是:由于这个小镇的地皮,是千户所所有的。所以,从明年开始,小镇上所有的商户,每一家每年要上缴给千户所十五两银子的租用地皮费。

        这个通知一到达这些商户的手中,引起一片哗然。他们都聚集到小镇上最大的商户,也是附近最大的士绅——姚员外这里,一同商量一个对策。

        可是,姚员外让这些商户根本不需要担心,他对这些商户分析道:他们这些商户只要拒不缴纳这租用地皮费就行了。如果吴世恭想打官司。这地皮的归属都扯皮了上百年了,现在还怎么分辨得清楚?如果吴世恭想比势力的话。吴世恭这个过江龙又怎么比得过他们这些地头蛇呢?

        当有些商户担心地提出:吴世恭本来就有很多护卫,现在又大肆招收兵丁。如果吴世恭对他们这些商户动武该怎么办?

        那姚员外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道:这就更不用担心了。吴世恭是个官面上的人,如果对他们动武,那就是公然造反。就凭着吴世恭这么几百个人,那不是找死吗?

        说到最后,那姚员外兴致所致,提笔就给吴世恭写了一封回信。派人送到了吴世恭那里。那封回信的内容写得十分不客气,上面只有四个大字——“异想天开!”

        吴世恭看到姚员外的回信以后,笑了出来。他当然知道自己要收取地皮租用费的行为,是不会很顺利的。但是,更没有想到这些商户的回答,会这么不客气。吴世恭心想道:“是该给他们一点儿颜色瞧瞧了。”

        可还没有等到吴世恭采取什么行动,那个陶氏又领着陶辛找来了。

        那陶氏上次来找吴世恭,以为自己的彪悍样子把吴世恭给吓倒了,所以吴世恭会答应她的要求。因此,她就认为吴世恭很软弱。所以,这次她又得寸进尺地找来了。

        吴世恭耐着性子听了陶氏的耍泼,知道了陶氏的来意。原来,千户所的千户,每年也会在上缴的钱粮中,得到一定的好处。可是,因为今年那李兵备道要的钱粮太多,所以,那死了的前千户获得的好处就没有拿。

        而当陶氏知道吴世恭大花银子,招收兵丁以后,以为吴世恭是个冤大头。今天,她就是逼着吴世恭给她那笔好处的。

        了解了这一切,吴世恭差一点儿要拍桌子。可是,他最后还是忍耐了下来。因为,那笔好处的金额也不多。吴世恭本来就准备到了千户所以后,在拜访前千户的家属时,送些银子作为慰问的。所以,吴世恭也就拿出了一百五十两银子打发走了陶氏。

        看着那陶氏离开时,那得意的背影,吴世恭的眼睛眯了起来。因为,他发觉自己也许忽略了一个问题:自己只是到这个千户所来当署理千户的,而千户所名正言顺的千户,应该是陶氏身边的小孩陶辛。

        如果以后在自己办事的时候,有人抬着陶辛的名义和自己作对,自己将会很被动。吴世恭心想道:“是该找个机会把这个隐患给解决了。”

      第84章 收徒和官司

        吴世恭还想着该怎么控制住那个小男孩陶辛呢,没想到那陶氏就把机会送到了吴世恭面前。

        又没过了几天,那陶氏又来找吴世恭了。而且这次,她不只是带着自己的儿子陶辛,还另外带着十几个人。吴世恭让自己的护卫们准备好了以后,就把这些人都叫了进来。

        当见到了吴世恭以后,那陶氏果然再次耍泼。吴世恭也不理她的样子,冷笑着问陶氏:这次又来找吴世恭是为了什么事?

        那陶氏毫无防备,就叽叽喳喳地把她的来意说了出来。

        原来,那个前千户也有十几个亲兵。而在明朝,武官身边养亲兵,这是个惯例。虽然,这个千户所打仗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防不住有一天,确实需要打仗。所以,前千户就养着这些亲兵。

        当然,靠着这么少的亲兵去打仗肯定是不行的。前千户准备着这些亲兵的主要原因是:万一仗打败了,这些亲兵可以护卫着他逃跑。本着用自己人放心的原则,这些亲兵都多多少少和前千户有着些亲戚关系。

        而这次,听说了千户所招收兵丁给的军饷以后,尤其是通过小镇上的人,知道了吴世恭从京城带来的这些护卫每个月都有三两银子的军饷以后,这些前千户的亲兵都眼红了。

        于是,这些亲兵都找到了陶氏,让她和吴世恭去说一说,让吴世恭也把他们招收进去。最好也有京城护卫这样的军饷。

        而那个陶氏收到了那些亲兵一些礼物以后,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地答应了下来。那陶氏的想法里就是:凭着自己那战斗力指数达到250的超强泼辣劲,对付这个新来的署理千户,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于是,她就领着自己的儿子陶辛,带着这十几个亲兵,就兴冲冲地到吴世恭这里来了。

        果然,当陶氏一向吴世恭提出了她的要求,吴世恭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并且答应了那些亲兵每个月三两银子的军饷。

        见吴世恭答应了下来,那些亲兵连忙向吴世恭磕头拜见道谢。那陶氏也在一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等到那些亲兵磕完头以后,那陶氏刚想告辞离开。吴世恭就叫住了她。

        吴世恭开口对陶氏说道:“陶氏你知道吗?其实本官现在很讨厌你。”

        吴世恭的话一下子把那陶氏和旁边的前千户的那些亲兵都给惊呆了。而那陶氏的脸色更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吴世恭没有管这些人的脸色,接着说了下去:“你几次三番地在本官面前耍泼要好处。本官虽然不高兴,但是也不可以和你一个妇道人家计较。可是,本官太为你的儿子担心啦。”

        “你的儿子,该在六年后接任千户位置的。但是,现在跟在你身边能够学些什么?学你那些婆婆妈妈?学你那些小鸡肚肠?”

        “本官决定了,一定要把你儿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千户接班人。所以,本官现在将收你儿子为徒弟,把他带在本官身边亲自教育。就这样决定了,让你儿子快到本官面前来磕头。”

        吴世恭的话,让陶氏和那些亲兵都是目瞪口呆。那陶氏还想着争辩几句。可是,她的嘴唇才刚刚动了一下,吴世恭就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说道:“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接着,吴世恭把手放在了自己腰间的武士刀的刀柄上,微微把那武士刀抽出一截来。而听到了屋子里的动静,吴世恭的护卫也都全副武装的在屋子外面站好了。

        那个陶辛,哪里见过这么个场面。小脸发白,“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那陶氏的脸色也是惨白,吓得哆哆嗦嗦地说不出话来。她的耍泼,是建立在别人不敢动她这个女流的基础上的。当有人真的要她的命时,那陶氏怎么会不害怕呢?

        见陶氏和陶辛母子俩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而吴世恭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手中的武士刀也越抽越长。有个机灵的亲兵连忙拉过了陶辛,叫道:“快给千户大人磕头啊!”

        其他的亲兵也反应了过来。他们也都害怕着,今天如果场面一失控,他们这些人也就会殃及池鱼了。好汉不吃眼前亏。他们有的拦住那陶氏在劝说,有的半强制的让那陶辛给吴世恭磕了三个响头,并且叫了吴世恭声:“师傅。”

        听到了陶辛叫了自己“师傅”,吴世恭把武士刀放回刀鞘中。他走到了陶辛的面前,牵住了还在抽泣的小男孩的手。

        看着那陶氏流着泪,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吴世恭接着喝骂道:“哭什么哭?又不是把你儿子给抢走了,你还是天天可以来看他的。”说完以后,吴世恭牵着陶辛,向内室走去。

        吴世恭边走边想到:“那日本武士刀一出,对付个娘们可是一帖灵丹妙药啊。怪不得那些个日本的女人都是那么贱。”

        在目前陶氏和陶辛母子俩,对吴世恭还没有什么威胁的情况下,吴世恭并不准备对他们做些什么。吴世恭也不是个禽兽。所以,吴世恭还是想好好教育一下陶辛的。以尽到自己做师傅的责任。

        因此,吴世恭准备以后每天让陶辛,上午跟着周巡他们一起训练,下午带回来,让赵如雅和竹韵他们教着陶辛识字。在生活上,也不会亏待这个小男孩的。

        至于那些亲兵,吴世恭也觉得收的比较值。因为,他们也受到过一些军事训练,身体素质也不错。毕竟,他们原来的任务,就是保着前千户逃命用的。

        而这些天,那余子琏到了京城以后,果然联合了一帮举人,把吴世恭给告了。可是,余子琏告状告的很不顺利。

        为什么?因为没有什么衙门肯接受余子琏的状子。

        这原因一来就是:虽然余子琏觉得吴世恭打了他的事很严重,但是,在整个大明朝的朝堂上,这种小事简直是忽略不计的。尤其是在现在,崇祯皇帝新上台的时候,所有官员都在忙着保官位、抢官位呢,谁会来管余子琏这种破事;

        二来就是:出于衙门【创建和谐家园】的本性,所有官员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肯接受这个状子。你想想啊:一名千户打了一名举人,这种事究竟该让什么衙门来处理呢?所以,各个衙门也对这件事踢起皮球来了。

        余子琏最终被逼发了狠,【创建和谐家园】了一帮举人,索性向最高部门递交。那些大学士接到这个状子以后,为了给余子琏他们这些举人一个交待,鉴于吴世恭现在是个千户,就把这个状子转到了兵部去处理。

        那兵部的官员接到了这个状子,也犯了难。因为,这个状子里触及到了现在政治形式的一个敏感点,所以,很难处理。这也是余子琏还不懂分辨政治风向的原因。

        因为在表面看起来,这个案子很简单:一个举人骂了一个千户为“阉党”,而这个千户被骂了以后,打了这个举人。

        而现在的官员,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崇祯皇帝要收拾魏忠贤一党了,所以,就顺水推舟的把那个千户撤职了事。也可以平息那些举人的怨气了。

        可是,问题不是这么看的。现在这些官员,不是担心崇祯皇帝收拾魏忠贤一党的问题,而是担心崇祯皇帝在收拾魏忠贤一党的过程中,把运动扩大化的问题。

        在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哪一个官员没有拍过魏忠贤的马屁?哪一个官员没有叫过魏忠贤“九千岁”啊?如果余子琏的事开了一个先例以后,那以后,只要某位书生骂了一名官员,那名官员就要倒台,那官员们还不得人人自危啊?

        再说,兵部的一些官员也认出了吴世恭,知道吴世恭是阳武侯薛濂的女婿、恭顺侯吴惟忠的儿子。那阳武侯薛濂现在虽然失势了,可是,恭顺侯吴惟忠现在可得意了。所以,还是不要随意的得罪为好。

        于是,兵部的官员一方面稳住了余子琏他们,一方面向薛濂和吴惟忠通报消息。那薛濂和吴惟忠接到消息以后,都在心中大骂吴世恭:“这个不省心的臭小子。”

        可骂归骂,事情还得解决。之后,主要是薛濂出钱,吴惟忠出面,把这个案子给拖了下来。他们告诉余子琏的理由是这样的:你余子琏是个举人,那吴世恭虽然现在是个武职,但是也是个秀才。所以,读书人和读书人之间的打架,要慎重处理。因此,兵部决定暂时让吴世恭停职在任,让他写一封辩驳的奏章 上来,在明辨了是非后,兵部再处理。

        这理由也很充分,余子琏也无话可说,只有等了。于是,在两个侯府打点之下,兵部上下有意地拖延。这个要求吴世恭辩驳的公文,到了第二年二月才从进城里发出,到了吴世恭手中,都要到四月了。

        不过,在整件事中,吴世恭那个秀才的身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禁让人感叹道:还是文凭最吃香啊!怪不得那卖【创建和谐家园】的可以生存到现在啊。

      第85章 齐县令有请

        吴世恭是根本不知道在京城中,围绕着他打了余子琏的事,发生的那些纷纷扰扰的事。其实,他已经早就把打了余子琏的事抛在脑后了。他现在最想要做的,就是给小镇那些不识相的商户,看看自己的肌肉。

        某一天,小镇上的所有商户接到了千户所的通知:千户所要进行火铳射击训练。但是,由于千户所的场地比较小,所以,千户所将在河流上,放置一艘空船,上面放置着靶子,进行火铳射击训练。

        为了防止误伤,希望广大商户的船,不要靠近射击训练的场所。否则的话,后果自负。

      ¡¡¡¡»¹Ã»ÓеÈÕâЩÉÌ»§ÓÐʲô·´Ó¦£¬ÎâÊÀ¹§¾Í°²ÅÅ×ÅÖÜѲ£¬´øÁì×ÅÄÇЩ¸ÕÕÐÊյıø¶¡£¬À´µ½Á˺ÓÁ÷ÅÔ¡£·ÅÖúÃÁ˿մ¬ºÍ°Ð×Ó£¬¡°àèàèžž¡±¿ªÊ¼Óûðï¥Éä»÷ÆðÀ´¡£

        吴世恭选择的地方很有奥妙,正是河流上船只靠近码头的必经之路。兵丁的火铳这么一射击,河流上的船只靠不了码头,码头上的船只也出不去。毕竟没有谁敢去试一试,火铳会不会真的【创建和谐家园】。

        这下子,这些商户就急了。现在正是年底前,货物进出的高峰时期,再过一段时间,河流就要冰冻了。这些商户聚集在码头上,看着吴世恭带着护卫全副武装的保护着训练的兵丁在射击,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来交涉。

        直到姚员外得到消息以后赶过来,见到这种情况,来到了吴世恭面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8: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