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强梁》-第5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少废话!”谭志胜惨然叫道:“姓许的,你害得我谭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大哥死于非命,既然我这个做弟弟的报仇无望,倒不如你成全了我,也好让我早些去跟我大哥团聚!”

      许梁听了,无奈地道:“我一直都很想知道我许梁到底哪里得罪了你们两兄弟,反正你都是要死的,早死不如晚死,现在还有时间,你就不想跟我讲明白这其中的原委?”

      “你真不知道?”谭志胜道。

      “真不知道。”

      “好,”谭志胜点头道:“那今日我便与你说个明白。”

      “你许梁来建昌之前,想我谭家两兄弟,在建昌那是何等风光,黑白两道,水上陆上,谁不知道我谭二爷,谭大爷的名号?建昌地面上,所有做生意的都得看我谭家的脸色行事,我大哥谭大爷一声令下,连县太爷都得退避三舍!名下产业千间,手下弟兄四百!建昌一县,我谭家的话就是圣旨,无人敢违背。”

      谭志胜脸露出向往的神色,说到这里脸色一变,愤然地盯着许梁,道:“后来你许梁来了,替了那死鬼冯道林,当了建昌典史。原本咱们兄弟还犯不着与你为难。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谁知道你个丧门星居然弄出个建昌巡防营来,还封了建昌江的水路,设卡收船费!辱【创建和谐家园】女,断人财路,这等仇恨,不共戴天!”

      “等等!”许梁惊怪地道:“断了你们谭家的财路倒勉强说得过去,可我许梁自认洁身自好,还不至于做出辱【创建和谐家园】女的事情来。还说了,本官后来仔细算过了,就算我巡防营从你们谭家手里抢了建昌江上设卡收般钱,一个月下来也就几百两银子,对你们谭家来说那真是九牛一毛,我想你们谭家不至于这么小气,就为了这几百两银子就与我这位堂堂建昌官员翻脸。”

      “嘿嘿,”谭志胜用一种不屑地眼光看着许梁,冷笑道:“许梁,枉你身为一县佐贰官员,连这都猜不透,你当我谭家能在建昌屹立多年不倒,就全靠那些个正堂营生么?哼,建昌江上收过路钱能收来多少银子?我谭家的生意你想都想不到。罢了,这些与你说了也是白搭,你只要知道,你的巡防营在入江口这么一卡,生生断了我谭家多少财路!”

      “啊,本官知道了。”许梁恍然大悟,“如此说来你们谭记车马行也就是个明面上的幌子,真正的生意都在暗地里,不为人知!嘿,也不知道这么多年你们做了多少勾当。你们这么死了,倒也算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谭志胜瞪眼骂道:“你以为你们便能好到哪里去?哈哈,笑死人了。有机会你去问问南康知府孙一平那个伪君子,问他这些年来从我们谭家搜刮去了多少银子!哼哼,你说我谭家脏,你却不知道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朝庭官员比我们脏百倍千倍。”

      “很好,”许梁起身道,“我总算明白了我们之间的恩怨。现在,你可以去死了。”

      许梁说完,朝外一招手,从柴房外跑进来两名执刀的家丁。

      “将这个人拖出去处理了,”许梁吩咐道,“给他个痛快。”

      “是。”两家丁应了声,提着明晃晃的刀便上前押起谭志胜往外走。

      “不!许梁,你不能杀我!”虽然明知道难逃一死,但当真到了要死的那个关头,谭志胜却无比害怕,他挣扎着叫道:“许梁,你不知道,我去县衙前已将你和那两个风水先生的话记了下来,交给了别人保管,我告诉他,如果我死了,他就会马上将那东西送出去。哈,许梁,你要是杀了我,你的丑行必将大白于天下。”

      许梁大怒,这谭志胜临死了都要反咬一口,着实可恨。许梁心中杀意更甚,他欺身上前扯过谭志胜的衣领,急声问道:“告诉我,那个人是谁?我可以给你留个全尸!”

      “哈哈。”谭志胜自以为奸计得逞,得意地笑道:“许大人,只要你签应不杀我,我出去后立马就把那东西烧了,从此远离建昌,而不,远离江西,再也不在你许大人面前出现,如何?”

      许梁看了谭志胜半晌,松了抓着的衣领,摇头冷笑道:“就算你说的是真的又能如何,今日,你必须死,你若不死,本官将来都睡不踏实。快带出去!”

      谭志胜暗自悲叹一声,又叫道:“慢着。”

      “怎么?你还有什么话说?”许梁道。

      “许梁,”谭志胜神情怪异,看向许梁道:“我自知必死无疑,但我怕疼,不想死在别人手里。看在我为你解惑的份上,我求你一次,我左脚鞋底里藏有一柄匕首,上面抹了剧毒药物,见血封喉,你让他们帮我取出来,我要自行了断。”

      许梁愣了愣,想了下,终于点头,朝一名家丁示意。那家丁小心翼翼地脱下谭志胜的左脚鞋子,果然在鞋底上找到了那柄匕首,家丁想到谭志胜说的上面抹了见血封喉的毒药,不由更加小心,将匕首用布托着,塞到谭志胜反绑着的手里。

      谭志胜握匕首在手,又惨然说道:“你们出去,我不想别人看着我死,那样太难看。”

      半个时辰后,许梁带人再进入柴房中,只见谭志胜依旧保持着反绑的姿势,满脸扭典,看上去极为痛苦,却是早已气绝身亡。再查看一番,就见谭志胜反绑的手中,左手握了那柄匕首,抵着右绑在一起的右手刺进去少许,黑血沿着手掌流到地面上少许,除此之外,全身上下并无其他伤痕。

      许梁看得,一股凉气从脚底直冲脑门,如此利害的毒药,要是给谭志胜一个靠近自己的机会,那自己岂有命在?

      第九十八章 大跌眼镜

      安排人处理了谭志胜的尸首,许梁又遇到了另一桩棘手的事情。据铁头派人回来报告,连夜出去寻找的那两名风水先生中的一个,就是那个林先生,大半夜的居然没在自个家里,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燕七带了几名捕快弟兄已经连夜去找了。

      许梁的心不由又提了起来。他也不敢睡,就枯坐在正堂等着。

      其间冯素琴起来,劝了许梁两次,然而许梁虽然自认为已是修得心如止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然而真在这关乎身家性命的紧要关头,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平常视之。

      一壶茶水由浓喝到淡,凉了热,热了凉。天边已是泛起鱼肚白,院里雄鸡已啼到第三回,负责寻找林先生的燕七等人,还未归来。

      许梁愣坐了好久,再抬头,瞧见东方天际一缕霞光。许梁长叹一声,起身用冷水搓了把脸,便吩咐下人准备官轿前往县衙与巡抚大人的人马汇合。

      一顶蓝轿,四名轿夫,十名带刀侍卫,出了许府大门,沿着东门街往西走,将出了东门街口,只听重身后一阵喊:“少爷,等一等!”

      许梁猛的身形一震,叫道:“停轿。”待掀开轿帘,铁头已满头大汗的跑到了轿边,上气不接下气,满面通红地急叫道:“少爷,找,找到了!”

      许梁心中大喜,急问道:“找到了好啊,在哪找到的?”

      铁头抹了把汗水,又啐了口唾沫,骂道:“他奶奶的,这紧要关头,这挨千刀的林先生居然不好好呆在家里睡觉养精神,这老小子居然不家心思跑到窑子里去快活!可让咱们好找啊。”

      许梁身体无力地往座垫上一倒,仿佛所有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一般,嘴角嗤笑道:“这老【创建和谐家园】倒会享受……他现在人呢?”

      “呃,”铁头摸摸他那大头,憨然一咧嘴,道:“咱们一找到他人,燕捕头就让我先回来报信,他随后就带了那林先生去县衙。”

      许梁稍稍放下心来,到了建昌县衙汇合了杨巡抚等人一路顺利地上了云山。

      真如寺住持常慧没料到没过两天,这官府又来人了,看样子排场比之王知县那一波更气派,更隆众。仔细一打听,原来是一省巡抚到了。

      杨巡抚带来的那名风水先生,姓张,看上去平平常常,葛衣长衫,若不是手里捏了盒罗盘,不知情的多半会认为这是位教书先生。

      杨巡抚也不进庙,把队伍安在寺前的水塘前,坐地水塘边的一株大柳树下,与几位随行的官员聊天,等着林,秦,张三位风水先生的查看结果。

      许梁可以说是这群官员中品级垫底的两个人之一,自然是被排挤到了最外围,前边挨着王知县,杨巡抚等【创建和谐家园】聊得是风生水起,许梁陪得是昏昏欲睡,呵欠连天。

      王知县见他这番无精打采的样子,不由悄声问道:“许老弟,我见你上山的时候就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怎么现在眼圈还这般红?莫不是昨夜折腾过多,伤了元气?”

      许梁打起精神轻笑道:“啊,县尊尽取笑下官,下官年仅十八,尚未娶妻,哪来的折腾……啊欠……想是昨夜不小心着凉了。”

      王知县窃笑道:“谁说非得娶妻了才能折腾?只要出得起价钱,嘿嘿,老弟想怎么折腾都行!只是,老弟你可得小心些,这会抚台大人谈兴正旺,没功夫注意你,我听说这杨巡抚最注重规矩了。”

      “是,多谢县尊……啊欠……”

      常慧禅师作为一寺之主,虽然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却也安排了僧人端了些瓜果出来。

      半个时辰过去了,三位风水先生来到杨巡抚面前,看样子是有结果了。

      杨巡抚问:“怎么样?”虽然没点名没点姓,但巡抚大人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带来的张先生身上。

      随着杨巡抚这一声问,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张先生身上。就见常慧禅师眉眼冷峻,神情肃穆,如炬的目光钉在张先生身上。许梁站在一众红袍紫袍的【创建和谐家园】身后,目光游离着,正与探头看过来的左参政黄维中对了个正着。黄维中眉眼一眨,似在询问。许梁微微一点头。

      张先生道:“宝地!乃上佳之选。”说完,便不再多说一句。

      常慧身形一颤。

      “嗯。”杨巡抚点头,赞道:“张先生乃是风水【创建和谐家园】,你看的自然错不了。”

      “哪里。”张先生面无表情,简短地回道。

      林,秦两位风水先生心里惦记着许梁的吩咐,听得杨巡抚一锤定音,连问问自己两人的意思都没有,不由大急,然而问话的是一省巡抚,他没问话,谁敢胡乱插嘴?

      许梁见杨巡抚说了赞了张先生一句后竟抬眼打量着远方的群峰,半天不再言语,心时也是捏了把汗,暗道难道这真如寺真要保不住了?

      其实对许梁来说,真如寺能保就保,实在不能保,那也就只好委屈了常慧禅师和他手底下的徒子徒孙,没办法,在身家性命和道德大义面前,还是自家小命要紧,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便是这个意思。

      “大好河山哪!”杨巡抚感叹道,收回目光这才像是刚看见张先生身边的林,秦两位风水先生一般,云淡风轻地出声道:“这两位想必便是建昌县请来的先生吧,嗯,刚刚张先生所说,你们二人可有不同见的?”

      林,秦二人对视一眼,秦先生上前一步,拱手答道:“回大人,真如禅寺这个地方确如张先生所言,乃是难得的福地。”

      杨巡抚听得连连点头。

      “只是……”秦先生咬咬牙,暗跺一脚,话峰一转,接着说道:“诸位大人请看,这真如寺地界外高内低,周边山峰首尾相连,团团环绕,呈盘龙之势,拱卫四周,好则好矣,却是过犹不及。”

      “此话怎讲?”杨巡抚眉眼一抬,喝问道。

      “大人容禀。”秦先生心想反正话都已经说出去了,再顾及后果也于事无补了,于是壮着胆子,又振振有词地指点起来。

      “原本这山连山,峰接峰,环峙四周,是大大的吉地,然而,这峰与峰之间却是连接太过紧密了,山头接山尾,山尾吞山头,盘龙反而成了困龙,是为不吉也。”

      杨巡抚等人听了略有所思,许梁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了大半,常慧禅师连抹了三把虚汗。

      “先生,你怎么看?”杨巡抚一时也没了主意,转而问张先生。

      张先生细看一遍远方的山势,沉吟会,手朝正前方一指,开口道:“将这座峰削低二十丈。”杨巡抚还未说话,秦先生急忙打断道:“万万不可!云山山势浑然一体,若强行破土开凿,定会损及地脉,祸延子孙。”

      张先生看林,秦二人一眼,反驳道:“只削二十丈,如何能损及地脉?”

      秦先生也真是豁出去了,大声叫道:“地脉所在,便是一丈半丈都绝对动不得!”

      左参政黄维中站出来出声喝止道:“住口,抚台大人面前,两位这么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待张,秦两位先生停了争辨,黄维中向杨巡抚建议道:“抚台,既然这真如寺地界两位先生意见相左,不如暂且搁下,去看了下一处地方慎重决定?”

      杨巡抚想了想道:“也好。”

      黄维中立马就朝一众绿袍官员里喊:“许梁,下一处候选地方在哪里,快带抚台大人前去!”

      许梁猛得睁开沉重的眼皮,高应一声:“下一处是百花谷,诸位大人,这边请!”

      黄维中便凑到杨抚台大人面前笑道:“抚台大人,这便是建昌主簿许梁,生祠选址的事,就是他在一手落实。”

      杨抚台轻嗯一声,不置可否。

      紧跟着杨巡抚身后的南康知府孙一平听到许梁的声间,原本脸上还残留的笑意瞬间便消逝得一干二净,脸色阴沉得吓人。

      走在后面的王知县和陆县丞见许梁高声应答着,一马当先地走在最前方带路,不由苦笑着对身边的陆县丞道:“百花谷也不是个合适的地儿,许大人这么高调,一会再争议起来,他该如何收场?”

      陆县丞冷哼一声,冷冷地说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百花谷查看的结果,让王知县和陆县丞大跌眼镜,一天前还振振有词地说百花谷前后贯通,留不住气运的林,秦两位风水先生,改口改得比翻书都快,这次绝口不提留不住气运的事了,反倒说百花谷前低后高,谷势笔直,魏公公的生祠若建于谷后高地,则福源开阔,气运亨通,大吉大利!

      第九十九章 好自为之

      这回三位风水先生的意见一致,都认为这个山谷可以建祠。杨巡抚又单独询问了张先生的意见,终于拿定主意选定百花谷作为建祠的地点。

      听到这个决定,几乎所有的人都放松下来。常慧禅师是最高兴的一个,因为真如寺终算保住了,没毁在自己手里。许梁也松了口气,因为总算没出岔子,将这关糊弄了过去。

      皆大欢喜。

      杨巡抚心情很好,原本打算立马回南昌的计划也搁了浅,勉为其难地答应了王知县代表全县的真诚邀请,再在建昌留一天,尝一尝建昌小县的特色菜肴。

      晚宴设在知味楼,老板宋磊听说这回要接待一省巡抚,午时刚过就关了店门,一门心思筹备晚上的宴席。

      晚宴的气氛相当好,杨巡抚想着终算替魏公公选好了个地段,心情很放松,心情一放松,这态度就好,酒量也跟着涨,推杯换盏来者不拒。

      左参政黄维中与杨巡抚坐主桌,瞟见最边上一桌坐着的干侄子许梁没精打采地坐着,一付郁郁不得志的样子,想着得再帮这小子一把,于是趁着酒兴巧妙地又将话题引到了主持建祠的事情上来。

      这一提,杨巡抚也在意了,停了酒杯就问众人谁愿意挑这个事情。

      黄维中又建议道:“抚台,今天咱们选定了这建祠地点,才算是走出了第一步,后期的督工建造才是重中之重,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非得着一名得力的本地官员专职督造才放心。”

      南康知府孙一平听着,心里就犯起了核计,这黄维中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在强调要本地官员督造,再想到黄维中对建昌那个小主簿许梁的一贯回护,顿时就猜到这黄维中要干什么。当下也笑呵呵地跟着说道:“黄大人所言甚是。要在云山上凭白建起一座祠堂来,方方面面牵连甚广,什么工匠,劳工,石块,土方,木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非得安排一名有威望,稳重的官员督造不可。抚台大人,下官不才,忝为南康知府,一直想为魏公公敬点心意,下官愿当这督造官,保证将这祠建好。”

      杨巡抚哈哈大笑,摇头道:“孙大人哪,朝**下谁不知道你对公公的忠心,由你来督造本官自然极为放心,只是你必竟是一府知府,日常公务繁忙,哪能由你来担当?”

      黄维中眉头一皱,忙插口道:“抚台言之有理,一平兄,你就不要掺和了。”

      孙知府眉眼一动,笑道:“抚台大人,维中兄,下官来当这督造官也无不可,下官是想啊,这为魏公公建祠这般重大的事情,没有个相当级别的官员来督造,岂不让人耻笑?再者说,下官身为督造官,下官以下还可以有督造嘛,我府里的六品通判何论之,为人干练,做事稳重,其妻又是建昌本地人,所以何通判对建昌一地也不陌生,下官准备由他来当这督造,必然万无一失。”

      杨巡抚一听,想了下,点头赞道:“嗯,孙大人想得很周全,本官也觉着可行。那这督造官本官就委任给孙大人了。”

      “谢抚台大人。”孙知府道,又瞟了眼黄维中,隐隐有些得意。

      黄维中神色不变,笑吟吟地又道:“由一平兄亲自挂帅督造,下官看也是相当稳妥,不过,下官还有个小小的建议。”

      “哦?黄大人还有建议?说说看。”杨巡抚道。

      “呃,抚台大人,一平兄,”黄维中道:“一平兄当督造官,南康通判何论之来当这督造,都没什么问题,只是下官想,这何通判虽是南康通判,必竟不是建昌本地官员。许多事情做起来未必方便。下官有个建议,建昌主簿许梁,年轻力壮,又是此次选址的勘查官员,真如寺和百花谷两处候选地点便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不如就安他个协造,帮着何通判一道顺利将祠堂建起来。”

      “哈哈,好。黄大人这建议甚好。”杨巡抚一听,相当高兴,他抬头朝下边坐着的官员中叫道:“你们哪个是建昌主簿许梁啊,站起来让本官瞧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