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强梁》-第1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许梁弄清楚这前因后果之后,头皮便有些发麻。平凉的局面,他虽未亲见,但近十万流贼攻陷的城池,光想象便知道情况有多糟,估计即便是从流贼后中再花大力气收复了平凉,也只是收回一座空城,除了四面几堵残破的城墙就啥也不剩了。

      王承恩引着许梁进了金銮殿,殿中黑压压的朝中大臣纷纷将兴灾乐祸的目光集中到一身白衣的许梁身上。

      看看,这便是将要派到平凉去送死的倒霉鬼!(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五章 平凉同知

      “臣许梁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许梁的声音沉稳,看不出一丝惊惶。

      “许爱卿快快请起!”崇祯皇帝正一手揉着额头,看着堂下那些个沉默不语的大臣们心烦,见着许梁到了,脸色便瞬间好看了许多,亲切地招手道。

      “谢陛下。”许梁起身道。

      “唔,许爱卿,你身上的伤可曾好些了吗?”崇祯皇帝一脸关切地问道。

      许梁忙拱手道:“谢陛下关心,都是些皮外伤,已要好得差不多了。”

      “那便好。”崇祯皇帝笑呵呵地点头,轻吐了口气,忽地摆正神色,正色说道:“许梁听旨。”

      许梁立马跪下,凝神听着。

      “闻三边总督武之望急报,流贼首领上天龙,过天星,神一魁,王左桂,四小姐等近十万兵攻陷平凉,平凉府除知府洪承畴外尽皆阵亡。有鉴于镇原知县许梁忠心体国,熟知军务,朕封你为平凉知府,即刻上任,整顿兵马,收复平凉!”崇祯皇帝一口气说完,便紧盯着许梁。

      许梁跪在地上,没有动静。他已然被崇祯皇帝深深地震惊了。平凉知府是正四品的官,而许梁目前,是正七品知县,崇祯皇帝一句话,许梁更从正七品一下子跃升到了正四品,连升六级!

      许梁尚没缓过神来,大臣中便有一红袍【创建和谐家园】越众而出,高声道:“陛下,万万不可!”声音苍老。

      许梁闻言扭头看去,见是名正二品的白胡子官员,看样子七老八十的。

      “曹爱卿,有何不可?”崇祯没等来许梁的感激涕零,反倒等来了左都御史曹于汴的反对声,不由大是不快。

      曹于汴一指许梁,沉声说道:“这许梁因涉嫌谋反案,刚从锦衣卫诏狱中放出来,虽说得蒙皇帝仁厚,开恩赦免了他的罪状,但终是一污点,许梁此人是否可用,尚在两可之间。”

      “哎,朕既已赦免许梁无罪,那许梁便还是清白之身,自然还是朝庭的忠臣。”崇祯皇帝皱眉说道,脸上已隐隐有些不耐烦了。

      “即便如此,”左都御史曹于汴依旧掷地有声地叫道:“许梁此前为镇原知县,官仅区区正七品,如今一跃而成为正四品知府,红袍加身,如此越级提拔,揠苗助长,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符祖制,不合规矩。”

      许梁总算听明白了,这老头振振有词的说一大堆,就是反对自己当知府!许梁一直认为,世上最大的仇恨莫过于断人财路,杀【创建和谐家园】女,这老棺材瓢子自己见都没见过,却巴巴的跳出来阻拦许梁当官,眼见崇祯皇帝沉着脸坐在龙椅上沉吟不语,眼看这即将到手的知府的官帽就要扑楞楞的飞走了,许梁恨不得上前一脚踢死了这老【创建和谐家园】!

      许梁头伏于地,泣声说道:“皇上容禀,臣以为这位老大人说的一点都没错,微臣资历浅簿,又曾涉重案,即无经天袆地之才,又无匡扶社稷之功,何德何能,能居于如此高位?”

      许梁说着,便听得曹于汴不屑的冷哼了一声,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惊疑地看着自己,忙又接着说道:“然则承蒙陛下信任,有意栽培,臣虽无大能大才,若能委于重任,必然殚精竭虑,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方可不负陛下皇恩浩荡。”

      崇祯皇帝听了眼见又有了笑容,忽听得又一名红袍【创建和谐家园】出列拱手高声说道:“陛下,臣佥都御史张年运赞同左都御史大人的观点。许梁不宜担当如此要职。”

      许梁回头一看,见是那曾打了自己两顿耳光子,五十板子的都察院佥都御史张年运,听他所言,暗道,原来这老棺材瓢子便是执掌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曹于汴!想起王贤曾交待的话,这曹于汴和张年运都是一条道上的人,蛇鼠一窝,狼狈为奸,不由恨恨地瞪了张年运一眼。

      随后又有几位官员出列,拱手道:“臣等附议。”

      崇祯皇帝脸色瞬间由晴转阴,抬手指指堂下几位官员,无可奈何地气道:“好,好,这便是我大明朝的忠臣!方才朕让你们提平凉知府的人选,你们一个个的装聋作哑,现在朕自己找了人,你们偏又急不可耐地跳出来挑刺,这不行,那也不行!你们倒说说,想闹哪样?”

      左都御史曹于汴颤颤微微地上前两步,拱手道:“陛下息怒,都察院自太祖皇帝起便设立至今,身负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朝中不合法,不合规之事,臣等以予纠正,责无旁贷。”

      崇祯皇帝手指头指点着曹于汴,咬牙狠声说道:“朕乃天子,乾坤独断,一言九鼎,朕的话便是圣旨!今儿朕还就不信了,非要提一个知府看看。”说罢看向许梁,道:“许梁,快接旨!”

      许梁听了,立马高声应道:“臣许梁接……”

      旨字尚在嗓子眼上,猛听得曹于汴悖然怒道:“陛下若是一意孤行,老臣为维护朝庭纲常法度,只有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说罢,老御史发足便朝着边上一根柱了撞去,幸得旁边的官员见机得早,匆忙将他拦腰拦住。

      “你!”崇祯皇帝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指着曹于汴,恼怒曹于汴,却又不能真让朝中老臣就这样出事。

      许梁见曹于汴奔向的柱子,正是自己当初柱上的那根,不由暗骂道:“老东西,有本事别让人拦着,你倒是撞一个老子瞧瞧!撞死了老子兴许还能奉上几滴眼泪!然而话虽如此说,许梁却深知眼下这种情况,这个接旨的话是万万不能说的。万一崇祯皇帝心疼曹于汴,自己接旨了却让曹于汴撞死了,岂不让皇帝难做?

      内阁大学士成基命见状急忙出来打圆场,将老御史拉回来,又拱手朝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咳咳,那个许梁年纪轻轻,虽是忠心体国,但以正七品知县直升为正四品知府,确是太过惊世骇俗了些。”

      “成爱卿可有何良策?”崇祯道。

      “以老臣之见,不如先提许梁为平凉府正五品同知,先辅佐知府洪承畴一两年,待时机成熟后再升为知府,这样一来,便顺理成章了。”成基命捋着山羊胡须,悠悠说道。

      崇祯皇帝听了,暗想如此安排倒也没有什么不妥,便缓缓点头看向正在整官帽的左都御史曹于汴道:“曹爱卿,如此安排,你可有意见?”

      明朝的规矩,四品以上官员着红袍,是以,历来红袍便是【创建和谐家园】的象征。左都御史曹于汴如此极力阻止许梁当知府,原因大半便在于此。现在许梁只是当个正五品的同知,那便不怎么要紧了,嘿嘿,四品以下的官员,有我左都御史曹于汴在京城里鼓捣着,过两年许梁在哪还不知道呢。

      ²ÜÓÚãê±ãµãÍ·µÀ£º¡°Èç´Ë°²ÅÅ£¬Àϳ¼ÎÞÒÉÒé¡£¡±

      崇祯轻哼一声,又看向其他几个附议的官员。

      那几名官员连忙拱手道:“臣等无疑议。”

      崇祯见状,便大手一挥,朝许梁道:“那许梁听旨,朕封你为平凉府同知,即刻赴任,不得有误。”

      许梁无奈地道:“臣遵旨,谢皇上恩典。”

      心里却在骂,好么,转眼间降了两级!

      崇祯轻嗯了一声,待许梁起身,嘴角勾出抹笑意,朝群臣中间巡视一阵,叫道:“吏部尚书王永光何在?”

      “臣在!”王尚书闻言出列。

      崇祯看着他,严肃地道:“平凉府失陷,平凉知府洪承畴守土失职,着吏部革去洪承畴平凉知府一职,暂保留左参政的职务。”

      王尚书愣了愣,恭身应是,又问道:“那何人接替知府一职?”

      崇祯听了,摆手道:“这事不着急,吏部慢慢地仔细斟酌,务必提出个合适的人选出来。”说罢,崇祯皇帝一扭身,走了,身后两名小太监急忙眼了过去。王承恩高唱一声:“退朝!”便也紧跟着走了。

      左都御史曹于汴跟着愣了会,忽的脸色一变,叫道:“皇上?”待叫出声时,崇祯皇帝早没影了。曹于汴恶狠狠地瞪一眼嘻嘻笑的许梁,又急忙追上已快走到殿外的吏部尚书王永光,叫道:“王大人,等一等,那个平凉知府的人选可得抓紧定出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要政策

      群臣走光了,许梁才最后一个出了金銮殿。刚出殿门,门口候着的一名青衣小太监便躬身说道:“许大人,皇上在养心殿等您。请随我来罢。”

      许梁猜到崇祯皇帝必然有些许要与自己交待,便随着小太监朝皇宫深处走,一刻钟后便到了养心殿。养心殿乃是皇帝日常召见大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殿外守卫也极是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殿门口两个小黄门握着拂尘候着。引许梁前来的小太监示意许梁等在殿外,自己轻步地进去通禀。

      不一会,殿内传出太监的宣唱:“宣平凉同知许梁进见。”

      许梁便整好衣冠,微低着头走了进去。

      进了殿内,一眼便瞧见太监王承恩在研磨,崇祯皇帝手握支金色的毛笔,正对着书桌上一封奏折写着什么。

      许梁迎头便拜:“臣平凉同知许梁叩见吾皇。”

      “嗯。”崇祯皇帝轻嗯一声,并未抬头,继续将手上的朱批写完,将笔架在桌上墨黑的笔架上,轻吁了口气,扬头见许梁仍躬着身子,便招手笑道:“许爱卿快快免礼。”又对殿两侧侍立的小太监道:“给许爱卿赐座。”

      许梁慌得拱手道:“谢皇上。”待一名小太监搬来一只小巧的锦墩,许梁挨着半张【创建和谐家园】轻坐了,小心地将目光放平稳。

      崇祯见许梁一本正经地坐着,脸上不由得泛起笑意,崇祯皇帝年轻气盛,平日也比较在意臣子的态度。似许梁这等谦恭谨慎的模样,崇祯皇帝最为满意。而像左都御史曹于汴这些老臣,见了自己若有若无的便带了些过来人的神情,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不是太祖成法便是朝庭纲常,崇祯皇帝极为反感。

      “唉,原本朕想干脆封你个知府当当,奈何大臣反对。眼下封了同知,许爱卿可有什么想法?”崇祯皇帝全身都靠在宽大的坐椅上,摆出最放松的姿态悠悠然问道。

      许梁满脸惶恐道:“微臣惶恐。因微臣之事使得皇上为难,实在是微臣的罪过。微臣当个平凉同知已是尽力施为,岂敢好高骛远,贪图知府。”

      “唔,许爱卿能这样想便极好了。”崇祯皇帝赞许地点头,道:“爱卿放心,平凉府朕已把知府洪承畴撤了,这两年也不再设知府了,也不另派同知。换句话说,许爱卿便是平凉知府衙门里最大的官儿了。平凉知府事,爱卿尽可大胆施为。”

      许梁惊喜不已,这么说来,自己虽然顶着同知的名份,挑的却是知府的差事?不由又是一番感激之言。

      王承恩此时已收好了笔墨,插嘴道:“许大人年轻有为,此番临危受命解救平凉府于危难之中,心中可有良策?”

      许梁愣了愣,这种话不应该由皇帝来问吗?抬头看看崇祯皇帝,见崇祯皇帝不以为忤,反倒专注地看着许梁。显然,这也正是皇帝找自己来的目的。

      这便是要立军令状了。

      许梁沉思一阵,朝崇祯皇帝和王承恩拱手道:“回禀皇上,此番流贼虽然号称十万兵,其战力不过十之一二,且流贼各部互不统属,彼此之间并不信任,臣上任平凉后当召集兵马,分化离间,各个击破。”

      “此计甚好!”崇祯皇帝抚掌笑道,“爱卿此计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又朝王承恩笑道:“承恩,你看看,朕就说这回没有看错人吧?”

      王公公笑道:“皇上圣明。许大人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胆识,实乃我大明之福!皇上得此忠臣良将,实乃社稷之幸哪。”

      “哈哈哈。”崇祯皇帝大笑着,朝许梁道:“方才这位王公公对朕特旨提拔许爱卿还存有疑虑,现在听了爱卿的破敌之计,朕便放心了。一会爱卿陪朕用过午膳便去吏部领了官服印信,及早上任罢。”

      许梁愣了愣,见崇祯皇帝并没有什么别的表示,不由苦笑道:“皇上容禀,臣这想法是这样,但到了平凉真要实施起来,却远不是这么简单。”

      “哦,爱卿说说,还有什么困难,朕今日一并给你解决咯。”崇祯皇帝道。

      许梁两手一摊,苦笑道:“皇上,解一城之围,无论前期计策如何精妙,最终决定胜负者,终有一战。眼下臣手中既无兵马,也无钱粮,两手空空,即便到了平凉也是无可奈何。”

      崇祯听得敛起笑容,皱着眉头道:“爱卿,国家困难之际,朝庭也不宽裕。”

      许梁登时瞪眼道:“臣所求不多,兵六千,两月粮草,饷银三万两足矣。”

      崇祯皇帝听了,眼睁得比许梁的还要大,连连摇头道:“如今北边战事紧张,无法调动兵马,户部连年亏空,京中大臣们已有两月未领到俸银了。”

      许梁吃吃地道:“这,皇上,没兵没饷,您让臣怎么收复平凉?”

      崇祯皇帝撇嘴道:“这个得爱卿自己想办法。”

      王承恩道:“许大人,朝庭眼下确实拿不出钱来应付西北,许大人聪明过人,定能想出其他法子来。”

      许梁愣了半晌,他想不到崇祯皇帝是如此小气吝啬,铁公鸡一毛不拔,既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没钱没兵的,我一个光杆的司令即便浑身是铁,又打得了几个钉?

      沉默良久,许梁好像认命地叹口气,很是无奈地道:“皇上,既然如此,您得答应臣几个条件,臣才敢前往平凉平乱。”

      崇祯皇帝道:“爱卿请讲,只有不花费钱粮,不要调兵,朕都准了。”

      许梁看着崇祯皇帝数着手指头便开始要政策。

      “镇原县里有臣的家眷房产,臣离开镇原后,须得是县丞黄道周接任镇原知县。黄县丞与臣共事有半年多,与臣平日相处融洽,有他在镇原当知县,照拂着臣的家着,臣在平凉也安心。”

      “这是小事,朕准了。”崇祯皇帝十分大度地道。

      “平定平凉之乱,臣手中须得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兵马不可。那安东中卫的兵马战力极弱,不堪使用,臣要调在镇原的梁军出征,虽说这是臣临时招募的兵马,但也得皇上给个名份,承认了梁军的番号。”

      “唔,你要平乱,手下没人却实不妥,这样罢,朕会通知兵部,承认梁军的存在。”崇祯皇帝沉吟着道。

      “臣若出征外地,平凉城内须得有良将驻守。臣请设立平凉游击一职,由原济南府守备将军戴风担任游击,配合臣守城。”

      “都依你!”崇祯皇帝道。

      “臣手中无兵无饷,两手空空,白手起家,为平定平凉之乱,必要时候须得用些非常手段,臣观那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和张年运对臣颇有成见,臣肯请皇上,臣在任期间,皇上得充分相信臣下对皇上,对朝庭的赤胆忠心,对言官御史的诬告不加理会。”

      “朕平日看那些言官也厌烦得紧,这条也准了。”

      许梁听了顿时精神一振,他没想到皇帝居然相当够意思,要啥给啥,便想趁热打铁,再接再厉,又道:“臣在镇原为官的时候,曾与那韩王府有很深的误会,韩王封地在平凉,若是韩王爷仍在平凉,那臣的大计便要举步维艰,臣肯请皇上下旨,改封韩王封地到别的地方。”

      “准……呃,等等。”崇祯皇帝听着许梁提的前几条都是不花钱的事情,一时答应得兴起,正要顺口也应了,忽醒悟过来,看着许梁,为难地摇头道:“许爱卿哪,韩王叔在平凉建府愈百年,封地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兹事体大,这条不能答应你。你再提些别的吧。”

      许梁愣了愣,想要再争取一下,道:“可是皇上,韩王爷若在平凉,臣的差事就没法办哪?”

      “不成。”崇祯皇帝道。

      “许大人,”王承恩道:“韩王爷论辈份可是皇上的叔叔,皇上登基不满一年,便下旨要迁其封地,这要传出来,叫其他番王怎么看皇上?况且,王府【创建和谐家园】可不是小事,所费钱粮可不是小数目。”

      许梁听了,垂头丧气地道:“即如此,那便算了罢。臣没别的要求了。”

      崇祯皇帝听了,心里回想了一遍许梁提的几点要求,发现竟然没一条要费银子的,不由大感高兴,不花钱便能平定流贼作乱,省事,太省事了!看许梁也是越来越顺眼,眼看午膳时辰到了,便让王承恩传膳。

      待许梁出得养心殿,往回走到皇极门附近,远远地便见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坐在门内阴凉处。骆指挥待许梁走近,起身呵呵笑道:“许大人去了这许久,可算是出来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锦卫衣的苦衷

      许梁连忙拱手见礼道:“骆大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1 08: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