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早上清早来排队的不少都是老顾客了,知道这家店铺的规矩,自发的排起了队。环儿无奈只有排在后面,在冷风里哈着气,耐心等待店铺开门。
等待的时候,又有十几个人从各处赶来,排在环儿的后面。
到了正卯时,那店铺的门板才慢悠悠地打开,开始做生意。原先坐店里卖货的两个少年人不见了,换了一个中年人和另一个面生的少年。那中年人见这么多人在排队,大声说道:“各位早啊!”
“店家早!”
“快开始卖吧,我都等了一刻钟了,再等下去要被冷风吹病了!”
“等得我火都起来了,你这店铺开门也太晚了!”
李植的二叔乐了乐,笑道:“这不是才正卯时么?诸位莫急!”顿了顿,李道又说道:“为了让更多的人买到肥皂,用到肥皂,今天东家定了新规矩,一人一次只能买两块。”
一听到这话,排队的人就炸锅了。这肥皂是个好东西,又新鲜又便宜,拿来送人做礼物是最好的。这些早早来排队的,无不是准备多买几块的。现在突然听到李道说每人只能买两块,纷纷表示【创建和谐家园】。
“这是什么规矩,我们来的这么早!”
“我还准备买十块去送人呢?”
“哪有人放着生意不做,限制主顾购买数量的?”
见客人们议论纷纷,李植的二叔笑了笑,大声说道:“各位莫要心急!这是东家立的规矩,各位有不满找我东家去。我们帮闲的,只能照着做就是了。”
但还有人不甘心,在队伍里叫道:“两位货郎,通融一下!”
“东家有东家的规矩,咱们有咱们的情况不是?”
环儿也跟着喊了一嗓子:“这位叔叔,买不到肥皂,我家主人要责骂我了!”
见顾客们心存幻想,站在一边的李老四扯着嗓子大喊一句:“一人两块,多了没有!不愿意照东家规矩买肥皂的,可以不买!”
李老四在李植面前笑吟吟的,不代表他在其他人面前都是好相与的。此时见顾客们吵闹,他便直接喝骂镇压了。
李老四一句话,把客人们喝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什么店家啊?店大欺客啊!
众人不敢反对,生怕再多说几句这店小二不卖肥皂给自己了,只能闷着头排在队伍里。
不管顾客们满肚子腹诽,李道慢悠悠开始收钱。排在前面的几个人都是准备买多块的,此时却只能买两块。一个个都是付了四十文,一肚子闷气地拿了两块肥皂就走。
第0020章 生产扩大
队伍一点点往前,轮到环儿,她却多了个心眼。买了两块肥皂后,她趁两个卖货的不注意,把买到的肥皂藏进怀里,自己又钻到了那长长队伍的最后面再次排起队来。这大冷天来一次不容易,环儿要多次排队多买几块。
否则明天自己还得再来!
不过令环儿乍舌的是,自己站到队伍最后面数了一下,队伍前面的人居然有六十多人,弯弯曲曲地蔓延在东城横大街上。这样的购货队伍,恐怕在大明朝是从来没有过的。
不过这也不是第一天了,除了过路的个别行人还有些惊奇外,两边的店家都是见怪不怪了。
环儿随着队伍慢慢往前挪,好不容易又轮到自己,那收钱的李道突然对环儿说道:“我怎么看你这么眼熟呢?”
环儿心下一紧,头上急出几滴细汗,赶紧说道:“我昨天也来买了,你当然看我眼熟了!”
李道哦了一句,这才收了环儿的钱。
又买到两块肥皂,环儿舒了一口气。老爷、夫人、大公子和二公子至少每人能有一块了,也算有个交代。看着那又变长的队伍,环儿不准备再去排队了。万一轮到自己时候那大叔认出自己呢?那不是白辛苦了。
说不定排到自己,那肥皂已经卖完了。
揣着四块战利品,环儿悻悻地离开横大街,往陶器坊陈家走去。
……
确认了名单以后,李植的二爷爷就派人去各家打招呼,让李植新招募的亲族都在当天去一次李植家,算是拜码头。李植见了这些人后,和他们约好第二天一早就来上工。
开工以后十几人的伙食由郑氏负责,当天下午,郑氏就去买了第二天需要的食材。
第二天一早,李植家院子里人头攒动,十三个新招募的帮工都来了。郑氏在院子里加了一张大桌子,准备好了十几人的早餐:每人一个煎蛋,管饱的稀饭和酸菜。
新来的亲戚也都是苦哈哈,平日里饭吃不饱的大有人在,更别提吃上荤腥了。此时一来李植家就吃上了鸡蛋,一个个都是眉飞色舞,感慨好日子要来了。几个最苦的亲戚,吃着鸡蛋的时候,竟然激动得流出眼泪。
吃完早餐,李植让亲戚们站成一排,自己和弟弟李兴站在前面训话。
十三个穷亲戚,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站在一起,更显得诸人生活的艰辛。
两世为人,李植当着众人一点不怯场,大声说道:“诸位亲戚,很高兴你们来我家帮工。我提供二两的月钱加一日三餐,每天从正卯时做到正戌时,这待遇你们满意不!”
每顿饭都有荤腥,一日三餐一个月下来起码要花一两五钱银子。加上工钱,实际上李植每个月给的是三两五钱银子。这样的好条件还哪里说去?站在下面的亲戚们纷纷答道:
¡¡¡¡¡°ÂúÒ⣡ÿ¶Ù·¹¶¼ÓлçÐÈ£¬ÕâÊÇ´óºÃÈÕ×Ó°¡£¡¡±
“没见过这么好的工钱,我们都是诚心满意的!”
“植哥儿厚道的!”
听到亲戚们的回答,李植点了点头,说道:“诸位老实做事的话,以后作坊扩大,要招收新人,诸位就可以做头目,到时候月钱更多!”
现在的待遇,已经足以让这些亲戚们生活体面,娶妻生子了。做头目拿更高的月钱?那是怎样的好日子?听李植这么说,站在下面的亲戚们满脸欣喜,一心的兴奋,一时间对未来更多了几分憧憬。
画好了未来的大饼,李植就要说当前的纪律了。
李植又说道:“不过,丑话我要说在前头!诸位里有我的长辈,我该尊敬。但是今天不同,到了我家做工,就是我家的帮工,以后要听我的规矩!”顿了顿,李植大声说道:“在我家,第一件事就是保密!”
“我的肥皂配方,是个秘密。诸位等下做工的时候,各负责一个步骤。为了配方保密,各人不能和其他人透露自己负责步骤的法子。”
扫视全场,李植霸气说道:“如果有人和其他人私议自己所负责的步骤,泄露秘密,就不要怪我把他扫地出门了!”
听到李植的话,亲戚们脸上一凛,纷纷表示:
“植哥儿说得有道理!”
“我们晓得了,不会议论各自的步骤的!”
强调完保密纪律,李植这才挥手说道:“现在我来分配岗位,各人进入各自的房间,各就各位开始生产吧!”
昨天下午,李植已经把家里的七间房子简单改造成了一个流水线作坊:第一间厢房里配一个人专门生产熟石灰;第二间厢房配一个人专门生产火碱;第三第四间南房设六个炉子,配六个人把火碱和油脂混在一起加热搅拌;第五间南房配一个人盐析;第六间南房配一个人碱析肥皂;第七间南房配三个人专门捞出肥皂、阴干肥皂和分割肥皂。
把岗位分开后,各人都只操作自己负责的步骤,不了解整个肥皂生产过程,做到了保密。同时这样分工后,每个人只负责一个步骤,操作简单易学,也降低了学习的成本。
李植和李兴花了一个时辰教导这些亲戚们,便让新帮工们都学会了各自负责的操作。到了下午,整个作坊已经全力运转起来了。
第一天,作坊就生产了一千八百块肥皂。第二天工人们更加熟练了,生产了二千五百块。到了第三天,作坊的产量已经稳定在了两千八百块。
在这两千八百块肥皂中,李植每天拿一千块供给自家的门店。其他一千八百块则供给崔文定,供他贩卖到京师。
门店在天津卫城的销售量扩大一倍,大大缓解当前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让很多眼巴巴等着的妇女们终于买到了肥皂。
……
顾家媳妇柳氏,这几天有些郁闷。
自从上次得到一块肥皂赠品后,她就知道了肥皂的好处:洗衣服可以轻松去掉污垢,再不需要抡着洗衣棒用力敲打衣服,把衣服打旧。如果算上衣服被打旧打坏的成本,二十文的肥皂可以为家里节约不少购置衣物的银钱。对于柳氏来说,肥皂无疑是个极好的物事,试用肥皂的第一天,她就把肥皂推荐给了张嫂,刘嫂,薛嫂子。
但是柳氏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么好的肥皂,根本买不到!
为了这肥皂,柳氏已经两次专门走到东城横大街了。第一次她去的时候是下午,那店里一个中年妇女坐镇,说当天的货物已经卖完,请第二天再来。
可第二天柳氏上午再去,巳时到的店,却依旧被告知已经卖完。
柳氏家里离那肥皂铺子也有两刻钟的路程,按这架势,岂不是要天不亮就去才能买得到?柳氏虽然心疼没有肥皂洗衣服时候把衣服打坏,但这肥皂,也太难买了点吧!自己每天早上要照顾丈夫和幼子,要煮饭做早食,不能离家去买肥皂。按这架势,自己岂不是永远用不上这肥皂了?
第0021章 高兴的柳氏
张嫂刘嫂他们去买了一次,也是空手而归。结果第二天她们不做早食天不亮就出门,硬是抢了几块回来。张嫂她们说,哪怕清早就去排队,每人也只能买两块,所以不能帮柳氏捎带一块来。
在井边洗衣服的时候,张嫂他们炫耀性地用肥皂清洗衣服,把那些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让还用着洗衣棒的柳氏心里发堵。
自己最早推荐的东西,却变成张嫂她们的利器,让自诩贤惠持家的柳氏心有不甘。因为这个事,柳氏煮饭做家务时候都有些蔫蔫的,让丈夫都奇怪地询问了几次。
丈夫哪里知道,这都是为了一块小小的肥皂。
不过柳氏还是想去碰碰运气。
这一天,煮好早食的米粥,不等丈夫和儿子吃完,柳氏就急匆匆往东城横大街赶去。走了两刻钟,柳氏在辰时到了那家肥皂铺子前。
那肥皂铺子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起码有六、七十个等在队伍里。听旁边人说只有等在队伍里才能买到肥皂,柳氏也赶紧学别人一样排起了队。
在队伍里,柳氏听到其他人的议论。
“昨天这个时候,店家已经不让别人继续排队了,说是卖完了。”
“我听人说这肥皂好用,今天已经是第二次来了,上回没买到!今天店家没有出来说话啊,莫非还有货?”
“嗨,这肥皂还真是紧俏,买都买不到。就怕等下轮到我们了,店家又说卖完了!”
柳氏听到这些议论,不禁有些紧张起来。一大早老远跑来,还要在队伍里等待,可千万别又让自己白忙一场。
随着队伍一点点往前挪动,柳氏盯着那肥皂门店里忙碌的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少年。看着他们一点点卖光手头的肥皂,又看着他们时不时走进里屋搬出更多的肥皂,柳氏心里越来越紧张。
身边的其他人依旧不咸不淡地议论着:
“哟,今天货挺足啊!”
“就快到我们了,还有货!”
终于,前面长长的队伍挪完,轮到了柳氏。看着那门店里桌上摆着的十几块待售肥皂,柳氏知道自己这次成功了,她有种激动得想哭的感觉。
二叔李道收下了柳氏的铜钱,见柳氏表情激动,随口说道:“小娘子好运气!要昨天到这时候都没货了。今天东家运了一千块来,货源充足,所以到现在都有货!不过,一人还是只能买两块!”
柳氏强摁着激动的情绪,付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两块大肥皂,心情一下子好极了,几天来的郁闷一扫而空。捧着肥皂离开了队伍,柳氏兴奋地在地上跳了两下。
见柳氏如此激动,旁边等待的人都调侃起来。
“小娘子好高兴啊!”
“恭喜小娘子买到肥皂啊!这可是大事!”
被人取笑,柳氏脸上一红。不过看着怀里的肥皂,柳氏又觉得这一趟来得真值。这下子,自己也可以和张嫂他们一样扔掉洗衣棒,在井边轻轻松松地洗衣服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怕脏衣服衣领和袖口上的污垢了。
捧着肥皂,柳氏喜滋滋地往家里走去。
……
过了半个月,李植凑齐了一半给崔文定的货,就先交了一半的货——两万五千块肥皂库存,一车一车运到了崔家的院子里。崔文定在天津见识够了这肥皂的紧俏,本来还担心李植不及时供货呢。收到货物崔文定才放心下来,立即把一半货款结清——又给了二百一十二两五钱银子给李植。
崔文定的货款加上门店这半个月的利润两百多两,李植手上已经有了六百两银子。比起刚穿越时候的窘境,李植现在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小富豪了。
有了银子,李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家三口人,以及在作坊里做事的亲戚们做上几套新衣服。
李植自己当然要做新衣服。以前李家穷得叮当响,李植穿着一间破旧不堪的棉衣,棉衣上满是各种补丁。穿着这样的衣服,出去谈生意别人都怀疑你的实力,事倍功半。如今有钱了,李植要做一套新袄子,以及三套换洗的绸缎直辍,三套打底的中衣。
有了肥皂事业,李植足以穿上绸缎衣服了。
李兴和母亲郑氏,也和自己同样的待遇。
不过听到李植要为自己做绸缎衣服,郑氏一脸的不舍得,说道:“植儿,咱这刚赚了一点钱,还是节约一些,娘亲的衣服就先不做了!”
李植笑着对郑氏说:“娘亲,现在我们一天就能赚三十两银子,还差这几套新衣服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