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工程师》-第6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植听到贺世寿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明白了。贺世寿这是告诉李植,他和骆振定关系也很好。

        这贺世寿和骆振定关系匪浅,以贺世寿的风格,肯定也拿了骆振定的银子!

        那骆振定以前管着一个镇海营三千兵额,一年军饷六、七万两,吃空饷喝兵血要吃不少,其中自然免不了孝敬巡抚。往少的想,一年起码要给贺世寿送几千两银子。这到了关键时刻,贺世寿不能不考虑骆振定送的银子。

        现在李植送的银子多一些,骆振定送的银子少一些,贺世寿自然会偏向李植,会劝诫骆振定收敛。但想让贺世寿为了骆振定的一句话收拾处理骆振定,那是不可能的。骆振定白花花的银子也不是白送的。

        这大眀的官场上的关系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

        至于贺世寿离任后的事情,贺世寿目前也无法考虑那么多。

        既然骆振定要往外送银子,他图谋李植产业的事情也更好理解了。那骆振定当上了总兵,要孝敬的神仙更多,往外送的银子就更多了。他没有什么本事,身边也没有做生意的亲戚为他经营产业,光靠剥削名下三千正兵不够,他就要扩大财源了,很自然就找到了天津最富裕的李植。等贺世寿调走,骆振定肯定会对李植动手。

        李植心里一冷,暗道自己靠银子和贺世寿维持的关系还是不够铁。想让贺世寿为自己惩罚其他官员,还是做不到的。

        这一次对付骆振定,要靠自己了。

        但以自己如今的实力,也不是一个软柿子,不是骆振定可以随意拿捏的。李植暗下决心,要给骆振定一个好看。

        想了想,李植兴趣索然,已经不想和贺世寿聊下去了。打了个揖,李植便说道:“巡抚大人言之有理,大人忙碌,下官就不叨扰了,就此告辞!”

        贺世寿看了看李植,抚须说道:“李植,你也不用过于担心。本官是否调入京城一事,还未有定论!说不得一年两年也调不走!”

        李植拱手说道:“那便最好!”

      第0148章 收留难民

        第二天,新任天津春班营游击将军罗里宗来拜访李植。

        除了驻扎葛沽的镇海营,天津还有春、秋两班游击营,各有一千五百人,驻于卫城北面。罗里宗原先是天津左卫守备,如今范家庄大捷他分润了一百多级首级,就升为了天津春班营的游击。

        他感激于李植分润的首级,看好于李植以后的前途,便来拜访李植。

        范家庄官厅,现在已经被称为游击将军府的二堂内,李植会见了春风满面的罗里宗。

        一上来,罗里宗就送出了价值七、八十两的礼单,拱手说道:“全靠贤弟此番大胜的威风,我等才鸡犬升天。要是以前,我只有做梦时候能想一想升为游击哩,如今一朝梦想成真!”

        李植谦虚说道:“罗大哥说笑,这游击是罗大哥这么多年做人做事的成果,此次大胜只是水到渠成。”

        罗里宗似乎很认同李植这句话,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贤弟真是会说话。”顿了顿,罗里宗又酸酸地说道:“一年前贤弟还只是一个小小防守,是我的下级。如今贤弟一年连升六级,如今已经位列游击将军,当真是平步青云,非我等可以揣测。”

        见罗里宗羡慕嫉妒的样子,李植笑了笑,没有说话。

        说了几句,李植便打探起骆振定的情报,淡淡问道:“罗大哥,骆振定这人如何?”

        罗里宗闻言嘿了一声,说道:“你问骆振定?”

        李植问道:“对呀,骆振定!”

        罗里宗说道:“贤弟你不知道,这新任总兵风闻很不好。他原先管着的那个镇海营本来有三千兵额,他硬生生吃掉一千二百空饷,实际上只有一千八百营兵,这吃空饷的比例算是天津最高的。这还不算,他还在葛沽一带无事生非说几个没有背景的富户通贼,把别人抄了家,硬生生抢了几千两银子。”

        李植说道:“原来他名声这么不好?”

        罗里宗说道:“声名狼藉!不过这人捞钱狠,出手也大方,到处送钱。天津各方各面他都打点透了,所以这次总兵位置一空出来就轮到他了。”

        罗里宗对天津官场了结颇深,便把骆振定之前的事情一一和李植说了。

        李植又问了罗里宗几句,便岔开了话题:“不说骆振定了,我们说说罗大哥的春班营。”

        ……

        贺世寿一时半会不会被调走,骆振定短时间内也不会发难。当然,李植也不怕骆振定发难。所以李植暂时把骆振定的事情放在脑后,继续忙领内的治理。

        九月中旬,【创建和谐家园】早已出关,道路上早已经清靖。冬小麦的播种开始了,聚集在范家庄城北的难民们纷纷往故乡回去了。贫民们虽然身无长物,但还是可以投靠亲友借些粮食熬半年一年的。只要回去给麦田播了种,明年生活就回到正轨了。

        李植给每个难民一斗米,给他们在路上做干粮,否则这些难民走半路就要挨饿。

        没几天,范家庄城北的难民就走了三万,只剩下一万人。

        李植见这最后一万人不走了,便去城北看了看。

        李植到了城北一看,发现留下来的都是最饥贫的贫民,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男女老少都有,不少还拖家带口,蜷缩在地窝子里,看人的目光畏畏缩缩的。

        李植在难民营里走了一圈,便有几个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了上来。

        一走到李植面前,这些老人便要给李植磕头。李植赶紧把他们扶了起来。

        “将军大人,不是我们赖在范家庄吃白饭,实在是走投无路啊!”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百姓们都没有可以投靠的亲友么?一年的粮食也借不到?”

        那些老人们长吁短叹,说道:“我们这些留下来的百姓都是最孤苦的,不是亲戚们穷困就是亲戚同样遭了灾的,哪里有地方借出一年的口粮?家里的房子估计也被【创建和谐家园】烧了,粮食全被【创建和谐家园】抢了,回去是死路一条啊!”

        几个老人说完这话,又一个个跪在了地上。

        “请大人收留我们!我们不要月钱和房子,只要住在这地窝子里,有一口粥吃就好了!只要有粥吃,我们做牛做马报效大人!”

        李植扶这些老人起来,往前走了几步,又看了看这些穷困的百姓。

        这些百姓大多是有家有口的贫民,因为人口多老幼多所以经济最困难。假如是一个单身青壮家里有田,和人借一石半粮食就能把一年熬过去,还是容易找到地方借的。家里拖家带口五六口人,就起码要借八、九石粮食,这兵荒马乱的时节米价腾贵,要借那么多粮食就难办了。

        【创建和谐家园】入关这几个月,京畿惨遭劫掠,不少粮食被【创建和谐家园】运回关外,现在京畿的粮食需要靠外地运进来才能满足需求。原先二两一石的米价都涨到四两一石了。估计没有半年这个米价降不下去。这种光景下没有足够的银子,根本买不到救命的粮食。

        但范家庄目前各个工作岗位上也都饱和了,不需要这么多人!李植不能把这些人都养着。

        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本事,只会耕地。

        不过,李植又想到:范家庄目前一直从外部进口粮食,后勤的压力颇大。现在京畿米贵,李植每天维持范家庄的银子就多花了不少。莫不如把这些聚集起来耕地?

        去哪里找地给这些农民种呢?

        李植倒是知道一些高效率水力机械的制造,能把寻常办法没法灌溉的旱地变成良田。那些荒地便宜,买下来后李植就能把它们变成良田。莫不如靠这些水力机械搞一次新田开垦?

        李植想了想,朝那些老人问道:“你们都会耕地么?”

        那些老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赶紧拄着拐杖走上来跪到李植跟前,答道:“回将军大人,我们都是本分的农家,都会种麦子!大人愿收留我们做佃农么?”

        李植旁边的男女老少们见李植问了话,都感到有希望,一个个从地窝子里爬了出来,呼啦啦全跪在了李植前面。

        “大人,收下我们吧,我们回去是要被饿死的!”

        “大人救救我们吧!”

        李植点了点头,在那些贫民们兴奋的眼神中,淡淡说道:“那你们就留下来为我种地吧!”

      第0149章 龙尾车

        李植要制造的水力机器叫做龙尾车。

        这种设备又叫做阿基米德螺旋管,相传是阿基米德发明,是利用圆筒内螺旋轮转上升而提水的一种工具。龙尾车外面是一层铁壳,里面是一个长长的布满螺旋桨叶的旋转轴,旋转轴不停旋转,让水在旋转轴叶片底部滚动,逐渐提高水位。

        旋转轴上面一个轴接部装上轴承降低摩擦。下面一个转动轴接处要伸入水下,李植用黄铜做一个球压在一个铜套上,也能降低旋转时候的摩擦力。水车的主要部位李植用熟铁铸造,内外刷漆防锈。

        这种水车具有用力省,效率高的特点,一人操作这种水车效率可比得上十人操作传统龙骨车。一直到现代,这种水车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用于提升流体和粉末。明末的徐光启和清末的林则徐都曾经大力推广这种水车,但由于龙尾车制造复杂、政治【创建和谐家园】等原因,这种水车不曾推广开来。

        但李植有铸炮工匠,有铸造技术,铸造这种龙骨车是手到擒来。铸炮工匠铸造了八十多门大炮后就停工了,处于待机状态,正好开工铸造这种龙尾车。

        李植画好了图纸,便交给炮匠们铸模。李植现场解说,炮匠们捣鼓了几天,就铸出了旋转叶片和外面套管的铁模子,组装成功。接下来用铁模子批量浇铸就是了。

        第一台水车很快做好了,李植把水车架到小河上实验抽水。转动轴一转动,便看到哗啦啦的水从水车里流了出来。李植让水车一直在河边抽水直到灌满了四亩田,算下来只用了半个时辰。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可以灌田四十亩,比其它水车强多了。

        围观的百姓看到摇动的水车抽出哗啦啦的水流,顿时一片沸腾。百姓们欢呼雀跃,庆祝将军大人又发明了一个新东西,估计这新物事又能带给百姓不少新福祉。

        龙尾车的高效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种植小麦要把握时令,需要在某些时令前后几天进行灌溉,有底墒水、冬灌、头水、二水、三水之说。水车效率不高,在有限的灌水时令中就只能灌溉河边有限的几亩土地,用低效水车来灌溉更多田地只会误了时令,让农作物收成大大下降。

        水车效率高,才能让更多的田地得到及时的灌溉。

        而且这种龙尾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适用范围特别广。只要底下的水能漫过龙尾车底下的叶片就能抽水,不管底下是水塘还是小河都可以,只要有一点水面就行。不像筒车那样要求水流速度,强调入水深度。

        李植用铸造法制造的龙尾车长六米,重一百三十斤,可以把河里的水抽高三米多。水车主要部位用熟铁铸造,加上人工和轴承价格造价十二两一台,可以大规模推广。比较麻烦的一点就是要经常维护,刷漆防锈,估计每年的维护成本都要一两银子。如果李植要大规模推广,估计要组织起一支专业队伍定期维护这些龙尾车。

        但比起变旱地为农田的收益,这一两银子维护费也就不扎眼了。

        ……

        还滞留范家庄城墙外,愿意为李植佃种农田的贫民有一万一千零八十三人,李植让人进行了统计造册,确定其中能做农活的男丁有二千三百一十一口,壮女二千一百七十八口,合计四千四百八十九口。另外还有儿童四千二百一十五口,老弱两千三百七十九口。

        李植按照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决定给每个男丁和壮女分二十亩田,这就需要旱田九万亩左右。这些田地,李植准备向范家庄东西南北二十里内的荒地索取。

        范家庄管理的范围内有三条小河,分别为柳河、羊河和刘家沟,这些小河水力不大,装筒车不现实,但装李植的龙尾车就可以提水。只要装上龙尾车再配合一些沟渠,河流里的水就能流到距离河流一、两里的旱地里,把那些旱地变成可以灌溉的旱田。

        河流两侧几百米内现有一些农田,是靠人力挑水灌溉的。这些农田李植不准备改变归属,而是每隔两百余米河道就在这些农田里修建一条垂直于河道的灌溉渠,将水车扬起的河水传递到距离河流更远的农田里。

        李植把官厅中的几十个吏员培训了一番,告诉他们怎样绘制图册。然后就把他们派出去,在三条小河附近勘探地形,记下土地的情况,调查有无主人,最后汇集成册。

        令李植欣喜的是,这些不能灌溉的荒地绝大多是无主地。

        李植决定把这些荒地都变成自己的私田。

        李植为贫农开垦田地不是做慈善,是要收地租的,他要把这一万贫民变成自己的佃农。所以他准备以私田的名义持有这些即将被开垦为农田的土地。

        在名义上,卫所的军田是没有主人的,都是国家的,是不能收取地租的。但有明一代卫所军制逐渐凋敝,军田很多被转卖,而且是白纸黑字写好地契转卖,因此都有了主人。明末的军田中,大量存在主人向佃租户收取地租的情况。就算没有被转卖的军田,也被耕耘者视为自己的私田。

        所谓卫所官员抢夺军田,说的就是为所军官抢夺军户的土地使用权,把自己变成军田的主人,再租给军户收租。

        既然大家都这么操作,视为常例,那李植作为范家庄长官,当然可以把这些荒地收为私田,租赁给耕作的佃户。李植按价格购买荒地,就不存在抢夺军户军田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河边的那些土地现在有人耕作,李植要在这些田地中修建灌溉渠,要说服这些土地的主人。虽然耕作军田的不一定是军户,也可能是佃租军田的民户。但这些土地位于范家庄的管辖范围内,说服工作相对简单。

        说不通可以硬来,名义上这些田都是军田,是可以由长官调配的。

        李植把旗下的屯堡长官全部召集到了范家庄,大声宣布自己的开垦工作。

        李植升为游击将军后,贺世寿也让李植以游击身份分守一地。他麾下便有了三个操守,这三个操守又管着八个防守,下面共有三十七个管队,共有大小屯堡四十八个。这些屯堡管理的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如今都是李植的辖区。

        李植大声说道:“为了扩大范家庄的屯田子粒,本官决定大兴屯垦新政,开垦九万亩新田。”

        听到九万亩的数字,李植下属的防守和管队们都愣了愣,暗道游击大人好大的手笔。如果每亩征一斗二升的屯田子粒,那这九万亩新田就要为范家庄新增一万石的屯田子粒。按寻常年份二两一石的价格,范家庄等于要为大明的军政贡献两万两银子一年。

        一个操守壮着胆子问道:“大人的新田只是在荒地上开垦么?不占用现有的军田么?”

        李植看了看这个操守,说道:“全在荒地上开垦。第一年这些新田是不交子粒的,第二年起才交纳子粒。”

        听到李植的话,大小军官们面露喜色。在荒地开垦新田不会影响这些为所军官的利益,而且第二年起能提高他们的屯田子粒上缴额度,增加这些卫所军官的政绩,他们是乐观其成的。

        “这些卫所的荒地我李植以个人名义买下了,价格是二十文一亩,以后这些荒地就是我李植的私产了。你们回去后根据自己的辖区做好地契,尽快送来,我把银子送给你们的官厅里。”

        听到有银子拿,下面的卫所军官更是高兴得眉开眼笑。这些荒地本来就没用,给游击大人买去最好不过。

        李植又说道:“开垦新田要在旧田中修建灌溉渠,这就要各位做好和现有田主的协调工作。我按照面积,给灌溉渠经过地方的田主以二十两每亩的补贴。”

        二十两一亩的补贴金额已经很高了,旱地的收成有限,市场价也就十五两一亩。

        李植拿出吏员做好的新田图册,发给各个屯堡的长官,然后说道:“要修建灌溉渠的地方都画在记录在图册上了,有不清楚的可以问百户郑晖。”顿了顿,李植说道:“我给你们十天的时间,把地方上这些田主说服。”

      第0150章 贺世寿入京

        忙完了土地勘测,李植就开始推进灌溉系统的建设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