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工程师》-第5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听到这话,张账房愣了愣。十两银子,不便宜啊!抵得上自己半年的月钱呐!

        可无论如何,也比丢了差事划算不是?

        想了想,张账房问道:“能便宜些么?”

        “老大爷,我们这是【创建和谐家园】,便宜不了了,这可是无色玻璃做的啊?能便宜?不过您放心,如果以后您老花眼更严重了,拿二百五十度的眼镜来换更高度数的眼镜,我们不收钱,免费换!”

        张账房还是有些积蓄的,听到这话,张账房下定了决心,买他一副!这李家的商誉在这里,说换那就是能换,买了一副眼镜就等于这辈子都摆脱老花眼的问题了,就能一直做账房先生做到走不动路为止了。

        张账房急着戴着眼镜去做账,去让东家继续雇他,说道:“我这就回家拿银子,你们什么时候关门!”

        那小厮笑着说道:“您慢慢走!不急!您是我们第一个客人,您不回来,我们今天不关门!”

        崇祯九年三月中旬,范家庄的城墙包砖完毕。

        城墙三面包砖共用青砖二百八十八万块,水泥五十八万斤。包完砖的城墙周长三千米,高五米,宽三米。城墙每二十米就修筑一个马面,共有马面一百五十个。每一米半就有一个垛口,共有垛口两千个。

        城墙上面很宽阔,可以跑马。城墙上设有十六座重炮炮台,每一面城墙上各有四座。

        建好的城墙笔直巍峨,十分漂亮,让整个范家庄看上去十分有安全感。无论是纺织工厂、肥皂作坊、玻璃作坊、水泥作坊还是范家庄的民宅、军营,如今都在巍巍城墙的保护中。

        修好城墙,李植让这一批泥瓦匠们继续修别墅,给持续扩张的范家庄提供住宅。

        三月中旬,炮匠们成功制造出了“标准长炮”。

        炮匠们制造的标准长炮是一种十八磅炮,口径四寸,炮长十尺,直射射程一千五百米,抛射最大射程六千米。李植的炮匠们用铁芯铜体法铸炮,让炮重从理论上的三千七百斤下降到三千二百斤,造价降到三百八十两一门。

        李植让炮匠们把火炮运到靶场上,让火炮射击五百米外两米长宽的大铁板。

        铁匠们看到那靶子那么远,面有难色,不过还是按要求操作射击。

        到了靶场上,炮匠们赶着马车调整火炮朝向,然后四人抬起炮车卡门,两人拉动马车,这才把火炮从马车上卸下来。然后炮匠们开始清理炮膛,用两种刷子在炮膛里各刷了一次,才开始用铳规、铳尺和矩度测量大炮角度和火药用量。算好后炮匠们从标准火药包里倒出了火药,用木棍舂实。然后再放入炮弹,再舂实一次。然后在火门上倒一些火药,插上火绳。

        炮匠头目曹余点燃了火绳,火绳很快点燃了导火索。只听到一声轰隆巨响,那十八磅大炮吐出火舌,朝远处的大铁板喷出了炮弹。

        第一发炮弹像一道闪电一样飞了出去,瞬间就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炮弹打偏了,没有击中铁板。

        李植知道这目标太远了,让人把铁板移到二百米外,重新让火炮射击。

        炮匠们这次有些信心,他们调整角度,又射击了一次。

        这一次炮弹没有飞偏,只听到一声巨响,炮弹击中了大铁板。那半寸厚的铁板左上角被生生打出一个大洞出来。炮弹穿透铁板后又弹了几次,往前冲了几百米,打断了前进路途上的一棵树,这才停止了冲势。

        李植走近了一看,见那铁板的洞口有五、六寸大,洞口上铁板往后卷着,看上去十分触目惊心。

        这大炮威力十足,即便是战车来攻城,也能一炮把炮车打碎。

        李植让炮匠们这就动手铸造十八门标准长炮,十六门摆在炮台上,两门备用。

      第0115章 望远镜

        三十二岁的唐冬走在回家的路上,嘴里哼着《西厢记》的小调。

        唐冬如今是玻璃作坊的新员工,月钱三两。

        他本来在肥皂作坊做事情,是前年十二月肥皂作坊扩大时候招录进肥皂作坊的。想不到做了一年多,总管李有盛说他做事老实,推荐他去玻璃作坊做事情。

        三月上旬,玻璃作坊出了九个贼,偷操守大人的技术。操守大人把九个贼人杀了,又从肥皂作坊和纺织工厂补了九个人到玻璃作坊,一个月三两月钱。

        唐冬就是这九个幸运儿之一,他在玻璃作坊做的事情是给玻璃液加一种粉末。这事十分简单,只要在玻璃液还热的时候从窑外把粉末倒进去就行。唐冬连那粉末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当然他也不想知道。

        除了工作环境有点热,这差事没有缺点。不过比起三两的月钱,有点热这根本都不是问题。三两月钱,足够让唐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唐冬一走到巷子口,在巷子里戏耍的三个孩子就冲了上来,大声叫道:“爹爹回来了!”

        “爹爹!”

        唐冬以前家里穷,成亲晚,如今大女儿也只有七岁。此时大女儿抱着唐冬的腿,两个小儿子围着唐冬打转,不停地叫着爹爹,让唐冬满脸的欢喜。这儿女都能吃饱能快乐玩耍的日子,就是让人心里舒服。

        唐冬从怀里摸出几块状元糖交给大女儿,笑道:“给你们糖吃!”

        大女儿欢喜地拍了一下手,这才接过状元糖。两个弟弟看姐姐手上有糖,立即停下了脚步,眼巴巴地看着姐姐。姐姐想了想,一、二、三、四地数了数糖的数目,欢喜地说道:“每人三块!”

        她拿了三块给小弟,又拿了三块给二弟,然后就喜滋滋地抓着糖,也不急着吃,似乎在享受着手中有糖的幸福感。

        唐冬见女儿的乖巧样子,心里欢喜,一把将女儿抱了起来。他抱着女儿走进了家门,看见和自己合租一套房子的解家当家解老大正在那里学字。解老大拿着一根没有墨水的毛笔,在私塾老师给的字帖上反复临摹。

        唐冬站旁边看了看,没看懂那是个什么字,笑道:“解老大,你写的这是什么字?”

        解老大说道:“我写的这是‘义’字!你看不懂吧?”

        唐冬一摸脸说道:“你学这个做什么?”

        解老大说道:“你没注意吗?东家提拔的主管一半都是识字的,一旦识字,在东家面前就大不一样哩!”

      ¡¡¡¡Ìƶ¬ßýµÀ£º¡°Ä㻹Ïë×öÖ÷¹Ü£¿Ò²²»È¥ÕÕÕÕ¾µ×Ó£¿¡±

        解老大嘿了一声,没有搭理唐冬,俯下头继续去练字。

        唐冬把女儿放下来,和解老大说道:“解老大,我今天做事时候下决心了,我要贷款买房子,以后怕是不和你合租房子了!”

        解老大啐道:“瞧瞧,看把你得意的,这才去玻璃作坊干几天,就看不上租的房子,要买房子了!三两月钱,了不起么?”解老大抬起头来,不屑地说道:“记得前年你刚来这屋子的时候!一身袄子那破得?说你不是个乞丐我都不相信!”

        解老大又看了唐冬大女儿一眼,说道:“那时候你三个孩子,面黄肌瘦的,皮包骨啊!好像一碰就要碰坏似的。这才一年多,就一个个长成小胖妞了!”

        “那时候你家女人叫你什么,叫你唐大眼!现在知道叫你‘当家的’了!这人啊,变得还真快!”

        唐冬笑道:“全赖东家给的好差事!”

        解老大笑道:“你说你家女人知道你要买房子,是高兴有自己的房子呢还是担心钱不够花呢?”

        两人正在说话,楼上正在纺纱的唐冬媳妇听见了。她撒腿跑出来,惊喜地喊道:“当家的,你要买房子啦?我们要有自己的小别墅了?”

        唐冬看了解老大一眼,笑了笑。

        做出了老花镜,李植又要动手做望远镜了。

        望远镜是行军打仗的必备物品,能够在几里之外洞察秋毫掌握先机,当然是需要优先制造的产品。李植穿越前了解过开普勒式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结构非常简单,只是两个凸透镜和两个全反射棱镜的组合,能够将远处的像物放大几十倍。

        这种简单的望远镜,已经足够李植目前的需要了。

        四月三号,李植找来磨玉工匠,让他们按照李植的图纸磨出一个八十毫米直径的凸透镜物镜和三十毫米直径的凸透镜目镜,又磨了两个全反射棱镜。透镜磨好后,李植测了测两个透镜的焦距长度,找来铜匠做了一个前大后小,中间折了一下的铜筒子,将物镜、棱镜和目镜都按李植的图纸装了进去。

        做好后,李植举起望远镜到城墙上一看,发现望远镜做成了,自己看到了远处的细小景物。

        李植估计了一下,这个开普勒望远镜虽然结构简单,但放大倍数起码有二十五倍。

        这个时代西方望远镜刚刚发明,价值昂贵,大明使用望远镜的人极少,望远镜并没有统一的中文名字。李植干脆就直接叫它做望远镜。

        有了望远镜,侦察兵的工作就好做了。以后侦察兵站在高处用望远镜扫视,可以监视十几里内的动静。冲到敌人附近和敌人的斥候肉搏的需求就相对减少了。实际上李植的士兵格斗能力不强,近身肉搏和【创建和谐家园】的斥候比起来就差多了,甚至流贼的斥候都比李植的斥候格斗能力强。一旦打起来,李植的斥候兵往往无法接近敌人部队。

        有望远镜可以很大程度缓解这个问题。

        不但如此,炮兵也能通过这望远镜得益。有了望远镜,炮兵射击校正工作就精确多了。以后校正兵站在高处,可以把几里外的炮弹落点看清楚。

        当然,将领有了这望远镜,也能更好的观察战场情况,益处很大。

        老花镜的市场一下子还没有打开,销量寥寥。李植让磨镜片的玉匠们停了老花眼镜的制作,一起制作望远镜,为斥候兵和炮兵们多做几个。

        这望远镜军事价值颇高,李植决定不对外出售,只装备自己的部队。若是友军需要,情况允许的时候可以送几个出去做礼物。

        李兴听说哥哥搞出了可以看远处的望远镜,立刻从军营里赶过来抢走了一个。拿到望远镜,李兴爬到北城楼最上面一层对着范家庄城外城里一阵张望,十分兴奋。

      第0116章 老花镜的需求

        第一批十二个望远镜,李植装备给了郑开成等高级军官,其他的则给了选锋团的斥候和炮兵。

        四月七号,第一门批量铸造的十八磅炮已经装在了城北的炮台上,是用八匹马的炮车拉上去的。炮台位于城墙后面,比城墙高两米,是个圆柱形的墩台。

        李植将一门望远镜交给了负责给火炮落点校正的炮长,让他试验用望远镜校正火炮角度。

        炮长抓着望远镜看了半天,一脸的兴奋,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炮长熟悉了一下望远镜后,试射就开始了。火炮手们操作火炮,用铳规、铳尺和矩度测量仰角和火药量,朝四里外的一个石灰画的大圆圈开火。

        标准长炮有效射程三里,意思是在一千五百米内对特定目标能够达到有效射击效果,弹道基本是直线。用标准长炮打四里外的目标是抛射,炮击效果和精度上都会有所下降。但如果目标够大的话,调整好角度还是能打到的。

        火炮轰鸣,在火舌中猛地喷出了炮弹。炮身一挫,炮弹以肉眼看不见的速度向远处射去。

        四里外,用肉眼已经看不清火炮的落点,甚至连炮弹是否落在圈里都看不清。但李植用望远镜看着,却看清楚了,炮弹落在了石灰大圈左边二十米外,撞进了一片芦草里。李植取下望远镜,果然听到炮长大声喊道:“左偏十八步!”

        炮手们上去拖动炮架,将火炮重新安置在炮台中间。根据炮长的观察,炮手们用矩度重新调整了炮口的角度,再次进行了射击。

        火炮再次开火,轰鸣声中,炮弹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向四里外的白圈飞去。最后炮弹一头砸进了那个直径三十米的石灰大圈中,砸出了一片土渣子,又往前弹跳前进。

        炮长兴奋地喊道:“命中目标!”

        炮手们跳了起来,击掌相庆。能够在四里外命中目标,还是让炮手们很骄傲的。

        ……

        老花镜的需求,还在慢慢发酵。买了眼镜的人在别人面前使用眼镜,渐渐带动了更多的购买者。

        谢晋道站在李家眼镜店前面,有些踌躇。

        谢晋道是个生员,也就是秀才。他考了好多年,是二十八岁那年考上的,那时候他父母还在,一家人养他一个读书人。但是这年头秀才不值钱,他白考了一个秀才,忙碌了一辈子。如今他送走了亡去的父母,靠在王家族学里教书混一口饭吃。一年忙到头,学生们给的束脩不过二十多两。

        虽说二十多两本该够他用度了,但是谢晋道好杯中之物,嗜酒,手上每有几个钱便要去买酒来过日子,所以一年到头存不下几个钱。

        也就是贪杯好酒,谢晋道到了四十八岁了依旧没有娶妻,还是独身一个人。

        这几年,谢晋道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了。首先是腿脚不灵便了,以前走二十里山路一点事没有,如今从王家庄走到卫城十里平路都走不动了,路上要歇两次。其次手开始发抖,不知道为什么抖得利害,不搁在什么东西上面就抖个不停。

        莫非是喝酒喝多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最麻烦的是他的眼镜开始老花了。

        作为一个读书人,眼镜老花了真是大问题。看书看不清了,写字写不好了,最糟糕的是没法好好教书了。学生写的文章谢晋道看不清楚,远远地举着眯着眼睛看,十个字里面起码有三个字靠猜,结合上下文才能猜出学生写的是什么东西。这怎么行?这样下去谢晋道就要被王家家主辞退了。

        没了这族学先生的活计,谢晋道就要饿死。他堂堂一个秀才,可不想四十多岁就饿死在天津。

        谢晋道前些天遇到王家的账房先生,看见那账房先生鼻子上戴着两片玻璃片,在那里做账。谢晋道就问他你眼镜不老花啊?那账房先生得意地指着他鼻子上的玻璃片说道:

        “就这两块玻璃片,十两银子!”

        谢晋道当时还没听懂,问道:“什么东西这么贵!”

        那账房先生说道:“这叫眼镜,专治老花眼,十两银子买了,戴上,就能看清楚字了。”

        谢晋道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东西,能治老花眼。他试了试账房先生的眼镜,倒是没什么效果,账房先生说每个人的眼镜都不一样,要自己去店里配。谢晋道不怀疑这眼镜的效果,毕竟要十两银子,没效果能赚这么多银子?他和那账房先生问清楚了李家店铺位置,便往这里走来了。

        但到了这里,他又有些舍不得了。十两银子啊,够买五坛金华酒——他这几年都不舍得喝金华甜酒。这几年他的学生送的束脩都薄,他也就买些天津土酒过过日子。

        但不治好这老花眼,别说喝酒了,饭都没得吃。

        谢晋道叹了一口气,揣着十两银子走进了李家眼镜店。

        那店里有几个人,除了自己还有两个顾客在试镜。谢晋道一进店,一个小厮就迎上来笑道:“老爷子贵姓,你来治老花眼么?”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2: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