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植的升迁让范家庄的百姓们十分兴奋——李植的官位越大,他们在范家庄的美好生活就更有保障,他们是十二分希望李植升官。
李植骑马骑到官厅大门前,当然如今这官厅已经是指挥佥事官厅了,跳下马来。
母亲郑氏带着几个丫鬟坐在正堂等李植,此时看到李植穿着一身大红的官袍走进来,郑氏惊讶说道:“植儿,你可回来了,这几个月我都在盼你回家呢!我昨天听说你今天要回来,今天早上就在这里等你,可上午你一到门口又走了。”
“我随守备大人到巡抚衙门领官服腰牌去了!”
郑氏问道:“你如今怎么穿大红的官袍,几个月没看到你,你又升官了么?”
李植笑道:“是呀母亲,如今我已经是正四品的武官了!”
郑氏惊讶说道:“正四品?好大的官啊!官名叫什么?”
¡¡¡¡¡°ÎÀÖ¸»ÓÙÝÊ£¡¡±
郑氏欣喜地和几个丫鬟对视了一眼,走上来拉着李植的袖子说道:“植儿,你同我去侧院给你爹上几炷香!告诉你爹你升官的消息。”
李植跟着郑氏来到郑氏住的侧院,在侧院正堂里的父亲牌位前上了三柱香。郑氏也点了三炷香插上去,念念有词道:“当家的,你儿子如今出息了!出去打了四个多月的仗!如今已经是正四品武官了!卫指挥佥事!你在那边知道消息,也该含笑九泉了!”
李植笑了笑,又和母亲说了一会话,这才离开。
第0105章 召见下属
第二天,李植的两个新下属来范家庄拜会李植。
范家庄的主官升为操守官后,附近的两个防守官被划归范家庄操守官管辖。两个千户原先是李植平级,如今已成为了李植的下属。李植升为他们上官的消息早已被通知下来,两个千户听说李植回到范家庄,便急忙来范家庄见李植。
两个千户都穿着正五品的官服,其中的一个是李植的熟人,静海千户所千户充任运坊里防守官尤化超。另一个千户是天津左卫前千户所千户充任石头堡防守官苏恭。石头堡离范家庄也很近,李植以前也听说过苏恭这个人物,听说是兵备大人的远房亲戚。
尤化超一进指挥佥事官厅就堆上了满脸的笑容。看到李植,他那张微微发胖的脸上甜得能滴得下蜜来,跪伏在地大声唱到:“下官尤化超见过操守大人!”
另外一个千户苏恭则显得有些木讷,脸上没什么表情,闷着头在地上一伏:“下官苏恭见过操守大人!”
李植淡淡说道:“免礼!”
两个千户爬了起来,递上了礼单。
李植先看了看尤化超的礼单,上面无非是些丝绸补品之类的物品,价值大概三十多两。这个尤化超是个官痞,最有看人的眼色。如今李植连连提升风头正劲,他自然知道要巴结,出手也算是不小气。李植点了点头收下了。
“尤千户破费了!”
尤化超赶紧说道:“一点心意,谈不上破费!”顿了顿,尤化超又巴结说道:“去年这时候指挥佥事大人还是正六品百户哩,如今大人平步青云,已经是正四品指挥佥事了!当真是少年英雄!”
去年的这时候,李植刚刚启程去剿灭山贼过山空,尤化超还是李植的上级。一年过去,尤化超已经是李植的下属,要跪拜李植了。
尤化超虽然是夸奖李植,但话里还是有些悻悻的意味。
李植笑了笑,没有搭理尤化超,又打开了苏恭的礼单,却看到上面只有价值几两的丝绸,不禁有些不爽。李植倒不是缺这几十两银子,只不过明末的官场自有明末的潜规则,拿价值这么少的礼物来拜见李植这个操守官上级,就有瞧不起李植的意思了。
虽然李植从来不从官位上捞钱,但李植也做过防守官,自然知道防守官的油水:一个防守官有一百多兵额,一个月克扣兵饷吃空饷也能捞几十两银子,再加上下属屯堡管队的孝敬,役使兵丁耕种私田的收入,一个月捞七、八十两是稀松平常的,拿几两银子的礼物来拜见上级算什么事情?
李植不贪墨,不代表下级可以轻视他。
李植要是不发飙,以后便要被这个苏恭瞧不起,以后李植的种种交待,苏恭也不会放在心上。
李植把苏恭的礼单合上还给了苏恭,淡淡说道:“我看你也不用给我送礼了!这礼单还给你吧!”
见苏恭送的礼物狭促李植发飙,尤化超脸上一喜,便摆出看热闹的表情出来。
苏恭呐呐地接过礼单,脸上泛起一阵惶恐,终于摆出了一张笑脸,说道:“操守大人,不是下官抠唆,下官实在是没有银子。操守大人,你那么有钱,也不在乎下官这点礼物吧?”
李植淡淡说道:“好,苏恭!那我下午便和你去一次石头堡,检查一下你有没有吃空饷喝兵血,有没有私占军田役使兵丁?若是这几项你一项都没有犯,我一定会奏报巡抚大大地提拔你!”
顿了顿,李植又说:“如果你犯了一项,那本官就不客气了!”
听到李植的话,那苏恭脸上渐渐有些害怕了,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声说道:“操守大人,下官有两房小妾七名子女,花销实在很大,入不敷出啊!”
听到苏恭的话,站在一边的尤化超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尤化超暗骂这饭桶只会喝兵血养女人,脑子这么不好使——你家里小妾多花销大和操守大人什么关系?难道操守大人还该帮你养女人孩子?
李植冷冷说道:“你什么意思?”
跪在地上的苏恭听到李植冰冷的语气,终于明白过来了,他猛地往怀里一掏,又摸出一张礼单,和刚才那张礼单合一起送到了李植手上。
李植看了看那张新礼单,上面列着四十多两的礼物,合上刚才那张旧礼单,一共有价值五十两的礼物。
原来这个苏恭刚才是试探李植,试探失败了他还留有后手。大概他是觉得李植这么年轻,一定好糊弄。刚才那饭桶一样的言论,都是装出来的。
李植拿着两张礼单,琢磨了一会:自己这样逼这个苏恭给自己送礼,苏恭回头不会说自己敲诈他硬要他送重礼吧?
好在这礼单金额很小,几十两,也就是个见面礼,就算苏恭出去乱说别人也不会当回事。不过既然想到这一层,李植心里就更厌恶这个苏恭了。李植暗道无论如何要惩罚一下苏恭,否则也太不把自己放眼里了。
听说这苏恭是兵备大人的远房亲戚?
那又如何?李植真要刁难他,兵备道远水也难救近火。
“苏恭!本官这个月会抽空到你石头堡去一次,视察军情!倘若有人拦我的马告你的状,本官一定会严肃查处!”
听到李植的话,跪在地上的苏恭额头上冒出一层细汗,开始后悔自己对李植的试探,大声说道:“下官一定在堡门前迎接操守大人,陪同操守大人视察!”
李植淡淡看了跪在地上的苏恭一眼,也不叫他起来,只大声说道:“好了,说正事!你们两人大概也听说过我的作风,我对你们两人的要求也很简单!”
范家庄外的其他屯堡,李植还是不想插手。大明的官场牵一发动全身,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一砸别人饭碗就会引来各种报复,李植不想找麻烦。但是对于自己的下属,基本的要求还是要提出的。
“第一,吃相好看些,不要引起兵变民变!倘若激起事端,本官绝对会彻查你们的所有作为!”
“第二,屯田子粒只能多不能少!少了我就会去查为什么少!”
“满足了这两条,我便秋毫不犯!做不到这两条,别怪我铁面无情!”
两人经过一番试探,知道李植不是个好相与的,此时对李植已经是十分恭敬,赶紧答道:
“下官知道了!”
“下官明白了!”
第0106章 玻璃窖扩产
处理完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李植就开始检查自己的产业了。到汝州去援剿一走就是四个多月,李植很担心自己的产业出问题。
李植首先去工人最多的纺织工厂看了看。
纺织工厂还是老样子,雇佣着一千七百七十人,到处都是各种机器摩擦的声音。纺织工厂直接购进粗棉花最终产出李家精布,能完成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每个月产布三万一千匹左右。这些精布通过董家的销售网罗行销到大江南北,每个月能给李植带来八千四百两的利润。
纺织工厂的总管是李植的舅舅郑元,如今他做了大总管,十分得志,说话快人快语早没有当初的腼腆模样。郑元的管理还不错,李植在工厂内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机械保密上也没有什么漏洞。
李植又去肥皂作坊检查了一下。
肥皂作坊如今已经有两百名工人,作坊里到处都是大坛子大铁锅,工人不断在坛子铁锅里加入原材料,加热搅拌。如今肥皂作坊每个月产出肥皂七十万块,其中五十万块卖给许敏策销往江南,十万块卖给崔文定卖往京师,剩下十万块以二十文的价格在天津出售。
肥皂产业每个月可以为李植带来八千二百两的利润。
二爷爷李有盛在管理肥皂作坊,李有盛身体还好,做肥皂作坊的总管绰绰有余。李植和他聊了聊,发现二爷爷管理上抓得很紧。
李植又去其他地方看了看。
水泥作坊已经开始向京畿的泥瓦匠们销售水泥。不过水泥单价便宜,一斤才三文钱,销往各地主要成本都在运费上,一远了运费太高就不划算了,产业做不大。一个水泥作坊每个月生产七万两千斤水泥,利润不过一百六十两。
步枪匠人方面,现在李植有匠人一百九十五人,每个月可以生产近两百把米尼步枪。每把枪需要十两成本,每个月李植要花两千两银子生产步枪。到了崇祯八年的十一月底,李植已经有了两千多把步枪。
有了这些步枪,留守范家庄的六百多新兵也练了几个月打靶,算是合格的新兵了。两千家丁全部武装了步枪。有了这两千士兵,李植感觉自己的腰杆又直了一些。
李植现在的实力,已经超过天津最大的一支兵马——三千人的镇海营了。虽然李植并不外露实力,但守备、兵备道见了李植都客客气气的。
毕竟这是明末乱世,有兵马就有力量。
火炮作坊方面,这大半年已经生产了八十门六磅炮,已经足够李植使用了。炮兵的比例不能太高,李植让作坊停止生产六磅炮,转而摸索生产十八磅重炮作为范家庄城防的防御火炮。
李植给炮匠们画的十八磅炮设计图是基于这个时代被英格兰人称为“标准长炮”的一种重炮:这种炮炮重三千七百斤,口径3.92寸,炮长十尺,直射射程一千五百米,抛射射程六千米。李植的炮匠们用铁芯铜体法铸炮,大概能让火炮轻不少。
李植让炮匠们摸索试制,多试验几次不怕失败,只要几个月后能造出来就行。
李植最后检查了一下玻璃作坊。
玻璃作坊是李植第三个比较赚钱的产业,李植找李兴来一问,发现玻璃酒具现在已经供不应求。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产两百五十套玻璃酒具,五十套玻璃茶具。玻璃茶具还好,每个月能卖三十多套。无色的玻璃酒器则极为畅销,一上市没几天就立即卖光。
而且玻璃酒器的需求似乎是越来越盛。不光是京城的人知道了玻璃酒具的好处,京畿各个府县也有来买的,甚至有南方的富商士绅也派人来买货。
李植销售的一套酒具里面有二十个无色酒杯,能够两桌人使用。三十两一套的话,平均一个酒杯只卖一两五钱。和西方货船跨越重洋贩过来无色玻璃杯比起来,李家的无色玻璃酒杯就便宜多了,怪不得富商们都要抢购。
虽然如今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为李植赚六、七千两利润,但显然这个产品的盈利潜力亟待挖掘。
李植立即找来蔡怀水,让他马上动手,在原先的玻璃窑旁边再建一个新窑,扩大玻璃的生产能力。当然蔡怀水一个人干不行,李植又雇了六个工人作为第二个玻璃窑的员工,和蔡怀水一起建玻璃窑。
蔡怀水建第二个窑子轻车熟路,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指挥工人们建好了窑子。第二个窑子一落成,李植就让新窑子全力生产玻璃酒器。新建的窑子比老窑子多一个坩埚,将玻璃酒器的总产能扩大到了一个月六百套。
玻璃酒器的招牌已经打出去,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李植对酒器的销售有了新想法。
李植要搞一个拍卖会!
以拍卖的形式出售玻璃酒具,就能最大化每一批玻璃酒具的价格,实现最大的收益。
拍卖会面对的对象,当然就是天津的豪商们。天津是南北漕运中转站,是商贾辐辏之地,豪商云集。这些豪商们买了李植的无色玻璃杯可以转贩到大江南北,获利高于李植自己在店里卖。李植面对这些豪商拍卖玻璃酒具,一定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而且卖货给这些商贾们,实际上也是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人脉。
主意打定,李植就找到许敏策,和他商量开拍卖会的事情。
许敏策听到拍卖会三个字愣了愣,问道:“拍卖是什么意思?”
“就是让买家竞价,价高者得!”
“原来如此!”
许敏策早就听说了李植新开发的无色玻璃产业赚钱,此时听到李植要开拍卖会卖玻璃酒器,悻悻地说道:“贤弟买卖越做越大,各种点子层出不穷,愚兄都跟不上了。”
李植知道许敏策这是想要好处,笑道:“我这次把每月六百套酒具分成十二个份额,其中十个份额拿来拍卖。我把剩下的二个份额,也就是每月一百套酒器以三十两一套的价格供给许大哥,让许大哥贩到南方去赚钱,如何?”
许敏策闻言大喜过望,这一百套酒具贩到江南去估计能卖到四、五十两银子一套,刨去运费、钞关和人工费用,这一百套就是每月一千多两的利润。
许敏策暗道李植是个识趣的人,自己把他介绍给巡抚没有错。
不过许敏策又琢磨:这无色玻璃酒器大量销售,卖到五十两的价格也是极限了,到时候肯定要动用自己在江南的人脉网络宣传,这一千多两银子赚起来倒是没有肥皂买卖那么轻松。
但有这么多钱赚,总是好事。
李植向许敏策让利,也有自己的想法。许敏策和巡抚贺世寿实际上是一家人,许敏策在贺世寿的巡抚衙门里很有发言权,向许敏策让利实际上也是加深和巡抚关系的一种办法。
许敏策得了好处,微笑着说道:“贤弟放心,我这就向天津所有大商人发下帖子,让他们到醉仙楼去参加拍卖!”顿了顿,许敏策又问道:“时间定在什么时候为好?”
“就后天下午吧!”
第0107章 拍卖玻璃杯
十二月的天津卫城,正是最冷的时候,冰冷的寒风从衣服领子的缝隙里往里面钻,让人手脚发冷。路上的行人们大多都穿着黑不溜秋满是补丁的棉衣,在肮脏的道路上快步行走。快点赶路早点进入没有寒风的室内,就是这些行人最大的愿望。
而城西的醉仙楼里,此时却是温暖如春,十分干净整洁。三楼的大厅里摆了不少铜暖炉,让整个大厅保持在舒服的温度上,让聚集在这里的天津豪商们感觉不到寒冷。茶几上摆着的香炉里点着香料在烧,让整个大厅香气扑鼻。
李植之前让醉仙楼的小二们按后世拍卖会的样子摆好了椅子,此时所有椅子都面对西面的戏台。天津的豪商们来了一大半,坐在椅子上交谈议论着今天的拍卖会。
此前许敏策已经把拍卖会的规则写在了请贴上,这些大商贾们都知道今天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