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管是崇祯,还是护送他一路南下的平南军,都绝对不肯把皇位让与他人,否则一场奔波辛苦岂非白费。
而对坚持正统的路振飞等淮安官员,既然把崇祯接到了淮安,他们也已经别无选择。
所以在陈越属下平南军正在休整之时,淮安城内一众官员却忙碌无比。
崇祯在忙着接见江北各府县的官员,抚慰他们,以求江北地方能够支持自己。
路振飞则忙于和淮安地方士绅们沟通,征调各地团练兵来淮安。
虽然淮安有两万余团练兵,都是路振飞上任以来为了抵御闯贼南袭招募而来的。
不过这些团练兵和正规明军不同,本质属于地方民兵。因为军队大都是由地方士绅们负责招募,士兵的来源都是士绅们附属的佃户农户。
在大明,皇权只能到达县一级,广袤的乡村实际统治者就是这些乡绅,绝大多数的土地都在他们的名下,种田的农民也都是他们的佃户。
当初路振飞刚刚上任的时候,地方兵备松散,淮扬两府根本没有有战斗力的军队,漕运总督下辖的漕兵战斗力为渣,和其他的明军军户没有什么两样。
为了迅速招募一支军队,路振飞不得不和乡绅们妥协,由官府和乡绅们合作招募团练兵。官府出一部分训练用的粮饷,训练打仗所需的大部分钱粮则有乡绅们提供。
当年流民军一路而来,火烧凤阳府,烧杀抢掠的行为吓坏了两淮一带的乡绅,也不用路振飞多劝,他们就自发组织了团练兵。
同时,为了练兵,路振飞借调了不少军官将领用来练兵,比如担任一营主官驻守宿迁黄河边的金声桓,本来就从属于平贼将军左良玉的麾下,是路振飞从左良玉哪里借调过来的。
正是这支组建了不足一年的团练兵,抵挡住了李自成派来占领两淮的军队,击退了来袭的大顺军董学礼部,生擒了大顺派过来的淮镇节度使和宿迁防御使。
所以,这支部队虽然是一支新军,但战斗力着实不弱。
不过团练兵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全部士兵都是由淮安本地的农户组成,为了保护家乡,他们会拼死作战。可要是征调他们去外地打仗,比如去南京,战斗力就很难说。
而且,乡绅们在团练兵中的影响非常的,绝大多数军中的军官都是乡绅们的子弟担任。
所以与其说团练兵是从属于淮安官府,更不如说他们是地方乡绅的私军。想要掌控他们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另一个时空,除了击败来袭的大顺军以外,这支团练兵再无作为。在路振飞被马士英诬陷罢官回乡之后,再随着四镇军阀的崛起,这支团练兵就罢兵为农,重新变为了农民。
好在,路振飞是团练兵的创始人,在淮安府威望很高,他的话士绅们还是听的。
路振飞和王寅等人商议之后,禀告崇祯,宣布以后团练兵的粮饷将全部由官府提供,以之为条件把各地团练兵调到淮安。
¡¡¡¡»´°²±¾¾ÍÊÇäîÁ¸µÄתÔ˵أ¬±±·½ÂÙÏÝ£¬¶Ñ»ýÔÚ»´°²µÄäîÁ¸´ï¼¸Ê®Íòµ£Ö®¶à£¬ÔÀ´Â·Õñ·ÉÖ»ÊǸöµØ·½Ñ²¸§£¬Ã»ÓÐȨÁ¦¶¯ÓÃäîÁ¸£¬ÏÖÔÚÔò²»Í¬ÁË£¬ÕâЩäîÁ¸ÕýºÃ¿ÉÒÔÓÃÀ´Ñø¾ü¡£
粮饷全部由官府提供,对乡绅们来说再好不过,归根到底,团练兵还是朝廷的军队,而且皇帝就呆在淮安,敢违背官府的调令的几乎没有多少。
这几日,不断有团练兵到达了淮安,淮安城外聚集了一万多军队。
名义上陈越现在是江北提督,所有的军队都归他指挥,不过眼下他对这支军队并不熟悉,团练兵的将领们也只认路振飞,仓促交接指挥权恐怕会引起混乱。所以陈越并没有试图插手团练兵的指挥。
而对于团练兵的将领们来说,平南军本来就是客军,自然也很难让他们有好感。这些团练兵的将领一部分是路振飞从各地征调而来的军官,一部分是士绅子弟,来到淮安后也只去拜见路振飞以及淮安知府徐庸等官员,对陈越并没有多做理会。
当然,也有明眼人,比如一个叫做金声桓的军官,就主动前来拜见了陈越。
金声桓,原本是左良玉属下游击将军,在和顺军的交战中,金声桓手下的军队被顺军袁宗第部击溃,他仓皇逃到武昌,原本左良玉要杀了他,正好路振飞来了书信要求左良玉派一些军官帮助训练军队,左良玉遂把金声桓派到了淮安。
在陈越面前,金声桓把自己过往的经历详细的说了。
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浑身充满了爆发力,金声桓本人绝对是天生的军人。聊天中得知,金声桓果然是世袭的千户,从小练习武艺。其人也会领兵作战,前些时日路振飞打败顺军,金声桓就立下大功。
陈越的明末历史学的不是很好,有限的历史知识都是来自警校同学,那个疯狂的明粉,隐约的记得,这个金声桓在清兵南下时是投降了满清,后来不知为何造了清朝的反,重新归到大明的旗下。
有能力,有眼色,竟然知道自己前景远大,刚来到淮安就巴结自己,这个金声桓有前途!
“侯爷您屡败满鞑,又从数十万闯贼手中把陛下救出,真乃我大明的英雄也,末将不才,愿归于将军属下,为将军效力,万死不辞!”
临了,金声桓跪在地上,向陈越表着忠心。
“哈哈哈,金兄弟严重了,都是为皇上效力。不过,以后咱们都是自家兄弟了,不许再这么客气!”陈越一把拉起金声桓,笑容可掬道。
翌日,崇祯下旨,升金声桓为副将,带领所部军队划入平南军中。
第290章 将计就计
南京终于来信了,一个叫做何秉贞的兵部主事来到了淮安,把一封奏章递到了崇祯面前。
在奏章中,史可法代表南京群臣,恭请崇祯前往南京,重建朝廷,史可【创建和谐家园】带着群臣渡江到浦口亲自迎接崇祯。
奏章中,史可法还解释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福王在马士英的拥护下入了南京,试图登基。不过得到崇祯活着回到南方的消息,史可法等人极力的进行了反对,中间福王和马士英试图以军队相威胁,不过史可法等人在魏国公徐久爵和忻城伯赵之龙、诚意伯刘孔昭的支持下,挫败了福王的图谋。
现在马士英已经被抓了起来,福王也被囚禁在守备府中,不过刘泽清率军就驻扎在南京城外,为了掌控局势,为了解决刘泽清部,史可法等大臣现在抽身不得,故派遣兵部主事何秉贞前来,恭迎崇祯去南京。
崇祯和路振飞王寅等人详细盘问了这个何秉贞,其话语说的和奏章上一模一样,并且把这几天事情的经过说的非常的细致。
“是史部堂的笔迹。”看着奏章上那熟悉的笔迹,盖着的兵部大印,以及附名其后的南京守备赵之龙、镇守太监韩赞周等人的签名和印章,路振飞点点头,对奏章的正确性确认无疑。
“史可法等人还是知道大义的,是我大明的忠臣。”尘埃落定,福王已经被解决,崇祯脸上露出了笑容。
“陛下是我大明的天子,是所有臣子的君父,没有人敢做出忤逆之事。”路振飞躬身笑道。
“哈哈哈!”崇祯爽朗的笑了起来。
“就让臣带兵护送陛下去南京,只要有臣在,必然保护陛下无虞。”抚宁侯漕运总兵朱国弼站了出来,向崇祯表着忠心。
这厮在顺军南下时,所部漕运兵根本不敢迎战,还试图抢劫淮安粮仓的漕粮漕银逃走,被路振飞带兵阻止后,一路逃到了扬州,现在崇祯到了淮安,便从扬州赶回了淮安,巴巴的每天跟在崇祯身边侍候。
“抚宁侯忠心可嘉,不过护卫的事情还是由平南侯负责吧。”崇祯笑道。北京沦陷,北京的勋贵们全部没于闯贼之手,现在大明仅剩的勋贵也就南京城里了几十个了,对崇祯来说,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贵当然是最为忠心的人。
不过朱国弼再忠心,崇祯对他手下漕运兵的战斗力根本部信任,又如何肯把自身的安全交与他手。
“爱卿就跟随朕一起去南京吧。”想了想,崇祯继续道。
“是,陛下。”朱国弼兴高采烈的答应了下来,漕运总兵职位往昔油水很厚,可现在北方沦陷,以后根本就不再存在漕粮,也就没有了什么油水,哪里比得上去南京金粉之地做富贵的侯爷啊!
“陛下,事情会不会有诈?”王寅微皱眉头,对崇祯道,他本能的觉得有哪里不妥。
“会有什么诈?朕已经到了南方,史可法等人难道敢放弃朕立福王当皇帝,那也要看看天下官员百姓答不答应!”崇祯道,对奏章的真实性毫不怀疑。史可法是他亲自任命的南京兵部尚书,徐久爵赵之龙是大明世袭的勋贵,韩赞周也是宫里派出的太监,崇祯不相信这些人会欺骗反对自己。
王寅却没有崇祯这么自信,正要继续再劝说时,看到陈越对他摇头,便闭上了嘴巴。
……
“侯爷,难道您也相信这其中没有蹊跷吗?史可法坐镇南京没法前来,可是为何韩赞周赵之龙徐久爵等人也不过来迎驾?”散会之后,王寅随着陈越来到军营,屏退了旁人,急切的向陈越问道。
“怎么会没有蹊跷?刘能派人来报,高杰和刘良佐带领手下军队离开了浦口,正悄悄往淮安方向移动,虽然他们行军非常隐蔽,远离了城池都是在乡野中行军,可又如何能躲过我军中的夜不收?”
陈越冷笑道,到达淮安之后,他就派出了刘能等人往凤阳浦口方向探查,目的就是要弄清高杰等四镇总兵的动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两年来不断的打仗,陈越早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为什么我竟然不知道?”王寅震惊的看着陈越,刘能等夜不收和淮安府的一些差役成立了新的锦衣卫,归属锦衣卫指挥使陈江河指挥,可锦衣卫却是皇帝的亲军,为何刘能等查探的消息没有告知崇祯?
“这重要吗?”陈越皱眉道。刘能等人一直是他的属下,把消息直接传给自己很正常。
“不重要吗?”王寅反问道,“毕竟刘能现在是锦衣卫,已经不再是你平南军的人,这么做可是有些不恰当,至少这消息应该禀告陛下才是。”
“我明白先生您的意思,不过我有自己的考量。”陈越点点头,他知道王寅是在为自己着想,虽然现在自己受到崇祯信重,可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专权,以崇祯多疑的性格,再这样下去早晚会对自己产生疑虑,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只能对皇帝本人负责。
王寅点点头,不再多言。
“从高杰等人的动向看,福王和马士英根本没有接受失败,而史可法等大臣没有一个来到淮安,这说明一件事,南京现在已经不再史可法的控制中。”陈越冷笑道。
“你是说这奏章是出自福王和马士英的授意,来引诱陛下前往南京,然后高杰和刘良佐带领军队在半路上袭击陛下?”王寅震惊的问道,他想过不妥,却没想到福王和马士英竟然如此大胆。
“恐怕就是这样了。”陈越叹道。
“那为何你刚才不阻止陛下南返?要知道南返的旨意已经下了,陛下命令这两日商定南下路线并做好准备,三日后,陛下就要启程去南京了。”王寅焦急的问道。
“阻止,为何要阻止南下?高杰和刘良佐既然打着半路袭击的主意,正好将计就计,一举灭了他们,然后以雷霆之势兵发南京!这样岂不是比守在淮安城中慢慢打要好。”陈越冷笑道。
支持福王的军队也就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只要迅速击溃他们,崇祯自然能到南京登基。眼下顺军应该已经被清兵打败,到明年清兵就会南下,留给大明重整旗鼓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291章 泥沙
“相传高杰和刘良佐部战斗力不差,兵力也多,侯爷您有把握吗?”
高杰和刘良佐两部加起来两万多军队,平南军连同水营也就五千人,兵力和敌人相差甚多。虽然知道陈越的计划是快速稳定局势的唯一选择,可王寅还是有些担心。
“要说十足的把握,肯定没有。可是咱们现在还有选择吗?”
陈越叹道。时间已经到了五月,李自成战败的消息已经传来过来,留给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或者能够迅速击溃高杰刘良佐进而攻占南京,或者干脆带着崇祯继续逃亡,放弃继续争夺。旷日持久的战争会丧失大明最后一点生机,不可取!
“想不到啊,看似繁花似锦的大顺,竟然就这么败了!我怎么就有些不信呢?”
王寅依然是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大顺攻明一路势如破竹,招降纳叛之余占据了整个北方,就这么被满鞑轻易打败?若不是这话是陈越说的,王寅绝对不会相信。
“也许再过十天半月,消息就会传来,留给咱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陈越不愿多言。
……
第二日,崇祯手下重臣们聚集在一起,开始商议去南京的事宜。为了迷惑对手不使消息泄露,王寅按照陈越的要求守口如瓶,高杰和刘良佐部的动向连崇祯都没有告诉。
崇祯本来打算取道凤阳去拜祭祖宗寝陵,就是那被张献忠烧掉的朱元璋父亲朱五四的陵寝,可是这个念头被重臣极力阻止。
凤阳和淮安有洪泽湖相隔,绕道太远,太过耽搁时间。
从淮安去南京无外乎两条道路,一条是沿着陆路先往浦口,然后渡过长江就是南京。路程也就四百余里,陆路行军十日可到。
再就是走水路,乘船沿着运河南下,在瓜洲渡过长江到达镇江,然后从镇江沿陆路到达南京。这一路虽然路程稍远,但是从淮安到瓜洲顺风顺水,乘船非常省力。
至于到达瓜洲后为何船队不从瓜洲经长江到南京,那是因为是逆流而上,瓜洲到南京这一段长江江道较狭,水流湍急,逆流而上旷日良久,而且还需要征调纤夫拉纤才行。而镇江到南京也就一百五六十里的路程,都是上好的官道,只需要三日就可抵达南京。
经过商议之后,众人选择了沿着运河南下这个方案,毕竟有船可乘将会大大省力,而且时间并不比走陆路多多少。
商议之后,禀告了崇祯,决定五月五日出发,前往南京。由平南侯陈越带领所部负责护送,随行文武加上军队人数达五千余人,至少需要征调二百余艘河船。
一路上的补给粮饷,出行的仪仗,士兵们的兵甲等等都需要妥善准备,出发前的这两日,淮安的文武忙了个团团转。
在金声桓的陪同下,陈越查看着征调而来停泊在运河里的河船。
一部分是征调的漕运衙门的漕船,都是能装载四百石粮食的平底沙船,两头设有舱室,搭有遮挡风雨的棚子,用以载人的话可以装载四五十人。
还有一部分则是征调而来的运货的商船,淮安乃是运河枢纽,漕运衙门所在,这里的舟船不要太多。
征调船只都是淮安官府出面,用银子把船只租了下来。
这是一艘高达两层的官船,长足有十五丈,第一层甲板上设有炮位,可以安放十余门火炮,当然都是些数百斤中的小炮,数千斤的红夷大炮这种船根本撑不住。
¡¡¡¡µÚ¶þ²ã¼×°åÔò×°ÓÐľ֯µÄéɶ⣬ʿ±ø¿ÉÒÔÆ¾´ËºÍµÐÈËÕ¹¿ª¶ÔÉä¡£ÕûËÒ´¬¿ÉÒÔ×°ÔØ¶þ°ÙÓàÊ¿±ø£¬²ÕÊÒ¿íÀ«ÊæÊÊ¡£
¡¡¡¡ÕâËÒ´¬ÄËÊÇäîÔË×ܱøµÄ×ù´¬£¬ÏÖÔÚµ±È»Êdzçìõ»ÊµÛµÄ×ù´¬¡£
整个码头都被平南军士兵把守,外人根本不许靠近。
一队队士兵抗着粮袋,往各条船上装载,每条船上都装了四五十袋,露天堆放在甲板上。
“侯爷您真是爱民如子啊,这种体力活竟然征调民夫,由弟兄们亲自干。”金声桓跟在陈越身后,笑嘻嘻的奉承着。
“屁的爱民如子,你自己去看看麻袋里装的什么?”陈越笑骂道。
金声桓闻言走到了麻袋旁,伸手往麻袋摸去,触手处结实细密,里面装的根本不是大米,而应该是泥沙。
“侯爷?”金声桓走回陈越面前,脸色严肃了起来。往船上装载泥沙的作用他当然知道,就是为了放火攻!难道会有敌人攻打这支护送皇帝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