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给事中时敏赶往报名时吏政府大门已经关闭,一时情急,敲门大喊我是兵科时敏!才得以进门。
考功司郎中刘廷谏朝见时,大顺军丞相牛金星说:“你老了,胡子都白了。”刘连忙分辩说:“太师我还不老,只要您继续用我胡子自然会转黑”。厚颜【创建和谐家园】到这种程度。
就连身为首辅的魏藻德,也第一时间前往大顺吏政府拜见牛金星,以求能够得到大顺政权的任用。李自成召见时问他,皇帝都【创建和谐家园】殉国,你身为首辅为何不跟皇帝殉死?魏藻德【创建和谐家园】的回答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廷,哪敢去死?
崇祯不屑道,你身为首辅,竟使得国家陷入如此境地,可见是个乱国的庸臣,大顺岂能启用你这样的人!魏藻德狡辩道,我是书生,不懂政事,是皇帝无道,才导致这样的。
李自成勃然大怒,大骂道:“你做官三年就升为首辅,崇祯哪里对不起你,竟敢诬他为无道昏君!”命人把魏藻德赶了出去。
到了三月二十一日,报名各官,皆青衣小帽于午门外匍匐听点,无论是平日老成持重【创建和谐家园】大员,还是自负文名能言善辩翰林院词臣,或者那些昔日嚣张狂妄唯恐天下不乱的御史言官,此刻皆缩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两旁站立的大顺士兵嘲笑羞辱,皆充耳不闻、唾面自干。
在这些官僚们心中,比之昔日的寒窗苦读和将来的荣华富贵,此刻的羞辱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能获得大顺政权的认可,就能威风八面的重新做官,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何必和这些狗屁不通的丘八一般见识。
不管是大明还是大顺,治理国家就需要官员,官员从哪里来?还不得用自己!难道还能让军中那些大字不识的丘八管理百姓?
不能不说,这些官员们打的主意很正,哪怕是再看不上这些人昔日的作为,新成立的大顺政府也不得不从中挑选官员,替自己治理百姓。从二十一日开始,先后选出了数百名官员,或者充实到了大顺各个衙门之中,或者委任为地方官,派往各地任职。
在无数的文臣选择改变门厅,投效新主子的时候,也有少数忠于大明的官员,选择了【创建和谐家园】殉国。
大顺军入城,听闻崇祯殉国的噩耗之后,东阁大学士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然后跳井【创建和谐家园】。
兵部车驾司主事金铉,听到崇祯皇帝的噩耗之后,金铉痛骂流贼,然后里面穿上孝服外面套上冠袍入皇城打探消息。当看到宫女和太监不断往外逃出,金铉知道崇祯皇帝的噩耗基本属实了,痛哭之后,跳入金水河自尽。其随从的仆人把他死的消息带回家中,得知消息后金铉的母亲章氏、妻子王氏也都跳井【创建和谐家园】!
¡¡¡¡ÈýÔÂÊ®¾ÅÈÕ£¬¶¼³Ç³¹µ×ÏÝÂä¡£æâÂí¶¼Î¾¹®ÓÀ¹ÌÓûÆÉþ×Ó°ÑÎå¸ö×ÓÅ®°óÔÚ²»¾ÃǰȥÊÀ£¬ÉÐδÀ´µÃ¼°ÏÂÔáµÄÀÖ°²¹«Ö÷ÁéèÑÉÏ£¬Ëµ¡ª¡ª´ËµÛÉûÒ²£¬²»¿ÉÎÛÔôÊÖ¡£¶Ñ»ý²ñнÓÚ·¿ÖУ¬ãØÊÒ×Ô·ÙËÀ¡£
大顺军攻克北京后,新乐侯刘文炳及其二弟左都督刘文耀投井【创建和谐家园】,其母、妹、妻妾等登楼自缢死,并由“家人共焚楼”,“阖门死者四十二人”。
不管是选择【创建和谐家园】殉国的忠臣,还是改换门庭投靠新主的识时务者,百年之后都会化为一抔黄土,其声名任人评说。
第244章 追赃助饷
范景文巩永固等官员勋贵选择了一死为大明殉葬,更多的官员勋贵选择忘记了昔日效忠的朝廷,转而向新主献媚。然而等待大多数人的不是新主的信任,而是远比殉葬者要凄惨的命运。
这还要从大顺军的追赃助饷政策讲起,大顺军现在的政策还是延续之前三年不征的政策,“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是其凝聚百姓人心的口号,这个政策并没有因为在西安立国,乃至攻占北京而改变。
也就是说,大顺治下的百姓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的,可是百姓不交税,庞大的军队以及政府的开支又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富人身上收刮了。所以大顺军所过之处,官员乡绅富户们就倒了霉,本人被处死不说,家产往往会被抄掠一空,田地也被分给贫民所有。
眼下大顺军规模已经发展到了数十万人,庞大的军队需要的粮饷乃是天文数字,进北京后从国库皇帝的内库中查抄的银钱寥寥无几,如何供养军队的庞大开支,自然要从北京城里的富人们身上打主意了。
在北京城内,有着数以百计的勋贵,数以千计的官员,其他如太监厂卫一众人等数以万计。大顺朝自然不需要前明的勋贵们效忠出力,而在李自成等大顺领导人的眼里,明朝的官员就没有不贪的,其他太监锦衣卫等更是清扫的对象。只要从这些人身上搜刮财富,即使征税赋税,足以供应大顺军队朝廷数年的开支,而数年之后,天下肯定已经一统稳定了起来,那时再征收赋税便是。
所以,稳定了北京的局势之后,李自成立刻开始了追赃助饷,由大将刘宗敏负责,向京中的勋贵大臣们举起了屠刀。
成国公朱纯臣在大顺军进攻时,打开了齐化门投降,后来更是和前首辅陈演一起率领百官劝进,请李自成登基为帝。可就在三月二十二日,李自成下令,处死了朱纯臣,家产查抄一空。
文官们对大顺朝还有些用,毕竟需要他们替大顺治理国家管理百姓,可是这些前明的宗室勋贵们,对大顺可就完全没有用处了,在刘宗敏的命令下,大顺将士们冲入了勋贵们的家中,不管是当权的公侯,还是闲散的伯爵,一律当场锁拿,大刑侍候追缴财产,皮鞭夹板齐上,把这些昔日的贵人打的皮开肉绽、骨断筋折,不得不把藏匿于地下的银钱一一吐出。
国丈周奎,当初崇祯令大臣们献银助饷之时,让身为国丈的他带头,周奎很不情愿的缴纳了五千两银子。而如今,在凶恶的顺军士兵皮鞭之下,周奎一下子交出了三十万两银子,以求能得到顺军的宽恕。然而刘宗敏等人对这些前明的国戚毫无同情,非得榨干他们所有的银子为止。顺军将士对周奎乃至他的家人进行了严刑拷打,周奎妻子和儿媳忍受不住屈辱上吊自尽,周奎的长子被当场打死,他和次子也被打的遍体鳞伤,最后不得不交出所有的财富,只白银就达一百万两之多。
对于宗室皇戚勋贵采用了严刑逼供的形式追赃助饷,对于文官们,顺军的手段要温柔很多。那些已经被吏政府录用的官员只需要缴纳少数银两,而对于其他的文官,则采用了明码标价。内阁大学士十万,部堂、京堂七万,其他或五万或三万,等等,完全按照官员的品级明码标价。
能够如数缴纳银两的文官,则既往不咎,抗拒不纳或纳不及数之人,用夹棍刑追。顺天府宛平县刑部大牢锦衣卫召狱的刑具统统取了出来,用在了昔日的官员身上。而这些昔日动辄刑讯百姓屈打成招的官吏,今日终于也尝到了刑具加身的滋味。
仅仅做了一个月首辅的魏藻德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魏藻德在狱中呼喊,之前没有为主尽忠报效,有今日,悔之晚矣!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随即被处死。
前任首辅陈演被抓进大狱后,主动缴纳十万两银子,而被刘宗敏释放,不过他最终也没有逃出一死的命运,没过几日,吴三桂叛乱,李自成在大军攻打吴三桂之前,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遂被杀掉。
在这个文官贵戚一片哀号的气氛之中,也有少部分人献媚成功,获得了刘宗敏的信任,前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就是其中一个。
前任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主动交出四万两银子之后,被宣布释放,然骆养性却主动向刘宗敏提出,愿意帮助刘宗敏完成追赃助饷。锦衣卫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骆养性身为前任指挥使,对京中官员们的境况自然十分熟悉,谁家富裕有钱,谁家境况一般了如指掌。
有这样一个人效力,刘宗敏很高兴,毕竟这将大大提高追赃助饷的效率,能够大大节省时间,毕竟刘宗敏身为大顺第二号人物,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这件事上。
而有了骆养性的帮助,追赃助饷的效率果然大大提高,短短数日内,追缴的财富折合白银七千万两之多!而骆养性也通过此事获得了刘宗敏的信任,于是趁机向刘宗敏进谗言,说驻扎在城外的陈越身为天津巡抚,非常有钱,鼓动刘宗敏把陈越捉拿起来,追赃助饷。
刘宗敏仔细思考之后,摇了摇头,拒绝了。陈越并非一般的明朝官员,而是统兵的大将,若是拿他开刀,必将引起其他投降明军将领的恐慌,势必引起动乱。而如今北京附近有军队近二十万,可是其中大顺军老营兵只有七万余人,其他的都是投降的明军,若是生乱必将危及大顺的统治。
骆养性是和陈越有仇的,见陷害不成只得打其他主意,听闻陈越曾经在大明门和顺军作战,而大明门北面便是皇宫,便派手下开始调查陈越入内城后的事情。
第245章 坑爹的郝摇旗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攻陷了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可大顺也不过是占据了小半个大明,直接掌控的土地不过河南大部荆襄四郡以及西北之地,而就连北京周围,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攻占,比如东方的辽东山海关。
故,在刘宗敏带人进行严酷的追赃助饷的同时,李自成和自己的谋臣们也在积极的部署,以求尽快的接管地方,掌控整个北方,然后才能聚集兵力,进行南征。
鉴于整个黄河以北都没有了明朝多少军队,李自成便从随军的文士以及选拔的明朝降官中任命了大量的地方官员,发给印信,派遣他们去河北山东各地接管地方,当然随同前往的也有少数军队。
这些大顺官员接管地方政权后,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件,一是在地方上追赃助饷,查抄地方士绅的家产,二是均田,把乡绅们的田地均分给地方的平民。由于施行的是三年不征的政策,追赃助饷得来的银子财富可以用来供养官府和养军,均分田地给平民,可以立刻获得绝大部分百姓的拥护,可以帮助大顺迅速稳定地方,巩固统治。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顺政府的政策就是掀起一场土地革命,若是能稳上两年,取得整个天下当无意外。可惜此时的大顺还只是一个新生的政权,虽然明军已经被他们打垮,可是还有他们从未遇到过的无比强大的敌人,窥伺在一侧,正准备分上一杯羹。而在东方的山海关,还有一股强大的明军未曾解决,那就是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高第两部。吴三桂的宁远军有三万余人,高第的山海关也有一万人马,两部加起来四万多军队,是一支不弱的力量。
在攻下北京不久,李自成即召集谋臣们商议,是否继续派出军队攻打辽东。由于轻松攻下北京,大部分顺军将领意得志满,并没有把宁远山海关一带的关宁军看在眼里,对于打败他们没有任何异议。不过军师宋献策道,没必要再派遣大军征伐,眼下明帝崇祯已死,只需要一道诏书,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高第就会带兵来降。
经过商议后,由李自成亲笔写下招降诏书,并让被俘的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写一封亲笔信,派人前去招降吴三桂和高第,并命令他们带兵到北京投降。
在所有人看来,吴三桂和高第肯定会带兵来投降的,不过山海关必须得有人防守不是,所以得派出军队接替吴三桂部。
京师的大顺军老营只有七万余人,人数虽然不少也不算太多,必须留下来震慑各地投降的明军,自然不能轻易派出。那么就只有派降将前去了。
此刻在北京的明朝降将很多,除了留在大同的姜镶和宣府的王承胤,其他如白广恩牛成虎郑家栋、左光先、陈永福和唐通等在北京。经过考虑后,决定任命唐通为山海关总兵,带领本部八千人前往山海关接替吴三桂,盖因唐通有着和满清八旗兵厮杀的经验,是很合适的人选。
就在此时,果毅将军郝摇旗突然建议,应派遣陈越同往山海关,并向众人讲述了陈越以往对满鞑兵的辉煌战绩。李自成听后很感兴趣,和众人商议后,决定任命陈越为辽东节度使,和唐通一起往山海关。
“坑爹啊,真是坑爹啊!”当郝摇旗兴奋的来见陈越,告诉他好消息的时候,陈越在心里怒骂着。
“我说郝兄啊,我想的是徐州那边做个节度使,好带兵南伐,为陛下先锋攻伐大明。你,你怎么让我去辽东啊!”陈越苦笑道,若是能被任命去徐州那里,将可以名正言顺的逃向南方。去山海关,那里有吴三桂,关外有虎视眈眈的满鞑,就自己这点实力,如何能够在山海关立足?
再说了,自己去了山海关,崇祯怎么办?应该尽快护送他去南京啊,若是晚了,史可法马士英等人恐怕会像历史上那样拥立福王做皇帝!
“明朝的军队都是菜鸡,只要咱们顺军一到肯定会纷纷投降,打他们有什么意思?咱们西山军是最强大的军队,陈兄弟你不是一直以满鞑为最大的对手吗,如此说来,辽东才是西山军,才是你的用武之地啊。”郝摇旗自作聪明地说道。
“郝兄,你到底当不当我是朋友?”陈越的脸色沉了下来。
“我如何不当你是朋友了?”郝摇旗吃惊地说道,“我要是不把你当朋友,怎么会据理力争,为你争得辽东节度使这个职位。要知道,节度使可是我大顺在地方上的最【创建和谐家园】职了。”
“哼,做了辽东节度使又能怎样,关外是彪悍的满鞑骑兵,就凭我和唐通的实力,打得过满鞑能收复关外的土地吗?还不是守在山海关等着满鞑前来攻打,即使守住关口,又能挣得多大功劳。而若是能当上徐州节度使,作为陛下的先锋攻打明军,南方还有十数省的土地等着去攻占,肯定能够立下无数的战功,岂不是比守在山海关好上十倍?”陈越故作愤怒的说着,表达着自己的强烈不满。
“啊!”郝摇旗的嘴巴长大了,“我,我没有想这么多,只是以为,以为陈兄弟你的志向就是攻灭满鞑,所以,所以才……”
“我的志向当然是灭了满鞑,可是郝兄你也知道我是一介降将,对大顺并无一点功绩,只有先在攻打大明的战场上立下足够多的功劳,陛下和朝廷那里才会对我真正委以重任吧。要不然,虽然有个节度使的名义,可仅凭我手中的这点兵力,又如何能够灭了满鞑呢?”陈越苦笑道。
“可是,陛下的命令已经下了啊,并且委任了董学礼为淮镇制将军,命令他带兵往徐州宿迁一带,并且任命刘暴为招降使,派他去招降明将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等人。说不定,说不定不需要打仗,明军都会投降的。”郝摇旗为难道。
第246章 决策
“怎么办?”郝摇旗走后,陈越立刻和父亲陈江河以及单明磊商议对策。
“绝对不能去山海关!”陈江河负责崇祯的保卫工作,每天都要面见崇祯,知道崇祯现在是多么迫切离开北京去往南方。
“去山海关也未尝不可。”单明磊沉吟着,缓缓说道。
“你胡说什么?”陈江河勃然变色,“山海关乃是虎狼之地,外有满鞑内有闯贼,咱们如何再逃出?莫非你真打算就此投降闯贼?”
“老大人莫急,我是这样想的,山海关吴三桂和高第有四万余军队,咱们和唐通又有一万人,加起来就有五万大军,若是能把这五万人掌控在手里,是不是足以和顺军对抗?”
单明磊双眼冒着兴奋的光芒:“若是出其不意,说不定能击破闯军夺回京师。那时中丞大人可就成了力挽狂澜、定鼎大明的功臣,必能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陈江河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他没想到单明磊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语,若是真的能像单明磊说的那样,自己父子可真的成为足以和中山王比肩的功臣啊!一颗心不由得怦怦跳动了起来。
“石坚兄说得固然美妙,只可惜没有操作性。”陈越摇头笑道。没想到单明磊竟然有这样天真的想法。
“怎么没有操作性?唐通乃是大人您的旧识,和大人关系很好,说服他当无问题。”单明磊急道。
“唐通乃是反复无常之人,凭借我和他的这点交情想说服他太难。这样的人也不足以一起谋大事,说不定当面答应转头就会出卖咱们。”陈越摇头道。
重兵防守居庸关天险,却一箭不发就放顺军入关,这样的人对大明哪有一点忠诚之心,想让他举兵反正,不亚于与虎谋皮。
“不行,不行就杀了他并其军!”单明磊咬牙道,“以咱们西山军的实力,吞并他们当无问题。”
“嗯,解决唐通这八千人不算难。可是吴三桂呢?他手下可是有数万军队啊!”陈江河也冷静了下来。
“吴三桂更好办了,因为他会主动反正的!”单明磊微微一笑,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想必二位大人听说了,闯贼正在城中搞什么追赃助饷,几乎所有的勋贵宗室大臣都被他们抓了,严刑拷打追索银子。听闻,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被抓了起来,连吴三桂留在京师的小妾都被刘宗敏霸占。家产父母家眷尚且不能保全,吴三桂又岂会甘心投降闯贼?”
不得不说,单明磊说的极有道理,至少陈越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吴三桂最终没有投降大顺,不管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也好,还是有其他心思也罢,反正是没降李自成,而是打开了山海关,投降了满清。
这个时空有了自己,能否说动吴三桂不降满清忠于大明?陈越摇摇头,很难!像吴三桂这样的军阀,心中想的只有利益,大明已经是日暮西山,他岂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吴三桂也许会因为被抄家不投大顺,可也不一定就忠于大明。”陈越道。
“不投大明他又能去哪?投降关外的满鞑吗?”单明磊问道。
“有何不可?要知道他舅舅祖大寿已经投降了满鞑,关宁军投降满鞑的将领不知道有多少,他为何不能投奔满鞑?”陈越皱眉道。
“也许大人您说得对,不过大人别忘了,咱们手中可是有一个天大的筹码,吴三桂肯定会动心的!”单明磊自得的一笑。
“什么筹码?”陈越奇道。
“呵呵,大人啊,事到如今您何必再瞒我。皇帝啊!”单明磊笑道。
“啊!”陈江河几乎要跳了起来,崇祯的身份目前就父子二人知道,如何单明磊竟然也晓得了!
“老大人莫惊,我身为西山军镇抚官,若是连营中多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都不知道,又岂能称职?联想到到大人您在大明门时私自进入皇城,带出了两人,我要是再不知道他的身份,那可就太鲁钝了。”单明磊道。
陈越和陈江河相视一眼,只能摇头苦笑。在营中多了两个人,又是重点保护的对象,想一直瞒下去根本不可能。
“既然皇帝在咱们军中,若是由皇帝亲自向吴三桂许诺,大加封赏,封侯封公,吴三桂如何会不感动。他即使投了满清,还是外人,满清终归是满人的天下。相反,扶保皇帝就不一样了,一旦成功,可以做世袭罔替的贵族,他吴家可以与明同存,这样的富贵他岂能不心动?”
单明磊侃侃而谈,对着陈家父子讲述吴三桂拥护崇祯的好处,就连陈越都无法反驳。毕竟满清虽强,在大部分明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几十万的小部落,根本就没有实力占据大明的江山,而且又是异族。眼下崇祯尚在,只要保崇祯就是大功,哪怕攻不下北京,只要保着崇祯去南方,也肯定会位极人臣。现在大明控制着十个省的疆土,而且都是富裕的南方之地,哪怕以大顺军的强悍,也休想轻易灭明!
在陈越的心里,则又是一番思量。在原来的时空中,吴三桂先是和大顺军作战,然后满清突然冲出偷袭,这才打败了顺军。若是能说动吴三桂,使他不降满清,恐怕满清再想轻易击败大顺就不是那么容易。然后趁着顺清双方在北方拉锯之时,自己和吴三桂保着崇祯回到南方,有崇祯在,明朝各地就不会乱,只要用上一段时间整顿,以南方的富庶,训练出几十万大军毫无问题。虽然说不一定能够击败顺军和满鞑,至少保住半壁江山毫无问题!
这一刻,陈越极为心动。就连陈江河也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不过这事太大了,需要请示陛下才行!”陈越叹道。谁知道崇祯是怎么想的,他是否愿意赴险地说服吴三桂,还是一心逃到南方做他的皇帝?
“去山海关!朕要亲自去见吴三桂,朕就不信,我大明的军队都会降贼!”崇祯神色无比坚定的道,“北京沦陷,朕的皇后和皇子们俱遇难,朕有何面目去南京?”
在崇祯的心中,丢失都城是绝大的耻辱,他睡梦之中,经常会梦到自缢的皇后,和被自己亲手杀掉的女儿昭仁公主,这让他没有一日不处于煎熬之中。现在有一个机会能够夺回北京击败闯贼,哪怕希望再渺茫,他都愿意一试!
第247章 面见李自成
第二天,郝摇旗早早的来到了西山军大营,他要引领陈越去觐见李自成,见过之后,西山军将会开拔前往山海关。
带着几个亲卫随着郝摇旗出了大营,策马入了永定门。
街道上静悄悄的,很少有行人上街,唯有巡逻的顺军士兵从街道上经过。
“这外城中出现了疫病,陛下下令隔离处置,百姓无事不许随便走动。”郝摇旗道。
“只隔离不行吧,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才行。”陈越皱眉道。在这个年代,疫病是很大的灾难,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
“放心,陛下已经下令召集所有太医,免费为百姓们治病。”郝摇旗道,“对了,陛下已经派出了使者去招降天津的守军,你最好派出一人随同前往,千万别出了岔子。”
眼下的天津卫是杨正平带兵防守,没有陈越的命令他绝不会轻易投降,天津距离北京如此之近,大顺朝廷肯定不会忘了。
“郝兄放心,我会派人去天津,命令杨正平归降。”陈越答道,心中却在暗暗叫苦,天津是自己最后的后路,必须得掌握在自己手里。看来必须的尽快做出选择了!
从正阳门入了内城,在大顺门外遇到了同样被召见的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