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好女婿》-第4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皇上,坤兴公主闯进来了,怎么也劝不住。”一个小太监惊慌的跑进了寝宫,向着崇祯报告道。

        “哎,我的这个女儿啊,脾气和她老子一样拗!”崇祯无奈的放下手中的奏折,苦笑道,“让她进来吧。”

        坤兴公主鼓小脸,气冲冲的走了进来,蹲身行了个礼后,气哼哼的站在那里。

        “怎么了,我的乖女儿,是谁把你气成这样?”银子的问题解决了,崇祯的心情好了很多,难得的和坤兴开起了玩笑。

        “父皇,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的生意?”坤兴气鼓鼓的问道。

        “什么夺走?你一个堂堂公主搞这些事情干嘛,要是传扬出去朕的脸面往哪里放?以后这些事情朕帮你管着,你就不用再出头费心。这么大的人了,转过年头就该尚驸马了,以后可不能这样!”

        崇祯爱溺的看着女儿,说道。

        “什么嘛?我根本就没有费心,生意都是陈越的人再管,我只是跟着收钱。父皇您不要把生意夺走行不,我做这生意本来就是为父皇您分忧,赚的钱都会全部给您,我,我答应您以后不再出宫!”坤兴公主拉着崇祯的衣袖,可怜巴巴的哀求着。

        崇祯的脸突然有些发烧,一甩袖子,佯怒道:“说的什么话,好像是父皇贪图银子一样。生意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供应整个北京的煤炭这么大的生意,怎么能掌控在外人手上。不过你放心,该那陈越拿的利润我会一文都不少的给他的。”

        “父皇,女儿的一切都是您给的,生意您想要自然可以拿去。”坤兴公主这时已经冷静了下来,脑子快速转动着想着说辞。

        “可是,父皇您能保证把生意拿去之后,获得的收益就比现在多吗?”

        “嗯,什么意思?”崇祯诧异的看着坤兴,不知道她到底要说什么。

        “父皇,现在蜂窝煤每一月获利一万四千多两,我获得七成的分成也有一万两,以后获利还会越来越多。可是父皇,您把生意控制在自己手里,也不会亲自去管,肯定是把它交给宫内某个太监。所以我敢肯定,以后的收益绝对不会比现在多,可能还会越来越少。”

        “你是说,太监会【创建和谐家园】朕的银子?”崇祯沉着脸问道。

        “这是肯定的呀,现在内库里可以跑马,可宫里的大档哪个不是富得流油。而且蜂窝煤是陈越首创,除了他和他家人没人更懂这门生意,您派遣一个即贪婪又无能的太监去接手,以后生意的收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听了坤兴公主的话,崇祯沉思了起来,他自己知道手下这帮太监是什么德行,割去了尘根的他们就一个追求,那就是弄银子。

        现在自己好不容易弄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是每月都有的稳定收入,若是因为胡乱插手导致生意萎缩,那才是真的不划算。现在正是最困难的时候,还是稳定些比较好!崇祯寻思着。

        “生意在陈越手里,可是父皇您可以随时派人前去查账,若他贪了咱们的银子,自然可以把他问罪,这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坤兴公主最后的话终于让崇祯拿定了主意,既然能随时监管,生意掌不掌控到自己手里倒是无所谓了,“好吧,生意还由那陈越掌管,朕就不插手了。”

      第127章 阴谋

        每月一万余两的银子,虽然不是很多,对崇祯来说,却可以解决很多燃眉之急。在户部一贫如洗,内库空空的今日,能有这么一笔钱,可以说是意外之喜。

        京营士兵拖欠了三个月的饷银,文武百官也有半年没发俸禄,对于庞大的帝国来说,这点钱虽然是杯水车薪,可也能使崇祯好过许多。由此可见,这位大明天子如今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

        想到银子,崇祯又想起了这笔银子的主人,那个名叫陈越的年轻人。能发明蜂窝煤赚取大钱,又能带兵打仗击败满鞑,这可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难道说是上天看到朕的日子太过难熬,才派下英才辅助于朕?

        正在崇祯胡思乱想之际,有小太监怀抱着卷轴匆匆忙忙的走进了殿门。

        服侍在侧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连忙接过卷轴,打开看了一眼,面容顿时露出喜色。

        “是什么事情啊,让你这奴才如此高兴?”崇祯瞥了王承恩一眼道。

        “恭喜陛下,派去房山县查验首级的兵部官员回报,西山巡检陈越上报战果属实,共斩获真满鞑首级一百二十八级!”王承恩语气激动的道。

        “真的是一百二十八级!”崇祯一下子站了起来,语气兴奋的问道。

        “千真万确,兵部并锦衣卫亲自检验,万万不会出错。”王承恩肯定道。

        “好啊,好啊!”崇祯站起身来,激动的在大殿里走来走去,“真是天降将才于大明也!”

        也难怪崇祯激动,最近十多年来,明军对满鞑是屡战屡败,丢城失地,精兵猛将折损无数,到现在已经连敢于和满鞑野战的军队都没有了,只能龟缩在厚厚的城墙之内拒敌,把城外辽阔的土地无数的百姓统统丢给满人,任由满骑屡屡破关而入,在大明的土地上驰骋。

        而陈越以区区一个巡检,率领手下二百余弓兵,竟然能够阵斩满鞑一百二十八人,收复房山失地,真可谓大将之才!

        “陈越真的杀了一百多满鞑?耶!真是好样的,我没看出他。”听了王承恩的话,坤兴公主高兴的跳了起来。

        崇祯诧异的看了坤兴一眼,随口吩咐道:“父皇这里还有事情处理,坤兴你且回宫去吧。”

        坤兴微笑着点点头,蹲身给崇祯行过礼,高高兴兴的去了。

        “都十五岁的大姑娘了,还这么冒冒失失!”崇祯无奈的摇摇头。

        “公主天真烂漫,是性情中人。”王承恩笑道。

        性情中人?崇祯摇摇头,想到女儿和陈越一起合伙的蜂窝煤生意,心里就是一阵不舒服。堂堂一个公主,竟然私下里和外面男子合伙做生意,传扬出去,朕的脸面往哪搁?

        过了年就十五岁了,已经是及笄的年龄,有时间和皇后说一声,给她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

        ……

        “砰!”一只手掌重重的拍打在桌案上,直打的杯盏跳起,茶水飞溅。

        “好一个破落军户,竟然如此不识抬举!”手掌的主人脸色铁青地骂道。

        “是啊,叔叔,我好说歹说的说了半天,他就回了两个字,不行!看来真的没有把您放在眼里啊。”骆家玉气愤地叫道:“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巡检,就算立了些功劳又算什么,朝廷那么多大将,哪个不是在叔叔您的面前毕恭毕敬的,要不咱们想办法给他点颜色看看,我弄件龙袍找人塞他家里,就说他要造反!”

        “呸!你出的什么馊主意,造反!亏你想的出来!”骆养性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不成器的侄子,忍不住破口骂道,“他不过是一个巡检,他爹不过是一个千户,有什么能力造反?”

        妈的,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陷害人都学不会了,骆养性很是气愤。

        “那怎么办?要不我找人打他爹陈江河一顿,或者想法把陈江河弄进大牢?”挨了骂的骆家玉脸一垮,继续出着馊主意。

        “唉。”骆家玉禁不住捂住了半边脸,为有这么愚蠢的亲人感到无奈。

        “陈越刚立下大功,已经上闻圣听,咱们这个时候对付他不是惹火上身吗,要缓一缓。”骆养性按捺着性子对着侄子解释道。

        “那就便宜了他不成?”骆家玉不满地叫道。

        “便宜他?怎么可能,我要是不给他好看怎么对得起身上这身皮!”骆养性阴沉地说道,“不过修理人未必要自己亲自出手,借刀杀人才是最高境界!”

        “怎么借刀杀人?”骆家玉惊喜的问道。

        “那陈越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皇上肯定会重重奖赏他,以皇上急躁的性子,给他个总兵也不稀罕,若真是这样,咱们再想对付他就难了!所以咱们要想法让他不能得逞。做好是让他做个闲职,或者封个爵位也无所谓,然后咱们再找时间慢慢修理他。”骆养性阴沉地说道。

        “叔叔圣明!”骆家玉大喜,伸出大拇指赞道。

        “屁的圣明,圣明这个词能用在这里吗?小心被人听到了惹下祸端!”骆养性连忙四下打量了一番,低声呵斥道。

        “嗨,这里是锦衣卫衙门,咱们的地盘,怕啥啊,哪个小崽子敢大胆说出去!”骆家玉大大咧咧,不以为然道。

        “哼,你懂个屁,有的是人等着你叔叔我倒霉,然后取而代之呢!”骆养性冷哼道,“别他娘的说废话了,我写几封信,你连夜给我送去,事情能不能成,就看明天的早朝了!”

        说着,骆养性走到书桌前面,提起了狼毫毛笔,在雪白的白纸上写起字来。

        一连写了数封信,拿起了信纸吹干墨迹,放入信封里一一封好,然后递给了骆家玉。

        “你把这些信按照人名一一送出,记住,要在今晚送到,过了明天就晚了!”骆养性吩咐道。

        “这些人会听咱们的话吗?”看着信封上的人名,骆家玉忍不住问道。

        “哼,有小辫子揪在老子手中,还怕他们不老实听话吗?”骆养性冷哼一声,道。

      第128章 朝议

        天色刚刚破晓,五凤楼上的鼓已经敲了三通,左、右掖门同时打开,手持金瓜斧钺旗帜的大汉将军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鱼贯而入,然后是钟声鸣响,排好队列的文物百官自左、右掖门鱼贯进入,于金水桥侧按照品级列队,等待着早朝的开始。

        由于是每日一次的常朝,只有四品以上的京官以及十三道御史才有资格参加早朝。

        一个身穿蟒袍的太监手持长鞭来到金水桥上,用力的挥舞起来然后一收,便响起清脆的鞭声,这是早朝开始的标志。于是文物百官们便沿着金水桥进入奉天殿内,文左武右,按照品级站好,等待着大明天子崇祯皇帝的莅临。

        站在左侧的是首辅周延儒、次辅陈演、三辅魏藻德以及大学士范景文、李建泰等内阁成员,在后面是兵部尚书张缙彦、户部尚书倪元璐等六部官员,并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大理寺卿凌义渠,以及站在最后的十三道御史,六部给事中等官。

        站在右侧的则是以勋贵们为主的武将,成国公朱纯臣站在首位,后面则是定国公徐允祯、英国公张世泽,三大公爵。公爵之后则是武定侯郭培民、镇远侯顾肇迹、阳武侯薛濂、恭顺侯吴惟英等。再后面则是兴安伯徐治安、襄城伯李国帧等一应伯爵,以及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人。站在奉天殿内的勋贵武将足有数十人,大多数都是不管事的闲散勋贵,站在这里纯属凑数。真正有实权的也就成国公朱纯臣、恭顺侯吴惟英、襄城伯李国帧等寥寥数人。

        文物百官站定,但等着他们的皇帝莅临。没等一会儿,就见到穿着明黄色龙袍的崇祯天子迈着四方步子,缓缓从后殿出来,向着宝座而去。崇祯走的很稳很慢,让平日里见惯了他急躁脾气的大臣们不禁暗暗赞叹,不愧是做了十多年的天子,这种帝王威仪无可挑剔。

        若是崇祯知道大臣们的心里想法,肯定会忍不住大声骂娘,他哪里是不想走快,而是不敢!因为害怕稍一走快,襟幅摆动过大,会露出龙袍内的破烂里衣。这些年国库入不敷出、内宫用度大幅削减,崇祯已经好几年没有添一件新衣服,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继续穿,而且缝补也不敢让宫人缝补,因为缝补的费用太高他很是心疼,便麻烦自己的皇后亲自为自己缝补,这样可以省钱。

        堂堂一个大明天子,日子过的如此寒酸,吃穿用度连一普通富户都有所不如,说出去又有谁信?

        慢慢悠悠、稳稳当当的走到龙案之后,坐在了皇帝宝座之上,崇祯这才松了口气。

        皇帝坐稳,文物百官开始行一跪三叩之礼,礼毕之后开始进入了议事过程。

        朝堂的议事往往就是扯皮,一帮子大臣们为某件事情争吵不休,争论半天也争不出个结果,而作为皇帝只能无奈的听着,不耐烦时便呵斥几句,结束争执。所以很多时候,皇帝们都不乐意每日上朝,实在是太过无聊,像嘉靖帝,就曾经二十年未曾上朝,而崇祯的爷爷万历帝更是创下了二十七年未曾上朝的历史记录。

        崇祯是个有责任心的皇帝,不愿像祖父那样懒于朝政,而是自登基就立下中兴大明之宏愿,所以才登基伊始便剪除了魏忠贤阉党。然而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自登基以来天灾【创建和谐家园】,接连不断的降临。辽东的后金满洲【创建和谐家园】一直在蹦跶,而陕西又反了无数的反贼,在整个中原大地四处流窜,派出了无数的精兵强将,却总也剿之不尽。严寒、干旱、蝗灾、瘟疫、地震,一件又一件的天灾接连发生,使得粮田减产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北方的田赋根本征收不上来,朝廷收入锐减,连九边将士的饷银都发不出。

        朝廷的精兵先后灭在流贼和满洲【创建和谐家园】之手,有战力的军队越来越少,眼睁睁看着闯献流贼攻城略地,河南,湖广中原腹心之地任由流贼纵横,洛阳、开封、襄阳名城重镇先后陷入流贼之手,唐王、襄王,众多的宗室王爷死于流贼之手,眼睁睁的看着满鞑破关而入,多次进行抢劫,京畿,河北,山东一带多个府县被满鞑攻破,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被掠到关外为奴,损失的财富数以千万两。

        万千的苦难集于一身,压在了崇祯身上,压弯他的脊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是崇祯又不想像祖辈皇帝那样对朝政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他不愿让大明亡于自己之手,总想着能够挽狂澜即倒,总想着有朝一日扫平流贼剿灭满鞑中兴大明。所以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忍着、坚持着,始终不肯不愿放弃,为的就是祖宗的江山绝不亡于自己之手!

        可是,任凭他再勤政,哪怕一日只休息两个时辰,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处理朝政,可眼看着局势还是一天天的恶化了下来,任凭他再简朴,吃的是普通的饭食,穿的是缝补的旧衣,可财政还是不断的恶化,到眼前连京营的饷银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

        气数尽了,大明的气数尽了,有时崇祯自己都忍不住这么想。可是想过之后,擦干眼泪,再次埋首于无穷无尽的奏折之中。

        大殿中,朝臣们还在无休无止的争吵着,为的好像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崇祯不愿去听也不想理会,他的思绪飘荡到九霄云外。

        “启禀陛下,前不久西山巡检司巡检来报,言说收复被满鞑攻占的房山县城,击破满鞑五百,缴获首级一百二十八级,兵部并锦衣卫派员前去查验,查的结果如实。那巡检陈越立下如此大功,理应进行封赏,微臣请问该如何封赏之?”终于,朝堂的争吵结束了,一个声音响起,让崇祯不由得精神一振,定睛看去,就见到兵部尚书张缙彦立于阶下,正在向自己请示。

        封赏立下大功的陈越,这是今日崇祯最感兴趣的事情,尽管他心中对封赏早有定论,却还是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第129章 争执

      ¡¡¡¡¡°ÕŰ®ÇäÒÔΪ¸ÃÈçºÎ·âÉÍÄØ£¿¡±³çìõÕñ×÷¾«Éñ£¬ÏòÕÅçÆÑåÎʵÀ£¬ÕÅçÆÑåÉíΪ±ø²¿ÉÐÊ飬ÕâÖÖ·âÉÍÖ®ÊÂËûµÄÒâ¼û¼«ÎªÖØÒª¡£

        “臣以为,陈越缴获满鞑首级一百二十八级,按照朝廷赏格,一颗首级赏银五十两,陈越作为统帅当另行赏银千两,并擢升其官职,按照斩获可连胜三级,陈越原来有着锦衣卫百户的官职,升三级可为游击将军充任一地守备。”张缙彦侃侃而谈着。

        升为游击将军,会不会官职太小,崇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ÉÄdzÂÔ½ÓÖÁ¢Ï¸´µØ¾ÈÃñÖ®¹¦£¬ÊÕ¸´·¿É½Ïسǣ¬²¢´ÓÂúÖÞ÷²×ÓÊÖÖнâ¾È³öÉÏÍò°ÙÐÕ£¬°´´Ë¹¦ÀÍ£¬¿ÉÔÙÉýÁ½¼¶£¬ßªÉýΪһÕò¸±½«£¬¸ºÔðÒ»Â·Ö®ÊØ±¸¡£¡±ÕÅçÆÑå¼ÌÐøµÀ¡£

        听了张缙彦的话,崇祯点点头,张缙彦身为兵部尚书,提出的封赏非常恰当。恩出于上,自己只要再稍稍提上一提,就可以任命陈越为一镇总兵了。

        “启禀陛下,微臣反对!”就在崇祯要同意张缙彦的提议之时,一个人越众而出,断然反对道。看清此人的面容之时,崇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此人乃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

        六科给事中并十三道御史合称科道之官,也就是所谓的言官。掌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官品虽小,权力很大。

        而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不同之处是,御史是着重监察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的,那么,六科则是按照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而光时亨身为兵科给事中,自然负责的是对兵部的监察。按照朝廷制度,兵部尚书选任武将,要与兵科都给事中一同报告皇帝请旨,武将赴任,亦应先赴兵科在文书上签署同意,可谓权力极大。

        不过一般而言,对兵部提出的武将任命人选,除非毛病特别大,兵科给事中一般不会驳斥封回,也就是说他虽然有权力,却不能滥用,否则会引起兵部的不满。

        如今兵部尚书张缙彦提出任命陈越为副将,光时亨却反对,虽然心中不快,崇祯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他到底有何见解。

        “哼,本官的任命有何不妥?”见到光时亨竟然当众反对自己,张缙彦不禁大怒,冷声质问道。

        “张大人不必恼火,我只问一句,陈越现在担任何职?”光时亨微笑着问道。

        “西山巡检司巡检……”张缙彦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好。

        “哈哈哈,张大人还知道他是巡检啊。”果然,光时亨顺势接过了话茬,“巡检,虽然仅为从九品不入流,可也是文官啊,陈越乃是一介文官,怎么能升任副将总兵?按照张大人刚才的标准,当升五级,从九品升上五级刚好是七品,现如今房山县令殉国,当擢升陈越为房山县令才是!”光时亨笑呵呵地说道。

        升为县令?亏你想的出来!张缙彦冷哼一声,根本不愿辩驳。

        “呸,姓光的你疯了吗?陈越乃是一介军户出身,大字都不识几个,让他做县令,他懂得如何牧民吗?”果然,不用张缙彦辩驳,一个官员跳了出来,冲着光时亨吼道,张缙彦定睛看去,却是御史卫帧复。

        难得两个言官竟然掐了起来,殿中众大臣大感兴趣,不由得看起了热闹。言官们品级低,权力大,平日里最爱抱团,很少出现这种内讧之事。

        内阁首辅周延儒睁开微闭的眼睛,扫了左都御史李邦华一眼,卫帧复是李邦华的属下,跳的如此快,肯定是出自李邦华的授意,不过这光时亨反对张缙彦,其背后又站着何人?小小的一个巡检的立功升任,竟然当朝吵了起来,其中必然大有文章,弄不清背后原因的周延儒摇了摇头,决心置身事外。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2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