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末传奇》-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家少爷是府试案首,我家少爷是小三元。。。”

      叫嚷声出现的时候,谷里镇轰动了。

      这已经不仅仅是郑家的骄傲了,已经成为谷里镇的骄傲,成为了江宁县的骄傲。

      很多人跟在后面,朝着郑福贵的家里涌过去。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很快响起来,小三元的主角还没有出来,祝贺声已经出现在府邸的外面,那些正在努力建房子的人,看着这一切,目瞪口呆,想不到他们能够为小三元郑勋睿的家里起房子,而且还和郑家少爷聊天。

      “少爷,奴婢恭喜您了,您是府试案首,外面都传开了,说您是小三元。。。”

      郑勋睿眨了眨眼睛,看着荷叶,他也不敢相信,自己的文章,居然再次夺得了府试的第一名,这也太出格了,难不成穿越之后,道路如此的顺利。

      看着脸蛋红扑扑的荷叶,郑勋睿忍不住抱住了荷叶,在荷叶的脸上亲了一下,接着放开了荷叶,朝着堂屋急匆匆的走去。

      满脸通红的荷叶,愣在了原地,好半天没有动,少爷这次亲她,和上次霸王硬上弓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荷叶赶到的是甜蜜和羞愧,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少爷从来没有动过她一根手指,一直都是彬彬有礼的,想不到这个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过了好一会,荷叶终于清醒过来了,她轻轻的顿了一下脚,摸了摸少爷刚才亲的地方,满脸通红的朝着堂屋的方向小跑过去了。

      郑福贵、马氏和孙氏早就在堂屋等候了。

      郑福贵满脸红光,嘴巴张的老大,笑声一直都没有停止,马氏就不一样了,时不时偷偷抹着眼泪,女人都是这样,喜事出现之后,都是喜欢哭的,孙氏的眼圈也是红的,大半年时间过去,郑勋睿的刚毅果断,以及对她和郑凯华的尊重,让她和郑凯华完全融入到家中,郑勋睿成为府试案首,当然是大喜事了。

      院子里站满了人,郑勋睿出现在院子的时候,恭贺的声音此起彼伏,郑勋睿只能够对着众人抱拳,不停的说着谢谢,他的眼神扫过了每一个人,让对方感觉到真诚。

      都是邻里,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可不能够因为他成为了小三元,让人感觉到翘起了尾巴。

      终于进入了堂屋。

      “孩儿拜见父亲、母亲、二娘。”

      “清扬,你已经是禀生,有功名在身了,为父真的是为你高兴啊,想我郑氏家族,这么多年过去,你是第一个小三元,可喜可贺啊。”

      “感谢父亲的鼓励,孩儿一定继续努力,争取乡试取得好的成绩。”

      “好,好,不骄不躁,不愧是郑家子弟。。。”

      郑福禄、郑福寿、郑福海和郑福南等人也匆匆赶来了,其实他们早就要到了,只不过需要邀约到一起,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郑勋睿居然成为了小三元。

      郑勋睿连忙给四位伯父行礼。

      郑福禄当着郑勋睿的面开口了。

      “清扬成为了应天府的小三元,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我看是不是请族房的众人,前来热闹一下,这可是郑家的大事情啊。”

      郑勋睿吓了一跳,若是族房的人都来了,阵势就太大了,不过是小三元,这的确不算什么的,禀生虽然有了功名,可是处于士大夫的最底层,那些进士和举人,不会拿正眼看你的,要是成为小三元,就让搬迁到江宁县的荥阳郑氏家族都来庆贺,免不了受到他人的讥笑,这也有损于荥阳郑氏家族的名声。

      “大伯,清扬认为不可如此大规模的庆贺。”

      郑福禄看着郑勋睿,有些不高兴,毕竟他是这个家族的老大,说出来的话,其他人都是要遵守的,想不到郑勋睿一个晚辈提出来意见了,不过毕竟是郑勋睿得到的小三元,郑福禄看着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

      “清扬不过是过了县试和府试,这些荣誉,对于荥阳郑氏家族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的,想想郑氏家族的那么多人才,清扬和这些祖先比较起来,实在是不足道,若是以此来庆贺,也未免让外人小看了荥阳郑氏,清扬若是能够金榜题名,那才是对祖先的告慰,到了那个时候,大伯父不管如何安排,清扬都不会反对的。”

      郑福寿等人都是点头,还没有等到郑福禄开口,郑福寿开口了。

      “大哥,清扬说的不错,若是小三元就让宗族来庆贺,未免让外人小看了荥阳郑氏,清扬,你大伯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搬迁到江宁县的郑氏家族,真的是没有出现过人才啊,如今你代表了郑氏家族,我希望你能够金榜题名,那个时候,不仅仅是江宁县的郑氏家族要庆贺,我们还要派人专门到老家去,请宗族的人来庆贺。”

      郑福禄的脸色早就缓和了,毕竟郑勋睿是为了家族考虑。

      “清扬说的不错,是我考虑不周,荥阳郑氏可不能够让外人看扁了,清扬,我希望你好好好努力,距离乡试不到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很快就会到了,我们就好好等着,不过我有话说在前面,乡试高中之后,江宁县郑氏宗族是一定要庆贺的,若是金榜题名了,那我亲自回到荥阳,去请宗族的人来庆贺。”

      郑勋睿不再说话,若是乡试高中了,对于个人来说,的确是很重大的事情,宗族庆贺一下,未尝不可。

      酒宴早就准备好了,吃饭之前,郑福禄等人,依旧是带着郑勋睿来到了宗祠,这已经是郑勋睿一年之内第二次来到宗祠了。

      拜祭祖先之后,酒宴很快就要开始。

      一直到这个时候,郑勋睿才见到了杨廷枢,大吃一惊的他,询问杨廷枢,才知道杨廷枢早就来了,避免打扰他,一直都在外面等候,郑勋睿很是感动,杨廷枢的身份毕竟不同了。

      “清扬,恭喜你的,你的学识让我都吃惊,原来我还以为自己不错,至少在县试和府试制种不错,可是和你比较,就不敢开口说话了。”

      “淮斗兄,万万不要这样说,这也许是机缘巧合。”

      “看你,太低调了,府尹刘大人,谁不知道是大儒,他亲自录取的府试案首,会是机缘巧合吗,这不可能,只能够说明你的学识太深厚了,也好,明年八月的乡试,你我就一同参加了,到时候我可要好好和你比比的。”

      郑勋睿点点头,到了这个时候,他的确不能够过于谦虚了。

      “清扬,距离县学和府学开学的时间,尚有一个月,你去拜见恩师,也就是十日之内,想不想出去游历一下啊,只不过时间很紧,要是想着游历,只能够到附近去看看了。”

      郑勋睿早就想着出去看看了,穿越大半年的时间了,活动的地方全部都是固定的。

      “我早就想着出去走走了,这样,后日我就去拜见恩师,你做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出去游历,这样时间就宽裕很多了。”

      吃饭结束之后,郑勋睿没有喝醉,郑福贵倒是喝醉了,被郑锦宏背到了卧房里面。

      送走了杨廷枢之后,郑勋睿也回到了卧房,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看见了脸色红扑扑、很是害羞的荷叶,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来,到堂屋去之前,自己拥抱了荷叶,而且还在荷叶的脸上亲了一下,这样的动作,放到几百年之后,也许不是特别严重,可是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也难怪荷叶看见自己,一副害羞的样子。

      郑勋睿不愿需许诺,许诺是很害人的,让人家苦苦等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与其许诺,不如实实在在的做到,荷叶不可能成为他的娘子,这不符合礼制,但郑勋睿已经将荷叶看作了自己的女人了。

      进屋的时候,郑勋睿伸手,在荷叶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他感觉到了荷叶的身体在颤抖。

      (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求读者大大给与动力。)

      ;

      

      扫描起点微信二维码,全民抢答冷知识,拿勋章,赢大奖!

      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参与!

      各种大奖,轻松拿下!

      正文 第三十四章 严师

      应天府府衙和江宁县县衙气势完全不一样,最典型的区别就在于守卫在府衙门外的军士,县衙外面是衙役守候的,有些时候你还能够看见衙役说说笑笑,但应天府府衙外面守候的军士,永远是深色严肃的,脸上绝不会出现笑容,站的笔挺,目不斜视。

      从县衙到府衙,尽管距离不是很远,但郑勋睿完全可以看出权力之威严。

      递上了信札之后,郑勋睿耐心的在外面等候,他认真看着宣化坊周边的告示,也注意到了一溜排开的榜单,自己的名字是非常显眼的,毕竟一张榜单上面,只有自己的名字,其他的都是密密麻麻的,至少也是五个人的名字。

      很快,礼房的典吏出来了,一个看上去有些瘦弱的中年人。

      典吏带着郑勋睿,进入到了府衙之中,经过甬道的时候,看着四周无人,郑勋睿递上了信札,典吏接过信札之后,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很自然的放进了怀里,身体的气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话语也变得多一些了,主要说到了府尹大人的一些习惯等等,譬如说学问高深,仪表威严等等。

      这些话语当然是提醒郑勋睿,见到府尹大人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的,若是因为话语说不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自身的未来肯定是不利的。

      郑勋睿倒是没有想到那么多,他想到了一句话: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不管是县衙还是府衙,甚至是巡抚衙门,那些当官的没有那么难对付,问题就出在下面的吏员和衙役,这些人长期在官场浸染,对里面的门道早就熟记在心,他们能够扯虎皮拉大旗,将衙门的威严发挥到极限,从而捞取好处。

      同样是在厢房等候,不过承差专门给郑勋睿泡了茶水,这当然是典吏吩咐的。

      郑勋睿坐在厢房耐心等候,应天府府尹是正三品的朝廷大员了,威严自然是很高的,若是前来拜见的人,很快就能够见面了,岂不是有些掉价,就算是没有多大的事情,也要让来人在厢房等候一段时间的。

      仅仅一刻钟,典吏就过来通知郑勋睿到二堂去。

      郑勋睿有些吃惊,看来他这一次的判断出现了错误,刘宗周不是他想象的那种官员,这恐怕也预示着这次的拜见,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郑勋睿的手心里面捏了一把汗,为了这次的拜见,他认真思索了大半天的时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过他是以官场的常态做的准备,看样子可能要出现一些变化了。

      典吏带着郑勋睿走到二堂的门口,轻声告诉郑勋睿,直接进去。典吏的这句话,让郑勋睿的压力更重了,这个刘宗周究竟是什么性格,难道说外人来拜见,也不需要通禀一声。

      稍稍整理了衣襟,也顺带整理了一下情绪,郑勋睿慢慢走上台阶,朝着二堂走去。

      刘宗周端坐在二堂,好在没有坐在审案子的地方,他早就看见了慢慢走进来的郑勋睿。

      府试的时候,因为人太多了,所以刘宗周不可能特别注意到郑勋睿,只是对这个年轻人过早的完成了文章惊起,后来郑勋睿交了文章之后,他的心思就到文章上面了,对于本人的印象倒不是很深刻了。

      此刻看见郑勋睿,刘宗周的感觉很是惊起。

      一个年轻的禀生,来到无比威严的府衙,按说是有些紧张的,甚至表现的战战兢兢,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刘宗周曾经见过一些官宦的子弟,来到府衙的时候,都表现出来紧张,可这个郑勋睿,看不出来紧张,一举一动都很是自如,甚至隐含这不亢不卑的气势。

      郑勋睿只有十五岁,如何有这等的气度,有句话说得好,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拥有此等的气度,那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或者是经过了大起大落、惊涛骇浪的,郑勋睿是不可能有这些经历的。

      “学生江宁县谷里镇郑勋睿,字清扬,拜见恩师。”

      “嗯,来到府衙,有何感受。”

      “官府之威严气度,不是学生敢擅自揣测,学生今日专程来拜见恩师,是感谢恩师之提携,余者无他意。”

      刘宗周的眼睛瞪起来了,这个郑勋睿,看样子还有些性格,很会转移话题啊。

      “大凡百姓来到官府,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算是诸多生员,数次进入府衙,每次都是怀揣敬畏之心,或颤栗、或胆怯,本府不知道你为何能够如此的云淡风轻。”

      刘宗周直接提出来问题,首先问到的不是有关慎独方面的事宜,也不是问到学识方面的事宜,偏偏挑了这样的一个话题,这是郑勋睿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问题出来了,就必须要正面回答。

      “学生并非不紧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学生曾经咏读诸多诗词,对唐朝李太白和宋朝东坡居士的两句诗词感触颇深,李太白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又东坡居士之《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学生崇拜李太白和东坡居士,从他们之诗词中期盼感悟到两人之心境,学生自知无法比拟两位圣人,唯有追求他们之意境。”

      “学生此番心思,今日被恩师问出来,诚惶诚恐,若是学生此举不妥,恩师指点。”

      刘宗周被噎了半晌才开口。

      “清扬啊,李白和苏轼,那是不世之文豪,本府哪里敢随便评价的,你若是学的他们之意境,那是天下读书人之追求,有何不可,本府还是奇怪,应该说是惊奇,你小小年纪,就能够从圣贤诗词之中得出诸多的感悟,处变不惊,殊为难得,也罢,本府就相信你的解释。”

      郑勋睿也是没有办法,不过他已经感受到了,这一次的拜见肯定是不简单的。

      这也不能够怪刘宗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表现出来太多令人吃惊的东西了,偏偏不到一年之前,这个少年还是纨绔的代名词,谁都看不上眼的,就知道声色犬马,突然之间出现了这么大的转变,出口成章,气度不凡,换做谁都是要奇怪的。

      还好是在崇祯年间,信息不是很发达,有些事情可以用玄幻的道理来解释,这要是放在几百年之后,网络上不知道出现多少的怀疑甚至是攻击了。

      刘宗周的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用手指了指摆在不远处的椅子。

      “拜见的仪式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本府想和你好好谈谈,尽管你还年少,可给本府的印象很深啊,看了你府试的文章,本府有醍醐灌顶之感觉,今日暂且不论师生之请,你我好好商议学问,如何。”

      郑勋睿暗暗叫苦,刘宗周毕竟是大儒,那些学问都是自身钻研出来的,是有着不一般的见解的,他不过是穿越者,靠着历史系和中文系的那些知识,才能够在这个时代独占鳌头的,真的说到自身的见解,那是有差距的,这就好比说是政治家和政客之间的区别。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够应对了,毕竟有着充足的经验,有着集大成的历史渊源,应对一场交谈,还是能够勉强应对的。

      郑勋睿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刘宗周慎独的观点,尽管说他对慎独的观点不是特别的赞同,但也不得不佩服刘宗周学问的深厚,应该说慎独的理论,有着其独特之处,对于提升个人之修养,那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读书人真的能够沉下心来,好好理解慎独的理论,无疑会增强自身之修养,对大千世界也会有有更加深邃的认识。

      不过将慎独理论硬是和治理国家相结合,这还是有些不完全妥当的,刘宗周给皇上上的奏折,绝大部分都是说到慎独,大致的意思是皇上能够慎独,能够要求诸多的文武大臣也做到慎独,那就天下大治了,要知道崇祯年间,吏治败坏,党争不断,灾荒连连,内有农民起义军造反,外有后金之威胁,这个时候朝廷需要的是雷霆手段,需要的是扶危定倾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够稳住大局、挽救大厦不倾的人才。

      用更加明确的话语来形容,那就是治标和治本的关系,皇上和朝廷目前需要的是治标,是要稳定大局,刘宗周提出来的慎独之观点,那是治本,治标和治本是有密切关系的,更是有先后关系的,首要的是治标,稳定局势之后,才能够想到治本。

      这种局面之下,刘宗周老是给皇上说到慎独的事情,皇上当然不可能静下心来了,也是不可能采用刘宗周的奏折和观点了,这恐怕也是刘宗周的悲剧,更是大明的悲剧。

      作为穿越者,郑勋睿不敢说自己是完全认识到了明末存在的问题,也不敢说自己的所有认识都是正确的,但是站在中间的角度上,他能够冷静的看待和分析所有的问题。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点击,求读者大大的支持,拜谢了。)

      ;

      

      扫描起点微信二维码,全民抢答冷知识,拿勋章,赢大奖!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2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