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帝国的崛起》-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丁管微笑道:“张贤侄,我早和陈康说定。他亦是愿意去你那里做长随。你待会离开时将他带上就好。”说着,顿一顿,目光落在张昭脸上,说道:“我这里有件事要请张贤侄帮忙。”

      张昭倒没觉得意外,点点头,表示他在听。

      丁管事道:“我家主人明日要来庄中小住,府中的管家早派人来吩咐我用心准备。我这里正犯愁呢。山村野味吃几日也腻。昨天老吴的儿子回来,晚上请我去吃酒。

      吴大嫂做的菜不比城外酒楼大厨差,更难得是菜式新颖。我听老吴说,都是张贤侄指点的。还请张贤侄不辞劳苦,明日过来指点我庄中的厨子做几个好菜。

      此事我另有酬谢。不会叫张贤侄白忙一趟。”

      吴春时一听,叫道:“好你个老丁,原来在这里打埋伏!我说怎么要我家少爷专门来蒋家庄里挑人。说好另有酬谢,到时候可别抠门啊。”

      丁管事哈哈一笑,对张昭拱手,客气的道:“还请张贤侄帮我这个忙。”

      张昭笑一笑,答应下来,“没问题。”

      丁管事人情做足,他也没什么拒绝的理由。美食的菜谱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不过在明代而言,菜谱却相当于是秘方。京中很多酒店几道招牌菜便可以招揽生意。单纯的来说,推荐一个长随,就想换张昭的菜谱肯定不够份量。

      但是,这其中隐藏的是:丁管事欠一个人情。

      一个在京西拥有300亩地的太监,要说没点权势怎么可能?要知道,京中权贵多如狗!其田庄的管事,放在京城中估计不算什么。但是在青龙乡中呢?

      加上这个人情,份量自然就够。

      其实,张昭此时还颇有些意外。

      他不是刚进社会的小白,老吴和丁管事私人交情再好,丁管事把人情送到这份上,必然是有所求。但他没想到丁管事求的是要他帮忙制作美食。

      他这段时间,一直完善着“说服”余夫子、徐郎中的“办法”,在家里整理脑海中的资料则是数理化知识,没想到最先被人看重的却是美食。这很尴尬啊。

      丁管事顿时笑起来,道:“张贤侄果然仗义。今日中午定要好好喝一杯。”

      说话间,花厅里的气氛顿时更加融洽。

      …

      …

      在丁管事的盛情款待下,张昭留在蒋家庄吃了顿丰盛的午饭,多是乡中野味。顺便把明日来指点做菜的准备工作都敲定。

      午后时分,张昭、吴春时、吴臣、陈康一行顺着林荫小路返回南口村。初秋之时,道路两旁树木茂盛,黄牛卧在树下打盹。

      吴春时带着草帽,短褂敞开,跟在张昭身边,回答着张昭的问题,“老丁的名字叫丁冲。我和老丁是一个村子里的人,后来从保定府逃难来到京西。

      老丁这个人很有想法。他【创建和谐家园】进蒋家庄中。二十多年后做到管事的位置。我在南口村打零工,遇着老爷仁厚,就定下来。”

      张昭轻轻的点头。张父是不是仁厚,这得两说。丁管事这人办事确实很有一套。他本来是想敲定一个长随人选,不想接一个帮忙做菜的“任务”。

      当然,丁管事这个人情,在青龙乡中而言还是很有价值的。

      吴臣落后两步,听着老爹和张昭的说话。心里对这个张少爷的看法倒是有点改变。

      这位张少爷看着只是个书生,而且还没功名,不声不响之间就拿到丁叔一个人情。丁叔在青龙乡中很有些份量,他能进卢沟巡检司就是丁叔帮忙。

      刘老爷搞不好还真拿这个张少爷没什么办法。当然,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想给他长随,根基太浅。

      一路回到南口村。张昭在前厅中和陈康说话。一名仆妇送来两瓣瓜果。

      陈康时年十四岁,容貌普通,身体因营养不良有些瘦弱,眼睛颇有灵性。听张昭交代完去青龙镇的任务,先复述一遍,再道:“一有消息我就回来。”

      张昭点点头,对周大娘做个手势。片刻后,周大娘拿着半袋粟米,半袋白面和一挂腊肉、一封银子进来。

      张昭道:“你把这米面拿回去,把你母亲安顿好,免去后顾之忧。我也说不准你要在青龙镇中呆几天。银子留着在青龙镇中吃饭。”

      陈康心中一热,差点落泪。他自父亲去世后,尝遍生活的艰辛。刚换一个东家,想着认真做事吃口饱饭,不想少爷把这些细节都给他安排好。低下头,语气坚定的道:“是,少爷。”

      他一定会把事情办好。

      …

      …

      天色蒙蒙亮,京城的九门徐徐打开。一辆奢华的马车从城西阜成门中出来,几名仆从骑着马跟从。主仆数人顺着京西的官道而去。

      宽敞的马车中,两名太监模样的中年男子相对而坐,一壶清茶,几碟点心陈列。

      其中一人面相年轻些,笑呵呵的道:“老蒋,小爷叫咱家出来找人。偏偏前几日长宁伯又没说仔细。只说个名字。这青龙乡的地界你比咱家熟。这事就靠你了。”

      老蒋媚笑道:“刘公公,一个乡中的读书人并不多,何况还知道姓名。此事不难。刘公公难得出宫散心,且放心吃酒。交给我老蒋。”

      刘公公满意的点头,喝茶,吃着点心。

      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

      张昭和长宁伯周彧的偶遇,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粒石子,之后余波荡漾。不过,张昭并不知道这些事。

      清晨时分,张昭起床在村中跑步回来,洗澡,和婉儿吃过早餐,在书桌前书写。

      新收的长随陈康已经前往青龙镇。以十天为期限的话,距离余夫子归来还有六天。他还在等待,该准备的“东西”他已经准备好。

      婉儿穿着淡青色的长衫。十四岁的小姑娘还未长成,但腰肢纤细,显得身段婀娜。容颜明丽。进来给张昭添茶,说道:“二哥,快到辰时(08:00)了。”

      给二哥添茶、送点心这些事情向来都是她做。照顾二哥饮食起居是她的责任。

      眼看着二哥清晨起来跑步锻炼,出门前还要到书桌前读书写字。如此勤奋,让她心里高兴、钦佩。话到嘴边又缩回去。

      张昭早饭时在婉儿这里定了个“闹钟”。他今天要去蒋家庄指导做菜。这时,放下毛笔,拿起温茶喝一口,见婉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好笑的道:“婉儿,有什么事情吗?”

      婉儿贝齿轻咬,迟疑的道:“二哥,你可不可以不去蒋家庄做菜啊?这要是传出去对你名声不好呢。”

      张昭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

      在小婉儿的眼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姑娘以他是读书人而骄傲。他【创建和谐家园】“厨师”,就当前的世情而言确实不体面。但是,张昭哪里在乎这些事。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张昭笑着摸摸婉儿的秀发,很柔顺,说道:“答应别人的事,不好反悔啊。”

      …

      …

      南口村离京城50里。如果骑马奔驰,一个小时多一点便能到。但蒋太监离京,自不可能直奔田庄而来,行程略慢。

      张昭和丁管事约的是上午九点许到,准备午饭就可。张昭带着吴春时、周大娘前往蒋家庄。

      占地半亩,精美、宽敞的府邸中,厨房设在东北角的偏院。丁管事又拨了庄中一名厨子、两名妇人打下手。老吴在厨房这听张昭吩咐、跑腿。

      临近中午,住宅的院落中车马渐多、人声喧闹。厨房这里还有人来看过,确保饮食安全。

      张昭昨天就问过蒋太监的籍贯、口味,陕-西籍。废功夫的菜早就吩咐准备。这时开始指挥炒菜。他知道有很多美食食谱。做几道陕-西菜不难。

      丁管事管人还是很有一套。网文中常见的职场排挤、不服气挑衅,再被打脸的套路并没有发生。

      厨子老牛很和气,翻炒着锅中的牛肚,道:“张少爷,你尽管吩咐,我老牛保证做好。”

      “嗯。”张昭笑着点头,眼见的准备的差不多,到厨房外透气。厨房油烟重。

      厨房的小院出后门就是庄中的村落,张昭看着一排排的民居。心里琢磨着这蒋太监是谁。

      弘治末年,正德年间的太监,最出名的便是刘瑾、张永等八虎。没听说过姓蒋的太监。而在张昭这里不出名,就意味着“平庸”,在历史中就个人名。

      吴春时倒杯茶水过来,等了几秒,歉然的道:“少爷,小二他太年轻,说话没高低,你别见怪。”

      吴臣昨天回来就返回卢沟巡检司中。临走前,和老吴打开窗子说亮话:他不想给张昭当长随。老吴这时才知道儿子在少爷面前说了“混话”。

      张昭握着茶杯,笑道:“老吴,这有什么?”

      吴春时叹口气,“唉。少爷,这小子只从跟着一个九边回来的老兵学艺,就傲的很。我是想着咱们家蒸蒸日上,叫他回来吃口安稳饭。他却不愿意。”

      又道:“少爷,老丁这次怕要得个彩头。小二分析说,有这份人情在,可以直接开口请老丁帮忙,把刘老爷那边的事了结掉,免得不安生。”

      张昭笑笑,不置可否。

      怪不得吴臣很傲气。原来是有武艺在身。而能看到这一步,还是有点脑子的。但是,刘大户只是试探,根子根本不在这里。还要落在他的青龙镇之行。

      丁管事的人情要用,但得在他取得徐郎中的“谅解”之后。了结和刘大户的恩怨,不是说要刘大户退一步就完了。那“欺负”他的成本未免太低!

      他信奉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此时,张昭和老吴都是谈丁管事的人情,而没去谈蒋太监。

      在老吴看来,京中权贵距离太过于遥远。而张昭作为一个穿越者,不会去畏惧什么权贵。

      按照网文的套路,刷npc怪是基本操作。送上门的怪,岂有不刷之理?但是,张昭并不准备和蒋太监产生交集。因为,在明朝和太监走的近,都没有好结果。像刘瑾、魏忠贤等权阉,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他只想安静的炒个菜,回家继续等待,然后去青龙镇,再科举,走修仙正途。

      但是,张昭却不知道,别人就找他来的。

      …

      …

      张昭和老吴闲谈时,各类菜肴由厨房中送出去。

      正厅中,堂上七八人坐定吃喝谈笑。各人面前都是美酒佳肴,各色果蔬。

      大厅内外十几名仆人、侍女侍立无声。堂下歌妓奏乐。

      坐在首位的便是从京中而来的蒋太监、刘公公。其余的陪客有子侄、清客等。

      蒋太监约四十多岁,须发有点斑白,举杯道:“刘公公日夜侍奉太子,于国有功。今日出城,偷得浮生半日闲。诸位,且再饮一杯,敬刘公公。”

      众人纷纷举杯共饮。

      刘公公很是受用,尖着嗓子呵呵笑几声,很刺耳的声音,道:“老蒋,和咱家生分了不是?今天这几道菜都很不错。刚才这叫什么菜名来着?”指着面前的一道菜问道。

      旁边侍奉的奴仆道:“深红浅白。”

      这道是后世陕-西的名菜:糟肉。猪后腿肉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香甜、酒甜、枣甜。馨香诱人。

      刘公公看看菜色,红白相间。说道:“嗯,挺贴切的。这道鸡呢?”

      那奴仆再道:“一品将军。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是方才上菜时念的诗句。他记下来。

      刘公公满意的笑起来,扭头道:“老蒋,你手底下有人才啊!”

      蒋太监就笑,吩咐道:“去叫进来让刘公公见见。能见刘公公一面是他祖上积德。”

      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

      下人出去传人来。厅中歌妓的乐声停止。刘公公高居在首座,慢条斯理的品着酒菜。

      他侍奉在太子身边。所凭借的可不是人品、才学。而是机灵,懂得讨好太子。他想见见老蒋手下的人才,一个是给老蒋面子,二个是搜罗美食进献给太子享用。

      片刻后,丁管事丁冲就被带进来。厅中宴饮的数人目光落在他身上。

      今天这顿酒菜,不仅是味道好,且菜名风雅有趣。人才自然是指的操办这酒席的人,而非烧菜的厨师。丁管事事情办的好,蒋府的管家当然要让他露脸。

      丁冲微微低着头,心中激荡难言。他知道张昭有水平,没想到能让他在贵客面前“露脸”。张贤侄用心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2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