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帝国的崛起》-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昭对美食还是很有追求。当年《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美食节目他都看过不只一遍。网文中的美食文,他亦是非常喜爱。他正在做京味杂酱面。

      婉儿穿着淡雅的粉白色对襟长衫,更显得身姿婀娜,容颜娇美。明丽的杏眼时而看看锅里的肉酱,时而落在张昭身上,白净俏丽的瓜子脸上带着笑容。

      自父亲死后她管理家务以来,还从未有如此轻松的时刻。没有债务,没有烦恼。二哥似乎和以往不同了。

      婉儿抿嘴一笑,俏丽的少女如同夏日的荷花浅浅绽放,自有一种风情。她看着认真指挥、目不转睛的张昭,亲近的道:“二哥,看你馋的!”

      张昭头都没回,笑道:“婉儿,民以食为天。周大娘,好了,好了。盛出来,浇到面上。”

      指挥着周大娘做好三碗香气弥漫的杂酱面,张昭和婉儿一起端着面回到后院的堂屋中。

      堂屋里点着油灯。苦艾的味道驱散着蚊虫。弟弟虎子正在桌边吃饭,埋头对付着碗中的红烧肉,大块朵颐。这碗红烧肉也是张昭指挥周大娘烧出来的。

      婉儿将炸酱面放在虎子面前,禁不住道:“唉,虎子,你少吃点红烧肉。别晚上积食又要很难受。”

      虎子埋头大口吃肉,嘟囔的道:“姐,我胃口好的很。”红烧肉当前,姐姐历年的“积威”对他而言已经失效。

      婉儿杏眼一瞪,拿出管家娘子的款儿,说道:“那也不许多吃。”

      张昭看着两个小人儿斗嘴,微微一笑。坐下来,拿起筷子拌着面,香气四溢,再夹一块红烧肉到碗里。咬一口,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松软入味,油而不腻,如同豆腐般嫩。满嘴的香味顺着味蕾散开。

      满足啊!

      “二哥,你也不管管虎子?”婉儿无法制止虎子,微微撅嘴,嗔恼的道。神态动人。

      张昭回过神,看向油灯下的婉儿、弟弟。婉儿娇美明丽,弟弟虎头虎脑,禁不住一笑。有时候,幸福便是如此简单不是?有肉吃,照料好婉儿、弟弟。

      只是,想要保持住这一切,他还需要继续往前走!走的更高!

      譬如,婉儿才十四岁便是这般美丽,十足十的小美人。再过两年,张家有女初长成,只怕会引来各种觊觎。明朝可不是后世,权贵们强抢民女不算稀奇事。

      …

      …

      正吃着,吴春时穿着短褂,满脸带着酒后的通红,拿着一只酒碗从门外进来,微微摇晃的上前道:“

      少爷,我老吴来敬你一杯。少爷今天厉害!从今以后,少爷叫我往东我绝不往西。嗨,老东家两口子要在世,看到少爷这么有出息该是多么高兴啊!”

      提起亡故的父母,婉儿和虎子两人都有些黯然。

      张昭站起来,拍拍吴春时的肩膀,道:“老吴,今天高兴不说这个。”倒了杯酒,和吴春时碰了碰。

      听着吴春时这拙劣的表忠心话语,张昭知道其忠诚度正刷刷上升。像前些天看婉儿的眼色再答应他,以及昨天早晨在路上的质疑,都不会再发生。

      张昭之前都尊称吴春时这位家里的老长工为“吴叔”,改口叫“老吴”略显随意,却是表示接纳他的意思。

      周大娘端着一盘韭菜炒鸡蛋进来,数落道:“你这个老货,灌几口黄汤就乱说话。刚涨了工钱就来惹少爷不高兴。快出去。没得冲撞了小姐。”

      老吴尴尬的一笑,看得出来他和周大娘间的地位。

      张昭摆摆手,“周大娘,没事。老吴,我要找一个机灵点长随,你费点心思,尽快帮我定下来。”

      老吴高兴的应道,“好的,少爷。”捏着酒碗出去。心中的激荡自不必说。在青龙镇上,他问自己,他将来的定位是什么?现在他有答案。

      他这个人眼光不行。二十年来,儿时的好友都成为隔壁太监田庄的管事,管理着上百号人,他还在当长工。如今张昭有出息,他跟着少爷走,肯定会有一个前程!

      …

      …

      晚饭后,夜便渐渐的深了。夏夜的虫儿鸣叫更显寂静。婉儿、虎子各自去睡觉。正房中蜡烛亮着,张昭在书桌前写资料、计划,思考未来。

      对美食的追求,有银子后便容易解决!他脑袋里有太多的菜谱。

      锻炼身体的事情,明天开始。明代医疗条件比不上现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长随的事,交由吴春时去办,顺便考察下他的办事能力。会种地,不代表会是一个好管家。

      田园之乐,从来就不是他的志向!所以,在外出闯荡前,他需要安排好张家。为婉儿、虎子留下一个稳定、富足的环境,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

      在明朝,生产力不够发达。想要生活的舒适,基本得靠人力。所以他需要招募一些丫鬟、仆人。这需要一个管家来管理。至于花费,还是那句话,穿越者谁会被钱难倒?

      而解决掉得罪徐郎中的事情后,距离院试时间不远。他倾向于继续回明理书院读书。毕竟环境、老师都熟悉。余冠等几个嘴炮党,他并不放在心上。

      张昭在纸上写写画画,罗列、分级他要做的事。时间流逝,暑气渐退,皎洁的月光照在窗台上。

      第十章 蒋家庄

      朝阳升起,美丽的晨光洒落在京西的小村落中。树林、小河、田野中仿佛染着金色的霞光。

      “呼呼…”

      张昭顺着南口村外的道路往家中跑去。这是他开始晨跑锻炼的第二天。制定计划便要执行,否则就是废纸而已。此时,他的身体还未适应晨跑。

      如果有卫星俯瞰图,可以看到南口村位于京西燕山山脉之下的丘陵地区。与隔壁的东刘村隔着一条小河。张昭每次都跑到河边,再折回村中。

      张昭一路跑回到家中。前院里正忙碌的几名仆妇打着招呼,农忙将近尾声,每日做饭炒菜、送茶水,都需要耗费她们的时间,“少爷,你回来啦!”

      “小姐正等着你吃早饭呢。”

      张昭微笑着一一点头回应,回后院里洗澡换衣服吃早餐。

      婉儿穿着件鹅黄色的长裙,明丽娇美,指挥着两名仆妇将卧室的木桶,张昭换洗的衣服拿出去。走出来,见张昭头发湿漉漉的,禁不住轻笑道:“二哥,你时时洗澡不嫌麻烦吗?”

      家里新近在村中雇了两名妇人。她轻省许多。

      只是,近来家里伙食又好,又多雇人。她固然是信任二哥的,心里还是在想着量入为出。二哥骤然赚到银子,想要享乐倒也正常。她等几天再和二哥提。

      二哥自病好后变化很大。不仅仅是性格、能力,还有这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她都能感受到。当然,她感受最清晰的是:二哥就像是一棵树,为她遮蔽风雨。

      不像以前:父亲去世后,她如履薄冰,独自承担着家里所遇到的种种事情、困难。

      “习惯了。”张昭笑一笑,帮婉儿拉开椅子。现代人运动之后冲澡是常态。

      婉儿抿嘴一笑,娇美的少女风情如同清晨的微风沁人心脾。她将这归为二哥的变化之一。

      虎子一早就被婉儿叫起去上学。这会儿早餐就张昭和婉儿两人吃。周大娘很快将早餐送上来。

      今天的早餐是煎鸡蛋、大米粥、咸菜、煎饺。煎得金黄的鸡蛋两三口就是一个。用鸡汤做配料,猪肉白菜馅的煎饺味道鲜浓,口中生津。大米粥香甜。

      张昭一边喝粥,一边听和婉儿说话。神情平静、放松。其实,他心里还惦记着青龙镇中余夫子何时回来。这是当前的大事。他在南口村中是等待,而非休假。

      但他不会将情绪表露出来。免得婉儿担心。他的习惯是不让自己的情绪“污染”他人。一个男儿,面对问题要自己抗着,而非将情绪、压力转移给家人。

      刚吃过早饭,吴春时便进来,笑呵呵的汇报道:“少爷,我和蒋家庄的老丁联系过。他那里有几个合适的人选,要你亲自过去挑选。”

      吴春时口中的“老丁”是南口村北面蒋家庄中的管事。北面的田庄,多半都是京中的权贵所有。蒋家庄拥有300亩地,在十几年前便归一个姓蒋的太监。因而对外称做蒋家庄。

      吴春时和丁管事是儿时的好友。

      张昭道:“行啊!”

      他需要一个机灵点的长随去青龙镇常驻,去明理书院确定余夫子何时回来。前天他将事情委托给吴春时,今天就有信,速度算不错。

      …

      …

      张昭家外往北两里地许,便是蒋家庄。七月中旬,初秋时节。秋风吹拂着田野、树林。随处可见忙碌的农夫。

      张昭带着吴春时、一名二十多岁的粗壮青年,从村中小路横穿,往北去往蒋家庄。

      青年长的浓眉大眼,身体粗壮,依稀可见吴春时的影子。他是老吴的小儿子,名叫吴臣,今年二十二岁。在卢沟巡检司中当兵。昨天请假回来。

      吴臣趁着吴春时和相熟的村民点头说话时,上前两步到张昭身边,鼻子里冷哼一声,说道:“张少爷,我爹想要我回来给你当长随。我可不想。你和我爹提一声。”

      张昭心里正琢磨着自己的事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陡然间,吴臣过来说这么段话,顿时感到莫名其妙。疑惑的看向吴臣。感情老吴还有这想法?

      估计等会在蒋家庄他看不上那几个人,老吴就打算把自己儿子推荐给他。这忠心过头了。

      吴臣心中不满父亲的安排,这年头百善孝为先,父命难为。他只得从张昭这里突破。讥讽道:“

      张少爷,你不会以为把刘老爷打发走,就没事了吧?他是刘家里的粮长。他可是看上你家的地。再过不久县里就要收秋税,看他怎么整你!你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跟你做长随有什么前途?”

      张昭看了吴臣一眼。呵呵。

      他当然知道事情没完。刘大户抢先冒头,性格必然是贪婪的。刘大户现在必然是去调查详情。但是,再过几天,局面就完全不同了,小朋友!

      届时,刘大户不来找他的麻烦,他也不会让刘大户好受。怎么,许你做初一,不许我做十五?

      张昭没和这愣头青计较,约盏茶的功夫的功夫抵达蒋家庄。

      …

      …

      蒋家庄的规模明显比南口村大,而且从土墙茅草顶的民居、路上遇到的村民的神情来看,比南口村要富裕些。

      这很正常。明朝的自耕农,和前代一样,都是属于被剥削的对象。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徭役、税赋。反倒是权贵的田庄有权势保护,被盘剥的要轻些。

      不然,明朝为何土地投献成风?有的自耕农将土地挂在文人名下。考中举人家里就可以免税、免徭役。有的自耕农则是挂在勋贵名下。如果遇到待人宽厚的主家,他们的日子还要好过些。

      蒋家庄显然就属于宽厚这一类。

      老吴将张昭带到庄子正中的主宅。

      蒋家庄中的主宅占地约有半亩,红砖黑瓦,五进五出。

      丁管事早早的和吴春时约好,在前院一处精美的花厅中招待张昭一行。厅外几个小厮侍立。寒暄见礼后,下人送来温茶。几人分宾主落座。

      丁管事约四十多岁,瘦高身材,身穿蓝布短衣,带着头巾。看起来颇为体面。因管理着数十人劳作,身上带着些许的威压。笑着道:“久闻张贤侄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然是仪表出众,翩翩少年。

      老吴都给我说过。我这里有几个人选,我叫进来先见一见。张贤侄看中哪个,就定下来。”

      张昭心里有点吐槽的玉望。他只是想挑个长随跑跑腿,怎么搞得想挑选侍妾?微笑着点点头,拱手道:“丁管事费心了。我先谢过。”

      丁管事微微一笑,拍拍手,示意下人带人进来。

      他等会还有事要请张昭帮忙。否则,哪里用搞的如此麻烦。

      第十一章 人情和任务

      上午时分,阳光落在院中的石板上。精美的花厅中略带着清凉、幽静感。

      张昭由丁管事陪着,一边喝茶,一边观察着蒋家庄的仆人先后带进来的三名“候选人”。

      丁管事重点推荐的是一名十四岁的少年,名叫陈康。原来读过几年社学,自父亲去世后家中难以维持,便在辍学在庄上当佃农。手很巧,会做些木匠活。家里只有一个母亲,并无田地。可以直接迁到南口村张家去住。

      这人情就送的很到位。长随一般都是亲信,若还和蒋家庄牵扯在一起反而不好。这相当于是把人“送”给张昭。

      张昭来自现代,对“人口买卖”略有点不适应。但也没矫情。这是明代社会的常态。沉吟几秒,对丁管事道:“就陈康吧!接下来,还要麻烦丁管事。”

      明代的奴仆和主家的关系,相当于是高级点的奴隶而已。这当然很不好。第一,限制了大量的人口,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第二,残暴、落后。

      要知道,按照大明律,家里的奴仆被打死,官府都是不管的。这么多年下来,里面的血泪,估计写十部悲惨世界的素材都有。

      如果他日后科举顺利,三四十年后得以入内阁,执掌明帝国中枢,他会一步步的废除这种制度。用雇佣制度逐步取代。

      丁管微笑道:“张贤侄,我早和陈康说定。他亦是愿意去你那里做长随。你待会离开时将他带上就好。”说着,顿一顿,目光落在张昭脸上,说道:“我这里有件事要请张贤侄帮忙。”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5: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