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明帝国的崛起》-第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牟斌点点头,“这倒是个人才啊!”

      一行人出皇宫,直接到城南正阳门外的正东坊牟斌的别院。锦衣卫正经的办公地点,就在大明门西侧。南北镇抚司,锦衣卫胡同都在那里。

      但是,锦衣卫数万的编制,怎么可能都去锦衣卫衙门中点卯呢?都是分片“开会”。下属们往往是去上司指定的【创建和谐家园】地点。牟斌的别院就是这么一处,在锦衣卫系统内公开的“据点”。

      早有人去通知钱宁。钱宁刚出位于京城北面的顺天府府衙,就横穿几里地,到城南来见大头目、指挥使牟斌。

      牟斌的这处别院占地数亩,庭院内古树参天。前院中共有八十间房屋。偏东临假山的小厅中,钱宁见到牟斌。心情忐忑不安。他当然知道他犯的什么错。他帮张昭作证,实际上暗中使用了锦衣卫的牌子给张昭担保。

      牟斌打量着钱宁几眼,笑着道:“真是生的好模样啊!皇爷给张昭的口谕,你听到了吧?”

      钱宁哪有什么节操?他平日里那见得到牟斌。弯着腰,谄笑道:“小的当时不在场。事后听说。”

      牟斌点点头,“这件事你有功劳,给咱们卫里在皇爷面前争了光。本官向来是有功必赏。你干个总旗吧。崇文门那里别闹出乱子来。另外,张昭哪里有什么事,及时向我汇报。”

      钱宁大喜过望,跪地拜谢道:“小的知道。小的谢大人栽培。”话是如此说,心里却是明白沾了张昭的光。但能接触到牟指挥使,他未来上升的空间就大咯。

      牟斌笑笑,挥手让钱宁下去。很多事情,他没必要和钱宁说清楚。

      天子为什么要出手帮张昭?太子的请求是一个原因,另外就是当年李梦阳案的影响。

      当年户部郎中李梦阳下诏狱,是他一手操办的。当天子亦有苦衷啊!皇后、寿宁侯的母亲金夫人在天子面前哭泣,天子能如何?而他知道天子根本就不想处罚李梦阳,因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李梦阳。

      天子对张昭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否则不会调他去东宫。而很显然,天子不想寿宁侯再闹腾,直接给事情定性,就是划了一条红线。

      天子关注的人,他当然也要关注!

      第七十七章 尾声(下)

      冬日小雨,天气日渐变冷。

      寿宁侯张鹤龄并没有呆在家中,而是带着管家、随从一行数十人到西山脚下自家的煤窑视察。

      这并非他多么的勤奋或者爱惜矿工。而是凛冬将至,煤窑即将成为他的摇钱树。他如何能不上心呢?

      京城地区,自元代起就开始用煤。正所谓:柴尽煤出。到明中期时,京城附近山脉的木材资源日益窘迫,而煤炭资源被大量的使用。西山就是京城煤炭的产出地。

      西山并非是一座山的山名。而是指的太行山北段余脉,峰岭连延。历今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几个区县。像京西的妙峰山、百花山都是属于西山。

      张昭居住的青龙乡,便是位于西山山脉之下。

      午后时分,寿宁侯张鹤龄在他的几座煤窑里转过一圈,乘坐着豪华、宽敞的马车返回京城。

      马车中温暖如春,张鹤龄时年二十七岁,容貌不俗,正由两名美妾服侍着喝酒,案几前菜肴精致。他问着上车来汇报京中结果的管家:“府衙什么情况?”

      他只管结果,不问过程。

      张管家额头有些冒汗,弯着腰不敢直起身,咬牙道:“老爷,那张昭顺利脱身,小张差点被府衙的衙役被抓住。”

      “嗯?”张鹤龄眉头一挑,手从美妾的裙衫里拿出来,鼻子里重重的哼一声,“怎么回事?”

      张管家道:“老爷,天子下口谕,授张昭为勋卫散骑舍人,随侍东宫。顺天府的胡府尹立即就变了态度。不仅是张昭无罪,还采信他说的小张在诬陷他。没抓到小张后,还发出海捕文书。”

      张鹤龄怒气上涌,一把掀掉面前的案几,“他娘的!”

      马车内的美妾、管事都跪在地上。这话不知道是骂张昭,还是骂胡府尹,或者是骂…

      张鹤龄暴躁的在马车内走动着,一肚子的火气不知道朝谁发。他上次来青龙镇就看中张昭的白酒生意。长宁伯那个草包,给张昭一个五粮液的酒方给打发掉。须不知,真正赚钱的是“二锅头”。

      五粮液的口感甘美,味道醇厚,可以和上等黄酒比一比。但是,这价格就贵了。而二锅头价钱便宜,行销北直隶、宣府。这才是赚钱的利器。

      他眼馋这块肥肉多时。这样的好生意,怎么能让区区一个童生或者秀才掌握呢?然而,到手的鸭子飞了!而且还是他的皇帝姐夫砸他的场子。他现在想要继续谋夺这个生意都不能。

      这如何能让他不愤怒呢?

      而且,他这脸在整个京城的勋贵中都丢尽。

      “都给劳资滚!滚!”张鹤龄将美妾和管家都赶出去,脸上的神情阴郁的要滴水,“随侍东宫?哼,劳资有你好看的。宫里这趟水可是很深!”

      …

      …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张昭前日去府学学宫里补办了生员的仪式。李幽、曹朗并十几个同年自发的前来观礼。经此一事,张昭在士林中名声极大。稍后,张昭去拜会李教谕,在小安镇中休假。

      一般而言,新科生员们都会有几天的假期,随后再到县学、府学中上课。当日在府学中拜见何提学时,各人都选择好学校。张昭选的是府学。

      不过,张昭的情况与别人不同。他被天子点为勋卫散骑舍人,要到东宫中当差。李教谕给他办理的是“保留学籍,暂时休学”的手续。日后,他离开东宫,再回来继续读书。

      有明一朝,终归科举是正途。这个观点深入人心。且是社会、官场的潜规则。大明朝官场鄙视链的顶端就是清流。而清流,就是翰林、御史。这都是读书读的好的。

      一代神人王阳明都没混上翰林和御史啊!

      “唉…”张昭在书桌前轻轻的叹口气,将毛笔搁在笔架上。自家事自家知道。他根本没有读书的天赋。这一去东宫,只怕他都不会回府学读书了。

      他前面的路已经非常清晰。去东宫当禁卫随侍,肯定不能算是太子朱厚照的心腹,就算是朱厚照邀请他参赞军务。更别说谋主、帝师。所以,这是他需要努力的目标。

      至于说当宠臣、舔狗,这个他真没兴趣。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他来到明朝,要权力来干什么?

      他刚穿越来到明朝,就定下远大的目标:去朝堂中见识“弘治中兴”绚丽的风景!圣君、名臣究竟是什么样的!这里面,有他不安分的因素,也有作为一个男儿天然的权力玉望!

      谁不喜欢大权在握,一呼百应呢?孔夫子身边都要带几个学生跟着。

      而后,等他锦衣卫之行后,他意识到:权力,是他在明朝生存的保障。真以为是盛世,当个地主老财,就可以逍遥度日?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需求。

      现在,他已经看到权力在向他招手,而他亦有信心拿到手。(不得不说,此刻的张昭有点飘。)那么,他拿到权力后,要做什么?

      跟着太子朱厚照,皇帝、名臣肯定能见到的。他知道历史大势,肯定不会踩坑,自保没有问题。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总得做点事情!

      明王朝享国两百七十六年,最终被满清所取代,这不令人遗憾吗?他读明末时的网文常常是热血沸腾,恨不能屠灭金钱鼠尾。他现在站在弘治朝这个节点,完全可以帮【创建和谐家园】王朝避免日后残酷的屠杀。

      …

      …

      书房中,婉儿正在熏笼边看书。精致无暇的瓜子脸,肌肤如玉,再加上漂亮的杏眼,娇美而明丽,颜值十分。穿着青色碧霞云纹棉袄,身段修长、婀娜。

      见张昭叹气,婉儿黑白分明的美眸好奇的看过去,轻声道:“二哥,怎么了?”声音有着少女的娇柔。自那日二哥从京中回来。她和二哥的感情更进一步。

      七月时,二哥解决掉得罪徐朗中的隐患,去青龙镇中读书。她思念骤起,情窦初开。

      八月中,二哥从京中回乡小住,刘小娘子送上门,二哥没要。她和二哥挑明心思,二哥说她是“傻丫头”,相互明白彼此的心意。

      九月底,二哥解决掉董家对白酒生意的觊觎,带着两千两银子从青龙镇中归来,一稳定情。

      三天前,二哥安慰她,耳鬓厮磨,令她心神俱醉。这些天她整日和二哥在一起,片刻都不想分离。这大概是书中说的热恋吧。而这热恋的终点,便是嫁给他。

      张昭看着正在看书的小可人儿,赏心悦目。微微一笑,道:“婉儿,你整日里在书房里陪着我看书,应该养只猫解闷。哦,我已经让城里的牙人留意着丫鬟。”

      婉儿灿然一笑,将手里的西厢记给合上,道:“二哥,我不闷啊。”又笑:“你给我说过好几次丫鬟的事总不兑现。都快成你说的那个什么梗了。”

      张昭哑然失笑。这是真忙忘了。他就这几日清闲点。

      两人正随意的闲扯,谭大娘惶然的从门外进来,满脸泪痕,跪在地上磕头道:“张少爷,我家夫人去了。”

      张昭先是有点纳闷,我和你家夫人不认识吧?随即反应过来,肃容道:“谭大娘,节哀。琐事我会派人去安排好。”再对婉儿道:“婉儿,给谭大娘拿二十两银子。”

      婉儿在小安镇这里住几日和谭大娘熟识,拿钥匙开箱笼,取出二十两银子给谭大娘,安慰道:“谭大娘,这些日子你费心照顾我二哥的饮食。这银子算借你的。你先拿着,好好安排你家夫人的后事。不够再来和我说。”

      要说人情世故,婉儿早就历练出来。这番话说的很得体。她在张昭面前是小姑娘,在外人眼中:精明强干,心地仁善。

      谭大娘走投无路,到张昭这里求助,这时千恩万谢的离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帮的还是要帮。张昭和婉儿对视一眼,有点心意相通的感觉。

      张昭笑一笑,在这寂静的午后,继续和婉儿闲扯。时间在庭院外树梢中流走。

      时弘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

      (第一卷完)

      第七十八章 小安镇日常

      入冬后,小安镇中枯枝败叶飘落。清晨时分,张昭在内院和婉儿稳别,走出来,在院子里接过长随张泰平递来的马缰,带上皮帽、手套,翻身上马。

      “二锅头”的生意非常好,正在由北直隶向外辐射。南口村那边的产量正在逐步扩大,而工艺的改良也在试验中。至于说,这工艺能保密多久,这个倒真不好说。

      毕竟二锅头对当前的酿酒工艺而言实在太简单。保不定有酿酒师傅会勘破。或者,他这里有人泄密。清康熙年间,光京城做二锅头的就有三家。

      但是,这对他的生意的影响不大。首先,以如今的运输条件,他不可能将二锅头卖到全国去。所以,有些市场本来就不属于他的。比如其他高粱产地:关中、晋地,若有人酿造出二锅头,他也没辙。

      其次,在北直隶,就算工艺泄露,他如今背靠长宁伯府,外加在东宫当差,没点背景谁谁敢酿造、贩卖?就算有背景,比如张国舅那种,在他前期把渠道建设好的情况下,他难道会怕市场竞争?

      再一个,白酒酿造,每一口窖的口感是有差别的。张家的二锅头对消费者而言先入为主,带有一定的品牌美誉度。会吸引消费者惯性购买。

      白酒生意好,张昭手头也宽裕。当然,才卖几个月的酒不可能大富大贵。婉儿的小铁箱中有三百多两银子。所以,皮帽、手套、口罩这些装备都买齐全。

      寒冬腊月的骑马那真是冷啊!大概和冬天起摩托车不带头盔一样,酸爽非常!

      张昭骑上马回头一看,果然婉儿又送到前院的门口来,正扶着门框看他,这时冲他挥挥手。这傻丫头哦!张昭扬扬马鞭回应,打马往京城而去。

      天气越来越冷,出行艰难。小安镇这里和南口村的联络延迟到大概两三天一次。婉儿不想回去处理家里的琐事。像热恋中的女生般,和他守在一起。

      而他也不想婉儿回南口村。每天从宫中回来,能有一个小可人儿在家里等着,在晚灯下一起吃饭,看书,闲聊,打发漫漫长夜,亦是人生快事啊!

      十月二十四日,张昭接到消息,到皇城中的印绶监领取出入宫禁的腰牌,再到五军都督府领取勋卫散骑舍人的告身。这还没到东宫当值的时候。而是司礼监派了个老太监,专门给他培训宫中礼仪。

      十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初六。

      在城北的官道中骑马前行,冷风嗖嗖!陈康被张昭打发回青龙镇中负责白酒的销售事宜。不怕陈康犯错,关键是要把他历练出来。张昭手里可用的人太少。

      陈康回青龙镇,张泰平跟在张昭身边跑腿。此时,十一岁的小黑胖子吹着冷风欲言又止。他一肚子牢骚。学个宫中礼仪,要用十天的时间吗?明摆着有人在刁难少爷,不想他见到到太子。

      张昭从东安门进皇城。顺便遇到参加完早朝从东华门出来准备回衙门的官员们。张昭避在一旁。他学习礼仪的地方并不在司礼监中,而是沿护城河往北直走,在北花房院落里的一间杂房中。

      上午七时许,张昭抵达北花房。张泰平自是留在东安门外。一名老太监早等在杂房中,约六十多岁的年纪,老态龙钟,笑着道:“张舍人来了。”满口牙齿稀落。

      张昭客气的拱手,“王公公。”

      公公,在明代对太监而言是尊称。王公公微笑着点点头,道:“那今天咱们继续。”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摇摇欲坠的夕阳中,张昭向王公公告辞离去。

      王公公慢慢的起身。夕阳从皇城斜射而来,落在杂房的门槛前。

      一名小太监闪身而入,约十几岁的年纪,身手灵巧,笑呵呵的道:“王公公,干爹让我来问问,这小子可有怨言?”

      王公公看小太监一眼,说道:“没有。”这小太监的干爹名叫徐智。乃是宫中大珰。

      小太监讶然一声,毫不遮掩的嗤笑道:“他倒是沉的住气。心里怕是还想着去东宫呢!”

      寿宁侯能如他的愿才怪!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00:42:34